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篱笆宿猫,后篱笆走狗”的天津站里,一直汹涌着明争暗斗的洪流。余则成先后扳倒了马奎、路桥山,又最终战胜了李涯,却始终没能斗败那只最狡猾的狐狸——吴敬中。吴敬中何许人也?军统天津站站长,余则成在青浦特训时的老师。这个站长的领导绝学值得大书特书一笔。
毋庸置疑,吴敬中对形势的判断相当之精准。“党国利益”说到头就是党国领袖们的私人利益,“党国”是没有前途的。余则成初到天津站时,吴敬中为了笼络他,“推心置腹”地同余谈话,还把自己的经验所得倾囊相授:“凝聚意志,保卫领袖,这八个字我研究了十五年,从复兴社一直到现在。”余则成问:“您研究出了什么结果?”“结果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吴敬中一语中的。连站长太太都知道:“戴笠一辈子,到死也就混了个陆军中校,还是追授的。”吴一个小小的天津站长又能怎样,所以美元、金条才是正道。学吴敬中,我们不妨“厚黑”一点,当我们敏感的得知大环境的危机时,不如为自己打算,找好后路。
作为领导,吴敬中的确有两把刷子,知人善任是必备的领导功力。有人肯定会揶揄,若说吴敬中知人善任,怎么会亲自把个大特务余则成调到自己身边,还格外关照呢?吴敬中真的那么信任余则成吗?当然不是。吴敬中始终防着余则成,只是老狐狸知道,不管这个余则成有什么秘密,但是现在只有他能帮自己敛财。马奎太冒进,路桥山太自私,而李涯则死心眼儿挂在党国这棵“歪脖子树”不下来了。能帮他聚敛财富,又能保守秘密的只有他曾经的学生,行事低调的余则成。现代职场的老板们也一样,对下属的“信”和“防”都得围绕着自己的目的来。
吴敬中看人是很准的,下属的心思在哪里,他心里自有盘算。所以在最后撤离天津时,他才会留下李涯执行“黄雀行动”,因为他知道李涯是个“死忠派”。我们做老板,也得学到吴站长的一丝眼力。谁是“马屁精”,谁是实干派,嘴上不说心里可得有数。
体恤下属是“笑面虎”吴敬中的长项。他让下属们把家属都接到天津来,并给予公费安置。填了“假简历”的光棍余则成自然犯难,吴敬中立马教训他:“不注重情分的人难堪大用。”连观众都形成了吴站长“爱民如子”的印象,更不用说身在其中的天津站成员了。
下属之间的争斗吴敬中心知肚明,其实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吴敬中甚至故意空出副站长的位置,他想看到的就是下属之间的竞争。内部竞争是一个团体前进的动力,吴敬中深谙其理。所以他一直放任下属争斗,而在事情闹大的时候,“笑面虎”也发威。这次发威当然是让自己一开始就拟定好的人选上位,而犯了事儿的路桥山和李涯自然无话可说。
“党国”垮了,吴敬中最后却带着家眷和万贯家财全身而退,末了还带走了“亲信”余则成。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吴敬中的领导伎俩和为人哲学,明里虽然遭人诟病,但我们身处危机四伏的职场,还是得好好学一学。
让下属感受“人情的政治”
说起“政治”,总是显得硬邦邦的没有生气,而添加了几丝“人情”,就显得情意绵绵多了。办公室政治也是如此,不过这里的人情都是有着明确的目的的。军统天津站吴大站长就深谙此理。
《潜伏》播出以后,粉丝们帮吴敬中总结了一系列精彩语录,其中很经典的一条就是“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政治。”这句话可谓意蕴深远。当吴敬中跟余则成捅破窗户纸,告诉他已经知晓了他和左蓝的关系时,余则成一时之间有点慌乱,但是吴敬中立马接了这么一句:“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政治。”这句话是对余则成的安抚,是要让他明白吴站长不会追究陈年往事,而余则成也就不必担心什么,一门心思的为吴站长办事就行了。吴敬中明白,与其用严厉的询问和调查来警醒下属,不如用温情政治先麻痹他,让他无所防范时,下一步的行动才更好展开。
