运动员一旦发生损伤后,不仅会使运动员不能按照教练员计划或意图参加正常的训练或比赛,而且也会使运动员训练已有的水平和技能不能正常地发挥出来,因而极易妨碍运动成绩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甚至缩短或过早地结束运动寿命。而严重的运动损伤,则可引起运动员身心残障,甚至造成不可挽救的伤亡事故。不难看出,无论对运动员还是对教练员来说,学习并掌握有关羽毛球运动项目的运动损伤发生规律、特征、预防、治疗、康复、急救等的知识与技能,是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
在对待运动损伤的态度上,我们提倡预防为主、积极治疗、抓早抓小、练治结合,要求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三者密切配合;领导与实际工作者密切配合,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而运动员一旦发生损伤后,能使其得到最良好的治疗与康复。
(一)运动损伤分类
为了便于分析与研究运动损伤,及时提出有效的、合理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训练措施,应对运动损伤的一般常用分类方法有所了解。
1.按损伤的组织结构
可分为:皮肤损伤;肌肉和肌腱损伤;腱鞘损伤;筋膜损伤;滑囊损伤;关节损伤或关节囊韧带损伤;软骨损伤;骨骺损伤;骨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器官损伤。而软组织损伤,泛指皮肤、筋膜、肌肉、肌腱、腱鞘、滑囊、关节囊、韧带、周围神经支和血管支等组织的损伤。
2.按伤后皮肤、粘膜是否完整、损伤处是否与外界相通
可分为:
(1)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损伤组织与外界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贯通伤、开放性骨折、开放性关节脱位等,这类损伤往往可见到创口,有外出血现象,易引起污染和感染。
(2)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粘膜保持完整,伤处不与外界相通,如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脑震荡、内脏器官破裂、闭合性骨折或关节脱位等,这类损伤的损伤处是无法直接看见的,一般都有内出血现象。
3.按伤情的轻重和影响运动能力的程度
可分为:
(1)轻伤:伤情较轻,无明显功能影响,伤后基本上或仍能按原计划进行训练者;
(2)中等伤:伤情较重,有一定的功能影响,伤后不能按原计划进行训练,而需要明显减少或暂停损伤部位训练活动者;
(3)重伤:伤情严重,有明显功能影响或甚至功能丧失,因而伤后完全不能再进行训练者。
4.按损伤病程
可分为:
(1)急性损伤:指一次性的或一瞬间的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它发病急,往往在受伤的即刻或短时间表现出来,患者一般都能清晰地诉出受伤过程与原因,病程短,病理变化以渗出、肿胀为主,临床症状与体征表现较明显。
(2)慢性损伤:包括劳损和陈旧损伤。乃因多次、反复的受轻微暴力或细微损伤逐渐累积而成;或因局部长期或超限的过度负荷,使组织逐渐劳损所致;或因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损伤未愈再伤逐渐转变而来。它发病缓慢,病变过程长,病理变化往往以组织变性、增生、粘连为主,临床症状与体征表现不明显,并常具有反复发生或多变的特点,患者对损伤过程、病史与原因常会诉述不清楚。
(二)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与特点
1.总发生率
从整个体育运动范畴来看,羽毛球运动的损伤发生率并不太高,但从羽毛球运动本身来看,其运动损伤的发生并不少见,尤其是在羽毛球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中,损伤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并且有相对多的运动员都是带伤进行训练或参加比赛。
2.损伤发生场合特点
羽毛球运动员的损伤发生,大部分是在训练课中造成,约占80%左右;而在比赛过程中造成的损伤,约占16%左右;其余的是发生在早操课或日常生活中。在训练课中所致的损伤,急、慢性损伤都可见及,但以慢性损伤或劳损更多见;而在比赛场合所引起的损伤,则以急性损伤为主,并大多为肌肉拉伤或关节韧带扭伤,部分为原有损伤急性发作或再伤。
3.损伤发生部位特点
羽毛球运动的损伤以下肢各部位的损伤为主体,其次是上肢各部位损伤与躯干部损伤。在下肢伤中,以膝关节部损伤为最多见,其次是踝关节部损伤,再次是足部损伤,小腿与大腿部损伤;在上肢中,以肩部损伤为最多见,其次是肘关节部损伤;在躯干部损伤中,主要集中发生在腰部与骶部。
4.损伤性质特点
(1)从损伤的组织结构和损伤的病例种类来看,羽毛球运动的损伤,绝大部分属于软组织损伤,它主要涉及的软组织为肌肉、筋膜、肌腱、腱鞘、关节囊与韧带等,而软骨损伤也并不罕见。关于骨组织本身与内脏器官损伤,则极为少见。
在羽毛球训练中较为多见的损伤有腰背部肌肉筋膜炎、腰背与大腿部肌肉拉伤、踝关节扭伤与慢性创伤性滑膜炎、髌骨劳损、肩袖或岗上肌肌腱炎、肘关节内侧软组织拉伤等。此外,膝关节侧副韧带或半月板损伤、跟腱损伤、胫骨疲劳性骨膜炎、足部小关节扭伤、副舟骨损伤、肩与踝部肌腱腱鞘炎、腕部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等,亦常可见。
(2)从损伤角度来看,羽毛球运动的损伤以轻度与中等程度损伤为多见,尤其是慢性损伤或劳损性损伤的运动员,多数可坚持训练与比赛。
(3)从损伤病程发展来看,羽毛球运动中的急性损伤发生率要低于慢性损伤,在急性损伤中,以伤及肌肉组织本身、关节韧带、骨组织为多见;而在慢性损伤中,以肌肉辅助装置、肌腱与腱膜、软骨与骨膜、关节滑膜等损伤较为多见。此外,严重损伤者以急性损伤为多见。训练年限短、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急性损伤的发病率要略高于慢性损伤;而老运动员、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则以慢性损伤或劳损性损伤为主体。
