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功地说服别人,首先要说服自己。只有说服了自己,才有可能去说服别人。针对自己的某一观点,连自己都不相信,是很难让别人相信的。
为了说服别人,要努力让自己去接受这样那样的观点,从思维上形成稳定的认识。只有思维上的认识稳定后,才能形成可靠的行动力。当然,要想说服别人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很多方面的才能。首先,要有出众的口才。因此,口才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然后,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能够从容地面对各种随时出现的问题。再次,要学习合理的身体表演。与人交流,要合理地运用身体的各个部分,准确地传达出想要表达的信息,使得信息的表达更为直观、立体,从而让别人最大可能地接受自己的观点。最后,需要讲究语言的技巧,充分利用各种修辞手段,让表达显得更为儒雅、充分。
说服别人,就是为了实现信息之间的交换,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除了充分的信息准备,更需要合理利用各种技巧,让表达更为流畅、自然,在潜移默化中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从而接受自己的观点。
1.说服自己,先从思维训练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在谈判中落得失败的下场,只是因为没有自信,自己的观点都没办法说服自己。所谓说服自己,不是要强制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而是要克服积习已久的定向思维,通过一定的心理暗示,让自己尝试去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有的想法或者条款,连自己都接受不了,更不要说去说服别人。所以说,在说服别人之前,一定要努力让自己相信这个想法是合理的,是有可行性的——只有自己接受了这种条件,才有可能成功地说服别人也接受这种条件。
想要说服自己,就要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学会身份置换。所谓的身份置换,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的同时,还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自然会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要达成自己的目的,也需要知道对方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
在谈判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对别人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比如,了解对方的实力、性格、目的、喜好——知道了对方的实力,才能对比出各自的最大需求和让步条件;知道了对方的性格,才能由此推测出对方在谈判时将要采取什么谈判方案和技巧及采用何种谈判风格;知道了对方的目的,才能明确地知道对方的底线是什么;知道了对方的喜好,才能在谈判中投其所好,创造出愉悦的谈判氛围,从而更好地让对方放松警惕,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
在这个基准之上,看清自己的利益与对方有什么冲突,从而想出各种办法去解决这种冲突。自己需要怎么去做,开出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化解这种冲突,而所开出的条件与自己的最终利益是否再次造成冲突,是否与自己的利益相悖。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只有制定出相应的谈判方案,才能分得清自己能够对哪些条件做出让步,而哪些东西又是必须要坚守住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想要说服别人之前,一定要对别人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是必须要做的功课。因为这是一种前提,一种能够成功说服他人满足自己利益需求的前提。
在身份置换时要对谈话内容做出模拟。模拟内容越是充分,在实际的谈判中就越能了解关键所在,从而提前找到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因此,才能在谈判结果中有所斩获。而一旦你对谈话过程中的问题没有更加清晰的了解,给出的答案和条件就会陷入驴唇不对马嘴的状态。当对方听完后,会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是一头雾水。这个时候,对方就会对你的能力产生质疑,甚至会对谈判合作的诚意产生动摇。当对方失去谈判的兴趣,或者说意识到利益无法得到满足时,整个谈判就会慢慢地走向失败。
可能你会说,我提前也做出模拟了,但到最后怎么还是失败了呢?毕竟,想象中的情况和实际情况是有差距的。你真的能把你模拟中的对话在实际中全部说出来吗?会说得流畅而富有逻辑吗?想要获得肯定的答案,在模拟过后就得针对口才做出相应的思维训练。
有一条口才思维训练的捷径就是自说自话训练法。自说自话训练法的具体表现就是:将看到的材料、听到的话语、写好的演讲进行复述,没有观众,只有自己一个人练习。这种方法的重点就在于“自我”,即需要你自己去练习、揣摩,独立地完成整个过程推演。这种方法不仅简单,而且效果显著。它主要的训练过程是:
(1)自备。
所有的材料都要自己准备,可以是一篇文章,可以是一段演讲视频,只要你可以将它复述下来就可以。但所要准备的材料都要为以后的讲述做准备,这就需要你明确目标,让你准备的材料适合讲述;注意条理,把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每段的意思都要弄清楚,最好可以编写成提纲,以便时刻提醒自己;分清主次,这样在讲述的时候才能抓住重点,流畅自如。
(2)自讲。
要为自己选择一个可以安静地“自说自话”的地方,将所准备的材料复述一遍或几遍,而且在复述时要做到:真、动。只有将复述当作是真正的表演或演讲,才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与效果,“假戏真做”才能一次比一次进步。而在复述时还要富有情感,用情感塑造形象,没有感情,话就无法讲好,也就没有感染力。在讲述的时候,还要注意眼神、肢体之间的配合,协同动作。这样不仅可以加深讲述的印象,还能够加强你的情感,为今后能够熟练地掌握肢体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3)自讼。
将自己的讲述进行录音,然后辨别自己的中心意图是否突出?感情是否饱满?语句是否通顺自然?声音是否洪亮?总之,要将自己的不足统统记下,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讲述中注意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
(4)自结。
定期进行自我总结,不断地吸取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次的训练做准备。可以说,只有做到步步为营,才能练就一副好口才。