军调期间,余则成偷出情报给左蓝他们,让共产党赢得了舆论的支持。军统天津站陷入尴尬局面,吴敬中大为恼火。这个时候,马奎主动请罪要求接受处罚。吴敬中却没有发官威,而是说:“处罚是一种可怜的手段,我用不惯。”吴敬中的确很少处罚下属,但他却用这样表面上的宽容让下属更加警醒,尽力完成任务。
吴敬中的人情政治还绵延到关心下属的生活。天津站建立之初,吴敬中就让他的下属们将家眷都接过来,由站里负责安置。他说:“咱们抗战为了什么,还不是就为了家人能过上好的生活。……现在是该让他们享受一下了。”俨然一副慈父形象。花红柳绿的太太们到达时,吴敬中还特别在家里设宴款待。宾主尽欢,一派和乐。
而余则成的“临时太太”翠平出场时,显然跟雍容华贵的各家太太差别很大。这个时候,吴敬中的老婆就表现地格外亲和,跟翠平姐妹相称,又是买布料,又是教麻将,尽力跟她搞好关系。这里面虽然有站长太太和翠平出身相仿的原因,但细细一想,站长太太还是在丈夫的吩咐之下行事的。因为安抚了翠平,就是安抚了余则成。
所以,做个领导既要又“铁血”的强硬一面,又要有“柔情”的一面,刚柔并济,你才能全方位的控制你的下属。既让他们心存敬畏,又让他们忠心耿耿。
用威慑力击中下属的精神弱点
恩威并施是吴站长的拿手好戏,上一节里说到了他的“人情政治”,这里不得不提及他的“官威”。下属们“犯事”时,吴敬中也会拍桌子骂人。但这样的“官威”显然是太小儿科了,如果能抓住下属的精神弱点,就只需要轻轻一击,就能让对方就范。
吴敬中表面上很信任余则成,但暗中一直在调查他的背景。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找到余则成深藏的隐情。很多观众认为吴敬中其实是知道余则成的真实身份的,但《潜伏》的导演却否认了这一点。其实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罢,吴敬中最终极的目标就是用余则成为自己招财,所以只要他能完成这个目的,是不是共产党派来的潜伏者又有什么关系。但要余则成死心塌地的听命于他,吴敬中就在一直寻找能牢牢控制他的把柄。
当吴敬中知道余则成与左蓝的关系以后,经常旁敲侧击的询问,每一次余则成都如履薄冰。虽然观众可能觉得余则成小心谨慎的应付,机智更高人一筹。但实际上,达到目的的却是吴敬中。吴敬中就是要让余则成感觉到,他可能无所不知。有了这个警戒心,余则成在帮他干事的时候才会更加卖命。
了解别人的内心想法,把别人的潜在意图点明,谁都会心惊肉跳,不敢妄动。抓住了下属的弱点,这就是老板的优势。用一个“古代职场”的例子来解释,你就更能理解精神威慑的作用。
把朝廷理解做官场,顶级老板自然是皇帝,而一干朝臣就是下属。唐朝终极ceo唐玄宗是靠政变上台的,所以他很担心有朝臣会效法,人心散乱、不惧皇威。宰相姚崇建议他“小题大做,震慑他人”。玄宗心领神会。
于是在骊山阅兵式上,玄宗以军容不整为由,判功臣兵部尚书郭元振死罪。大臣纷纷进谏说:“郭元振乃当世名将,更在诛灭太平公主过程中功不可没。如此功臣今犯小过,陛下不念旧情就治他死罪,有损陛下贤德之名。”玄宗厉声痛斥进谏之人说:“有功必赏,有罪必惩,此乃治国之道,尔等竟替罪臣求情责朕,莫非尔等要造反不成?”
玄宗这般严责,吓得群臣再不敢说话。最后,玄宗虽免郭元振一死,却还是把他流放新州。宰相刘幽求也是大功臣,他一贯和武党抗争,除灭韦党和太平公主,他也参与谋划,其功非小。玄宗因为一件小事就将他罢相,还告之说:“百官之首当为百官作则,故朕对你要求甚严,也是正常之举。”
刘幽求十分不满,背后常发牢骚说:“皇上现在不念恩义,判若两人,他不该如此待我啊。我为他出生入死,谁知却落得个这样下场!”玄宗闻知马上又下旨把他贬为睦州刺史,他还对群臣激愤说:“天下多乱,朕当严治臣子,此朕之职也。刘幽求以功和朕对抗,口出不逊,这便是大罪。朕若徇私枉法,反让人有了造反的口实,朕怎会做此蠢事呢?”
