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真实自我才有个性魅力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曾在课堂上问道:“什么样的人格受人欢迎,令人信服,能够在交际中取得成功?”学员们七嘴八舌,一下子提出了许多答案:自信主动、开朗热情、真诚待人、尊重别人、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脾气温和、谈吐文明、善于言辞、风度大方、谦虚谨慎、富有幽默感……总之,一条又一条,黑板已经写不下了。教授对学员们的观点表示认可,同时他又指出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人们一旦考虑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就会在思想上陷入形而上学、脱离实际的怪圈,用一种完美无缺的模式来衡量、要求自己。可是,为人处世脱离了真实和自然,不是自我束缚、拘谨木讷,就是装模作样、虚情假意,这样一来,还有什么人格魅力而言呢?
在人际交往、社会生活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很多人缺乏人格魅力?大多数情况不是由于伪善和欺骗,而是被某些真诚信仰、习以为常的教条和观念所影响,无法真实表现自我。比如人们常有这样的想法:我绝不能暴露我的感受和欲望;我绝不能对别人表示不满和厌烦;我绝不能暴露我的缺点和笨拙;我绝不能表现得与众不同、引人注目……这些想法有相当的普遍性,许多人以为这样安全保险,不会出问题。其实,这不过是一种自我束缚,既不利于表现自我,也不利于人际的交流与沟通。
4位女大学生同住一个宿舍,周末放假的时候,有 3个女生结伴去公园游玩,没有邀请琳达。琳达回到宿舍,发现里面空无一人,而且整整一天都只有她一个人,孤零零的。她既伤心又气恼,想等室友们回来便质问她们为何孤立自己。可是当室友们回来后,琳达的本能反应却是假装不在乎,把所有不满都憋在心里,以免被人看出自己的软弱。
不过,琳达最终还是没能忍住,她不善于掩饰,从她说话的态度和语气中,室友们明显地看出了他的牢骚和气恼。室友们不仅没有笑话她、轻视她反而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纷纷向琳达表示歉意。于是,几位室友间的情谊又得到了升华。
如果琳达努力装作满不在乎,硬把不满憋在心里,又会怎么样呢?表面上看,一时间似乎平安无事,但实际上,她与几位室友之间的心理距离已经开始疏远。琳达很可能在别的小事上挑她们的毛病,其结果必然导致与几位室友的关系变得别扭,使自己更加不合群。由此可见,不要怕表露真实的自我,只有让人了解你的真情实感,对方才会觉得跟你的心理距离接近了,而不是疏远了。
以色列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是个双腿残疾的人,但他始终充满活力,而且自信乐观。他真诚坦率、热情动人的形象感染了无数的人,他的精彩演奏每次都能深刻地印在所有观众的心上。但是,这位世界级的演奏家,也会因不顺心而发小脾气。
一次在去剧场的路上,因为交通堵塞,帕尔曼担心贻误了开演前的排练,于是心情变得焦躁。到剧场后,身边的工作人员见他双腿不便,主动上前搀扶,而他却坚决不让,甚至有点动怒。他总是在用行动告诉别人:我是个健全的人,我什么都能做。事实也是如此,他从 4岁那年患上脊髓灰质炎后,两条腿便瘫痪了,但他一直都与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成长,从来不要别人照顾。
还有一次,帕尔曼打算为妻子买一条丝巾,可在商场里挑选了好半天,他也没发现一条称心如意的。陪同人员想要到别处替他选择,他却婉言谢绝,于是有人说要把他抬上二楼选购,他依旧拒绝,而且表现出心中的不悦。最终,他为妻子选了一条漂亮的丝绸围巾和手帕,这回他笑了,连手杖都成了他的“乐器”。
帕尔曼能表现真实的自我,正因为这样,他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既可敬又可爱的人。我们也应该明白,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人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自己需要什么,并不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如果不能表现真实的自我,你就没有个性魅力,与他人的关系也会疏远冷淡。
提升亲和力,做可爱的有能力者
人从互不相识的陌生,变得喜欢对方、和对方成为朋友,或者讨厌对方、和对方敌对起来,真的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呢?其实,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距离是影响人际关系亲疏的重要内容。
