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演义-黎元洪被迫辞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袁世凯铲除了异党,取消了议院之后心情变得大好,觉得事事称心如意,颇有统治全国、唯我独尊的气势。

    云南都督蔡锷在二次革命的时候打算联合黔、桂等省一起调停,主张双方先休战然后用法律解决。袁世凯因为这件事情从而把蔡锷记在了心上,于是召他入京,换唐继尧兼任云南都督。湖南都督和福建都督孙道仁也曾附和独立,虽然后来取消了,而且把罪名推到了别人头上,但这也没瞒过袁世凯的耳目。袁世凯后来将他们全部免职,然后特任汤芗铭为湖南都督,海军总长刘冠雄兼任福建都督。福建都督后来去掉了,只设了一个民政长。三位大都督的离职让京城内外无不俯首称臣,不敢再有异议。

    但是国会议员因为每次开会的人数都达不到法定数目,所以他们颇有怨言。于是袁世凯开创了一条新法例,他挑选了几个知名人士组成一个议事机关叫政治会议。袁世凯既然要人人都听他的话,又何必多设一个这样的机关呢,真是累赘。

    政治会议的会长由李经羲担任,梁敦彦、樊增祥、蔡锷、宝熙、马良、杨度、赵惟熙七人是议员。其他议员就由国务总理举荐两人、各部总长举荐一人、法官两人、蒙古和西藏事务局各派几人、各省的都督民政长举荐几人,将他们全部集中起来开会,以此作为国会的替身。

    袁世凯一面还授意各省长官,让他们倡议遣散议员,取消国会。于是副总统兼湖北都督黎元洪就邀集了各省都督和民政长联名给袁世凯上书致电:

    大总统钧鉴:共和国家,以法治为归宿,当破坏之后,亟宜为建设之谋,所有应行法治,千端万绪,虽急起直追,犹恐不及。民国初创,以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而成立年余,制定法案,寥寥无几,惟以党争闻于天下,适为建设之障碍,决无进行之计画。中外士庶,乃移易其渴望之心,属诸国会,以为国会既成,必可将各项法制,依次制定。

    不意开会七阅月,糜帑数百万,而于立法一事,寂然无闻,欲仅如前参议院尚能立东鳞西爪之法,而亦不可得。民国前途,岂堪久待?盖因各议员被举之初,别有来由,多非人民公意之所推定,谓为代表,夫将谁欺?其有爱国思想者,固不乏人,而争权利,徇党见,置国家存亡人民死活于不顾者,反占优势。且人数过多,贤者自同寒蝉,不肖者如饮狂水,余旨盲从朋附,烟雾障天,虽有善者,或徒唤奈何,宁与同尽。上下两院,性质相同,无术调剂,因之立法成绩,毫无进步,中外援为诟病,国家日益阽危。上无道揆,下无法守。赖我大总统以救国为己任,毅然刚断,将乱党议员资格,一律取消,令候补当选人,以次挨补。顾候补人员,与前次人员,资格相同,无论一时断难如额,即使如额,而八百余人,筑室道谋,仍恐议论多而成功少。

    现在国本初定,重要法案,何止数百件?由今之道,以七阅月而未立一法,虽迟以百年,亦复何济?而强邻环伺,破产在即,岂从容高论之秋?我不自谋,必有起而代我者,欲不为人之牛马奴隶,何可得耶?元洪等行政人员,亦国民一分子,国苟不存,身于何有?苟利于国,遑论其他,用敢联名恳切大总统始终以救国为前提,万不可拘文牵义,以各国长治久安之成式,施诸水深火热之中华。历考中外改革初期,以时势造法律,不以法律造时势。美为共和模范,而开国之始,第一次宪法,即因束缚政府,不能有为,遂有费拉德费亚会议修正之举。是役也,全体会员,无不有政治之经验,其会议之所议决,多轶出原有宪法范围以外,而自操制定宪法之全权,论者不诋为违法,先例具在,可为明征。

