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演义-袁世凯赐大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张勋本是袁世凯的手下,袁世凯在清朝做直督的时候曾经奉命督军。冯、段他们都是军中的领头人物,张勋也是其中一个,也受袁世凯调配。张勋平时除了听皇帝的话以外就只服从于袁世凯。

    辛亥革命时,张勋驻守的南京敌不过江浙联军,他于是知难而退,因为袁世凯也要他这么做。癸丑革命时,张勋为袁世凯督兵南下打败了乱党,顺利攻入南京。袁世凯于是特任张勋做了江苏都督,这是报答他的意思。

    张勋这个人平时比较粗鲁,但他还是个挺有血性的汉子。他觉得自己这半辈子的富贵是清朝廷给的,现在清朝虽然覆灭了,不过也无可奈何。自己现在虽然推戴了袁世凯做总统,但他又不是做了皇帝,所以自己应该不算是不忠不义之人吧。因此张勋仍然为袁世凯效命,但是他始终不肯剪掉脑袋后面的长辫子,应该是一种不忘清室的意思。很多人都习惯喜新厌旧,但张勋仍然能够感恩旧德,我说他是个好人。

    袁世凯却不这么想,他因为这个有些猜忌张勋。袁世凯想:将来自己实行帝制的时候张勋肯定会出来反对。于是袁世凯就将张勋的职位撤去了,只给了他一个散官做,还特令冯去督江,赵去督直,作为南北洋的羽翼。这一下,京城内外就都安排妥当了,只等慢慢变更政体将共和改成帝制。

    偏偏两院的议员不知道见机行事,还拿了一张没用的临时约法去质问政府。国务院对他们讨厌得很,索性直截了当地回答他们说:“两院议员人数都不够,当然要停议,这还要问吗?况且大总统一心为民为国,是当今第一豪杰,他做的决定自然有他的道理,是不能用普通条款来要求的。”还真把袁世凯看成了周武王。议员们争不过他,只好接受停议。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经是民国第三年的元旦了。总统府里异常热闹,各国外宾和官员们都来总统府向袁世凯道贺,庆典差不多进行了有九天,气氛十分热烈。袁世凯又赏给了一些走狗五等勋位和九等嘉禾文虎章,算是给元旦增添了一些喜气。受恩惠的那些人自然感恩戴德地讴歌袁世凯,但人民就不会这么想。

    转眼十天过去了,袁世凯忽然又颁布了一道命令:

    本日政治会议,呈覆救国大计谘询一案,据称:前兼领湖北都督黎元洪等原电,修正宪法一节,若指约法而言,应于谘询增修约法程序案内,另行议覆,其对于国会现有议员,给资回籍,另候召集一节,应请宣布停止两院现有议员职务,并声明两院现有议员,既与现行国会组织法第十五条所载总议员过半数之规定不符,应毋庸再为现行国会组织法第二条暨第三条之组织。至如何给资之处,应由政府迅速筹画施行。是否回籍,可听其便,政府毋庸问及等语。本大总统详加披阅,该会议议覆各节,与该前兼领都督黎元洪等,救国苦心,深相契合。原呈所陈大要,以为非速改良国会之组织,无以勉符尊重国会之公心,洵属度时审势,正当办法。查两院现有议员,既与现行国会组织法第十五条所载总议员过半数之规定不符,应即依照政治会议议决宣布停止议员职务,毋庸再为现行国会组织法第二条暨第三条之组织。所有民国议会,应候本大总统依照约法,另行召集,此次停止职务各议员,由国务总理财政总长,迅将如何给资之处,筹画施行,余如该会议所陈办理。至两院现有议员,自宣布停止职务之日起,既均毋庸再为国会组织法第二条暨第三条之组织,一应两院事务,应由内务总长督饬筹备国会事务局,分别妥筹办法,免滋贻误,以副本大总统尊重国会之初意。此令。

    还有一篇公告,说的是黎元洪的电文原文和政治会议的商讨记录。无非是说约法不好和议员不行,应该全体更换重新组建国会。其实这些都是骗人的伎俩,只是想要借此取消议院一劳永逸,免得阻碍行政,以后又怎么可能会再开议院呢?

