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狐狸经-老狐狸经之创业之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创业,先做好规划

    如何做好创业规划、如何发掘创业机会、如何把握成功创业的要素、如何用好政府扶持创业政策,这都是创业者以及意向创业者极为关注的问题,但他们必须懂得,快乐创业源于规划先行。创业成功是快乐的,而有规划的创业是快乐创业的根本。创业规划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规划是万万不能的。

    创业总是让人兴奋和充满幻想的,但是在创业道路上,我们要面临很多挑战的。如同巴黎达喀尔汽车拉力赛的发起人萨宾说过:“出发之前永远是梦想,上路了,才是挑战。”在出发前,我们要有一个计划。10万元对于创业者来说可大可小,但是关键是我们从这样的一次创业中得到了什么东西?10万元是我们的资金投入,而一个好规划带来的创业成功,其价值远远不只10万元。

    创业前为什么要写“创业规划”,它对我们的创业生涯有什么影响?一个好的“创业规划”如何帮助我们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对于所有要创业成功的人而言,从这些问题中得到的答案,其价值不亚于从大街上捡一块金子。但是哪里有这么多金子让我们来捡?

    或许有些朋友不理解,认为周围的一些朋友、亲戚或是企业家,20年前创业之初并没有什么规划和计划,不也成功了吗?这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应该承认确有一批成功人士以胆量赢得了财富,但那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当时整个社会对“创业”的认知几乎为零,人们的市场经营意识普遍淡薄,也许抓住一个偶然想法、一个偶然事件就能大赚一把。如今勇夫型创业的时代已经不再,一个科学创业的时代已经到来,今天的创业者要想分享创业快乐,必须与时俱进,做好创业规划。

    所有创业者在制定创业规划时,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而且必须要有明确答案以后,才能进行创业工作。同样的,有经验的投资家在创业者尚未能够清楚地回答这三个问题以前,是不可能拿出资金的。

    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创业?我的创业目标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我要采取怎样的创业策略才能实现目标?如何体现这是一个好的创业策略?”

    第三个问题:“推动创业策略需要具备怎样的资源能力?我该如何获得这些资源能力?”

    目标明确后,还需认识成功创业规划的多向纬度,这是成功创业的基本点。

    一是认知自我,完善自我。不要以为了解自己是件容易的事,不信你自问一下,有勇气对你的朋友说:“把你对我的看法如实告诉我。”商机每天都有,只有充分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或扬长避短或扬长克短,你才能抓住商机、成功创业。

    二是重视并评估自己的财务能力。企业是由人才、产品和资金所组成,自有资金不足,往往会导致创业者利息负担过重,无法成就事业。因此,创业青年要“有多少实力做多少事”的观念,不要过度举债经营;企业应“做大”而非“大做”,“做大”是有利润后再逐渐扩大,“大做”则是勉力举债而为,遇到风险必然失败。

    三是慎选行业。创业要选择自己熟悉又专精的事业,初期可以小本经营或找股东合作,按照创业计划逐步拓展。

    四是要有长期规划。企业的发展,“稳健”永远比“成长”重要,因此要有跑马拉松的耐力及准备,按部就班,不可存有抢短线的投机做法。

    五是先求生存。企业应先求生存再求发展,扎好根基,勿好高骛远、贪图业绩、罔顾风险,必须重视经营体质,步步为营,再求创造利润,进而扩大经营。

    六是精兵出击。公司初期规模必须精简、有效率,重实质,不要一味追求表面的浮华,以免徒增费用。

    七是要有意志力。有年度计划,有目标,有理想,就必须要有坚强的耐心与意志力来贯彻,愈挫折愈勇,不达目标绝不中止。

    八是策略联盟。创业要讲求战略,小企业更需要与同业联盟,也就是在自有产品之外,附带推销其他相关产品。用“策略联盟”的方式结合相关产业,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吸引力、满足顾客的需求,也能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与收益。

    九是要有前瞻性规划。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与经营策略均需详加规划,结合智慧与力量,打好企业根基。

    十是洞察环境,猎捕商机。有一个创业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一位老板在经营情侣礼品时,发现一位腼腆男生连续送了三年玫瑰花,始终没有勇气向女友亲口说出“我爱你”三个字,于是。这位老板就创造出了一个人性化的录音玫瑰花产品并畅销一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仔细洞察你周围的变化,包括特殊事件、矛盾现象、人们价值观与认知的变化、新知识的产生等,就会在不断变化的商机中取得不断的成功。

    总而言之,创业前应先调适心理,做好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创业。一旦走上创业之路,就应好好努力,掌握各项创业原则,这样,不管你在何时何地都将是一个成功而快乐的创业家。

    作为一个初创企业的经营者,大凡都会遇到此类情况。从以往众多企业发展史来看,一个合理而科学的创业规划,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现实中一些企业经营者往往认为自己企业比较小,因此不愿意在市场调查和经营预测上下功夫,没有计划、没有目标地盲目跟风,急功近利,事后由于对市场情况了解不深而遭遇失败,最终导致不得不退出市场,甚至落得血本无归,这种例子并不鲜见。

    因此,在你有创业意向时,就应该先着手制定一个创业规划,使你初入创业门槛后,有一条明确的路径。现实教训和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企业在其初创时期,对于创业规划的制定都非常重视。在制定创业规划时,首先要有明确的经营思路和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然后就可以设计一份创业规划。这些规划必须切实可行,而且今后要灌输给全体员工,让全体员工为你的创业规划而努力,这样你的企业就可以成功一半了。

    总之,创业不是一件轻松、心想事成的事情,因此创业者必须要先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愿意承受的风险有多少,愿意付出的牺牲有多大,然后才作出创业的决定。只有个人目标与事业目标达成一致,创业才是一件有意义的挑战任务。一个远大的创业目标如果没有配套有效的策略,将只是一个自欺欺人的计划。制定创业策略是为了能够有效达到目标,策略将泱定经营方向与经营路径,策略也将影响重要的经营决策。华硕电脑(Asus)创业团队因为希望将主机板事业做得更专业、更发扬光大,因此离开宏暮。华硕采取与英特尔CPU技术亦步亦趋的成长策略,建立自己成为主机板技术开发的领先者,借此与英特尔技术结盟而成为全球的领导厂商。这一创业策略带来高度的市场成长与高获利率,使华硕的利润飞速增长,并顺利度过高风险的创业期。

    虽然策略本身并无所谓的对与错,但一个不适当的创业策略,将可能使企业在创业初期就陷入困境,而永远无法达成经营目标。一群由资深工程师组成的创业团队,自恃技术高超,想要立即成为光电产业的龙头企业。他们在创业初期采取自创品牌、大事扩张产能的策略,但不料市场不景气,产品销售陷入低谷,由此造成库存累积、大量亏损,使这家技术优越的企业立即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从而落入解散的命运。

    有的创业者无不明确创业规划,打算采取随机应变的方法,结果公司的决策充满了短线行为,资源被大量浪费,核心能力也不能积累,公司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投资者与员工都看不到公司的前景。成功的创业活动必须要有一个清楚、正确的规划作为纲领,因此制定创业规划是创业者的职责。

    如果说,目标是梦想,那么规划就是描述如何实现梦想的蓝图,而能力则是一套能够实现梦想的具体行动方案。目标、策略、能力是所有创业者在创业规划过程中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也是创业规划的核心。如果创业者贸然投入创业活动,那么这种创业将只会成为一场输多赢少的豪赌。

    巧用谋路

    成功不是唯命是从,不是丧失个性。成功是要相信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专业能力,在坚持己见中得到成功的体验,然后去追求更大的成功,因为没有比成功更能引导成功的了。

    一个成功人士的经历

    现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的经历颇为坎坷。早年从中科大毕业分配工作时,他本来被分配到天津工作,但他的一位同学被分到青海,对那里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顾虑重重,天性浪漫而独立的朱清时就和同学做了交换,来到了大西北。他先是在西宁的一家铸造厂当工人,每天的工作是爬进炉膛,把炉膛壁烧坏的耐火砖敲下来,再换上新的耐火砖,劳动强度非常大。当时,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仍旧学习英语,还翻译了一本《相对论的再审查》。

    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去青海工作这个被旁人认为是“愚蠢”的选择,改变了朱清时的一生。当时有一个重大研究项目“激光分离同位素”被分到了青海的中科院盐湖所,学核物理专业的朱清时进入了盐湖所的视野。1978年,当科学院决定派人员出国进修时,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也没有放下过外语的朱清时理所当然地成为候选人之一。

    机会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到来,而且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朱清时喜欢举这样的事例:就像一条大鱼的上百万颗鱼卵孵化成小鱼后回归大海,但绝大部分总是被自然界所淘汰,能存活下来再回来产卵的不过一两条,人生的事业、人的成功也是如此。但是即使素质再好的小鱼,如果“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也不可能逃生。刚毕业时的朱清时就像一条回归大海的小鱼,当时不谙世事,一切选择都是随机的,是命运的安排让他没有荒废青春。人类与鱼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总是在寻求改变命运的方法和时机。当工厂里的其他大学生把业余时间虚掷在打牌、聊天上时,朱清时却在默默地学习。

    朱清时似乎总有一种对机遇的洞察力和直觉,在后来的学术生涯中,他先后主动选择了混沌、选键化学和纳米科技,把自己放到最容易出机遇,也最适合自己出机遇的地方。正是这一系列在正确时间上的正确选择,让他在1991年45岁时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又在2002年5月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一旦机遇出现的时候,就要放手一搏。朱清时至今难以忘怀十几年前的那三个晚上。选键化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局域模振动态”迟迟无法突破。那晚,大连化学所的实验设备调到了最佳状态,荧幕上的硅烷分子只剩下一个分子键在跳动,但实验不能停。于是朱清时就在实验室里守着那个机器,他连着在实验室睡了三个晚上。事后回想起来,他觉得那三个晚上最幸福,因为心里知道那边正在做激动人心的事!但那三个晚上也最艰难,他没想到晚上的蚊子会那么大,就盯着人咬,睡觉时只能把毯子从头到脚罩住身子才行。最后终于得到硅烷的局域模振动光谱。正是这一实验的成功奠定了朱清时在学术上的地位。

    成功者的通行证

    朱清时的经历告诉我们,是独立的个性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决定了他的命运;是坚持己见而不是见风使舵决定了他的机会;是专业能力而不是不学无术决定了他的成功。相比之下,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会很在意上司和同事对自己的看法。别人的一个微笑、一个皱眉,一个赞许或不赞许的表示,都似乎在告诉我们自己做得如何,是否一切顺利,是否达到了目标。

    然而,如果当你过分在意上司或别人的想法,你想小心翼翼地取悦上司、你对别人的反应过分敏感时,你就会不断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谈、态度,你必定会感到压抑并且过分谨慎。这会使你无法好好地表现真实的自我,它只会使你闭塞、限制、抑止你的创造性,最终失去了自我,反而会给上司一个不良的印象。

    要想使上司和别人对你产生良好印象,就不要有意识地想让别人对你产生好印象;绝对不要猜想别人对你有什么印象或别人如何评价你;绝对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或者不得罪人去决定行动或者不行动。而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和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专业特长,在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中努力奋斗,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让上司信任你,才能从成功走向成功。

    独立个性

    成功者的“第一品质”应该是人格魅力,就是坚持自己的人格、原则和灵魂,这样才有人相信你、信任你、追随你、崇拜你。依靠自己,相信自己,这是独立个性的一种重要成分,正是它成就了所有伟大的人物在历史上留下声誉。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一个人的个性是获得成功的通行证,这是来自一个人身心最深处的一种活力和气质。