(三)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与预防
在儿童和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活动中造成的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
在儿童和青少年羽毛球训练中运动损伤发病率的高低,往往和训练组织的领导、教练员、运动员对预防运动损伤的认知不足、措施不力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在诸如“要训练就难免有损伤,小伤、小病,无关紧要”“出运动成绩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事,防伤治伤是医务人员的事”“没有成绩领导会有意见,有了成绩,即使出现运动损伤,领导也不会有多大意见”等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必然会造成在日常的训练工作中不重视安全教育;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不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对运动损伤发生后,也不认真或不善于分析致伤过程和损伤原因,以致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为此,必须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日常训练工作中大力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的宣传教育,加强思想教育和运动训练的目的性教育,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防伤的业绩与运动成绩的提高和获得综合起来进行考核和评估。
2.准备活动上存在的问题
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不正确、不科学是当前引起羽毛球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肌肉拉伤和韧带扭伤的病例中,许多都是和准备活动这一原因有关。目前,在儿童和青少年羽毛球训练的准备活动中,主要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担心训练时间不够,未做准备活动或做得不充分;
(2)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训练的基本内容结合得不好,或缺乏专项的准备活动;
(3)准备活动的运动量过大,使运动员在进入正式项目内容训练时,机体已处于疲劳或技能下降的不良状态。这在儿童的日常训练中尤其要引起注意;
(4)准备活动后与正式运动的间隔时间过长,准备活动的作用早已降低或消失;
(5)准备活动未按要求循序渐进、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有些少儿运动员会出现在做准备活动时就出现了运动损伤。究其原因,多半是过于急躁、匆忙地做准备活动,或局部负荷一开始就过大,做准备活动时未按运动员的年龄大小、性别差异、训练水平高低、易伤部位技能情况、受伤部位康复程度等特征,而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
为此,要强调重视准备活动,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量与内容应依据训练内容、比赛情况、个人技能情况、气息与场地条件等而科学地制定。严禁不做准备活动就投入训练和比赛。准备活动要充分,有针对性,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也要有专门性准备活动。对正式运动所负担较重或容易受伤的部位,要有专门的针对性内容和方法。对曾经损伤过的部位,要更加重视地做好准备工作。在准备活动中应适当地进行一些力量练习内容,对提高肌肉温度、改善肌肉功能、增进肌肉抗拉伤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3.训练计划或比赛组织安排上的问题
训练计划不符合科学训练原则,违反了一些生理、医学和运动训练学规律,从而造成对机体或局部组织负荷过度或不利的刺激与损害。比赛过密、过多,间隔修整不足等安排不当也极易造成损伤。
因此,在儿童和青少年训练时期,应突出在全面身体训练提高的基础上进行专项训练,不要过早、片面地追求运动成绩。应根据他们的年龄、性别、训练水平、身体基本素质和健康水平、伤病情况等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他们的训练和比赛计划。
4.错误的技术动作
在步法和击球技术方面存在明显的错误,如不加以改进和纠正,则必然会造成局部的运动损伤。
5.造成损伤的其他原因
身体机能状况不佳(如伤病后、体力不好、精神疲劳等),场地问题(过滑、不平、过硬、有异物或水),这在羽毛球运动损伤致因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而因运动员穿着的鞋袜不合适(过大、过紧、鞋底太硬等)、气象条件、采光系统不适宜等因素而引起的损伤也时有发生。
因此,在儿童和青少年训练时期,应保护好他们的机能状况和健康,注意生活作息和营养,防止身体劳累与精神疲劳,良好地维护训练场地的保养和卫生,做好训练服装监督,重视气象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等,必将对有效预防因这类原因所致的损伤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