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摊前守着些等候的人,有一对情侣,男的从后面抱住女孩子肩膀,两个人的眼睛都注视着眼前摊开的面皮,还有些男孩女孩,手里提着豆浆,嘴里嚼着肉包子,也注视着眼前的煎饼果子。
这是一条小街,几乎都是卖吃的,更多的人在寻找各自爱吃的好东西,附近的居民带着孩子,彼此碰到的,打个招呼,聊聊天,说声再见,又融入人群中。
我总是喜欢来这里,没有课的时候也来,这里离我上课的教学楼只需走五分钟,紧邻教师公寓,过桥又是学生宿舍,来到这条小街的学生和老师都在吃,吃的氛围好,谁也不怕吃相难看,有边走边吃的,有坐着吃的,也有蹲地上吃的。除了煎饼果子,还有凉粉凉面凉皮,鸭肉米粉,糖麻圆儿,铺盖面,油条,烤红薯,冒菜,铁板烧,切好的西瓜,一样一样的吃(多数时候会撑到走不动),大家挤在那儿,就算学生碗里的汤会溅到老师的脸上,也没人在意。
这里看上去凌乱,却有自然的秩序,是生活的从容的秩序,这里是我眼里最好的成都。这样的成都,在玉林、川大附近还有,春熙路上曾经有,现在没有了。
十多年前,春熙路还有夜市,有卖便宜又好看的衣服,十五元一客随便吃的火锅,一角钱一串的串串。现在的春熙路已经变成展示成都“国际化大都市”的地方,和任何一座大城市的任何一条步行街一样。十多年前,离春熙路不远的天府广场还是市民乘凉聊天的好地方,现在变成了乡下人进城观光拍照留念的背景。
十多年来,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名义下,很多活色生香的小滋小味正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宽宽的大马路,“高档”的住宅区,各种商业中心,文化中心(那些所谓的超级文化中心竟支撑不起一家好的书店)。
很多自然形成的生活氛围正被一浪高过一浪的“建设”破坏掉,我们似乎已有足够的实力抹掉贫穷,我们会在道路旁移栽大树,为夜晚装点上璀璨的霓虹灯,却忘记了城市的生命和精神究竟来自何处。我们把城市建得全球化,国际化,建得整齐划一,建得你怎么看都只能看到四个字:我很标准。
不是不想往前走,只是在往前走的路上,还不想走得太匆忙,以至于把一些东西忘记在路上,在改变的过程中,可不可以让有些东西不变。
最起码,要对那些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世俗生活保持尊重。
最起码,还希望每次想起的时候,就可以吃到理工大后校门的煎饼果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