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等会儿就看”成为口头禅
青春的日子总是有用不完的能量和热情,如果有大段的时间任由我们去支配,比如周末的闲暇时光,又如那让人热烈期盼的寒暑假,我们会去做什么呢?
可以想象,大多数人的做法是:每天和小伙伴出去游玩,在游山玩水中彻底放松;或是在篮球场上厮杀,累到筋疲力尽后才肯罢休;或是把自己关在小卧室里,酣畅地打上几小时久违的电脑游戏;抑或是打开电视,沉浸在自己所追寻的剧情里。
我们尽情地享受着闲暇的时光,有着太多让自己觉得开心的事情可以去做。然而,有一样我们本该做的事情,却被我们抛到了九霄云外。每当我们玩得尽兴的时候,父母总是喜欢时不时地提醒我们“该看书了”,而我们的回答总是“等会儿就看”。
读书,真的能够等会儿再看吗?这一等,恐怕就是许久之后了。
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曾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是对读书人的谆谆告诫。意思就是说,过去的读书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还在点灯熬夜读书,3点到5点公鸡打鸣了,就要早早地起来。可见,读书要勤奋。
作为青少年,年轻的时候如果不懂得勤学早,总是贪玩,不懂得努力学习,到了白发苍苍的时候就会后悔读书已经迟了。所以,在美好的青春时光里,学习的机会是逝去如飞的,只有及时读书才不会老来后悔。
晋朝有个“陶侃惜阴”的故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陶侃是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他特别珍惜时间。在他为官的时候,没事时总喜欢一大早把一百多块砖搬到书房的外面,到晚上又把这些砖搬到书房里。别人见了很不解,于是问他:“你为什么要把砖搬来搬去呢?”
陶侃说:“我这是怕自己过分悠闲不能担当大事,所以让自己辛劳一些。”可见,陶侃时刻不忘记勤劳精神,不敢有半点懈怠。
陶侃还常常跟人讲:“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他认为大禹作为一位圣人,尚且能够如此珍惜时间,我们这些普通人又怎能沉溺于安逸游玩的生活呢?
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陶侃的后代——著名诗人陶渊明也特别懂得珍惜时光。
陶渊明曾经写过一首《惜阴诗》,诗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确,年轻的时候,我们精力很旺盛,但是这样的时光不会重来;一天当中早晨只有一次,如果不及时学习,到老了之后我们身体衰弱了,即便想要努力,体力也不行了,岁月是不会等待我们的。
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24小时,但又都不是24小时。它一天天地过去,不管我们一天怎么过,这24小时都不会等待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去读书学习。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的表现,经常是一本书连一遍都难得翻完,甚至在业余时间连书都不碰。我们常被书外异彩纷呈的世界所吸引,常在心中想:有的是时间,等等再看书吧,又不是什么紧急的事。于是,书成了摆设,束之高阁。
当下,各种各样的书籍琳琅满目,有太多的书塞满了我们的书包,占据了我们的书柜,可它们却总是被我们忽略,而且每次都是那个堂而皇之的理由——等会儿就看,有的是时间。
其实,这只不过是我们的一个借口而已。书就在我们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对于它,最好的去处就是把它们放进我们心里,而不是摆设在那里落满灰尘。因此,不要再让时间荒废下去了,及时读书吧!