    政治会议中除了李经羲之外,还有一两个明白事理的,他们本来还有些愤愤然,但是看到黎元洪的电文和袁世凯的决定后就知道木已成舟,还不如见风使舵求一个暂时的安稳。只可怜了这些议员们,他们的年薪有五千元,现在却只领到了几十元回去的路费,只好唉声叹气地各自回乡了。

    再说大公子袁克定。他默默地观察父亲的行为很久了,发现父亲的目的居然和自己的一致。而且现在黎元洪已经被软禁了,段祺瑞又被外调,所有的阻碍都已经消失,只缺少一个位高望重的帮手。袁克定于是和段芝贵商议着笼络江苏都督冯国璋。

    冯国璋的势力不亚于段祺瑞。联合段祺瑞不成功就转向拉拢冯国璋,这也是一条好计策。段芝贵的品行我们读清史的时候都已经知道了,他是揣摩人心的高手,最会圆滑处世。现在既然大公子袁克定来向他来请教,段芝贵于是就想了一条计策告诉大公子。袁克定大喜过望,于是就将此事拜托给他了。段芝贵自然领命。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计策呢?

    袁世凯府上有一位女教授,姓周,字道如。周道如是江苏宜兴县人,父亲曾做过前清的内阁学士。周女士跟随父亲宦游北京,在天津女师范学校上学直到毕业。父亲早逝后,家道中落,因为母亲无伴,周女士就决定在家侍奉母亲,发誓终身不嫁。但生活还得继续,由谁来养家糊口呢?周女士本还有一个亲弟弟,但他时运不济,虽然在京城里做事,却始终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家里的生活还是很拮据。

    周女士只好出来教书养家。她喜读兵书,在文学上的造诣也颇高。袁世凯听说了她的才学后,特地将她请到府里做女老师,府中上下对周女士也都十分尊敬,就是府上的姨太太们也对她很亲热,还经常向她请教一些字。袁世凯的三姨太闵氏(金氏)与周女士的关系最好,她俩几乎朝夕相处,俨同姐妹。

    一日,俩人在闲谈的时候说到了婚嫁之事。三夫人于是问周女士说:“妹妹芳龄虽然已经三十多了,但是看起来还像二十多岁的人,为何甘心浪费掉大好年华孤身一人呢?”周女士回答说:“之前是因为老母亲尚在,我有心想侍奉她老人家,如今母亲已经离去了,我也老了,还想那些做什么?”三夫人说:“妹妹未免太悲观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况且太夫人已经仙逝了,剩你一个人漂泊无依那算什么呢?”这一席话说得周女士两颊绯红,她又想起自己的一生,不由低头叹息了起来。

    三夫人于是又接着劝她说:“我们俩虽说是师生,但是情同姐妹,姐姐有苦衷只管跟我说,我一定会为你想办法的。”周女士于是徐徐说道:“我不想做孟德曜,只想做梁夫人那样的人。但我时运不济,自知没有那样的洪福,只好期盼来生能有机会了。”三夫人笑着说:“谁说的!我一定为姐姐找来蕲王,完成你的夙愿怎么样?”周女士只是默默地没有接话。三夫人却匆匆向周女士告了别,然后将此事转告了袁世凯。

    袁世凯倒是很想牵红线,但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因此选良配的事就搁置在了一旁。巧的是,冯国璋有次到总统府商量要事的时候,偶然见到了容颜靓丽的周女士,不禁称赞出声,惊讶地问袁世凯那是谁。袁世凯想起了周女士的事,于是马上对冯国璋介绍说:“这是周道如周女士,现在在我这当女教师。她的见识可丰富了,可以说是博古通今呢。我听说你夫人也去世很多年了,那我就替你聘她做继室,也算是成就一段佳话啊。”冯国璋连忙回答:“总统的盛情我很感动,但国璋还有几名姬妾,而且豚儿都这么大了。我自问年过半百,可不能耽误了人家啊!”口里虽然这么说,其实心里应该是不反对的吧。于是袁世凯说:“周女士也差不多快四十岁了,跟你相差不过十岁,不过既然你这么说的话,那我就再跟周女士好好谈谈吧。”冯国璋就向袁世凯道了谢。

    几天后,冯国璋要出发去江宁,众人都来给他送行,连段芝贵也来了。席间众人又说到了周女士,冯国璋摸着胡须笑着评价她说:“说到容貌,可能还比不上西施那些人,可是人家的学问可比我这个武夫高太多了,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不过这胡子以后就不知道还留不留得成了。”说完自己就哈哈大笑起来,众人也被逗乐了。段芝贵打趣说:“当日刘备娶孙夫人的时候,可是被洞房里的刀枪兵器给吓坏了,冯公你虽然善战,但还是要小心女人的威力啊。”冯国璋又笑了:“说的也是。只怕是段公自己娶了个河东狮要小心伺候着,还免不得要为别人考虑考虑呢。”众人又继续开了一会儿玩笑后才陆续散去。第二天,冯国璋就告别好友去江宁上任了。

