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演义-国会与大借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民国元年冬季,袁世凯正式颁布了召集令,选出的所有国会议员一起来京开会。民国二年四月八号,国会将举行第一次开会大典,会场设在新建的众议院。因为参议院还是设在原来的地方,但新建的众议院规模宏大,足够容纳上千人。

    大典举行当天,参议员一共到了一百七十七人,众议员共到五百人。虽然有人没来,但是大部分人都到场了,大典如期举行。总理和总理以下的所有国务员都来参加了大会,其他观礼代表有将近千人。

    十一点,典礼正式开始。国旗高悬,军乐响起,所有人都围到国旗下向国旗行了三个鞠躬礼。接着筹备国会事务局委员长施愚报告了国会召集的经过,并公开推举议员中年事最高的云南参议员杨琼为临时主席并宣读开会词。致辞完毕应该由袁世凯宣告颂词,偏偏袁世凯说今天有要事,没时间过来。他只派了秘书长梁士诒来当代表致颂词。第一届国会开幕式袁世凯就有意回避,他厌弃国会的心思已经很明显了。梁士诒宣读的颂词是这样的:

    中华民国二年四月八日,我中华民国第一次国会,正式成立,此实四千余年历史上莫大之光荣,四万万人亿万年之幸福。世凯亦国民一分子,当与诸君子同深庆幸,念我共和民国,由于四万万人民之心理所缔造,正式国会,亦本于四万万人民心理所结合。则国家主权,当然归之国民全体。但自民国成立,迄今一年,所谓国民直接委任之机关,事实上尚未完备。今日国会诸议员,系由国民直接选举,即系国民直接委任,从此共和国之实体,借以表现,统治权之运用,亦赖以圆满进行。诸君子皆识时俊杰,必能各抒谠论,为国忠谋,从此中华民国之邦基,益加巩固,五大族人民之幸福,日见增进。同心协力,以造成至强大之民国,使五色国旗,常照耀于神州大陆,是固世凯与诸君子所私心企祷者也。谨致颂曰:“中华民国万岁!民国国会万岁!”

    颂词读完后大礼也就完成了。国务院总理、国务员还有政府特派员都相继告辞了,议员们也都依次出了会场赶往参政院,因为依据《临时约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议员们要去参议院举行解散礼。

    当天巴西也给国务院传来了贺电说:“巴西承认中华民国。”这下全国上下都为之欢欣鼓舞,大家都说:“民国成立了,立法机关今天也成立了。巴西承认我们民国,就是民国得到各国承认的先兆啊!如今内外都日益完善,中华民国一定可以照耀神州大地的,这可真是应了袁大总统的颂词呢。”国民们都盼望着国家能越来越好,但是总有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真是没办法。

    国会成立了,两院议员于是都兴高采烈地开始准备推选正副议长做全院主席。议员中一共有四个党派,一是国民党,一是共和党,一是民主党,还有一个是统一党。每个党派都想要自己的人当上主席,谁肯甘心落后?但是国民党的人数最多,所以在一开始就有压倒两院的气势。其余三党不服气,于是都跟国民党的人有了嫌隙。

    民主党是一些前清时候的老人物组成的,他们都是些有声望的人,带有民党性质,如各省的谘议局和联合会。所以和政府道不同不相为谋。统一党是最近才组织起来的党派,他们是袁政府手下的健将,所以可以说是政府党。至于共和党,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他们支持的是国权主义,所以一向是反对国民党的。三党的宗旨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仇视国民党的心理却是一致的,所以就渐渐联合到一起了。统一党有政府的帮助,袁世凯又曾秘密嘱托,他们于是暗地里扩大势力,到后来居然可以和国民党抗衡了,甚至有压过国民党的趋势。国民党向来自大,不肯委屈求人,怎么会知道他们暗地里的密谋呢?

    正式选举这一天,统一党的议员一开始只来了二三十人,可过了几天却又陆续有议员前来报道,一问才知道原来都是统一党的人。这一下众议院三党合并,人数就达到了一百多人,和国民党旗鼓相当。但参议院里还是国民党人占多数。就这样这次选举一直拖到了二十号,选举了两三次才将议长选出来。参议院的议长是张继,属于国民党;众议院议长是湖北人汤化龙,属于民主党。参议院副议长是王正廷,众议院是陈国祥。国民党一胜一败。

    就在两院忙着竞选议长的时候,袁世凯竟然做了一件大刀阔斧的事,并且还没有经过议院同意就自行签了字。两院议员又因为此事发生了大矛盾。先是议员反对议员,接着又有议员反对政府,后来几乎闹得一塌糊涂。袁世凯到底做了什么事呢?原来是六国银行团的大借款。

