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好心情是自己给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的人生。忘记自己的“龅牙”,学会转移不良情绪,走出郁闷的阴影,为自己打造敞亮的心,我们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心中的兰花依然盛开

    叶知秋

    从前有一位禅师,很喜欢兰花,弘经讲法之余,在禅房内外精心培育了很多兰花。有一次禅师要到远方的寺院里去讲法,临行时告知弟子养护兰花的诀窍,并再三叮嘱弟子要好生照料。

    弟子将禅师叮嘱的护花要诀记在了本子上,每天很认真地照料兰花。但有一天弟子在浇水时一不小心绊倒了兰花架,兰花盆被砸得粉碎,原本纯洁高雅、吐露芬芳的兰花变成了一堆烂土中的几片花瓣。弟子吓得面如土色,连忙打扫干净,准备等禅师回来接受其严厉的惩罚。

    几天后禅师回来了,看到散落了一地的兰花瓣和弟子惊恐而愧疚的眼神,心中基本明白了原委。他召集众弟子,和颜悦色地对大家说:

    “我种兰花不只是因为我喜欢兰花,而是因为一来可以供佛;二来可以美化寺院里的环境,给大家每天的修行带来好心情。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如果兰花没有了,而大家的好心情还在,那心中的兰花也依然盛开。”

    喜欢是一种珍惜,而破碎后还能和颜悦色快乐依旧,想来,这才是美花的最高境界吧。而我们如果能做到遇到何种不快都泰然处之,兰花般的美丽心情就会时刻绽放在心中。

    快乐是由什么决定的

    尹玉生

    甲应该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因为他有一个令所有男人都羡慕眼红的温柔、善良、娇艳的未婚妻;乙也应该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因为他是天下武功第一人,纵横驰骋,号令群雄,是个真英雄。但甲并不快乐,因为,他梦寐以求的是做天下武功第一人,睥睨世间豪杰;乙也不快乐,因为,他不可救药地爱上了甲的未婚妻,为了她,可以舍弃一切。

    于是,甲渐渐地忽略了身边娇柔的未婚妻,全身心地钻研他的武功;乙渐渐地忽略了他的武功修为,整日缠绵于对意中人的刻意追求中。

    后来,甲成为武林至尊,代价是失去了倾国倾城的未婚妻;乙也以他的至诚,最终赢得美人心,代价是失去了武林盟主的尊崇。

    此时,甲和乙都认为自己是普天之下最快乐的人。

    ……A是一个新出道的推销员,非常不幸,他碰了太多次的钉子,沮丧气馁到了极点。

    B是一个老资格的推销员,非常幸运,他成功了一次又一次,业绩显着,无人能比,开心快乐到了极点。

    新推销员向老推销员请教:“为什么每一次我好不容易敲开客户的房门,都会遭到他们无情的拒绝?”

    “我也搞不懂怎么会这样,”老推销员诚挚地回答道,“我曾经被人家敲过脑袋、骂过脏话、摔过房门,但说到拒绝,我却从来没有遇到过啊。”

    他们遭遇的情况其实是完全一样的,但一个伤心至极,一个开心至极。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面临什么样的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感受所面临的事情。

    而快乐与否,恰恰是由你的感受所决定的。

    郁闷

    胡绍鸿

    郁闷自出生以来,就很少有快乐,进了大学以后更是如此。

    在进大学之前,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他想考上大学,于是就得一路奋斗。勤奋出天才,郁闷顺利地考进了大学。进了大学,他本想快乐一下,没有想到理想的实现,反倒使他变本加厉地感到忧愁,因为他的理念是“考进大学就是理想的终结”。

