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演义-袁克定的本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段祺瑞回到北京后继续做陆军总长,但实际上兵权已经被拿走了,他心里一直不爽,几次起了辞职的念头。和日本打仗的时候,段祺瑞几次向上面请战都没有答复。其实袁世凯早就想让段祺瑞下台了,只是一时找不到人顶替还在犹豫。

    这时候,袁克定告诉袁世凯:“筹安会的事情已经有答复了,各省都没有异议,想来是可以实行了。这是电报,儿子特地带来给爹瞧一瞧。”说着,便从袖中取出电报双手奉上。第一列是各省长官的头衔,然后写着是蒙古、青海、西藏等各省的商会、教育会、联合会的名称,甚至还有华侨地方的。然后就是正文。总之内容就是劝请君主立宪。

    袁世凯看完后把电报扔在一旁,阴沉着脸说:“这些书呆子,咬文嚼字的有什么作用?你以为各省的军官赞成就成了?如果统领陆军的段祺瑞他不肯助我一臂之力的话,此事有可能成功?”袁克定正巧对段祺瑞不满的很,于是出主意说:“我们已经收回了陆军的军权,段祺瑞现在没什么好怕的,把他除了可以说易如反掌。”袁世凯说:“我是在想,若是把段祺瑞除掉而后继没有合适的人选的话,怕会酿成兵变。”

    袁克定想了想说:“我想到了一个人——王聘卿,他比段祺瑞更有资历,请他担任陆军总长,还怕众人不服吗?”袁世凯恍然大悟:“你说得对,但要是他不肯出来怎么办?”袁克定说:“待我亲自去请他上任,他应该会给我这个面子。”袁世凯说,“那好,你去办吧。”

    王聘卿是个什么人?他名叫王士珍,和段祺瑞一样都是北洋军校的学生,只不过段祺瑞籍贯是安徽。前清时候,王士珍的官阶比段祺瑞高一点,两人又先后做过江北提督,因此民间流传有王龙段虎的名号。后来王、段两人都成了袁世凯手下的帮办,和袁世凯都有些渊源。溥仪退位后,王士珍无意为官,于是隐居不再问政事。

    袁克定这次奉命去找他,于是乘了专车去正定县王士珍家里请求拜访。王士珍喜欢太平,没料到袁克定会突然造访,本打算不见,又想到袁克定专门来此,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要求他的,不能不见啊。于是,王士珍还是殷勤地邀请了袁克定进屋。

    两人寒暄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话题后,切入了国事。袁克定向王士珍转达了父亲的想法,表示想请王士珍入京担任陆军总长。王士珍连忙谢绝说:“芝泉(段祺瑞字)做总长数年了,阅历经验都比我深,一定没问题的。而我从民国时候就四海为家,无心过问政事了,而且我已年老体衰,根本无法胜任啊,还望大公子转达令尊,多多感谢总统的提拔。”袁克定又说:“芝泉先生最近疾病缠身,有意辞职,父亲挽留不住,只能请您代替,就是担心您不屑于这个职位,特地让我来劝劝您,还请千万不要推辞啊。”段祺瑞根本没有生病,一听就知道是袁克定撒谎,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袁克定又再三以理相逼,王士珍却只是摇头并不从。谈了很久,王士珍开始拿出酒菜招呼袁克定入席,喝道酒酣耳热的时候,袁克定又提起了这件事,一定要王士珍和他一起上京。

    王士珍十分无奈地说:“并不是我有意抗拒总统之命,但老朽扪心自问无法胜任啊,与其日后无力做好此事,辜负了美意,还不如一开始就不接下这差事,也不用表现出我的无能啊。”袁克定默然,只好说:“先生始终不肯答应,看来应该是我的诚意不够。”吃完喝完,袁克定就告辞回去了。

    不久,袁世凯又亲自写信,字里行间说得恳恳切切,说务必要请他出来相助。袁克定这次带上了父亲的书信,再次前往王士珍家里。王士珍素来崇尚以礼待客,听说袁克定又来了,虽然心里不愿见面,但还是收拾好出来迎接。

