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你自己读书-专心致志,学习要时刻保持专注精神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专注就是长时间地全力以赴,专注就是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可以说,专注是做任何事情的法宝,学习也要有专注精神,只有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专注,你的学习才会更高效

    专注力是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者某一活动时的心理状态。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人能够集中注意力聆听老师讲解的时间非常短,经常做些小动作,不是说话,就是发呆。其实,这些表现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我们上课时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专注力涣散。

    一般来说,在学习时,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专心致志,有利于我们把所有精力集中投入到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中去,使思维在特定的问题上处于最佳的激活状态,从而让我们的大脑能够高效地进行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成绩的落后往往是学习时没有养成专注的习惯而导致的。

    我们身边常常有这样的人,他们兴趣广泛,精力旺盛,思想活跃,但真正做起事情来却总爱开小差,效率低下。虽然学习能力并不差,却因为不专注而总是难以有大的突破。可见保持专注的重要性。

    实际上,专注的力量是惊人的,我们只要集中精力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起事来就不仅轻松、有效率,而且还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法国作家莫泊桑,从小就表现出了聪明才智。一天,莫泊桑跟舅父去拜访他的好友福楼拜。舅父想推荐福楼拜做莫泊桑的文学导师。可是,莫泊桑却骄傲地问福楼拜:“您会些什么?”福楼拜反问莫泊桑:“你会些什么?”

    莫泊桑得意地说:“我什么都会,只要您知道的,我就会。”

    福楼拜不慌不忙地说:“那你就先跟我说说你每天的学习情况吧。”

    莫泊桑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用一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三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鹅,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

    说完后,莫泊桑得意地反问道:“福楼拜先生,您每天的工作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福楼拜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

    莫泊桑不解地问:“难道您就不会别的了吗?”

    福楼拜没有回答,而是接着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的?”

    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于是,他便问福楼拜:“那么,您的特长又是什么呢?”

    福楼拜说:“写作。”

    原来特长便是专心地做一件事情。于是,莫泊桑下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真做事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专注地做一件事情。莫泊桑兴趣广泛,充分利用时间去认真地做每一件事情,这固然是好的。但福楼拜一心写作,这是更难能可贵的。很多时候,一件事情的成功就是长期专注投入的结果。

    现在再回过头来问问自己:我平常是个做事专注的人吗?例如,听课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转移注意力;每学习一会儿,便会找各种理由起来活动;在家中会喜欢开着电视或听着音乐学习;等等。

    这些行为和意识虽不会直接导致学习活动的中断,但它会使我们的思维总徘徊在一个肤浅的层面上,而不能达到纵向的深入,因而使我们难于在精神上达到高水平的激活状态,思维上也缺乏应有的深刻性。

    其实,我们与其对着书本几小时却心不在焉,还不如几十分钟的全神贯注。在无心读书的时候,我们不妨暂时离开书本,这样做可以使我们在接下来读书时注意力更加集中。

    总之,学习如果没有专注的精神,那么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就会遇到思维深刻性不够的困难,我们就无法聚精会神地吸收知识和思考问题。而专注地投入学习,我们不仅不会感到疲惫,还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专注力会让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变得更加积极。

    读书小贴士

    因为专注,所以成功,专注会让我们把外界的干扰摒弃在自我的耳朵之外,到达一种忘我的境界。只要我们能找出一个专心的对象,无论状况多么糟糕,我们都能保持岿然不动,泰然处之。

    集中精神,把握课堂“黄金45分钟”

    在我们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说,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的确,对学习来说,注意力的好坏至关重要。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只有集中精力才能清晰地感知事物,深入地思考问题,而不被其他事物干扰;一旦失去注意力,我们的各种智力因素,如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都将失去控制。

    虽然集中注意力是我们获取有用知识、形成专业技能、培养严谨态度、树立伟大志向的关键,但是依旧有很多人在课堂上不能够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成为我们的一个通病。

    例如,上课铃响了,老师进来讲课。可是没讲多久,有的人的注意力就开始分散,比如被窗外小鸟的叫声吸引,开始讲悄悄话,思想开始游走,等等。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过去了。

    其实,这不是某一个人的课堂表现,大多数人的课堂时光恐怕都是这样度过的吧。回忆一下我们的课堂表现,自己都做过些什么事情呢?手托着下巴神游,偷偷吃零食,偷看课本下压着的小说,和同学传纸条,睡觉……