    郁闷从小的想法与父母的期望一样:进大学。但是进了大学就后悔,根深蒂固的理想使得他当初没有过多地考虑要选择学校,因此进的学校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美好:首先不是名牌,在全国大学排名榜上找了半天,最后终于才在倒数第几位里找到,后悔学校选错;再次专业不好,郁闷自认为是文科状元,却不小心走到了数学系,调整专业时,成绩好的才有希望,从高分往低分走,名额有限,本来不喜欢这个专业,怎能学好,以他的观点,就应该从低分往高分调整;最后就感觉老师不好,当然大学的老师里是找不到一位像高中时那样苦口婆心的“大好人”的,于是乎,放纵自己,为所欲为。

    进校开始就是适应环境,适应生活。郁闷偏有一点不能适应,那就是睡眠。晚上11点才熄灯,不熄灯绝不会自己主动关灯,因为郁闷住的那间宿舍里全是“烂人”,尤其是字号为“无聊”、“无助”、“无赖”的。

    人若其号,无聊就是无所不聊;无助就是无所不做,助人除外;无赖就是没有一样专长,赖皮除外。熄灯之后,总有那么两三个小时的“寝室会”。早晨6点就有人起床,睡四五个小时,睡觉总是找不到满足感,半夜被那个“手机滴滴滴,有位美女要找你”的单调铃声吵醒除外。除去被这样长期的“意外”耽误的时间,睡眠时间就更短了。一学期下来,郁闷给自己身心健康的评语是:“人比黄花瘦,岂能怪烟酒;只要小命在,哪能弃室友?”

    一学期就那么几个月,转眼就过去了,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事情。

    可是第二学期就有了那么点“小小”的变化。

    进校的第二周,郁闷就觉得读书没有多少意思,理由是:微积分老师讲得太快,两节课的内容他只需要一节课就可以了;几何又不喜欢;英语听不懂;几本中国文字多一点的书籍,考前只要把满天飞的资料随便捡几张,看一下就可以及格了。这样的生活,郁闷感到太单调了。

    上午上了一节数学课,郁闷就从后门逃了,可是又不知道去何处。

    于是就去学习“网络知识”,可是QQ上没有人,于是就进了一个无聊的聊天室,胡乱聊一通,最后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走出网吧,就去打篮球,无论什么球,一个人玩总是没有多大的意思,也玩不出什么名堂。玩了一会儿,就回宿舍睡觉,一睡就是三四个小时。醒来见室友都在睡觉,才知道午饭睡丢了,又想起下午没有课。午饭只有用平时准备的“干粮”方便面充饥了。吃了就睡不着,一个人站在屋中央,真不知道做什么好。说话没人应答,真的闷得慌。

    下午下课后,晚上又没有课。吃完晚餐,字号为“无聊”的建议去溜冰,可是距离太远,校园里又没有,经过一番讨论,最后还是郁闷的建议通过,那就是去租VCD,很快就拿回三张VCD。看完碟后,更觉得空虚。周末寝室里的空气让人窒息,因此都出去玩,参加所谓的户外活动——溜冰、上网、进KTV、跳舞、喝酒、打牌,一个个自以为是很潇洒的模样,偶尔也来个夜不归宿——打游戏。这些成了郁闷生活的主旋律。

    这样的生活开始感觉新鲜、刺激,久了无疑让人乏味,但是后来更新鲜、刺激。郁闷有个突发的念头,那就是准备创个校历史纪录:

    跳高,当然不是往上跳,而是往下跳——从教学楼顶楼(五楼)起跳,跳下后肉体完好无损,嘴里还能出气,这样就可以创造“吉尼斯纪录”,可是这样的机会太渺茫;如果来个半身不遂,可就惨了。这两种结果还算好,至少老命还在,郁闷想着,痴痴地笑了。念头一转,死了,那不是什么都没有了,等于白来人间一趟,于是就站在顶楼上大叫:

    “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又赤裸裸地离去,难道还要赤裸裸地活着!”他似乎想起了什么,疯一样地跑开了。

    从此,他开始了新的生活。

    郁闷其实是某些大学生的化身。考大学的理想实现了,却对未来感到迷茫,所以愤世嫉俗,所以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所以终日无所事事,所以浪费青春无聊无助无赖……终于有一天,郁闷在楼顶见识了清风,让自己解放了自己。于是郁闷没有跳楼,郁闷想通了。那么看故事的我们呢?