    固然,谦逊是一种美德,人们也越来越看重这种品质。但是,我们不应该轻视自立、自信的价值,它比其他任何个性因素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英雄气概。历史上的那些伟人,无一例外都对自己拥有超乎常人的信心。一次凯撒在海上遭遇到暴风雨,船长非常担心,然而凯撒说:“担心什么?你是和凯撒在一起。”这种“自以为是”的表现,可能会让人们感到不舒服,但这往往是一种自信心的显示,表示他们相信自己能够达到那样的境界。一个人的自信心正预示着他将来的大有作为。

    与其说命运为我们在生活中安排好了一个位置,为了不让我们在到达这个位置之前就跌倒,不如说它赋予了我们每一个人独特的个性,要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那些雄心勃勃的人都带有过分强烈的“自以为是”的色彩,但这反而让他自己获得了继续向前的动力。

    对一个人来说,重要的是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很快就会拥有巨大的力量。德国哲学家谢林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能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那么他很快就会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让他首先在思想上觉得自己的重要,很快在现实生活中。他也会觉得自己很重要。”

    我们有权利用自己的眼光来评价自己,我们对自己的价值评判,应该比别人的评判更真实、更准确。我们认为自己有多少价值,就会存在多少价值。一棵树如果要结出果实,必须先在土壤里扎下根。同样,一个人也需要学会依靠自己,学会尊重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舍,不等待命运的馈赠。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就从现在开始相信自己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你感觉到自己的能力,个性力量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而那些软弱无力、犹豫不决、凡事总看上司眼色的人,是永远体会不到,也永远不能体会到,那些成功者身上焕发出的那种喜悦和自豪。

    坚持己见

    每个人的自我是富有磁性的,是真正吸引人的,它对别人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它使我们觉得自己与某种真正的事业和成功互相关联,而事业和成功反过来对我们也有积极的促进。相反,那些极力伪饰自我的人一般是被人讨厌、被人唾弃的。

    你是否试过把液体倒人一个细口瓶里的事?你想把手牢牢地稳住,企图达到你的目的,结果,你自己都会奇怪,你的手却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这种情况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目的的颤抖”。一个人要想达到目的,如果过分用心,或过分谨慎地想避免犯错误,往往会发生上面所说的这种情况。过度的谨慎,或避免做错事的忧虑,是一种过度的自我否定。过度谨慎与忧虑是同一件事的两面,两者都过分关心可能的失败或者关心做错事,都与竭力想把事情做好有关。那样的话,他就不会表达出创造性的自我,就会抑制自己,束缚自己的个性和才能。抑制的性格约束了真正自我的表达,由于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对上司权威的恐惧,他会害怕表达自己,害怕成为真正的自己,而将真正的自我囚禁在内心的樊篱中。

    那些冷冰冰地追求完美的人,为了不说错话而根本不讲话,为了不做错事而根本不做事,这些人是不会被人喜欢的。一个唯命是从的人是很难得到上司的重用。而我们所谓的“坚持已见”,就是我们每个人独特的、创造的、自我的外在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真正自我的、完整的表现。敢于坚持己见的人,只要出于公心,出于责任心,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即使在一时间造成上司的不快,但是时间一久,就能显示出他的真正价值。

    一个人只要放松自己,放松他们过度的谨慎和过度想达到目的的意识,不过于去设想错误或失败,就能够做到坚持己见,就能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就能发挥他自己创造性的潜力,就能够表现出真正的自我。他的行为没有任何的掩饰和虚伪,真正做到了真情流露,这样的人才是诚实可爱的,才能得到上司和同事的信任。

    专业特长

    最近在美国进行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的成功85%是仰赖他们的个性,剩余的15%则与他们在自己领域里所掌握的专业技巧和经验有关。

    事实上,在职场上遇到机遇和挑战,或者想有效地表现自己和成就事业,一要靠勇气,二就是要精通一项专业技术。如果能精通一门技术,不论是哪一类,即使职业、地位、才能和学历与别人有差距,也无关紧要。因为一旦精通了某种技术,就会使人产生成就感而增强自信心,这样在面对任何人时,都会感到心平气和而不再过分谨慎和恐惧了,你会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你会展现自己的真正价值。如果一个人拥有一种别人所需要的特长,那么无论他在哪里都不会被埋没。

    我们在获得某一方面或专业的一般知识之后,应该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其中的一部分,力求精通这一部分。只有先精通某一件事,才有可能再向其他方面发展。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到精通为止,才能给自己带来信心;而且如果你的工作超过别人的要求,你的贡献超过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能够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赢得别人的信任。

    麦当劳连锁店的创始人雷·克洛克就是一个榜样。事实上,他一直到52岁时才走上成功的正途。他在年轻时就担负起养家的责任,出售纸杯,还兼职弹奏钢琴,以后一直在杜利普公司做了17年的推销员,成为公司最好的推销员之一。后来他听说麦氏兄弟制造的8台机器能够同时配出40种牛奶冰淇淋,就亲自前往圣伯纳迪诺察看。他发现麦氏兄弟有很好的技术条件,但只局限在一个小地方,未免太可惜了。因此他向兄弟俩提议合作开办麦当劳餐厅,得到了他们的赞同。雷·克洛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推销特长,在22年内把麦当劳连锁店开遍了全美国,使麦当劳做大成为10亿美元的庞大连锁业,创造了一个奇迹。而IBM一共花了46年才达到10亿美元的收益。

    对青年人来说,我们比雷·克洛克要幸运,我们有太多的时间来吸收知识和发挥个人的专长。发挥专长并不是一定要永远坚持做同一件事,它的真正意思是,对你目前正从事的工作,要拿出全部心力,一心一意地努力做成;它的真正意思是,先从事艰苦的工作,然后再要求进一步的发展;它的真正意思是,不但要对目前的工作感到满意,而且还要渴求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进步;它的真正意思是,每天要勤快一点,随时研究如何改进你目前正在从事的工作,从而走向成功。

    发挥专长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等待非同寻常的机会在你面前出现,而要抓住每一个普通的机会,让它在你的努力下变得非同寻常。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一旦机遇出现的时候,就要放手一搏。每一次小的成功,都会使人在“高峰体验”中寻求更大的成功。没有比成功更能引导成功了。

    张朝阳的六种力量

    确定一种目标,你将采取一种行动;采取一种行动,你将养成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收获一种性格,你将改变一种命运。

    张朝阳和拼图的故事

    一位教师准备在星期六完成下周要作的一篇讲演稿。那天天下雨,妻子出去买东西了,他的6岁的儿子却在身旁吵个不停,令人厌烦。这位教师在无可奈何中拿起一本旧杂志,一页一页地翻阅,翻到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图画——一幅世界地图,他就撕下这一页,再把它撕成碎片,丢在客厅的地板上,说道:

    “儿子,如果你能拼拢这些碎片,我就陪你一起玩。”

    教师以为这件事会让他安静地得到一上午的时间。但是没过10分钟,他的儿子就来敲他的房门。教师惊讶地看到了一幅完整、正确的世界地图。

    “儿子,你怎样把这件事完成得这样快?”教师问道。

    儿子说:“这很容易。在它的反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

    教师笑了起来,紧紧地拥抱住他的儿子:“你也替我准备好了下周的讲演稿: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抱有积极的心态,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世界,首先就应该改变你自己。如果你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会是正确的。

    而张朝阳也说过:“你必须告诉自己,你自己对你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你自己的道路。”

    “在没有SANDHILL大道的北京,年青、雄心勃勃、极富冒险精神的张朝阳挟几百万美元,开始了他的寻梦之路。”这是《时代》眼中的张朝阳。作为国内互联网产业的象征性人物,张朝阳的知名度最高。从1998年2月25日推出搜狐,到10月5日荣登《时代》杂志的“数字化英雄人物”榜,其间只有短短的7个月时间。

    1995年7月,时任麻省理工学院亚太地区中国联络负责人的张朝阳,陪同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访问中国,安排他们跟朱镕基总理的见面。回到美国后,张朝阳就决定三个月内一定要回国去。于是他找到了ISI,一个靠风险投资起来的很小的创业公司,它当时要做互联网,张朝阳决定加入。当时ISI整个公司才30个人,张朝阳担任公司驻中国的首席代表,从雇第一个人开始,经历了艰苦的创业过程。当时张朝阳借住在万泉庄园,工作、住宿都在一间24平方米的房间里,热水也没有,窗户外面有个锅炉,老是半夜三更响,他每天觉也睡不好。经过8个月的艰苦奋斗,张朝阳建立起了ISI基本的数据库,并且第一个把有关中国的商业信息数据库弄到了网上。更重要的是,他能在国内把事情做成,这为后来说服风险投资家爱德华·罗伯特给予投资奠定了信心。

    张朝阳加盟ISI的时候曾签订过一个协定,除了做好ISI在中国的业务之外,他可以花30%的工作时间来作调查,创办一家新公司是否可行。1996年4月,张朝阳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风险投资家爱德华·罗伯特进行接触,介绍了自己在中国做公司的经历和创办新公司的想法,最后问他愿不愿意来出钱扶持这个新的公司。张朝阳的诚意和说服力打动了罗伯特,他愿意考虑,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得说服其他人向这个公司投资。罗伯特的加入使张朝阳新公司的图景一下明朗了,7月份,张朝阳正式开始了在美国的融资。11月,尼葛洛·庞蒂的投资到账。1年零3个月后,第一家全中文的网上引擎——搜狐在中国诞生。

    成功者的六种力量:

    (1)积极心态

    (2)认识自我

    (3)树立目标

    (4)立即行动

    (5)正视失败

    (6)努力多做一点

    第一种力量:积极的心态

    张朝阳把自己的成功首先归结于自身内心的成熟。他是一个很专注、不喜欢被打扰的人,看上去有些咄咄逼人,有一种与他年龄几乎不大相称的成熟和稳重。他说过,“要想说服别人,先说服自己,要想成功,先做一个自己内心的成功者和勇敢者”。

    对张朝阳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前后两次的融资:对爱德华·罗伯特教授和尼葛洛·庞蒂教授的游说。这种经历非常有用,因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自己学习去琢磨,真正懂得了如何去说服别人、如何做企业、如何从跟别人打交道中学会某些东西,甚至于最后才真正了解了互联网是什么。

    成功人士的思维能力并不见得比一般人来得更优秀,但他们的聪明才智之所以更突出、更被充分利用,实际上不外乎他们具有积极的思考方法。对任何事情都保持兴趣,不怕困难,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愿望逐步进行。

    而且一个具有积极的心态的人能自动从另一个同样拥有积极的心态的人身上产生共鸣,获得助益。

    一切成功的起点都是积极的心态所要取得的确定的目的。要经常向自己发问:“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真正需要的东西是什么?”这样做的好处是:

    (1)第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你的下意识心理开始遵循一条普遍的规律,进行工作。这条普遍的规律就是:“人能设想和相信什么,人就能用积极的心态去完成什么。”如果你预想出你的目的地,你的下意识心理就会受到这种自我暗示的影响,它就会进行工作,帮助你到达那儿。

    (2)如果你知道你需要什么,你就会有一种倾向:试图走上正确的轨道,奔向正确的方向,于是你就开始行动了。

    (3)现在,你的工作变得有乐趣了。你因受到激励而愿意付出代价。你能够预算好时间和金钱。你愿意研究、思考和设计你的目标。你对你的目标思考得越多,你就会越发热情,你的愿望也就变成热烈的愿望。

