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企业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连锁企业仓储管理规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节)仓储作业管理流程

    一、仓储作业流程

    (1)收货

    收货是指连锁企业的进货指令向供货厂商发出后,配送中心对运送的货物进行接收。

    (2)入库

    商品验收合格后,需要将其运送库房而进行的作业环(节)。

    (3)存储

    商品的储存是指在严格遵照商品保管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库存量,做好商品的堆码、苫垫、保管等工作的作业环(节)。

    (4)盘点

    通过盘点作业可以计算出真实的库存量、费用率、毛利率、货损率等指标。

    (5)出库

    即根据正式的凭证和手续,准确、及时地组织好商品出库的作业环(节)。

    二、收货作业流程

    (1)投单

    供应商到达收货部的停车区域后,应立即将送货订单、送货明细等交到收货部受理处,进行投单。

    (2)审核

    收货员接到订单后,对订单上所列项目,逐项仔细核对其是否清楚,是否为快讯商品,同时检查文件档案中是否有待退商品等内容。

    (3)卸货

    轮到该供应商卸货时,应将货物按码放的原则在正确的区域内卸货。

    (4)验收

    请供应商将货物拉到正确的区域内,由专门的验收人员进行验货的程序。

    (5)退换货

    对于在商品验收中不符合规定的商品,或者和订货合约中的规定有出入的商品,验收人员应拒绝接受并责令供应商退/换货。

    (6)填制相关表单

    仓库保管员按表式规定填写商品退货/验收单。如果已有合同管理员填制过进货凭证,就可借用该凭证进行工作,不必另行填制退货/验收单。

    (7)记录物资存货账

    物资验收结束后,保管员根据验收凭证,记载保管商品存货账。

    仓库用的保管存货账可使用市场上现售的物资明细分类账。有些仓库控制数量、不计算金额,还可用具有数量收、发、存的三类账页。

    (8)入库

    物资入库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安排货位、准备苫垫用品、搬运工具、检验度量衡器具,组织好收货人力等,还要准备好商品标签。

    三、收货操作规范

    1.正常商品收货操作规范

    (1)收货人员在收到供应商到货通知,并在货物到达后,根据司机的随货箱单清点收货。

    (2)收货人员应与司机共同掐铅封,打开车门检查货品状况。

    (3)收货人员卸货时的职责

    严格监督货物的装卸状况。

    确认商品的数量、包装及保质期与箱单是否严格相符。

    任何商品破损、短缺情况必须在收货单上严格注明,并保留一份由司机签字确认的文件。

    事故记录单、运输质量跟踪表、送货单等如有破损短缺的情况须及时上报上级主管机关,以便及时通知客户。

    卸货人员监督商品在码放到托盘上时须全部向上,不可倒置。

    必须严格按照商品码放示意图中标示的商品每堆码放的数量和位置、方式码放。

    (4)卸货时如遇到恶劣天气,必须采取有效办法确保商品不会受损。

    (5)收货人员签收送货箱单并填写相关所需单据,将有关的收货资料商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货物状态等交给指定的负责人。

    (6)会计部门接单后必须在当天完成将相关资料通知记入台账。

    (7)破损商品须与正常商品分开单独存放,存入相关记录,等候处理。

    2.退货或残次商品收货操作规范

    (1)各种退货及换残商品入库都须有相应单据,如果运输超市或司机不能提供相应单据,仓库人员有权拒收货物。

    (2)退货商品有良品及不良品的区别

    良品退货收货时,货物必须保持完好状态,否则仓库拒绝收货。

    不良品收货时,商品基本情况必须与相应单据相符,并且有完好的包装。

    (3)换残商品的型号、编号须与通知单记录内容相符,否则仓库拒绝收货。

    (4)收货人员依据单据验收货物后,将不同状态的货物分开单独存放,记录商品名称、数量、状态等,将退货或换残单据及收货入库单上交有关部门。

    (5)依据单据记入台账。

    第二(节)仓储管理执行规范

    一、入库前的准备

    根据仓储业务的要求,仓储管理部门在收到商品入库计划后,要及时进行入库前的准备工作。其具体内容包括:

    1.了解商品详情

    在接收商品前,要认真检阅即将入库商品的相关资料。

    掌握商品的品种、规格、数量、包装状态、单件体积和重量、理化性质、存储要求及确切的到库时间和存储期限等,便于进行货位安排、商品养护等作业。

    2.留存存储区域

    核算存储区域的面积,要根据商品的形状、数量、特性、类别及存储要求等参数,并结合货位的通风、光照、邻近货位商品特性等情况,合理安排存储区。

    存储区域的安排可遵照以下要点:

    (1)依照货品特性来储存。

    (2)大批量使用大储区,小批量使用小储区。

    (3)高位的物品使用高储区。

    (4)笨重、体积大的货品储存于较坚固的层架底层及接近出货区。

    (5)轻量货品储存于有限的载重层架。

    (6)将相同或相似的货品尽可能靠近储放。

    (7)滞销的货品或较小、较轻及容易处理的货品使用较远的储区。

    (8)周转率低的货品尽量远离进货、出货区及仓库较高的区域。

    (9)周转率高的货品尽量放于接近出货区及仓库较低的区域。

    (10)服务设施应选在低层楼区。

    (11)在大量储存区的栈板架上,第一、二层货品供整箱配货之用,第三层以上的货品作存补货之用。

    (12)大量储存区储存畅销品或整箱销售的商品,以栈板堆高方式或以栈板架的方式储存商品。

    (13)在大量储存区内另外规划特价区、进货暂存区、进口品暂存区等以安置大量进货的货品或尚未归位的新商品。

    (14)小量储存区储存小量零星出货的商品,以流动料架或一般货品架来储存商品。

    (15)认真详细地检查库内的照明、通风、除湿等设备,发现故障立即报修。

    (16)及时清洁存储区残留物质,必要时进行消毒、除虫和衬垫材料的铺设。

    3.设备与单据的准备

    (1)根据入库作业安排,准备材料。

    (2)根据验收作业要求,准备点数、称量、测试开箱、封箱、度量、移动照明灯作业用具。

    (3)根据装卸搬运作业要求和商品尺寸、包装状况、货位方式等情况,准备相关机具。

    (4)根据入库作业要求,准备各种报表、记录本等单证。

    二、入库作业流程

    (1)填写入库申请表

    以成品库的入库流程为例,外购的成品或自己连锁企业生产的成品,首先由申请人填写入库申请单。

    (2)办理相关入库手续

    商品的入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入本库,另一种是入外库,其操作手续应按各自规定来办理。

    (3)商品入库

    在商品入库当日,进行入库资料查核、入库质检。当质量或数量不符时即进行适当修正或处理,并输入入库数据。入库管理中可按一定方式指定卸货及托盘堆叠。

    三、商品入库管理

    1.商品入库

    商品入库是仓库业务的开始,也是商品由采购进入保存的第一道环(节)。因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1)商品入库必须票货同行,根据合法凭证收货,及时清点商品数量。收货员要审核运输员交给的随货同行单据,票货逐一核对检查,将商品按指定地点入库验收。

    (2)商品入库必须按规定办理收货。连锁企业收货员货单相符,要在随货同行联上签字,加盖“商品入库货已收讫专用章”之后,方可交运输员随车带回交给连锁企业调度员。

    (3)验收中发现单货不符、差错损失或质量问题,连锁企业收货员应当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并在随货同行联上加以注明,做好记录。经双方签字后,收货员方可在单上签字、盖章,带回交储运业务索赔员,按期办理查询事宜。

    (4)同种商品不同包装或使用代用品包装,应问明情况,并在入库单上注明后,办理入库。

    (5)送货上门车辆,无装卸工的,经双方协商同意,仓库可有偿代为卸车,按储运劳务收费办法执行。

    (6)商品验收后,须仓库保管员签字、复核员盖章;入账后注明存放区号、库号,票据传回。

    (7)临时入库商品要填写临时入库票,由零售企业收货员、保管员签字、盖章后,交跑票员带回商店。

    (8)仓库保管员接正式入库单后,应立即根据单上所注的商品名称仔细点验件数,加盖“货已收讫章”。同时,由保管员签字、复核员盖章,将回执退回委托单位。

    (9)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仓库可以拒收不合法入库发运凭证。如字迹模糊,有涂改等;错送,即发运单上所列收货仓库非本仓库;单货不符,商品严重残损,质量包装不符合规定;违反国家生产标准的商品。

    (10)商品入库时,要轻卸轻放;保持清洁干燥,不使商品受潮玷污;检查商品有无破损或异样,及时修补或更换包装;抽查部分商品,特别是包装异样商品;用感官检查商品有无霉、溶、虫、损、潮、漏、脏等情况,分清责任。

    2.商品验收

    商品验收是对购进商品按进货合同或发货票的数量点收和质量检验。

    商品验收是连锁企业业务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开展商品验收能保证商品的数量准确、质量完好,阻止伪劣商品进入连锁企业,防止和消灭差错事故。商品验收是通过对商品的检查实现的。

    商品检查的方式,有以下四种:

    (1)直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快速、简便。连锁企业根据订货单检查供货商的发票、运送单,清点大类及项目。如果发票检查不能确定有效,要对商品进行实际的开箱拆包清点检查。

    (2)盲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但费时费力。它是指检查者不持有自身的订货单和运送单,而就供货者的商品实行现场实际清点和记录,然后将清查的各项商品数量、质量、损伤状况一一登记和描述,并交付采购部门。采购部门的管理人员再与订货单一一核对。

    (3)半盲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快速、准确。这是指检查者持有运送单和说明,有商品大类的数量而没有每一类商品项目的数量。检查员必须实际地清点每一类商品项目和数量。

    (4)直查与盲查相结合。当供货者的发票、运送单标明的内容细致、清楚,与连锁企业订货单完全相同时,实行直查即可。当供货者的发票、运送单所标明项目较粗略,不清楚时,连锁企业要实行盲查或半盲查。