读书小贴士
对于学习来说,拖延是最具破坏性的,它很容易让人丧失进取心。拖延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根深蒂固。因此,我们必须在第一时间解决拖延的问题,这样才能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中找回自信,学有所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奋的人最优秀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次漫长的耕耘。在这个耕耘过程中,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因此,勤劳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人们常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是自然万物的运行没有一天停止,太阳升起又落下,24小时都在转动,我们也应该有这样自强不息的精神。
所谓自强不息,也就是勉励自己,不断努力,勤于耕耘。当然,自强不息不是让我们每天努力玩电子游戏,努力上网,而是要我们勤奋读书,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本领,将来成就一番事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撒下种子,能不能获得丰收,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勤劳与否。读书学习,付出多少才能收获多少。自古以来,很多名人就是从小在读书的道路上勤于耕耘,最终功成名就的。
东汉时期的王充,小时候就与其他儿童不同,别人喜欢捕雀捉蝉,他却在家一心读书写字。六岁时,父亲开始教他读书,他就能过目不忘;八岁进书馆读书,学馆里的学生几乎都挨过老师的鞭子,只有王充循规蹈矩、成绩优良而受到老师夸奖。
王充记忆力也好得出奇,在学习《论语》《尚书》的时候,一天就能背诵千余字,并且能懂得意思,真可谓是天才。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一直勤奋好学,刻苦用功。正是由于他的勤奋刻苦,他得以被保送到京城洛阳的太学里去读书。
进了太学,在良师益友的教育与熏陶下,王充更加发奋用功了。他的老师讲课时喜欢旁征博引,内容十分丰富。王充对老师引证过的材料,一定要找出来亲自读一遍,有了体会,才确信自己完全懂得老师所讲的内容了。
几年之后,太学里收藏的书都被他读遍了。于是,他便利用课余时间去洛阳街上的书铺里读书。如此有才而又勤奋的王充,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其不朽著作《论衡》,被誉为“黑夜里发射出的人民智慧之光的明灯”。
王充的读书经历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其实,大多数名人,无论是思想家、科学家还是艺术家、作家,只要是有成就的人,我们会发现他们比任何人都要勤奋刻苦,他们付出的努力远比普通人要多。可见,读书只有勤于耕耘,才能硕果累累。
勤奋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也是读书学习的根本。选择勤奋努力,我们就会变得更聪明,更热爱学习,更有责任感,将来也必将有所成就。即便我们没有别人那样的天赋,但只要培养起勤奋的品质,将来参加工作也能凭借自己的勤奋稳步前进。
相反,有着聪明的头脑而不勤奋学习,或者只是一时兴起,不能持续保持勤奋的状态,渐渐会由勤奋变得懒惰,最终变得贪婪,形成作弊、蒙骗的不良习惯,产生不劳而获的想法,最终成为一个恶劣之徒。
因此,在该奋斗的年龄,千万不要放纵自己。选择努力耕耘,才是我们正确的道路。
读书小贴士
勤劳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没有它,天才也会变成呆子。一个勤劳的人,即便资质平平,经过勤奋地学习,不断地努力,也一定能够开发出自己的潜能。所以,无论你的天赋如何,请变得勤奋起来吧!
业精于勤,读书一定要用功
天下无难事,只怕“勤奋”二字。“勤”就是劳的意思,就是努力将一件事情反复地去做。而“奋”字,原本是代表鸟努力振动翅膀,上面的“大”字更代表着鸟飞翔的姿势。我们知道,鸟飞翔的时候一定是在不断地扇动翅膀。这是在告诫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应该要有这样的一种精神——勤劳奋斗。
古人讲:“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说的就是一个修德的君子一天到晚都是在努力精进的,都是在勤奋不息的。到了晚上还是非常小心谨慎,无时无刻不在努力,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只要有这样的精神,那么人生中便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成功的。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勤奋读书是每天必做的功课,不劳而获的思想是要不得的。自己收获的果实才是最甜美的,自己收获的果实也最值得珍惜,唯有勤劳才能受益终身。
南北朝时期,南方梁朝有个叫王筠的人,自幼聪明过人,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六岁就写出了《芍药赋》,文辞极美,被人们广为传诵。因此,渐渐地在乡里有了名气,大家都称他为天才少年。
王筠听了大家对他的评价,并没有因为自己能够作几首诗词而骄傲,而是一如既往的谦虚,依旧刻苦学习。在平时的读书中,五经被他读了七八十遍,尤其是他喜爱的《左氏春秋》,更是读得滚瓜烂熟,还从头至尾抄写了五遍。
说起抄书的习惯,王筠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了,他每读一部书,都要把这部书整个抄写一遍。除了《左氏春秋》外,他还抄写过《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各两遍,子史诸集各一遍,抄成的本子,共有百余卷。
王筠认为,只有边看书边抄书,做到眼到、口到、手到,才能深刻地记住书中的内容。经过刻苦用功,王筠的学问大有长进,文章越写越好,连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沈约都自叹不如。