后来,功臣王琚、魏知古、崔日用一一被贬,朝中再无人敢以功臣自居。群臣整日战战兢兢,玄宗这才罢手。
玄宗的“杀鸡给猴看”,为的就是让人的精神恐惧。他知道朝臣们可能人心不稳,甚至有些人有“邪念”。所以,他要把“造反”的巨大罪名乱扣在一些人头上,让朝臣们心知肚明:老大对细微错误之事都要严惩不贷,更何况确有“造反”之意的人了。制造精神恐慌,造就一种恐怖气氛,在人人自危的环境下,每个人总是本能地加倍小心。
不过,现代职场上的老板们在使用精神威慑法的时候要格外小心,点到为止。如果超越限度,你要知道你的下属们要跳槽可比天津站或者唐代朝廷容易的多了。
任人有道:“招财童子”与“拼命三郎”各司其职
余则成在军统天津站任职期间到底有些什么任务?作为潜伏者,他获取到一些重要情报,搅乱了天津站的内部人事;而作为军统工作人员,观众对他工作最深的印象恐怕就是敲诈穆连城。余则成一到天津就接到的就是这样的任务,通过威逼利诱,从汉奸穆连城那里为吴站长搜罗到了大批财富。余则成的本意当然不想干这些勾当,他希望能涉入一些更重大的事件里,这样才能方便他拿到情报。可是一轮到这些事情,站长却都委派给了李涯。
这就是吴敬中的用人之道——给合适的人合适的职位和任务。余则成办事细心、低调,又是他以往的学生,所以可以纳为“自己人”,帮他敛财,成为他最喜欢的“招财童子”。而李涯对党国忠心不二,恪尽职守,可谓“拼命三郎”,所以吴敬中把对付共产党的大计划都交给他来执行。由此可见,吴敬中对下属相当了解,用人之道值得推敲。
领导者独木难成林,需要下属的辅佐。但并不是任何人都有这个能力或资本协助领导的,这时,作为领导的你就要在人群中选出你需要的人。汉高祖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人民、发饷送粮保障军队,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军队,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他们三位,都是人中豪杰,因为我能任用他们,所以我能得到天下。”从这里完全看得出用人的重要性。吴敬中的用人道也即是如此,现代职场中,领导们也要有这样的“眼力劲儿”。选择合适的人来做合适的事。
一个关于“石油大王”保罗·盖蒂故事里说他和几个老朋友聚会,其中有一个老板说准备将三个不成才的员工炒掉。他们是:总是喜欢鸡蛋里挑骨头的A先生;成天忧心忡忡,怕这怕那,担心工厂出事故的B先生;喜欢神侃海聊的C先生。盖蒂听后,微微一笑说:“将他们三个让给我吧。”这个老板想这是辞掉他们的好机会,于是大手一挥:“你真要?今天就可以让他们去!”
第二天,三人来到了盖蒂这里。盖蒂说:“现在给你们三人任务,A负责检查产品质量,B负责生产安全和公司保卫,C到外面去搞商品宣传。”三人一听忍不住大拍手掌,兴冲冲地走马上任。不久,由于三人工作十分努力,工厂赢利直线上升。
这个故事有点后人杜撰的影子,不过它也的确说明了什么才是最英明的用人之道。最优秀的人才永远是最适合他的岗位的人,一个领导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的安排下属的工作,为自己服务,也让公司得利。
适时奖励,以物质刺激人心
翠平进城以后,站长太太对她相当关照。在她的“教导”之下,翠平才渐渐习惯了官太太们的生活。一日,翠平带回家一块金条,余则成问及来源,原来也是站长太太送的。翠平对余则成说:“站长太太说你是他们家招财童子。”余则成告诉翠平:“这肯定是站长让她这么做的。”心思单纯的翠平不明白了,为什么官儿高的反而给下级送礼呢?余则成点拨她,拿这根金条贿赂他,他们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以后就更没有理由拒绝这类“任务”了。
吴敬中一直对余则成说“你是我的人”,这自然是一种变相的赞美。不可否认,表扬和赞美是有效的激励方法,但用一点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吴敬中让余则成办的事情没办法公开,所以吴敬中才用了一套不常见的“贿赂下属”的方法。
现代职场里也一样,上司用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来刺激下属,比空口白话可能有效的多。不过,物质奖励也要讲求技巧,塑料大王梅布尔的方法值得一试。
梅布尔经营的一家塑料生产公司曾经业绩大幅滑落,员工们意识到经济的不景气,于是干得比以前更卖力。到年底了,照往例年终奖金最少加发两个月,多的时候,甚至再加倍。然而这一年可惨了,财务算来算去,顶多能够发一个月的奖金。总经理李特隆看到这种情况后焦急万分,他知道员工今年的工作激情比任何一年都要高。如果按以前的标准发放年终奖的话,势必会给企业留下重大的创伤;如果不那样做的话,又怕因此员工的士气大败,这样对企业的损失将更大。怎么办?如何给员工一份满意的薪酬?