    这些都是不应该有的表现,课堂学习应该像下面这个故事中的捕蝉人一样,集中精神,方能满载而归。

    话说有一次,孔子带领学生去楚国采风。他们一行人从树林中走出来,看见一位驼背翁正在捕蝉。他拿着竹竿粘捕树上的蝉,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自如。

    “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对老翁表示称赞后,接着又问道,“您捕蝉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捕蝉翁说道:“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练捕蝉五六个月后,在竿上垒放两粒粘丸而不掉下,蝉便很少捕住;如垒放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蝉十有八九能捕住;如将五粒粘丸垒在竹竿上,捕蝉就会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容易了。”

    捕蝉翁捋捋胡须,一本正经地向孔子的学生们传授经验,他说:“捕蝉首先要学练站功和臂力。捕蝉时身体定在那里,要像竖立的树桩那样纹丝不动。竿从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树枝一样不抖动。另外,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虽然天大地广、万物繁多,但在我心里只有蝉的翅膀,专心致志、屏息凝神。精神到了这番境界,捕起蝉来,还能不手到擒来、得心应手吗?”

    大家听完驼背老人捕蝉的经验,无不感慨万分。

    蝉是非常灵活的昆虫,想要捕捉它绝非易事。捕蝉翁能够手到擒来,除了技艺超群外,精神高度集中是成功的关键。课堂学习其实也如捕蝉,每节课的课程安排都是有目的的,比如每一堂课要学什么,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老师也会用最浅显易懂且最精练的话语将知识讲出来,如果一走神,知识便如蝉一样飞走了。

    由此可见,对于我们来说,课堂上任何一种不认真听课的行为,都是在分散自己的专注力,都是在让自己白白错过学习的大好机会。我们只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少浪费很多时间。

    那么,该如何高效利用课堂上的这段时间呢?我们的自觉安排很重要。

    首先,上课前,我们要做好预习,把不懂的、有疑惑的地方标出来。等到上课时,紧跟老师的思路,集中精神认真听。如果依旧不明白,就要当堂提问或者课下请教。

    其次,要善于把握提问和讨论的时间。一般来说,课堂讲了一段时间之后,老师为了让大家放松一下,可能会让大家提问或讨论。这时候,有不懂的问题就可以向老师提问,或者把自己刚才没太懂的地方和同学们讨论一下。不过需要注意,讨论的时候要围绕着课程内容来展开,不要讨论其他无关话题,这样我们的思路就不会被带跑。

    每堂课的最后时间,老师一般会进行总结,或者留下作业。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放松,要及时拿出笔来记录老师讲的内容。只要手中的笔动起来,就能防止因为精神疲劳或是下课时心情喜悦而分散注意力了。

    一堂课虽然时间不长,但要始终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是不容易的,而且也是非常累的。因此,培养听课的注意力需要一个过程,只要循序渐进,渐渐地,我们就会发现课堂时间越来越短暂,这个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其实已经能够高度集中了。

    读书小贴士

    自我暗示能够激发内在的心理潜力,调动心理活动积极性,有助于集中注意力,避免注意力涣散。我们可以在学习时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不要分心,努力听讲”,这样,也能起到集中精神的作用。

    快乐学习就是学要专注,玩要尽兴

    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除了学习,剩下的恐怕就是玩耍了。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平时比较贪玩,他们课间休息时嬉笑打闹,也不接受什么课外辅导,但考试成绩却很好。而有些人,整天不见他们玩耍的身影,但考试成绩依然一般。

    其实,我们都很羡慕那些爱玩但学习又好的人,为什么他们在玩耍的同时,学习成绩依然很好呢?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既懂得玩乐之法,也懂得学习之法。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上课时专心听讲的学生。

    可见,玩乐与学习,我们不应该把它们看作对立的两件事。真正会学习的人,他们能在学习中发现乐趣,而在玩耍中又能学到课外的东西;不会集中精力、无法好好学习的人,在学习的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又担心还有作业没写完。

    因此,我们需要平衡玩与学这两件事的关系,玩的时候好好玩,学的时候好好学。两件事,一分为二,互不干涉。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学与玩的一分为二呢?