哈佛心理学家克思博士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让一名男性同时和两个女性说话,一个女的坐在离他0.5米的地方,另一个女的坐在离他 2.4米的地方。等谈话结束后,调查这名男性对谁的好感多一点。结果显示,男性们普遍认为自己对坐在 0.5米远地方的那位女性更有好感。这种距离感在语言策略上也同样适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言行反映了其内心,言行、眼神等语言的传递都在向别人传达着某种信息,让别人读出你是否友善,是否愿意与人交谈。没有人愿意接近一个表面显得孤傲的人,因为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被拒绝的场面。因此,人们往往乐于去接近那些看起来比较容易亲近的人。
劳伦是位来自洛杉矶、经验丰富的女商人。她有着时髦的行头,讲究品位。因为想放慢生活节奏、得到更多的归属感,劳伦搬到西南部的一个小城镇。她喜欢这个城市和那里的居民,但是她感到自己在那里并不受欢迎。她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还是她的同事给她指出,她的谈吐让当地人觉得她是在装腔作势,让人产生一种距离感。于是,劳伦开始改变自己的穿着和说话方式,她穿着很随意的衣服,与当地人谈论当地的事情,试着让自己多参加当地人的社交活动,试着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容易接近。慢慢地,她发现自己与新邻居和新同事都变得更加容易交流了。
在人际交往和认知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种倾向,即人们对于自己较为亲近的对象,会更加乐于接近。人都喜欢待在熟悉的环境里,和熟悉的、和善的朋友交流。这不仅让我们觉得没有危险,而且这种氛围更具感染力。
威廉·怀拉原本是全美职棒球明星球员。40岁时,他因体力日衰而被迫退休。退休之后他没有像别人一样继续端着明星的架子去混吃混喝,而是主动前去应征保险公司的推销员。
他本以为凭借自己的知名度,理应被录取,没想到却被淘汰,人事经理对他说:“保险公司推销员必须有一张迷人的笑脸,而你却没有。 ”威廉·怀拉听了经理的话,不但没有生气,还决定放下身段,回家苦练笑脸。他每天在家里放声大笑百次,都搞得邻居以为他因失业而发疯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去见保险公司的经理。经理却说:“还是不行。”威廉没有泄气,继续苦练,为此他专门收集了许多公众人物迷人的笑脸照片,张贴了满屋子,以便随时观摩学习。后来还买了一面与身体同高的大镜子摆在厕所,以便观察自己的进步。隔了一段时间后,他又去见经理,经理冷淡地说:“好一点了,不过还是不够吸引人。”
威廉还不认输,回到家之后又加紧了练习。有一天,他外出散步时碰到社区的管理员,很自然地对他笑了笑,跟管理员打了个招呼。没想到管理员对他说:“怀拉先生,你看起来跟过去不大一样了。 ”原本他也笑,也会跟人打招呼,但是从不跟社区管理员打招呼,也不愿意对自己不喜欢的人笑,但是现在他却放下了明星的架子朝管理员笑了笑。他突然明白,自己虽然每天练习笑容,但是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为了获得这份工作。于是便转变了想法,对每个人都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后来,他终于征服了那位挑剔的经理,成了一名保险推销员,再后来他用这迷人的微笑征服了许多客户,获得了成功,他的笑容被称为“价值百万美元的微笑”。
不管一个人多么富有,多么心高气傲,都难免要在生活的胁迫面前微微弯下腰。怀拉曾经是耀眼的明星,但是他退休之后并没有继续摆明星的架子,而是主动去应聘推销员的工作,对那位挑剔的经理一再地妥协,最终征服了对方,赢得了自己美好的未来。
坦诚才会相知,扩大开放区域
大多数人都认为“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较为安全,更有甚者,连这“三分话”也不说真话。其实,令人烦恼的关系往往就是一种彼此不讲真话的关系,当然不是出于爱心或保守机密而不讲真话。这样的关系就像未加润滑油的接触点似的“吱吱嘎嘎”地摩擦起来,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晦涩、冷漠。
不坦诚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虚伪,二是拘谨。很多人说话心口不一、虚情假意,却以为自己很精明,殊不知,长期生活在虚伪之中,必然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和友爱。拘谨的缺点虽然不像虚伪的恶习那样令人厌烦,但也同样阻碍人际交流、心灵沟通。
坦诚直率是一种豁达的胸怀,一种开放的心态,一种自信的意识和良好自然状态的表现。真正的坦诚不仅要清除虚伪、矫情、嫉妒与猜疑的污垢,而且要涤荡虚荣心、怯懦、好面子等尘埃。
一对年轻人经人介绍相亲,并约定在湖畔见面。姑娘一见到小伙子,便有些失望,因为小伙子 1米 7的个头,皮肤略黑而且穿着朴素。姑娘不由地叹了口气,感觉身边凉风阵阵。她曾在心中无数次勾勒出梦想的“白马王子”那高大英俊、潇洒文雅的形象,姑娘觉得自己相貌出众、多才多艺,然而眼前的男子实在配不上自己。
小伙子明显感觉到了姑娘的冷淡,但他并不尴尬,也不自卑,始终面带微笑,一开口便是温和的话语。姑娘发觉小伙并不那么令人厌恶,反倒觉得他其貌不扬而给自己带来一种安全感。于是,两人的话也渐渐多了起来。
说着说着,姑娘突然问道:“你是第一次谈恋爱吗?”
