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演义-红颜知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罗文干辞职了。推行帝制的风潮却越来越猛,筹安会兴高采烈,大出了风头。有人还把杨度等六人称为筹安六君子,他们也欣然接受。居然敢自命为君子堂而皇之的复辟帝制,各位!难道能放任他们不管好歹一味地鲁莽行事吗?

    我在前面已经说过袁世凯只一心秘密谋划帝制,他的大儿子袁克定也是他最大的支持者。但为什么杨度等人如此明目张胆呢?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袁世凯父子在背后唆使这帮人。这其中还有一段隐情,不为多数人所知,我在这里写出来,也算得上是袁氏秘闻中别开生面的一段。

    袁世凯有一个妻子和十五个小妾,妻子于氏是袁克定的生母。她性子端庄沉稳,袁克定想劝父亲做皇帝时曾经先找过母亲,想让母亲帮忙和父亲说说,不料他母亲很生气,还告诫了袁世凯不要听儿子胡说。袁氏家族中还有这样的母亲和妻子,真是难得啊!

    见母亲不听自己的,袁克定只好转去求庶母洪姨。洪姨是袁世凯的第六个小妾,长得很漂亮,心思也最活泛,深得袁世凯的宠爱。她是洪述祖的妹妹。洪述祖字荫芝,小时候家里贫寒,经亲戚朋友介绍投身到天津某洋行做实习生。他资质聪明,一点即通,洋行很欣赏他的聪明,就提拔他做跑街。正巧当时袁世凯奉旨到小站练军,需要置办大批军装,洪述祖听说后就包下了此事。袁世凯没想到他办事很上心,事情完成得很好。之后有什么需要采办的,就都交给了洪述祖去做。就这样,洪述祖和袁世凯走得更近了。有次,袁世凯竟然把军务也交给了洪述祖。无奈洪述祖在发军饷的时候照顾不周,导致得罪了某标统。于是那标统去找袁世凯说,洪述祖这个人不能重用啊等等的话,袁世凯多少起了点疑心,就起了将洪述祖撤职的心思。

    这可把洪述祖吓坏了,后来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妹妹盛装打扮送给了袁世凯。只说是买来的,看着相貌也还不错。美人计从来都是最奏效的。袁世凯本来就风流成性,见了这个粉琢玉砌的美人儿,哪有不爱之理?立即收下共度春宵,别提多享受了。洪述祖的妹妹年方十九,生得妩媚动人。眉头微蹙小嘴一张就能吐莲花,说话也让人觉得很舒服。袁世凯有时盛怒,但只要和她说上几句就会内心大悦,因此洪女深得袁世凯的欢心。起初她还不愿意说出身世,因为怕牵连到哥哥,后来时间久了,袁世凯知道后非但不生气,反而大肆夸奖洪述祖,说他不愧是自己的亲信,于是更加青睐。爱屋及乌,洪述祖就是明白这点才出此上策的。

    袁世凯的小妾是以入门先后为次序排名的,洪女是第六个入门,本该叫她为六姨,但袁世凯不准别人称她为六姨太,说要叫洪姨太,婢女们于是稍作了改动都戏称她为红姨太。洪姨知道有人对她心存调戏,于是私下告诉了袁世凯,袁世凯这下不高兴了,准备将这些婢仆都辞退了,这时候洪姨站出来了,她劝袁世凯,这些婢仆何必要辞退呢,再给他们一次机会的话,他们一定会懂得感恩戴德不会再犯这种错的。众人当然会对你感恩戴德。洪姨懂得靠权术玩弄袁氏众人,确实令人非常佩服。

    袁克定知道父亲向来只听得进去洪姨的话,于是决定去找洪姨帮忙。他一进门就大声说道:“母后知道我父亲即将做皇帝吗?”开口便称呼洪姨为母后。洪姨听了不禁惊讶地说:“大公子为何要叫妾身母后?妾身是什么人自己还不知道吗,怎么当得起这个称呼呀?”袁克定说:“我父亲是皇帝,我也会继承大统,将来一定好好侍奉洪姨,先叫一声母后又有何妨呢。”