    关于连锁企业内部商品流通环(节)的验收,是指销售部门对储存部门提供的商品进行验收。目的是为了划清经济责任,防止和减少商品损失与零售差错而设立的。

    连锁企业对供应商所供商品的检验,包括以下方面。

    (1)发票检查。商场超市要一一核对自己的订货单与供应商的发票。包括对每一商品项目、数量、价格、销售期限、送货时间、结算方式等项目。检查人通过检查确认供应商所供货物是否与连锁企业的需求完全相符。

    (2)数量检查。清点货品数量,不仅要清点大件包装,而且要开包拆箱分类清点实际的商品数量,甚至要核对每一包装内的商品式样、型号、颜色等。一旦发现商品短缺和溢余,要立即填写商品短缺或溢余报告单,报告给采购部门,以便通知供货商,协商解决的办法。

    (3)质量检查。有两种情况要注意。

    检查商品是否有损伤。一般来说,商品在运送过程中会出现商品损伤情况,这种损伤往往由运送者或保险人承担责任。

    检查是否有低于订货质量要求的商品。发现低于订货质量要求的商品,要及时提出来。因为低质量的商品会给商店带来麻烦,如影响销售、影响收入,也会损害连锁企业的形象等。

    3.验收作业

    验收作业可按进货的来源分为两种:企业进货验收和自行进货验收。

    (1)企业进货验收。由于企业总部已进行进货验收,所以可由业务人员或司机把商品送到门店,而不需当场验收清点,仅由门店验收员立即盖章及签收。至于事后店内自行点收发现数量、品项、品质、规格与订货不符时,可通知总部再补送。

    (2)自行进货验收。

    要核对送货单的商品品名、规格、数量、金额与发票是否相符。

    要核对实物与发票是否相符,具体的检查内容包括:商品数量、商品重量及规格、商品成分、制造商情况及有关标签、制造日期及有效日期、商品品质、送货车辆的温度及卫生状况、送货人员等。

    要对散箱、破箱进行拆包、开箱查验,核点实数。

    要对贵重商品拆箱、拆包逐一验收。

    要对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无地址、无保质期、商品标签不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商品拒收。

    要对变质、过保质期或已接近保质期的商品拒收。

    (3)验收作业应注意的事项。

    不要一次将几家厂商的进货同时验收。

    不可直接送货至仓库。

    避免在营业高峰时间进货。

    不要让供应厂商清理票据。

    4.商品出入库票据的管理

    (1)商品出库库票据由储运部统一发放,任何单位不得私自印制商品出库库票,各部室派专人领用时,储运部须按票号、编号登记备案。

    (2)各连锁店的出入库票上,需盖有本店出入库章和储运部出入库章。

    四、入库作业要点

    1.办理入库手续

    (1)入本库

    仓库保管员收到供销商的正式发票或储运部转来的运单、随货同行联、到货通知单后,由合同员审核、注销合同,加盖经销商品章转由连锁企业物价员编号、核定价格。

    仓库保管员接到物价员转来的票据后,凭此票验收商品数量、品名、规格、包装、质量等,票货相符、质量合格后,将商品入库。

    仓库保管员凭审核、定价后的原始单据,填制连锁企业经销商品入库申请单1~5联。

    仓库保管员将原始单据及自制入库单1~5联转企业会计部门,会计部门对商品账进行复核、签字后,再转给仓库保管员。

    仓库保管员在自制1~5联入库单上加盖“货已收讫”章及签名后,自留第一联,增记“库房经销库存明细账”中入库数量。内库增加,要求一货一价一账页,随后将2~4联及原始单据转商品账,5联转营业部。

    会计部门商品账接到仓库保管员转来的超市经销商品入库单2~4联,凭第三联记“经销库存商品明细账”进货数量,结存数量、内库存增加。

    会计部门商品账根据当日“经销商品入库单”填制营业部“进货存日报表”1~3联,凭第一联记经销库存商品金额账,库存金额增加。

    会计部门商品账将进销存日报表第二联附进货原始单据及入库单第二联转会计室,进销存日报表第三联附入库单,第四联转统计员。

    会计员按到三级账转来的“进销存日报表”、“原始单据”、“经销商品入库单”审核准确后,做记账凭证入账。统计员也做相应的账务处理。

    (2)入外库

    仓库保管员接到储运部转来的“运单”、“随货同行联”、“到货通知单”需要入外库的,应先将单据转合同员审核、注销合同,加盖经销商品章后转物价员编号、核定价格。

    仓库保管员凭审核计价后的原始单据填制连锁企业外库货物入库单1~4联,第一联存根,3~4联交储运部,转外库办理正式入库存手续。

    外库保管员将储运部货物入库单第四联加盖“货已收讫”章,收货人签字后,经储运部转交仓库保管员。

    仓库保管员根据储运部传来的“储运部货物入库单”,第四联与存根第一联核对无误后,做连锁企业经销商品入库单1~5联,并加盖“货已收讫”章,签字后,储运部“入库单”第四联与超市入库单第一联核对,增记库房经销库存商品,明细账中的入库数量及外库增加。2~5联流转程序视同入本库。