    (4)你对一些机会变得很敏锐了。这些机会将会帮助你达到目标。由于你有了明确的目标,你知道你想要什么,你就很容易察觉到这些机会。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成功者,但要注意到一个事实:没有什么人会主动把成功送给我们所谈到的任何获得了成功的人。事业刚刚起步时,世界对每一个人都不会特别亲切。然而每个人都能做出令自己满意的事业。每个人都是通过发挥他所发现的、他本身所固有的许多才能,而做到了这一点的。

    不管你成了什么人或者你是什么人,如果你以积极的心态行事,你都能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第二种力量:认识自我

    张朝阳喜欢从人的本原心理上去思考问题,他认为,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观察和文化感受是否深刻,决定了他在事业上的成败得失。因此要学会用第三只眼睛看自己,学会观照内心,独立思考,经常体会自己本原的东西是什么,通过每件事情来了解内心。这样能不断地医治自己心灵上的创伤,在内心深处做一个勇敢者,做一个成功的人,最后就会有许多机会向你走来。

    张朝阳把每种经历当做认识自我的途径,在麻省理工的博士论文答辩、每一个关隘的越过,生活中的一件件事情都使他的内心得到磨炼,最后跟投资者谈判的时候,内心已没有了误区,别人就容易相信你的诚意。

    你必须认识自己,作一番自我期待。所谓自我,其实就是有助于把握自己与自己希望的心力。强大的自我可超越任何限制,使我们变得强壮、聪明。

    一个人想获得成功,首先要相信自己。世间的道理没有任何规矩可言,没有成套的既定的说法。也许某种既定的说法是对的,但未必适合你,一定要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你也许目前是弱小的,对某些事情内心感到很恐惧、很不安,没有信心,你会听到别人对你的评论和批评,但你必须告诉自己:你自己对你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你自己的道路。

    从具体的实践上来讲,你必需多参加各种活动,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观察自己内心的成长,做一个内心成功的人、内心的勇敢者,来消除误区。

    一个优秀的推销员都具有一个明确的观念,认为自己本身和所销售的商品都是“卓越的和一流的”。有了这种信心,生意就不会失败。如果你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就极易获得成功,当自我主张动摇时,如果能把自己的外观和意识都变得使自己满意,就可以恢复自我的信心。

    自我是非常个人化的主观意识,而尽量多观察别人,是提升自我的方法。此外,形成自我的某些策略也可以成为激励自我的手段,如果你能发现一个最适合自身的方法,就等于挖掘出了一座宝藏。

    那些幸福而满意的人,能控制自己的心态。他们积极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他们总在寻求好的东西,当某种东西并不太好时,他们首先摸索是否能改进它。他们努力学习有关的知识,以便能更加熟练地掌握工作技能,从而使工作更加令人满意。

    能否发现工作中令人满意之处与所做的工作无关,只与你的心态有关。如果你想有愉快和满意的心情,你就要控制你的心态,把你的情绪从消极的一面转到积极的一面,你就能找到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创造幸福。

    工作满意的秘密就是能看到超越工作本身的东西,只要你把日常工作和生活琐事看做是前进的阶梯,就会从中找到令人满意的地方,通向你所选定的目标。

    这就是积极的心理态度所面临的全部问题。当你抱着积极的心理态度时,你的世界将无比广阔和美妙。

    第三种力量:树立目标

    张朝阳希望搜狐成为中国人上网的第一站,跟每个中国人相关的一个品牌。将来将继续加强内容的服务、队伍的建立、品牌的发展和市场的运作,使公司全方位、均衡地发展。

    张朝阳对于能否成为中国首富不感兴趣,反正钱够花就行。他看重的还是自我实现和创造、参与的过程。像比尔·盖茨,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自我实现。在比尔·盖茨的背后,有多少人想成为比尔·盖茨,就有多少人会把他创造性的热情爆发出来,这样势必就不可能造成一家公司垄断的局面。

    如果你想在人生舞台上扮演成功者的角色,必须知道自己的目标,同时要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心态趋向,拥有认为这些事物都属于自己的确实信心。

    一旦成功意识在心中萌芽,你的眼前就能浮现追求的目标,同时发现实践理想的方法。这与是否受过正规教育无关,只与人生态度有关。你也会重新认识自己,树立为了达到成功而缩小失败意念的态度,然后把目标牢固地从一个人心中扩展到他人内心,并且善于吸收自己认为要引进的具有建设性的良好意念。不仅如此,树立目标也能对消极、负面的干扰进行强有力的抵制。

    具体的实施要求是:

    (1)写下你的目标。当你在书写时,你的思维活动会自然地使目标在你的记忆中产生一种不可磨灭的印象。

    (2)给自己确定时限,安排达到目标的时间表。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于激励你不断地向目标迈进。

    (3)把你的目标订得高一些。达到目标的难易程度与你付出的努力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一般来说,你把你的主要目标订得越高,你也就会越努力。

    (4)胸怀大志。树立人生更高的目标,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更高的目标将激励人更努力奋斗。

    第四种力量:立即行动

    张朝阳认为,对于每一个想创业的年轻人来说,要想做点事情出来,一定得先去做,这也是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所领悟到的务实精神的精髓:DOITYOURSELF,想好就做,边做边想,做了再想。“事情不去做,连它难在哪里都不知道,也就一辈子在那里畏难,结果一事无成”,他告诫后来的创业者,一定“要加大单位时间事情发生的频率,这样才有更多的机会出现”。

    张朝阳说:“在做的时候同时想。只有在做的时候,你的潜意识才会最大限度地来吸收你做时的感悟,这也是麻省理工的一个重要思想,一种务实传统。在麻省理工做实验,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一个想法先在图纸上画一画,到机器里去测一测,拿激光打上再看一看,只有做了,你才有想法。”

    目标确立之后,重要的事就是采取行动。你必须迈出第一步,然后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否则,不论你花多少时间去思考和学习,都是不会有收获的。

    许多人都有拖延的习惯,小的可能出门误车,上班迟到,最要命的是可能会失去改变自己一生的良机。世间上的道理没有任何规矩可言,没有成套的既定的说法。也许某种既定的说法是对的,但未必适合你,重要的是去做,只有做才能带来某种真实,如果只是在思想里打转,你就永远跳不出自己潜意识的圈子。让事情发生,让单位时间里事情的发生频率加大,这样,机会就会加大。在这里,做是最重要的,然后从做的里面领悟该领悟的道理来。

    “立即行动!”是自我激励,记住了这句话就是向前走了重要一步。它可以影响你的各方面的生活,能帮助你去做你不想做但又必须做的事,同时也能帮助你去做那些你想做的事。它能帮助你抓住宝贵的时机——这些时机一旦失去,就决不会再回来。

    与任何人的交往都是你成长的部分,你要加大你每天事情发生的频率。必须牢记,重要的是去做:

    (1)制订下一周集中精力要实践的一个想法或一种原则;每当一个机会来临时,就用适当的行动作出反应。

    (2)在接下来的第二周集中精力对付第二个想法或第二种原则,并且以第一周的实践为基础。每周集中力量于一个方面,而留下其他方面由习惯来执行,这种习惯是当机会来临时,在你的下意识中形成的。

    (3)当你已经获得一种令人满意的结果或原则时,就用新的东西去替代原有的东西,不断加大行动的频率,结果会更令人满意。

    第五种力量:正视失败

    张朝阳有这种体会:社会总是把一大堆优秀的年轻人放在一起,24小时里都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每个人都怀着同样偏激的思想,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这种无谓的竞争耗费了人的许多精力,由此造成的心理压力更大。

    从1977年到1981年,报纸上的英雄人物都是自学成才,整个社会都有一种很偏激的观念——念书是唯一重要的事情,造成了一种风气:念书最好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才可以去拿诺贝尔奖,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1981年张朝阳考上了清华,清华的5年是非常艰苦的5年,是张朝阳心理成长比较艰难的一段时间。当时应试教育给张朝阳的压力特别大。那时他疯狂地想证明自己,拼命地学习,成绩是班级的前三名。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张朝阳每天绕着圆明园跑上五六公里,还练习冬泳。这样做与其说是想得到一种自我肯定,还不如说是自虐,因为在这种竞争中,每个人都会产生自我怀疑,直至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

    清华的5年也使张朝阳学会了在极端压力下如何去生存。这段经历也是对他后来能在竞争中保持战斗热情的一种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

    逆境涵含着顺境,失败孕育着成功。一个人要保持很强烈的成功愿望,除了奋斗之外,还应该不停地去思考,忍受内心的炼狱和折磨,才能够从灰烬中站起来,反败为胜。

    失败是来自于对自己失败的执著,就像囚犯拖着脚镣一样,终生纠缠着一个人,以致于与失败形影不离,很多人就是在种种压力下未能坚持下来,变得平庸了。一个人上中学时,他的才学和未来看起来不错,但后来在一系列变故之后,对生活满腔火焰般的热情就熄灭了,人就是这样未老而先衰了。更要命的是,他们对失败的经历始终念念不忘,生活在这种“过去式”中。反过来,成功者关注的是未来,失败只能成为经验而不能成为成功的绊脚石,如果你能坚持到最后,在失败中存活下来,你的心理承受力就炼出来了。

    因此,要使你个人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你务必要把通往过去的那扇门关闭,把悲伤和愁闷扔在一边,只需用快乐的、对自己有益的情绪面对未来,把未来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纵然错失了一次很大的机会,甚至于遭遇其他不幸事件,也无需认为自己永远不再有赢的机会;再走下去,新的机会又会在你的眼前出现。世界上许多成功人士在迈向最后成功的过程中,也是累积了无数次失败才达到最终目标的。即使遭遇到不利条件,只要下定决心,那么,不利条件也会变得有利于你自己。

    失败是宝贵的财富,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打开了另一扇门。只谈失败只会遭致失败,谈论成功才会获得成功。成功者不是一味敌视别人、或不肯努力上进的人,而是无论任何行动或思考,都能够将理想定得更高,以奠定良好基础的人;都是能够正视失败,把失败转化为前进动力的人。

    第六种力量:努力多做一点

    张朝阳在美国融资的成功,应该归功于他的真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是特别的真诚,先得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这样哪怕是一件特别难做的事情,别人也能感受到你的诚意:可能真是这么回事,对他来说可能真是一个赚钱的机会。

    关于IT成功学的秘诀,张朝阳传授给他的清华师弟们的是五个字:IT无定法。对于IT的淘金者来说,IT就是冒险家的乐园、造梦者的天堂,也是期待信息“牛仔”们去征服的西部大沙漠。那里没有法则,仅有的法则也是IT的创业者自己制定的,并且每时每刻都在被刷新。因此,除了努力多做一点外,别无他法。

    要比别人取得更大更快的成功,要把消极的情绪留在过去,有什么好方法?尤其是事业与职业和工作有关时,该怎么处理?最好的方式是:努力多做一点。

    所谓努力多做一点,也就是将自己转化为强者,主动地在自己本身该做的事情之外再多做一些事的积极态度,每一天都要为自己的人生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说,要做比如今所赚取的工资或报酬更多的服务。也就是在自己的工作范围之外还需加上某些非自己所要负担的事情。如果你是一个上班族,那就必须多从事公司对你要求的工作。

    杨致远从白手起家到坐拥9.05亿美元资产,只用了3年多时间,戴尔销售个人电脑年收入上百万美元时还只是个大二的学生;张朝阳至今没有自己的车,但在网站营运普遍不景气的2001年,搜狐第3季度营运收入为360万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22%。这就是比别人努力多做一点的结果。

