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中的老大——了解我们的大拇指
在地球所有生物中,人类的手部是最特别的。因为人类的手不仅很灵活,而且还能表达出一个人的感受和内心活动的变化。
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类在很久之前,他的手和猩猩、猴子的手一样,属于四肢中的前肢,并不灵活。但随着物种的进化,人类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这样一来,人类的前肢就被解放出来了,并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手”。
人类的手不仅能绘画、写字、弹奏乐器,还可以做出一些手势,这些手势其实就是手部的肢体动作。而通过这些手势能表达出我们的情绪和感情。这些都是自然界中其他生物所不具备的功能。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手指中的老大,也就是我们的大拇指都能揭示出哪些心理秘密。
大拇指说:我顶你
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对他人表示由衷地赞扬时,经常会向上独立竖起自己的大拇指,其他四指则紧握成拳头的形状。
2013年4月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德国,并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陪同下参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正在参观的时候,突然闯入了一名上身赤裸的女性示威者,这名女子是乌克兰某女权组织的成员。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工作人员马上上前阻止,企图恢复正常的秩序。但是,普京似乎并不反感这次示威。普京的面部表情并不是厌恶,似乎是惊喜。而且,我们可以注意一下普京的手部动作,他竖起了大拇指。这说明什么?普京不仅不反感此女子的示威举动,反而对她很赞扬。
事后,普京表示:“那个乌克兰姑娘的示威活动我很喜欢,我甚至应该谢谢她。最起码她帮助我们推广了这个展览,如果没有她的示威活动,大家也不会这么关注这个展览。至于宽衣解带,我建议她到类似于海滩的地方更合适。”
普京还补充说:“那几个示威女子虽然一直在高喊着什么口号,但是由于保安人员的粗鲁和果断阻止,我并没有听清楚她们到底在喊着什么。我觉得那几个虎背熊腰的保安应该温柔一些。我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看清楚那几个女子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的。”
从普京的陈述中,我们可以得知,普京竖起大拇指并不是刻意伪装的,而是真心对示威者表示赞扬。
当你对另一个人向上竖起你的大拇指时,代表着你在称赞这个人,从而让对方感到自己得到了你的肯定。这说明,大拇指代表着你对他人的肯定。但是,这种手势很可能是虚假的。例如,你虽然并不看好这个人,但是迫于外界的环境,却不得不向上竖起大拇指,表示对对方的称赞。这个时候,你手部的动作就和你的心理活动形成了相互违背的局面,你的手势与你的内心不相一致。
但竖起大拇指并不是在所有的国家都是赞扬的意思。在希腊,竖起大拇指则表示一种侮辱的意味,表达的意思是“多管闲事,吃饱了撑的”。
在澳大利亚、美国、南非、新西兰等国家,竖起大拇指的手势除了表示赞扬的意思外,还有搭便车的意思。如果一个人想要搭便车,那么他可以站在道路旁边,然后竖起自己的大拇指。这个手势的意思是:“我想搭个便车,能不能行个方便?”
同样是独立竖起大拇指,而且其他四指也是呈拳头状紧握。但是,大拇指竖起的方向却是向下的。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手势,那么表达的意思就与向上竖起的大拇指正好相反,带有很明显的侮辱意味。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向下竖起自己的大拇指以表示自己不满的态度。
大拇指在哪里?自信心去哪了?
