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原则:合伙赚钱诚意当先
诚信原则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就意味着重合同、守信用,而且诚信更是合伙做生意的基本。为人要遵守自己的诺言,合伙赚钱不仅要遵守诺言,更要遵守合同。一次两次的侥幸,带来的损失比得到的小利益要大得多。
诚信原则是商业中最重要的规则。缺少这一条,无异于自己给自己断了发展道路。世界船王包玉刚说过,签订合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惯例手续。纸上的合同可以撕毁,但签订在心上的合同不能撕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恪守诚信原则的生意人,明白没有信用是无法让合作伙伴相信的道理。只有恪守信用,才会有人愿意与你做生意。康奈集团的郑秀康就是这样的人。
广州客商陈先生要在春节前夕到温州康奈公司拿货款。并且,他事先已订好了当日回广州的机票。没想到,那天从广州到温州的航班推迟起飞,客商陈先生如果亲自到康奈拿货款,就很可能赶不上当天返回广州的航班。于是,客商陈先生就在广州机场给郑秀康打电话说明情况。
了解了客商陈先生的情况后,郑秀康马上表示,在过年前给货款,这是康奈公司的承诺,康奈公司是最守信的。于是,郑秀康就带领着财务人员一起赶到温州机场,要亲手把货款交给陈先生。
但是,由于飞机晚点,陈先生飞抵温州时,郑秀康已经等了两个小时。财务人员和陈先生一起对好账,当场填好支票并交给陈先生。陈先生对于康奈的守信感动不已。
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诚信可以换来钱,而钱绝对买不来诚信。” 所以即使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郑秀康依然坚持首先要讲信用,然后才考虑利益。
沃尔玛公司——美国零售业大王,在2002年初到康奈考察,沃尔玛公司对康奈的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都十分满意,并表示要与康奈签订9万双皮鞋的订单。面对这难得的进军国际市场的好机会,郑秀康犹豫了。因为郑秀康知道康奈的新工业园正在建设中,目前还不能马上投产,按康奈现有的规模,有可能无法按时交货,这样就有可能失去信用。
经过多次研究,郑秀康最终还是婉言谢绝了这份订单。但沃尔玛公司得知原来郑秀康是为了不有损信用才拒绝合作之后,对康奈的真诚非常敬佩,他们当即表示:等到康奈新厂房建成后,再向他们订货。
因为守信用,康奈获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在发展的道路上也走得越来越顺,越来越稳。当然,诚信也为他带来更多的财富。
那是在1997年的一个福建展销会上,康奈集团很想采购一些新材料,但郑秀康等人却没有带够钱。正在为难之际,一位生产商得知是郑秀康想要采购自己的材料后,马上说:“康奈的信用没的说,我相信你们。没带钱也没关系,我先发货。”这件事情之后,郑秀康的诚信就更有名了。现在,无须担保、抵押,郑秀康只需签个名,即可获得建行1亿元的授信贷款。而正泰集团的南存辉,只要签个字,就能顺利地从银行贷款3个亿!
信用对企业是一笔无形资产,是立业之本。南存辉身为正泰集团的董事长,更是深知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入,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信誉资源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宝贵。
几年前,有一批中亚客商带了1亿多元的大订单来到正泰考察。南存辉正在向他们介绍正泰的情况时,对方的一位翻译突然打断南存辉,悄悄地对南存辉说:“我是中国人,自然希望中国企业能拿下这么一大笔订单。你可以把企业的实力说得强一些、大一些,他们对中国不了解,你说什么他们都会相信的。”
南存辉却拒绝了,他说:“没有必要,是多大就多大,生意做不成事小,丢了诚信事大。”
但是外商却对南存辉能坦诚地说出正泰的优势、双方的合作前景,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可能出现的困难,表示称赞,说南存辉是位坦诚的商人。于是这笔生意还是成交了。
一直以来,南存辉视诚信为立身之本,他说:“我们在创业中非常艰苦,是靠诚信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南存辉的个人信用可以使他顺利地从银行贷款到3个亿!正如南存辉所说:“信用对于我意味着一支笔值3个亿,因为银行对正泰的授信额度是3个亿,只要有我的签字,正泰立刻可以从银行拿到这笔钱。”
合伙赚钱诚意当先,不守诚信,或许可“赢一时之利”,但一定会“失长久之利”。做生意,首先要诚信,诚信是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商业合伙中的必备品德。
交往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与自己的合作伙伴交往的时候,更是应该坚持这一原则。
合伙做生意不可贪小利而失大义,只顾自己而不顾对方更是大错特错。生意场实际上就是人际场,如果你与人合伙做生意,却不能把他当成朋友一样真诚地对待,久而久之,还会有什么人愿意与你合作呢?
