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院代行立法院,咨称:本院前据各直省各特别行政区域,内外蒙古、青海、回部、前后藏、满洲八旗公民、王公,暨京外商会、学会、华侨联合会等,一再请愿改革国体,当经本会开会议决,将请愿书八十三件,咨送政府,并建议根本解决之法,或提前召集国民会议,或另筹征求民意妥善办法。叠准大总统咨复,以国民会议议员复选报竣为期,以征求正确民意为准,以从宪法上解决为范围,具见大猷制治,精一执中,曷胜钦佩。
而自本院咨送八十三件请愿书以后,复有全国请愿联合代表沈云霈等,全国商民冯麟霈,全国公民代表阿穆尔灵圭等,中国回教俱进会,回族联合请愿团,暨回疆八部代表王常等,哈密、吐鲁番回部代表马吉符等,锡林果勒盟代表程承铎等,云南迤西各土司总代表邓汇源等,新疆、蒙、回全体王公代表,暨宁夏驻防满蒙代表杨增炳等,北京二十区市民董文铨等,北京社政进行会恽毓鼎等,南京学界丁伟东等,贵州总商会徐治涛等,筹安会代表杨度等,暨全国商会联合会蔚丰厚各处票商等,前后请愿前来,咸以为中国二千余年,以君主制度立国,人民心理,久定一尊,辛亥以后,改用共和,实于国情不适,以致人无固志,国本不安,诚由共和制度,元首以时更替,国家不能保长久之经划,人民不能定专一之趋向。兼之人希非分,祸机四伏,或数年一致乱,或数十年一致乱,拨乱尚且不遑,政治何由可望?
南美、中美十余国,坐此扰攘,几无宁岁,而墨西哥为尤甚。四稔纷竞,五年相残,人民失业,伤亡遍地,前车之覆,可为殷鉴。我国迭经变故,元气未复,国家政治,亟待进行,人民生计,亟待苏息,惟有速定君主立宪,以期长治久安,庶几法律与政治,互相维持,国基既以巩固,国势亦以振兴,全国人民,深思熟虑,无以易此。即外国之政治学问名家,亦多谓中国不适共和,惟宜君宪,足见人心所趋,即真理所在。全国人民,迫切呼吁,实见君主立宪,为救国良图,必宜从速解决,而国民会议,开会迟缓,且属决定宪法机关,国体未先决定,宪法何自发生?非迅速特立正大之机关,征求真确之民意,不足以定大计而立国本。再三陈请,众口一词。本院初以建议在前,复经大总统咨复,办法已定,不敢轻意变更。而舆论所归,呼吁相继,本院尊重民意,重付院议,佥谓兹事重大,自未便拘常法以求解决。
国家者,国民全体之国家也,民心之向背,为国体取舍之根本。惟民意既求从速决定,自当设法提前开议,以顺民意,与本院前次建议,所谓另筹妥善办法,以昭郑重者,实属同符。即与我大总统咨复,所谓国家根本大计,不得不格外审慎者,尤相脗合。谨按约法第一章第二条中华民国主权,本之国民全体,则国体之解决,实为最上之主权,即应本之国民之全体,兹议定名为国民代表大会,即以国员会议初选当选人为基础,选出国民代表,决定国体。似此则凡直省及特别区域,满、蒙、回、藏均有代表之人。征求民意之法,普及国民全体,以之决大计而定国本,庶可谓正大机关。而真确之民意,可得而见,较之国民会议为尤进也。兹据《约法》第三十一条之规定,于十月六日开会,议决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经三读通过。现在全国人民,亟望国体解决,有迫不及待之势,相应抄录全案,并各请愿书,咨请大总统迅予宣布施行等因。除将代行立法院议定之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公布外,特此布告,咸使闻知。此令。
又令云:
参政院代行立法院,议定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特公布之,此令。
这令一下,袁世凯就心满意足了。他想,皇帝一席就要稳稳地到手了。于是他下令将民国四年的国庆活动改为开纪念宴会;接着又叫了梁士诒、江朝宗二人到总统府会议室,秘密向他们嘱咐让他们过几天出去走一遭。两人唯命是从,当然立马就照办了。