一个人的大拇指除了可以表示对他人的肯定外,通常还会泄露出你对自己的看法。而且,这种手势往往很难出现撒谎的现象,一般都是无意识的动作。
有不少男性都有把手插在裤兜里的习惯,这是一种很常见的习惯。但就是这样一个习以为常的动作,却会暴露出这名男性内心的秘密。
有些男性在把手插进裤兜里时,会把大拇指紧紧插进裤兜,而其他的四指均裸露在外面。也就是说,他藏起了自己的大拇指,而在肢体语言中,一个人的大拇指常常代表着这个人的自信心。那么,既然这个人把自己的大拇指隐藏在了裤兜里,则说明这个人缺乏自信心。同时,也说明他缺乏安全感,对目前所面临的情况感到很不舒适。
例如,一个演讲者在当众演讲的初期很有自信心,而且为了表达对自己所陈述观点的肯定,出现了好几次尖塔式的手势。然而就在这时,一位现场听众突然当众指出了他陈述中的某个错误。紧接着,这个演讲者的手势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并将尖塔式的手势消失了,他还把另一只手插进了裤兜,并将大拇指隐藏其中,其他四指露在外面。这说明,这个演讲者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
相反,如果一个男性在把手插进裤兜时,是把其他四指插进裤兜,但是却把大拇指留在外面。那么,说明这个人对自己很有自信。这种动作常常出现在一些领导的身上。例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就经常出现这种动作,作为一位年轻有为、魅力四射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没有理由不自信。
除了这种把手插进裤兜的动作外,其他手部动作中大拇指的隐藏与否也同样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状态。例如十指交叉的手部动作,有的人在十指交叉时会露出自己的大拇指,但是有的人却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大拇指隐藏起来。如果出现了这种大拇指暂时性消失的姿势,则说明这个人的情绪正处在十分低落的状态中。
这种隐藏大拇指的手部动作,通常会出现在一些没有自信心的人身上。而那些国家领导人或是一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就不会出现隐藏大拇指的手势。
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根据具体的环境来观察和确定大拇指的意义,因为有的国家领导人在处于一种比较紧张和消极的环境中时,也会出现这种隐藏大拇指的动作。
俄罗斯总统普京交叉的双手隐藏了他的大拇指。普京既然是俄罗斯总统,又是出名的硬汉,作为最高领导人的他应该具有高度的自信心,但是为何会出现隐藏大拇指的动作呢?是因为周围的客观环境。
当时,作为俄罗斯总统的普京正在参与为期两天的八国集团峰会,这场峰会最后演变成了俄罗斯和其他七个国家的“掰手腕大赛”。在这次会议上,其他八个国家一致向俄罗斯总统施压,要求普京减少对叙利亚总统巴沙尔的支持。也就是说,普京一个人面临着来自七个国家领导人的压力,他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局面,所以,普京才会暂时性地出现隐藏大拇指的动作。
郑重声明还是强烈指责?——食指指向何方
指责指:发怒的表现
当一个人遇到了让自己愤怒的事情,并且想要指责对方时,就会把食指向前伸出,其他四指紧握,那个向前伸着的食指与手臂大约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这种手指姿势不仅可以充分表达出当事人的愤怒,还具有一种警告的意味。例如当孩子做错了某事时,家长就经常会不自觉地做出这样的手势,以表达自己的愤怒,同时警告孩子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教育是一种指责性的教育方式,虽然必不可少,但是也不可过度指责,并把这种教育方式形象地称为“食指教育”。
除了指责性的教育方式外,赞扬性的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方式。而向上竖起的大拇指又表示赞扬的意味,所以教育心理学家把这种以赞扬为主的教育方式称为“拇指教育”,恰好与“食指教育”相互对应。
由于经常被指责的孩子在长大以后会有多疑、胆小和不自信的表现,而那些经常被赞扬的孩子在长大以后会变得更加自信、果断和开朗,所以教育心理学家建议家长们:“竖起你的大拇指,收起你的食指。”这个建议充分显示出了大拇指和食指所代表的不同意义。
在人际交往之中,最好不要出现向前伸出食指的手势。因为这种手势不仅不礼貌,还会让对方感到你是在指责他,从而心生厌烦。
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最忌讳出现这种手势。因为这种手势会让来访者感到自己在被否定。当一个人在面对否定自己的人时,经常会全副武装地防御,无法打开心扉,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不利于良性的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甚至无法形成心理咨询关系。
虽然向前伸出食指代表着指责,最好不要出现,但是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有时候,这种手势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当一个人在进行商业谈判的时候,一般不会出现向前伸出手指,从而维护这次谈判的和谐氛围。
但是,如果对方提出的要求十分不合理,或是做出了一些过分的、不礼貌或带有侮辱性的举动,那么,谈判者就需要在必要时刻伸出自己的食指,以表示自己的愤怒,并传达出警告的信号。这样不仅会为自己赢得谈判桌上的主动权,而且会迫使对方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