    坐下后,袁克定把书信给王士珍看,王士珍读完,对袁克定说:“令尊的美意,我很感激,我马上回信表明我的意思,不让大公子为难。”袁克定听完后,突然离座,扑通一声向王士珍跪下了。前跪洪姨,此跪王士珍,这袁大公子的膝盖,也未免太松了吧。王士珍急得满头大汗,连忙上前搀扶他,硬是扯他不起,就说:“老朽当不起这样的大礼,请大公子快起来吧!”袁克定假装伤心:“家父有命,如果就这么回去,一定会怪我办事不利。更何况当今的形势急需要人才,先生就算不看我和我父亲的面子,也请为了天下的百姓民众,伸出援手呀。”一番话说完,大义慷慨,就差掩面而泣了。王士珍见他这样,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好先婉言说:“请先起来,我们慢慢说。”袁克定只说:“您若是不答应,那我就长跪不起。”王士珍只好叹气表示答应。

    袁克定赶忙高兴地站起,坐下来和王士珍商定上任日期。事毕就回京复命了。第二天,袁世凯爽快地下令炒了段祺瑞的鱿鱼,让王士珍上任。王士珍依命当天到京,入见袁世凯。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总算了了袁世凯的一桩心事。

    袁世凯有了王士珍坐镇,自以为军事方面不会再有异动了,可以从此无忧。只有财政还是个大问题,运动帝制和组织活动这些事情没有不需要银子的,除非有个大富翁来承担经费,否则根本不能任所欲为。左思右想正苦恼的时候,有一位大财神登台上演了一出升官发财的拿手好戏,直让袁世凯眉开眼笑。

    这大财神姓甚名谁?他就是梁士诒。梁士诒本为总统府内的秘书长,足智多谋,知道袁世凯在想些什么,所以袁世凯非常器重他。他也集结了若干党羽,仗着自己随机应变的手段,把政府的财政大权一股脑儿地收入了囊中。更厉害的是,历届财政总长都是他手里的人,于是有人就赠他一个绰号——梁财神。梁士诒是广东人,攀附梁士诒的就叫粤派,但另有一派和他对峙,就是交通派头头杨士琦。杨士琦是政事堂左把手,势力颇大,两派互相排挤,各占半边天。

    可袁世凯又生性多疑,忽而信梁士诒,忽而又偏杨士琦,有段时间杨士琦渐渐得势,搞得梁士诒把秘书长一职都丢了。但袁世凯后来发现财政不能没有梁士诒啊,于是又把他重新召回来当税务督办,于是梁士诒靠着财力过得是如鱼得水。

    好景不长,没过不久交通部就闹出了一件大案,牵连到了梁财神。梁士诒正好想找个机会替自己撇清干系呢,听说袁世凯正为财政问题伤脑筋,他就知道机会来了。梁士诒向袁世凯说自己愿意将帝制所需经费一力承当。

    哈!梁士诒绰号梁财神,果真财大气粗啊!但你想,他会心甘情愿用自己的钱替袁世凯运动帝制吗?无非是从百姓身上间接搜刮罢了,真是理财能手。袁世凯自然也知道他的心思,但他自己平时挥霍无度,视金钱如泥土,国民的捐款储金什么的都被他私用得差不多了。他就想梁士诒这次又从何处下手呢?

    京城里本有中国、交通两家银行,都归政府专办,信用还不错。梁士诒这次准备让两家银行滥发纸币,然后将所有的资金,大部分运进袁世凯的金库。袁世凯果然高兴,他只要有钱,其他才不会管呢。事成之后,袁世凯于是提拔了他的大功臣。梁士诒的待遇比从前做秘书长时还要好,梁士诒的案底他也绝口不提了。