    2.商品的入库作业

    (1)对于退回商品的入库需经过质检、分类处理,然后登记入库。

    (2)商品入库后有两种作业方式。

    (1)商品入库上架,有出库需求时再出货。

    商品入库上架可由计算机或管理人员按照仓库区域规划管理原则或商品生命周期等因素来指定储放位置并登记,以便日后的库存管理或出货查询。

    (2)直接出库。

    此时需按照出货要求将商品送往指定的出货码头或暂时存放地点。入库搬运过程中需由管理人员选用搬运工具、调派工作人员,并安排工具和人员的工作流程。

    五、储存作业规范

    1.记账、登卡

    商品验收无误后,要及时记账、登卡。

    2.填写储存凭据

    详细记明商品名称、等级、规格、批次、包装、件数、重量、运输工具及号码、单证号码、验收情况、存放地点、入库日期、存货单位等,做到账、卡齐全,账、货、卡相符。

    3.安排存货区域

    入库商品验收以后,仓库要根据商品的性能、特点和存储要求,安排适宜的储存场所,做到分区、分库、分类存放和管理。

    4.堆放商品

    仓间面积的利用要合理规划,干道、支道要画线,垛位标志要明显,要编顺序号。符合安全第一、进出方便、(节)约仓容的原则。

    六、库存作业要点

    1.存量管理

    存量管理标准如下:

    (1)安全存量=3天每日出货量。

    (2)最高存量=(9天每日出货量)+安全存量。

    (3)最低存量=请购量=(领先时间每日出货量)+安全存量。

    (4)请购量=最高存量—安全存量。

    2.仓库温湿度控制

    (1)仓库温湿度的测定

    (1)在库外

    干湿表应设置在百叶箱内,避免阳光、雨水、灰尘的侵袭。

    百叶箱的门应朝北安放,以防观察时受阳光直接照射。

    百叶箱中温度表的球部离地面高度为2米。

    箱内应保持清洁,不放杂物,以免造成空气不流通。

    (2)在库内

    干湿表应安置在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照射的地方,不要挂在墙上。

    干湿表挂置高度应与人的眼睛基本平行,约1.5米左右。

    每日必须定时对库内的温湿度进行观测记录。

    一般在上午8时~10时,下午2时~4时各观测一次。

    记录资料要妥善保存,定期分析,摸熟规律,以便掌握商品存储的主动权。

    (2)仓库温湿度的调(节)

    为了维护仓储商品的质量完好,采用密封、通风与吸潮相结合的办法,是控制和调(节)库内温湿度行之有效的办法。

    (1)密封

    密封,就是把商品尽可能严密地封闭起来,减少受外界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以达到安全存储的目的。

    采用密封方法,要和通风、吸潮结合运用,如运用得当,可以收到防潮、防霉、防热、防溶化、防干裂、防冻、防锈蚀、防虫蛀等多方面的效果。

    (2)通风

    通风是利用库内外空气温度不同而形成的气压差,使库内外空气形成对流,来达到调(节)库内温湿度的目的。

    对库内环境进行通风时,要注意以下两点:库内外温度差距越大,空气流动就越快;库外有风,借助风的压力更能加速库内外空气的对流。但风力也不能过大。

    (3)吸潮

    在梅雨季(节)或阴雨天,当库内湿度过高,不适宜商品存储,而库外湿度也过大,不宜进行通风散潮时,可以在密封库内用吸潮的办法降低库内湿度。

    吸湿机一般适宜于储存棉布、针棉织品、贵重百货、医药、仪器、电工器材和烟糖类的仓间吸湿。

    3.核查库存商品

    (1)一般商品的核查

    以系统化原则储存商品,最好采取与连锁店相似的配置方式。

    商品储存须设有登记卡,登记进货的品名、日期、数量、规格,出仓的数量、余额。

    商品堆积要以栈板铺地后再堆放商品,以防止商品潮湿。

    陈列时,不得与墙壁接触,须留有5厘米的间隙。

    体积大、重量重的商品应置于底层,轻薄短小的商品则可置于上层,以防压碎商品。

    大箱包装应标示出进货日期。

    仓库内架设钢架木架,以充分利用空间。

    商品应按先进先出法出仓。

    轻薄短小的商品,应置于大体积、大重量的商品前面。

    清洁剂不要与烘烤食品存放在一起,以防止受污染。

    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

    禁止闲杂人员进出仓库,以保证安全。

    应有防火措施与设备,并应保持完好。

    经常保持仓库的清洁卫生。

    退货、换货、报废的商品应集中于专区,并定期予以处理。

    干货类的食品及用品,经验收后即行标价并陈列于货架上,如果有剩余,则送往仓库储存,以待销售。

    (2)冷冻、冷藏商品的核查

    商品无解冻、变质现象。

    商品进货验收,常温下不要放置超过30分钟。

    库门不可长时间打开。

    自行加工包装的商品,库存时须标注日期。

    合理规划商品暂存区、退货区及走道。

    商品堆叠高度不可超过风扇,并避免倾倒。

    无法堆叠的商品以层板或台车存放。

    退货商品集中于退货区,每周定时办理退货。

    每日定时检查温度是否正常。

    库存内不准停放杂物或拖板车。

    在库房工作须穿防寒衣、鞋。

    进入库房检查安全开关是否正常。

    风扇与地面发现积水,须立即清除。

    库房上方不可放置物品,人员不可随意攀爬。

    冷冻库每月清理一次,冷藏库每周清洗一次。

    非工作需要,人员不可在库房逗留。

    商品确实做到先进先出。

    出货同时也须做好商品整理。

    出库房随手关灯、关门。

    七、出库作业规范

    (1)填写出库单

    无论采用哪种出货的方式,都要填写出库单,出库单主要有以下项目:发货单位、发货时间、出库品种、出库数量、金额、出库方式选择、运算结算方式、提货人签字、成品库主管签字。

