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力练习题-幸福感暗示练习:做简单纯粹的自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们都在心中诠释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定义,但却不是每个人都找寻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那些在幸福的门外迷茫和徘徊的人,倘若能找到内心的本真自我,也一定能收获自然纯粹的幸福。

    找出自己喜欢做的事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伊曾经说过:“热情是一种精神特质,它代表着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研究表明,热情可以弥补一个人20%能力上的缺陷;反之,一个人则只能发挥出自身能力的50%。”

    想要满怀热情地去从事一项事业,就必须建立在喜欢的基础之上,正如世界富豪比尔·盖茨所说:“找到一件自己很喜欢的事,人生就快乐了。”尼柯拉耶维奇也曾这样说过:“缺乏对事业的热爱,才华也是无用的。”对于任何事业来说,没有矢志不渝的热爱,是难以成就伟业的。

    从潜意识层面来说,当你真心喜欢一件事情时,对于这件事情的执念就会转化为你潜意识中的欲望。欲望越强烈,你的潜意识就会发挥出越强大的能量,来助你成功。从比尔·盖茨的成功中不难看出,他的成功就源于热爱,他喜欢软件的开发,即使放弃学业,也坚持着自己的所爱。当人们问到微软创办成功的秘籍时,盖茨曾这样说过:“要去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但要擅长,还要充满热情;不但要了解,还要不断测试。”

    热爱是成功的原动力,当你矢志不渝地暗示自己“我一定要干成某件事情”时,你的潜意识就会接收你的这种意念,就会促使你付出努力去达成所愿。所以,一定要常常问一问你自己的内心真正喜欢什么。

    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吉姆·罗杰斯的成功就源于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找到了内心真正的所爱,那就是拥有财富和成为最了不起的企业家。在他六岁的时候,已经开始了最初的事业,那时的他并不贪恋于与朋友们打棒球,而是热心于在棒球场捡空瓶子换钱。不止如此,他还看到了一个赚钱的商机,每当儿童棒球联盟比赛时,花生米等零食是最容易卖出的。所以,他向父亲借钱买了一部卖花生米和可乐的小推车,在比赛时贩卖,结果赚了很多钱。几年之后,他不仅还清了借款,还存了一百美元。

    罗杰斯对于赚钱的兴趣成为了他事业的基础,当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热爱投资,并预感到在投资方面会取得成功时,可以说他已经成功了一半。当你反复暗示自己朝一个方向去努力的时候,你也就离成功不远了。要知道,当你发现你对一件事感兴趣时,无论此时你处于怎样的年龄或是境遇,都不能轻易放弃你的热爱之心,这股热情并不是随时都能产生于你的内心,所以,要把握机遇,及时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也是获取成功的一条捷径。

    正如罗杰斯所说:“假如你喜欢烧菜,就去开一间你自己的餐馆;假如你擅长跳舞,就去学跳舞。想成功最快的方法,是做你喜欢做的事,然后全力以赴。”

    从心理学上来看,当你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时,你的潜意识就会产生一种想把它做好的意念,这种意念并不用你刻意去暗示,它自然就进入了你的潜意识,影响着你的实际行动。在实际的工作中,倘若你从事的正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那时你就没有了“上班”的压力,而只有享受的乐趣,你会自觉主动,且饱含热情地去工作,由此事业成功的概率也变得更大。

    当确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之后,你所要做的就是认真完成。当罗杰斯在耶鲁大学念书时,别人只花费五个小时准备考试,可是罗杰斯却从没有给自己制定标准,他一直在读书、温习功课。因为他知道,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家,自己的能力还远远不足。

    由此可以看到,就算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空谈热情而不付诸努力与实践,也是很难达成所愿的。苹果集团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就不无感叹的说:“我很幸运——很年轻的时候我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1955年,史蒂夫·乔布斯在美国旧金山出生,儿童时期的乔布斯头脑聪明、性格顽皮,也常常想出一些别出心裁的恶作剧,让人们啼笑皆非。乔布斯对电子业的迷恋还要从他的邻居说起,当时乔布斯一家生活在美国著名的硅芯片的设计与制造产地—“硅谷”,他的邻居很多都是电子业的奇才,包括很多惠普公司的员工。