想做大生意,先要学会生意人之间的交往原则,尤其是在对待合伙人的问题上,更要多替对方着想。因为合伙人对一个生意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维护好与合伙人的关系,才能把生意越做越大。
但事实上,很多人仍在这方面犯错误,他们只是把合伙人当做“投资的钱袋”,认为与合伙人的关系只限于金钱关系,没有必要用感情去和合伙人交往。这实在是愚蠢透顶了。
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交往原则,像朋友那样与合伙人交往,才是精明人的做法。
首先,建立一份详细的合伙人档案。
档案里面应包括他的联系方式、个人的志趣、爱好、重要的纪念日等等。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让你和合伙人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如果你能在交谈的时候,提到他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那无疑会给你们的交流带来方便。
其次,与合伙人保持亲密的联系。
聪明的人不光在生意上与合伙人作正常的业务往来,更会在业余时间找机会和合伙人保持比较亲密的往来。浙江某公司营销部张经理对此深有体会, “定期给合伙人打电话沟通交流是我们的常务性工作。我们会主动对合伙人关心的价格波动风险、售后服务、品种调换等问题,做出积极的回应,对合伙人这方面的问题,全力解决。我们同合伙人打交道,奉行的是持久战,而其中的秘密就是以真诚、诚信这四个字来维持。本着真诚的态度,我们总会赢得合伙人的青睐,这对我们的经济利益当然非常有好处。合伙人和你成了朋友,你的合作就能继续很好地做下去。”
最后,在比较特殊的日子,要给合伙人送点礼物。
要在合伙人身上做感情投资,就不应该以金钱为手段,而是靠人情。没有人会对别人真诚的情感不屑一顾。所以,如果你在自己建立的合伙人档案中发现:有位合伙人明天生日。你不妨给他送一份礼物,或者干脆打个电话,说声生日快乐。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会让你的合伙人对你感激不尽。在圣诞节或者中秋节这些特殊的节日里,你也同样可以给合伙人送点小礼物,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在送礼物的时候,不要送太贵重的礼物,只要心意到就可以了。太贵重的礼物反倒让对方感到不习惯。再说,真正成了朋友,谁还会在意礼轻礼重?
当然,仅仅是向合伙人示好,还不是最理想的交往原则。要想彼此在生意的合作上、利益的分配上没有摩擦,还要为合伙人考虑更多,至少要像对待自己的利益需要那样来对待对方的需求。
第一,体谅合伙人的利益需要。
合作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合伙人需要利润回报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合作之初说的再好,赚钱才是硬道理。所以当你们获得利润后,不要吝啬于给你的合伙人利润回报。
第二,不能忽略合伙人的经营理念。
项目再好,理念停滞不前,早晚会被淘汰,只有超前的理念,才能推动技术革新,长远经营。所以当合伙人向你提出他的新想法时,即使不合理也不要急于否定,也许他的提议就是最适合未来潮流需要的也不一定。
其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在生意场上普遍存在的交往原则,只是在与合伙人之间,它更具有把彼此的关系从“经济利益共同体”中解脱出来的作用,让你们强调了共同利益的存在,而淡化了各自不同的追求。所以,能否同合伙人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交往原则上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合伙生意的成败。
公平原则: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公平是合作创业、成就事业的保证,俗话说亲兄弟也要明算账,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创业之初共同经历艰辛的合伙人,却不一定能共富贵,在利益均分的时候,公平似乎就变成了最难坚守的原则。
华氏金融公司是由美籍华侨的华家三兄弟合伙建立的,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他们共同在华尔街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到2000年,华氏金融公司已拥有资本约2.5亿美元,成为华尔街最有潜力的合伙企业。