    每一天比别人多做一点,日积月累,等于延长了有限的生命,比别人多上了几级台阶,比别人多积累了经验,也就比别人多增加了成功的机会。这不是苛求自己,而是成功者的人生境界,有了这样的境界,你每一天都能为自己的人生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

    比尔·盖茨的“闭关”之术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微软公司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为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了无数杰出的软件产品。2005财政年度,微软公司创造了165亿美元利润,在派发330亿美元的股息后,仍然拥有35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微软不断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专注的技术、领导艺术、人才管理和公司文化,在这几个决定微软公司成长命运的竞争力之中,处处体现和渗透着创始人比尔·盖茨的领导艺术。

    作为首席架构师,比尔·盖茨的工作是制定公司的长期技术路线图,并确认公司每一个行政部门的科研计划是互补而不是重叠的。因此,他要求公司的每一个产品和技术部门都向他做技术汇报,这些汇报大多是“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会议。做这样的汇报,除了可以得到比尔·盖茨的回馈之外,每个项目团队还可以在准备过程中受益匪浅。因为,项目团队为了准备回答比尔可能问到的各种问题,必须在报告前彻底调研市场、技术、竞争对手等信息,也因此避免了闭门造车的风险。

    比尔·盖茨每年都会抽两段时间,用“闭关”的方式独自思考问题,这被称为比尔·盖茨的“思考周”。微软TabletPC、种种更安全的软件、开创网络游戏业务等等构想都是在盖茨“闭关”这一周勾勒成形的。

    在“思考周”之前,盖茨会要求各部门精英在他们个人的专长领域给他提供大量阅读材料和技术建议。盖茨的技术助理也会从微软各处收集报告,从中遴选出他认为值得一看的报告供盖茨审阅。微软内部各个部门任何级别的员工都可以提交报告,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盖茨。在“思考周”里,盖茨通常的工作方式是埋头阅读经过筛选的材料和技木建议,记下自己的想法,静静思考,最终作出一些对公司技术战略有较大影响的重要决定。

    在闭关的前一天,盖茨乘坐一架直升机或者水上飞机抵达闭关的地方——一座临水而建的看似普通的两层结构的小木屋。四周宁静优雅,室内井然有序,一间不大的卧室供盖茨起居之用。

    在这栋隔绝的别墅的7天里,盖茨到底干了些什么?过去这可是微软公司的绝密档案。无人能知。2005年,在开始“闭关”数年后,盖茨终于同意在隐居之地破天荒地接待了一名《华尔街日报》的记者。

    通过受邀记者的观察,我们窥视到了盖茨在2005年春天里的这7天闭关周里的部分行踪。

    第一天

    早上醒来后,盖茨并不下床,而是待在床上浏览微软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和产品经理们的各色报告,在报告封面上草草写些摘要。他常常不吃早餐,穿上袜子就急匆匆上楼继续审阅报告。只有午餐和晚餐的时候他才下楼,在餐桌旁一边看报纸一边吃饭。这天,他似乎工作了24小时,看了几十份报告,其中有一份题为《Xenon之书》,详细讨论了微软下一代游戏机Xenon的开发计划,以及微软未来20年游戏机业务的发展战略,整整120页厚。

    第二天

    晚上,盖茨一直工作到午夜,觉得头昏脑胀。当他正在看一份题为《演讲合成》的报告,就开始声情并茂地大声读出报告中的词汇,比如“愤怒”、“无聊”、“有趣”等。“那已经是凌晨两点了,我开始有点犯傻了。”盖茨说。作为休息,盖茨会玩上5分钟每日网络桥牌游戏。

    第三天

    这天,盖茨从抵达后第一次穿上鞋,走出小屋,到湖边散步了半小时。尽管如此,他脑子里实际上还在思考技术问题。

    第四天

    闭关一周中的阅读和思考会让盖茨发出难以计数的电子邮件和评语。看完一份报告引发的思考可能会通过一封电子邮件传达给微软全球各地的数十名微软员工。直到凌晨,盖茨还在工作。阅读一份题为《我们能否扫除互联网蠕虫?》的报告后,他把对这份蠕虫报告的想法传遍了微软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员工。一大早,盖茨就收到了远在英格兰剑桥的互联网蠕虫研究团队发回的邮件。

    到第四天,盖茨已经读了56份报告,有几天曾连续工作18个小时。他的最高纪录是一周阅读了112份报告。傍晚,太阳渐渐落到湖的那一边,盖茨下决心睡前再看24份报告。“我睡得不错,所以今晚能工作到半夜两三点。”他说。这样,到周末他就能看完100份报告,给上百人发了电子邮件,写完了闭关周报告后,就交给高级管理层研读。

    第八日之后

    结束闭关,盖茨重返日常工作的轨道,紧接其后的几周他召开了一连串的会议,把他在闭关期间的种种想法传播到微软各处。

    不要关注盖茨是怎样闭关的,而要理解比尔为什么要“闭关”。微软亚洲研究院发言人说道:“选择一种怎样的形式并不重要,关键的是你要理解一种行为的实质意义,这也许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地方。”“闭关周”没有那么神奇,不应该割裂、放大的去看待,它只不过是微软整体组织构架功能的一个表现,运行机制中的一个环节。事实上,“闭关周”的精神内涵是微软的企业文化驱动的,实质上是鼓励和激发微软员工作调查研究。而比尔在“闭关”期间能够更全面地集思广益。“闭关周”和比尔之前对组织的搭建是一脉相承的。

    作为微软的每个员工,都特别地期待“闭关周”,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写的报告就有可能传到比尔手中,并被仔细阅读,“闭关周”让他们有机会成为可能影响微软未来的那个人,也让他们更有微软主人翁的意识。

    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说:“盖茨通常的工作方式是埋头阅读经过筛选的材料和技术建议,记下自己的想法,静静思考,最终作出一些对公司技术战略有较大影响的重要决定。”

    有人评价道,盖茨每年两次的“闭关”意义非凡,不仅会对微软的发展前景指明方向,也能勾画整个科技业的未来。为期一周的潜心修炼能为科技行业找出几个新领域,也能为微软开拓几个上百万人的新市场点亮一盏明灯。

    燃烧无止境

    激情是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应拥有的重要个性。没有什么能比充满激情的生命更接近充满希望的生活了,充满激情的生命能够让你获得最好的东西。

    “激情燃烧”——唐骏的故事

    敢于梦想,不断超越,是微软公司全球技术中心总经理唐骏成功的秘诀。唐骏当初离开学校时,只想做一名教师,后来尝试过自己创业。他的目标就是不断超越自我。1992年,唐骏获博士学位后,开始了自我创业,在软件、文化经纪、法律事务服务等方面颇有收获,卡拉OK计分器系统就是他的创业“作品”之一,获得了专利。他把这项专利以8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韩国三星公司。随后,他花了3000美元陆续注册了三家小公司。1993年,唐骏的软件公司为日本大阪的SMS电子游戏机公司开发出一种叫做“找朋友”的小游戏机,类似于今天的OICQ,轰动一时。这使得微软找到了唐骏,请他去主持游戏的开发工作。而他也一直困惑自己为什么不能像比尔·盖茨那样把公司做大,即使住在微软隔壁也不会知道其中的秘诀,因此他决定一定得亲自到微软体验。这一做就做到了现在。

    1994年唐骏进入微软,担任一开发部门高级经理,成功设计、开发了包括视窗简体中文版在内的多项操作系统,成为公认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世界级专家。

    1997年,经总部批准,唐骏怀着梦想,回国在上海筹建大中国区技术中心。总部苛刻地要求:可以从美国总部派4名经理来中国,但一年之内必须召回。管理系统初步建成时,4名美国经理果然应召回国了。

    当时困难重重,但唐骏坚信中国有世界一流的人才,也坚信在中国能干出世界第一流的业绩。于是他开始了艰辛的面试和招募工作,并把目光聚焦在高校。如今技术中心最年轻的部门经理王建硕只有24岁,毕业仅仅两年;而管理六七十人的高级经理,大学毕业也只有四五年。

    唐骏提倡英雄主义的价值观,“着力塑造激情文化,他带领的这支中国团队很快让美国总部刮目相看。成立仅半年,中心各项运营指标就跃居全球五大技术支持中心之首。1999年7月,中心提升为亚洲技术中心,2001年10月,比尔·盖茨在参加APEC会议期间,亲自揭牌宣布其升格为全球技术中心。

    在最近教育部公布的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中,微软以毫无争议的优势击败了IBM和宝洁公司,成为大学生的择业首选。而位于上海的微软全球技术中心无疑将是微软招收大学生最重要部门。

    生命需要燃烧

    唐骏经常告诉他的员工,对于计算机技术人才来说,没有什么工作比编程更过瘾、更有成就感的事情了。但技术支持工作才是那些信息系统濒临瘫痪的企业的拯救者。“我告诉他们,由于你的工作,银行的信息系统能保持正常运作,让公司顺利地降低成本并保持获取更高利润和效率的过程,而它们的客户也享受到高效的服务。海关也如此。这些堪称国家命脉的行业和其他的行业都从你们这里受益。我告诉员工说,做技术支持工作其实很伟大!”这种英雄主义的价值观、“拯救者”的角色让这些年轻人热血沸腾,也成为保持激情文化的永恒动力。

    激情意味着生命中永恒的动力,意味着把工作视为乐趣,而不是义务。这样就会把工作看成一种挑战,会对工作充满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凭借着追求成功的热情和意志,去可以做到尽善尽美。

    激情意味着行动,拥有燃烧般热情的人,等于有了一项无法估计的资产,可以补偿他们其他方面能力的不足。有些人也许没有接受很好的教育,但如果他们拥有永不衰减的热情,他们就不会在意挫折,而勇往直前,结果反而会有更好的表现。

    激情是一种催化剂,会使你充满精力,使你具备坚强有力的个性,全神贯注于对特定目标的反应。

    激情是一种力量,它激励自己,也激励别人;它使你对未知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它使你具有“舍我其谁”的无畏精神和创新意识,去探索新的领域,实现新的人生价值。

    我们并不是依赖时间机器而生存,而是依赖我们内心的创造力和再创造力而生存。通过热情激起的生命活力并不受时间系统所限制,时间系统只是人类按自己的意思而制定的一种计时方法。没有任何计时机器能使人在某一天说:“现在,我已经老了,我已经接近生命的尽头。”虽然生活中有着种种的坎坷和艰难,可能会消减你对生活的热情,但是你要知道这是暂时的,只要你以高昂的斗志采取正确的对策,运用坚强而正常的激情,即使曾经走过一段艰难的里程,你仍能够尽最大量地减少困苦的影响,从一切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走向成功。

    面对困苦、失败、忧伤以及不幸的这份能力,就是脸上带着微笑,永远不丧失激情,这就是积极思想的最佳表现。能够如此成功地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内心之中还应具备坚定的信心和信念;应学会如何以激昂的心情去解决问题;镇定自若,从不惊慌,总是不断思考探讨,找寻答案和解决方法。对具有激情的人来说,一次失败只不过是成功生活中的一个基点;要从失败中吸收技巧和经验以增加力量。如果在遭遇挫败的时候,经常能克服这些困难,那么你就能够表现得比以前更加坚强。

    燃烧自己

    唐骏业余时间喜欢流行音乐与打篮球,最喜爱的一首歌是《爱如潮水》,这是公司晚会的保留曲目。唐骏还自己组建了一支“探索者”篮球队,每逢周末集训,他准到场,出一身汗,他说真爽。唐骏认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第一重要的。他喜欢那种正气向上的、抱积极态度生活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在工作中真正把自己的才能最大地发挥出来,并且对同事产生积极的影响。