什么事呢?原来两人是要去逼清皇室撤掉帝号,改做袁世凯的臣子。第一出逼宫早就上演过了,现在又要来演第二出了。自从隆裕皇太后病逝后,清宫内务就由瑾、瑜两太妃主持,外面的事就由世续、奕劻、载澧等人主理了。宣统帝年纪还很小,除了跟陆润庠、伊克坦等人学习些汉、满文之外,就只知道踢皮球,滚铁圈那些小孩子的玩意儿了,他根本什么都还不懂,只是表面上那些旧满族还依然会称他一声万岁。宫廷里早已是荆棘铜驼,一片荒芜了。
袁世凯如果长点心看到了清王朝现在的样子,就应该明智地放弃帝制。但没想到他非但不死心,还派了梁士诒、江朝宗两人去胁迫清室逼他撤销帝号。双方见面后,世续先与两人攀谈了一会儿,提了很多优厚的条件,但两人都不答应,执意要撤销帝号。最后江朝宗还不耐烦地扬了扬拳头,摩拳擦掌地要赏他几个爆栗子,吓得世续倒退了好几步。还是梁士诒从旁劝解,让江朝宗不要莽撞冷静点,然后请世续将此事告诉两位太妃,说他们过几天再来。梁财神果然更会说话。世续见梁士诒放宽了条件,自然连连答应说一定禀过太妃后再给答复。两人这才告辞。
袁世凯安心在府里等了几天,但根本没有消息传来,他正要派两人再去一趟时,梁士诒忽然进来报告:“清庆王奕劻去世啦。”袁世凯瞪大了眼问:“什么时候的事儿?我没有听说他生病呀,怎么突然死了?”梁士诒回答说:“听说他前天为了帝号的事进宫去了,然后他们就哭成了一团,这老头子应该是伤心过度,回家呕血然后气竭身亡了。”袁世凯觉得非常奇怪:“难道他拥护清室,不肯撤帝号?”梁士诒说:“不知道他到底怎么想。”袁世凯于是又猜道:“我要撤销的是溥仪的帝号,又不是抄他家产,他伤心什么?”真是以己度人,以为别人最重要的也是钱财。
梁士诒想了想,若有所思地回答说:“我看这也怪不得他。”袁世凯于是问:“为什么?”梁士诒说:“从前清帝退位的时候就订过条件,说退位可以但清帝的名号要保留,现在又要他撤销帝号,不是会违背之前的约定吗?帝号要是先废了,将来各种条文就都可以算做无效,这确实让他够郁闷的。”袁世凯又说:“但是天上不会有两个太阳,我要是称帝了,难道溥仪也做皇帝?”梁士诒说:“大总统说得对,但事情要慢慢来,依我看,现在让清室撤销帝号还不如先说动清室支持总统,将来等总统登上大位后再让他撤销帝号,不是更加名正言顺吗?难道还怕他到时候反抗不成?”
袁世凯听完,不禁伸出手连拍了几下梁士诒的右肩:“你真是个锦囊袋呀,都快赛过当年的诸葛孔明了。”梁士诒慌忙谢过,都要跪下磕头了。袁世凯连忙把他扶起,轻声对他说:“那就也要拜托你去疏通了。”梁士诒说:“梁士诒自当尽全力办好此事。”听到这话袁世凯就放心了。然后两人又说到了国民代表大会的事情,梁士诒向袁世凯保证:“只要事务局指定了选举和投票的方法,就一定可以做到上下一心,总统不用担心了。”袁世凯点了点头,梁士诒于是告退出门了。事务局里负责国民代表大会的人就是顾鳌,一听到这个消息,顾鳌连忙找梁士诒一起商量,按袁世凯的命令陆续通知了各省将军和巡按使:
各省将军巡按使鉴:(中略)查关于国民会议议员初选机宜,前经本局密电,申明办法,请转饬各初选监督照办在案,想各该初选监督,当能体会入微,善为运用。
目下情势,较前尤为紧要,应请贵监督迅即密饬所属各初选监督,对于该县之初选当选人,应负完全责任,尽可于未举行初选之前,先将有被选资格之人,详加考察,择其性行纯和,宗旨一贯,能就范围者,预拟为初选当选人,再将选举人设法指挥,妥为支配,果有窒碍难通,亦不妨隐加以无形之强制,庶几投票结果,均能听我驰驱。且将来选举国民代表,及选举国民会议议员,自可水到渠成,不烦缕解,此事实为宣布选举之最要关键,务希飞电各初选监督,慎密照办,其无通电地方,应即迅用密饬,加急星夜飞递,以免贻误。如实有赶办不及之处,即将初选酌量延期数日,亦无不可。倘或敷衍竣事,致令桀黠滥竽,则重咎所归,实在各该初选监督。再查国民代表选举,在各省系以各该最高级长官,会同监督之,此后凡关于国民代表选举事宜,如系军政同城,希即妥协密商办理,并饬知各该初选监督,一体遵照为要。办理国民会议事务局印。