    (2)审批

    管理者审批该申请出库单:如果审批通过,此单属性变更为“出库单”;如果审批未通过,需要写明未通过原因。

    (3)出库单验收

    由管理者审批通过的出库单,商品确实出库后,管理者验收。

    (4)验收出库单

    如果验收通过,此单属性变更为“验收出库单”。

    (5)未通过

    如果验收未通过,需要写明未通过原因。

    (6)出库

    完成出库业务,同时验收出库单中的商品,并在库存中相应减少。

    八、出库操作要点

    1.仓管人员要注意在下列情况下方可出货:

    (1)交货。

    (2)交货给客户试用。

    (3)示范表演。

    (4)展示中心陈列。

    (5)本企业同事的职前或在职训练使用。

    (6)本企业各部门因业务需要而借用。

    2.若发现下列问题要立即与库存管理单位联系,双方取得一致意见以后才能出库:

    (1)一票入库商品没有全部到齐的。

    (2)入库商品验收时发现有问题尚未处理的。

    (3)商品质量有异状的。

    3.认真做好出库凭证和商品复核工作。只有凭订货单,才可以对其出货。

    4.接到订货单时,应于当日发货,如缺货而需调拨供应时也应于当日回复预定供货的日期。

    5.库存充足时,应依据过去的销售资料统计及需要预测,随时注意库存情形,将库存商品依比例进行分配。

    6.任何出货情况,均应于出货当日将有关资料入账以便于存货的控制。

    7.要分清仓库和承运单位的责任,办清交接手续。开具出库商品清单或出门证,写明承运单位的名称、商品的名称、数量、运输工具和编号,并会同承运人或司机签字。

    8.商品出库以后,存储人员要在当日根据正式出库凭证销卡、销账,清点货垛结余数,与账、卡核对,做到账、货、卡相符。并将有关的凭证、单据交账务人员登账复核。

    9.配送部门的其他人员向仓管部门领货时,应在仓库的柜台办理,不得随意自行进入仓库内部。

    第三(节)商品保管作业操作规范

    一、商品保管的基本要求

    1.严格控制入库商品

    要严格验收入库商品,弄清商品及其包装的质量状况,防止商品在储存期间发生各种不应有的变化。对吸湿性商品要检测其含水量是否超过安全水分,对其他有异常情况的商品要查清原因,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和采取救治措施,做到防微杜渐。

    2.安排适当的储存场所

    由于不同商品性能不同,对保管条件的要求也不同。性能相互抵触或易串味的商品不能在同一库房混存,以免相互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对于化学危险物品,要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分区分类安排储存地点。

    3.合理进行堆码苫垫

    地面潮气对商品质量影响很大,要切实做好货垛下垫隔潮工作,存放在货场的商品,货区四周要有排水沟,以防积水流入垛下;货垛周围要遮盖严密,以防雨淋日晒。应根据各种商品的性能和包装材料,确定货垛的垛形与高度,并结合季(节)气候等情况妥善堆码。含水率较高的易霉商品,热天应码通风垛;容易渗漏的商品,应码间隔式的行列垛。除此之外,库内商品堆码留出适当的距离:顶距,平顶楼库为50厘米以上,人字形屋顶以不超过横梁为准;灯距,照明灯要安装防爆灯,灯头与商品的平行距离不少于50厘米;墙距,外墙50厘米,内墙30厘米;柱距,一般留10~20厘米;垛距,通常留10厘米。对易燃商品还应留出适当防火距离。

    4.仓库温湿度的控制

    仓库的温湿度,对商品质量变化的影响极大。各种商品由于其本身特性,对温湿度一般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超过规定的范围,商品质量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应根据库存商品的性能要求,适时采取密封、通风、吸潮和其他控制与调(节)温湿度的办法,力求把仓库温湿度保持在适应商品储存的范围内,以维护商品质量安全。

    5.库存商品的检查

    做好商品库存检查,对维护商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库存商品质量发生变化,如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就会造成或扩大损失。因此,对库存商品的质量情况,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6.保持仓库的卫生清洁

    储存环境不清洁,易引起微生物、虫类滋生繁殖,危害商品。因此,对仓库内外环境应经常清扫,彻底铲除仓库周围的杂草、垃圾等物,必要时使用药剂杀灭微生物和潜伏的害虫。对容易遭受虫蛀、鼠咬的商品,要根据商品性能和虫、鼠生活习性及危害途径,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仓库温湿度管理

    1.温湿度管理概述

    要做好仓库温湿度管理工作,首先要学习和掌握空气温湿度的基本概念及有关的基本知识。

    (1)空气温度。空气温度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

    一般而言,距地面越近气温越高,距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在仓库日常温度管理中,多用℃表示,凡0℃以下度数,在度数前加一个“—”,即表示零下多少℃。