    做人要有激情,工作要有激情,这意味着对任何事物都保持热情和兴趣,每一件事都要做得最好,这样可以帮助一个人形成一种融合了各种兴趣的生活,这对大部分有思考力的积极人士都能产生影响。要想消除懦弱又同时保持极高的热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一个人只要有决心这样做,不管困难与否,结果都将大量降低懦弱的程度。从深层次来看,热情是一种能力的创造,不但不会减少生命力,反而由于它所接受的心理和情绪刺激,而将更容易促进生命力的发展。

    问题是,人们对一项新计划刚开始时充满热情,但经过一段时间,那份热情就消失、冷却,似乎无法维持那份热情而时时奋发。一个懂得技巧而又有经验的人,却经常提不起劲来,这确实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经是:

    (1)改变一个人个性的秘诀,就是采取新的想法。这是指思想方法的再教育,要把热情归人第一优先考虑的范围。改变热情的路线,只会减少热情的分量,因此,我们需要以崭新、充沛、活泼的方式去思考。到了适当的时候,我们的脑子里就能够接受永不衰减的概念,而这种对积极原则的应用,将导致热情永不消逝。

    (2)立刻在心理上练习把自己看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一个完全崭新的人。这个新人永远保持同一形态:永远活泼、有活力而且奋发向上。我们不断把自己想象成这样的一个人,结果就会变成这样一个人。

    (3)利用积极的话语。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因使用矫正性话语而受影响的人,这种方法可改变他们的个性。例如,有个人因为精神紧张而感觉痛苦,他可能经常提到“宁静”、“平安”、“安祥”等这一类词句,不断重复述说这些词句很容易减少它们所代表的概念,因此,为了提高热情,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大声说出这样的字眼:“刺激”、“有力量”、“好极了”、“妙极了”、“棒极了”等。事实上,我们的潜意识里最后会接受这些一再重复的建议。

    (4)最后,在每天早晨重复一句话,而且有效地使自己的热情维持在高程度上:“今天将是最美好的一天;我将感到喜悦,并且能高兴地过完这一天。”这句话改变了许多人,使他们从消极的状态转变到不断维持着热情力量的状态。

    燃烧别人

    唐骏对“微软”的理解是:一切从员工出发,为员工考虑谓之“微”,使每一个员工都被赋予环境施展才华、发挥潜能谓之“软”。唐骏招聘员工的两大前提是:绝对一流的专业素质和绝对的高智商。高薪对这些人来说,并不是最具吸引力的,他们到其他公司去也能获得相同的待遇。他们需要的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不断提高和认同。因此,只要某个员工表现出众,唐骏会马上给他机会,并予以提拔。这就是为什么中心可以重用那些毕业仅一年的员工,让他们去管理比他大得多的下属的理由。

    唐骏始终认为,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客户的最大满意就是公司的最大心愿。在公司内部,员工就是公司的客户,员工的最大满意就是唐骏的最大心愿。唐骏的口号是:“员工满意,客户才会满意。”他说:“我无法要求我的员工在不满意的状态下,还继续带着笑脸让客户满意。”因此他坚持对每一位员工进行面试,最重要的是出于对他们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在中心没有森严的等级,有的是家的温暖,有的是合作、激情和创新。

    激情,能够鼓舞和激励一个人采取行动,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感染力,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我们不能单靠自己而生活,也要发挥他人的潜能,发掘他人的尊严。世界上没有真正无用的人,只是他们的优点暂时未被发现罢了。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不能以貌取人,而要看到他的优点和特长,为他创造一个能发挥优势和特长的环境,激发他的热情和创造力,来发挥他的才能,体现他的自我价值。

    你有激情,就可以所向披靡。你没有能力却有激情,可以使有才能的人聚集到你的身边;你没有资金却有激情,可以去说服别人,让他们来响应你的梦想;你一无所有却有激情,可以无招胜有招,点燃别人的热情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向前。

    为别人燃烧

    “让你变得伟大是我的职责”,这是技术中心里流行的一句口号,唐骏要的就是这种团队精神和良性循环。当一个员工向另一个员工求助时,前者的要求成为后者最先考虑的工作——他要中止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全力为求助的员工效力。所以,在技术中心,员工都形成了这种把同事的求助放在最优先位置的风气,既不是“我先做完自己的事再来帮你做”的心态,也不是互相拆台。在中心,所有非技术部门,包括行政部、人力资源部等都是员工的后勤队。一进公司,公司就会为你设计、制订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办公环境上,公司设有专门餐饮室和休息间,换季时公司会想到提供雨伞、服装和提包……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把一个团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把大家从琐碎杂务中解放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在很多公司,平衡高智商员工的利益冲突或许是一大难题,但在唐骏手上却变得轻而易举。他要求所有的员工都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部门争利是公司的大忌,当两个或更多的部门之间进行配合时,争取部门利益的恶习被禁止。而员工也都是聪明人,知道怎么样做对公司最有利,即使这会使其中的某一个部门更受益。既然部门利益要服从公司利益,那么个人利益也必须以部门利益的实现为前提。如果一个员工表现出众,但他所处的部门业绩平平,那么这位员工很难得到奖励。

    理想的领导者就是去除自身的自私和杂念,凡事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帮助他人去实现他的理想和价值。

    任何一件事都不能完全由一个人来完成,因此要善于借助别人的智慧,互相帮助,形成“你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的团队精神。要学会羡慕别人,而不是嫉妒别人;要学会帮助别人,而不是拆别人的台;要学会建设性的处理冲突,而不是为避免冲突而息事宁人;要学会瞄准自己的素质,而不是瞄准茸一个位置:这样,才能站在更高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看待别人,才能用自己的热情去点燃别人的热情,用自己的真诚去唤醒别人的真诚,互相激励,形成合力,更为有效地得到成功。

    燃烧无止境

    40岁的唐骏已经开始考虑离开微软后的事业方向了。“再过两年,就在微软做满十年了。就算微软还用我,我也不好意思继续待下去了。”他声称对管理一家国有企业非常有兴趣,他倾向于选择那种问题多多的小型亏损国企,而不是另一个外企,因为他自信他在微软已经算得上是顶尖的职业经理人,去其他外企也是大同小异。

    唐骏这样评价自己:“我想做大事,但不在乎是否失败,所以我敢尝试。我去微软把自己的小事业丢了,就算我在微软失败也不怕,100美元又能成立一个公司。中国经济学家说,国企没有企业家,如果有,也一定是悲剧人物。我愿意做这个悲剧的尝试者。我想把一个小国有企业从濒临危机变成一个有利润的公司。我只要1元钱的工资。我没有私心杂念。我已是40岁的人了,钱也有了,虽然不多;地位也有了,虽然不高。即使我失败了,我还能失去什么?”

    有些人虽然有着一种永不枯竭的热情,并且保持着这份热情,但是还有很多原因使他们的兴趣逐渐消逝,而现实生活确实能让很多性格散漫的人失去兴趣。对一件事情产生厌倦的感觉,对我们的热情是一大打击。解决方法就是把兴趣调整到一种创造性的生活形态中。

    而另外有些人,却学会了一种保持激情的技巧,而且能够自我重新补充。他们真正懂得怎样去保持激情的原则。他们深信:我是拥有生命的,我将拥有更丰富的生命。

    保持一种不会消退的自我激情,这种方法并不容易找到,但仍不算太难。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经说过一条著名原则,他称之为“假装相象”原则,就是假装你已经成为你自己所希望的那种人,到最后你就会成为你所希望的那种人。如果你心里充满恐惧,你就不断地假装你很有勇气,到最后你的恐惧就会消失,勇气也会随之增加。如果你经常批评别人,那么赶快表现得宽宏大量一些,对每个人、每件事都宽容一些,那么你将变得不再吹毛求疵,而变得更有同情心。要使你的激情永恒,这个过程并不复杂。你只要开始采取热情的行动,并保持这种态度,到最后你将变得热忱起来。

    从一开始你就要装作很有激情的样子。起初,这种效果也许不显著,甚至还显得有点虚伪或不真诚,怎么样也得不到激情的感觉。但是,你必须坚持下去,然后你将感到增加了许多激情。

    美洲的印第安人相信,一个勇士如果剥掉一个敌人的头皮,那么敌人的力量就会移到他的身上来了。剥了更多敌人的头皮,就表示可以得到更多的力量。可以这么说,你所克服的困难越大,你也将因此变得更为强大。

    热情的衰退和腐烂,是任何人生命发展中的最悲哀的现象。但是如果你不断去进行积极的思想,这个悲哀的过程就不会发生。如果你的思想尚未进行这种对保持热忱的有益练习,那么你随时可以加以培养。有了这种补救的练习,将带来个人力量的重新恢复,而且,还会恢复你的伟大肉体力量。

    每个人都可以使第二天成为他一生中最好的日子。这种方法并不是像往常那样地躺在床上呻吟、抱怨、不满意,或是向他的亲朋好友倾诉痛苦、哀伤和不满。不,并不是那样。而是当他醒来时,他必须以果敢的姿势把床单掀开,然后跳下床来,对着世界大声疾呼:“今天我觉得好棒!”

    关键问题:激情燃烧六要素

    1.动机:我想得到什么

    没有动机就没有欲望,当然也就没有了热情。

    人的一生中可以有许多欲望,想一想哪一个最重要,就把它看成你的动机。譬如想要爱就去爱;譬如希望开创自己的事业;譬如到各地旅行,这都很容易做到,只要你有积极正确的心态,把它确立为行动的动机,在适当的努力下,就很容易实现。

    2.自信:我可以做些什么

    有了动机以后,必须要有自信,促使自己去把动机变成事实。

    碌碌无为的人总会找到所谓的理由来说明,他不成功是因为得不到生活中的恩赐,但这只是一种借口而已。事业有成的人自信他可以成就大事;事无成的人则怀疑自己的能力。

    积极上进的人和没有出息的人唯一的差别不在于健康或教育,而在于意识,因此必须明白“你认为你行你就行”的原则,不论情况怎样,你都应该抱着“我可以”的态度,找出一个动机,并且努力奋斗。

    3.决心:我现在就去做些什么

    决心是成功的必要因素。很多人永远在“打算”做什么事,而从不落到实处,因为他们没有决心,所以永远成不了气候。

    不要去做“打算”做的人,要做起身而行的人,下定决心,你必有收获。

    4.实行:我现在在做什么

    实行是把想法付诸动作。我们可能有一个动机,也知道自己有“可以”完成的能力,甚至有了去做的决心,但在没有实行之前,就仿佛一部汽车在等你去发动一样。拖延就是耽搁行动。我们拖拖拉拉是因为顾虑太多:“从哪里开始?”、“需要的工具在哪里?”、“能不能一口气做好?”

