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人物-路易萨·梅·奥尔科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厌烦自己作品的大作家

    公元前500年,希腊剧作家埃司库洛斯在雅典让其不朽悲剧搬上演了舞台。但是,从遥远的埃司库洛斯时代到《埃比的爱尔兰玫瑰》那一创纪录时代,绝无任何别的戏剧作品可与电影《小妇人》相提并论,该电影在纽约连映三周。

    在《小妇人》上演的第十七天,购票的长队延伸到几个街区之外。本打算购物的顾客竟站在一旁惊讶地望着这一盛况。此情此景,纽约历史上绝无仅有。

    这一悲情杰作的创作本身就是个令人感叹不已的故事。

    年轻时,《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萨·M·奥尔科特就是个吹着口哨的假小子。即使是在她长大成人后,她对跟女孩的东西也没有丝毫兴趣。她也不想写有关女孩的作品。她的出版商坚持要求她写一个女孩的故事,她虽然同意了,内心却非常抵触。

    现今,作家中差不多有这样一个箴言,那就是,如果作者在故事写作时感觉不到乐趣的话,读者更不会读出其中的乐趣。

    然而,在写作《小妇人》过程中,奥尔科特就没有找到快乐。事实上,她对该故事的写作非常厌烦,甚至到了难以忍受的边缘。她无数次放下纸笔,唤来小狗儿,跑去树林散心。还有些时候,她把书稿扔到一边,赶到城市的另一头,跟朋友拉尔夫·瓦尔多·艾默生聊天去了。

    在她完成《小妇人》后,她觉得自己写了一部失败的作品。然而该作品却迅速成为了一部“畅销小说”,且一直保持“畅销”状态,长达七十年之久。两千万人读过《小妇人》,在最近的一次图书馆理员大会上,《小妇人》被一致推选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女性图书。

    少女时,奥尔科特十分活跃,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人都认为她是个“怪异之人”。她喜欢吹口哨,而当时规矩的少女是不吹口哨的。她跟男孩赛跑,还将裙子卷到脚踝上,而当时规矩的少女也不那样做。她甚至还爬上苹果树,坐在树丫上读书,有人据此预言说她将不得善终。

    她的母亲身体不好,妹妹又年幼,为了替家里分担些困难,她开始写作。她的父亲为人和蔼,但很理想化。他经常演讲,但真正愿意聆听的人却寥寥无几,每次仅能挣到一两英镑。尽管家里差不多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她的父亲仍然多数时间呆坐家中,一边挠挠胳膊肘,一边赞美简朴的生活。

    父亲非常慷慨,有一次他竟把家里最后的那点柴火送给了一户贫苦人家,一家人只得待在床上取暖。妻子和女儿们抱怨家里太冷,他却说:“哎,不必着急,老天爷会送来柴火的。”那天晚上,一场暴风雪席卷了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第二天醒来时,家人惊喜地发现门口有一捆柴火。父亲相信这是上帝送来的,于是就把柴火扛了回来。

    起初,奥尔科特将自己写好的故事寄往出版社,然而它们却就像弹力球那样,立刻反弹回来。一位编辑告诉她,她不可能写出吸引读者的东西,还告诫她要放弃从事文学的想法,继续做自己的缝纫活儿。

    她住过的那间白色旧木屋仍矗立在康科德镇上,每年会有两万三千名游客去那里参观。对他们许多人来说,那地方简直就是一个圣地。我也去参观过,那天我看到有位女士在经过梅格、乔、贝斯和艾米曾打闹玩耍过的房间时,一直都是泪流满面。

    有位年轻人渴望成为小说家,他曾向奥尔科特请教。“不,”她回答道,“但凡你能够干点别的活儿,哪怕是挖沟渠,就不要当作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