    1.玩要抛开一切,尽情地玩

    玩就是为了获得快乐,如果玩得不尽兴,玩乐就失去了意义。所以玩耍之前,要先抛开学习上的所有事情,专心致志地去玩。别考虑还有作业没有做完,还有单词需要背会。总之,一切与学习有关的内容,都暂时丢开。

    当然,玩也要合理安排时间。比如,什么时候开始玩,玩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规划一旦确立,就要严格遵守,不能因为还没玩够就继续玩下去。

    安排好玩耍的时间之外,还要选择有意义的玩乐内容。到了玩耍结束的时间,就要及时把心收回来。可以去洗洗手,吃点东西,喝点水,简单回味一下刚才的快乐,然后准备进入学习阶段。

    2.学要认真地学

    玩耍过后,心情总是沉浸在快乐之中。这时就需要用一点时间调整一下心情,把与玩相关的任何东西都抛至脑后。过去的快乐就让它过去,再回味也是无济于事的,与其沉浸在留恋的无奈之中,不如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一旦进入学习时间,我们的精力就要放在课本和练习上,手要动起来,脑子也该转起来。尤其要制订好学习计划,在这个时间段里,任何与娱乐有关的事情都是不允许的。同时,要有具体的学习计划,比如1小时里要学习哪些知识,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好要做的作业、要复习的功课、要预习的内容、要练习的题目等,然后按部就班地去执行。

    学习和娱乐是连为一体的,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在学习紧张、心情烦闷的时候,适当的娱乐不但能让我们放松心情,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在适当的娱乐过后,自己也不要忘记学习。此时会神奇地发现:自己原本不会的题居然茅塞顿开。这就是玩与学相结合带来的好处。

    读书小贴士

    不要以为玩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我们在玩乐中,或许能够学到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玩乐很多时候也能算得上是一种学习。只不过,玩乐不是放纵,玩乐一定要选择有意义的项目。

    学会自我控制,做更专注的自己

    自我控制,就是我们能够完全自觉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有了自控力,我们就能成功地适应社会,形成良好的自我个性,并拥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我们的身体健康、心智水平、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等,无不受到自控力的影响。因此,自控力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拥有的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不仅在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更是我们学习中的一项必备素质。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思想不够成熟,我们往往比较容易冲动,自制力比较弱。尤其是在学习的时候,决定我们能否集中精力的一大要素,就是是否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是需要有自我控制能力的,否则,我们的精力就会四处分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学习就会毫无进展。虽然我们都知道自我控制的重要性,但是自我控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曾是个大烟鬼。有一次,他度假开车时经过法国,天降大雨,开了几个小时车后,他在一个小城的旅馆过夜。吃过晚饭,疲惫的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清晨两点钟,盖蒂醒来,想抽一支烟。可是当他打开烟盒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烟了。他还是不死心,又搜寻衣服口袋和行李,但依旧毫无所获。这时候,旅馆的餐厅、酒吧早关门了,要想抽到烟,他只能穿好衣服,走过几条街到火车站去买,因为他的汽车停在距旅馆有一段距离的车库里。

    盖蒂难忍烟瘾,便穿好衣服准备出门。在伸手去拿雨衣时,他突然停住了,他问自己:“我这是在干什么?”

    盖蒂站在那儿思索:“一个知识分子,而且是相当成功的商人,一个自以为足够理智对别人下命令的人,竟然要在三更半夜离开酒店,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支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盖蒂终于下定决心,戒掉烟瘾。于是,他把那个空烟盒揉成了一团,扔进了纸篓里。他带着一种解脱甚至是胜利的感觉又回到床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从此以后,盖蒂再也没有拿过香烟,他的事业也越做越大,最终他成为世界顶尖富豪之一。

    一件事情一旦上了瘾,想要戒掉就需要有超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盖蒂在经历烟瘾事件后,突然发现自己作为一个如此成功的人士,竟然无法控制住自己吸一支香烟。沉思之后,他终于克服了自己的这一弱点。也正是因为拥有这种自控力,他之后的事业更加成功。

    作为学生,我们在学习上的自控力又如何呢?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有些不理想。课堂上有老师的监督,我们表现得或许会稍微好一些,但依旧有一部分人想起什么就干什么;而到了生活中学习的时刻,自控能力可就是一团糟了,大多数时间,我们都是学一会儿、干一会儿别的事。