    你应该这样做:决定你的目标和步骤,然后立刻“完全投入”,如此你就会克服拖拉的毛病,你会发现原来你可以做得又快又好。我们做得越多,能做的就越多;我们越忙,空闲的时间就越多。

    行动不应该半途而废。你一旦有了开始,就应该坚持下去。

    5.自我欣赏:我喜欢自己吗

    自我欣赏是从喜欢自己开始,不是自恋,也不是自大。所谓的自我欣赏,是指为了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而喜欢自己。说实在的,别人对你的评价绝不会超过你对你自己的看法。

    但是不要把“欣赏”和“满足”混为一谈,你一旦觉得满足,就不会进步了。欣赏是为了你的想法和作为而喜欢你自己。

    6.快乐:我每天都快乐地度过吗

    快乐产生热情,热情也会带来快乐。将激情和你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工作将不会显得辛苦和单调,反而能从中得到乐趣:创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奉献的乐趣。

    山不转水转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山不转水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意思很简单,就是世界在变化,而非静止不动。对于精明的投资者来说,必须顺应时机的变化,因时制宜,制定相应的战略,力争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变化中赚大钱。

    李嘉诚原籍广东潮安,家境清贫,为生计所迫,13岁便辍学从商。最初,他在港岛一家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经过几年努力,才自己开设了一个专门生产玩具以及家庭用品的小塑料厂,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和北美。20世纪50年代欧美市场兴起了塑料花热,用塑料制成花朵、水果、草木以及其他植物,几乎成了家家户户和各公司办公室的装饰品。李嘉诚及时抓住这一市场信息,转生产玩具为生产塑料花草,结果发了大财。他的资产因此一举突破百万元大关,这为日后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0世纪50年代后,香港经济迅速繁荣,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香港成为远东“冒险家的乐园”。各方人士纷至沓来,多种经营各显神通。面对众多商业渠道,李嘉诚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在这人口随经济与年俱增的弹丸之地,房地产的前景无可估量。于是,他毅然扭转经营方向,开始从事房地产业经营。

    他先在自己工厂所在的北角地区买下一块工业用地,经过几年的经营,组建了“长江实业公司”。他趁土地尚未涨价之际,大量购入地皮,火速贷款兴建各种楼宇,然后再出售,生意十分兴隆。针对当时香港狂热的股票市场,以大批土地为后盾的长江实业公司的股票便趁机上市,李嘉诚因此大获其利。不久,石油危机和随后的经济衰退严重地打击着香港市场,地价下跌幅度很大,李嘉诚看准这个机会,又开始大量购入土地。

    李嘉诚成功地收购了拥有两家旅馆的温可公司,然后又卖掉其中的一家旅馆。这一转手,使剩下那家名叫希尔顿的旅馆,实际上只用了相当于其净资产的2/3的价钱买到手。他还成功地争得了在香港岛上建立地铁车站的两块土地合同,不久,地价大幅度上升,这两块地又为长江实业公司赚取了高额利润。

    在发展房地产业的同时,其还多次成功地进行了股票交易和金融业务,大大地增强了长江实业公司的经济实力。

    50多年来,李嘉诚由一名玩具推销员发展为具有亿万身价的地产商。从经营塑胶业、地产业到掌握多元化服务集团,成为香港经济界的一条“猛龙”,他领导的长江实业公司资产雄居香港各公司榜首。他除了继续向海外发展其事业外,还特别重视向祖国内地投资,先后与内地签订了多项合营合同。他怀着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努力为祖国建设尽力尽责,在内地兴办学校、修缮古迹。

    李嘉诚先生投资地产业的成功经验主要在于高度的应变能力,准确的判断力以及非凡的经营能力。无论面对哪一种商业转机都有相应的办法和策略,在市场竞争中看准时机,及时将经营塑胶工业所取得的利润,放胆地购入地皮和大批旧楼。经营房地产不是急于图利,而是稳步地采用合资经营,以极少的本钱获最大的利润。可见,认清市场形势,瞄准投资热点,适时转移资金,改变投资方向,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安全的赚钱方法。

    因时制宜、顺势而为,是事业成功并能经久不衰的秘诀。因此,在河东时要想着河西,在顺利时要想到逆境,随时势改变而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机会来了要“贪心”

    上帝是公平的,他赐予每个人以相同的机遇。但是有的人成功了,一跃成为商业巨人、上层名流,而有的人则终日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原因就在于有人抓住了机遇,有的人却让机遇轻易溜走。

    历数当今风流人物,非商界巨子而莫属。追溯他们的起家,大都是两手空空、白手兴业。于是,人们似乎对他们的财富并不是那么感兴趣,而想去深究的则是他们何以在短暂的时间内创造出那么多的财富。

    有人说,香港好赚钱,于是争相来港投资插足。也有人说,香港近30年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才智之士纷纷发达成名,各路英雄占尽关隘要津,各行各业已经“捞到尽”,新人已插足无缝了。这些看法,各有其观察角度,言之成理而又不尽然。因此,这是不同的人对机遇是否存在的不同的看法。

    陆先生夫妇是20世纪60年代从中国内地到香港的移民,既无第二代创业者多少得到父荫和良好的现成社会关系基础,又无本地创业者已在商场血战多年积累的经验,完全是白手起家、披荆斩棘、历尝艰辛、闯出道路,最终创业有成。

    陆先生刚到香港时,由于内地资历香港不予承认,所以一开始被迫出卖体力,做小生意。最后他从一笔刀片订单中开始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终于办起了陆氏实业公司。

    陆氏实业公司第一次腾飞是在1976年。当时正是电子计算器萌芽之时,许多大厂家都看到了这一新产品的前景,但是拿不准,犹豫不敢上手,想观察清楚再下决心。但陆先生的小公司却没有那么多顾虑,看准这是投入电子计算器市场的有利时机,全力似赴抓紧生产液晶电子计算器。正因为他及时早着先鞭,竞争者少,在市场上放缰驰骋,获得成功。等到群起效尤,市场饱和,陆氏已饱食远飓,并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资金,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打下了新的基础。

    机会又一次来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陆先生得力于来自内地的生活经验,看准了内地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进行合作的有利时机,看到了内地劳工成本低廉和深圳蛇口的近在咫尺,以及对外优惠的有利条件,立即与内地开展合作。

    陆先生当时便看到电视机是内地人民生活电器化的第一急需品,有庞大的需求市场,而率先生产黑白电视机,大量投入当时的内地市场,从而取得极大成功。及至内地人民生活要求提高,他又及时转产彩色电视机。由于已建立起的内地市场良好关系,公司营业额一直稳步上升。产品拥有广阔、稳定、可靠的内地市场。营业额中,85%来自内地。当年纯利润3430万元,可见业绩不凡。同时还不断在设计上推陈出新,成为较早与内地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得到有力支持的香港电子业先驱。他的业绩证明其眼光之准、动手之快。

    有的人评论陆先生像个冒险家。从陆氏的经历可以说明他有敢冒风险的创业者精神,但决不是个冒险家。他的创业精神和鹰隼般的眼光是从生活磨炼中升华的结果,既得力于先天,更成熟于后天。艰难的生活,海阔天空任其驰骋的环境最能磨炼人、造就人、激发人的才干。陆氏实业创新的经过在香港、在内地都是个很有说服力的创业典范。

    要想得到机遇,首先必须正确地认识机遇。机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也是事物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所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一种现象。所以我们不能坐等机遇,守株待兔的方式是注定要失败的。

    机遇只垂青于那些为了理想、为了成功而执著追求、奋斗不止的人。机遇固然重要,但具备抓住机遇的能力更重要。因此在平常做生意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学多干多观察,去寻找机遇,去抓住机遇。

    一旦抓到了机遇,一定不能放手,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所带来的好处。因此,机遇的到来是个人努力到一定程度后的升华,是努力的结果。所以,这时候一定不要客气,要“贪婪”一些。

    该出手时就出手

    曹光彪是香港富有开拓精神的实业巨子,不仅首创香港毛纺厂,第一个赴大陆开展补偿贸易,而且还阔步挺进贸易、金融、地产、旅游、高科技等产业,卓然创下业务跨国渡洋、员工逾万、年产值数十亿港元的企业集团。

    半个多世纪积下的阅历、财力、能力,使曹光彪注视起香港现代产业的空白——华人航空。香港乃东南亚航空的枢纽,机场的货运居世界首位,客运居世界第七,世界30多个国家的航空公司使用香港机场,每周开出航次超出1000,飞往五大洲80多个城市。尽管如此繁忙,仍然不能满足需要,至于发展态势,更是诱人:香港在世界贸易、金融的中心地位不会动摇。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东移,途经香港的客商和旅游者势必大幅度增加,港人办航空定有大钱可赚!

    巨额利润永远是商人的优势动机,曹光彪迅捷联合包玉刚等几个大财团筹建了华人航空公司,取名“港龙”。孰料筹备容易开业难,香港航空久被英国资本的国泰航空公司独家垄断。“港龙”出世岂不争夺财源?于是英资不允,港英当局偏袒,与之交涉十分艰难。

    “香港已经有了经营良好的国泰航空公司。”港英当局道出拒绝批准的理由。

    “市场讲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不凭主观认定。”“港龙”坚决维护开业权利。

    “支持国泰是当局的航空政策。”港府蛮不讲理,以势压人。

    “人人有权维护最高法则,谁都可以对破坏贸易自由者诉诸法律。”“港龙”警告对方。

    历经半年谈判,港英当局理屈词穷,只得批准港龙航空公司开业。曹光彪随即全力以赴地进行各项准备。正当一切就绪、只待开航之际,香港空运牌照局却跳出来设置障碍,仅仅发放拉美、西非等冷僻航线的空运牌照,迫使港龙航空公司开业伊始就陷入亏损的泥潭——少飞少赔,多飞多赔,营运越久赔钱越多,赔不起就关门大吉。“港龙”为跻身热门航线,只得重开谈判。

    “根据平等竞争原则,本公司申请飞往美国的空运牌照。”曹光彪说。

    “不行,一条航线只准一家经营,香港至美国航线已经有国泰航空公司经营了。”空运牌照局官员冰冷地说。

    “为什么一条航线只准一家公司经营?”曹光彪问。

    “这是规定,本局只能照章办事。”空运牌照局官员关死大门。

    此后曹光彪申请日本、中国大陆等热门航线的空运牌照,皆被空运牌照局官员以“规定”、“照章办事”的官话~口回绝,无论如何交涉,总被对方关死谈判大门。

    备受钳制的痛苦、屡遭白眼的屈辱、投拆无门的忿懑,终于使曹光彪想起指桑骂槐之计,决计用其要义打开谈判之门,在谈判桌上得到自己应得到的东西。于是他撰文、写信、发表谈话,强烈呼吁社会、敦促舆论,还港人以公正。

    一针见血的揭露、沉重有力的鞭策、震慑心魄的警告,被曹光彪淋漓尽致地写入一封封信中递交香港行政局、立法局和传播媒介。

    一直被曹氏指着鼻子挨骂的空运牌照局,尽管心有不甘,却不肯代上司受过,主动约曹光彪谈判,结果是谈一场发一张牌照,很快发了飞东南亚各国、日本、美国、中国大陆甚至还有尼泊尔等22条热门航线的牌照。

    商务谈判常有冥顽不化的拒绝交涉、诡诈奸邪的避而不谈,单凭能言善辩、伶牙俐齿、唇枪舌剑恐难对付;不妨用上嬉笑怒骂、讽刺嘲笑、揭露挖苦、含沙射影、冷水浇头。此法非为宣泄、痛快,意在威慑、震服对手。故而,一宜施行有方——审时度势,警中含诱;二宜强硬有度——刚中有柔,适可而止。

    光赚钱的企业寿命不长

    壳牌公司作过一个调研,结果发现全球大公司大部分的寿命是30年到40年,只有20家公司存活了200年以上。这些200年以上的企业之所以能长寿,是因为这些企业存在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不只为做产品而存在。

    一个组织的存在必须要有意义、有价值。也就是说这个组织的目标应该能够激励它的员工。反过来讲,企业光知道赚钱是不对的,如果一个组织光知道赚钱,就不会有很多激情、热望在里面。当然钱的回报有多少,是一个组织或者说一个公司的效率标志,但这不是企业生命的意义所在。

