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安慰自己
郭立勤
前段时间,因着一些客观的原因,心情变得很差,也可以说简直就是糟糕透了。那种压抑而又无法排解的情绪,终于在一个飘雨的夜晚再也控制不住,于是匆匆地拿起电话,向远在他乡的“铁哥儿们”倾吐自己的不快。可是她的电话号码刚调出来,手还没来得及摁下通话键,眼泪就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一如玻璃窗上那不停下滚的雨痕。
手,因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停了下来,可能是虚荣心在作祟,我还不想让朋友听到自己的哭腔。于是就只好关了灯,站在窗前,看窗外朦胧的灯光,听清脆的雨声……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心,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平静了许多;同时,刚才想要给“铁哥儿们”打电话的冲动也慢慢地缓解,取而代之的是给自己提了一个问题:“何不自己安慰自己呢?”
是的,自己安慰自己。这并不是说人在失意的时候朋友变得不重要了,而是因为自己的伤感、自己的痛只有自己才最清楚。心中的哪一块伤得最狠,哪一块痛得最深,也只有自己最能贴切地抚摸。再说,此刻的你又如何能断定,你的朋友就一定过得好呢?一定没被与你相似的感伤围绕而能静下心来听你的倾诉呢?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把快乐与朋友分享,就会变成两份快乐;把忧愁与朋友分担,痛苦就会减半。这句话不错,可是如果她的生活是一帆风顺,你又何必去破坏她的那份快乐,那种宁静?如果她也有她的不如意,向她诉苦,岂不是又给她增添了一份负担?所以,当你再一次被烦恼困扰,被忧伤包围时,请不要急着向好友诉说,而是要在感伤中学会调节自己,学会自己安慰自己,让自己做自己最贴心的知己。即便是在一个无人的角落大哭一场也无妨,不仅让你的痛苦倾泻了,同时也说明此时的你已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心境,卸掉了面具和伪装。
自己安慰自己,也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是两个“你”之间的对话:
一个是坚强的“你”,一个是脆弱的“你”。你只有拥有足够的勇气去坚持,脆弱的“你”才有可能被坚强的“你”所感化;你才有可能丢开心中的阴霾与不快,让自信的微笑重新挂到嘴角。当你在失意的时候,试一试让自己安慰自己,让自己感动自己。
快乐即成功
霞飞
上个世纪初,一位少年梦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练得心醉神痴,却进步甚微,连父母都觉得这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但又怕讲出真话会伤害少年的自尊心。
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老琴师说:“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给我听听。”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支,简直破绽百出,不忍卒听。一曲终了,老琴师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少年说:“我想成功,我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琴师又问道:“你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不可呢?在我看来,快乐本身就是成功。”
少年听了琴师的话,深受触动,他终于明白过来,快乐是世间成本最低、风险也最低的成功。倘若舍此而别求,就很可能会陷入失望、怅惘和郁闷的沼泽。少年心头的那团狂热之火从此冷静下来,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于帕格尼尼的梦想。这位少年是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一生仍然喜欢小提琴,拉得十分蹩脚,却能自得其乐。
很多事情,我们不必非要追求成功的结果,而应学会享受过程中的乐趣。因为有时候,成功与否不是我们所能完全控制的,而做事过程中是否愉悦却是我们能把握的。只要做一件事时,我们是开心快乐的,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是成功的。
羚羊的快乐
周慧
在辽阔的热带草原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羚羊是这个大家族中的一员。羚羊看起来是弱小的,时时处于被食肉动物猎杀的危险状态中;就是在食草动物中,它们也常常处于劣势,较小的体形促使它们一次次地放弃甜美的草。
一只小羚羊不解地问母亲:“为什么狮子爱追杀我们?”母亲回答:
“狮子是万兽之王,它们太凶狠啦!”小羚羊又问:“为什么猎豹和猎狗也捕捉我们?”母亲回答:“它们有锋利的牙齿,不好对付。”小羚羊仍在追问:“那为什么野狗也敢欺负我们?”母亲回答:“它们成群结队,也不好惹。”小羚羊叹道:“我们真可怜!”
有一天,小羚羊又问母亲:“大象、斑马和我们一样都吃草,为什么我们要把甜美的草让给它们?”母亲解释:“它们的体形都比我们大,我们挤撞不过它们,只有让。”小羚羊叹道:“我们可真够倒霉的,为什么我们非要做羚羊!”母亲说:“孩子,没有一种动物是无敌的,总会受到别人的欺负,关键是要摆平心态,快乐地生活。”小羚羊不懂。母亲说:
“以后我带你四处看看,你就明白啦!”