这道密电将选举方法说得够清楚了吧。还有关于国民代表组织法的相关条文呢,内容如下:
(一)本法第一条所称国体请愿事件,以国民代表大会决定之等语。查此次国体请愿,其请愿书不下百起,请愿人遍于全国,已足征国民心理之所同,故此次所谓以国民代表大会决定云者,不过取正式之赞同,更无研究之隙地。将来投票决定,必须使各地代表,共同一致,主张改为君宪国体,而非以共和君主两种主义,听国民选择自由。故于选举投票之前,应由贵监督暗中物色可以代表此种民意之人,先事预备,并多方设法,使于投票时,得以当选,庶将来决定投票,不致参差。
(二)本法第二条,国民代表,以记名单名投票法选举之,以得票比较多数者为当选等语。查此项代表,虽由各选举人选出,而实则先由贵监督认定。本条取记名单名主义,既以防选举人之支吾,且以重选举人之责任。
惟既取多数当选主义,则必须先事筹维。贵监督应于投票之先,将所有选举人,就其所便,分为若干部分,随将预拟之被选举人,按各部分一一分配之,何部分选举何人,何人归何部分选举,均各于事前支配妥协,各专责成。更于投票时派员监视,更分别密列一单,密令照选,庶当选者,不致出我范围。
(三)本法第四条,各省各特别行政区域之代表,由国民会议各县选举会初选当选之复选选举人,及有复选被选资格者选举之等语。查本条所称复选选举人,与复选被选资格,实系两种资格,并非谓一人须兼有此两条件,本局曾于另电解释在案。本局之规定,其精神亦系为各监督留伸缩之微权。如果选举人报到甚少,不足以昭示大公,则由贵监督自行遴选合于复选被选资格之人,以充其数,庶决定投票日期,不致多所为难。
(四)本法第十一条,所称届选举日期,就报到之选举人,由监督召集之,举行选举等语。查本条之规定,系因此次决定国体,事关国家大计,初选举行以后,即不可过为迟延,故届选举日期,只就报到之选举人召集投票,而不及员额之限制。且各选举人人数过少,各监督尚可援本法第十条后段之规定,以增其额数。惟形式上必须力求普遍,庶于此次设立国民代表大会之真意相符。
(五)本法第十二条,选举国民代表日期,由各监督定之等语。查此项选举,必须运动成熟,而后可以举行,预定时期,反多窒碍,故由各监督自定,以期伸缩自如。
惟此项选举,事关国本,不能不力取整齐。若各省日期,过于悬绝,不特将来代行立法院咨行投票,难于汇综,而全国各匦,参差不齐,亦不足以聿新观听。应请贵监督将办理此事情形,随时电知本局,以便通盘筹酌,免误事机。特此电闻,即希查照。办理国民会议事务局印。
这个时候,筹安会、联合请愿会这些早就成了明日黄花,没有谁记得了。全国上下的眼球都被国民代表大会吸引了。其中最出风头最长脸的,当属梁财神了。哪儿会不欢迎财神爷呢?联合请愿会、国民代表大会都是他一力促成的,所以他的一言一行都差不多代表着袁世凯,到哪儿都热闹。就是沈云霈、张镇芳、那彦图等人也都有些附骥成名的想法呢。于是当时就有人送了他个外号,称他为十三太保。
而筹安六君子里,除了杨度、孙毓筠投奔了梁财神外,其他人都渐渐失势了,筹安会的大门口门可罗雀。杨度看不下去,就给筹安会换了一个宪政协进会的新招牌,重新挂了出来。众人喜新厌旧,还以为杨度又出了个什么好主意呢,连忙都赶来看热闹。后来一听内容,原来换汤不换药,众人于是又无趣地回去了。真是:奉承的继续奉承,看热闹的在看热闹。这时候,出现了好几个袁世凯的故友,因为不愿意在帝制的漩涡中厮混,先后递交了辞职书。且看下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