    比德·卓克很多年以前就提出过“经济动物”理论。他说,赚钱对于公司来说相当于氧气,如果没有氧气当然就活不成了,也就是说赚钱很重要,但是人生的目的不是在这里喘气。所以一个组织、一个企业,我们要问的是它到底有没有意义,它的存在对社会是不是有价值、有贡献。衡量企业的价值,就要看员工如何评价企业,要看他们是否会因为自己在这家企业工作而自豪、充满激情。

    壳牌石油公司是一家高度分权的公司。度过20世纪70年代全球石油业的动荡不安之后发现,帮助管理者理清他们的假设、找出这些假设内部的矛盾,并通过新假设和新策略来思考,是获得绝佳竞争优势的来源。

    壳牌石油的几个特点,使它成为一个实验心智模式的绝佳环境。它原系皇家荷兰石油公司与总部在伦敦的壳牌运输贸易公司,双方经由协定,在1907年组合而成,是一个跨文化的公司。壳牌石油现在全球拥有100家以上的营运公司,由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者领导。

    这些保留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分公司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壳牌石油公司在刚成立时,它的管理者就必须学习以共识来营运,因为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与文化的人,无法以自己认为是对的想法,强加于来自别国的同仁。当壳牌石油成长、全球化范围更广时,跨文化间的共识之建立更为重要。但在动荡的70年代初期,壳牌石油共识管理的传统遇到了瓶颈。他们开始对于真正的共识有了新的了解,就是必须建基于共有的心智模式上。壳牌石油前资深企划人员瓦克(PierreWack)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数篇文章。他回忆壳牌石油在探索心智模式方面的情形:“除非我们能够影响重要决策者对于实际状况所持的心智印象,否则我们对未来的各种看法就像是洒在石头上的水一般,四散而无法凝聚。”

    那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的前一年,也是能源危机开始的前一年,在分析石油生产与消费的长期趋势之后,瓦克发现,壳牌石油的管理者所熟悉的稳定、可预期的市场情况正在改变。当欧洲、日本与美国正日益依靠石油进口时,伊朗、伊拉克、利比亚、委内瑞拉等石油输出国家的石油储备量正逐日下降,沙特阿拉伯甚至已达到石油生产的极限。这些趋势暗示历史性稳定成长的石油需求和供给,终将转变为慢性的供给不足、需求过多,和一个由石油输出国家控制的卖方市场。壳牌石油的企划人员预见到石油输出国家组织终将带来改变。于是他们说服绝大多数壳牌石油的管理者,使他们认识到这项即将来临的巨变,并在决策上有所改变。

    还有BP公司。按理说,它只需卖石油、天然气,但是如果它认为自己存在目的就是从油井里打油的话,那它就绝对不会成为新能源转换的领导者了。结果它在过去十年中在太阳能这个领域是投资最多的。投资这个领域它没有赚钱,但是它知道必须在这个领域里面有所投入,它脱离了狭隘的短期行为。做“新能源转换的领导者”代表了一种企业价值、一种能为员工接受并为之奋斗的企业价值,让BP公司员工充满激情。

    汉诺威的总裁说:“传统威权组织的信条是管理、组织与控制,学习型组织的信条将是愿景、价值观与心智模式。健康的企业将是一个能够以整体的方式,把人们汇集起来,为现在所面对的任何状况,发展出最完善的心智模式的公司。”他与公司的同僚探索心智模式的过程,与壳牌石油同样的漫长,但是几乎在每一方面都大为不同。

    英语中“公司”这个词是从法语引过来的,意思是“大家分享一个面包”。汉字里面“生意”两字,也就是指“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意义”。所以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其实很久以前就对生命的意义有所探索了。大家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够共同做一件事情,这就是做企业的意义。如果我们大家聚集在一起做得很好的话,我们就会有足够的氧气持续地做下去。

    企业尽管有着自己的理论楼阁,但它同时又是一种实践活动,一门艺术。当生生不息的管理活动与多姿多彩的管理艺术相结合的时候,管理就成为了生活。生活需要激情演绎,同样管理也需要激情。因为激情可以将人们藏于内心的热望转化为动力,不断激发人们前行。所以,我们又将激情称之为“点燃理想的火种”,其推动作用巨大,让管理者不得不另眼相看。自然,关注它、重视它,研究它,便成为当代管理的新趋势。

    应该明白激情管理的基础是建立在“爱心、乐业、创新”之上的。任何管理理念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它们正是通过这些价值观来传达新的理念,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心里,逐步有意识地改变人们的行为。所以,激情管理通过造出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无限的个人发展的企业氛围,来吸引、留住优秀人才,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充满激情,不断开创出新的业绩,真正达到“激情化蝶”的境界。对于企业而言,让员工充满激情,则需要靠文化、靠观念、靠具体举措。

    当然,在今天人们广泛讨论企业文化并力图使自己的企业发挥文化优势的环境下,需要清醒地指出,企业文化制度不仅仅是人们感觉到的那些表象的东西,诸如公司员工的活动、各种公司的福利组织、口号等等,更是影响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的企业社会福利制度的一系列安排。包括员工在工作的同时享受到的快乐指数、公司上下级、同级之间的和谐关系指数以及管理者与员工在为公司工作时候感受到的心理与精神安慰程度等等。

    中国企业的文化制度相比西方企业,有相对优势的一面。而逐渐影响很多中国企业家的儒家、道家思想,正在使中国企业的管理呈现出更多柔性的一面,我们可将其称之为人性化管理。相信在当今的世界发展潮流中,企业的竞争力或企业的活力不完全来自于工资与奖金的激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全体员工对于企业长久发展目标的认同以及对自己所在企业的荣誉感。在这方面,刚性管理只能起负作用,而柔性管理则有广阔的前景。

    企业存在的意义在于长大。但企业的长大并不能保证企业持续的成长性,并不能避免企业长大的失落,所以企业长大的真正命题在于企业如何保持活力。而只有企业保持了活力,才能使企业不断的持续长大。

    威士忌掺土豆酒精

    信息是大自然的资源。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信息,善于观察生活的人,总能找到发财的机遇。    亿万富翁哈默从莫斯科回到美国后没几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造成市面谷物紧张,美国政府下令,不准酿酒厂用谷物酿酒。

    哈默知道这个信息后,预测到威士忌酒马上要成为缺门货,当时美国酿酒厂的股票为每股90元,而且以一桶烈性威士忌酒作为股息,哈默立即买了5500股,因而得到了作为股息的5500桶威士忌酒。

    果然,市场上很快短缺威士忌酒。哈默于是不失时机地把威士忌酒改成瓶装,并贴上“制桶”的商标卖出去。于是,哈默的“制桶”牌威士忌酒大受欢迎,买酒的人群排成了长队,几乎围着马路绕了一圈。

    当哈默的5500桶酒卖掉了2500桶的时候,一位叫艾森柏格的化学工程师前来拜访哈默。这位客人讲,如果威士忌酒掺上30%的廉价土豆酒精,数量可以增加5倍,而且这种混合酒的味道也不错。哈默的脑子里飞快地作了一番计算,如果这样一混合,他剩下的3000桶酒就能变成15000桶。哈默认为,在现在这个缺酒的年代,他的这种混合酒也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哈默立即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买下了一家倒闭的甜酒厂,并把它改成土豆酒精厂。然后他从政府那里以低价买来了成千上万吨因生产过剩扔在地里的土豆,开始进行土豆酒精的生产。

    没过多久,这种混合酒制成了,哈默给这种酒取名为“金币”牌。虽然这种酒里只有20%的好威士忌酒,商店还是愿意接受。结果,商店周围又排起了新的长队,而且每名顾客只限购两瓶,哈默的混合酒供不应求。

    可时间不长,美国政府又公布了一项决定,谷物开放。这对哈默简直是一场灾难,“金币”牌酒的退货单雪片似的飞来。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主张关门大吉,倒闭算了。

    然而,哈默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他认为,战争还不能马上结束,即使战争马上结束了,美国经济也还不能很快走上正轨,他预计谷物开放时期不会很长。于是哈默下定决心,继续生产土豆酒精。他说:“酒精可以找到买主,而烂土豆却是无人问津的。”在哈默的坚持下,土豆酒精的生产正常地进行,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哈默果然猜着了。“谷物开放期”只持续了一个月就告终,土豆酒精再一次成了畅销货,而哈默货源充足,无数加仑的土豆酒精被运到皮奥里亚,同那里剩下的陈年威士忌酒掺合装瓶。“金币”牌混合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人欢迎,哈默获得了巨大成功。

    伟大的企业家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别之一,就是他们能于常人所不见处发现商机。常人熟视无睹的,一经他们双手触摸,顿时就点右成金。再加上超前的眼光和忍耐力,于是财富滚滚而来。

    疟疾为什么越治越猖狂?

    八年以前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要彻底消除疟疾,但结果怎么样呢?

    一位肯尼亚医生说,自从世界卫生组织采取行动之后,疟疾的发病率涨了五倍。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世界卫生组织说要用好的药物抗疟疾,一个日本公司生产了一种药物,世卫组织就花了很多钱去购买,然后运到非洲,把药物分发到村落里去。可是非洲当地有一种植物本来就具有抗疟疾的作用,现在把新药引入这个地区以后,种植这种植物的利润就下降了,导致很多种植者倒闭。这些植物没人种了,一种自然的预防疟疾的药物也就没有了。还有就是世界卫生组织觉得这些村落需要比较好的蚊帐,于是他们就从欧洲购买,结果非洲当地种棉花的农民被挤垮了。尽管这些组织初衷都是好的,但是不了解当地的具体状况,所以产生了这样的后果。

    又如,20世纪60年代末,有一家美国最大的工业货品制造公司,发现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流失。该公司最高主管延请麻省理工学院系统动力学研究小组的专家协助分析状况。这个研究小组以所建的电脑模型为依据,判定出问题的根源在于该公司主管采用的库存政策和生产管理方式。因为该公司单价高、体积大的产品储存成本很高,因此生产主管尽可能压低库存数量,并且只要订单下降就立刻削减生产。结果即使在产能充足的情形下,交货速度仍然是又慢又不准时。事实上,这个研究小组所作的电脑模拟,预测该公司在景气低迷的时候交货会更迟延,且比景气上扬时更严重。这个预测与一般的想法相反,但是后来证实电脑模拟是对的。

    这令该公司的最高主管非常惊讶,于是开始按照研究小组的建议实施新的政策。从此,在订单下降的时候,他们仍维持正常的生产量,并尝试改善交货的情况。在1970年经济衰退期间,这项实验发挥效用:因交货的速度加快,满意的顾客续购率增加,使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主管们非常高兴,并因而成立自己的系统小组。可惜的是,这个新政策从未深入人心,改善只是一时的。后来景气复苏,主管们就不再注意维持交货服务的水准。四年之后,当石油输出国组织引发更严重的经济衰退时,他们又恢复采用原先大幅减产的政策。

    为什么他们抛弃这样一个成功的实验呢?原因是深植在公司管理传统之中的心智模式。每一位生产主管都心知肚明,如果此时站出来对堆积在仓库未出售的货品负责,将自毁前程。每一任的最高主管都在鼓吹控制存货的信条,尽管进行了这个新的实验,旧有的心智模式仍挥之不去。其实不只是系统思考会碰上这种推展上的阻力,所有新的管理理念或方法都会踢到“心智模式”这块隐在暗处的顽石。

    可见,现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思考意义重大。系统思考的含义就是把事物里不同层面的相关性找出来。很多经理发现一个问题就赶去解决,但是往往一圈回来后发现问题更严重了,原因是他们缺乏系统思维,一个问题解决了,但问题产生的副作用却没有看见。不了解整体,看到一个问题以后没有深入调查研究就去盲目解决,往往治标不治本。管理者必须了解影响决策的所有因素,采用这种开放型的系统思考模式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

    然而,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将阻碍系统思考所能够产生的改变。管理者必须学习反思他们现有的心智模式,直到习以为常的公开接受检验,否则心智模式无从改变,系统思考也无从发挥作用。如果管理者“相信”他们对周围的看法都是事实,而非一组假设,那么他们就不会敞开心胸挑战自己的看法。如果他们缺乏探询自己和别人思考方式的技巧,他们将无法共同实验新的系统思考方式。此外,如果组织内部未建立起对心智模式正确的理解与信念,人们将把系统思考的目的,误认为只是使用图形建立精致的模式,而不是改善我们自己的心智模式。

    系统思考对于有效确立心智模式非常重要。研究显示,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心智模式将发现许多瑕疵。心智模式常会遗漏掉重要的回馈关系,或因时间滞延而判断错误,或只注重明显易衡量,但却未必是高杠杆点的变数。麻省理工学院的史德门以啤酒游戏做实验,发现参加游戏的人对收到订货的时间滞延一致判断错误。在恐慌的情况下,多数参加啤酒游戏的人在下订单时,无法看见或未曾考虑他们正在制造致命的增强环路,如发出更多的啤酒订单,用光供应商的库存,而迫使供应商出货更慢,因而引起更大的恐慌。史德门还透过各种不同的实验,来显示类似的心智模式瑕疵。了解这些暇疵,有助于看清团体中目前习以为常的许多心智模式中,何者最弱?以及为了做有效的决策,除了把管理者的心智模式浮现出来之外,还需更进一步做些什么?