    现在政治会议,已经召集,与美国往事由各州推举之例正同,请大总统饬下国务院,谘询各员以救国大计,若众意咸同,则共和政体之精神,即可因兹发轫。即例以南京政府以十四省行政官代表之参议院,其完缺大相悬殊,正与华盛顿修正宪法,若合一辙。元洪等承乏地方,深知民人心理,痛恶暴乱之议员;各国论调,亦极公允,我大总统何所顾忌而不为之所?文明国议员,无论何党,皆以扶持本国为宗旨,断无以破坏阻挠为能事者。现在国民党议员,悉经解散,其余稳健议员,素知自爱,闻已羞与哙伍,愤欲辞职。虽欲固结,已属无从。留此少数之人,既无成立之希望,应请大总统给资回籍,另候召集。各议员皆明达廉洁,决不恋恋于五千元之岁俸,而浮沈于不生不灭之间,以误国家大计。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伏乞鉴核施行,民国幸甚!

    副总统兼领湖北都督事黎元洪,署湖北民政长吕调元,直隶都督冯国璋,直隶民政长刘若曾,奉天都督兼署吉林都督张锡銮,奉天民政长许世英,吉林民政长齐耀琳,吉林护军使孟恩远,黑龙江护军使兼署民政长朱庆澜,江苏都督张勋,江苏民政长韩国钧,江北护军使蒋雁行,安徽都督兼署民政长倪嗣冲,署江西都督李纯,江西民政长汪瑞闿,浙江都督朱瑞,署浙江民政长屈映光,福建民政长汪声玲,署湖南都督兼理民政长汤芗铭,署山东都督靳云鹏,署山东民政长田文烈,河南都督张镇芳,河南民政长张凤台,山西都督阎锡山,山西民政长陈钰,陕西都督张凤翙,署陕西民政长高增爵,护理甘肃都督兼护民政长张炳华,新疆都督兼署民政长杨增新,四川都督胡景伊,署四川民政长陈廷杰,护理川边经略使颜镡,广东都督龙济光,署广东民政长李开侁,广西都督陆荣廷,广西民政长张鸣岐,贵州都督兼署云南都督唐继尧,云南民政长李鸿祥,贵州民政长戴戡同叩。

    大家看完后应该就明白了,这些官员们都是揣摩透了袁世凯的心思,所以才会联名上书。但黎元洪是起义首领,本意是要推翻专制建设共和的,此次袁世凯要摧残国会,他为何也会随声附和?正所谓俗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既然现在众人都赞成袁世凯,黎元洪自然不可能当出头鸟来反对他,他只好也同流合污,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俊杰。真是讽刺!

    通电发出去不久,参议院院长王家襄就来了。他声称自己奉了总统的密令邀副总统入京商量要事。黎元洪也不推辞,于是草草地收拾了行李就随王家襄北上去了。因为担心部下有变,黎元洪还放出话说,自己因为公事要渡江去,事情办完马上就会回来。一路上他的行踪诡秘,就连左右也不知道他到底要去干什么。

    等黎元洪到了京城,袁世凯就下令说,湖北都督黎元洪有要事来京城,令段祺瑞暂代湖北都督。中外人士都感到莫名其妙,他们担心政府出了什么大事,连黎副总统都找去了。我经过一番查探后知道,黎元洪的进京和段祺瑞的出镇其实有着特别的关系,并不是袁世凯无故调动。

    原来黎元洪和段祺瑞是袁世凯的左右手,黎元洪是参谋长,段祺瑞管陆军。袁世凯每次遇到什么事,必先内外一起商量后再行动。黎、段两人也一直忠心于袁世凯,配合得十分默契。所以二次革命的时候,黎元洪负责调动军队,段祺瑞负责出击,袁世凯这才能够快速扫除障碍。他也经常以两人为荣,还曾对左右说:“我只稍稍安排了一下,不到两个月就平定了乱党,这不输于法国的拿破仑吧?但是拿破仑想做皇帝,想改民主为帝制,我虽然很羡慕他,但我才不会轻易效仿他重蹈覆辙呢。”很有自知之明,为何后来利令智昏?左右等人都唯唯诺诺地奉承着袁世凯,但有一位听到此话后,就借机婉言劝说起了袁世凯。