小伙子回答说:“已经谈过一次,后来我被甩了。不过,我的脑海中还经常有她的影子。”
听到这话,姑娘好像被人愚弄了一样,自尊心也受到了伤害,于是不辞而别。第二天,她收到了小伙子托人捎来的一束花,中间夹着一封信:“你对我不满意,我能理解。我可以用谎言来欺骗你,可能会暂时得到你的心,但我认为,真诚的爱是容不得玷污的……”这坦诚真挚的话语如潺潺流水,滋润着姑娘的心,她被打动了。这场风波过后,彼此加深了理解,沟通了心灵,他们终于相恋了。
坦诚才能相知,如果小伙子不实话实说,绝口不提第一次恋爱的事情,又怎么能给人以真实可靠的印象呢?坦诚会暴露某种缺点,但也容易取得对方的理解。每个人不论是内向还是外向,都渴望了解别人和被人了解。只有坦诚相待,扩大开放区域,才能增进彼此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加深相互的理解,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约瑟夫·勒夫勒认为,人际交往的成败,是否能够有效沟通,主要取决于各自的自我坦露程度,也就是要看各自能否敞开心灵的窗户。在心理上,每个人都存在着自己了解、别人也可以了解的“开放区域”,同时也存在别人已经了解而自己尚未了解的“盲目区域”,还存在着从未向别人透露过的“秘密区域”以及自己与别人都不了解的“未知区域”。在不是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正常情况下,人与人之间要进行有效的交往,就需要尽可能扩大自我的开放区域,而缩小盲目、秘密和未知的 3种区域。扩大开放区域,乐于自我坦露,也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表达和交流的艺术。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对别人的开放程度有多大,别人也会有相应的开放。你想了解别人,最好先自我坦露,让别人了解自己,这样就能得到良性的反馈和对方的好感。
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一直主张,师生的关系是双方“平起平坐”,彼此坦诚相待。其实,师生关系就是朋友关系的扩展。正如哈佛大学的校训所说:“让你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重要的是,与真理为友。 ”与真理为友,是哈佛人的最明智之举,让真理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扩大了师生之间的开放区域,使彼此的交往更加坦诚。
用品德吸引他人
许多成功人士之所以会有坚如磐石的人脉网,并非因为他们在物质方面占尽先机,而是因为他们拥有众人愿与之交往、同时乐意给他们便利与机会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源于他们愿意去坚持自己的原则、愿意去为他人行方便的品德。
哈佛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现代语言先驱赵元任说:“品德是成功人生的基石。 ”即使你资历不深、毫无背景,只要你拥有良好的品德,你便能够收获人脉、提升人气,潇洒自在地游走于各色人物之间。
日本山一证券公司创始人、小池银行和东京煤气公司董事长小池园国三平时经常说:“我是靠诚实的品德走到今天的。”20岁时,小池在一家机器制造厂做推销员。有一个时期,他推销机器非常顺利,在半个月内就跟 33位顾客做成了生意,但是他很快发现自己卖出的机器要比其他公司卖出的同样性能的机器贵一些。一想到客户知道此事会因为当冤大头而生气,小池心里就很不安,他立即带上契约和定金,花了整整 3天时间去找客户,老老实实地向他们说明了情况,并请求客户废弃契约。很多客户并没有发现产品的价格贵,他们在听了小池的讲述后,被他的诚实所打动,这 33位客户中没有一个与小池废约,反而加深了对这个年轻人的敬佩和好感。事情传开以后,人们纷纷跟小池订购机器,小池的商店生意日益兴隆。诚信的招牌,就像磁铁一样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把客户们聚拢到小池的身边,小池不久就创立了山一证券公司,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
出身贫寒的小池,回忆起发家之路时,无不感慨地说:“把生意做成一棵大树,你要让诚实做它的根。如果没有根,这棵树就不可能有生命力。”