    (2)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或空气干湿的程度。

    表示空气湿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绝对湿度。绝对湿度是指单位容积的空气里实际所含的水汽量,一般以克为单位,用克/米3来表示。

    温度对绝对湿度有着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水汽蒸发得越多,绝对湿度就越大;相反,绝对湿度就小。

    (2)饱和湿度。饱和湿度是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单位容积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量的最大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多余的水蒸气就会凝结,变成水滴,此时的空气湿度便称为饱和湿度。

    空气的饱和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单位容积空气中能容纳的水蒸气量就越多,饱和湿度也就越大。

    (3)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气量距离饱和状态程度的百分比,即在一定温度下,绝对湿度占饱和湿度的百分比数。相对湿度用百分率来表示,公式为: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饱和湿度×100%

    绝对湿度=饱和湿度×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越大,表示空气越潮湿;相对湿度越小,表示空气越干燥。

    空气的绝对湿度、饱和湿度、相对湿度与温度之间有着相应的关系。温度如发生了变化,则各种湿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4)露点。指含有一定量水蒸气的空气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所含的水蒸气就会达到饱和状态并开始凝结成水,这种现象叫做结露。水蒸气开始凝结成水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简称露点。如果温度继续下降到露点以下,空气中超饱和的水蒸气,就会在商品或其他物料的表面上凝结成水滴,此现象称为“水池”,俗称商品“出汗。”此外,风与空气的温湿度有密切关系,也是影响空气温湿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2.库内外温湿度的变化

    从气温变化的规律分析,一般在夏季降低库房内温度的适宜时间是夜间10时以后至次日早晨6时,而降低湿度的适宜时间是上午6时以后至下午4时。当然,降温还要考虑到商品特性、库房条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仓库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

    (1)仓库温湿度的测定。测定空气温湿度通常使用干湿球温度表。

    在库外设置干湿表,为避免阳光、雨水、灰尘的侵袭,应将干湿表放在百叶箱内。百叶箱中温度表的球部离地面高度为2米,百叶箱的门应朝北安放,以防观察时受阳光直接照射。箱内应保持清洁,不放杂物,以免造成空气不流通。

    在库内,干湿表应安置在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不要挂在墙上,挂置高度与人眼平,约1.5米。每日必须定时对库内的温湿度进行观测记录,一般在上午8~10时,下午2~4时各观测一次。记录资料要妥善保存,定期分析,摸出规律,以便掌握商品保管的主动权。

    (2)控制和调(节)仓库温湿度。为了维护仓储商品的质量完好,创造适宜于商品储存的环境,当库内温湿度适宜商品储存时,就要设法防止库外气候对库内的不利影响。当库内温湿度不适宜商品储存时,就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库内的温湿度。实践证明,采用密封、通风与吸潮相结合的办法,是控制和调(节)库内温湿度行之有效的办法。

    (1)密封。密封就是把商品尽可能严密地封闭起来,减少外界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以达到安全保管的目的。

    采用密封方法,要和通风、吸潮结合运用,如运用得当,可以收到防潮、防霉、防热、防溶化、防干裂、防冻、防锈蚀、防虫等多方面的效果。

    密封保管应注意的事项有:

    在密封前要检查商品质量、温度和含水量是否正常,如发现生霉、生虫、发热、水凇等现象就不能进行密封。发现商品含水量超过安全范围或包装材料过潮,也不宜密封。

    要根据商品的性能和气候情况来决定密封的时间。易潮、易溶化、易霉的商品,应选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时(节)进行密封。

    常用的密封材料有塑料薄膜、防潮纸、油毡纸、芦席等。这些密封材料必须干燥清洁,无异味。

    密封常用的方法有整库密封、小室密封、按垛密封及按货架、按件密封等。

    (2)通风。通风是利用库内外空气温度不同而形成的气压差,使库内外空气形成对流,来达到调(节)库内温湿度的目的。当库内外温度差距越大时,空气流动就越快。若库外有风,借助风的压力更能加速库内外空气的对流,但风力不能过大。正确地进行通风,不仅可以调(节)与改善库内的温湿度,还能及时散发商品及包装物的多余水分。按通风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利用通风降温和利用通风散潮两种。

    (3)吸潮。在雨季或阴雨天,当库内湿度过高,不适宜商品保管,而库外湿度也过大,不宜进行通风散潮时,可以在密封库内用吸潮的办法降低库内湿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场超市仓库普遍使用机械吸潮方法。即使用吸湿机把库内的湿空气通过抽风机,吸入吸湿机冷却器内,使它凝结为水而排出。

    吸湿机一般适宜于储存棉布、针棉织品、贵重百货、医药、仪器、电工器材和烟糖类的仓间吸湿。

    三、储存商品的霉变腐烂与防治

    1.易霉腐商品

    凡是生物制品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及其制品,动物的皮、毛、骨、肌体、脏器及其制品,在适宜于菌类生长的条件下,都易发生霉变。矿产品、金属商品其本身虽不会发霉,但如沾染污垢或以生物为原料制成的附件、配件,在一定条件下,菌类也会生长。一般仓库中,主要有下列各类商品容易生霉:

    棉麻、纸张等含纤维素较多的商品;鞋帽、纸绢制品(含糨糊、浆料)等含淀粉的商品;皮毛、皮革、丝毛织物等含蛋白质较多的轻纺工业商品;鱼肉蛋乳及制品等含蛋白质较多的食品商品;烟酒糖茶、干鲜果菜等含多种有机物质的商品。

    2.商品霉腐的防治

    (1)影响霉腐微生物生存的外界条件

    水分和空气湿度。试验证明,只有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75%以上时,多数商品的含水量才可能引起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而通常把75%这个相对湿度叫做商品霉腐临界湿度。

    温度。根据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可将其分为低温性微生物、中温性微生物和高温性微生物。每一类型的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又分为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超过这个范围其生长会滞缓或停止。

    日光。日光对于多数微生物的生长都有影响。多数霉腐微生物在日光直射下经1~4小时即能大部分死亡。因此,要将商品存放于阳光能直射到的地方,但必须要放在阴暗地方的商品除外。

    溶液浓度。多数微生物不能在浓度很高的溶液中生长。因为浓度很高的溶液能使菌细胞脱水,造成质壁分离,使其失去活动能力甚至死亡。因此,盐腌和蜜饯食品一般不易腐烂。但也有少数微生物对浓度高的溶液有抵抗能力。

    空气成分——二氧化碳。多数霉腐微生物特别是霉菌,需要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在无氧条件下不形成孢子。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如果改变商品储存环境的空气成分,比如使二氧化碳逐渐增加,使氧逐渐减少,那么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就要受到限制,甚至导致死亡。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20%时,霉菌中的某种青霉和毛霉的死亡率就能达到50%~70%,二氧化碳在空气中达50%时将全部死亡。

    (2)商品霉腐的防治

    加强入库验收。易霉商品入库,首先应检验其包装是否潮湿,商品的含水量是否超过安全水分。易霉商品在保管期间应特别注意勤加检查,加强保护。

    加强仓库温湿度管理。要根据商品的不同性能,正确地运用密封、吸潮及通风相结合的方法,管好库内温湿度,特别是在雨季,要将相对湿度控制在不适宜于霉菌生长的范围内。

    选择合理的储存场所。易霉商品应尽量安排在空气流通、光线较强、比较干燥的库房,并应避免与含水量大的商品存放在一起,防止发生霉腐。

    合理堆垛,下垫隔潮。商品堆垛不应靠墙靠柱。

    商品进行密封。

    做好日常的清洁卫生。仓库里的积尘能够吸潮,容易使菌类寄生繁殖。

    化学药剂防霉。对已经发生霉腐但可以救治的商品,应立即采取措施,以免霉腐继续发展,造成严重损失。根据商品性质可选用晾晒、加热消毒、烘烤、熏蒸等办法。

    3.仓库害虫的防治

    仓库内害虫的防治,是搞好商品保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仓库内害虫的来源

    商品入库前已有害虫潜伏在商品之中。

    商品包装材料内隐藏害虫。

    运输工具带来害虫。车船等运输工具如果装运过带有害虫的粮食、皮毛等,害虫就可能潜伏在运输工具之中,再感染到商品上来。

    仓库内本身隐藏有害虫。

    仓库环境不够清洁,库内杂物、垃圾等未及时清除干净,潜有并孳生害虫。

    邻近仓间或邻近货垛储存的生虫商品,感染了没有生虫的仓间和商品。

    储存地点的环境影响。如仓库地处郊外,常有麻雀飞入、老鼠窜入,它们身上常常带有虫卵或虫体。田野、树木上的害虫也会进入仓库,感染商品。

    (2)仓库内害虫的特性。仓库内害虫大多来源于农作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仓库中,其生活习性逐渐改变,能适应仓库的环境而继续繁殖,并具有以下特性:

    适应性强。仓库害虫一般能耐热、耐寒、耐干、耐饥,并具有一定的抗药性。适宜仓库害虫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一般为18~35℃,仓库害虫在每年的5~8月生长繁殖最为旺盛,一般能耐38~45℃的高温。在10℃以下,大多数仓库害虫停止发育,0℃左右处于休眠状态,但不易冻死。大多数仓库害虫能生活于含水量很少的物品中,而且大部分仓库害虫能耐长时期的饥饿而不死。

    食性广杂。仓库害虫的口器发达,便于咬食质地坚硬的食物,大多数仓库害虫具有多食或杂食性。

    繁殖力强。由于仓库环境气候变化小,天敌少,食物丰富,活动范围有限,雌雄相遇机会多等原因,仓库害虫繁殖力极强。

    活动隐蔽。大多数仓库害虫体型很小,体色较深,隐藏于阴暗角落或在商品中蛀成“隧道”危害商品,不易发现,寒冬季(节)又常在板墙缝隙中潜伏过冬。

    (3)常见的仓库害虫。仓库害虫的种类很多,世界上已定名的有五百多种。在我国发现的有近两百种,在仓储管理中已发现危害商品的就有六十多种,严重危害商品的达三十多种。主要仓库害虫有:黑皮囊、竹长蠢、烟草甲、锯谷盗、袋衣蛾。