一次,李特隆请来远在马来西亚的董事长梅布尔一起商讨如何对付这个问题。董事长梅布尔听完总经理的介绍后,形象地说道:“每年的发红包就好像给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现在突然改成两颗,小孩一定会吵。”聪明的总经理突然灵机一动,想起小时候到店里买糖,他总喜欢找同一个店员,因为别的店员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秤,再一颗一颗往回扣。那个店员则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后一颗一颗往上加,这样使得小李特隆很满意。于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为设计出员工满意的薪酬策略,达成了共识。
几天后公司开始有这样的流言:年底要裁员。顿时公司内人心惶惶,每个人都在猜,会不会是自己。最基层的员工想:“一定由下面杀起。”高层主管则想:“我的薪水最高,只怕从我开刀!”但是,没过几天,总经理吉尔多达就宣布:“公司虽然艰苦,但我们不能没有你们,无论有多少困难,公司愿意和你们一起渡过难关。只是年终奖金就不可能发了。”听说不裁员,人人都放下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早压过了没有年终奖金的失落。
除夕将至,员工看着别的公司的员工纷纷拿到了年终奖金,多少有点遗憾。突然,董事长李特隆召集高层领导紧急会议。看领导们匆匆开会的样子,员工们面面相觑,心里都有点儿七上八下:难道又要裁员了吗?没几分钟,各级领导们纷纷冲进自己的单位,兴奋地高喊着:有了!有了!还是有年终奖金,整整一个月,马上发下来,让大家过个好年!整个公司沸腾了,员工为了满意的年终奖而高呼,很多员工都主动要求过节期间加班。一次“满意”的薪酬激励,终于换来了第二年的发展。
可见,有技巧的给奖励,对于激励下属办事是非常有用的。下属们最讨厌的领导不是发奖发的少的领导,而是许下了空头支票却总是不兑现的领导。爱夸海口的
吴站长坐观下属斗,其乐无穷
天津站副站长的位子像一个飘香的诱饵,底下闻着腥味的馋猫有一堆。老谋深算的陆桥山都忍不住旁敲侧击,无限谄媚的对站长进言:“站长工作辛劳,是该有个副站长了,也才能帮您分担啊。”吴敬中不会不明白陆桥山的意思,不过他还是不置可否。把位子给谁,他心里早就有谱,但迟迟不跟表露,他就是要让每一个下属都觉得自己有希望,所以每个人才会卖力。于是陆桥山与马奎斗,李涯与陆桥山斗,余则成与李涯斗。众人忙活了一大圈,完成了一些任务,也帮站长又捞到了一笔。直到他们捅出篓子,吴敬中才指派了人选。
领导高高在上,如果底下的下属们太过团结,往往让领导“高处不胜寒”,甚至陷入一个被动的处境里。所以吴敬中乐于看部下争斗,就好像猫看老鼠打架,折腾来折腾去,能最后说话的还是老板一个人。
吴敬中爱让属下形成竞争,这当中自然有他的如意小算盘。把这一条移植到现代职场却可以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
福特曾经在自己的企业中推行了一种行之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有一次,福特看到他下属的一个工厂的工人总是不能达到预定指标。“怎么回事?”福特问那个工厂的厂长,“像你这样能干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不知道。”这位厂长委屈地说,“我想方设法使尽了招,但他们就是不出活。”
此时正是太阳西落白班工人即将交班的时候。“拿一支粉笔来,”福特说,然后他转向其中一个人,“你们今天装了几部机器?”“6个。”福特在地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6”字后,便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当夜班工人进来上班时,他们看见这个大大的“6”字,便问是什么意思。白班工人便把今天发生的事如实相告。第二天早晨福特又来到这里,这时“6”字已经被换上一个大“7”字。第二天早晨白班工人来上工的时候,他们看见那个大大的“7”字。夜班工人以为他们比白班能干,是不是?好,他们要给夜班工人点颜色看看。于是他们便加紧工作,下班前,他们留下了一个大“10”字。这以后,厂里的生产状况逐渐转好。不久这个生产一度落后的厂成了全公司的先进生产单位。
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而激将的最好办法莫过于拿对方和别人比较。渴望超越别人是人的一种本性,所以如果能在下属中间形成竞争,每个人都会想着拼命表现自己。如果竞争控制得当,所产生的就是促进公司办事效率的结果。所以,上司们可以学学这套激励下属的方法,在下属间激起竞争。不过最好能像福特一样,激起员工工作的斗志,而不是钩心斗角、互相使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