之后,母亲一有机会,就带着小羚羊躲在草丛中观看一幕幕“特别”
的场景:狮子被斑马踢得浑身是伤,几条野狗从花豹嘴边抢夺猎物。
小羚羊一次次看得目瞪口呆,母亲问:“孩子,看过这些场面,你还觉得自己可怜吗?”小羚羊说:“原来,每种动物都有受别人欺负的时候,看来,谁都活得不轻松!”母亲说:“确实如此,没有一种动物是唯我独尊的,但每种动物都快乐地生存着。我们虽然弱小,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我们会跳,我们能跑,如此辽阔的草原,到处有我们的生存空间。所以,我们要快乐地生活!”
我们总觉得别人嘴里的糖是最甜的,但是我们只看到了人家吃糖的甜美表情,而忽略了别人获得糖的幸苦历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快乐。不必一味地去羡慕别人的幸福,我们也有自己独有的幸福和快乐,只要肯用心地去品味,就一定能感受到。
在希望中快乐
刘娟
博物学家威尔森的书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1883年8月27日,克拉克托岛上的火山爆发,不但死了3万人,整个岛上的生物也全部死光,还引起了一连串的海啸。9个月后,一支法国探险队上岛搜寻有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结果整个荒凉的岛上,只发现了一只很小的蜘蛛,就它一只而已,正在织网。这只小蜘蛛是乘着风降落在岛上的。整个岛上就它一个而已。一只可怜的小蜘蛛,命运给它开了这么个玩笑,它却没有抱怨,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努力去做自己能做的事——织网。这可敬的蜘蛛正用他所能为的努力赢取生存的希望。
费城有个叫海蒂的小女孩,去教堂参加活动,由于教堂太小,容不下太多人,她和许多小孩都无法参加活动,失望的离去。两年后,海蒂因病去世。父母在她的枕头下发现一个破旧的小钱包,里面装着她攒下的五毛七分钱,另外还有一张纸条,写着:“这笔钱用来盖大一点的教堂。”海蒂的事感动了很多人,他们纷纷为新教堂提供土地和资金。今天,费城的教堂座位可容纳3300人。
海蒂永远不会知道正是她的五毛七分小钱奠定了大教堂的基石,实现了一个宏大的愿望。
在我们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阴天雨天,我们以为看不到未来,我们觉得前途渺茫,我们悲伤、焦虑、恐惧,甚至绝望,可那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在心底坚定不移地高举希望的旗帜,着手做我们可以做的看起来似乎很不起眼的小事,未来正是孕育在这些点滴的小事中。
学会忍受
李愚
一个大男孩,任性而且很爱发脾气。
一天,一位哲人来到大男孩家。大男孩问哲人:“怎样才能控制情绪?”哲人笑了笑,说:“如果你实在控制不住,就拿刀在自家院子里的树上砍上一刀。”
大男孩照哲人的话做了。第一天,树上有好几处很深的刀痕;第二天,树上仍有刀痕,不过好像比第一天浅了点;第三天,第四天,树上的刀痕渐渐少了……一个星期过后,大男孩看着树上这许许多多、或深或浅的刀痕,刀再也挥不下去了。
哲人再次来到大男孩家,对他说:“其实,树和人一样,你的每一次不能自控,都会给人造成伤害和痛苦。只是树的伤口在表面,而人的伤口在心里。”哲人最后告诉大男孩:“这个世界是大家组成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要学会互相热爱之外,还必须学会互相忍受。”
有位太太总是不断指责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位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做客,才发现根本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而是另有原因。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位太太家窗户上的灰渍抹掉,然后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那位太太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人家的衣服没洗干净,而是自家的窗户脏了。看到外面的问题,总比看到自己内在的问题要容易得多;而把错怪给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来得容易;于是,有些愤世嫉俗的人大都从年轻愤怒到老。
我讨厌过别人,后来我知道也有人讨厌我;我讥讽过别人俗,后来我知道别人并不以为我高雅。后来的后来,我总算明白了,很多事情总是出乎自己的意料,我终于懂得了什么叫体谅。生活在同一环境、同一空间,大家都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优缺点,当两个人不能完全融合时,请你我多多体谅!