然而,在2007年华氏金融公司召开的董事会特别会议上,新上任的董事会主席在会上宣读了华家三兄弟辞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的声明。就这样,华家三兄弟丢掉了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公司。
究其原因,我们只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原来华氏金融公司在华家三兄弟的家族式经营中,长期存在着利益分配不公的情况,致使华氏金融公司分崩离析。
最引起公司股东众怒的是:华家三兄弟随心所欲地改变公司合伙人分红的比例,侵犯公司合伙人的经济利益。华氏金融公司的传统做法是总经理有权对公司合伙人的年度红利,包括七名常委红利的多寡作出最后决定。
华家三兄弟就利用这一弄权的机会,在董事会上提出红利和股息分配的新方案。在新方案中,他们将自己和其他四名高级成员的红利从125万美元跃增到150万美元。多数票据销售和交易商的红利也都增加,但不少银行家的红利减少了,其他合伙人股票分配情况更是如此。以往每年的董事会决定在固定的102000股股票的重新分配中,主要合伙人的股票很少会大增大减,但这一次,华家三兄弟的股票一下子从上一年的3500股猛增到4500股,而其他人却所增无几。
面对华家三兄弟日渐膨胀的私欲,公司的许多合伙人和董事再也无法容忍了。到2006年10月,多名公司合伙人离去,公司内部人心涣散,公司的资本只剩下1.77亿美元。仅这么一点资本,根本无法同华尔街那些资本雄厚的金融机构竞争,同时,也难以维持公司每年4.37亿美元的开支。
就这样,历经风雨的华氏金融公司,在华家三兄弟的有失公平的经营和分红中坍塌了。此例正是在警示人们,公平原则对于合伙企业的重要性。
对于公平问题,作为创业者都要分析一下,怎么做才是最有利于自己企业发展和合作伙伴之间良性循环的。只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想出解决的办法,公平原则还是很容易实现的。
比如四个人进行合作,做软件开发,每人出资2.5万元,共10万元新办软件公司,合作一年后资产达到100万,然后钱赚了矛盾也出来了,这个时候公司三个股东对另一个股东有看法,让他撤出,按当初股本比例给他25万元,然而这位股东却不答应了,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不少了,但是当初合伙的时候,只讲了每人出资多少,占多少股份,但并没有明确将来某一天要退出按什么比例回购股份的问题,最后的结果是另三个股东给了50万,那个股东才同意退出。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当初各个股东能签订好合伙协议,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问题了。那样,既能做到分股公平,还有可能维系合伙人之间的情谊。亲兄弟明算账,必定是比全靠义气行事要明智得多。
公平原则,应该是所有合伙企业在一开始就应该重点考虑的细节问题,订立合伙协议更是十分必要的。合伙协议可以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同时明确合伙人在企业的职责,要让所有合伙人明白,对于企业的股权来说,所有人都是股东,大家都是处在一个公平的原则之上的。
或者健全奖惩制度、定期召开股东会议,让所有在职和兼职合伙人了解企业的运行状况,并对目标异常的情况做出详细的解释,同时重点报告财务状况。在合伙过程中,所有合伙人都要从大局考虑问题,公平地为对方考虑一些,这样合伙才会长久。
很多企业的合伙人能够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就是因为把钱看得高于一切,在利益分配的时候有失公平,这是合伙的大忌,希望越来越多的合伙创业者能意识到这一点。
目标原则:求同存异演大戏
合伙做生意应该像人与人的平常接触一样,个人差异总是难以避免,要想相处得和睦,就只能求同存异。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发展各自所长,优势互补,共同上演一出合伙创业的商场大戏。
正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差异中寻找共同的目标就显得更为重要。随着双方交往不断深入,即便是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双方就会越来越熟悉,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感到亲近,心里的疑虑与戒心逐渐减轻,最终促成合作。
在美国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强盗用装有消音器的手枪对着一个正躺在医院病床上休息的病人厉声叫道:“不许动!把钱都拿出来!”
病人一脸无奈地说:“我患了非常严重的关节炎,浑身疼痛难忍,哪能动呢!”