现实中,的确有很多人靠着“坑蒙拐骗”一夜暴富,更有很多人借着各种虚假噱头一夜成名,但是他们最终的结果都是信誉扫地、钱财散尽。不要忘了,良好的品德才是这个社会的立足之本,欺诈的伎俩只能使人一时获利,但终究会导致失败。
做生意如此,做人更是如此。职场里要对你的上司诚实,对你的客户诚实;朋友圈里要对你的朋友诚实;兴趣圈里要对你的玩伴诚实;老乡圈里要对自己的同乡诚实,“老乡骗老乡,骗你没商量”的把戏坚决不能碰。用诚实在圈子里赢得声誉,有了声誉就有了人缘。
瑞典前首相帕尔梅一直以来都被公众认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他却和普通民众一样居住在平民公寓里面,他没有私家车,平日里,每天都坚持步行去首相府上班,而且与路人打招呼,相互问候,因为他平易近人,所以始终都和民众保持良好的关系。
帕尔梅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却很少带随从和保镖,除非是参加重要会议,出席重要场合。他没有高贵者的派头,在美国参加某次国际会议时,他甚至曾独自搭出租车前往会场。帕尔梅平易近人且喜欢帮助别人,去外地度假时,他还会帮助居住区的房东劈柴生火,与对方建立深厚的友谊。
他经常微服私访,走访学校、厂矿、商店,与普通民众亲切交流,他甚至还与民众互通信件,而且一定会在百忙之中阅读来信并及时作出回复。低调朴实的帕尔梅赢得了全瑞典人民的热烈拥戴,备受民众的尊重。
微软在雇用员工的时候,列在第一位标准的是道德品行。与智慧、经验等因素相比,微软认为人品是最重要的,曾就读于哈佛大学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说:“只有雇佣到正直、诚实、值得信任的员工,我们才会给予他充分的自由度。 ”的确,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诚实就没有发展、没有财富,而良好的品德就是你的金字招牌,能为你换来各种各样的机会,让你拥有越来越多的人脉。
勇敢地承担责任
人从一出生,就有了责任——活着的责任,这是对生命的忠诚。责任不是一种强加的义务,而是生命和生活对人的基本要求。无论你有着怎样的地位,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都有无法推卸的责任。只有当你勇敢地担起你的责任,你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有个叫麦克阿瑟的人,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母亲从小就向他灌输一些功名思想,所以他总是表现出强烈的求胜欲和野心,另一方面,他却总是轻看和忽视那些看似平凡的东西。
1903年,年纪轻轻的麦克阿瑟从西点军校毕业,他准备好好施展自己的才能,大干一场。不过学校却只将他分配到工兵部服役,并被安排在一家矿井上班,这项枯燥的工作让他觉得难以忍受,他可不觉得自己在这里能有什么发展前途,所以很多时候,他都在漫不经心地应付了事。
之后的一年,他又被派往菲律宾执行任务,表现不错的他不久便被调回国内,在一所工程师学校深造。这时,枯燥的学习让他觉得有些烦恼,转而对白宫中那些形形色色的社交活动非常感兴趣。麦克阿瑟根本就忘记了自己的学业和使命,成天沉醉在社交活动的喜悦中。学校的校长温格斯对此相当不满,他认为麦克阿瑟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军人,为此他向麦克阿瑟所在部队的领导抱怨:“麦克阿瑟中尉表现平平,缺乏责任心,比西点军校的履历表上所记载的要低能很多。”
从工程学校毕业后,麦克阿瑟被分配到密尔沃基工作,无聊的工作让他无精打采,为此他常常擅离职守,跑到附近的家中看望父母。他的上司了解情况后,对他的行为大为恼火,于是毫不留情地将其调离,并在鉴定书上写着:“他除了相貌英俊、仪表堂堂以外,所履行的职责无法令人满意。”
看到这样的评语,麦克阿瑟非常生气,他觉得自己一直都表现得不错,应付这些工作甚至绰绰有余。于是,他在调任后决定向上级汇报此事,他怒气冲冲地将自己的意见书交给总工程师马歇尔准将。马歇尔在看到意见书后,非常气愤,一方面他认为麦克阿瑟身为军人却越级报告,这是对军规的蔑视;另一方面,他不该在工作时间跑来干其他的事。最后马歇尔准将退回了意见书,并对麦克阿瑟进行了严厉处罚。
经历了这么多,麦克阿瑟终于醒悟过来,他明白自己虽然能力突出,但是却一直都没有懂得去承担自己的职责,他也明白了能力和态度完全是两回事。从此以后,年轻气盛的麦克阿瑟渐渐变得成熟稳重起来,而且也变得富有责任心,并最终成为一个伟大将领。