    袁世凯于是摸着胡子说:“你要我做皇帝?凡事可都要三思而后行,如果偷鸡不成蚀把米不就亏大了?”言外有意。这位公子听后就告退了。他是谁呢?有人说是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

    袁世凯有一个妻子十五个小妾,十五个儿子,十四个女儿。长子袁克定是正室于氏所生,他的智商可不比他父亲的低。小时候袁克定除了读书外,还很喜欢研究刀枪和军事,长大之后赴德国留学,在陆军学校毕业。自从回中国以后他就一直心心念念着想要化家为国,一展宏图。看来这袁克定是想做唐太宗。

    后来民国成立了,袁克定的父亲成了总统。于是袁克定想趁这个机会,劝父亲做皇帝,好把锦绣江山都据为袁家所有。偏偏父亲不肯行动,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袁克定着急了起来,照这样下去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达成目的呢?他踌躇再三,忽然想到了故友阮忠枢。

    阮忠枢和段祺瑞是莫逆之交,段祺瑞手握陆军,如果他能起来鼓吹帝制号召军民的话,那自己不就容易成功了吗?袁克定在心里打定了如意算盘,就立刻派人去找阮忠枢。阮忠枢素来和袁克定关系好,立刻就来了。两人见面后,袁克定小声向阮忠枢嘱托了一番,阮忠枢立即去国务院找段祺瑞。谁知段祺瑞没等他说完,就厉声呵斥道:“你不要胡说了!不要胡说!”阮忠枢撞了一鼻子的灰,只好速速回去复命。

    袁克定听说后,心里暗暗地恨上了段祺瑞。后来段祺瑞又跟旁人提起了这件事情,他说:“大总统屡次宣言绝不会做皇帝,袁克定居然痴心妄想要称帝,这不是瞎闹吗?”这些话传到了袁克定的耳中,他便更加恼恨段祺瑞了,还和袁乃宽密谋着打压段祺瑞。

    袁乃宽和袁克定同姓不同宗,但袁乃宽颇得袁世凯的欢心,他还认了袁世凯做叔父,平时对袁克定也是殷勤备至。这就是姓袁的好处。袁世凯屡次提拔了袁乃宽,袁乃宽于是一直升到了陆军次长。段祺瑞的一切行为都被袁乃宽看在眼里,于是他吹毛求疵,天天向袁世凯告状说段祺瑞的坏话。袁世凯虽然聪明,但怎么受得了一个长子加上一个爱侄天天在他耳边聒噪?就这样,袁世凯也对段祺瑞开始半信半疑了起来。段祺瑞素来行事坦荡不拘小节,他只知道效忠袁世凯,根本不知道他们背后玩儿的这些小心思。

    有时袁世凯和段祺瑞谈论到湖北军情,袁世凯直夸黎元洪治理有方,段祺瑞却指出说,黎元洪优柔寡断,刚断不足。袁世凯不禁暗自惊叹他一语中的,因为黎元洪的性格八字就是这样的。

    袁克定看段祺瑞不肯帮自己,于是又派人去示意黎元洪。黎元洪也不肯依他,他的回答和段祺瑞如出一辙。于是袁克定便和袁乃宽勾结,撺掇袁世凯调黎云洪入京,派段祺瑞去湖北。一来是软禁黎元洪,慢慢让他听话;二来是驱逐段祺瑞,夺他兵权。真是好计策。黎、段两人大概也猜到了是怎么一回事,只好低头遵命。一个来一个去,乖乖做两个听话的傀儡。

    黎元洪倒也会见机行事,他入京之后就马上请求辞职,袁世凯在当天就批准了。虽然有挽留,但看得出十分敷衍。黎元洪的公文写得情真意切,袁世凯的回复也是风光旖旎,不过他还是老老实实地下了一道通令:“兼领湖北都督事黎元洪呈请辞职,黎元洪准免本官。”

    湖北都督已经换成了段祺瑞,张勋也被改任为长江巡阅使,冯国璋做了江苏都督,赵秉钧做了直隶都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章继续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