    在惠普工程师的推荐下,乔布斯加入了“发现者俱乐部”。此俱乐部是专属于年轻工程师的聚会,在一次聚会中,乔布斯第一次接触到了电脑,并产生了深刻印象。之后,乔布斯结识了斯蒂夫·沃兹尼亚克,沃兹尼亚克是学校电子俱乐部的会长,就这样,两个对电子同样感兴趣的两个年轻人一见如故。

    乔布斯19岁时,因经济原因而休学,进入了雅达利电视游戏机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师。业余时间,乔布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他常常与沃兹尼亚克一起在家研究电脑,并且一直梦想着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在兴趣的促使下,两个人决定自己开发电脑,但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经济的限制。当时电脑的微处理器价格相对昂贵,经过几番寻找,他们终于买到了相对便宜又性能完善的芯片。

    经过几个星期不懈的努力,两个人终于组装起了电脑。乔布斯当时已经意识到这种电脑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于是他开始筹集资金,决定开创自己的事业。不久之后,21岁的乔布斯与26岁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成立了苹果公司,从此开启了苹果时代。

    在乔布斯经营苹果的过程中,不是没有经历过挫折。随着苹果的发展壮大,苹果公司加入了新的决策者,就这样,乔布斯30岁时被迫离开了苹果。在离开的最初几个月里,乔布斯也陷入了悲观难过之中,甚至想要离开硅谷。但是那时他的潜意识中对于电脑事业的热爱还丝毫未减,所以,他尊重了内心的声音,打算从头再来。

    之后五年,乔布斯又创办起了另一家电脑公司,并成功收购了一家电脑动画效果工作室,成立了独立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乔布斯坚持着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因为不曾放弃,所以他成功了。事实上,当苹果公司一度遭遇破产危难的时候,乔布斯重新返回了苹果,当时他就说:“我始终对苹果一往情深,能再次为苹果的未来设计蓝图,我感到莫大荣幸。”

    正如乔布斯一如既往坚持自己所喜欢的事业一样,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我们都知道,工作会占据我们生活的一大部分,能够使工作变得不枯燥无趣的唯一方法就是从事你所热爱的事业,由此你才会感到满足,并为之奋力前行。

    世界上最简单纯粹的事情,就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你还没有真正深入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潜意识中真正喜欢的东西,那么,就不要急于开始工作。要先询问自己的心,你需要什么,你喜欢什么,你的热情来源于哪里,当你把这一切都思考清楚时,你可以告诉自己,是时候开创事业了。倘若你一直没有找到,就继续去找,不要停下来。

    要知道,在岁月的长河面前,你应留给自己一部分的时间,来审视内心。当岁月一点点剥夺你工作的激情时,真心的挚爱又重新燃起你奋斗的信心,没有比这更能激励人心的了。

    热爱能激发能量这点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知道,人的潜意识中蕴藏着无限的能量。想要激发出这种能量,就要源源不断地给潜意识灌输积极的暗示,对事情的喜欢之心,没有比这种自我暗示更加有效的了。在热情的暗示下,你的潜在能量将得到最大的挖掘,由此就会催生出连自己都会为之惊讶的能力。

    1.怎样理解心理学教授罗伊的话?

    2.你怎样看待乔布斯的成功?