    系统思考如果没有心智模式,就像DC—3的辐射状气冷式引擎没有摆动副翼一样。因为如果引擎缺乏摆动副翼,工程师必须把引擎缩小。就像系统思考如果没有心智模式这项修炼,它的力量将大为减损,这就是麻省理工学院现行的研究焦点,大部分放在帮助管理者整合心智模式与系统思考技巧的原因。这两项修炼会自然融合成一体,因为一个专注于如何暴露隐藏的假设,另一个专注于如何重新架构假设以凸显重要问题的真正原因。

    长期而言,能够使心智模式加速成为一项实用管理修炼的,将是一个由整个组织使用的“类属结构”图书馆。但是,它们应当依个别组织的特性及其产品、市场与技术加以调整。譬如,针对一家石油公司的“舍本逐末”与“成长上限”结构,应与一家保险公司的有所不同,但是背后的基模则相同。这样一个“类属结构图书馆”应该是组织内部系统思考修炼中,自然产生的一项副产品。

    最后,融合系统思考与心智模式所得到的回报,不仅是改善我们的心智模式(我们的想法),还改变我们思考的方式:从以事件主导的心智模式,转变为认识较长期的变化形态,与产生这些变化形态背后结构的心智模式。譬如,壳牌石油的企划部门提出未来情境,不仅使公司的管理者警觉到变化,也改变管理者对变化的思考方式。其他石油公司,将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兴起看做单一事件,壳牌石油的管理者看到的则是供需互动基本模式发生转变的讯号:一个由卖方市场主控、不安定、高价格,与需求成长趋缓的年代即将来临。这让管理者有一个较长远的视角来考虑他们的策略选择,而这些策略引导他们制定可以适用十多年的政策。换句话说,“未来情境法”帮助壳牌石油的管理者,从纷乱变化的事件中跳脱出来,而看出变化的形态。

    正如今天片段式的思考方式是许多重要决策主要的心智模式。未来的学习型组织,将以组织对于互动关系与变化形态的共同心智模式为基础,来作关键性的决策。

    创新者生

    日本的一个青年叫中伸夫,在京都花了3亿日元建了一所“京都贵妇人大饭店”。他的经营手法跟别人不同。开业典礼时,没有招待任何一位同行的老板。雇佣的员工,全是20岁左右的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年轻人。他对员工们说:“这个大饭店是个可容纳150人的旅馆,员工只有12个人。与国内其他旅馆业一间套房平均有员工1.5人相比较,确实够少了。但是我会给你们优厚的薪金,你们自己事实上就是老板。”

    “士为知己者死”。这种不把员工当下人的经营手法收到了显著效果。本来要50名员工才能做得好的工作,因为这些年轻人被老板看重,他们都心甘情愿地拼命卖力。因此,12个人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每个月的营业额都直线上升。

    这12个青年人的奖金比他们的薪金还要多。收人多了,即使干得非常累也不计较了。很会用人的中伸夫,在百业竞争激烈的今天赚了大钱。

    开发新咖哩粉闻名的日本大冢食品公司的董事长住友公庄,本是个食品业的外行。他的公司生产食品时,跟制造药品一样,经过周密的杀菌程序,绝不加防腐剂、不掺用食品添加物;包装也跟药品包装一样在密闭过程中进行。

    其他的食品工业生产者们均嘲笑这位半路出家者的做法,笑他多此一举,浪费人工和时间。然而今天,大家都在害怕食物污染的时候,大冢公司的清洁卫生的做法就令人产生无比的安全感。更由于不必冷藏、包装内没有空气,从而可保持原味和营养,因此销路好得不得了,一年就净赚了8亿日元。

    住友的这种做法是从报纸上学来的。由于他原是食品业的外行,便很注意学习,并且没有陈规的束缚。有一天,他看到报纸上登载这样一条消息:“在日本经营中华料理店,成功与否多半要看他们的清洁,碟、碗、酒杯等是否一尘不染,是否用蒸气消毒。”他看了后,很受启发,于是就采取措施,保证他的食品制造全过程始终清洁、无菌。

    黄创增的钟表商行——“时间廊”开办了。当时,香港手表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一些社会名流、商界巨子虽前来祝贺开业,但私下里嘲笑黄创增:此公不识时务,日后必有好“戏”看!

    这些“名流”、“巨子”脑子里的传统观念是:手表是计时工具,人手一只即可。而黄创增则认为:手表是时装的陪衬品,不同的场合应配戴不同的表,每个人都应有超过一只以上的表。用这种反传统观念来看香港的手表市场,当然潜力很大。

    崭新的观念及由此派生的经营新招,使黄创增获得了突破性的成功。“时间廊”开业仅一年多,销量居同行榜首,分销处遍布港九、新界各地达80余家,还扩展到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商品是用来供消费者使用的,顾客对商品的具体要求是多种多样的。从满足顾客需要来说,一个模式的标准是难以满足顾客多种多样的胃口的。我国台湾制造的雨伞占美国进口雨伞销售量的60%,但销往美国的雨伞质量大多却是较为低劣的。美国这个发达国家何以能接受低劣产品?原来,美国人外出虽然多半坐轿车,但因碍于交通堵塞不便,也需要步行,遇雨、遇雪自然离不开伞。而且美国既无制伞工厂,也无修伞工匠,因此,美国人的雨伞一般使用两三次就扔掉了。台湾制伞商根据美国雨伞市场这个特点,便设计出一种“低劣”产品来。它不强调雨伞的坚固,却在颜色、样式、价格上做文章。由于适合美国人的消费特点、消费习惯、消费需求。于是这种“低劣”雨伞在美国走了红运,占美国进口雨伞销售量的60%。

    创新者生,守旧者死,这是经营之道的不二法门。当然新要新的有理,是对市场进行了充分调查和了解的新。创新者都有敏锐的嗅觉,且有充分自信,就像此文中的四例,才能抢得商机。

    走出“奇迹饥渴症”

    在外人看来如日中天的微软公司,其总裁比尔·盖茨却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华为公司的任正也时时刻刻地告诫华为人:“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有危机感。”在企业经营中,当然也有像通用电气这样连战连胜的辉煌,然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更多的是屡战屡败的悲剧。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成功,任何企业或个人都会面临失败。

    所以,在管理研究上,只研究成功的一面而忽视失败的一面,我们最多只能看到半个战场。如果失败贯穿着企业发展的始终,那么,失败对于我们就不仅意味着悲剧性的结果,而且还意味着它是发展的一部分。

    在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中,注定要出现无数的奇迹。然而,出现奇迹、被人称颂是一回事,但自己如何看待奇迹、如何评价自己又是另一回事。当我们见过了太多企业的兴盛只是昙花一现之后,中国的企业家最需要懂得的可能不是如何才能成功,因为在一个充满机会的高速增长市场环境中,成功并不难;而是要懂得如何面对失败,也就是说,对当下的成功者来说,未来比的是谁能够从失败中站起。

    这一点说起来是容易的,但关键是要看企业领导、企业团队的骨子里是否有这种血液和元素,还有环境里是否有这种空气和氛围。因为企业成功创新其实有很大的风险,在整个创新的道路上不成功是常态,是大多数,怎么去面对挫折,面对失败,面对不成功,这其实是对整个团队更有价值的考验。

    懂得了失败对于企业的正面意义,就能够让我们的心态平和许多,至少可以帮助我们从容地面对出现的问题。失败之于企业,与疾病之于人,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既然失败是企业不可避免的,那么,减少失败的最好办法就是善待失败,而不是在失败的时候下猛药。

    要善待失败,我们就要懂得一个基本的道理:失败是企业成功之路中适应环境的重要机制。消灭了失败,我们就可能让成功消失。就像我们滥用抗生素一样,让所有的病菌消失,我们也可能消灭了健康。

    当面对失败时,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应该有坚强的意志力。意志力是指领导者行动的决心

    毅力,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韧性。只有具备了坚强的意志力,领导者才会勇于竞争、敢于竞争,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去推进组织的变革,才能在挫折和困难面前知难而进、艰苦奋斗,才能在下属缺乏信心时用热情去点燃他们的斗志,也才能用持续的奋斗将组织战略付诸实施。如果领导者意志薄弱,就不可能承受住种种挫折和打击并为实现自己和组织的目标而奋斗不息,因此,也就不可能成功。

    中国经济的增长无疑是一个奇迹,但奇迹背后的支撑却需要我们冷静地评判。当政府提倡持续增长与和谐社会的时候,中国的企业家们要收收“一味追求机会之心”了。奇迹多了,大家习以为常,整个商业社会就会患上“奇迹饥渴症”。在奇迹的旗帜下,所有的人都想下海经商,所有下海经商的人都想自己当老板。似乎三年五年不成为亿万富翁,五年十年不做到行业第一,就是失败!

    当一切只以成败论英雄,我们牺牲的就是做企业的基本道理。可建立在“没有道理”上的成功,又能够持续多久?因此,我建议那些把自己定义为成功企业家的人们,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极力去维护那些所谓的成功。相反,要学会善待失败,因为不经过挫折,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的道路。而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

    无论多么正确合理的组织战略和工作计划,都只能在成功实施后才有实际意义。因此,领导者仅仅具有洞察力和包容力是不够的,还必须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同时,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组织自身也必须不断创新、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但组织的创新与变革却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坚忍不拔地持续努力,面对失败、挫折和打击,需要领导者在心理上有足够的承受与包容能力,而能否在跌倒之后再爬起来,仍然不屈不挠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并取得最后的成功,则更多地取决于领导者是否具有坚强的毅力。

    让失败改道——谋求战胜自卑、怯懦的自信优势:成功的道路布满了曲折艰险战胜和坎坷失败。我们钦佩那些成功的人,但成功的含义并不在于百战百胜,而在于以失败为师,屡败屡战,不屈不挠。只有勇于面对失败,又勇于从失败中重新崛起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