王筠的勤奋学习不仅成就了他的文学,著书百余卷,流传后世,更是成就了他的仕途,最终得到朝廷的重用,做过尚书吏部郎、秘书监、光禄大夫、太子詹事等官,充分发挥了他的才干。
我们常常为古代圣贤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一心想成为像他们那样才华横溢的人。然而,我们往往忽视了他们勤奋学习的精神。因此,想要成为学富五车的有识之人,想要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关键就在于“勤奋”二字。
或许有人会认为家庭条件差就没有条件读好书。其实,越是艰苦的条件往往越能激发我们的斗志,越能促使我们勤奋学习。许多出身贫困的普通人,通过勤奋好学,照样能够成就一番大业;而生于富贵家庭的人,若不勤奋读书,到老了知识贫乏、财富用尽,坐吃山空,反而一样会陷入苦海。
所以,我们要以快乐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苦。就好比再苦的胆汁,只要注入足够的水,苦味也会变淡。读书学习也是如此,只要我们足够勤奋,就一定会学有所成。
读书小贴士
勤奋与懒惰往往决定着两种不同的命运,勤奋的人往往是幸福的,懒惰的人大都是不幸的。不要在该读书的时候偷懒耍滑,否则到头来倒霉的还是自己。不劳而获会磨灭一个人的奋斗意志,会摧毁一个人的美好前程。勤奋读书才是自己幸福的保证。
懒惰是一种“病”,改变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懒惰就像疾病一样,不治将愈深。它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既有轻微的犹豫不决,也有极端的懒散状态。一个懒惰的人,不仅不爱从事各项活动,而且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他们由于焦虑而难以入睡,起居无常,经常迟到、逃学,不知道人生的方向。
我们的懒惰,归根结底是由于心理的懈怠,而心理的懈怠,来源于一个人内心意志的薄弱。
一个成功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具有超强意志力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他们拥有一般人不具备的意志力。因此,他们能够坚定地战胜自己的懒惰,在勤奋中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
明朝有一个读书人叫钱福,他自幼天资聪敏,才思过人,七岁就能写文章。少年时即为名秀才,与同县的读书人顾清、沈悦二人齐名,被人并称为“三杰”。
为了激励自己勤奋学习,他写了一首《明日歌》。诗词是这样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钱福认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把事情拖到明天,一天天地拖延下去。如果我们一生都在这种等待中度过,不仅虚度光阴,而且也会一事无成。如果不改掉心中的懒惰,年复一年,时间过去了,不知不觉人变老了,后悔都来不及。
钱福写《明日歌》,就是要劝诫我们珍惜时间。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让懒惰吞噬我们的意志,只有把有限的时间用到读书学习上,我们的一生才会有所成就。
年少正是读书时,我们又岂能让懒惰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因此,对于懒惰我们要及时戒除。就如富兰克林所说的那样:“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所以,为了不让“懒细胞”折磨我们的身体,赶快行动起来吧!
其实,想要战胜懒惰并非难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强大的意志
意志是克服懒惰的一种强大动力。学习要勤奋,必须要有一个追求的目标,它是我们学习所追求的预期结果,也是激发我们学习积极性的因素,能让我们做出自觉学习的行为。因此,我们应该在每个学习阶段都树立追求的目标,时刻鞭策自己不断地去完成目标。只有内心的火种再次熊熊燃烧,懒惰才会被彻底融化。
2.保持足够的毅力
要治疗懒惰,我们还需要有足够的毅力,也就是自己必须要提醒自己“不能再懒了,要勤快起来”,而且这可不是决心,而应该是一种自我约束,一旦对自己发布了这一条指令,那我们就该行动起来。
3.制订学习计划
懒惰的人都是昏昏沉沉地度过每一天的,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丢掉以往能拖就拖、能不做就不做的生活恶习,制订一个合适的学习计划,把一天当中的闲散时间都利用起来。一开始的计划可以松一些,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忙碌勤奋的状态。
懒惰会光顾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它的时候,有的人浑浑噩噩,意识不到它的危害,以至于最终被自己的惰性吞噬;有的人则寄希望于明日,总是幻想美好的未来,结果还是一日复一日地等待下去。作为青少年,我们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惰性,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读书小贴士
懒惰也是一种习惯,短期的懒惰可以使人得到暂时的休整,长期的懒惰则会荒废人生。人的一生都如逆水行舟,如果任由懒惰自然发展而不加以阻拦,势必会吞没我们生命的激情,磨灭生命本该有的绚烂色彩。
制订计划,给勤奋学习一个方向
我国自古就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格言。对于读书学习来说,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在学习的时候制订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因为读书学习不是一件随意的事情,越是有计划地去进行,读书学习才能越顺利。而且,计划也能保证我们学习起来更有条理性,从而避免了东学一点、西学一点的混乱状态,更能让我们养成按部就班学习的好习惯。
