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拒绝诱惑-悄读“内部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山东肥城的一个野战炮兵团里当兵。没过多久,我被连里提拔当了连部的文书。当了文书就可以进连部的那个大仓库,在仓库里,我意外地发现了里边放着几本盖有“内部书,供参考”红印章的书,其中有一本是苏联的小说《你到底要什么》。爱看小说的我当即眼睛放光如获至宝,拿起就翻了起来。翻开才知道,书里还夹着一个纸条,上边写着,本书是供干部们了解修正主义在苏联作恶的情况而印的,要求干部们一定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要看出问题来。我见字急忙把书又放下了,文书只是个班长,不是干部,看这书有点越级犯纪律。但那年头可看的小说实在太少,这书对我的诱惑我抵抗不了,我决定即使挨批评也要看一次。当天晚上全连熄灯之后,我偷偷把书由仓库里拿出来,然后钻进被窝,打开手电看了起来。

    文书一个人睡一个房间,只要不开灯,就没人能发现我在看书。我看得如痴如醉。那本小说的详细内容我如今已记不起了,只约略记得写的是城市里年轻人的生活,其中有关于爱情和性的大胆描写,有关于年轻人追求自由生活的描述。这些内容让我感到太新鲜太有趣了。我可能是用三个晚上把书看完的,看完之后不仅不觉得这本书有问题,还感到这样的小说写得真吸引人,我要能写出这样的小说就好了。

    今天回想起来,那本《你到底要什么》的书,和我们现在年轻人写的城市生活的小说有些近似,只是那里边传达出的东西对我很陌生,所以我觉得它特别有趣。

    这本书让我知道,原来除了新华书店卖书之外,还有另外的卖内部书的地方。我于是开始打听卖内部书的地方在哪里,最后终于打听明白,我们团部所驻的县城的新华书店里,有一个销售科长,他是党员,专门负责卖这种内部书。到了下一个星期天,我就进城去了新华书店,找到了那位科长,说明了想买内部书的心愿。那科长见我是军人,很客气,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待了我,但他为难地说明:买内部书须开团政治处的证明才成。我估摸我一个连队文书,想在团政治处开到那样的买书证明怕是不行,于是就赖着不走,给他说了很多好话,缠着让他同意,看看天快晌午了,我还跑去隔壁的商店里给他买了两包饼干。那年头,两包饼干是一种很不错的礼物了,值近一块钱,我一个文书的月津贴才七块。他看我是真心想买书,最后点头说:好好,就卖给你,但只供你自己读,不能外传。我急忙点头称是。

    我喜冲冲地随他进了“内部书店”——那只是一间很小的房子,里边放着几个书架,书架上搁满了书。我贪婪地看着那些书的书名,大都是一些外国领导人写的政治方面的书,苏联的小说只有一本,还有就是中国人描述外国情况的书。我想既然机会难得,一定要买几本走。现在已记不得那天买了哪些书,反正我是把军挎包装满了的。回到连队后,就悄悄地偷偷地读起来。可惜得很,在我后来的几次搬家中,这些书都散失了。

    自此以后,我开始和内部书店打交道。我由团里调到泰安师部时,又找到了泰城新华书店卖内部书的人,因为这时我已是干部,买内部书也算是名正言顺。1978年调到济南军区机关时,我又和山东省新华书店卖内部书的人建立了联系。我至今还记得,省店负责卖内部书的中年男子姓耿,我和军区机关另外几个喜欢买书的人都叫他老耿。老耿是个很热情的人,很欢迎我们去他的内部书店挑书买书。这时的内部书都不再印上“内部书”的字样,但发行范围还是有明确限制的,我因为在军区机关,沾了这个大机关的光,老耿不限制我买书,想买哪本书都行。感谢老耿,让我那些年看了不少在新华书店公开柜台上买不到的书,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这对我后来的创作,也算一种准备吧。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书的限制越来越少,求老耿的人也越来越少。有时,老耿会主动找到我们机关,推销他内部书店的书。我们有时买了他的书后发现,新华书店也有公开卖的。我们把这事给老耿说了,他只是苦笑笑。又过了一些日子,老耿告诉我们,内部书店取消了,以后什么样的书都可以在新华书店买到。我们听了好高兴,从此以后,买书,再不用求人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