    自伦敦借款发生后,六国银行团就颇有意见。他们认为中国盐税应该用来抵还前清的庚子年赔款,不应该还给伦敦。外交部答复他们说:“之前用作前清赔款的盐税每年只有一千二百万两,现在已经增加到四千七百五十万两了,剩余的还很多,用在两边没有问题。”六国银行团于是打算再次协商此事,袁世凯正愁没有钱用,巴不得能解燃眉之急。因为他要为成为正式总统做准备,这才是最要紧的。袁世凯叮嘱财政总长周学熙去协商借款,银行团提出了四个要求:

    (一)从前垫款,暨现今大借款,应将中国全国盐务抵押,聘用洋人管理,除还本付利外,倘有余款,仍听中国自由支用。

    (二)中政府应请借款银团指定洋员,在财政商办处,期限五年,凡关财务岁入等事,须备政府顾问。

    (三)中政府应自行聘用洋人,与财务商办处代表洋人,于取银票面签字,随时取用借款,并聘用稽核专门洋人若干,稽核借款帐目,分别公布中外,又借款兴办实业,应用银团所认为适当专门洋人,监理事业。

    (四)银行既代中国出售巨款债票,若票卖完,中政府不得另借他款,以致市面牵动。

    周学熙认为这些条件太过于苛刻,于是就召开国务院会议,然后自拟了借款大纲提交给参议院议决。五条大纲如下:

    第一条:中国自行整顿盐务,惟制造盐厂及经收盐税之处,中国可酌量自聘洋人,帮同华人办理。所收盐税,可交存于最妥实之银行,以备抵还借款之本息。

    第二条:借款用途,以经参议院议决之款目为准则,其表面之签字,应由财政总长自委一中国人,与六国团代表一人,会同签字。

    第三条:稽核帐目之事,归入中国审计院办理。中国对于借款一部分之用帐,可兼备华洋文册据,华洋员同押。

    第四条:中国以后兴办实业,如需借款,只可商聘洋技师,按照普通合同办理。

    第五条:此项借款债票,未售完之前,倘中国续借款项,如六国团条款与别家相同,可先尽六国团承办。但在本合同以前所订之借款合同条件,仍得继续进行,不受本条件拘束。

    参议院议员看到这种条件后都不以为然,他们纷纷说这只是政府的日常报告,又不是特别提案,有什么重要居然需要开会商议?但是周总长一再催他们议决此事,议员们只好将五条大纲逐一研究了一遍,觉得无伤大雅,于是都一致认可了事。

    周学熙后来又与银行团商讨了好几次,他们却始终都没有让步的意思。幸好伦敦方面每个月还有数十万镑的收入,能勉强支持过去,于是双方就都拖着不肯让步。谁知这时,英国大使带来一个消息说,如果在民国元年最后一天,中国不能将从前的借款一次还清,那他们就决定将抵压的厘税和厘金等没收。俄国大使也支持英国的做法,幸好法国大使和日本银行代表从中斡旋,要六国和中国政府再进行一次谈判。在这次谈判上,英国代表又向赵秉钧和周总长提出了新条件:(一)要委定办理借款的专员;(二)要取消伦敦新借款的优先权。

    新的借款条约还写道,中国政府如果需要借款的话,应该优先考虑本银行团,条件和其他国家一样。赵秉钧和周学熙将条件转告了袁世凯,袁世凯就委任周学熙为办理借款专员,然后着手取消伦敦新银行团的优先权条约。伦敦新银行团怎么会答应呢?周学熙此时想出了一个妙法:要求伦敦新银行团在民国元年最后一天之前,再借给中华民国一千万镑,而且还要将明年应该付清的七百万镑在今年之内付清,偿还掉一切欠款,这样的话中国就不用再找六国银行团借钱了。除此之外,伦敦银行团还可以选择将明年二月应该偿还的二百万镑,在今年之内全部付清,其余五百万可以以后再还,条件是之前的条约取消改订,并取消伦敦借款优先权,中国则酌情予以赔偿。

    呵!这明明就是强人所难嘛,伦敦新银行团一时肯定交不出这么大一笔钱,而且英国政府又处处作对、处处牵制,伦敦方面只好承认了最后一个办法。周学熙趁热打铁连忙和伦敦磋商了赔款的数目,无非是在后续的两百万磅里多给了一个折扣。中国反正要吃些亏。

    这边办妥之后,周学熙与六国银行团就正式开议了。双方从元年十一月二十七号开始一直协商到十二月下半旬才大致商量完毕。本来是商定借二千万英镑的,因为伦敦的新借款里减去了五百万镑,所以中国就必须向六国银行团再多借一点。最后的决定是中国借款二千五百万镑,借款条约一共有二十一条。最重要的是第二款、第五款、第六款、第十四款和第十七款五条。第二款指定了借款的用途;第五款声明了盐务稽核处的组建办法;第六款指定了盐款不足时的暂时抵押品;第十四款是支款时要照新定审计处的规则办理;第十七款是续借或者另借的条件限制。除了这五条,其他都是利息和折扣之类的普通条件。