德国总理默克尔就是以这种手势表达出了自己的愤怒,而且起到了威严的警告作用。默克尔被认为是德国的“铁娘子”,而且德国的各党派都十分畏惧她,称她为“黑寡妇”。
默克尔出现这个手势的背景是严格限制德国企业的分红,这项措施在欧洲其他国家并没有实施,也就是说德国是第一个采用这类措施的国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需要勇气的。默克尔之所以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因为这项措施可以遏制金融危机的投机之风和金融行为恶习在德国重演。
2010年3月初,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法国总统萨科奇在柏林会晤,主要目的就是探讨严格限制企业分红的措施。法国总统萨科奇和默克尔一样,十分赞同这项措施。两人希望,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20国峰会上,能出台限制分红最高数额的规定。
此外,默克尔表达了自己实行这项措施的决心:“即使这项措施会遭到其他欧洲国家的反对,德国依然会坚定实行限制企业分红的措施。”默克尔那向前伸出的食指也表达了默克尔坚定的决心。
如果向前伸出食指的动作,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中指的加入,也就是中指和食指并拢向前伸出,那么,就表示这个人的内心活动出现了十分微妙的变化。
虽然这两种手势都表示人们愤怒的情绪和心理活动,但是其愤怒的程度却有很大的区别。仅仅出现食指向前伸出的手势,说明这个人很愤怒,后果很严重,正处在盛怒之中。
但是过了一会儿,这个人的手势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也就是出现了食指和中指并拢向前伸出的手势,多出了中指的参与。那么说明,这个人现在尽管也处在愤怒之中,但并不是十分愤怒,而是带有一丝无奈的情绪。也可以说,这个人的火气已经消减了许多。
例如,当孩子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又被父母发现时,父母往往会很愤怒,于是伸出食指来指责孩子,并警告他不要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如果这时,孩子的认错态度很好的话,那么父母的怒火就会消减一大半儿,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而且孩子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了。那么,表现在手指上的动作就是出现食指和中指并拢向前伸出,这充分说明父母已经没有之前那么生气了,但是依然还有愤怒的情绪。
食指向上:郑重声明
当一个人采用食指向上竖起,其他四指紧握成拳的手势,那么说明这个人在郑重声明,并且是在强调自己所说的话。
2011年10月17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的采访时说:“对我们来说,中国是可靠的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在普京发表这一声明时就出现了食指向上的手势。
虽然这种手势表示此人的态度很郑重,但并不能说明这个人说的一定是实话。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针对与莫妮卡·莱温斯基的性丑闻事件时,向陪审团郑重声明:“我没有和那个女人发生性关系。”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克林顿出现了食指向上的手势。这说明他在说这句话时的态度很郑重。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克林顿的这一声明是谎言。克林顿是一个左撇子,但是在这次郑重的声明中,克林顿却竖起了右手的食指。这一肢体语言正好和克林顿的习惯相违背,是一个反常性的动作。
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反常动作,是因为他的内心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克林顿为什么会紧张呢?因为他心虚。因为那个广为流传的性丑闻并不是子虚乌有,而是真实发生的。
食指与大拇指说:OK,没问题
OK手势的具体表现是,大拇指和食指接触并形成一个圆圈的形状,其他三根手指分别展开。这个手势代表的意思常常是:“没问题”。
在电影《初恋这件小事》中,女主人公小水在对男主人公阿亮学长的告白中,由于意外得知阿亮学长和小彬学姐是恋人关系,很伤心,慌乱中掉入游泳池,全身湿透很狼狈。虽然小水马上从游泳池中爬了上来,但是依然显得狼狈不堪。为了掩饰自己的狼狈,小水决定马上离开。
但是,阿亮学长似乎很担心小水,于是问道:“小水,你真的没事吗?”小水没有用语言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做出了一个OK的手势,表示自己真的没有问题,以掩饰自己的狼狈。
OK的手势起源于美国。在19世纪美国的一次总统竞选中,有一位竞选者马丁·范·布伦,他的出生地是纽约的金德胡克,而金德胡克英文的缩写就是“OK”。因此,这位竞选者的支持者经常用OK的手势表示对他的支持。渐渐的,这个手势就在美国流行起来,并成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手势。
但是这个手势并没有像胜利手势那样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在许多国家并不具有积极的意义,反而具有侮辱的意思。美国总统尼克松就在这方面闹过一个不小的笑话。
