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时辰与饮食养生-手太阳小肠经养生主治腰椎病、颈椎病、三叉神经痛、老年性疾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小肠主吸收,其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将其分配给各个脏器。

    小肠经当令时辰为未时(13:00~15:00),此时段是消化吸收功能最为旺盛的时候。因此午餐最好在1点前吃完,这样小肠才可以在其精力最为旺盛时吸收营养物质。

    小肠经是人体健康的镜子

    小肠经就是人体健康的信号灯,通过了解心脏和小肠经的表里关系,大家既可以预测心脏的功能状况,还能用调节小肠经的方法来治疗心脏方面的疾患。

    小肠经上的穴位主治病症较多,如耳聋、眼睛昏黄,面颊肿,颈部、颔下、肩胛、上臂、前臂的外侧后边痛等。

    对于经常伏案工作的人来说,都有过肩膀酸痛的经历。不过,每当站起身活动活动身体,酸痛感便会消失。但是,有些人即使活动身体,酸痛感也不会消失,反而会日渐加重,先是后背痛,然后脖子开始无法扭转,甚至还会出现手麻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医院一般都将其诊断为颈椎病。其实,这些症状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造成小肠经气血虚弱所致。只要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小肠经的走向,就会找出问题所在:从脖子到肩膀,从肩膀到手指,这条线路正是经常出现酸痛、发麻等症状的部位。

    也许有人会问,心脏供血不足与小肠经有何关系?按照中医理论来讲,它们之间属于表里关系。也就是说,心脏与小肠互为表里,这种关系最终通过经络联系起来。若心脏出现问题,那么小肠经部位就会出现对应的症状。有的中医能够预知你的疾病,那并不是捕风捉影,随意揣测的,而是你的身体已经先告诉他了。所以他并没有什么高明的,更不是什么巫术,只是你不知道内情罢了。

    现在咱们就揭开谜底:肩膀在开始的时候只是酸,酸的意思是气血不足了,然后是酸痛,酸痛的含义是因血少进而流动缓慢而瘀滞,不通则痛了。再后来就变得僵硬疼痛了,僵硬的原因是因为血少,血流缓慢,再加上长期固定姿式不改变,血液就停滞在那里;如果心脏持续的供血不足,那么停滞的血液就会在原地形成瘀血,没有新鲜血液的供应,肌肉、筋膜就会变得僵硬,缺乏气血供养的肩膀就好像缺水少粮的边关军队,是抵御不住外界风寒的侵袭的。

    如果此时,睡觉偶遇风寒,哪怕是一点点风,这不过是诱因,你就会落枕。其实落枕不是当天得的,早就酝酿多时了,风只不过是导火索而已。

    有的人不从事电脑桌前或会计的工作,肢体总是在运动之中,那么他们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又怎么考察呢?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我们知道在胳膊肘的略下方有一根“麻筋儿”,在小的时候,打闹玩耍,经常会碰到它,总会过电般一麻到手。这条“麻筋儿”就是小肠经的线路,你现在用拳头打一下这条“麻筋”,看看能不能麻到小手指去。如果一麻到底,证明你心脏供血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如果只痛不麻,那你的心脏已经存在供血不足的情况了。另外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测试法,只要行个军礼,你来看看,上臂靠近腋下的肌肉。会不会很松弛,松弛就是此处气血供应不足了。这里正是小肠经。而小肠经是靠心经供应气血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心烦气躁、脾气火爆,动不动就与他人争吵。在中医看来,这是由于心火亢盛所致。由于火气太大,无处发泄,于是便通过小肠经泄气。最后导致小肠经出现肿胀、肿块、疼痛等症状。一旦小肠经出现问题,随之就会导致喉咙、脖子、耳朵、肩膀、臂肘、手腕、手指等出现疼痛或麻木的症状。

    小肠经如同一面反映心脏状况的镜子,只要认识到心脏与小肠经的表里关系,大家就能看到心脏的健康状况。当然,通过调节小肠经,还可以防治心脏方面的病症。所以,很多时候,上臂内侧松松垮垮的肉,不是靠减肥和练习哑铃弯举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好好关注您身体里心脏的晴雨表——小肠经吧!

    专家问答

    问:我患慢性腰痛已半年多,期间吃过各种荮,但效果不太显著,请问中医如何治疗此症?