    国务总理赵秉钧运动参议院议员秘密商议此事,财政总长周学熙到参政院报告,将紧要条件都跟议员们说清楚了,其他的就以普通条件带过去了。议员们都心里有谱,怎么会反对呢?议员汪荣宝还提议说:“第五款作为要件是最好,作为附件也可以,万一银行团不肯的话还可以将就过去。其他的普通条件虽然我没有看到原文,但应该是没有大问题的,就把无需表决作为全院通过的结果吧。”无论要件与附件都随便通过,民国何需这样的参政员?

    结果商议出来后,周总长立即报告给了袁世凯,袁世凯早就盼望着签字了。可这时银行团又传来消息说,欧洲遭遇了金融危机,所以他们不得已要加利息。原先商议的五厘现在要再加半厘。袁世凯觉得太吃亏,于是就没有答应,然后派人跟各国公使说,中国政府要求重新商议之前的欠款归还日期,共三个办法:一是延期一年;二是将累计的欠款作为短期公债,然后分五年还清;三是等大借款条约成立后再偿还。俄国公使首先一口回绝,法国公使和俄国公使本来就一个鼻孔出气,当然也不答应。唯独英国公使朱尔典赞成最后一个办法,他答应等大借款条约签订后再偿还欠款。各国公使意见互不相同。其实英国大使并不是体恤我国,因为他们前几天还说要我们一次还清。

    后来在英国公使的疏通下,俄法二国还是答应了,于是英国大使写信给中国政府说,要先聘洋人员工担任稽核人员后才能签订借款合同。周学熙于是出面聘请了三名洋人,一个是意大利人,一个是德国人,还有一个是丹麦人。法国大使知道后于是又出来作梗,他质问中国说:“意大利和丹麦两国又不是银行团成员,而且这三个人里只有一个是德国的,你们既然已经打算聘请非银行团的洋人,又为何要加一个德国人?如果请了德国人为何不请我们法国人?或者是英国俄国美国日本人?”出了如此纰漏,结果自然是撞了一鼻子灰。

    周学熙再次跟各国银行团商议再借之事,美国公使出来调停说:“中国只聘请了一个银行团成员,那么就由银行团自由推举本国人做顾问好了,这样的话既不用列入合同又免了纠纷,还容易办到。”周学熙表示赞成,可惜五国公使都不肯答应,他们一再要求中国政府必须聘请各国洋人各一名。美国大使的调停无效,于是美国银行团决定退出六国银行团,美国总统威尔逊也同意了此做法,并发表宣言说:

    美国资本团,曾应政府之请,加入中国借款,今复询问本政府,如仍愿该团加入,须明白申请,始允遵行。本政府以该借款条件,近于干涉中国行政之独立,且其中之抵押品及办法,陈废苛重,若本政府从而怂恿,则负责无有已时,实有背吾美立国主义。本政府不愿负此责任,决议不再提出申请,惟愿以合于中国自由进化,不背吾美素行主义之方法,扶助中华民国,凡可以裨益寓华美民之法制,本政府当竭力赞助也。特此宣言!

    这个消息宣布之后,其他五国银行都大吃一惊,他们担心美国脱离六国团体是打算单独行动,将来中国的利益恐怕会全部被美国占尽。这下他们都心急如焚起来,甚至开始互相猜忌,五国银行团竟然有了解散的趋势。各国公使顾及到利益问题,命五国银行团互相团结,将承借的股份重新进行了支配,并把要求和条件做了让步。除了一定要德国人成为国债局成员外,可以改聘英人为盐务稽核员;法人和俄人就做审计顾问官。袁世凯本来就急着要签约,所以根本顾不上什么主权问题,双方越谈越融洽。

    最后商定的结果是,借款总额为2500万英镑,年息5厘,还款期限47年。债券9折出售,八四实收,扣除6%的佣金。借款以中国盐税、海关税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四省所指定的中央政府税项为担保。合同一共二十一条,条文琐碎我就不一一写出来了。袁世凯这次没有再交给议院议决,而是直接命令国务总理赵秉钧、外交总长陆征祥和财政总长周学熙于四月二十四号在草合同上签字,第二天在正合同上签字。千辛万苦的大借款终于到手了,但从此,中国的盐税、关税主权也都落入了洋人把持的海关税务司、盐务稽核所的手里。

    借款之事告一段落,可以说议院根本没有插手这件事。但紧接着袁世凯就发下来一篇公文交给了众议院,议员们一看,不禁又十分惊讶。袁世凯说了什么呢?下章再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