然而,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很多人对待学习的态度,表现出漫无目的、没有计划的状态。例如,复习的时候,看到满桌子的书不知所措,不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就是随便拿起一本书就看。这样学习是很难见到成效的。
我们有着如此优越的读书条件,却不知道怎样去安排、去学习,这一点我们需要向前人学习。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先生的“十年破产读书计划”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徐特立,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4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和兄弟耕种田地,尽管长年累月地劳作,一家人的温饱依旧困难。为了不让孩子成为睁眼瞎,父亲省吃俭用让徐特立上了6年私塾。徐特立16岁时,就辍学在家。
18岁的时候,迫于生活,徐特立在乡村教蒙馆,一教就是10年。他一边教书,一边刻苦读书,却苦于家中没有藏书,想读的书也不易借到。买书又很困难,因为书价昂贵,他教蒙馆的第一年所得的俸金也只有3串钱,虽然后来逐渐加到20串钱,但依旧买不起书。
经过反复思考,在20岁那年,徐特立下定决心做出了一个“十年破产读书计划”。即将每年教书所得的20串钱作为家里的生活开支;而将祖母留给他的几亩薄田逐年变卖,专门用来买书。以十年为期,把书读通,不过届时也将破产。
从此,徐特立再也不为花钱买书而犹豫,一些价格很高的书,如《十三经注疏》《读史方舆纪要》等,他都一一买回来了。他开始更加刻苦地读书,当时乡村里很难找到可以相互切磋的朋友,更难找到释疑解难的先生,徐特立就只能自己去反复钻研。
就这样,徐特立把读书、买书当作他一生当中的一种特殊爱好,他收藏的图书总数达到两万多册。饱读诗书,让他成了有名的教育家和革命家。
徐特立的读书经历告诉我们,我们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更不能毫无计划地乱抓一通,而是需要制订学习计划。计划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其实,这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能完全套用现成的范例。只有我们自己试着去做,去摸索,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计划。但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是每一个人制订计划时都应考虑到的。
1.目标要合理
学习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是学习要达到的总目标,制订长期计划时要胸怀大志,统筹安排,目标要合理。也就是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量力而为。目标过高,经过努力仍难以达到,就会挫伤积极性;目标过低,极易达到,就起不到促进学习的作用。
我们可以从小计划开始,比如几天读一本书,从书里要学习什么内容,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每天可以看多少,每天要记住多少,也可以写写读书笔记,等等。如此逐渐地过渡到大计划,这样就容易形成习惯,执行起来就不会那么排斥了。
2.计划要贴近实际
作为学生,我们的计划要贴近生活实际,一定要把学习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同时还要兼顾运动、劳动等其他因素。日程用不着安排得太满,毕竟没必要一上来就给自己安排一个高强度的计划,否则一旦我们对计划产生了厌烦心理,那计划的实施可就成了问题。
3.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我们制订学习计划时要考虑到完成的可能性,包括上学、作业、做习题、运动、睡觉、吃饭等日常活动都应当考虑在内。因此,在学习计划当中要把学习任务细化分配到每个月、每个星期、每一天,再通过细致的时间计算来判断我们能够集中精力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多少,然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我们的日常学习计划,这样的计划才有可行性。
4.学习计划必须坚持
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应当建立在我们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基础之上,具备实现的条件。读书计划列出来之后,我们要时刻督促自己去执行,不要只是开头两天觉得情绪高涨就读两页,几天之后就将这计划彻底抛到脑后了。所以,对于读书计划,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去执行。所谓“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我们制订读书计划,是用它来保证和督促自己有计划地去读书学习,而不仅仅是写在纸上作为摆设。计划无论做得多么详细,在执行的过程中,总难免会有细小的变动,但是不能因为受到影响就不去遵守。制订计划的目的就在于让我们勤奋地、有目标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取得好成绩。
读书小贴士
要实现长远的学习目标,绝非一日之功,必须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努力去做才行。因此,从实际出发,安排好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就十分必要了。这就需要我们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有了计划才有动力,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