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说:“我们生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为了一个聪明和高尚的目的,必须好好地尽我们的责任。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从来不会推卸自己的责任,因为那是懦夫的行为。采取欺骗手段来掩盖错误,逃脱责罚,虽然可能获得短暂的成功,但当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你的形象就会一落千丈,再难翻身。所以,一个逃避和推卸责任的人,必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古时候,有两个放羊的小孩在一起放羊,结果把羊弄丢了。主人先问大一点的孩子,问他为什么把羊弄丢了。他说,因为自己看书入了迷,才导致羊走丢了。主人又问小一点的孩子,为什么把羊给弄丢了,他说,自己跑去山那边玩,便把放羊的事给忘了。
对于这两个孩子的失职,很多人都有相同的见解。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虽然是两个孩子把羊弄丢的,但是一个是为了读书,一个是为了贪玩,所以前者值得谅解,后者应该受到重罚。但是,如果从责任感的角度出发,虽然两个孩子误事的缘由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即他们都不专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美国总统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说:“如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责任时代,人人都需重视,对我们自己,我们的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有一份责任。我们会欣然接受这份责任,人生也正因此而充实。 ”不论何时,不论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还是对国家,责任感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负起责任的时候,我们才能找回做人的根本。
初次见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当你与他人会面时的最初几秒或几分钟,对方便会迅速对你做出判定。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鲜明的、强烈的、过目难忘的,对方也最容易将你的“第一印象”存进他的大脑档案,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对于你以后的所有行为,他都会和“第一印象”联系起来,或者将你的所有行为都套入其中。
虽然我们也知道仅凭一次见面就给对方下结论为时过早,第一印象并不完全可靠,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错,但是,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会下意识地跟着第一印象的感觉走。所以说,我们若想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别人的好感和认可,就应当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树立第一印象,如果你在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别人就会乐于跟你进行第二次交往。相反,如果你在第一次交际中表现不佳或很差,往往很难挽回,除非你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所以,务必注意你跟人打交道时的“第一印象”。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一个哈佛大学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四处求职,但屡屡碰壁,一天,他来到了一家公司,对公司总经理说:“请问,贵公司需要一个采购人员吗?”
“对不起,不需要!”
“那需要一个销售人员吗?”
“对不起,我们已经招聘了合适的人员。”
“那么办公室行政人员、后勤人员呢?”