    改变困境的关键是接受现实

    面对现实中的困境、生活的压力,以及成长路途中的坎坷和挫折,许多人经常做的就是试图逃避,甚至抗拒接受现实。但往往一味地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正视现实和磨难的勇气。正如大科学家牛顿所说:“面对现实才叫勇敢,接受现实才叫坦然,适应现实才叫超越。”

    在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历时长久的调查,在四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对生活在夏威夷群岛上的七百个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来自条件极其艰苦的家庭。除了极度的贫困以外,他们还都没有受到父母的严格管教,因为实际上很多父母患有不同程度的重病,不能照料孩子,有些甚至表现出虐待行为。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孩子们的心理发育也受到了影响,随着这三分之一孩子的不断成长,心理学家们发现他们长大后的生活也相应受到了影响。他们一般从事着社会最底层的工作,过着如自身家庭一样的艰苦生活。事实上,这类孩子从步入小学开始就与其他孩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仅成绩落后,思想也偏离正轨。经过心理学家观察分析,他们都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而这些孩子当中的一部分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极高。

    与这些孩子不同的是,这三分之一的孩子虽然也出身贫寒,家庭境遇很糟糕,但因为父母关系和谐,家庭氛围良好,所以他们性格都发展良好,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他们对困苦的生活并不感到羞耻而难以接受,反而比其他人更加努力。经过心理学家的调查得知,这类孩子长大后基本上都获得了相对体面的工作,从社会的最底层爬到了社会的中层乃至上层,同时,他们的家庭生活也是幸福和谐的。

    同样是出生贫穷的孩子,为什么一些人没有摆脱贫困的枷锁,甚至走向了犯罪的深渊,而另一些人却走出了困境,获得了成功呢?究其原因,与他们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每个人都拥有潜力无穷的潜意识,它具有改变困境的非凡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利用它。往往在面临困境时,人们的内心都会衍生出两种态度,一种悲观,一种积极。

    悲观的人成为了困境的奴隶,他们会暗示自己说:“贫穷中我什么都不能做”,在不断给潜意识灌输这种消极思想的时候,他们就真的输给了贫困。在上述所讲的第一类人中,他们的父母应该没有给予他们必要的鼓舞和激励,也没有给予他们接受现状的种种心灵安慰,所以,他们在困境面前没有丝毫斗志,逃避着现实,过着浑浑噩噩的人生。

    而另一类人他们坦然接受着现实,即使现实如此残酷,他们也在不断地暗示自己,终不会被困难和不幸压垮。家庭的和谐氛围也给予了他们力量,他们面对困境,迎难而上,并吸取着其中有益的养分,积极主动地完善着自我。

    应该说,能够坦然接受现实的人,会拥有一种自信,一种对能够战胜即将遭遇到的挫折和磨难的自信。因为对于从困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来说,困难早已不再可怕。当一切的苦难都褪去了它恐惧的面具,当一个人的内心能够坦然面对一切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他向成功了。

    此外,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他能否泰然地接受现实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无法与自己的父母亲建立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或者无法与伙伴、老师等友好相处,那么,他的心理发育就会发生偏差,不仅不能正视现实,更会产生臆想。又因为长久地给内心灌输消极负面的思想,所以也不能勇于去行动,由此最终一事无成。

    与之相反,感受到和谐氛围的孩子,他的心理趋于健康,能够积极正面地思考问题,并对其生活环境保持清晰的认识。同时,他们往往能够自行解决问题,并能够穿越逆境一步步攀上成功的顶峰。在心理学上,这种特质被称为是“弹性心理”,简单来看,它包含着与困境抗争的坚韧性、适应环境的灵活性及坚忍不拔的毅力。

    与命运作斗争说起来并不容易,它最大程度上考验着一个人的心理素质。面对困境,倘若没有正视它的良好心理素质,那就不要去妄想改变困境。及早接受现实,趁早付诸行动,竭尽全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成功不变的法则。

    世界上不遂人意的事情很多,如果陷在悲观烦闷的泥沼中不能自拔,那么将一事无成。很多人对死亡怀有恐惧,想要延长寿命,甚至获得永生,但事实证明,人的寿命是有限的,你并不能改变这个现状。由此,你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对,顺其自然。

    只有接受才能有所超越,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坦然接受,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智慧。聪明的人都懂得该放弃时就要放弃,不要纠结于一件事情上,要学会从其他角度去看问题。接受现实,正视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解决的策略,才能打开困局,才能实现突破。