    答:以下按摩方法对治疗慢性腰痛有显著作用:

    揉:取坐姿,两手五指并拢,分别放在左右后腰椎部,掌心向内,上下缓慢揉搓,至发热为止。

    滚:两手握拳,放腰部向四周滚动、按摩,自下而上,由上而下,反复多次进行。头部可配合前倾后仰。

    推:两手对搓发热之后,重叠放于腰椎正中,由上而下推搓30~50次,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压:两手叉腰,大拇指分别按于腰眼处,用力挤压,并旋转揉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36圈。

    捏:两脚前伸而坐,或弯曲膝盖,或正坐姿势均可。两手分别捏拿、提放腰部肌肉15~20次。

    叩:双手握拳,两拳手心向外,轻口口腰部以不引起疼痛为宜,左右同时进行,各叩30次。

    抓:双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压于腰侧不动,其余四指从腰椎两侧处,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肤,从腰眼抓到尾部,两手同时进行,各抓36次。

    以上方法即可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现如今已经有很多类似的患者使用以上方法进行调治,效果非常明显。

    腰椎颈有病,按后溪穴百用百灵

    以前,颈椎病多发于40岁之后的人,但现如今,颈椎病患者的年龄愈加偏小,其中不仅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甚至还有小学生!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简单:伏案曰久,压力曰大,加上自己不懂如何调节,因此颈椎病提前光临了。

    中医认为,阳气不足,会让人未老先衰。当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伏案工作或学习时,上体前倾,颈椎紧张,必然会压抑督脉,而督脉的功能便是总督全身阳气,因此,压抑督脉也就是压抑全身的阳气,于是,久而久之,整个脊柱就容易变弯,当然人的精神也会日益虚弱。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中医认为,通过按摩后溪穴就可以全部解决。后溪穴位于小肠经之上,此穴是奇经八脉的交会穴,通督脉,能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榷、利眼目、正脊柱。

    临床上,如果颈椎或腰椎出现问题,通过按摩此穴,可以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经常按后溪穴,可以调整长期伏案或在电脑前学习和工作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只要坚持,百用百灵。

    刺激这个穴位非常简单,而且容易坚持。我们坐在桌子旁,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的效果。

    当我们坐在电脑旁阅读文件的时候,手是怎么放的?肯定是一手不离鼠标,一手仍在键盘上吧,保持这个姿势不动,人都变僵了。这时,不妨灵活一点,把手解放出来,让双手的后溪穴抵在桌沿或键盘上,来回滚动,揉一揉,每次刺激3~5分钟,每个小时刺激一次就足够了。这样做,既可以按摩穴位,又可以继续操作电脑。

    建议大家养成按揉后溪穴的习惯,随时随地,有空就多揉一揉。如此一来,就可以防治颈椎和腰椎发生病变。

    此外,爱落枕的人,平时也可以多揉揉后溪穴。因为小肠经正好顺着后肩膀上行到脖子,因此脖子、肩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按摩小肠经来进行调解,而后溪穴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穴位。

    专家问答

    问:我有个朋友长有脂肪瘤,吃过各种药,但均不见效,请问中医有没有治疗此症的方法?

    答:当然有。经常按摩小肠经上的支正穴可以去除扁平疣以及身体上的脂肪瘤等类似的赘物。刺激支正穴的方法除了按摩之外,还可以在该穴上拔罐。无论是按摩疗法还是拔罐疗法,只要长期坚持,就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小肠经上的“不老神穴”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在手腕处有两个“不老穴”,即阳谷穴和养老穴。经常按摩这两穴,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协调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力的功效。对于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如肩臂酸痛、视力减退、腰腿疼痛等,均可通过按摩这两个穴位达到治疗的效果。

    阳谷穴在腕关节尺骨小头前下缘。取穴时,正坐屈肘仰掌,半握拳,三角骨与尺骨茎突之间即是。

    养老穴在前臂内侧,尺侧茎状突起直上中央凹陷中,手腕后1寸。取穴时,在旋转手腕使手心向胸口时,尺骨接近手腕处出现了一个缝隙,养老穴就在缝中。

    按摩时,两手屈肘在胸前,用一只手的四指放在另一只手的养老穴处,用指端做推擦活动,连做1分钟。接着两手屈肘于胸前,一手前臂竖起,半握拳,另一只手的四指托在前臂内侧,拇指指端放在阳谷穴处,用指端甲缘按掐,一掐一松,连做14次;最后两手屈肘在胸前,一手前臂竖起,半握拳,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腹按揉阳谷穴处,连做1分钟。

    专家问答

    问:家父前几天肩膀开始酸痛,这几天后背也开始痛,请问有没有简单快速的止痛方法?