那强盗听了一愣,口气马上变了:“哎,老哥!我也有风湿病。你患这种病有多长时间了?”
躺在床上的病人把自己的病史说了一遍。强盗听得很起劲,于是两人热烈地讨论起来,两人越谈越热乎,强盗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坐在床上,并扶病人坐了起来。
这时,强盗忽然发现自己还拿着手枪,面对手无缚鸡之力的病人他感到十分尴尬,连忙偷偷地把枪放进衣袋之中。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强盗问道:“不如咱们到外边酒馆喝个痛快,如何?”
病人苦着脸说:“只是我手臂太疼了,穿不上外衣。” 强盗说:“我可以帮忙!”他帮病人穿戴整齐,一起向酒馆走去。
刚出门,病人突然大叫:“噢,我还没带钱呢!”
“不要紧,我请客。”强盗答道。
这两个背景差异如此之大的人竟然变成了朋友,可见相同的目标对人的影响有多大。虽然只是一个故事,但这一原则却是合作伙伴之间最不可缺少的。
克赛拉尔是20世纪四十年代英国著名的电影明星。她与制片商——克鲁尼经纪公司签订了一个年薪200万美元的合同。但是,当克赛拉尔找到克鲁尼经纪公司要求领取合同上所规定的钱的时候,克鲁尼却告诉她,自己目前手头上资金紧张,拿不出那么多现金,不过他有不动产。
应该说克赛拉尔的要求是按合同办事,是既合理又合法的。所以,当克鲁尼苦苦地向她解释他现在资金周转困难,请她稍微宽限一段时间的时候,克赛拉尔当然不听他的托词,她只要现金。
克赛拉尔义义正词严地指出合同的法律性,因为上面清楚地写明了年底付款。眼看事态的发展即将诉诸公堂,这时,克鲁尼以共同的利益目标说服了克赛拉尔:“你我的奋斗目标虽然不同,但是我们追求的利益都是机同的,现在让我们看看有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
克赛拉尔忽然改变了主意。最终他们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消除了隔阂,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可以满足双方需要的方案:合同修改为每年付10万,分20年付清。合同上的金额不变,不过时间变了。这样一来,一方面使克鲁尼顺利地解决了资金周转的困难,获得了本金利息;另一方面,克赛拉尔的所得税逐年分期交纳,其数额也有所降低。
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不喜欢对方的某些行为与工作方式,只要本着求同存异、尊重对方、不忽视对方的所有利益,那么合作就还是可以继续下去的。
信任原则:合伙最忌相互猜疑
合伙人之间本应彼此信任,但更多的人在利益面前,变得疑窦丛生。对自己的合伙人百般猜忌,结果导致合伙生意失败,甚至合伙人之间反目成仇,连朋友也做不成了。
万岚彬和仇雨生以前关系很好,两人总是以兄弟相称。2005年秋天,两兄弟合伙做起了生意。刚开始时生意很好,可后来两人在买卖上意见不统一,起了纷争,影响得生意也越来越不景气。万岚彬怀疑仇雨生把进货的钱私自扣起来了,仇雨生则怀疑万岚彬私自卖货,兄弟俩因彼此相互猜疑而在心中结下疙瘩。后来两人因一时的言语冲突吵了几句,从此矛盾更加激化,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僵,本来就不景气的生意也随之解体了。
聪明的商人最懂得彼此信任的重要性,更能够想尽办法去赢得别人的信任。在很多精明的商人眼里,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任恰恰是资金的一个良好来源。
大家都知道,参茸的原产地是东北,但是经商的人都知道,全国参茸市场却在浙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东北与浙江可是相隔千里之遥!更让你吃惊的是,同一等级的人参,东北原产地的价格约2000元/公斤,而在浙江却只卖1900元/公斤!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是赔本的买卖。但是,精明的浙江人怎么会做赔本的买卖呢?这实在是令人费解。事实上,这正是浙江人的精明所在。
浙江人跟东北人做参茸生意时会尽量取得对方的信任,他们在第一次向东北人订货时,开口就要10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往往让东北商人觉得浙江人非常值得信任,而正是利用这点信任,浙江人打起了赊销的主意。
几次生意下来,浙江人就利用东北人对自己的信任,先付20%~30%的定金,卖掉货后再交钱。在每次生意中,浙江人总是按照原先说好的付钱,绝不拖欠,这让东北人非常踏实。到最后,浙江人要货时就可以不用交定金,来年卖完货再付款。
聪明的浙江人就是利用东北人的信任来获得参茸,而参茸在浙江人眼里已经不仅仅是参茸了,它们更是可以利用的资金。浙江人拿到大量的参茸后,迅速地在市场上销售,有时候甚至低于进价销售,这在外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而在浙江人眼里,参茸变现后的资金,在一年当中可以周转好几次,做好几回生意。年终结算时,尽管参茸生意赔本了,但是其他买卖就赚了不少钱,总的来算,利润还是很可观。这时的参茸就相当于银行里的贷款了。
在市场上,信任就是金钱。如果合伙人信任你,你就可以先获得他人的产品然后再付钱,这可比在银行贷款方便多了。