    整理心情

    袁万梅

    近日,我打开抽屉,发现里面拥挤不堪。除了旧日的书信,还有发黄的日记本,等等。我坐下来静静地整理,该保留的保留,该扔掉的便付之一炬。当一切重新变得井然有序,心里顿时感到轻松。

    我忽然想:人活在这个世上,心里负载太多,每个人的心也仿佛是只抽屉,里面装满了往事,拥挤、沉重,令我们生出许多莫名的忧郁与烦恼。

    每个人的经历中都有失意、伤痛,也有幸福的回忆。

    虽然那些灰暗的日子已经远逝,但在我们心上投下了阴影。年久月长渐渐成了一种病菌在悄悄地蔓延,直到某一天引起精神上的不适。

    我们变得脆弱、忧郁。即使外面的世界阳光灿烂,充满诱惑,我们却情愿躲进爱的小屋,在圣母的羽翼下任痛苦的回忆慢慢地淡化。

    我们心灵抽屉装得太多、太满。忧伤与怀旧,愤怒与遗憾交织在一起,很难再装进新的内容,新的知识。我们必须整理心情,抛弃不快,再装进自信、理解、希望和执着,保持最好的心态,愉快地生活。

    这种整理可以是一次郊游,乡野的风能过滤心绪;也可以是一次聚会,朋友的坦诚能拓展心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世间的温情更能涤荡心灵的尘埃。

    人生应如一次轻装旅行,岁月两岸风光旖旎,只有整理心情才能在这美好的道路上走得更轻松,更远。

    把心放轻松

    佚名

    凯茵被网球俱乐部的莎莉击败时,惊吓与羞愧的情绪交错之中,她觉得莎莉根本就不是她的对手。

    比赛结束后,一位球员断言:“哇!莎莉一定是这个俱乐部的明日之星。”

    “不,她并没有那么好。”凯茵感叹,“是我击败了自己,我当时心不在焉。”

    凯茵是个实力很强的运动员,不论是游泳或冲浪,都表现得比同龄选手杰出;而在网球方面,更是佼佼者。上一年她赢得了好几个比赛冠军,可以说是风光的一年。但讽刺的是,她当时并没有全力以赴,反而以“轻松打”的心态居多。

    上回过生日,凯茵用塔罗牌占卜流年运势,知道自己将会有个“好运旺旺的一年”。因此,凯茵这么想着:上一年我只不过是随便打打,就有这么好的成绩,要是我开始加倍努力、勤奋练习、全心投入,那还得了。换句话说,凯茵认为自己在这一年的网球赛里稳操胜券。

    于是凯茵找出所有网球录影带和相关书籍,加强技巧,并将她原来在比赛前一晚喝点小酒的习惯也改了,她吃得更健康,以保持最佳状态。

    以往,她总在年度大赛的最后一晚放松心情,但这回,她把念书时准备期末考试的那股拼劲拿来打网球。

    比赛那天,凯茵信心满满:“我一定可以把对手打得灰头土脸!”

    然而,比赛中,凯茵一直试图想起书中的重点,现学现用,可是不知怎么总是会慢一步,脑子里尽想“我表现得如何”,她全身紧绷,一点也没法轻松快乐地打球。最后,她输了。

    输给了实力不及自己的莎莉之后,凯茵突然自悟:为什么事倍功半呢?我明明这么努力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突然,有个答案从她脑海中闪过:“塔罗牌明明说我今年运势会很顺利,而事实也应如此啊!我学到了人生中一个最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当我喜欢自己的表现而且不把它看得那么严肃,也不要刻意去分析每一个挥拍反击的动作时,我的成绩通常比较好。’原来这就是所谓的把心放在球场打球。”