20世纪50年代,理查德·尼克松还没有当选美国总统,但是为了缓和与拉美国家的关系,身为副总统的尼克松前往拉美国家访问。既然目的是缓和关系,那么所作所为就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绝对不能出现侮辱对方的行为。
当尼克松走出机舱时,为了表达友好的态度,他向欢迎的人群做出了OK的手势。但是,尼克松的这一友好表现并没有得到回应,人群之中出现了唏嘘之声,这明显是一种不友好并带有敌意的声音。这让尼克松感到很困惑。
知道真相后的尼克松非常惭愧。原来,这个OK的手势在拉美国家的意思是:“你就是一坨狗屎”,是一个骂人的手势,所以当尼克松做出这个手势后,人群中才出现了一片唏嘘之声。因为他们没有想到尼克松居然当众使用这么粗鲁的手势。
在日本,OK手势代表着金钱。如果你和日本人做生意,在进行谈判的时候,你答应对方的条件,于是做出了OK的手势,以表示你的同意。那么,日本人会理解为,你同意这个条件,但是需要贿赂,也就是说你在索要贿赂。
在法国,OK的手势代表着“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意思。例如你到法国餐厅吃饭,发现饭菜很可口,于是忍不住做了一个OK的手势,表示对厨师做菜水平的肯定和赞扬。但是你的这一手势一定会受到厨师的敌视,他会认为你在否定他的做菜水准,言外之意就是:“你做的饭菜真难吃,简直白做了。”如果遇到脾气不好的厨师,你很有可能被赶出餐厅。
在希腊,OK的手势代表着同性恋的意思。如果你对一个希腊人做出了OK的手势,那么就意味着你在告诉他:“我是一个同性恋者。”
鄙夷或者胜利——变化无常的中指
中指朝天:我鄙视你
如果一个人独立竖起自己的中指,则代表着鄙视的意思,具有强烈的侮辱意味。当一个人敌视另一个人时,就会向对方做出这样的手势。
这个手势起源于十五六世纪时的英法百年战争。在那次战争中,法国占据优势,而英国眼看就要战败。但是在战争后期,英国得到了一样秘密武器,是一种长弓。这种武器的使用使英国开始扭转局势,面对这种局势,法国的军官十分愤怒。因此他们下达了一个命令,凡是被法国俘虏的英国弓箭手,全部割掉中指(因为这种长弓需要人们用中指进行发射),然后再把这些弓箭手吊死。
最后,这场战争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一时间这些弓箭手都成为了英雄,受到了英国民众的热烈欢迎。法国军队从英国撤退的时候,英国的弓箭手全部竖起了自己的中指,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胜利,另一方面也是表达对法军的鄙视。
渐渐地,这一手势在西方国家流行起来。这种手势所代表的意义往往是鄙视、不满,还有敌意。
2011年12月4日,俄罗斯一家电视台的女主播在直播新闻时,读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名字时,做出了一个竖起中指的动作。这说明这位女主播对美国很不满,所以在读到奥巴马的名字时才做出了这个动作。但是这是直播新闻,必然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所以有人猜测,在女主播做这个动作时,她可能以为镜头已经转向了其他画面,自己的这个动作并不会直播出去,所以才大胆地做出了这个动作。
其实,不仅是竖起的中指表示鄙视的意思,如果一个人做某种动作时,也出现了隐蔽的独立出中指的手势,那么同样意味着鄙视的意思。这种手势意味着,这个人由于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并不能直接竖起中指以表示自己的愤怒和敌意。但是,敌意和愤怒并没有消失,只是被隐藏起来了,所以这个人依然会在无意之间出现独立竖中指的手势。
2008年11月,奥巴马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在奥巴马发表当选感言时,赞扬了他的竞争对手麦凯恩的竞争精神。虽然奥巴马嘴上是这么说的,但是他心里显然并不这么想,因为他的手部动作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他在嘴边竖起了中指。
奥巴马在赞扬自己的竞争对手麦凯恩时,把自己中指独立放在了嘴边。这说明奥巴马对麦凯恩还存在着敌意与愤怒,他只是被迫赞扬麦凯恩,因为作为总统的他必须有容忍的度量,至少在众人面前得这么表示。但是,奥巴马的手势却暴露了他鄙视麦凯恩的真实想法。
中指+食指:胜利属于我们
食指和中指同时向上竖起,其他手指弯曲紧握,这种手势常常出现在庆祝胜利的场所或是鼓励别人和自己的情况下,被认为是表示胜利的手势。
这个手势起源于英法战争,流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温斯顿·丘吉尔临危受命成为英国的首相。那个时候,英国的局势十分危急,几乎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当时,英国和法国联合起来对抗逐渐强大的德国。但是,由于德国的军事实力太过强大,法国最终沦陷了,英法联军的残余不得不退往英国,以保存实力。
尽管如此,英国在与德国打仗的时候依旧力不从心,几乎就要和法国一样面临着被占领的命运。由于前线一直传来战败的消息,英国人民的信心也被打击得荡然无存了。几乎所有英国人都认为,英国就要面临被德国灭亡的命运,任何的抵抗只是垂死前的挣扎而已,没有任何实际用处。
当时,整个欧洲几乎都沦陷了,被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国家占领。英国可以说是孤军奋战。英国人民不仅要担心地面上的入侵,还要提心吊胆地注意头顶上的天空,因为德军总是派飞机轰炸英国。
但是,丘吉尔不这样认为,他的信心没有因为接二连三的战败而消减。丘吉尔总是发表公众演说,以鼓舞英国人民抵御德国法西斯进攻的信心。丘吉尔说:“我们必须取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在发表演说的时候,丘吉尔也不忘用手势动作来激励人们,他常常采用的动作就是食指和中指同时向上竖起的手势。
