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人物-安德鲁·卡内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他造就了许多百万富翁,无人能及

    一天,一个发明家走了过来,坐在他身边

    安德鲁·卡内基[96]出生的时候,既没有医生也没有助产士,他们家实在是太穷了,负担不起那个费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每个小时,他只能赚上两美分,后来他赚了四亿美元。

    我曾经到过他出生的那个农舍,在苏格兰的丹弗姆林。那个农舍只有两间房。楼下那间房是他父亲织布的地方,楼上是一个又小又黑的阁楼,一家人做饭、吃饭、睡觉都在那里。

    卡内基一家人来到了美国,他父亲做桌布,然后挨家挨户地兜售。他母亲给一个鞋匠洗靴子、缝补靴子。安德鲁只有一件衬衣,每天晚上等他上床以后,母亲赶紧给他洗衬衣,再熨烫好。母亲每天要工作十六到十八个小时,安德鲁仰慕自己的母亲。二十二岁那年,他对母亲许诺说,只要母亲还活着,自己就不结婚。他做到了。三十年后,母亲去世了,他才结婚。结婚那年,他已经五十二岁了,六十二岁那年,他有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孩子。

    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他就常对母亲说:“母亲,有一天,我会很有很多钱,我要让你穿丝绸的衣服,还有仆人,还有你自己的马车。”他常常说,自己继承了母亲的聪明头脑,对母亲永远的爱是自己干大事业的动力之一。母亲去世后,他深感悲痛,整整十五年,压根就不能提及母亲的名字。有一次,他给一位苏格兰老妇人付清了抵押款,只是因为那个老妇人长得像他母亲。

    安德鲁·卡内基是钢铁大王,但他对钢铁制造知之甚少。他手下有数百人,甚至数千人,这些人更了解钢铁。但是,卡内基知道如何同人打交道,他因此变得富有。年轻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了组织、领导、让别人为他工作的才华。

    还在苏格兰的时候,他还是个小男孩,一天,他抓住了一只母兔。一眨眼的功夫!他就有了一窝小兔子,可他没有东西喂小兔子。他想到了一个妙招。他对住在附近的男孩子们说,谁去给小兔子找吃的苜蓿和蒲公英,他就用谁的名字给小兔子命名。这个办法特别奏效。

    多年之后,卡内基把这套心理战术也用到了商场上。比如说,他想要把钢铁卖给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当时该公司的董事长是J.埃德加·汤姆森先生。安德鲁·卡内基在宾夕法尼亚建了一座大钢铁厂,命名为“J.埃德加·汤姆森钢铁厂”。汤姆森先生自然是很高兴,不用卡内基多费口舌,他就从有自己名字的钢铁厂订购了铁轨。

    卡内基在匹兹堡做过电报通讯员,一天的薪水是五十美分。当时,对他而言,这就像是一笔巨款。他在匹兹堡人生地不熟,他不认识路,又很害怕丢了这份工作,于是他就城里商业区每个公司的名字和地址牢牢记在心里。他非常想成为电报员,于是,晚上他就学习拍电报,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到办公室,在发报机上练习。

    一天早上,有重大消息,费城疯狂地呼叫匹兹堡。但是没有值班的操作员,于是安德鲁·卡内基冲到电报机旁,记录下消息,发了出去。这之后,他就被提拔为电报员,工资涨了一倍。

    他精力充沛,野心勃勃,很快就有人注意到了他。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电报线路。安德鲁·卡内基成了电报员,之后又成为了运营段段长的私人秘书。

    有一天,偶然发生了一件事,他从此走上了发家之路。在车站,有一个发明家走了过来,坐在了他身边,这个发明家刚设计了一种卧铺车厢,就把模型给他看。当时的卧铺车厢就是在货运车厢的侧壁钉上粗糙的床位,而这位发明家的设计就同今天的卧铺车厢非常接近了。卡内基很有苏格兰人的精明远见。他借了钱,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这家公司的分红非常可观,等到安德鲁·卡内基二十五岁时,他仅此一项的年收入已经是五千美元了。

    一次,铁路上的一座木桥烧毁了,落在铁路上,交通数日受阻。当时,安德鲁·卡内基是运营段段长。他意识到,木头桥的日子走到头了,钢铁将会是王道。于是,他又借了钱,成立了一家公司,开始修建铁桥,之后钱财滚滚而来,他都有点不知所措了。

    这个纺织工的儿子有着点石成金的本事。他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他是幸运儿,非常非常幸运。他和几个朋友花了四万美元在宾夕法尼亚西部的油田地区买了一个农场,一年的时间,就赚了一百万美元。这个精明的苏格兰人二十七岁的时候,他每周的收入是一千美元,而十五年前,他每天的工资才二十美分。

    到了1862年,亚伯·林肯是美国总统。内战正打得如火似荼,物价飞涨。正是风起云涌,发生变化的时候。边境在拓展,远西部地区开放了。很快,整个美洲大陆就会铺上一条条的铁路。城市正在兴起之中。美国即将跨入新纪元。

    安德鲁·卡内基的钢铁厂烧着红红的锅炉,冒着浓浓的烟,赶上了财富的顺风车,一路下来,他的财富不断增长,最后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

    然而,他并不是工作狂。有一半的时间,他都在玩。他说,他周围都是得力的助手,他们懂得更多,他只是督促他们给自己百万百万地赚钱。他是苏格兰人,但是他并没有苏格兰人的吝啬。他把利润分给了合伙人,他造就了许多百万富翁,无人能及。

    这一生,他只上了四年学,却写了八本书,内容涉及旅游、传记、散文和经济;他给公共图书馆捐了六千万美元,另外又捐了七千八百万美元来推动教育发展。

    罗伯特·彭斯[97]的诗歌,他全都记得住。他还能全文背诵《麦克白》、《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威尼斯商人》。

    他不是教会成员,却给教堂捐赠了七千多台管风琴。

    他捐出了三亿六千五百万美元。这就意味着每天捐一百万美元,连续捐一年的时间。报纸发起竞赛,谁能给出最好的捐献点子,谁就能领到大奖。他说,死的时候手里还攥着那么多钱,就是一种耻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