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拒绝诱惑-代农民立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因为是农民出身,所以就特别喜欢读那些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这些年,此类作品倒是读了不少,可惜能真正吸引我的不多,内心里,总在期盼着能读到一部解渴的作品。终于,长篇散文《皇天后土》满足了我的这种愿望。记得我是半躺在沙发上开始读这本书的,几页读下来,身子就坐直了,眼就瞪大了,心里就“咕咚”响了一声,接着再读,就迫不及待了。

    这本书吸引我的,首先是它所展示的农民对人生和命运的态度。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民应该说有所了解,但读了这本书后,一些农民在人生的打击和命运的不公面前所持的那种态度,还是让我为之一震:真的还有人能这样活下去?书中的《西风》篇里,讲一个三十七岁的汉子,因为穷,手中没钱,一直娶不起老婆。后来千方百计娶了个傻女人做媳妇,未料女人刚怀孕,又阴差阳错跑出去,做了别人的老婆,只给他留下个不知父亲是谁的孩子。这样的人生,不能说不惨,但他依然没有绝望,不仅顽强地活着,而且还在琢磨着对他来说很要紧的一些问题。《荒春》篇里,一个二十六岁的姑娘,为了给患小儿麻痹症落了残疾的哥哥娶个媳妇,自己甘愿换亲,嫁给一个四十一岁已有两个孩子的男人。一个水灵灵的姑娘,只能这样选择丈夫,按说该悲痛欲绝,可她却不,平静地说:“俺愿意,真的。”《婚史》篇里,一个四十八岁的女人,从九岁开始,便被作为换钱的物件卖出去,先后转了七八家,在遭受了各种侮辱之后,生活才算安定下来。面对这样的命运安排,她本该满腹怨气,可她却在最后说:“现在日子行。”这样的人生态度,是有点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不知道是该为他们高兴还是该为他们悲哀,我在这种城市人很难相信的事实面前,无言以对。

    这本书吸引我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所披露的未经粉饰的当代农民的生存现状。当代农民在想什么,做什么,盼什么,担心什么,害怕什么,差不多在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入赘》篇讲一个年轻小伙子想用机器做豆腐,一心发大财——一个关于钱的问题;《抱孙》篇里讲一个老人在盼着儿媳妇给她生孙子,怕绝了后代没人给她坟上添土——一个关于灵的问题;《彩霞》篇里讲一个媳妇反抗婆婆,一心要掌握家庭的财政——一个关于权的问题;《私奔》篇里讲一个姑娘反抗父母,和自己所爱的人私奔了——一个关于爱的问题。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把20世纪末期中国农民的生存现实和心理状况一一呈现出来,为我们了解当代农民、当代农村和当代农业社会提供了生动鲜活的资料。这些未经粉饰的资料,既具有文学意义,也具有社会学意义,所有想了解中国农村社会真情实况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当作调查报告读也行。我想,时间过得越久,这本书的价值会越大。后世的人或许会把这本书视作了解20世纪中国农民生存境况的一本史料来读。

    这本书吸引我,还因为它的叙述方式。整本书用的都是第一人称,每一篇都是一个农民的自述,语气是闲谈聊天式的,或说身世,或说生活,或说一个人,或说一件事,或发一番感慨,或发一通牢骚。读来极其真切和亲切,常常是一篇文章读完,自述者的形象已在脑中形成,就好像面对面地听他说话,使文章的感染力大大加强。让这么多的农民一起走到一本书中叙说他们的人生际遇、喜怒哀乐,这在当代文学作品中还是第一次。这些年,散文文体的实验成绩卓著,《皇天后土》所采用的叙述方式,是这种实验中的成功范例之一。

    这本书吸引我,也因为它讲述的是我的家乡——豫西南农村的故事。一读到那些我熟悉的曾听过无数遍的乡土语言,我就好像又回到了父老乡亲们中间。随着书中人物的叙述,我又看见了故乡那些错落有致的茅屋瓦舍,又走在了故乡田野里那些弯弯曲曲的小路和渠埂上,又躺在了夏夜的麦场里,又站在了牛棚、羊圈和鸡笼前,又坐在了剃头匠的板凳上。书中有我熟悉的一切:声音、人物、场景、物品、气氛。读完这本书,真像回了一次故乡。我的故乡不是发达地区,那里还保留着许多农业社会的珍贵东西,倘若有人想了解这些东西,就来看看这本书吧。

    在南阳作家群中,《皇天后土》的作者周同宾是真正记住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话的人,他不愿凑各种热闹,总是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静静地写作,再就是不事声张地到四乡里随便走走。在文学这个行当里,常常是能忍受寂寞和冷落的人,才有可能成大气候。同宾用他的实践证明了这句话说得实在,说得有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