丘吉尔的这一手势很快在英国流行起来,陪伴着英国人民熬过了那段最艰苦的岁月,并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后来,这个表示胜利的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并成为了一个公认的象征胜利的手势。
但是,这种手势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还具有“举起手来”和“抬起头来”的意思。在美国这种手势除了表示胜利的意思外,还具有侮辱性的意思。不过手势还是有细微的变化。表示“胜利”时,这种手势是手心朝着对方;而表示侮辱的意思时,是手背朝着对方。
自信还是不自信?——看看你的手在干什么
自信的手部动作
当一个人双手自然张开,并做出与手掌合拢相似的动作,记住只是相似的动作。这种双手合拢的动作,只需要指尖相互接触,手掌并不互相接触。这种手部动作被称为“尖塔式手势”。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尖塔式手势,那么说明这个人非常自信,而且感到高度的舒适,此人对目前所面临的现状很满意。
在法庭上,如果证人在陈述证词时,出现了尖塔式的手势,那么说明他对自己所陈述的证词十分自信,没有说谎的成分。
虽然尖塔式的手势表示一个人高度的自信心,但是摆放的位置也很重要。例如,同样是尖塔式手势,如果摆放在桌面上或是其他显眼的位置,就会给人一种高度自信的主观印象,但是如果是摆放在桌子下面或是其他并不明显的位置,给人一种隐藏的感觉,那么他给人的印象就没有那么自信了。
这就涉及手部动作所表达出来的积极与消极的信息。有的手部动作会给人以积极的影响,但是有些手部动作却会给人留下消极的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号战犯阿道夫·希特勒十分善于在演讲等公共场所展现他积极的手部动作,让所有的德国人感受到激励。
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一个无名小卒,但就是这样一个无名小卒受到了许多德国人的欢迎,那是因为希特勒是一个演讲天才,他总是能在演讲中调动起所有人激昂的情绪。其实,希特勒在上台演讲之前,没有受到过任何有关演讲方面的专业训练,他也没有任何有关演讲方面的经验。那么,希特勒的这种演讲技能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呢?
原来,希特勒在演讲之前都会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在练习的时候尤其注重手部动作的练习。这样一来,希特勒的演讲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尤其是他手部的动作,具有非常强烈的煽动性,能够调动起在场几乎所有人的情绪。因此,希特勒成为了当时德国人心中拯救德国的英雄人物。
既然积极的手部动作能产生这么多有利的影响,那么什么样的手部动作才是积极的呢?其实,积极的手部动作有很多种,上面介绍的尖塔式手势就是其中一种。
但积极的手部动作有时并不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这取决于不同的摆放位置。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希望能看到对方的手部。因为我们的大脑无意识中认为,手部动作其实也是交流的一部分。如果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看不到对方的手部动作,我们会觉得这次的交流是不完整的。
既然每个人在交流的时候都希望看到对方的手部动作,那么我们最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把手摆放在一些比较明显的位置。
尤其是在交流的过程中,你的面前有一张桌子,这时你一定要把自己的手放在桌子上面,切忌放在桌子下面。当你的手放在桌子下面的时候,对方会因为看不到你的手,而对你的信任度大大降低,有的人甚至会认为你这个人比较胆小和虚伪。
有这样一个实验,充分说明了手摆放在明显位置的好处。实验人员把志愿者分成三组。这三组志愿者中的第一小组分别和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的志愿者进行交流。
第二小组的志愿者被要求在交流的过程中,把手放在桌子上面;第三小组的志愿者则被要求在交流的过程中把手放在桌子的下面。
交流的时间为15分钟,最后实验人员询问第一个实验小组的志愿者的感受。这些志愿者表示,他们对第二小组的志愿者印象要更好些,因为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把手放在了桌面上。
最后实验人员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那些把手放在桌子下面或是其他不明显的位置的人,会给交谈的对方留下鬼鬼祟祟、不坦荡,甚至虚伪的印象,总体的印象是负面和消极的;而那些把手放在桌面上或是其他明显位置的人,会给交谈的对方留下友好、坦荡、大方的印象,总体印象是正面和积极的。
例如在考试的时候,如果考生把手放在桌面上,那么老师一般不会怀疑这个考生在作弊。但是,如果考生把手放在了桌子下面,即使这个考生真的没有作弊,也会被老师认为具有作弊的嫌疑。
所以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把你的手隐藏起来,这样即使你做出了一些积极的手部动作,也会大打折扣,对方甚至根本看不到。
自信心下降时的手势