    这对学习来说是一个糟糕的习惯。如果我们不能自我控制,又怎么能做到精力集中呢?精力不集中,自然就无法认真学习。这个习惯一旦形成,势必影响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难道培养自我控制的学习能力真的那么难吗?我们不妨尝试以下这些做法。

    1.给学习时间定定时

    培养自己的控制能力,可以给自己的时间定定时。比如,写作业要用30分钟,那就定好30分钟,等到定时器响了之后,才能去做别的事情。当然了,刚开始的时候这样做会有些难熬,但是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让它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的自控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2.强制自己遵守禁令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之所以难以自控,其实就是因为诱惑太多。例如,好吃的零食、好玩的游戏、好看的电视,以及其他令我们感兴趣的东西。要想屏蔽这些东西,我们就必须采取强制的措施。

    所以,学习之前,我们不妨给自己列一条禁令。比如,写不完作业不能吃零食,没背完单词不能玩游戏,等等。最好是把它们写在一张纸上,放在书桌醒目的位置以警示自己。

    3.循序渐进地培养

    自控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长时间的培养。所以,别轻易放弃,也别太心急。一开始也许只能控制自己安心地学习几分钟,但只要一点点增加,慢慢地时间就会越来越长。随着不断地成长,我们对自我控制有了更深刻、更清晰的认识后,自然就能收放自如了。

    读书小贴士

    自控力带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同其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成正比。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往往能够比较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自觉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

    培养专注力,找对方法才有效

    专注,是成功者的必修课。任何事情想要成功,都离不开对目标的追求。而专注就犹如一个爱耍脾气的孩子,如果我们对它不够专一、关爱,那么它随时都会离我们而去,从而影响我们获得成功。可见,专注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标志。

    的确,良好的专注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活动的基本条件,也关系到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有很多人会说:“我天生就注意力不够集中,通过训练也难以改变,就是没法好好集中精力去学习。”其实,这话说得有些绝对。我们之所以会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的存在。而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更何况,注意力与大脑发育程度息息相关,处于少年时期的我们,大脑还未发育成熟,我们无法对一件事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是正常的。

    当然,即便有再多的原因,我们也不能以此为借口,不再好好学习。专注力不是生来如此并一成不变的,只要训练得当,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越来越集中。那么,如何来训练自己的专注力呢?以下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1.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虽然我们通过意志上的努力,能够将注意力放在没有兴趣的事情上,但这是难以持久的,而且容易疲劳。而我们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情况就会截然相反,我们不但专心地学,而且越学越有劲。

    例如,杰出的数学家罗素十一岁时就开始学几何学,他回忆那段时光时说:“这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就像初恋一样使人眩晕。我想不到世界上有什么东西会这样有趣。”可见,兴趣是一种兴奋剂,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时的注意力。

    2.树立学习的责任心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应努力约束和管理好自我,促使自己专注学习,提高效率。也就是说,我们对学习的意义越清楚,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意志越坚定,注意力就越能集中和稳定。

    因此,每天的学习,我们心里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例如,本堂课必须记住哪些内容,完成哪些练习,这一单元必须取得怎样的成绩,等等。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力就不容易分散,即便一时分散了也容易把心收回来。

    3.养成做计划的习惯

    不管做什么,计划都是很有用的。有了计划,做事就会有条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目了然。每天清晨头脑清醒的时候,可以在这段时间内挤出十几分钟来调整心情,计划好一天的学习。这个计划不一定非常具体,但很有必要,它能使我们一天的学习和做事有方向感,变得有效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握今天,把握现在。有了目标,自己也就会逐步变得专注起来。

    4.排除周围的干扰

    生活总是缤纷多彩的,对学习产生干扰的因素也无处不在,好玩的、好吃的、新奇的、刺激的,一切能进入我们的视线和听觉范围的因素,都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为了不受到干扰,我们应该试着排除那些可以引起我们注意力转移的事物和人,如玩具、电视、小说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排除”的对象。也就是说,要做一件事情,就应该心无旁骛地去做,如果做不到不被诱惑,那就把诱惑赶走。

    5.合理安排学习、休息时间

    会学习更要会休息,我们应该根据注意力的变化规律,规划主动学习和积极休息的合理时间及间隔时间。比如学习50分钟,休息10分钟。之所以要学习和放松结合,原因就在于我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当大脑过于疲劳时,注意力就开始下降,这个时候就需要停下来休息。如果强迫自己继续学习,效率肯定是不高的。