“对不起,我们现在没有任何的空缺。”
“哦,先生,那我想,贵公司目前一定需要这个……”说着,他从随身携带的公事包里拿出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公司额满,暂不雇新”。
总经理看着牌子,笑着对大学生说:“我想也许,公司的策划部门还需要你这样的小伙子。 ”这个机灵的大学生,通过一块简单的牌子表现出了自己的机智和幽默,给总经理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引起了对方的注意,从而在艰难的年代,获得了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
事实就是这样,无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何种场合,只要有他人存在,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都在展示着自己的形象。好的形象能够为我们赢得更多的朋友,能够帮助我们取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而一个邋遢、自大失礼形象的人远比一个无能的人更加糟糕。
要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要注意服装及仪表。一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人站在你的面前,一定会让你讨厌。同时,千万别忘了展示出谦卑的姿态和诚恳的微笑,这比你身上穿着的任何名牌服装都值钱得多。除此之外,你还要展示自己的绅士风度,凡事都做到谦恭有礼。
在西点军校中,学员的精神面貌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总是会被重点强调和培训,在学校看来,一个人必须展示出足够的风度,尤其是军人,更是要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学校里一直强调他们所培养的不是一个令人敬而远之的角色,而是努力培养出一批有血有肉、有着丰富情感和良好风度的社会精英。所以他们要求每一个学员,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必须谦恭有礼,都必须表现出足够的绅士风度。
在军校中,每一个新学员都会成为学校重点“关照”的对象,新生所接触的学校的第一堂课,就是要求礼貌对待他人,他们会被要求敬重学校里的其他人,包括校长、老师、教官以及学长。比如每次和别人见面时,新生必须挺直腰板,然后对着其他人敬礼,并尊敬地称呼对方:“长官”或者“您”。学校将这些生活化的交流强制性地加在学员身上,借以培养学员尊重上司和礼貌待人的态度。
哈佛大学名誉学员、科学家、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一个人的行为举止、风度仪表是展现他外在魅力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我们有必要表现出良好的个人形象,也有必要维护自身良好的形象,尤其在与人初次见面时,更要拿出自己的风度。让别人感受到我们独一无二的气质和谦逊礼貌的绅士风度,因为良好的第一印象就是你的一张名片。
以谦卑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一位哲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滴墨汁滴在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入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为什么?因为二者的肚量不一样。不熟的麦穗直挺挺地向上挺着,成熟的麦穗则低着头。为什么?因为两者的分量不一样。 ”有人总认为自己很伟大,那只是局限在他自己的潜意识和小世界里。其实,人是无法脱离大环境的,离了他的圈子,他也许什么也不是。
有一天,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正在和他的学生们聚在一块聊天。这时,其中一位家境殷实的学生洋洋自得地向大家炫耀说,自己家在雅典附近有一大片肥沃的土地。
正当他滔滔不绝地描述着那块地如何大,如何肥沃的时候,苏格拉底顺手拿过来一张世界地图,对他说:“现在可不可以麻烦你,指给大家看看,亚细亚洲在哪儿?”“这一大片全都是!”学生自鸣得意地指着地图说。
“很好,是够大的。那么现在,你能告诉我们希腊在哪里?”苏格拉底又问。这次,学生在地图上找了很久,好不容易才把希腊找出来,因为它和亚细亚相比,实在是太小了。 “好极了,那么请把雅典的位置指给我们看一下。”苏格拉底说。“唉,雅典可就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吧。 ”学生边说边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最后,苏格拉底又问他:“那现在请把你家那片肥沃的土地也找出来吧。”
这一次,学生找了半天,找得汗流浃背,也没能把他家的那一大片肥沃的土地找出来。想想也是,连雅典在地图上都只是一个小点,他家的地又算什么呢?于是,他只好尴尬地对大家说:“对不起,我真的找不到,因为它实在是太小了……”
哈佛大学的教授每次在结束一堂课的时候,都会谦卑地对学生说:
“这只是我的愚见,你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思考方式。 ”一流学府的教授尚能如此,我们是否也同样需要呢?请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因为你只是一个小我,并不能代表整个世界。当你真正懂得“我”的小,世界的大,你才会在无尽的探索里奋发向上,才会不断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一个关于 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布思·塔金顿的故事。那是在一个艺术家作品展览会上,塔金顿作为特邀嘉宾前去参会。展览会上,有两个花样女孩兴奋地跑到塔金顿面前,热切地请求他为自己签名。
“我没有带水笔,可不可以用铅笔?”塔金顿心里明白,她们一定很愿意。
“当然可以。”两个女孩很高兴,因为她们崇拜的人毫无架子。于是,其中一个女孩把她那精美的笔记本递给了塔金顿。塔金顿拿了铅笔,挥笔就是几句鼓励之语,末了再签上自己的大名。可是,当女孩接过笔记本一看,顿时皱起了眉头,她抬头扫了塔金顿几眼,问道:“您不是罗伯特·查波斯先生吗?”