一个人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外界的环境,尤其是他人做出的肯定。如果在一个环境中我们得到了周围人的肯定,那么我们会从心理上认为这个环境是舒适的,并随着自信心而增长。
但是,如果一个自信满满的人总是遭到周围人的否定或是攻击,那么他会觉得这个环境不舒适,会让他感到紧张,从而他产生一种自我怀疑。这种自我怀疑是自我肯定开始瓦解的信号。
自我肯定可以导致自信,而自我怀疑只能带来自信心的动摇。最后,自我怀疑很有可能发展成为自我否定,从而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会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那么,当一个人的心理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时候,他的手部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之前我们提到过,尖塔式手势属于一种高度自信的表现。
当一个人的自信心开始动摇的时候,他的尖塔式手势就会产生变化,他的十指会相互交叉,并渐渐紧握在一起。如果一个人出现了这种手势,则说明他不仅没有了之前的自信心,而且已经开始焦虑了。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变化是:自信与自我怀疑反反复复,经历了高度自信,自我怀疑,再到高度自信的历程。那么,这个人的手势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尖塔式手势,十指紧握的交叉手势,再到尖塔式的手势。
所以,当我们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可以多注意手部动作的变化,从而揣测出对方内心的变化。
此外,这种十指交叉紧扣在一起的手势还传达出紧张的心理状态。当人们紧张的时候,有些人会十指紧扣,有的人会不断地进行双手摩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搓手。
搓手说明这个人此时很紧张,并且受到了外界的质疑。这个动作在尖锐的人际冲突之中也经常出现,它可以起到安慰的作用,从而使人们紧张的状态得到缓解,从而有利于缓和尖锐的矛盾。
收缩的手与发抖的手——消极手部动作
缩手动作——心虚的表现
人的手部动作不会一直保持不变,在交流的过程中,它往往会出现一些变化。这是很正常的,如果在生活中,一个人的手部没有出现任何变化,则说明这个人真的有问题,因为他实在太谨慎了。而这种过度谨慎往往因为他认为自己处于一个危险的环境中,或许他在担心自己的某种肢体语言会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是严重的后果。
FBI探员曾经接到过一名妇女的报案,这名妇女声称她六个月大的女儿被人劫持了。于是,FBI探员立即让妇女留下来提供详细的线索,例如她的女儿是什么时候消失的?消失的地点?
但是,FBI探员注意到,这位妇女在进行陈述的时候,她的肢体语言很少,尤其是手部动作,几乎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这说明这名妇女持有一种非常谨慎的态度。但是,对于一个丢失了孩子的焦虑的母亲而言,她根本不应该出现如此谨慎的态度,应该会出现一些表达其焦虑情绪的手部动作。但是在询问过程中,她的手部没有出现变化。
这位妇女的反常举动引起了FBI探员的警觉。最后,在FBI探员的审讯之下,这位妇女终于交代了实情。原来,她才是杀死自己女儿的凶手,她用塑料袋闷死了自己仅有六个月大的女儿。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她才来报案,说自己的女儿被劫持了。
我们可以从这个实例中得知,人们的肢体语言越少出现变化,越说明此人在伪装,而他说谎的嫌疑也会越大。因为当人们在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为了让对方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想法,除了使用语言外,还会附加一些肢体语言。
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注意观察一些人手部动作的变化,可以发现这些变化常常与他内心的变化相联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人的手部动作出现了较快的变化,那么说明这个人的内心活动出现了剧烈的波动。
例如,对于一对热恋中的情侣而言,他们的双手一般会握在一起。但是,如果他们之间发生了争执或是不愉快的事情,他们会无意识地抽回自己的手,虽然这个动作很短暂,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当事人的内心活动。
如果在与一个人进行交谈的时候,你意外地发现对方出现了缩手的动作,虽然这个缩手的动作很缓慢,也应该引起你的注意,因为这说明对方在心虚。
一群人聚在一起吃饭,边吃饭边聊天,氛围十分轻松,所有人都很开心。但是不知怎么的,有人把话题转移到了资金上。这时,有一个女人说,她家最近在资金方面遇到了困难。不知道什么原因,她家的钱好像一下子就没有了。
当时,这个女人的丈夫也在场,值得注意的是,当她说到这个问题时,她丈夫的手部出现了变化。她丈夫的手渐渐地往回缩,首先是把手从桌面上缩回了桌子下面,接着又放在了自己的腿上。
这种收缩的手部动作是一种心理上逃离的信号,说明这个人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想要逃离这个危险的环境。
这个丈夫之所以会在妻子提到资金方面的问题时出现缩手的动作,是因为他感到心虚,或许他们家资金短缺的现象与他脱不了干系。
原来,这个丈夫从夫妻二人共同使用的账户里取走了一笔不小的钱并用于赌博,但是都赌输了。所以,妻子才会感到自己家的钱都不翼而飞了。
颤抖的手传达了什么信息?
