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为了验证王仲的话语,不久之后,就传来朝堂上的消息。
闻听举子们闹出如此的风潮,朝堂上下大为震撼,先后有10多名监察御史上书,要求大景天子彻查,就连天子的侍读张信等人,也怀疑此次科举考试有鬼。
至于天子本人自然非常恼怒,开办恩科,本就是一桩好事,广布天子恩德。却居然因此闹出偌大的风潮,据说,礼部衙门都几乎被愤怒的举人所捣毁。这是恩德么?俨然是一场闹剧。
故而早朝之时,接到监察御史的上书之后,正式下诏,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萧揖,以及已经廷试取录的陈安﹑尹昌隆﹑刘仕谔等,于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这般举动,明显是给与所有人一个机会,但是,王仲却绝对不看好这些也是前朝旧官吏和进士出身的儒生的结局,在驸马府面对着夫子钱穆感叹说道。
侍读张信,浙江定海人,字彦实,号城甫。甲戌科科举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官至侍读学士。高中当时才21岁!真个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自以为才高八斗,举世无双。
这次风潮一起,就有人示意他设法遮掩,于是,聪慧如他,自然想出一个主意,主动上书,也怀疑这次恩科有弊,请求天子派人彻查。
果不其然,自己由于是上一科头名状元,又是翰林侍读学士,得以领衔主导恩科舞弊一案。属下也尽是自己的同年好友,南人居多。
侍读学士,从五品。其职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字,备皇帝顾问。凡大政事、大典礼、集诸臣会议,则与诸司参决可否。乃是天子心腹近臣。
有着如此的地位,又和天子相近,今年不过二十四岁的张信,自然是信心爆棚,自以为可以再完结此次风潮的主导中,有所作为,不但可以压制北方士子的反抗之心,也能够保全自家座师的一世清誉令名,做到皆大欢喜,各方满意。
所以,一出宫闱,就召集这次派到他手下的那些文学之士,入住贡院,有宫中禁卫隔绝内外,摆出一副公平公正的姿态,来核查此次恩科,安排布置重新阅卷,以便对于风潮有个结果。
“嘿嘿,有人装疯,有人卖傻,咱们这位状元公,到是信心十足啊,怕只怕他聪明反被聪明误,做出不忍言表之事啊。”
张信的举动,王仲自然知晓,坐在家中,穷极无聊的他,幼崽当着夫子钱穆的面前,大放厥词。这让夫子钱穆极不舒服,马上开口问道。
"你这次还有何高见?“
“高见谈不上,只是感叹这位状元见识不明,恐怕命不久远。”
“为什么?你什么时候改行看相了?”
看着他得意的样子,钱穆讥讽说道。
“看相?我不会。这位张大学士,文字学识一等一,怎么会是那些老虎里的对手?居然敢于主动入局,嘿嘿,不知是无知者无畏还是胸有成竹?不过,我却知道,别人主导,尚有一线生机,如果是他么,不是身败名裂,就是惨遭弃世,了脸一位状元公,就此了结一世因果。”
“莫要打转,说的明白一些。”
“你这都没听懂么?想想看,上一次科举,是谁主考?张信这位上一科的状元公主导重新阅卷,会是个什么结果?难道还不是明摆着的么?'
王仲一脸嫌弃的开口说完,就自己回到后面去找韩惊鸿去了,留下夫子钱穆一脸震惊。
也许只有驸马这种另辟蹊径的想法和看待问题,才能够看的更加明白彻底?“
上一科的主考依旧是刘三省,也就是说,张信和他属于座师弟子的关系。这样一来,刘三省就是张信在朝堂之上的领路人。如果他推翻自己座师的结论,那就是背叛师门,在儒家之中,属于大罪,也就是王中所说的身败名裂,如果他维持旧观,不做改动,光是汹汹风潮,就能够吞没与他,不说死无葬身之地,但是比起身败名裂也好不到那里去。他唯一的机会,就在于得出的结果能够得到各方支持,举子认同。但这个结果,别说是他,只要维持旧观,恐怕就是天子自己都不敢说自己可以做到。
这样一来,王仲的话语岂不是又要验证?