“不是。”塔金顿自负地说,“我是布思·塔金顿,《爱丽丝·亚当斯》的作者,两次普利策奖的获得者。”可是,女孩对这些似乎毫无兴趣,她对女伴说道:“露丝,把你的橡皮借我用一下吧。”瞬间,塔金顿所有的自负和骄傲都化为泡影。从此,他时刻提醒自己: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你。
是啊,在这苍茫宇宙间,哪怕你有三头六臂,也只是沧海一粟。这样一个小小的你,又有什么资格不可一世呢?人似乎都有些弊病,要么自负,要么自卑。其实,完全用不着。如果你自认为形象高大,是一个伟大的存在,那么,世界没了你行不行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而且这样的人,全世界数都数不过来,所以还是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反之,如果你觉得自己渺小如尘埃,那么,在这世间,谁不是两个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两条腿呢?只是大家扮演的角色不同,所呈现出来的形象有异而已。所以,人与人都是平等的,上帝也是公平的。
保持一点神秘感
哈佛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一起进行的研究报告称:“别让对方看出你到底有多喜欢他会给你增加印象分,还能激起他们多了解你的欲望。 ”研究者表示,很多教人恋爱的书都建议不要太早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反而应该是若即若离,经研究证明,这些说法与事实相符。
当我们沉迷在爱情中时,双方都需要保存自己的底牌,不要轻易就把它拿出来,这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爱情当需要一点自私,很多时候,不顾一切地去奉献,只能将自己伤得更深。另外,爱情其实需要一点私密空间,需要一点神秘的特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鲜,把一切都告诉爱人,这并不是爱情的真正意义。
当然,不光是恋爱中,我们在生活中同样需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不要让自己赤裸裸地展现在别人面前。当最后的面纱被轻易揭开后,生活往往就失去了吸引力,你也理所当然地失去了能够继续引人关注的能力和价值。当你明白无误地告知所有人:“这就是我全部的生活,这就是我全部的真相。 ”那么你也许还没发现更大的真相——你将要受到伤害。
科学家在对海洋进行科考的时候,发现经常有东西会成群结队地跳出水面,经过仔细地观察研究,他们发现了一种非常灵活且善于跳跃的小鱼,这种鱼具备出色的逃生能力,当遇到捕食者的时候,它们总是轻易就能越出海面,因此科学家们预测,这种鱼一定能够轻易逃过捕食者的追杀。
但这只是科学家的推测而已,之后的研究中他们惊讶地发现,这种鱼其实很容易就被捕猎者捕捉到,原因就在于它们太过敏感,一遇到危险就争相往水面上跳,结果捕猎者很快就掌握了这个规律,所以常常对这种鱼进行战术性的骚扰,小鱼果然上当,只要一发现情况异样,就会本能地跳出海面,但是最终却无法克服重力的作用而下坠,而洞察先机的捕猎者早就在水下等候,事实上,它们完全有时间在水中灵活自由地逃走。
我们常常就像善于跳跃的小鱼一样,冲动而敏感,缺乏必要的判断力和忍耐力,在第一次交往中,便把自己的底牌亮给了对方。其实,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魅力。这样的人,永远都有出人意料的惊人之举,让别人愈发觉得他高深莫测。具有这种魅力的人,一定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能够随时应付各种状况,绝不会出现江郎才尽的窘态。
大文豪萧伯纳成熟稳重的形象为他赢得了很多人的尊敬和仰慕,据说他年轻时候便聪明过人、言语幽默,但有个缺点就是喜欢张扬个性,展露锋芒。他要是看谁不顺眼,便会用尖酸刻薄的言语,将对方批评得体无完肤。
一位朋友私下对他说:“你现在常常取笑别人,虽然语言风趣幽默,但是大家都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开口了。你的才干确实比他们略胜一筹,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
老朋友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如梦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敛锋芒,彻底改过,自己身边将没有一个朋友,社会将不再接纳他。所以,他立下誓言,从此以后不再口无遮拦,也不再处处炫耀自己与众不同,要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文学方面。正是这一转变,使萧伯纳变得更有魅力,并造就了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
能让人一眼就看到的才干,不是真正的才干,真正的交际高手是那些表面看起来平平凡凡,而实际接触才发现他深不可测的人。越是让人看不透的人,就越是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让人越想进一步接触。人与人的交往建立在实际的接触之上,一个交往一两次便让人看透的人,一定称不上是个有魅力的人。相反,每次见面都给人不同的感觉,这样的人总是让人很想知道接下来他又有什么新的灵感,这种魅力就来自于未知的神秘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