合伙生意等于是组织战,合伙人之间必须团结一致,才会产生力量。换言之,几个人在互信的基础上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凝聚成一股庞大的力量。否则,彼此的力量不但会相互抵消,而且还会产生反效果,形成四分五裂的局面。
诚信无疑,相互信任是合伙人相处的一条重要原则。一旦确立了合作对象,就要推心置腹,充分信任,绝不干预。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最可贵的感情,信任合伙人,就是尊重他的人格。没有这种信任,就不可能使他产生自尊、自重、自爱,也就不可能使合伙人在工作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俗语说:“疑心生暗鬼”,有些合伙人的信心不够坚定,或是在外面听了别人的闲言闲语,或是在公司里听到员工的议论,便私下里动了疑心,认为合伙人对他不够忠实。只要疑心一动,就等于合伙事业亮起了红灯。
在合伙企业中,合伙人要做到诚信无疑、相互信任,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不可主观乱猜疑。合伙人之间,既然大家都走到一起来了,就应该精诚团结,同心同德,为合伙企业的发展而奋斗。合伙人要以诚相待,切忌对张三怀有戒意,对李四放心不下,满腹狐疑,最后闹得互相猜疑,分崩离析。
第二,不要听信流言飞语。有时合伙人之间本来是相互信任、诚信无疑的,但听了亲戚朋友、企业员工或其他人的议论,便对合伙人产生了怀疑,影响了合伙人之间的团结。
试想,如果他没有发现事情的真相,就抱着猜忌的态度去做,合伙企业如何搞得好?因此,合伙人不要轻信别人的流言飞语,听到别人有什么议论,要认真调查,多问几个为什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议论。
谦虚原则: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代先贤就是在告诫我们要谦虚好学。而与人合作,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就是最有效的自我提高的学习方法。
哲学家爱默生说:“一个聪明的人能拜一切人做老师。”任何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个人可以是我们的上司,可以是我们的同事,可以是我们的亲朋好友,也可以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姜瑞超在上海的一家台资企业工作,妻子在一家大型电器公司当推销员。姜瑞超手头有一定积蓄,便想到了创业自己做老板。他瞅准时机,在北京西单开了一家拉面馆,后来连开了3家连锁店。现在这3家拉面馆每月能为他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远超过其做白领时的薪水。
姜瑞超自己创业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自己看准项目,出钱盘下店面,剩下的就都是请人来帮忙。只要设了一个店长,把他当成合伙人,让他为自己出谋划策。最主要的是他懂行情,自己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开店的理论知识,后来自己也在与他们的合作中有了很大的提高。
生意上了正轨之后,自己只需每个星期到每家店里去一趟,盘盘账。因为店小,账目很简单,无非是进货、出货。进货,就是这个星期买了多少钱的面粉、买了多少钱的牛肉、蔬菜;出货,就是这个星期消耗了多少面粉,消耗了多少钱的牛肉、蔬菜;卖了多少钱,将中间差价一算,刨除房租、水电、税费及人员工资,就是他赚的钱。既省心省力,又不花时间,还能从合伙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商场也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就像彩虹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一样。一个人只有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才能适应商海竞争的潜规则。“孤芳自赏”的人常常会有“怀才不遇”的苦恼。纵观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可以发现,真正取得竞争优势的人首先是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完全靠单枪匹马稳操胜券的人并不是经常出现的,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专业分工精细而又合作共处的时代。因而我们需要培养自己与他人协商合作的能力,为将来拓展自己的人生舞台打基础。
创业与合作能够克服个人力量的不足,应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使每个人都从中获得进步。因此,加强团结合作是一个集体成功的基石,也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好机会。
当我们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创一番事业的时候,究竟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什么呢?
