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人物-杨百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他的二十七位妻子中只有一位可以不织吊袜带

    摩门教杰出的领袖杨百翰一生娶了二十七位妻子。这些女人每天都在同一张桌上吃饭,晚上他们一起跪着祷告,年复一年,这些女人也都相安无事。

    所有的女人都同桌吃饭这个说法不准确。应该说除了一位金发美女,其他女人都在一起吃饭,这位金发美女的事情后文再作交代。

    杨百翰为什么要娶这么多妻子呢?是他很淫荡好色吗?当然不是,他是一个非常严格非常虔诚的教徒。他曾在一次布道中说:“我不迷恋女人,世界上像我这样的男人没几个。”

    摩门教徒严格遵照《旧约》,根据书中记载,亚伯拉罕、艾撒克、雅各布、所罗门、大卫等都是一夫多妻,他们也就认为自己应该多娶女人,在地球上繁衍后代,这是最直接的神启。

    一些摩门教领袖在布道中公开称耶稣娶了玛丽和玛莎,他们这么说并不是想亵渎圣灵,反而是一种虔诚的追随。

    杨百翰曾在布道中说,如果男子不认同一夫多妻制,必将受到天谴。他告诫单身汉,如果他们不结婚会受到上帝的诅咒。

    杨百翰觉得应该给他的会众做个表率,于是有一天,他一早出门,不到午饭的功夫就娶回了两个女人,然后稍作休息,匆忙吃了点东西,又出去了,晚饭前又娶回了两个。一天娶了四个女人。那时他四十四岁,其中有个女孩才十七岁。他还娶了两个寡妇,杨百翰心里很清楚,这些女人现在是他的妻子,今后还是会去天堂与她原先的丈夫团聚。

    许多摩门女教徒认为能嫁给杨百翰是一种荣幸。有位十七岁的英国女孩叫伊莱扎·伯格斯,她疯狂地爱上了杨他。她在《旧约》中读到,雅各布曾给一位女子打过七年长工,分文不取,最后这个女子成了他的妻子。于是她就效仿这一做法,开出条件称如果杨百翰答应七年之后能娶她,她就到杨百翰的家里做七年佣人,分文不取。来自佛蒙特州的杨百翰生来精明,遇到这等好事,当然就同意了。七年之后他兑现了承诺,娶了伊莱扎。

    当杨百翰娶到第二十四个女人时,麻烦就来了。1862年美国内战正酣,那时杨百翰六十一岁,已经有这么多妻子,按说应该不会再娶,但是他却遇到一位金发美女艾米丽娅,疯狂地爱上了她。他觉得艾米丽娅跟别人不一样。当然,她们中的每个人都不一样。

    那时艾米丽娅二十五岁,风姿绰约,会弹钢琴,有时从她的樱桃小嘴中会飘出一曲。杨百翰饭不思夜不寐,哀求艾米丽娅嫁给他。她却仰脸摇头故作矜持。他越坚持,她就越矜持。最后杨百翰说愿意给她让出教主的位置,嫁给他是上帝的旨意,她终于同意了。

    问题这就开始了,这位金发美女能弹能唱,自命不凡,跟那些女人住在一个屋檐下哪儿能行?当然不行。他要求杨百翰给她建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厦,杨百翰照办了。后来这座大厦成了犹他州多年的汇演场所。她会跟那些嚼舌根的女人们同桌吃饭么?不管怎么说,她总算同意屈尊在同一个屋子吃饭,但她有自己的小桌子,杨百翰还得跟她一块儿吃。据说,她常常能吃上草原榛鸡,而其他女人吃的总是腌肉。

    杨百翰小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拮据。他自己编织草帽,因此他向妻子们倡导节俭,给她们羊毛让她们自己织吊袜带,还吓唬说如果谁再继续买丝绒带,大手大脚地花钱赶时髦,就跟谁离婚。

    这个要求把艾米丽娅气得嗷嗷的,她继续弹她的钢琴,继续买她的香水、丝质品、首饰,还坐着马车到处炫耀,看戏时偏要坐在其他女人的前面。如果杨百翰家里有猎枪,我想会出现这一幕:某天早上,有人发现艾米丽娅已经被打死了。

    杨百翰曾在布道中说,他的会众如果遇到麻烦向他咨询,他会告诉他们上帝的意旨。有一天,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找到杨百翰问:“按照上帝的意旨,贴身的法兰绒我该穿黄色还是红色?”杨百翰思考片刻说:“黄色。”又来了一位哭天抹泪的老妇人,说他的丈夫让她去死。杨百翰拍了拍她的胳膊,郑重其事地说:“现在?您可千万别。”

    杨百翰有五十六个孩子,他最喜欢的那个女人给她生了十个,有十一个女人没有生养。有时候一个月会有三个孩子降生,有时两个女人赶到同一天分娩,最后一个孩子出生时他已经六十八岁了。他给孩子们建了一所私人学校。布道时,他让大女儿穿上丝质的黑长裙,在一旁速记。

    我曾经也对他的家庭生活说长道短,但一夫多妻的生活对他的职业有特殊的意义。他只上过十一天半的学,但他成了十九世纪杰出的领袖之一。曾经担任林肯政府国务卿的威廉·亨利·西华德说:“美国从来都没有哪位政治家能像杨百翰这样优秀。”

    自学成才的杨百翰领着迷茫的劳苦民众,乘着牛车马车,跨过干旱的平原,在一片荒漠上落地生根。经过他们的辛勤灌溉,这片不毛之地终于生机勃勃。他建立了一个经济帝国,担任着摩门教的最高领袖,在他的苦心呵护下,摩门教终于像棵月桂树一样开枝散叶。

    他给后人留下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