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避免的欺骗,会增进你的智慧
欺骗就像是一根狠敲在我们头顶上的木棒,虽然疼痛,但却可以让我们灵台清明。
行走于人生的旅途之中,我们总会遇到顺境,也会遇到逆境。顺风顺水的时候,我们可以行得更稳,所以,每个人都会在心里喜欢顺境而讨厌逆境。被人欺骗,也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大逆境。只是,这个逆境不同于人生路上的艰难困苦、危险阻碍,而是一种心灵上的逆境。发现被人欺骗的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像是做了一个怪诞却又美丽的梦,可笑、可悲亦可气。
我们会觉得可笑,可笑的是,往往因为一件简单的事,自己居然会被身边的人欺骗到;可悲的是,我们明明觉得自己很聪明,可是却还会被身边的人所欺骗。可笑、可悲、可气,是欺骗我们的人带给我们的最直接的感受。可是除此之外,在这些让人咬牙切齿的感觉中,还有没有别的什么东西呢?难道那些欺骗,只会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伤害吗?
古人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很多时候,欺骗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无穷无尽的伤害,还有促人成长的智慧。对,欺骗可以增进我们的智慧。人的一生,就如同是一块充满了杂质的铁块,想要成长,就必须经过火的淬炼,才能去除杂质。当我们在高温中淬炼的时候,水告诉我们:来我的怀抱吧!我们可以使你更加坚强。于是我们去了,可是“滋”的一声,燃烧着的火焰却被水浇灭了,水欺骗了我们。这让我们很痛苦,可是这个痛苦却让我们明白了,原来水是可以浇灭火的。其实很多道理,我们都是在受过伤害之后才懂得;很多智慧,都是在我们被欺骗之后才明白。
我们为什么会被欺骗?是因为我们经不起诱惑,是因为我们处事经验太浅,是因为我们不知道那样做之后有什么后果,是因为我们看不透别人的真实目的。所有的这一切,我们都可以用“不明白”一语代过。是因为我们的“无知”,造成了自己会被欺骗。但是在欺骗过后,在伤害之余,我们忽然豁然开朗:当初那样做被人欺骗了,如果下次这样做,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是不是我们不太清楚,但是至少,在欺骗过后,我们知道了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也想出了怎样做才能不被欺骗,其实已经是个很大的进步,这其实就是我们在欺骗中学到的智慧。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只有跌倒过,我们才能学会走路;只有摔倒过,我们才能学会骑车;只有爱过,我们才会知道情之可贵;只有受到过欺骗,我们才能增长智慧。欺骗本身就是欺骗我们的人给我们上的一堂课,他们用我们自身的例子,给我们做了一次精彩的解说,增进了我们的智慧。
在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欺骗都能有如此完美的结局。事实上,大多数的欺骗是以让人伤心落泪为结局。可是,不管是好的结局,还是坏的结局,在欺骗背后总有一些让我们豁然开朗的东西。
想想,我们可以被人欺骗一次、两次,难道还能被人欺骗三次、四次吗?当然不会!原因就是,在这些欺骗当中,我们渐渐找到了被欺骗的根源,找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这,自然就是我们智慧的增长。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总有一些欺骗是我们无法避免的,那么也总会有一些伤害是我们无法避免的。我们会伤心、会难过,但却不要灰心,不要失望。想一想,其实在这些伤心和难过背后,我们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呢!