    接受现实,首先就要防止沉迷现实,这就如可以承认失败但不能被失败打倒一样。倘若一味在悲伤中沉沦,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不能顺其自然地去重新振奋,那也就意味着你不是接受了现实或失败,而是被现实打倒了。

    你要学会经常对自己暗示说:“事情已经发生,时间不能倒转,事情也已经无法改变,只有接受它,才能打败它。”当你对自己说了无数遍类似的话,确信你的潜意识已经相信了你所说的话,此时你可再次尝试着对自己暗示说:“明天会更好,希望就在前方,等待我去挑战。”在这样的暗示下,你很快就会拥有斗志,积极地行动起来。

    要接受现实,随遇而安。接受的同时,要对自身的处境有明确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只有对客观现实有明确的认知,才能针对现实。制定出改变的策略。事实上,很多我们所遭遇到的逆境,都是能够通过人为的努力改变的。

    对于一些疾病来说,想要彻底治愈,可能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勇敢面对。例如一个神经质症患者,面对恐惧和胆怯,必须正视这些问题,而逃避只会越来越严重。面对之后,就坚持让他们去见陌生人,无论怎么痛苦,也要慢慢完成这个过程。坚持下去,患者的内心就能产生一种自信。

    又如社交恐惧症患者想要得以治愈,就不能总是逃避问题,要正视发病的根源,找到它,面对它,解除它。接下来就是投入具体公共场合的练习,不要羞于见人,要不断暗示潜意识,这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不是有人这样说过吗,治疗恐惧首先就要正视你内心的恐惧。

    无论何时,保持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心境都是很必要的。挫折和逆境每个人都会经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面对。往往把一个人打败的并不是那些困境,而是一个人不勇敢的心。事实上,不可小觑你内心的潜在能量,当你怯懦退缩的时候,这些能量就处于压制之中;当你坦然面对、勇敢奋进的时候,这些能量就将被唤醒,由此,你也就拥有了改变困境的巨大力量。

    1.为什么说接受现实不是怯懦而是勇敢?

    2.怎样理解接受现实才能超越现实?

    制定自己感到幸福的标准

    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每个人都会制定大大小小的标准和计划。可以说,这些标准主宰了人们的生活,但这些标准是否让你感受到了幸福,你也许并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每个人对“标准”都有不同的定位。有的人在追求紧张而忙碌的生活,他们计划好了每一年、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时应该去做的每一件事。而有的人却在轻轻松松地实行着计划,他们规定每天花费多少时间来散步、运动、工作和旅游,他们在过着不紧不慢的生活。实际上,这两种人生标准对于他们来说,都能相应感到满足,因为在第一种人看来,人生得以充实就是幸福,而对第二种人来说,静静地享受生活就是幸福。

    由此可以看到,无论制定的人生标准是追求什么,只要你自己感到幸福就可以了。倘若你已经开始羡慕别人的生活,而抱怨自己的生活状态,那就要及时调整人生的标准了。当你所制定的生活标准已经不能令你感到幸福,或者幸福指数变低时,说明你对幸福的定义发生了改变,或者你已经不再满足于现在的幸福,而向往更高更好的品质人生。此时就需要重新制订计划,标准不用过高,能满足你此时的幸福感即可。

    现今很多人往往感受不到幸福,主要的原因就是标准定得太高。当你目标定得过高的时候,潜意识就会产生期望值,一旦内心的期待无法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失落感。所以,制定目标应以能满足内心的幸福感为前提,也就是说,这种目标是你预测到能够达成的,不要求标准有多么远大和复杂,只要简简单单就好,主要是你能够从中感受到幸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了这样一个幸福的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所谓的遗传素质,实质上是从遗传排列来说。研究发现,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具备了一些特定的快乐和健康倾向性体质。