我们不妨学学这位老伯,在生气的时候跑三圈,跑完三圈后,也许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打不过就跑
泉涌
曾经问一位企业家朋友,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告诉我,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坚持,第三还是坚持。我心里暗笑。没想到朋友还意犹未尽,又“狗尾续貂”了一句,第四是放弃。
放弃?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怎么可以轻言放弃?该放弃的时候就要放弃,朋友说,如果你确实努力再努力了,还不成功的话,那就不是你不够努力的原因,恐怕是努力方向以及你的才能是否匹配的事情了。这时候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赶快放弃,及时调整,及时调头,寻找新的努力方向,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据说乾隆皇帝曾经在殿试的时候给举子们出了一个上联“烟锁池塘柳”,要求对下联。一个举子想了一下就直接回答说对不上来;另外的举子们还都在苦思冥想时,乾隆就直接点了那个回答说对不上的举子为状元。因为这个上联的五个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偏旁,几乎可以说是绝对,第一个说放弃的考生肯定思维敏捷,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的难度,而敢于说放弃,又说明他有自知之明,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上。
“童话大王”郑渊洁也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除非他是白痴。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竞争,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这句看似“懦弱”的话说得很有道理。首先要“打”,打过了才知道自己的短处和长处,才知道自己是否是人家的对手,努力了之后在取胜无望的情况下作战略性撤退,不作无谓的牺牲,是智者所为。“打不过就跑”,是最容易走向成功的捷径。
转念之间
流沙
又到十字路口了,前面红绿灯显示牌显示还有20秒——马上要变红灯了,我在心里暗暗喊:“快点快点!”偏偏车慢吞吞地滑动着,在红灯前停止,又一轮等待开始了。
我心里开始怨恨这糟糕的司机,突然有种想指责他的冲动。司机却拧开了收音机,一段舒缓的音乐在车厢里响起,他取过一张报纸,哗啦哗啦地翻着。转眼看看车内的人,个个面无表情,有的在打瞌睡,有的盯着窗外某个地点。我突然觉得时空感消失了,这里的氛围太压抑了,只有那个司机,是快乐的,他开始跟着收音机的音乐浅浅哼唱。
我所看到的公交车司机大都是“苦大仇深”的,很少有这样的,但这位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看到了后视镜中自己的模样,满脸疲惫,头发零乱,我都为自己吃了一惊,不就是一个小时的车程,自己何必如此痛苦呢?我真的不能多等待几分钟吗?我难道不能像司机那样快乐吗?
焦虑的时候为什么不让美妙的旋律来缓解自己的心情呢?为什么要让那些糟糕的事情来弄糟自己的心情呢?这个时候我们只要把自己的视线从那些“糟糕”上挪开,去看看窗外美丽的风景,心情就会大不一样了。
移不走石头就远离它
绘丹
愚公移山的故事谁都知道,他不畏困难,持之以恒,带领子孙,世代搬山。智叟取笑时,他用“世世代代无穷匮也”来表达自己的决心。最终感动了天帝,派神仙帮助他移开了大山。
在西方也有一则类似的寓言。有一个农夫靠养羊为生,但住的地方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房屋坐落于山脚下,每天日出他都把羊赶到后山上去吃草,日落再赶回羊圈。农夫的住所距离集市并不算远,但问题是只有两条通往集市的路:一条在屋前,但与集市间隔着一块巨石;一条在屋后,到达集市得绕上十几个钟头。放羊到后山倒是挺方便,可是每隔几天卖一次羊奶,每个月还要卖羊肉就相当艰难了,因为屋前的这条路上横着一块巨大的石头,根本无法通行。
农夫只能叫苦连天地从后山赶往集市,屋前路上的这块巨石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他透不过气来。终于有一天他下定决心要将石头移开,他带着儿子开始行动。石头又大又硬,每天只能凿下一点点。儿子说,这要干到什么时候才能搬开它?农夫坚定地回答,不管干多久都要坚持下去。