    洪姨于是俯身谢道:“我和你父亲能成为一家人就已经很知足了,不敢再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大公子这样叫妾身,妾身恐怕会折寿的,实在是不敢当。”袁克定说:“母后这个称呼儿臣是叫定了。”说完,袁大公子居然跪下就行叩首大礼,洪姨也慌忙跪下回礼。袁克定这才站起来对洪姨说:“我父亲做决定需要有人推一把,如果没人时常提醒他的话,帝制恐怕迟迟不能实行,所以还请母后帮一把才能早日成功呀。”接着又是一声母后,我想洪姨心里应该被叫得神清气爽吧。洪姨笑着说:“这事急不得,但既然是大公子所托,我自然会尽全力做好你父亲工作的。”袁克定大喜,又高兴地叫了好几声母后才走。这时的洪姨太早被叫得心花怒放了,她暗自想了一番,就想好了说动袁世凯的办法。

    连着几天袁世凯下班后,洪姨都找他聊聊历史。袁世凯就笑她说:“你又不要做女博士,研究什么史料?”洪姨就朝袁世凯轻轻一笑,然后低头对袁世凯撒娇说:“妾身有些地方不明白,所以研究一下嘛。”袁世凯于是问她:“哪里有疑问?”洪姨于是假装不懂就问:“汉高祖和明太祖他们都是布衣出身的吗?”袁世凯回答说是啊。

    洪姨听后微笑着说:“他们都能从布衣青云直上做到皇帝,那老爷位高权重,为什么要甘心做一国公仆这样无怨无悔呢?为何不为子孙考虑一下,也做做皇帝?”先旁敲侧击再转到主题,洪姨确实有当说客的潜质。袁世凯听了她的话不由地心中也一动,于是说:“我怎么不想?这不是时机还未到,不能实现嘛。”洪姨于是继续劝道:“光阴似箭韶光易逝,老爷都快六十了还要等,那什么时候时机才会成熟呢?”袁世凯答不上来,只好一笑而过。当天夜里,袁世凯和洪姨两人讲悄悄话讲到半夜才渐渐睡着。

    第二天一起床,袁世凯就宣召杨度。杨度不知道什么事急忙赶来,只见袁世凯照着镜子摸着自己的胡须好像在想些什么,他不好惊动,于是静悄悄地立在门外,等袁世凯回过神了才上前询问。袁世凯招呼他坐下后,悄悄地对他说:“我实在是不能再等下去了。你为何还不召集人鼓吹鼓吹帝制?”杨度吓了一跳,想了想才回答说:“只恐怕时机还不成熟啊。”这两人想的都还一样。

    袁世凯又问:“为什么呢?”杨度说:“现在欧洲战争还没结束,日本又紧盯着,我国如果有什么变动的话,一定会引起外人关注的,要是日本趁机乱来怎么办呢?”袁世凯捻须一笑:“日本如果真这么做,那两国的约定也就不算数了,他们才不会放弃到嘴的羊肉呢,你考虑太多了。”杨度又说:“就算日本不来反对,也还需要大笔开支才办得了事情啊。”袁世凯说:“这个自然,我先想想,你明天再来一趟吧。”

    袁世凯又走进内室,看见众小妾花枝招展地围在自己身旁,不由得自言自语说:“从前咸丰帝有四个美人,我却有十多个呢。”他很是满足。众姨太不知袁世凯是什么意思,唯独洪姨走上前来,跪下高呼万岁。真是做作。袁世凯赶忙扶起她,哈哈大笑:“我还尚未称帝,叫万岁为之尚早呢!”洪姨说:“已经势在必行了呀。”