感谢欺骗你的人,让你懂得信任的含义
欺骗和信任如同是一对双生子,它们分别代表了反和正两个方面。欺骗我们的人,是践踏了我们对他们的信任;而信任我们的人,则会和我们成为朋友。
在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被自己信任的人欺骗,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深入认识这个人,就去盲目信任他们。盲目的信任是有代价的,当我们被欺骗的时候,才知道盲目信任的可怕。只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所以,那些欺骗我们的人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个道理就是;不要盲目地去信任别人,先考虑他们是否值得信任。
从前,有个农夫非常的善良,走在路上的时候,他发现路边有一条快冻僵了的蛇。
那条奄奄一息的蛇说:“捕蛇者掘开了我们的洞穴,想要把我们捉回去做汤喝。我虽然拼死跑了出来,可是却也活不久了,天气太冷。”
看着蛇很痛苦,农夫的心软了起来,他对蛇说:“我可以帮助你,使你的身体暖和过来。但是,据我所知,蛇是一种喜欢咬人的动物。我怕我救了你之后,你会咬我。”
蛇说:“我怎么会咬你呢?如果你能救了我,那么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会成为你最好的朋友的,没有谁去会害自己的朋友。”
于是农夫接受了蛇的请求,把快冻僵的蛇放进了自己的怀抱里。他的怀抱里很暖和,不一会儿蛇就暖和过来了。当他怀揣着蛇去了一个暖和的地方,打算把蛇放下来的时候,蛇狠狠地咬了他一口。临死的时候他问蛇:“你明明说过要和我做朋友的,为什么要欺骗我?为什么又要咬我?”
蛇叹了份气说:“我咬你,是因为我饿了。你应该知道,蛇是不值得信任的。”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听过的农夫和蛇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当中,农夫的悲剧就在于,他盲目地信任了蛇,而没有去认真了解蛇是否是一个可以信任的对象。所以,他被蛇欺骗了,当然,被欺骗的代价就是他的生命。
想想看,我们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一定有!找工作的时候,我们听信了那些“招聘人员”的花言巧语,盲目地信任了他们,结果被骗光了钱财;职场中,我们听信了同事的话,认为这人不错,可以信任,于是把对老板的不满向他倾诉,可是没过多久,老板就全知道了。这些事情你经历过吗?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其实我们的错误之处就在于没有了解这些人,就把他们当成了可以信任的对象。对于他们,我们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甚至于不知道他们的人品如何,所以被欺骗,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从这里来看,我们要感谢那些欺骗我们的人,他们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要想不被人欺骗,就要学会真正地去了解一个人,真正明白信任的含义。其实上面我们所说的根本就不能称之为信任,只是一种单方面的相信。真正的信任,是彻底了解一个人的品性和人格,相信他们是一个可以信任和交往的对象。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我们信任的对象。
感谢那些欺骗我们的人,他们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身边的人是否可以信任。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接近我们,就怀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的动机根本就不是想和我们做朋友。而对于这一切,我们却一无所知。当他们欺骗了我们之后,我们才猛然发现他们的真实面目。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深刻理解信任的含义了。他们,不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我们还应该感谢他们,让我们身边少了一个心怀叵测的人,多了一份安全感。
恶意给你“馅饼”的,让你看到“陷阱”
大利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陷阱,一不留神,你就会上当受骗。为了避免上当,就必须要时时提高警惕,尤其是面对诱惑的时候。
在这个社会上,我们经常听到甜言蜜语,因为我们爱听,听了心里舒服高兴,别人自然也就投其所好了。但是我们应该明白,那些天天在我们面前说好听话的人,并不一定是真正对我们好的人。换言之,那些对我们非常严厉的人也不一定是真的不好。
王刚是一个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在苦于无门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时候,认识了李涛。李涛是某家公司的财务经理,在公司也算是位高权重。他介绍王刚当了公司的出纳,并天天仔细照护,一副大哥的样子。这种做法让王刚觉得自己遇到了传说中的贵人,他总是帮李涛分担些工作。
李涛越是对王刚好,让王刚越是感激涕零。一次,李涛拿了一张数目不小的单子给王刚,说是客户来办事情,需要公司帮忙处理一笔应酬用的开销。王刚是个老实人,他知道这么做不对,但碍于对方是一直关照自己的大哥,也不好再说什么,就按照李涛吩咐的做了。几天以后,李涛又拿来了账单,还用同样的托词让他帮忙解决应酬费用。这两次不合规定的账目让王刚寝食难安,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第三次,王刚直接拒绝了李涛的类似要求。李涛说:以前就是你冲的账,现在不想做了,那我就去告诉公司你作假账,你跟他们说那些是我的账单,看看他们信不信?