首先,学他们如何筹集资金。
资金在银行里,如果你银行里有熟人,就不要犹豫,利用朋友的关系总是最容易把事办成。
其次,学他们的技术。
学技术一般不用担心,因为有人以贩卖技术为生,所以你当然也能够买得到。即使找不到,和其他公司进行技术合作也是可行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学他的能力。
人是事业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而且经常是成功与否的关键。能力、技术、资金这三大条件的核心就是“能力”。如果你有足够丰富的人脉资源,那么资金和技术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所以集各人之所长,合众人之智慧,归根结底还是由“能力”来决定。
学习是人们实现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向别人学习又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向周围的人学习,那人们自身的成长就会像缺少某种维他命一样缺少营养。
一个人刚开始创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最终取得成功,不仅要靠与人合作,更重要的是向合伙人学习,培养一种谦虚的合作精神。
宽容原则:彼此包容才能长久合作
合作伙伴之间最重要的相处之道就是宽容。要知道人无完人,你是不可能找到没有瑕疵的合作伙伴的。既然如此,就请多多包容你的合作伙伴,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长处,让你们的合作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下去。
复旦经济学院的3名研究生和1名本科生,在上海自主创业办起了一家短期房屋租赁公司。他们同窗多年,彼此都很了解,谁的缺点优点也都心知肚明。好在四个人都能本着互相包容的原则宽容相处,让他们的合作很愉快,业绩也很不错。
有些上班族没有时间自己进行创业,但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或者拥有一定的业务经验和业务渠道,这时候就可以寻找合作伙伴一起进行创业。但是与合作伙伴一起进行创业,一定要注意彼此包容,但不能含糊。重要的事项一定要分清楚,最好形成书面文字,有双方签字,有见证人,以免到时候空口无凭。更不能等到赚钱了再说,这也是让合作长久的一种保证。
但我们还是看到无数合作创业的伙伴,在公司没有赢利之前,双方都能够彼此包容、和谐相处,一旦公司赚了钱,矛盾便开始出现,有时甚至一发而不可收拾。这就是大多数合伙企业,开始热热闹闹,中间打打闹闹,最后一败涂地的原因。
所以,越是合作时间长的合伙人,越是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合作关系。还有彼此一起创造的财富、成就,遇事一定要包容对方,千万不要因一时意气而前功尽弃。
具体说来,我们在包容合伙人的时候,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尊重合伙人对目标的长远规划。
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者,要知道自己最终想要什么,不要只看眼前利益,当合伙人对长远目标做出规划时,你要本着信任的态度,宽容地允许他尝试。
要达到目标就需要勇敢地尝试,如果你具备长远眼光,拥有战略意识,就应该站到老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包容合作伙伴的创意。
宽容合伙人的倦怠心理。
作为创业者要站得高看得远,还要能进行换位思考,多与合伙人进行沟通。如果发现合作者出现习惯性的把工作按照天数来分解,每天只完成部分工作,下班时间一到心里就习惯性的“闪人”,觉得多干一点都不愿意,甚至有今天能搞定的也一定要拖到明天的现象。那就说明你的合伙人出现了工作倦怠心理。这时候,不要埋怨他,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暂时的包容是很必要的。相信当合伙人在你的宽容之下无地自容、重新认识自己的时候,你们的合作就会重新愉快起来,而且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充满激烈竞争的创业之路,需要合伙人之间的彼此包容,越是差异大的合作伙伴,越能碰撞出激情四射的火花。这时候,你只需要用宽容来为你们的合作保驾护航,就一定可以在长久的合作后,创造出属于你们的一片天空。
