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北京的英、法、日、意、美五国的大使看到国内的动乱平息了一些,就想要让上海和会继续进行,所以由英国大使朱尔典作为五国代表向政府提交报告,报告的内容为:
兹由英、法、日本、意、美五国公使,对于上海和会停顿,致生中国国内纠葛,迟缓解决之情,深系不平之念,故拟声明其所希望,重行开会,以使会议之举,可以尽前妥为了结之意。查双方之目的,现既彼此说明,则似可早达于与各方公平,及与中国并国民共同利益相宜解决之方法,此时未及其时,而各本公使望无论何方面,必不以何方法而允重开战事。各国公使陈述此意时,并欲向中国国民及政府,声明其各本国政府与各本国国民存友睦良好之忱,且对于中国能恢复统一国内和好之状。并中国政府能完全施行其欲达国民普遍幸福所组织之权。届时各本国政府及国民,当必满意欢迎也。
徐世昌接到报告以后,不由得感慨万分。徐世昌一直支持和平,但是因为安福派从中作梗,再加上南方不肯让步,所以总代表朱启钤在上海和议了几个月都毫无收获。安福派的首领名义上是段祺瑞,其实权利在徐树铮一个人手里,一个徐树铮几乎就抵得上整个安福派。徐树铮想要选择安福派的人去当议和总代表,所以当和议中止以后,徐树铮就让心腹暗地里向总统府提出这个建议,徐世昌当时含糊地答应了。
等到五国大使的报告递交到总统府以后,徐世昌犹豫了半天,想着派其他人去不一定有效果,不如将计就计,让安福派推举一个人参加和议,如果能谈妥那么再好不过了,如果谈不妥,也让安福派知道了和谈的艰苦。于是,徐世昌就让安福派推荐人员,正好众议院议长王揖唐愿意担任这职务,徐世昌就派他去了上海。
南北停战让徐树铮失去了威风,段祺瑞又没有职权,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主意,想要效仿汉朝终军请缨的故事。自从民国二年以后,俄国人教唆外蒙独立并逼迫我国承认,中国政府因为内乱的问题没有解决,一时顾不过来,只好放弃了一部分的主权,让外蒙自治。过了四五年,外蒙虽然有办事员居住着,但是形同虚设已经无法监管外蒙。外蒙还借着俄国人的势力来抵抗中国,到了俄国革命期间,中国已经失去管理外蒙的能力了。
由于西伯利亚一带的乱党经常攻打外蒙,于是外蒙就又想要回到中国的怀抱。徐树铮得知这消息以后,想要趁这个机会捞取功名,于是他向中央递交了请求书,自己请求去防守边疆。徐总统觉得这个徐树铮喜欢惹事,在国内也是个祸害,还不如调他到边防图个清静,所以就批准了,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由于西北筹边使这个官衔是新设立的,所以就颁发了一份筹边使的职权书,职权书的主要内容有:
(一)政府因规划西北边务,并振兴各地方事业,特设西北筹边使。
(二)西北筹边使,由大总统特任,筹办西北各地方交通,垦牧,林矿,硝盐,商业,教育,兵卫事宜。所有派驻该地各军队,统归节制指挥。关于前项事宜,都护使应商承筹边使襄助一切,其边事长官佐理员等,应并受节制。
(三)西北筹边使,办理前条事宜,其有境地毗连,关涉奉天、黑龙江、甘肃、新疆各省,及其在热河、察哈尔、绥远各特别行政区域内者,应与各该省军政民政最高长官,及各都统妥商办理。
(四)西北筹边使施行第二条各项事宜时,应与各盟旗盟长札萨克妥商办理。
(五)西北筹边使设置公署,其地址由西北筹边使选定呈报。
(六)西北筹边使公署之编制,由西北筹边使拟定呈报。
(七)本官制自公布日施行。
徐树铮担任了筹边使以后,还觉得权利不够多,又向政府提出要求想要兼任西北边防总司令,徐世昌没有办法,只能再次下了任命书遂了徐树铮的心愿。于是,徐树铮就这样威风凛凛地上任去了。
关于青岛问题一直没有定下来,对于签不签约大家说法不一。山东人民之前在省城的演武厅中召开国民请愿大会,要求省长代为发电报给中央,请求将青岛及路矿等通过和会的公判,直接归还给中国,还要求惩罚相关人员,撤除非法的密约。在大会上,当场由省长代发电报给政府,但是政府并没有回复。
后来,因为日本恃强凌弱,陆大使等人不能争到主权,山东省议会、省教育会、省商会、农会、报界联合会、学生联合会、济南商会等七个团体,又推举了代表一共八十五个人到北京递送请愿书。请愿书中一共分为三个大纲:
(一)巴黎和约,关于山东三条,必须拒绝签字。