一晃半年过去了,农夫一家的进展并不顺利。一次,大汗淋漓的儿子坐在一旁休息。过了一会儿,儿子突然说,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移开这块石头呢?农夫回答,那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儿子想了想大声说,我们搬家不就行了吗?把羊从后山绕道赶到石头的另一面,然后重新盖栋房子,最多只需用两个月的时间,不比没日没夜地凿石头简单得多吗?农夫听后一把搂住儿子说,你简直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不久,农夫的家就安在了离集市很近的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从此过上了便利而富足的生活。
愚公意志坚韧固然不“愚”,智叟只会取笑当然不”智”;而农夫远离巨石重新安家,同样是一种明智之举。与其在一些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难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如绕开困难,换种思路。这种尝试,有时反而会收到奇效。
善于放弃是一种大智慧
郭冬仙
人生在世,都会有所追求。但是人生如果总是无休止地追求,而不知道放弃,对完全没有实现可能的目标依然穷追不舍,结果不但会无端地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会因达不到预想目标而烦恼不已,痛苦不堪。
正确的态度是:既要有所追求,又要有所放弃。学会放弃,人生就会告别因求之不得而带来的诸多烦恼和苦闷,就会丢掉那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沉重包袱,就会轻装前进,就会活得潇洒和滋润。
晓亮以优异的成绩走出了一所名牌大学的校门,他赶上了国家分配工作的末班车,到某机关报到。远在他乡的父母把他视为一生的骄傲。然而,按部就班的节奏令他沉闷,小心翼翼的办公室气氛使他压抑。每天下班之后,弹奏心爱的吉他成了他最大的快乐。当晓亮发现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已经超过了所有的其他事情时,他辞职了。他立志做一个行吟歌手,要在旅途中边走边唱,寻找生命里最美好的歌。
闻讯赶来的父母差点气疯了,深爱儿子的妈妈甚至以死相胁。从小就乖巧孝顺的晓亮,这次却表现得异常坚定。他头也不回地走了,走过青藏高原,走过大漠风尘,走过丽江风景,走过姑苏雨巷……他一路走,一路写,一路唱。3年后,晓亮带着晒黑的皮肤,带着可贵的成熟,带着自己的歌谱和唱片公司的合约,也带着对妈妈的歉疚,回到了北京,在这里和父母相聚。这一次,只有成功的喜悦,只有母子间的珍惜,没有伤害。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生命的历程中,能够用来做一点事情的时间并不多。如果有些事令你魂牵梦萦寝食难安,如果你觉得那遥远的梦想更值得追求,如果你有希望也有可能去实现它,你就必须放弃已经拥有的一切。你放弃的,也许是缠绵的情丝,也许是名利的光环,也许是“铁饭碗”……没有放弃就没有拥有。
另一方面,如果你本来没有某种优势,但是却一再地坚持,希望将你的弱势变成优势,这是可悲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放弃自己的短项,等于加长了自己的长项,从而让自己更接近了成功的目标。知道放弃的人,是聪明的人,也是最可能成功的人。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特长来。”
父母只好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总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才生”。在同级学生中,他遥遥领先……奥托·瓦拉赫在众人的帮助下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自己的短项,并找到了自己的长项,最终走向了成功。
朋友,你渴望成功吗?在成功的道路上除了获取和拥有,还要敢于并善于放弃。因为,没有忍痛的放弃就没有更多的拥有。
让理想转个弯
徐连祥
他是一个农民,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作家,为此,他一如既往地努力着。10年来,他坚持每天至少写500字。每写完一篇,他都改了又改,精心地加工润色,然后再充满希望地投给各地的报纸杂志。可遗憾的是,尽管他很用功,可他从来没有一篇文字得以发表,甚至连一封退稿信都没未收到过。
29岁那年,他总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投稿的一家刊物的编辑寄来的,信里写道:“看得出你是一名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过于苍白,不过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漂亮……”