    这次,梁士诒又来见袁世凯。他献上了一条妙计:民意。袁世凯愕然:“你也来说民意?费树蔚他昨天就来见过我,也是说要顾全民意,究竟‘民意’二字是怎么解释的?我才说了他几句,他就表示要弃职回乡,如果不是因为他是袁克定的连襟,我真要教训他。”梁士诒却不慌不忙,从容说道:“总统所说的费树蔚是否是肃政史?”袁世凯回答是的。梁士诒于是说:“那依我看,费树蔚所说的是顾全民意,而我要说的乃是要利用民意,根本不同啊。”袁世凯听了不由地点头称赞:“你果然聪明,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我说袁世凯你也聪明,能听出来梁士诒的言下之意不是吗。梁士诒接着说:“借‘民意’二字,就可以号召天下而不怕天下不从了。”袁世凯说:“想法甚好,但谈何容易啊。”梁士诒则不以为然:“照我看来并没有什么难办的。”

    袁世凯于是问他:“你想好办法了?”梁士诒说:“总统今后,只管反对帝制照常行事就可以了。梁士诒已经为总统安排好了其他的事:一方面我联络参政院作代表民意的上级机关,一方面我再组织公民请愿团,作为代表民意的下级机关,上下联合,民意不就都掌握在我们手中了吗。依我看不出数月一定可以奏效。”袁世凯一听,这是好办法啊,也不会牵连到我,于是高兴地对梁士诒说:“我也并不想称帝,只是时局艰难,稍有举动都会受到各方面牵制,你做过秘书长,外来文件想必也看过一些。我现在的地位,差不多是骑虎难下,做也不好,不做也不好呀。”边说边叹气。梁士诒笑道:“总统英明,但凡事都是该做就做,何必犹豫呢。”一唱一和真是动听。袁世凯于是客气道:“那就靠你帮忙了。”梁士诒连忙起身答应了好几个“是”字,然后告辞。

    回去以后,梁士诒秘密请了沈云霈、张镇芳、那彦图等人商量了好半天,梁士诒对众人说:“你们就是参政院的代表呀,参政院现在已代行立法院,是一个公认的代表民意的机关,如果由你们提倡此事的话还不是全体一致通过?”沈云霈就是这么想的,他于是接口说:“大家都是一起为民办事的,自当尽力。”应该是只为袁世凯办事吧。

    梁士诒又对张镇芳说:“先生是大总统亲戚,应该比我们更加支持此事的,我想现在要做的事是组织公民请愿团,无论官学工商男女长幼,统统拉入会,京内设立总机关,省内设立分机关,越多越好,还不怕帝制不成?”张镇芳说:“我听说筹安会现在就是用的这个办法,他们也是在各省设立分会呢。”梁士诒不屑地说:“要做皇帝就做皇帝,还挂什么筹安的牌子。俗话说得好,‘秀才造反,一世不成’,说的是他们这群书呆子!我们的公民请愿团从请愿入手,岂不是来得更直接痛快?”梁士诒想要压过筹安会,所以才会口气不屑。

    沈云霈等人于是齐声说道:“梁公高见,我们就这么办,会长就由梁公来当吧。”梁士诒说:“我可不能当会长,不瞒各位,我的任务要兼顾内外,还请各位体谅。”张镇芳说:“那请谁做会长?”梁士诒说:“沈云霈是最好人选,副会长就请张、那二位担任好了。”沈云霈紧跟着推辞了一番,梁士诒只捻着几根胡须微微笑着说:“不是我夸口,如果我要推举你,还有人敢选其他人?”梁财神的势焰嚣张可见一斑。但沈云霈还是不肯:“还是等后天开会的时候再选吧。”又聊了一会儿众人才散了。

    过了两天,梁士诒找了个公共场所邀请了若干会员开成立大会。开会的结果是,沈云霈为会长,张镇芳、那彦图为副会长,谢桓武为文牍主任,梁鸿志、方表为副主任,阮忠枢为会计主任,蒋邦彦、夏仁虎为会计副主任,胡璧城为庶务主任,权量、乌泽声为会计副主任,郑万瞻为交际主任,袁振黄、康士铎为交际副主任。文牍员拟定了宣言书,会长进行了审定。正要发布时,众人忽然听说有一位御干儿正从湖北赶回京内,也是来协助帝制实行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