    凯茵学到了一个宝贵的经验:如果在打球时,想的尽是运球动作和球技分析,就很容易犯规、表现呆板,且对敌手的回击缺乏应变力。除此之外,凯茵领悟到人生不也是如此,只要她舍弃当下思考的直觉过程,屈就才智,生活则显得枯燥单调、缺乏效率且无趣烦闷;当她把心放在球场,不去想如何挥拍、杀球,那么一旦情况需要,所有的技巧便能自然涌现。

    从坏处学经验,从好处拿信心,这是放松我们心态的法宝。凯茵输给莎莉不过是一次小失败,而失败的价值就在于有没有从失败里找到经验教训。如果掩面而泣之后只是满肚子的牢骚和抱怨,那么你就得在失败里一再留级,直到你吸取了经验,从失败中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人生的四大良方

    殷卫

    一位青年作家,一度感觉人生乏味、意志消沉、灵感枯竭,这情况愈演愈烈,他不得不求助于医生。检查身体,一切正常。医生建议他做次精神之旅——到幼年时最喜爱的沙滩度假一日,可以进食,但禁止说话、阅读、写作或听收音机。医生开了四张处方,嘱咐他分别在9时、12时、15时及18时拆阅。

    第二天,作家来到童年最喜爱的沙滩,打开第一张处方,上面写着:

    “仔细聆听”。难道医生疯了,我岂能连续待坐3个小时?但他仍按照医嘱,耐心地聆听。他听到海浪声、鸟声,不久又发现了起初未注意的许多声响。一边聆听,一边想起小时候大海带给他的最初的人生启迪,他逐渐听到往日熟悉的声音,心慢慢平静下来。

    中午,他打开第二张处方:“设法回顾”。回顾什么呢?也许是童年,也许是昔日美好的时光。于是他开始从记忆中挖掘点点滴滴的乐事,设法回忆每个细节,心中渐渐升起一股温暖的感觉。

    15时,作家打开第三张处方,前两张并不难办到,这一张“检讨动机”却不容易。起初他为自己日常的行为辩护:为了追求成功、受人肯定与安全感。可是再一细想,这些动机并不如此正当。回顾过去曾有过的愉快生活,他悟到,出于帮助他人、服务他人的目的去做事,事情总能做得很好,心里也很满足;而出于私利考虑的时候,不仅诸事不顺,且使人心胸狭窄、心情不快。

    到了18时,他打开第四张处方,上面写得很简单:“把忧愁写在沙上”。他跪在沙滩上,用贝壳碎片写了几行字,然后转身离去,头也不回,因为他知道,潮水会涌上来。

    说到底,人生的四大良方其实就是:宁静心灵、记住快乐、抛开私利、忘掉忧愁。

    发怒是一种内心的脆弱

    李剑红

    小学时邻居中有一个女孩叫元元,她常常喜欢到我家里玩。我们是同班同学,放学后她喜欢到我家写作业。元元的父母经常吵架,她爸爸很凶,有一次我在他们家写作业,她爸爸回来了,无端地发火打元元,吓得我只好逃离了他们家。后来一想起这件事情心里就发抖,我不知道她爸爸为什么总是发火;我真庆幸,我爸妈的脾气都很好,不会随意冲我发脾气。

    在我幼小的心中,元元的爸爸是个厉害的家伙,她爸爸一定是威力无比,不然为什么总是发火呢?我想她爸爸在单位一定很神气,他的同事也一定很怕他。后来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元元让我陪她去找她爸爸,我才知道,原来元元爸爸在工厂里守大门。她爸以前是车间小组的组长,后来由于喜欢喝酒,在工作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被撤离了原来的岗位,去看守工厂的大门了。也许她爸爸的火气和工作被撤离去看大门有关,元元那威力无比的爸爸其实并不开心。

    我的另一个同学小旋的爸爸是军区的团长,小旋有时候带我和元元去她家写作业,她爸爸见到我们总是笑呵呵的,非常和气,每次都给我们水果吃,还指导我们做作业,全然没有团长的架子。

