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对长篇小说未来走向的一点预测。自然,这带有猜想的性质,准确率不可能很高。
我们这个民族,有嘲笑和嘲弄“杞人忧天”的传统,所以大多数人注意的多是当下的抑或是历史上的事情,即使思考和设计将来,也多是针对社会制度方面的。对所有忧天忧地的人,多斥之为幻想家和神经有病。相反,在宗教意识很强的西方世界,因为他们有末世论,故他们一直在担忧世界末日的到来,一直在警惕地注视着可能加害人类的东西,担心着某种不测的来到。这种思考习惯上的差别,反映在小说创作上,就是在西方作家的作品中,对人类未来的命运,总是流露出忧虑之态。而我们中国的长篇小说,多是对当下的现实社会生活进行思考表现,忧虑民生疾苦的多,忧天忧地忧人类长远命运的少。
但近些年世界上频发大灾大难不仅引起了西方作家的注意,也引起了中国不少作家的警觉。印度洋海啸,中国“非典”大传染,中国汶川大地震,海地地震和霍乱,欧洲火山灰弥漫加雪灾,非洲大旱,孟加拉水患,俄罗斯大火……这一地的灾难刚去,另一地的灾难又起;这一国的灾难救援才结束,另一国的灾难救援又已开始。这种过去没有过的频度,是不是在预示着什么?是不是在警告着什么?它不能不让作家们去想,世界怎么了,地球怎么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怎么了?西方的电影界对此已做出了反应,《后天》《2012》等影片让我们看到了西方电影家们对人类未来的深深忧虑。
也是因此,我猜,对人类未来处境的担忧,可能也会出现在我们中国未来的一些长篇小说中。毕竟,大灾大难给人们当然也给作家们留下了太强烈的精神刺激。我们知道,强烈的精神刺激往往会给艺术创造制造契机。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这样的作品会不会出来,如果出来会出自哪些作家之手,但我相信,这样的作品一旦出来,必会令人耳目一新。
目前,西方的一些科学家仍在对地球上几次动植物灭绝的原因进行寻找,对宇宙中的黑洞和射线对地球的可能影响进行探究,对地球附近可能撞上地球的物体和星体进行观察,这些东西与我们当下的生活当然无关,与我们个人的命运还有极远的距离,大多数人有理由也应该不去关注,但作为人群中担负着思考者角色的作家,不能都扭开脸漠然对之。确实需要有些人去忧天忧地忧长远了。
今天,该改改我们的习惯,再不要去嘲笑杞人忧天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