    袁世凯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这么说?”洪姨笑道:“理由十分充足。万岁爷在前清时候就已经是大臣,现在又是民国的元首,有谁不服爷的能力?赣、宁战役就是明证。如果万岁爷要登基称帝的话,有谁会说半个不字?这是没有异议的。再说了,情理上也应该这么做。共和政体到如今也已经有三年了吧?但我国仍然不强盛,并且矛盾还越来越多,由此可见共和政体是不适用于我国的。万岁爷体察时势变化,要改实行君主立宪制,国民当然赞成,怎么会迟疑不定呢?况且现在欧洲战争还没有结束,各国都没有空来干涉中国的内务,日本那边也已经尘埃落定,万岁爷现在登基正是顺应天意,可以说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一张嘴巧言如簧,说的真是委婉动人。袁世凯听了她这一番话,内心自然感慨万分,又见她面容如花声音婉转,越觉得此女难得,恨不得马上好好疼爱这个小妾,叫她一声乖乖。只因在众人面前不能太放肆,于是只好笑着说:“好了好了,真是会说话。”众姨太见了,于是也纷纷跟着叫万岁,可袁世凯现在只一心一意想着洪姨,没空再理会她们。当天晚上自然又在洪姨的屋子里留宿。

    第二天,杨度又到总统府去见袁世凯。这次袁世凯给了他共二十万两的支票。金钱有了着落后,又让古德诺写了一篇文章,然后杨度就邀请了孙毓筠等人开会定章程,然后将会制公诸于世。贺振雄、李诲等人,不知道幕后操纵者,还上文弹劾六君子,真是让杨度他们笑了很久。

    后来听说贺振雄落魄到无事可做了,杨度就用每月六十金的薪水雇他做了筹安会的办事员。贺振雄居然答应了。哎,朝三暮四,人心也是变幻莫测的,这也是民国时期的特色之一。换一个角度说,英雄也是要吃饭的,迫于生计投奔金钱。我们也没必要笑话他。

    另一方面,有受杨度笼络的,也有仍然坚持反对的,比如谷钟秀、徐傅霖等人,他们在上海发起了共和维持会,周震勋、邹稷光等人则在北京发起治安会,古伯荃还上书《维持中华民国意见书》,梁觉、李彬、刘世驺等人也继续上书弹劾筹安会,双方始终争斗不休。

    值得一提的是参政员严修。他和袁世凯是数十年的患难之交,听说袁世凯热心复辟帝制,不禁私下里叹气:“我没想到总统竟然是这样的想法。最近他种种举动都令我越看越绝望了。”等到筹安会事件发生后,严修又曾极力劝阻袁世凯请他作罢,情真言切几乎声泪俱下。

    袁世凯也有些不忍,就对严修说:“你终究是我的老朋友,我答应你,你去拟一道命令吧,明天就将他们解散。”严修大喜,马上回去拟命令。可是第二天拿去给袁世凯盖章时,却被人拒之门外:“总统有命令,今天什么人都不见,明天再来吧。”严修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袁世凯肯定又改主意了。严修于是只好放弃,不再管此事并且申请告假。

    还有机要局长张一麟,他也是袁世凯多年的幕僚心腹了,但他也始终反对帝制,几次和袁世凯说:“称帝不能强行,此乃天人所归……”袁世凯打断他:“那什么是天人所归?”张一麟说:“从前有禅位制,天下都推举舜和禹,他们不得已才继承大位,孟子曾说过的,这就是‘天与人归’。”袁世凯于是点头说:“就是关系名誉和道德,所以我是绝对不会做皇帝的,请你放心。”张一麟很宽心:“既然总统这么说,足以证实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张一麟坚信总统是为民的。”