(二)高徐、顺济铁路草约,必须废除。
(三)卖国奸人,必须一律严惩。
六月二十日,代表们到了北京以后,立即到总统府中要求拜见大总统。徐总统没有接见他们,代表们一直到傍晚才离去。第二天,他们又到总统府坚决要求拜见总统。代总理龚心湛、总长朱深出来接见了代表们。但是代表们并不买账,还是要求见总统。龚心湛他们就说,既然有请愿书,那就先拿给总统看看。于是代表们将请愿书交给代总理,让他转交给总统。
徐总统看过请愿书,这才来到居仁堂接见各位代表。代表们说明来意,请求总统替他们办理。徐总统安慰了代表们几句,就让他们到外面等待。等国务院的请愿书批示出来以后,代表们一看,请愿书上的批示话语游离,没有正面回答要求。于是代表们又重新回到国务院拜见龚代总理说是批示太含糊,他们作为代表无言回去见江东父老,希望能给予一份明确的批示。龚代总理说不出反驳的话,只能说第二天再重新批复,于是代表们又在外等待着。过了两天,国务院新的批复出来了:
据来呈均悉。该代表等关怀桑梓,注重国权,所述特为痛切。此次欧会和约,政府以关于山东问题各条,最为重要,迭经电饬专使,悉力争持,近据专使等电述保留一节,尚在多方进行,所有各代表等陈请,不能保留即拒绝签字等情,昨亦经电达专使,遵照在案。国家领土主权,断难丝毫放弃,政府与国民主张,初无二致,无论如何,必将胶澳设法收回,此则夙具决心,可为国民正告者也。所称高徐、顺济路约一节,查该路原系草约,自必多方磋议,力图收回,断不续订正约,以慰群望。至中日二十一条密约,及高徐、顺济路约,经过情形,案牍具在,前经择要宣布。共和国家,一切措施,悉当准诸法律,必有确实证据,乃受法律制裁。政府与国家利益,人民疾苦,无日不在注念之中,乃以国家多艰,致该代表等远涉京师,有妨本业,殊深轸念。其各归告父老子弟,俾晓然于外交真相,及政府维持国权之苦心,各持镇静,勿滋疑虑!此批。
各位代表看到这份批示比之前的批示要切实,虽然没有达到最终的要求,也算是满足了大部分要求,所以就陆陆续续地回去了。没过几天,北京各个团体推选了五百多个代表,排着队举着旗子,也拿着请愿书到总统府请愿,要求一共有三条:
(一)不保留山东和约,决不应签字。
(二)决定废除高徐、顺济两路草约。
(三)立即恢复南北和会。
徐总统听到以后,又派龚代总理和教育副部长傅岳棻去接见,但是代表们要求拜见总统,一直等到晚上总统都没有出来,大家都不愿意回去,一起在新华门外露宿了一夜。第二天徐总统才接见了他们,还通过国务院发出了批复,批复上写着:“请求书上的三件事,政府很有决心,也急切地希望能竭尽全力地去解决,达到大家的愿望。”代表们看了也不好多说,便纷纷回家了,静静等待着政府解决这些问题。
七月二日,政府接到巴黎发来的电报,原来协约国对德国的和约已经和议解决了,即将在凡尔赛宫正式签字。只有中国大使因为山东问题没有在和约上保留,拒绝签字,所以发电报说明情况。各国代表一起到巴黎商议对德国的条约,德国也派出代表进行议和,总代表是蓝超伯爵,其余的是内阁阁员蓝斯堡、吉斯白资,暨国会议长莱勒特,华白公司经理美尔恰,国际法学家休克金等人,他们一起到巴黎共同参加谈判。协约国经过多次的协商,确定了十多条对德议和的草约,一共有八千多字,大概可以分为几条大纲:
(一)割让和约指定的土地。
(二)放弃欧洲以外一切殖民地及权利。
(三)承认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各国独立。
(四)减少常备兵额,与所有军舰,不得沿用征兵制,及潜水艇,军用飞机。
(五)惩罚前德皇威廉第二。
(六)赔偿各国损失全数为墨银五百万万元。
(七)协约国商货,得自由通过德国境内,尚有著名铁道运河水道等,归协约国管辖。
(八)德国承认国际同盟,但一时不能加入,所有一切代管地,与国际公有地,均由国际同盟掌管。
此外还有一些详细条件,就不写在这里面了。这属于西方历史,所以大致讲述一下。德国的代表当然不愿意承认这和约,还进行了抗议。后来协约国又进行了修改,也不过是将割让土地的条约内容稍微做了更改,其他的条约都不肯更改。会长克勒孟沙还严厉地警告德国代表:“不要再做无用的争辩,各个国家因为你们德国人违反公平道义和残酷,这才团结起来派代表到这里和议。你们国家如果再不顺从,恐怕要和你们国家进行一次大清算了。”