王刚一听傻了……
王刚离开公司后,到另一家公司做财务工作。有了前车之鉴,他在业务上再也不敢麻痹大意了。由于王刚业务规范,几年之后他就当上了公司的财务主管。
为什么昔日里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的李涛,现在反过头来要挟他呢?其实,这是李涛早就设计好的阴谋。怎么会有人无缘无故地关心你、照顾你,给你位子、给你机会呢?这一切来得太容易,虽然王刚起初很开心,但是开心过后,接下来的就是危机了。
李涛了解王刚的性格,他知道老实的王刚一定会感激他,而不好意思拒绝他的请求。当王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李涛又用告发的手段来威胁他。王刚当初以为自己遇上了好人,这又是多么可怕的好人?所以,当别人无缘无故对你好的时候,要小心了,千万别高兴得太早,可能你生命中的“贵人”,正在算计着如何让你这条觉得“我真走运”的大鱼上钩呢!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掉馅饼往往都不是什么好事,越是大利在前,越应该小心谨慎。
如果别人莫名其妙地给你送礼,或求你办一些不正当的事,你要切记“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软”,千万不要因为贪图一点儿实惠而把自己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战国时代,孟子名气很大,府上每日宾客盈门,其中大多是慕名而来,求学问道,请求签名。这一天,接连来了两位神秘人物,一位是齐王的使者,一位是薛国的使者。对这种人物,孟子自然不敢怠慢,小心周到地接待他们。齐王的使者给孟子带来赤金100两,说是齐王所赠的一点小意思。孟子坚决拒绝齐王的馈赠,使者灰溜溜地走了。
隔了一会儿,薛国的使者也来求见。他给孟子带来50两金子,说是薛王的一点心意。孟子吩咐手下人把金子收下。左右的人都十分奇怪,不知孟子的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陈臻对这件事大惑不解,他问孟先生:“齐王送你那么多的金子,你不肯收;薛国才送了齐国的一半,你却接受了。如果你刚才不接受是对的话,那么现在接受就是错了;如果你刚才不接受是错的话,那么现在接受就是对了。”孟子回答说:“都对。在薛国的时候,我帮了他们的忙,为他们出谋设防,终于平息了一场战争。我也算个有功之人,为什么不应该受到物质奖励呢?而齐国人平白无故给我那么多金子,是有心收买我,君子是不可以用金钱收买的。我怎么能收他们的贿赂呢?”左右的人听了,都十分佩服孟子的高明见解和高尚操守。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孟子说过,对于钱财,可以取,也可以不取,取和不取的分界,在于会不会损害自己的处世原则。
世界是现实的,别人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奉承你、照顾你,人前人后给你那么高的“评价”?享受这一切“美好”之时,不要头脑发热眩晕,要小心馅饼后面是陷阱。人做事情往往是有目的的,他能给你很多,为的是从你那得到更多的东西。
别往痛苦处想自己,学会乐观看世界
卡耐基说过:“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如果我们有害怕的思想,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有不健康的思想,我们就会生病。”
很多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往坏处想,结果是越想越对生活感到悲观、感到失望。还没起床,就担心上班会不会迟到;上司交代的任务,还没开始,就害怕做不好;还没下班,就开始想路上会不会遇到小偷……往往这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都是你强加给自己的,困难也是在自己的心灵放大镜下变得那么难以逾越。事实上,凡事都往好处想,用积极的心态战胜悲观,阳光就会洒满整个心房,快乐也会随之而来。
一个人要是没有一个乐观的心态,所以总往坏处想,这样,就会和快乐无缘。凡事往好处想,心情就会不一样。比如,当你因悲观而感到焦虑时,不妨去想象一旦成功后的景象,你将很快地化解焦虑与不安;如果你在内心把事情的结果都想象得很坏,那你就会沉溺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生活中,有很多会给自己做一些假设:我这个月的业绩是不是最差的;老板会不会开除我……也许这些想法是有定道理的,但是却没有必要。过度的担心只会让你的心灵更加沉重不堪从而使原本美好的生活偏离正常的轨道。
埃文丝在一家企业担任公关部经理,最近她变得异常焦虑。
原来,公司精简人员,人事部正在制定裁员方案,在埃文丝的脑海里,满是自己失业后落魄的样子。他对丈夫说:“我在这家公司工作了6年了,从最初的小职员到现在的人事部经理,我付出了很多努力。可是,现在公司也遭遇了金融危机,决定裁员。我真的很害怕自己被裁掉,我已经45岁了,如果被裁掉的话还得重新找工作,金融危机下的工作肯定不好找,就算找到了,我又怎么和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竞争呢?”