当一个人感到紧张和压力时,他的神经递质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大大增加,从而他的大脑会向他身体的部分肌肉发出一些信号。于是,这个人的手部会出现颤抖的动作,这一过程十分短暂。
FBI探员曾经进行过一轮重大的间谍调查活动,有一次他们抓住了一名男子,并怀疑这名男子是潜伏在美国的间谍。但是FBI探员没有确凿的证据。为了掌握有力的证据,FBI探员决定审讯这个嫌疑人。
在审讯的过程中,一名FBI探员一直关注着嫌疑人的肢体动作。但是,这个间谍似乎受过某种特殊的训练,在审讯中他没有他暴露出一点儿可疑的动作。
在审讯快要结束的时候,嫌疑人点燃了一支烟,然后很自然地吸起来。这时FBI探员问了一个问题,问题中有一个叫“科纳德”的名字,而科纳德是一名已被抓捕的间谍。
FBI探员注意到,尽管这个嫌疑人依然表现得很镇定,但是他的手部还是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手中的烟抖了一下。FBI探员为了确定他的这一手部动作不自然,便接连提到了许多无关的人名,并注意观察嫌疑人手部的动作。结果,嫌疑人再没有出现手部颤抖的动作。这一细微反应说明,“科纳德”对嫌疑人来说是一个威胁,所以他在听到这个人的名字时,才会感到紧张和有压力,从而手部出现了短暂和细微的颤抖。
最后,在FBI探员的调查和审讯之下,嫌疑人终于承认自己是一名间谍,并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接触过科纳德。
当一个人看到、听到或是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时,就会有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手部很有可能会出现颤抖的情况。这种颤抖的动作或许很明显,也或许很细微,很难被其他人觉察到。
但是,当这个人的手中有某样物体时,颤抖的手部动作就会变得明显多了,即使是细微的颤抖也会很容易被其他人觉察到,例如上面例子中的嫌疑人。如果他手中没有烟的话,他手部细微的颤抖或许并不会被FBI探员所觉察到。
手部的颤抖除了说明人们正处于紧张和压力之中外,还有另外一种寓意。当一个人有很强烈的积极情绪时,也可能会引起手部的颤抖。不过,这种积极的情绪一般是强烈的惊喜。例如一个人买的彩票中奖了,而且奖金是一笔巨款。那么,此人就会被强烈的惊喜所笼罩,他的手部也就很容易出现颤抖。而这种颤抖的手部则表达了他积极的情绪反应。
因此,当我们看到对方颤抖的双手时,为了准确判断这个人的内心活动,需要根据周围的环境来确定。如果一个人颤抖的手部动作是因为紧张和压力引起的,那么他还会出现其他消极的肢体动作。例如紧闭嘴巴和触摸脖子(一种典型的自我安慰动作)等。
有时,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手部实在颤抖得太厉害了,为了掩饰,会采用紧握双手的姿势。这种姿势常常能使一个人颤抖的双手受到遏制。
不过我们还需要注意,有些人颤抖的手部和他的情绪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只是一种单纯的生理动作。例如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以及那些长期服用咖啡因、酒精和毒品的人,他们的手部颤抖只是生理性的表现。
跃跃欲试还是犹豫不决?——双手摩擦
前文提到过,当一个人感到紧张时,就会用手摩擦自己的腿部,以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那么,双手之间互相摩擦的动作代表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在日常生活中,双手摩擦的动作十分常见。例如,一个运动员在参加比赛之前会不由自主地不停摩擦自己的双手,情绪也显得很激动,甚至会面色红润,似乎跃跃欲试地想表现自己。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出现了双手摩擦的动作,说明这个人正处于一种期待的心理状态,期待着出现积极的结果。例如一个参加赌博的人,押注过后,在等待的过程中,有不少人会不停地摩擦自己的双手。这是因为他的内心在期待着好的结果。
双手摩擦的动作有快慢之分,有些人做双手摩擦的动作时速度非常缓慢,但是有些人的速度却很快。那么,双手摩擦速度的不同是不是代表着不同的心理状态呢?