    这种体制表现最为明显的人就是那些被称为“笑脸”的人,这种人被人们称为嘴里含着“笑汤匙”的人。事实上,这种人在性格方面也更加积极乐观,对待事情不会纠结于细节,对于幸福的感知也较容易。而与“笑脸”的人截然不同的另一类人,在曲线上明显呈现出偏焦虑,这种人天生性格就具有敏感抑郁倾向,考虑事情过于繁杂,往往会让自己纠结于某件事,而陷于苦闷。而事实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很糟的事情,他们之所以会不快乐,是因为内心的思维方式在起作用。他们天生遗传了一种消极性和阴暗面,这很有可能与他们父母的性格有密切关联。

    可以说,遗传可以决定人的很多方面,如性格、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健康中和快乐相关的指数差异有一部分是由遗传所决定的。关于这方面有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双胞胎研究所呈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我们知道,不仅双胞胎的样貌长得一模一样,而且他们的思维形式、行为习惯也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

    研究人员还调查了那些长期处于分离状态下的双胞胎,事实证明,他们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由此也就很好地证明了,人的部分行为是由遗传决定的,虽然这种决定并没有达到百分之百,但也占据了人们思维的大部分空间。倘若我们能合理地运用和支配这些遗传能力,对于个人获取幸福和成功是很有帮助的。

    幸福感的第二个影响因素是外部环境,如果人生活在和谐、自由、没有束缚的环境中,就很容易感到幸福。而如果处于压迫和受约束的环境中,就会感到不幸福。在外部环境中,居住地是最能影响人幸福感的因素之一。这也正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自己的居所的主要原因,所以想要制定让自己感到幸福的标准,一定要考虑外部环境因素。

    同时,人的收入也是影响人的幸福感的外部环境因素之一,但并不表明收入越多人的幸福指数越高。一项调查指出,收入中等的人,能够满足生活所需的人,他们更容易产生幸福感。收入过高也并不一定让人感到幸福,在一般情况下,只要能达到温饱水平,人就能够产生幸福感。

    欧美等国都对此类问题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一个百万富翁的幸福指数只比一个穷人高一点。由此看到,制定幸福标准不能以金钱的多寡来衡量,倘若一味追求金钱利益,那么幸福感只会越来越缺失。

    此外,婚姻生活也是影响幸福感的一个因素。美国曾经对3.5万人进行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结婚的人比没结婚的、离异的或是丧偶的人幸福指数更高。在结婚的人中,有24%的人都认为生活非常幸福。所以,制定幸福的标准,不可排除婚姻的因素。

    在社交方面,良好的人际交往会增强一个人的幸福感,所以,要摆脱孤僻性格,多与他人进行交往。与亲密的朋友分享你的内心,将体会到一种金钱及其他所无法给予你的幸福感。除此之外,研究发现,年龄越大幸福指数越高,年轻人感到不快乐的重要原因就是欲望的永无止境,这也就涉及了幸福的第三个因素,即你能否控制心理。

    幸福感的第三个因素之所以至关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遗传因素,甚至有时我们对外部环境也无能为力。此时战胜困境,保持心理愉悦的唯一力量就是心灵的力量。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全在于我们的一念之间,而幸福或者不幸福也在这一念之间。

    可能你居住在并不大的房子里,但你同样可以感到幸福,因为你可以暗示自己说:“很多人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流浪街头的人也不在少数,比起他们我幸福很多。”也许你没有多余的钱去买奢侈品,此时你应该对自己暗示说:“你所拥有的东西已经足够使用,没有处于饥饿也没有处于寒冷,为此你应该感到幸福。”当你的潜意识接收到你的这些信息时,你的内心就会感受到最真实的幸福。

    影响幸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每个人对幸福的感知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幸福的标准也并不统一。总的来看,一个人能够拥有温饱的生活,做到衣食无忧,就应该学会满足。倘若一个人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有着几个亲密无间的好友,那么,也应该感到幸福。此外,美满的婚姻、可爱的孩子等,都可以成为你幸福的理由。

    要让自己感到幸福,就不要给自己施加过多的压力。简单平淡的生活往往会令人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所以,目标的制定不要超过所能承受的范围。

    1.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的幸福公式是怎样的?

    2.怎样理解幸福的第三因素:心理的力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