这样没日没夜地想着最坏的结果,心神不宁的埃文丝越来越做差,工作也经常出现纰漏,耽误了公司一些很重要的会议,本来不在被裁之列的她,最后真的被裁掉了。
看看,遇到困难,与其这样胡思乱想,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困扰,不如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安心心地过好生活的每一天。很多人也会遭遇到公司裁员,那么,你是不是也和埃文丝一样,总是往坏处想呢?告诉你,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要怀着一颗积极的心去面对,凡事都往好处想,才是获得快乐的保证。
一天,一位农夫赶着马车过桥时,不小心连人带车都掉进深水中。众人正在惊慌之余,突然看见农夫从水里冒了出来。人们忙伸手将他拉了上来。上岸后,农夫竟然没有惊恐和悲哀,反而“哈哈”大笑说:“太好啦,太好啦”。人们惊奇,以为他给惊吓傻了。
“掉进河里,车也毁了,马也没了,连你都差点没命了,你还觉得好高兴,你们没有什么事吧?”有人好奇地问他。
“高兴?当然值得高兴!”农夫停住笑声,“从这样高的桥上掉到河里,我不仅没有淹死,而且连皮毛都没伤着,我还活着,而且完好无损地活着,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是呀,世上没有比活着更值得庆幸的事情了。只有明白这个道理,你的人生就会充满欢乐。因为你能看透生活的实质,能找到快乐的源头,所以,你是快乐的。当你一味地去想最糟糕的结果,你自然不会开心快乐;但是如果给自己的心灵换上新鲜空气,让你的大脑运转在美好的事物上,那么,快乐就不会离开你。
遭遇嫉妒,因为你有了让人羡慕的优点
人生在世,如果想成功,就需要豁达的胸怀。那些嫉妒我们的人,虽然带来了狂风,掀起了巨浪,但却也让我们知道了,原来自己的驾船技术这么高超。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优点。
我们已经知道,嫉妒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其大体的表现特征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当别人有好事时就会心理不平衡,不是怒气冲夭,就是嫉恨在心,严重者甚至会寻机报复,一惩后快。所以,很多人不喜欢被被人嫉妒的时候,往往会怒气冲天。可是如果换个角度来看,我们却会发现,别人嫉妒我们的时候,其实是在扯着嗓子大喊:你这点做得真不错呢,我都没有做到里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我们的优点,已经让别人看到了。往往在很多时候,我们自己还没有发现这个优点。
发现同事在嫉妒自己,不知道原因在哪里,等到细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自己每次的工作安排都比对方的更为合理,能面面俱到地安排工作,不正是自己的优点吗?发现朋友在嫉妒自己,感觉自己并没有比朋友强的地方啊。等到问了朋友才知道,原来自己的人际关系很好,可以交到很多的朋友。交际能力强,也是自己的优点。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有些时候,我们往往会忽略掉自己的优点,而嫉妒我们的人,则可以帮我们及时发掘出来。因此,对嫉妒我们的人不仅不能怒目以对,而且还要感谢他们。
王成林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考上了公务员,没过多久,他就结识了同一单位的小雪、两人感情很快升温,仅仅只过了半年时间,便双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一对“端铁饭碗”的小夫妻,这让圈子里的同学羡慕不已。
有一次,王成林在下班的途中遇到了自己的大学同学大杨。在学校的时候,王成林和大杨交情不错,虽然算不上很铁,但却很谈得来。这次老同学偶遇,自然格外亲热。从交谈中,王成林知道了大杨现在开着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手下有几十号人,一年净收入好几百万。大杨的经济情况让王成林羡慕得很。大学时,大杨可是样样不如自己啊!看着大杨驾着宝马车缓缓离去,一向自我感觉良好的王成林,心里突然酸酸的很不是滋味。
再次遇上大杨是在一个月后,当时王成林正陪妻子在商场买衣服,刚好遇到大杨也带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在试衣服。看着大杨毫不犹豫地买下女孩刚试的那件衣服,小雪一阵哑舌:“天啊!那可是一件上等的裘皮大衣,那一件衣服的价钱,足够咱俩半年的工资了!你同学可真有钱啊!”