    自此之后段芝贵就一直把这事记在了心里。这次袁克定来问他,段芝贵于是就将现成的美人计献了出来。段芝贵接着就去总统府询问袁世凯的意见,袁世凯回答他说:“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最近太忙给忘了,但是还不知道两边是不是都赞成这门亲事?”段芝贵说:“只要是大总统给撮合的,怎么还会不情愿呢?况且将来两边喜结连理,总统有要求还怕他们不答应?”袁世凯听了连连点头。

    等段芝贵退下之后,袁世凯就找来三夫人当说客。三夫人听了笑着说:“我早就已经和姐姐说好了。”袁世凯便通知冯国璋,说周女士愿意嫁给他,两人选个日子成婚吧。冯国璋本就有心,自然从命,决定在民国三年一月十九号举行婚礼。

    一月十二号,袁世凯派大公子袁克定和三夫人带领周家亲戚、主婚代表等人送周女士南下。江宁铁路还特地准备了花车相迎呢!花车驶到南京凤门时,冯国璋用接待大总统的仪式鸣礼炮二十响,然后把周道如接到了早已收拾停当、金碧辉煌的都督府西花园,那里将作为周道如暂住的地方。

    下关、江口一带就更加热闹了。轮渡、码头都张灯结彩,还立有一座松柏牌楼,上面挂着一块匾额写着“大家风范”四个大字。两旁是楹联,左边写着“天上神仙,金相玉质”,右边写着“女中豪杰,说礼明诗”。

    周女士等人上岸后就坐软轿进了江宁城。鼓楼前的交涉局门口也都放置了松柏牌楼,特地用五颜六色的小电灯组成了“福共天来”四个字。府里的陈设都是新的,更加觉得喜气十足。府内不仅派了人层层把守,还特设了数十所岗哨密切监视。都督府的人知道周女士爱武,于是还安排了很多穿军装的侍从在窗外站岗,这下真是文武双全了。

    十八号下午两点,家具之类的就该移往都督府了。从交涉局到都督府,一路都奏着军乐,有人举着红绸做的彩门,上面写着四个字:“山河委佗”,左右是一副对联,上联为“扫眉才子,名满天下”,下联为“上头夫婿,功垂江南”。听说都是旅宁的同乡送的。

    此外还有直隶女师范学校的学生及周女士的好友所赠的诗篇、文章、颂词、对联,词曲等物,都用玻璃精心装裱起来了,大概数十件的样子。其他箱箧衣物之类的却十分简朴,都是些荆钗布裙。看来周女士的确不像普通女人只知道打扮,她的风尚果然极高。好女不穿嫁时衣,周女士应该是深深明白这个道理。

    第二天就是冯国璋和周道如女士的大婚之日了。因为周女士的住宅交涉局和都督府相距甚远,所以周女士提前搬到了都督府的西花园住。当天下午,冯都督穿上上将礼服,佩戴好勋章后就和大总统代表人、介绍人、司仪人还有迎亲队伍一起去接亲。司仪队准备的是全副仪仗,霎时间,脚步声、军乐声锣鼓喧天,轰动全城。冯都督来到周女士的住处后,行了迎亲礼,用了些茶点才离开。

    一个小时后,周女士就坐着彩车来到了都督府。司仪先请冯都督出来,然后请新娘下车。车门打开了,只见一位身材娉婷的女子缓缓走出,头戴华饰身穿美服:外衣是玄色的洋缎,上面绣有八团五彩花;下面穿的是大红裙,用金线绣了许多小花。发髻后有一条一丈长的粉红色头纱,由左右两个侍女托着缓步前行。还有一个彩结盘在发顶,前面有两个小球垂在额前稍稍挡住视线。

    周女士缓缓步入礼堂与冯都督并肩站着。婚礼仪式采用的是中西结合的方式。男女宾客分站在两边,先由大总统代表朗读颂词,新郎、新娘致颂词。接着是男女宾客致颂词,由新郎新娘回答。

    之后,司仪就开始唱三鞠躬礼。新娘新郎三鞠躬后夫妻礼成,然后向来宾致谢,无非也是相互鞠躬行礼的环节。最后的环节是新人入洞房,宾客们于是都退出礼堂到客厅尽情喝喜酒了。洞房花烛夜,共饮合卺酒。说不尽的情意绵绵,写不完的伉俪恩爱。

    袁克定等人送完亲后就相继返回了京城,后事如何下章再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