    后来有人问起,张一麟还为袁世凯辩白:“杨度等人设立筹安会,无非是想是借此题目组织君主立宪,我们不要怀疑总统的决心,总统已经说过他绝不会做皇帝的。”哪知他才是被骗的那一个。众人似信非信,又到徐相国那里探问消息。凑巧肃政史庄蕴宽刚从相国府中出来,和众人相遇了。问清楚来意后,庄蕴宽皱着眉头说:“黑幕沉沉啊,我也问不出来什么,大家也不必去问国务卿了。”众人很惊讶,齐声说:“难道徐相国他也赞成帝制吗?”庄蕴宽说:“难说。我和李诲、梁觉他们屡次上书,但始终没有回应,根本不知道上面的意见,所以我就特意来问问徐相国。可是他也吞吞吐吐,既不说赞成帝制,也不说不赞成,所以我才说摸不清啊。”众人还是不肯罢休:“那我们再一起去问问他吧?”庄蕴宽说:“不用去啦。我出来的时候,已经让老徐答应我去总统府问问了。”众人听到这话了才都离开。

    各位,你想这国务卿徐世昌,到底会不会去总统府呢?他与袁世凯是十多年的朋友至交,这次袁世凯要称帝了,那自己就要俯伏称臣,这样面子上太过不去了。况且这次当国务卿,也是朋友盛情难却才勉强答应的。若是因此拥戴袁世凯改革国体,不但对不住国民,更对不住隆裕后、宣统帝的退位之举。不过,徐世昌是气宇深沉、手段圆滑的人物,他当着下属的面当然不能得罪袁世凯,所以应付着庄蕴宽,不露一点儿痕迹,这是官场上的惯用伎俩了。送庄氏出门后,才补充说一句去问问总统,安安下属的心。

    这天下午,徐世昌出门前往总统府了。袁世凯听说他来了立马接见。两人在房里谈了许多政治方面的事情,消磨了好一会儿才渐渐说到筹安会,徐世昌正色问袁世凯:“总统认为,究竟是君主好还是民主好?”袁世凯笑着说:“你认为呢?”反问一句把问题抛回去,真是厉害。徐世昌于是说:“无论实行什么政体都有好处,但都需要适时而变才行。”袁世凯继续问:“据你看来,现在是什么情况?”徐世昌说:“就我国国情来看,是适用君主制,不适用民主的。但全国的人心都倾向于民主这一边,是因为民国创建时间还很短,大家都只看到了民主的好处,至于究竟好不好,还要静观其变。但我认为至少目前不应该有变动。”

    话说完,徐世昌抬头看袁世凯的脸色,发现他脸上并没起什么变化,于是索性继续说道:“杨度等人组织起筹安会反而惹起了非议,就是因为时候还太早所以有人反抗。造成的影响恐怕还是负面的啊。”袁世凯的脸色这才有些变化:“杨度组织筹安会的意思,无非是想研究政体,并没什么大举动,我想这不是大事,那些反对筹安会的议论也实在是无理取闹,而且人数并不多,算不上民意。我也并不想做什么皇帝啊,就是这总统的位置也只是尝尝鲜,因为是全国推举的所以不能脱身。否则我都五十七岁了,能轻松一点不是更好吗?”纯属口是心非。

    徐世昌只好说:“我和总统相识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会不知道总统真正的心思?但现在杨度等人贸然鼓吹帝制,当然有人不同意,以讹传讹啊。先不说别人,就说跟着你多年的段芝泉,他一向信任你,但如今也难免生疑,所以还请总统表示清楚了才能安定人心啊。”这些话确实是用心说的。

    袁世凯听完一半却勃然大怒:“芝泉?我早发现了,中日交涉的时候他就不对劲儿,我还不清楚他想干什么呢。这样看来,他要是不想做这个陆军总长,大可以与我商量,何必在背后说!你是我的老友,我想托你去劝劝他,大家也好聚好散。”说完,径直递给徐世昌一杯茶。这是前清的老惯例了,主人若是请客人喝茶,那就是请客人告辞的意思。徐世昌在官场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当然知道袁世凯现在正生气呢,于是当即把茶一喝,起身告辞。这一次谈话,让陆军总长段祺瑞被革职,还差点成了嫌疑犯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