就是这封退稿信点醒了他。他毅然放弃写作,转向练钢笔书法,果然进步很快,现在他已是有名的硬笔书法家。
他让理想拐了一个弯,继而柳暗花明,走向了成功。
堵车的启示
[美]阿尔·马丁内斯 李玫译
我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我要求和我交往的人也必须雷厉风行,不然的话,我就不高兴。我从不错过时间,约会从不迟到,上帝帮助了每一个在超级市场排队算账时想要插到我前面的人。
我这样谈自己的不耐心,也许你可以想象,当我碰上了交通阻塞时,是个什么样子了。这事发生在南佛罗里达州靠近我的家乡的山路上,一位年轻人在防栅旁拦住了我,告诉我可能要耽搁半个小时。“为什么要耽搁?”我问。“因为路被挖开了,”他回答说,“我们在装水管。”
“见他的鬼吧,排水管。”我说,情绪马上低落了。
他耸耸肩:“那你就绕过去吧。”
我觉得他的话也有些道理。我还不太清楚这个坑的情况,但是我相信我不会掉进坑里去的。
接下来的5分钟是在烦乱中度过的:文件在我的手提箱里,收音机和一些东西在工具袋里,我把所有的东西拿出来又放回去,然后长吁短叹地盯着窗外。
不一会儿,在我的车后停了一大串汽车,司机们纷纷下车。看来那小伙子的主意不是个坏主意,我该试试,总比坐着干等强。
就在这时,一个年龄比较大的人走过来,说:“真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他穿着工装裤,花格子衬衫,像是开出租车的。
我看看四周,远处朦胧的溪流从圣·莫尼克大山上流下来,银灰色的水线接着蓝天,是个开阔清爽的秋天的大自然。“不错。”我说。“下大雨的时候,瀑布就会从那边流下来。”他指着一块凹进去的断崖接着说,“我想起我好像也见过洪水从那块断崖上倾泻下来,在山脚下激起很高的浪花。我很可能只是急急忙忙地经过这里时匆匆地看了一眼。”
一位年轻的姑娘从车上下来问道:“有上山的路吗?”老人大笑着说:“有几百条,我在这里已经22年了,还没有走完所有的路。”我想起这附近有个公园,里面有一块很凉爽的地方。在一个炎热的夏日里,我曾经在里面散步。“你看到那只山狗了吗?”一个穿着大衣打着领带的年轻人叫了起来,吸引了那位女士的注意力,“在那里!我看见了。”她突然大叫起来。
年轻人兴奋地说:“冬天快来了,它们一定在贮存食物。”
司机们都跑了出来,站在路边看。有些人拿出照相机拍照,耽搁变成了愉快的事。我记得上次洪水暴发的时候,道路被淹没,电线被破坏。我的邻居们,有些聚在一起议论纷纷,有的点上灯笼一起喝酒聊天,还有的就一起烤东西吃。
是什么把我们聚在一起了呢?要不是风在呼啸,洪水暴发,或交通阻塞,我们怎么会把时间分配在这里和人交谈呢?这时,一个声音从防栅那边传过来:“好了,道路畅通了!”我看了看表,55分钟过去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耽搁了55分钟,我竟然没有急得发疯。
汽车发动起来了。我看见那位年轻姑娘,正把一张名片递给那位打领带的小伙子。也许他们将来还会在一起散步。
那位老人向出租车走去时,向我挥了挥手。“嗨!”我叫道,他转过身。“你说得对,”我说,“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遭遇不顺心的事情总是会让人觉得烦恼,但是这丝毫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只会让我们沉重的心情愈加沉重。世界上其实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可以借助他们转移一下我们的视线,等我们回过神来的时候,或许就已经“雨过天晴”了,那时候心情就会像天边的彩虹那般美好。
罗纳尔多的龅牙
阿翔
被称为外星人的罗纳尔多也许是世界上令后卫最头痛的前锋。足球场上,他精准的射门,惊人的启动速度,以及那种无时无刻不在的霸气,足以让每一个后卫恐惧。
可又有谁知道,开始学踢球时,尽管他有非凡的踢球天赋,但他的表现却让人担忧。因为只要一上场比赛,他就紧闭着嘴唇,他宁愿把奔跑的速度放慢,也不愿意把嘴巴张开自由地呼吸,让人看到他那口龅牙。直到后来,有位细心的教练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拍了拍罗纳尔多的肩膀说:“罗尼,你的龅牙不是你的错,在场上你应该忘记你的龅牙。你只有在球场上取得成功,才能让别人眼中只有你精湛的球技而忘记你相貌上的缺点。不然,你的缺点永远在别人的眼中。”
从此以后,罗纳尔多在踢球时不再刻意隐瞒自己的龅牙,他张开嘴巴自由呼吸。奇迹出现了,罗纳尔多的球技突飞猛进,并在18岁时就进了巴西国家队,夺得了世界杯,不到20岁就获得了世界足球先生的称号。
罗纳尔多功成名就后,再也没有人提起他的龅牙很难看,反倒有很多人认为罗纳尔多的龅牙很性感。
我们是不是也有刻意隐瞒、不敢示人的“龅牙”呢?