大杨这个举动,又狠狠地刺激了王成林。临走的时候,大杨邀请王成林夫妻去自己家里玩,王成林碗言拒绝了。他觉得,自己在大杨面前简直就像是一个十足的穷人。
回到家里,王成林越想越不是滋味。想想自己,大学时比大杨人缘好、学习好、能力强,可以说一直跑在前面。可是才几年工夫,日子却过得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难道自己就真的不如大杨吗?强烈的嫉妒心开始在他心头滋生,他迫切地想了解大杨的一切,包括他发家的经历。
通过和同学联系,他终于发现了一条让自己很得意的线索。原来,大杨家里的条件很差,在大杨刚出来创业的时候,家里根本就拿不出一点钱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大杨去向一个远房亲戚求助。可是因为家里穷,亲戚根本就不敢借钱给他,怕他赔了还不起。为了得到5万块钱的创业资金,他硬是在亲戚门前跪了一天一夜,才打动了亲戚,借来了创业资金。
王成林很是不屑:做人怎么能那么没骨气?为了钱就可以向别人下跪?男儿膝下有黄金,如果是我,宁愿给人打工一辈子,也不下跪。这样,太没骨气了!
以后,只要一见到同学,王成林就会这样跟同学说。他甚至从大杨下跪谈到了气节问题上,认为大杨是一个没有气节的人。一时间,关于大杨没有气节的流言飞语在同学嘴里传开了。王成林听到同学们这些流言的时候,心里好过了一些。
自然,这些流言也传到了大杨的耳朵里,大杨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当年那些往事还会有人知道,还会和气节搅和在一起。女朋友气不过。对他说:“你同学怎么这样啊!什么话都说要你去问问,看是哪个浑蛋乱说别人坏话了真让人生气!”
没想到,大杨却满不在乎在笑着说;“这有什么好生气的!他们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原来自己还有能屈能伸的性格。这段时间做生意,太强硬了,已经得罪了不少人,看来得改改了。”说完之后,得意地冲着女朋友说:“当年韩信曾受跨下之辱,你说,我现在才发现,自己和他有些相像呢!”
女朋友哭笑不得,但火气却也烟消云散了。
一个人被人嫉妒,被人中伤,如果让恨意和报复占据了整个心胸,那么人生中便也少了快乐,多了郁闷,还是会伤人伤己。但是,如果可以换个角度去想,想想嫉妒我们的人对自己的帮助,那么整个人便会真正的快乐起来,这正如故事中的大杨。
大杨其实还有些话没有说出来:感谢你们,让我知道了自己原来能屈能伸,我甚至忘记了自己还有这样一个优点,谢谢你们的提点。不知道,王成林听到大杨这样的心声,会作何感想呢?