    答:肩膀酸痛可以按压肩井穴进行治疗,如果肩膀疼痛扩散至后背时,就要按摩天宗穴进行治疗。按摩天宗穴时,由于该穴位于肩臂结合处,因此按摩时可适当加大按摩力度。如能长期坚持,就可以起到止痛的目的。

    听宫穴可止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有发作性短暂的剧烈疼痛,多发生在40岁以上者。

    三叉神经痛呈发作性突然疼痛,性质如刀割或电击,个别病人疼痛发作时有流泪、流涕、口面部肌肉痉挛性抽动等痛苦表现。其病情先轻后重,先缓后急,疼痛愈来愈频,愈来愈重,多不能自行停止。

    在众多穴位中,小肠经上的听宫穴对治疗三叉神经痛有很好的疗效。听宫穴乃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之会穴。经常指压该穴,可起到通经络、开耳窍、止痈益聪的作用。

    听宫穴,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刺激听宫穴的方法为:患者自然闭口,取患侧听宫穴,反复指压该穴30~60分钟,疼痛可有所缓解。如果病程长或疼痛剧烈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临床实践表明,指压此穴,疼痛可立时消失,其有效率可达80%以上。

    专家问答

    问:最近后脖子和左肩膀总发疼,请问按摩哪个穴位可以缓解这个症状?

    答:在中医里,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治疗方法二一敬礼的动作,它既可以缓解后脖子和左肩膀疼痛,还可以解决颈椎病疼痛。当然,在做敬礼动作时,还需用5个手指头揉捏手臂后小肠经的地方,这样才能起到效果。

    小肠经正好通着后背,如果后背有瘀血,一味揉捏后背,瘀血根本散不开。只有通过揉捏小肠经的穴位,打通通道;后背的瘀血才能散去二因此,揉捏此处,可以很好地缓解肩膀痛和颈椎病。

    糖尿病需找腕骨穴

    在我们的掌根下有一条掌横纹,侧面有一根骨头,这根骨头前边的凹陷处就是腕骨穴。

    腕骨穴是治疗糖尿病的要穴。因为糖尿病人的小肠功能是紊乱的,而腕骨穴是小肠经的一个原穴;所以按摩它就可以调整小肠的功能,对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按揉该穴时,一定要贴着骨头按揉穴位才会有感觉,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功效。

    此外,腕骨穴不仅可以防治糖尿病,还可以祛湿。如果你觉得体内有湿热,有风湿症,那么揉腕骨穴可以起到良好的祛湿效果。事实上,腕骨穴之所以能祛湿,是靠其具有通利二便的功效达到的,也正因为其有通利二便的作用,因此经常按揉此穴,还可以用来防治便秘。

    专家问答

    问:小儿打嗝,按摩哪个穴位可以缓解?

    答:如果孩子总是打嗝漾奶,就可以捏捏少泽穴,由于此穴不好揉,只能用指尖捏住它捋,但不能太使劲,一点一点捋捋,就可以有效缓解打嗝。

    午餐就应午时吃

    食物首先由口入胃,在此过程中,会添加唾液等消化液,接着还会有胃酸的参与,随后胃不断对食物进行分解,最后胃将磨细、乳糜化的食物推送到小肠,让小肠进行消化、吸收与分类。由此不难看出,人体吸收的所有养分,有半数是在小肠里完成的,可见小肠对于人体多么重要。

    平时应怎样养护小肠呢?一定要吃好午餐。午餐什么时候吃最好呢?未时之前的午时较好。因为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小肠经当令,人体主吸收,所以我们午饭要吃好。这个好是指什么呢?就是营养和口味都要相对好些,而且还要好吸收。另外,午时人的气血最旺,身体处于最亢奋状态。未时,也就是13点至15点的时间段,小肠经最活跃,而午餐一定要在午时内吃完,这样到了未时小肠值班时可以最大化地吸收食物的营养成分。午餐一定要重质不重量,避免吃得过饱,否则整个下午都会觉得没有精神。

    此外,晚饭一定要少吃。为什么现代人爱生病?原因之一便是晚饭吃得太饱。俗话说,马不吃夜草不肥,同样道理,人过量吃晚饭也会导致肥胖。

    专家问答

    问:我的小肠有些萎缩,请问哪个穴位可以改善这个症状?

    答:小肠经的原穴,如腕骨穴、阳谷穴对治疗个肠萎缩有一定作用,不过,后背膀胱经上的小肠俞穴的治疗效果更好。此外,胃经上的下巨虚穴对治疗小肠萎缩也有一定的功效。

    问:养老穴有什么作用?

    答:养老穴,顾名思义,就是专门针对老年病的穴位,老花眼,失眠健忘,消化功能不好,肩、背、肘、臂酸痛以及其他各种因气血不足引起的病症。可以说,没有哪个老人不需要它,因为它的功能实在是太强大、太适合老年人了。养老穴在手腕的背面,掌心向下,用另一手的食指按在手腕背部外侧的高骨点(尺骨茎突)上,然后旋转手腕,掌心朝向胸部,另一手的食指会自动滑落到刚才所按的高骨点旁边的小窝里,这就是养老穴。每天按揉养老穴1~2次,每次3分钟。什么时间刺激养老穴效果最好呢?当然是未时,即下午13~15点,因为未时是小肠经当令,此时段它的气血最旺,功能最好,因而治疗的效果也更好!