如果一个人双手摩擦的速度非常快,而且脸上的表情也是非常期待和急于表达自己,那么说明这个人内心十分急切地想要得到某种东西。
如果一个人双手摩擦的速度非常缓慢,而且眉头紧锁,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那么说明这个人正处于一种犹豫不决的状态,很可能是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例如,如果你是一名销售人员,当你在向顾客介绍产品时,顾客如果出现了双手摩擦的动作,你便可以通过其摩擦的速度来判断顾客是否决定购买这个产品。
如果顾客双手摩擦的速度很快,那么说明顾客已经产生了想要购买你所介绍的产品的愿望,而且还有一种迫不及待的心理。
如果顾客双手摩擦的速度很慢,则说明你需要再接再厉了,因为顾客这时正处于一种犹豫和矛盾的心理,他正在思考着到底要不要购买你所介绍的产品。
因此,当我们看到对方出现摩擦双手的动作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速度来猜测一个人的内心活动。除此之外,双手摩擦的动作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往往会不停地快速摩擦自己的双手取暖。在这种情况下,摩擦双手的动作就不具有任何心理意义,只是一种生理反应而已。
大拇指在哪里?——大人与小孩的拳头
紧握拳头的手部动作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许多人都认为紧握拳头的动作只有一种,但实际上有两种,而这两种不同的紧握拳头的动作反映的心理状态也有着天壤之别。
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紧握拳头时,会把大拇指放在食指和中指上,也就是把大拇指裸露出来。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拳头动作,被称为“成人式握拳”。
成人式握拳动作常常代表着下定决心。当一个人决定做某件事情时,就会不自觉地做出成人式握拳的动作,似乎是在帮助自己下定决心一样。
一些政治人物在演讲的时候会十分善于运用成人式拳头动作。希特勒虽然是臭名远扬的二战战犯,但是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天才演讲家。他在演讲的时候总能调动起听众的强烈情感和情绪,很有观察力。
希特勒在演讲的时候十分注重使用握拳的手部动作。因为挥舞拳头的动作不仅能表达出他的决心,从而让台下的观众感受到演讲者的强大意志,而且能使听众们的立场变得更坚定,毫无保留地相信演讲者。在此,握拳的动作不仅仅代表着决心,还具有坚定不移和鼓舞斗志的作用。
除此之外,成人式握拳动作还代表着愤怒,有时会被当成一种充满敌意的表现。如果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其中一个人很愤怒就会紧紧地握拳。这时对方认为自己会受到攻击,于是他也会紧握拳头。你们之间就很有可能出现互殴的情况。
所以,人们在紧握拳头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把自己的拳头隐藏起来,例如插进口袋,藏在身后等。这时,也说明这个人正在压抑着自己的愤怒情绪,不想用暴力解决问题,因为向对方挥舞拳头就意味着暴力。
有些人在批评一个人的时候,会紧握拳头敲击桌子,这动作代表着严重的警告,不允许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
除了成人式的握拳姿势外,还有一种握拳的姿势,被称为婴儿式握拳姿势。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婴儿们的握拳姿势和成年人不一样,他通常都会把自己的大拇指隐藏起来,用其他四指掩盖住大拇指。
虽然婴儿们经常出现这种握拳姿势,但是并不表明成年人完全不会出现这种握拳姿势。有一些成年人也会经常采用婴儿式的握拳姿势。
如果一个成年人经常出现婴儿式的握拳姿势,那么说明这个人的性格比较软弱或怯懦,而且他还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帮助。
如果一个成年人在某种情况下偶然出现了婴儿式的握拳姿势,那么则说明他当时处于一种不舒适的状态,或是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当一个人受到意外的惊吓时,很容易出现婴儿式的握拳姿势。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往往会出现握拳的姿势,因为这样可以保证手部的温暖。如果你没有戴手套,衣服上也没有口袋,只能紧握拳头时,你就会出现婴儿式的拳头姿势。因为寒冷的天气让你感到了不适,甚至可以说寒冷对你产生了威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