德国代表们无处申诉,只能发电报给自己国家的政府请示领导定夺。德国新任大总统爱培尔德和内阁总理施特曼都不愿意签订这和约。以施特曼为首的内阁全体辞职,议和总代表蓝超伯爵也同样辞了职,只能由巴浮氏重新组成了内阁,另外派外交总长慕勒氏和殖民总长贝尔氏继续担任议和代表。但是,他们最终因为势单力薄抵抗不过协约国的威力,只能将协约国的议案交给各个国会进行表决,投票结果为,同意签字的有二百二十八票,不同意签字的,只有一百三十八票,大多数人发电报给议和总代表表示勉强同意签约。德国签字以后,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也陆续签了字。但是,中国代表陆征祥等人都没有出席会议,他们一面声明是为了山东问题不能签字,一面将情况报告给了中央,报告内容为:
和约签字,我国对于山东问题,自五月二十六日正式通知大会,依据五月六日,祥在会中所宣言维持保留去后,迭向各方竭力进行,迭经电呈在案。此事我国节节退让,最初主张注入约内,不允;改附约后,又不允;改在约外,又不允;改为仅用声明,不用保留字样,又不允;不得已改为临时分函声明,不能因签字而有妨将来提请重议云云。岂知直至今日午时,完全被拒。
此事于我国领土完全,及前途安危,关系至巨,祥等所以始终不敢放松者,固欲使此问题,留一线生机,亦免使所提他项希望条件,生不祥影响。不料大会专断至此,竟不稍顾我国纤微体面,易胜愤慨!弱国交涉,始争终让,几成惯例,此次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前途,将更无外交之可言。内省既觉不安,即征诸外人论调,亦群谓中国决无可以签字之理,详审商榷,不得已当时不往签字,当即备函通知会长,声明保存我政府对于德约最后决定之权等语,姑留余地。窃惟祥等猥以菲材,谬膺重任,来欧半载,事与愿违,内疚神明,外惭清议,自此以往,利害得失,尚难逆睹,要皆由祥等之奉职无状,致贻我政府主座及全国之忧。乞即明令开去祥外交总长委员长,及廷、钧等差缺,一并交付惩戒。并一面迅即另简大员,筹办对于德奥和约补救事宜,不胜待罪之至!
这封电报是在六月二十八日发出的,中间因为耽误了几天,政府一直到七月二日才收到。政府这时正在为会议善后谋划各种办法,收到陆大使的电报后立即回电报说:
事势变迁,并声明亦不能办到,政府同深愤慨。德约既未签字,所谓保存我政府最后决定之权,保存后究应如何办理?此事于国家利害,关系至为巨要。该全权委员等责职所在,不能不熟思审处别求补救,未便以引咎虚文,遽行卸职。至所拟咨由国会建议,宣告中德战争状态告终,俟通过后,明令发表一节,片面宣布,究竟有无效力?抑或外交有此先例?所有对德种种关系,将来如何结束,统望熟筹详复。再奥约必须签字,务即照办。
由于路途遥远,电报又不能立即到达,耽误了信息的传递,政府担心又激起人民的激愤,所以没等陆大使回复就先下命令道:
巴黎会议对德和约,关系至巨,迭经电饬各全权委员审慎从事,顷据全权委员陆征祥等,六月二十八日电称:“我国对于山东问题,自通知大会宣言维持保留后,最初主张,注入约内,不允;改附约后,又不允;改在约外,又不允;改为仅用声明,不用保留字样,又不允;改为临时分函声明,不能因签字而有妨将来提请重议,又复完全被拒。不得已当时不往签字,备函通知会长,声明保存我政府对于德约最后决定之权”等语。披览之余,良深慨惋。此次胶澳问题,以我国与日、德间三国之关系,提出和会,数月以来,乃以种种关系,不克达我最初希望,旷览友邦之大势,反省我国之内情,言之痛心,至为危惧。
惟究此项问题之由来,诚非一朝一夕之故,亦非今日决定签字与不签字,即可作为终结。现在对德和约,既未签字,而和会折冲,势不能诎然中止,此后对外问题,益增繁重,尤不能不重视协约各友邦之善意。国家利害所在,如何而谋挽济,国际地位所系,如何而策安全,亟待熟思审处,妥筹解决。凡我国人,须知圜海大同,国交至重,不能遗世以独立,要在因时以制宜,各当秉爱国之诚,率循正轨,持以镇静,勿事嚣张,俾政府与各全权委员等,得以悉心筹划,竭力进行。庶几上下一体,共济艰危,我国家前途无穷之望,实系于此。用告有众,咸使周知!此令。
命令下发以后,不久接到了陆大使的回电,除了对奥合约上签了字,其他都没有签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