感谢伤害你的人,他让你更稳更自信
我们应该感恩于伤害过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像是一面照亮自己的镜子一样,照亮了我们人生前进的道路。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快乐是一种幸运,痛苦也是一种幸运,伤害过我们的人何尝不是我们生活中的福星。如果我们能把受到伤害时的烦闷的心情变成积极向上的情绪,我们不去埋怨和怪罪,相反,取感恩和感谢,那么我们就拥有了生活的智慧。下面的例子,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说明。
20世纪80年代初,年逾古稀的曹禺已经是功成名就的戏剧大家。有一次美国同行阿瑟·米勒应邀来曹禺家做客,午饭前的休息时间,曹禺小心翼翼地从书架中间取出一个装帧极为讲究的小册子,上面装裱着画家黄永玉写给他的一封信,曹禺逐字逐句地把信的内容念给阿瑟·米勒听,神情庄重而语气激动。信中这样写的:“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的人不在戏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不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事后,阿瑟·米勒撰文描述了他的迷茫:“这封信对曹禺的批评,用字不多但却相当激烈,还夹杂着明显羞辱的味道,然而曹禺念信的时候却神情激动。我真不明白曹禺恭恭敬敬地把这封信裱在专册里,并且又一脸虔诚地念给我听,他是怎么想的。”
阿瑟·米勒的茫然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把别人羞辱自己的信件裱在专册里,这样的行为太过罕见,无法让人理解和接受。然而,曹老之所以这样做,正是因为他拥有无上的品格——感恩,才会“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心怀感恩,才会对别人的羞辱泰然处之;心怀感恩,才会把人家的批评作为赏赐,作为自己进步的阶梯。
在现实生活中,要我们记着去感谢那些直接给予我们关心、帮助与掌声的人,这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然而要我们去感谢伤害、欺骗我们的人,我们却很难做到。但是实际上,打击与伤害我们的人,与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一样应该受到我们的感谢。前者就像严冬,考验我们的意志,消除我们的骄气,扭转我们膨胀的恶习,让我们更深刻地思考自己的行为,采取更科学的方式生活。前者与后者,就像我们人生路上左右设置的沟谷,他们共同组成人生夹道的轮廓,是我们成长之路上缺一不可的左右护佑神。
你能说我们只需要感谢慈母,不需要感谢严父吗?你能说我们只要温暖的春天,而不需要寒冷的冬日吗?你能说我们只需要成功不需要一点挫折吗?应该说,所有理智、较为成熟的人,都会有一个明智的回答。
当然,要感谢伤害和批评过我们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它需要有一定的胸怀和气度,需要我们有全面辨证的眼光。
然而,一旦我们理解与肯定了我们不喜欢的人与伤害我们的人是多么重要,一旦认识到他们对于我们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多么的必不可少,那么,我们怀抱感激的心态就很容易了,甚至是理所当然的了。
20世纪60年代,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登出郭沫若的白话诗之后,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科学院的电子研究所从事语言声学工作的陈明远,给郭老写了一封信,措词尖锐严厉:“读完那些连篇累牍的分行散文,人们能记住的只有三个字,就是您这位大诗人的名字。编辑同志大概对您的诗名感到敬畏,所不不敢不全文登载,但是广大读者却对您的诗名寄托厚望,所以不能不表示惋惜,甚至因失望而导致嘲笑挖苦……”
郭沫若约见了陈明远,笑着问他:“假若你当诗歌编辑,我的诗稿落到你手里,你怎么处置?”
陈明远认真地想了一会,回答说:“对于您的来稿,我准备分三类处理。第一类,像《罪恶的金字塔》和《骆驼》这样的好诗,还有少数合格的予以发表。第二类,有可取之处但尚须推敲斟酌的,提出具体意见退还于您,等改好了再用。第三类,诗味索然的,不要分行,当作散文、杂文对待。或者,干脆扔到纸篓里。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爱护您的诗句,也才对得起广大诗歌爱好者啊!”郭沫若听完哈哈大笑,连声说:“好!我要碰到你这样的编辑同志就好办了,真是求之不得哩!”
作为文化名人,曹禺、郭沫若对待他人的伤害与批评所表现出来的感恩态度是一种智慧和胸襟。其实,感恩也是一种处世哲学,它是生活中的一大智慧,它要我们怀着感恩之心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更稳更自信地走下去。
快乐是一种幸运,痛苦也是一种幸运,有了痛苦才让我们更加懂得快乐的内涵,才会更加珍惜所拥有快乐时光。成功让我们欣慰,失败也同样让我们感到慰藉,因为它擦亮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变得更加刚强坚毅。
懂得感恩,感谢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感谢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恐惧;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教会了你自强自立;感谢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谢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