    在我心目中,团长是很大的官,可是我从来没有见到小旋的爸爸发过火,他总是对我们微笑,还讲故事给我们听。在我心里,小旋的爸爸远没有元元的爸爸那么可怕。难道一个团长还没有看大门的威风吗?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我参加工作以后,自己有了一些工作经历,结合大学里的心理学理论,才慢慢地把这个“谜”解开。

    当一个人有理智的时候,他是不会发火的。如果一个人发火,就是失去理智而情绪失控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他内心最脆弱的时候;是因为无法解决的事情而苦恼,才会脾气暴躁发火。一个人的内心脆弱,有时会以一种暴跳如雷的形式表现出来,发怒并不是威风凛凛,而是一种内心的脆弱。

    在竞争的社会,我们常常说要战胜对手,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其实,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一个人有很强的自控力,能够战胜自己,他就是不可战胜的。我常对自己说,我要战胜自己,我不能发怒,因为发怒是内心脆弱的表现!

    名人制怒术

    薛吉辰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上,谁人不曾遇到过令人气愤发怒的事呢?生活中如何才能制怒呢?不妨学学名人。

    一、转移法在发怒时,借写字、下棋、弹琴、唱歌、赋诗、聊天等其他事达到转移怒气的目的。如韩愈《送高闲人序》中说,张说写字不为练技,仅以此打发无聊,或“不平有动于心,必以草书发之”。再如明代郑宣王《昨非庵日撰》载,李纲性急,但酷嗜弈棋。每逢下棋,性情趋于安详、宽缓。有时遇某事而表现躁怒时,家人悄悄将棋盘摆在他面前,李纲见了便欣然改容,取子布局,怒气遂消。

    二、暗示法就是给自己提出要求,坚信自己有能力控制个人的感情。如禁烟功臣林则徐脾气很大,他为了控制自己的怒气,在中堂挂了写着“制怒”

    两字的大条幅,以便随时提醒自己。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当他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二字时,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再如西门豹性急易怒,总不免得罪人,就在自己的身上佩带了一根牛皮绳。牛皮绳的韧性较大,西门豹借此提醒自己不要性急发怒,让自己放宽缓一些。

    三、旁听法“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发怒时听听周围人的劝告,对清醒自己的头脑是很有好处的。刘备为弟复仇而兴师时有不少人规劝,但刘备不听,最后尝了苦果。一代明君唐太宗也经常失去“冷静”而暴怒,要不是长孙皇后及时相劝,魏征可能已成了他的刀下冤鬼。清朝张英在京城做官,他的家人和乡邻在砌围墙时发生纠纷,非常气愤地向张英告状。张英回信赋诗加以劝导:“千里修书只为墙,让其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昔日秦始皇。”家人见诗后,围墙让后三尺,于是就有了六尺巷的美谈。

    人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愤怒,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区别应该就在于如何控制自己的愤怒。事情不会因为一场愤怒而得到解决,相反,得到的结果也许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如果要做个智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愤怒。

    走出抱怨的泥沼

    佚名

    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一次晚饭后跟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都抓了很坏的牌,他开始不高兴地抱怨。妈妈停了下来,正色对他说:“如果你要玩,就必须把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牌怎么样!”

    他一愣,又听见母亲说:“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你全力,求得最好的结果。”

    很多年过去了,艾森豪威尔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句话,对生活从未再存在任何抱怨。相反,他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命运的每一次挑战,尽己所能地做好每一件事,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家庭走出,一步一步地成为中校、盟军统帅,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4任总统。

    艾森豪威尔逝世后,约翰逊在给他的哀悼词中称赞他“勇敢和正直”,他的这种勇敢和无所畏惧的性情正是承袭了母亲当年的教诲:人生如打牌,既然发牌权不在你手里,那么,你能做的只有把你手里的牌打下去,并努力打好,除此以外,你没有任何选择!

    抱怨的人在抱怨之后,非但不轻松,心情往往更糟;心里的石头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多了。常言说,放下就是快乐。包括放下抱怨,因为它是心里最重的东西,又是最无价值的东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