    (4)常见易虫蛀商品。容易虫蛀的商品,主要是一些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的动植物加工制成商品。为了做好这类商品的虫害防治,现将它们遭受虫害情况介绍如下。

    毛丝织品。这类商品含有多种蛋白质,常见危害这类商品的害虫生长繁殖期是4~9月份,其中以6~8月份为盛。对温湿度要求:温度25~30℃,相对湿度70%~90%。

    竹藤制品。这类商品含纤维素和糖分,常见蛀虫性喜温湿,怕光,一般在4~5月份发现成虫,最适生长繁殖的温度28~30℃,相对湿度70%~80%。

    纸张及纸制品。这类商品含纤维素和各种胶质、淀粉糊,常见的蛀虫喜温湿、阴暗环境。仓库中如有新鲜松木或胶料香味时,便容易诱集白蚁与毛衣鱼。危害严重季(节):毛衣鱼在7~9月份,白蚁一般在4~9月份。

    此外,常见虫蛀的商品还有烟叶和卷烟、干果等。这类商品含糖类、蛋白质、烟碱等物质,主要害虫有烟草甲和烟草粉螟等。干果糖分、淀粉及水分含量较高,蛀虫有锯谷盗、花斑皮蠢、玉米象、咖啡豆象、螟蛾等。此类蛀虫生长繁殖的旺盛期在6~8月份,最适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为70%~80%。

    (5)仓库害虫的防治。商品中发生害虫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杀灭,常会造成严重损失。

    杜绝仓库害虫来源。要杜绝仓库害虫的来源和传播,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商品原材料的杀虫、防虫处理。

    入库商品的虫害检查和处理。

    仓库的环境卫生及备品用具的卫生消毒。

    药物防治。使用各种化学杀虫剂,通过胃毒、触杀或熏蒸等作用杀灭害虫,是当前防治仓库害虫的主要措施。常用的防虫、杀虫药剂有以下几种:

    驱避剂。常用驱避剂药物有精萘、对位二氯化苯、樟脑精等。

    杀虫剂。杀虫剂主要通过触杀、胃毒作用杀灭害虫。触杀剂和胃毒剂很多,常用于仓库及环境消毒的有敌百虫等。

    熏蒸剂。常用的有氯化苯、溴甲烷、磷化铝、环氧乙烷和硫黄等。熏蒸方法可根据商品数量多少,结合仓库建筑条件,酌情采用整库密封熏蒸、帐幕密封熏蒸、小室密封熏蒸和密封箱、密封缸熏蒸等形式。但是,上述几种熏蒸均系剧毒气体,使用时必须严格落实安全措施。

    仓库害虫的防治方法,除了药物防治外,尚有高低温杀虫、缺氧防治、辐射防治及各种合成激素杀虫等。

    四、金属类商品的锈蚀与防治

    1.金属制品锈蚀的原因

    金属锈蚀的原因很多,有的属于化学锈蚀,有的则属于电化学锈蚀。就金属锈蚀的原因分析,既有金属本身的因素,也有大气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1)金属材料本身的原因。金属材料在组织、成分、物理状态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均匀性,如热、冷加工产生的不均匀性,从而引起电极电位不均而影响或加速锈蚀。

    (2)大气中的因素。金属制品锈蚀与外界因素有直接关系。如受温度、湿度、氧、有害气体、商品包装、灰尘等的影响。

    2.金属制品的防锈

    金属制品的防锈,主要是针对影响金属锈蚀的外界因素进行的。

    (1)控制和改善储存条件。金属商品储存的露天货场,要尽可能远离工矿区,特别是化工厂,应选择地势高、不积水、干燥的场地。

    较精密的五金工具、零件等金属商品必须在库房内储存,并禁止与化工商品或含水量较高的商品同库储存。

    (2)涂油防锈。在金属制品表面涂一层防锈油脂薄膜,金属制品就不会生锈。

    防锈油分为软膜防锈油和硬膜防锈油两种。软膜防锈油防锈能力稍差,但容易用有机溶剂清除。硬膜防锈油防锈能力强,但油膜不易清除。软膜防锈油的使用有按垛油封、包油封、个体油封三种。硬膜防锈油多用于露天存放的钢材,方法以喷涂为佳。防锈油都具有易燃成分和一定的毒性。

    (3)气相防锈。利用一些具有挥发性的化学药品,在常温下迅速挥发,并使空间饱和。它挥发出来的气体物质吸附在商品表面,可以防止或延缓金属制品的锈蚀。

    3.金属制品的除锈

    目前除锈的方法大体有手工除锈、机械除锈和化学除锈三种。

    (1)手工除锈。主要是进行擦、刷、磨,以除去锈迹。

    (2)机械除锈。常见的有滚筒式除锈、抛光机除锈等。

    (3)化学除锈。化学除锈是利用能够溶解锈蚀物的化学品,除去金属制件表面上锈迹的方法。

    化学除锈液一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溶解锈蚀物,大多是采用无机酸,其中以磷酸使用得最多,因为它的腐蚀性较小。另一部分是对金属表面起钝化作用的铬酸等。金属制品的化学除锈主要是在各种酸液中进行,也称酸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