夫子钱穆坐在那里,不断地推演推翻,想要站在张信的立场,找出死地求活的一线生机,但不管他怎么做,都是失败,毕竟这次的恩科风潮,已经不是单纯的学识方面又饿结果就可以平息的下来的了,如今的它,已经演变成为一场无数任何几大势力,争锋搏斗的猎杀场,就是天子都不敢轻易作出结论。
这么诡异浩大的风潮。在钱穆看来,唯一可以避免的就是在最初的时候,不要挑起争端,但是,想想都觉得不可能,不管是刘三省还是张信,都把自己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看的过于高了,但实际上如何,谁知道呢?
“你对夫子做了什么?居然让他在哪里枯坐了一整天,连吃饭都没有了心情,如今更是一脸的死灰?'
韩惊鸿得到府中仆人的禀报,看了钱穆的状态,直接找到了王仲,开口问道。
“什么?他居然还在钻那个牛角尖?不行,我过去看看,为了一个不知死活的傻子,搞坏了自己的夫子,怎么都是花不着。”
王仲一听,急忙站起来就往钱穆那里走去。
到了地方一看,果不其然,这会的夫子钱穆,根本不关注周围的一切,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口中念念有词,手中不断地比划着,但是脸上的神色却是越来越苍白,眼看就要透出青灰了。
“还没想出解决办法么?告诉你,到了这个时候,全然无解,不死个血流成河,就不能洗刷某些人心中龌龊和黑暗。知道么?'
本来韩惊鸿告知王仲,是让他过来劝解钱穆的,没想到他居然还火上浇油。刚要嗔怪于他,却没有想到的是,夫子钱穆听到这些话语,口中呢喃说道。
“对啊,到了此刻,就是无解之举。我有些痴了,何必呢?'
说完之后,刚要抬头说些什么,却猛然向后倒去,心神耗费过度,就此昏阙过去。
“唉,你又何必呢?'
一边给夫子钱穆把脉,一边叹息说道。
看看只不过是疲倦至极,没有别的妨碍,才让人抬去他说的住处安歇,直接一碗人参汤灌下去,看看钱穆神色好转,王仲才回到自己的住处,面对韩惊鸿的抱怨去了。
贡院一连封闭数日,最终结果终于出来了。
这一日的大朝会,可以说所有该到的能有资格参与的都齐集朝堂,想要直达这次恩科,到底有无情理憋端。除了依旧告病休养的驸马王仲。
上一科状元公张信手捧表章,信心满满的站在朝堂中央,宣布了自己凝固数日辛苦得出的结论。
“骑兵陛下,臣等得到陛下信任,核查恩科皇榜一事,经过数日重新阅卷,已经有了结果,今日回禀。”
大景天子看到张信,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平静的开口说道。
"既然有了结果,你且当着所有大臣面前,一一道来。“
“是。”
得到允许的张信,张开表章,开始说出自己等人得到的结果。
不过,这个结果却是让所有到场的群臣舆论大哗。
结论居然是: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菲,并有犯禁忌之语。以考生水平判断,此次恩科所录取51人皆是凭才学录取,无任何问题。
无任何问题?许多人不信,偌大一个北方数省,一个才子一个饱学之士都没有?难道外米案的风潮竟是尽数都在胡闹?
这是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东西。
大景天子听了之后,开口问道。
"确认无误?“
“回禀陛下,几番确认,却是无误。”
“那好,你来解释一下,这个东西是怎么回事?'
说道这里,天子拿出一份表章,扔下御阶,虽说语音依旧平静,但是脸上已经有了怒气。
张信猝不及防,捡起那份表章展开一看,顿时浑身大汗淋漓,张口结舌,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语。
那是一份就在他封闭贡院之后的第二天就上书皇帝的一份密奏,上面明确说了他和主考刘三省的各种关系,以及刘三省等人暗嘱张信这些重新核查之人故意以陋卷进呈。用来证明恩科科举确实无误的伎俩。虽说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是,张信知道,里面所言非虚。
他不是久经考验的经验丰富之辈,被人说中事实,自然表情异常,在场的都是人精,这么一来,不但恩科有憋,就是重新核查,也是一样。
“枉顾圣恩,狡诈欺瞒,原有主考监考阅卷官,连同核查的十二人,一同下狱,等候处置,退朝。”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