吃亏原则:自己吃点小亏,让对方占点便宜
世间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公平,对待合作者也要让他占一些便宜,你让他,他才会让你,双方都让一些利益给对方,最终大家都吃不了多少亏。拒绝任何事情都斤斤计较,才是合伙做生意的长远大计。
对于合伙做生意的人,吃亏原则主要应用在利益分配上。有福同享,互惠互利,共存共荣,是利益分配的重要原则。但如果你能在分享利益的时候,适当的对合作伙伴“论功行赏”,让他尝到点甜头,觉得自己占到了便宜,那么,你离创业成功就不远了。
陈茂榜白手起家创办了声宝企业集团,不仅如此,他历任台湾省电工器材工业同业工会、台北市电器商业同业工会理事长、新力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等职,而且在台湾工商界也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
陈茂榜在台湾政坛上也颇为活跃,和党、政、军的关系也极密切。曾任台北市议会议员、台湾省议会议员,同时他也担任了一系列职务,如台北市进出口工会会长、台湾桌球协会理事长及《台湾日报》发行人等。他无疑是一个的传奇人物,是台湾当之无愧的一代成功大企业家。
就是这样成功的陈茂榜,却信奉“自己吃点小亏,让对方占点便宜”的吃亏原则。他可以不眨眼地向合伙人抛出数百万元,但却从不肯为自己买一双十几万元的名贵手套。他的人情味很浓,不忘旧交。对跟随他创家立业的人一律关照有加,如原声宝集团总经理石栖耀追随他三十年,在任总经理时曾为声宝集团出过大力,退休后补提为副董事长,陈茂榜甚至许诺今后由他取代自己的董事长职务。
陈茂榜始终坚持“和为贵”,他也总是强调吃亏原则是一种自我超越。他认为在从商意识上跨越狭隘自私的境界,正确对待与合伙人的利益分配,才能达到乐商忘我的至善境界。
孔子说:“私惠不归德。”意思是私心惠己不道德。所以,他强调:“货不必藏于己,利不必为己。”这就是说:天下财货不能尽为一人或少数人所占据,人也不能一门心思只为自己谋私利。
有一位广东商人张经理,他在陕西铜川开了家机电设备公司。
有一次,一个生意上的合作伙伴需要一种电器配件,遗憾的是,张经理找遍了公司的库存,就是没有这个配件。但是,这位合伙人着急得很,因为拿不到这个配件,他所在的企业就面临停工,而停工一天的损失将达5万多元。
看到合伙人如此着急,张经理一边安慰,一边承诺一定在一天之内把货搞到。
合伙人刚走,张经理便亲自出马打的直奔西安供货方。谁知,西安也没货了。没办法,他只好连夜乘飞机回杭州,然后再叫车赶往广东老家。
来回折腾一番后已经是清晨四五点了。张经理不顾饥饿与疲劳,又在广东联系相关的生产厂家,在连续联系了十几个厂家后,终于让他找到了这个电器配件。
拿到电器配件后,张经理火速打车直奔广东机场,连下车看望一下父母的时间都没有。
第二天,当他把货交到合伙人手中时,合伙人感动得无法言语。
这一次,张经理仅仅交通费就付出了3000多元。从表面上来看,张经理亏了好几千元,但是,他却得到了合伙人的信任。第二天,合伙人所在的企业就敲锣打鼓地送来大匾,还带上当地媒体来采访张经理,宣传他这种一心想着别人的先进事迹。就这样,张经理宁肯自己吃亏助人的消息在业内广泛流传,张经理生意自然是越来越红火,得到的财富自然比区区几千元的损失要多得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要求获得回报没错,但是,你如果过分注重眼前的和金钱上的东西,就有可能适得其反。事实上,如果你能够平心静气地对待吃亏,表现自己的肚量,往往能够获得他人的青睐,获得经商所需要的人脉资源,从而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世界上没有白吃的亏,有付出必然有回报,生活中有太多的这种事情,如果过于斤斤计较,往往得不到他人的支持。只有放开肚量,从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吃亏实际上就是一种商业投入,吃亏就是福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