    6.不用试图一心多用

    很多人为了高效,在同一时间里做几件事情,这无疑是利用时间的很好的方法,但是在学习方面,这种一心多用并不适合。毕竟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统筹安排的能力,一心多用的话,很可能所有事都做不好。所以,还是做完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事比较好。在学习的时间里,就专心投入学习,其他的事情都该丢到脑后。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充分运用“专注”这把神奇的钥匙,使大脑进入专注状态,那么无论是听课还是其他学习活动,都不会有分神的现象。如此坚持不懈,必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突破和持久的成就。

    读书小贴士

    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专注就是长时间地全力以赴,专注就是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其实,不仅仅是学习,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专注,都可以获得或大或小的成功。

    全神贯注地学习,远离“开小差”

    宋朝大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为重要。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注意力是“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可见,善于集中注意力,是学习的重要能力。

    学习是一项艰巨的劳动,需要意念的高度集中,只有集中精力去应对学习,才有可能得到好成绩。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全神贯注地去学习也是最难做到的。

    例如,在学校里,由于有老师的监督和学习氛围,我们多少还能专心学习一会儿。但是只要有同学过来说几句闲话,我们的话题就好像是洪水开了闸门,心多半是收不回来的;也有很多时候,我们的眼睛虽然盯着老师看,但脑子里却呈现另一片景象,或是手上不知不觉玩起了新花样。

    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又如何呢?空间小了,周围的人少了,没人聊天了,我们就能够专心地学习了吗?其实不然,事实上,我们一样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桌子上的任何一样东西都能变成暂时消磨时间的工具,任何一丁点儿的响动,都能将我们的注意力从学习中拉出来。

    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有一个伟大目标并专注付出时,那么你就会把工作当作休息。”的确,只要我们专注为目标奋斗,持之以恒,即使是在茫茫的黑夜里,也仍不至迷失方向。相反,如果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上不专注,那么我们将永远不会成功。

    古时候有个名叫秋的棋手,由于他的棋下得好,当地人都称他为弈秋。

    弈秋收了两个徒弟,他每天尽心尽力地教导他们,想把自己高超的棋艺倾囊相授。但这两个徒弟完全不一样。

    一个徒弟生性踏实认真。他谦虚好学,非常专注,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下棋上,认真思索老师所做的每一步安排,仔细品味老师的每一句话。所以,他深得老师棋艺的精髓,棋艺进步飞快,连老师都为之惊叹。

    另一个徒弟正好相反。他虽然天天跟在老师身边学习,但老师讲解下棋要领的时候,他眼睛是在盯着棋子,可心思却被空中的大雁占据,恨不得马上搭弓射箭,射下一只。结果,老师的讲解他一句也没听进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棋艺依旧拙劣不堪,一丝一毫的进步都没有,老师对他极为失望。

    这两个徒弟,一个成了棋艺高超的名手,另一个一无所获。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心不在焉。

    学习能否取得成功,就在于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能够一心一意学习,自然就会有所收获;如果三心二意,则难以取得成效。就像学棋的徒弟一样,不同的态度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自己在学校和家里学习不专心的状态呢?

    学校的学习是一项集体活动。在课堂上,如果有同学上课说话,或者做别的事情,我们应当克制自己,不要感兴趣地去听别人在说什么,只要认真听讲就好了。如果同学对我们说话,那就果断地提醒同学不要打扰自己,或是对同学的话表现得毫无兴趣,不予以回应,这样同学自然就会感觉没趣而停止讲话了。

    那么,在家学习又该如何做到全神贯注呢?这就需要我们剔除一些干扰。比如,书桌上只留下与学习有关的东西,包括书本、作业本、草稿纸、文具、工具书等,其他东西统统清理。总之,就是要让自己置身于一个安静的环境,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学习的专注。

    专注力对我们的学习以及成长有着显著的影响。不过,培养专注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专注力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持续的耐心去养成。一个具备专注精神的人,才能早日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才能在未来取得成功。

    读书小贴士

    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感到思维不活跃,思考问题不通畅,那么重新控制思维的最好办法就是暂停手上的工作,让大脑得到休息。这样做能够打破我们在学习中构成的思维定式,防止精神压力的积聚,恢复大脑活力,从而保持专注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