其实在许多时候,正是一些自以为“羞于见人”的缺陷,成了束缚我们成功的瓶颈,我们只有对自己的“龅牙”表示不在意,才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足球场上的罗纳尔多。
时运不济的人
佚名
时运不济作为人生旅途中的一段灰暗路程,人人都可能遇到,只不过有些人遭遇的时间短一些,有些人遭遇的时间长一些。然而,一辈子都时运不济的人很少。我曾有一位时运不济的邻居,他是一位大学生,按说作为一个获得了高等教育的人不应该时运不济,然而,时运不济的事还是全让他碰上了。
考大学那年,国家正好在大学试行收费制,4年下来,比早考上一年的人整整多花了8000元。4年后,该毕业了,谁知国家在分配上又实行双向选择,最后虽找到了工作,可是仅工作了一年半,又赶上机关大裁员,他又下岗了。
不知是接连不断的时运不济磨硬了脚板,还是一路灰暗的行程擦亮了眼睛,总之,从此他从我们那个单元楼里消失了。直到前不久,见他开了一辆农用卡车回来,才知道他去了滨海的一个农场,这个农场是他父亲过去插队的地方。他在那儿租了120亩地,利用他学的专业专门种植荷兰的一种郁金香,据他父亲说这种产品已在华东几个城市里供不应求。第一年的纯收入超过了3万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时运不济,每个人都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怨天尤人,另一种就是活得更起劲。只要审时度势,勇于探索,总有一条很宽广的路是为你准备的。
在困境中找出希望
黄阔登
一位年轻的美国人,立志要成为优秀的牧师。要想成为牧师,首先得参加牧师资格考试。为了准备考试中现场演说的演讲稿,他半个月前就离家到考试地点附近的旅店住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写好后,他每天不停地朗诵,早也念,晚也念,最后整篇文稿都可以倒背如流了。
到考试那一天,经过抽签,他抽到最后一个上台。他先坐在台下,观摩其他应考者的演说。终于,只剩下两个人了。他盯着台上的演讲者,惊讶地发现,台上那个人演讲的内容居然跟他的稿子一模一样!这是怎么一回事?
他终于想起来了,那个人就住在他隔壁的房间。原来,他辛苦创作、每天朗诵的讲稿内容被那个人剽窃了。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上台了,该怎么办呢?
他强忍住愤怒又惊慌的情绪,深吸一口气,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并思索该如何应付接下来的场面。突然,脑中灵光一闪,他已胸有成竹。
轮到他上台时,他说:“要当一名好的牧师,最重要的是必须有超强的记忆力,耐心并用心地倾听。现在,我将为各位复诵一遍前一位演说者的内容。”接下来,他不慌不忙地演讲起那篇在他心中早已滚瓜烂熟的稿子,比上一位出彩多了。这另类的表现方式,获得全场热烈掌声。
当然,他通过了考试。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不可预知的突发情况。在困窘面前,生气、焦虑、埋怨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唯有静下心来,在困境中找出希望,才能出奇制胜,成为最后的赢家。
鲍威尔的快乐
赵晶
有位叫鲍威尔·达尔的美国妇女,她的一只眼睛从小失明,另一只眼睛的视力也极差,近乎盲人,但她从来不愿生活在别人的同情中。小的时候,她很想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跳房子”的游戏,却看不到地上画的线。于是,她便独自趴在地上找啊找,并记下每条线的确切位置,然后再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居然成了小伙伴中的“跳房子专家”。鲍威尔·达尔非常喜欢读书,但是非常吃力,眼睛几乎要紧贴到书上才能够看见。尽管如此,她一直坚持学习,后来竟成了某名牌大学的文学硕士,并成为某学院的新闻与文学教授。
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鲍威尔·达尔,让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达到了人生辉煌的境界呢?人们一定会这样想:是她不向命运屈服和超强的勇气、毅力等。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鲍威尔·达尔在自己的着作《我想看》中这样写道:“在我内心深处,一直隐藏着对眼盲的恐惧,于是我选择了快乐近乎嬉闹的生活态度。”正是这种生活态度,使她觉得,自己只要趴下能看清地上画的线,把书举到眼前能阅读,就胜于盲人百倍。因此,她非但不抱怨生活,反而从残缺的生活中不断获取乐趣;因此,她快乐地生活着,并一步步走向人生辉煌。
与这位鲍威尔·达尔相比,我们大多数人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眼睛可以清楚地看清一切。但是,我们是否也能像她那样时时生活在快乐之中呢?想一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