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术补》与《摄影之器记》
1844年,广东学者邹伯奇先后完成了两部摄影光学著作——《格术补》和《摄影之器记》。
《格术补》是一本论述光学的专著,它继承我国古代学者的光学研究成果,对光学定义进一步进行论述。其中,尤其注重于各种透镜原理的讨论,并列出了透镜计算的公式,为摄影器的制作提供了设计依据。此外,书中还谈到了望远镜、显微镜的制法。
《摄影之器记》是记录邹伯奇制作绘画暗箱过程的笔记著作。邹伯奇在书中说到,他受《梦溪笔谈》中光学知识的启发,根据“前壁开孔,影承后壁”的光学原理,反复思索做了一个木箱,箱前开孔,孔上安透镜,名曰“摄影之器”。
《格术补》和《摄影之器记》都是非常严谨的学术论文。当它们公布于世时,摄影技术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国内开始出现了一些介绍最新摄影方法的书籍。因此,这两部著作在当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它们在我国摄影史上,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脱影奇观》
1873年,我国出版了第一本摄影专著《脱影奇观》。这本书的作者德贞(1837~1901),是一位酷爱摄影,兼通中西文理的英国医生。
德贞1860年来到中国,曾任英国驻华使馆的医师,并受聘于清政府开办的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一同文馆,教授生理和医学。后来又担任京都施医院院长,在此期间,他不断地在院办的一种中文杂志《中西闻见录》上,发表一些有关摄影知识的译文。人们知道他精通摄影术后,纷纷找他拍照或讨教照相之法。于是,德贞决定利用行医之余,将照相之法写成一本书。
《脱影奇观》为木版线装刻本,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分装四册。该书在讲授摄影术时,力求实用、全面,以适应中国读者的需要。书中介绍了达盖尔摄影法、卡罗式摄影法、湿版摄影法等早期摄影方法,供读者自己比较、选择,并且配备了一些有关的插图。最突出的是,药品名称一律采用中英文对照,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随着照相材料和摄影方法不断更新,德贞还补充刊印了“续编”一册。
《脱影奇观》是一部完整的摄影技术工具书,它揭开了摄影术的奥秘,起到了教科书的作用,使人能够通过自学,掌握摄影技术。因此,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三、《色相留真》
继《脱影奇观》之后,中国近代化学家徐寿(1818~1884),和英国人付雅兰合作翻译了一本摄影专业书籍《色相留真》。
《色相留真》是第一本由中外学者合作翻译的摄影书籍。全书分为划玻璃、洗玻璃、敷蛋白、直光平光、镜箱、暗房内显影、显影药、护影药、印相纸、干照、透明相、瓷片照相、印箱、纸相印边、游戏显相和山水等章节。书中还谈到了当时新出现的明胶干版法,但由于这种方法还处在实验阶段,所以书中介绍说:
现在肆中所售好山水之片,俱为湿法所照,又欧洲各国博物院中所存之相,用干法者极少,或因照相家喜用旧法,而疑各新法或干法不及湿法之稳。
《色相留真》译出后曾以《照相略法》为题,于1880年,在介绍自然科学的杂志《格致汇编》中连载,成为19世纪著名的“西学”著作。1887年再版时,书中又增加了两段内容,一段介绍照片放大的方法,另一段介绍照相石版印刷技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