    附一:滋补小肠经的常见特效食物

    中医认为,以下食物可滋补小肠经:

    水果类:西瓜、甘蔗。

    靠飞类:冬瓜、南瓜、土豆。

    肉食类:鸡肉。

    综合类:黄豆、红豆、绿豆、茴香、白糖、红糖、盐。

    推荐食物及食谱

    鸡肉

    鸡肉味甘,性温,入小肠经、脾经、胃经;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的功效;主治虚劳赢瘦、病后体虚、反胃、腹泻下痢、消渴、水肿、小便频数、崩漏带下、产后乳少等病症。

    猴头鸡肉汤

    【材料】猴头菌80克,鸡肉250克,白菜心100克。

    【调料】料酒、葱、姜、盐、味精、胡椒粉、清汤、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1.将猴头菌洗净,放入盆内用温水涨发,削去底部的木质部分,再洗净切成2毫米厚的薄片,发猴头菌的水用纱布过滤备用。

    2.将鸡肉洗净,剁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葱切段;姜切片;白菜心洗净,用手掰碎。

    3.锅上火,烧热下入植物油,放葱段、姜片、鸡肉煸炒后,放入盐、料酒、发猴头菌的水和少量清汤,用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炖1小时,然后下入猴头菌再炖半小时。

    4.加入白菜心、味精、胡椒粉,略煮即可。

    【功效】补虚益气,滋补防癌。

    桂圆炖鸡肉

    【材料】鸡肉150克,当归30克,桂圆肉100克。

    【调料】盐、味精、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1.将当归、桂圆、鸡肉分别洗净,鸡肉切片。

    2.锅上火,加油烧热,放鸡肉稍煸炒,加水、当归、桂圆,大火煮沸,小火炖2小时,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补血养颜。

    核桃仁鸡丁

    【材料】鸡肉300克,核桃仁20克,鸡蛋2个。

    【调料】植物油、盐、料酒、味精、姜、葱、胡椒面、水淀粉、香油、清汤各适量。

    【做法】

    1.将鸡肉洗净,剁成小丁;核桃仁去皮;姜、葱、蒜洗净,切成小片;鸡丁用盐、料酒、胡椒面、鸡蛋清、水淀粉调匀拌好。

    2.用盐、味精、白糖、胡椒面、香油、鸡汤对成汁;将核桃仁用温油炸透。

    3.锅置火上,烧热后放植物油,投入鸡丁滑透,捞出。锅里再加油,放入葱、姜、葱煽炒,鸡丁下锅,把对好的汁倒入锅内,放入核桃仁炒匀即可。

    【功效】温肾补阳,润肠通便。

    绿豆

    绿豆味甘,性寒,无毒,入小肠经、心经、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主治暑热烦渴、水肿、泻利、丹毒、痈肿、药毒等病症。

    绿豆大米粥

    【材料】绿豆50克,大米100克。

    【做法】

    1.将绿豆洗净,用温热水浸胀;大米淘洗干净。

    2.将绿豆和大米同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焘粥,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至小火,煮至粥豆烂熟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

    红枣绿豆粥

    【材料】大米150克,绿豆50克,金丝小枣10颗。

    【调料】白糖适量。

    【做法】

    1.将大米、绿豆、小枣分别淘洗干净。

    2.锅置火上,加适量清水,放绿豆煮软,加入大米煮成粥,再放入小枣煮至黏稠,食用时加糖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祛暑止渴,利尿消肿。

    冬瓜绿豆汤

    【材料】冬瓜200克,绿豆150克。

    【调料】姜片、葱段、盐各适量。

    【做法】

    1.冬瓜去皮,去瓤,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绿豆淘洗干净备用。

    2.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放入葱段、姜片、绿豆,大火煮开,转中火煮至豆软,放入切好的冬瓜块,煮至冬瓜块软而不烂,撒入盐,搅匀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

    附二:小肠经保健的简易功法

    第一步

    轻松端坐,手掌置于膝盖上,吸气时意念宇宙真气从左手中指沿着手臂外侧到达肩胛、头部、耳后;呼气时从右手臂到达右手中指,将废气排出体外。

    第二步

    仰卧,意念打开中脘穴,吸气时,真气从中脘到达脐下小肠区,在关元穴停住;呼气时,将小肠的废气从小腹沿着双腿到达涌泉穴,排出体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