实验证明,这种口才训练方法是科学而有效的。这种方法虽练嘴,但更主要的却是对思维的训练。训练自己说话有条理,主次分明,可以锻炼思维,使思路变得更为清晰、透彻。而将准备的内容讲出来,在此过程中就要学会遣词造句,这样能使训练者熟练地使用词汇和语句,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做出灵活的改动。长久地练习下去,训练者思维的灵敏性就会得到提高,口头语言的表达自然也会变得更加富有逻辑、流畅、自然。而在“自说自话”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会把周边的环境假想成观众。经过多次的模拟练习,就能够让自己镇定自若,云淡风轻。总之,只有将自己所想的内部语言无瑕疵地转化成说出口的外部语言,才能够成功地说服他人。
2.说服别人,先从训练口才开始
说服能力必须从口才谈起。一个人只有拥有好口才,才能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剖析对方的处境,从而达成双边协议,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虽然几乎人人都会说话,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好口才。好口才的标准有:一是普通话要好,发音要准确,如果大家都听不明白你在表达什么,何来对话;二是声音条件要好,说话带有磁性,这样才能富有感染力地号召他人听你在讲什么;三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明确地表明你的中心思想;四是讲话时要有活力,语言态势、表情都要用到位,因为你的交流沟通不是在进行木偶表演;五是要有自信心,不害怕讲话,不害怕交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意愿或目的;六是讲话要有逻辑性,连贯,争取一气呵成,不给人云里雾里的印象;七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是每场演说或是沟通你都能提前准备好,也不是对方的所有回答或者提问都在你的意料之中,所以这就要求你要有临场应变能力。
好口才的标准虽然严苛,但通过训练是完全能够实现的。通过以下的训练法,你就能拥有好口才:
(1)快速朗读。
快速朗读可以使你的口齿更加流利。先找到合适的文章进行朗读,第一遍的速度可以稍慢一点,因为你要对文章进行了解并找出有困难的地方进行矫正。当你对文章熟悉之后,就要快速地朗读,而且速度要越来越快,达到你阅读的极限为止。即便是快速朗读,对自己的语音、语调、吐字发音也不能疏忽,要快而不乱。不能因为速度而把质量丢下,要无比严格地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在训练之后达到口齿伶俐、发音清晰的效果。而在此过程中,你也可以将自己朗读的声音进行录制并监听,不论出现什么问题都要及时进行总结并改正。
速读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没有人员的要求。只要你想,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朗读,并且无需他人的配合或帮助。
(2)背诵法。
“背”的目的在于记,即增强你的记忆力;“诵”的目的在于表达。如果你记住了一篇文章,并能够理解其意思,在“诵”的过程中就能够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而所谓的背诵法需要经过以下的步骤:第一步,挑选出合适的文章;第二步,对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以及意蕴加以分析和理解,感受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努力做到感同身受;第三步,对文章进行处理,找出重点,划分停顿;第四步,在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的条件下进行背诵,可以先将文章背下来,在背熟了的条件下进行朗读,使自己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要矫正自己的发音;最后,背诵时要声情并茂,准确地背,准确地发音,准确地表达情感。可以说,背诵法的秘诀就在于一个“准”字。
(3)复述法。
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重复别人的话。其目的在于锻炼你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并且还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其方法是:先选择一篇短小并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文章,让发音较准、朗读水平高的人进行朗读,朗读过程中要进行录音。如果你身边没有这样的人,也可以自己朗读,然后听一遍自己的录音的同时复述一遍内容。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你能够将这篇短文完整地复述出来。复述时,你可以将第一次的复述对比原文,看你能复述到什么地步,再预测要进行多少次复述才能够和原文一样。复述法和背诵法不同,复述法的重点在于“述”,也就是锻炼你语言的连贯性。在进行练习之前,一定要挑选适合自己的文章,便于自己对文章的记忆和复述。第一遍,只要把文章的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第二遍,在此基础上要求你能够还原一些人物对话和环境描写;第三遍,要求你能够基本准确地将人物语言和描写语言进行还原。根据文章的选定情况,可以将要求制定得更为具体。但不要心急,一开始就选择句子较长、情节较少的文章进行复述,不利于你的训练,容易打击你的自信并增加你的训练难度。“欲速则不达”,要逐步地提高才能将地基打稳,不让你在身处高处时摇摇欲坠。
(4)模仿法。
每个人都曾经模仿过别人,也都是在模仿之后,才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从而走向成功的。生活中,我们经常模仿身边的人,可能今天模仿隔壁老大爷走路,明天学着卖豆腐的吆喝。电视上,各种名人的表现也都各有千秋,可能你今天模仿黄健翔那充满激情的呐喊,明天模仿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模仿无处不在,在模仿的过程中你也在进行学习。在进行口才训练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进行模仿。你可以模仿专业人士,将播音员或者讲解员的声音进行录制,供你进行模仿;你也可以进行专题模仿,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每个人讲一个故事,由其他人进行模仿,看谁模仿得最像。当大家一起模仿的时候,也就放下了顾虑,在娱乐中无形地成长。而为了刺激大家的积极性,还可以由众人票选最佳模仿者进行适当的奖励。在准备过程中,要选择新奇有趣的故事进行讲述,这样可以激发人们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练习当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模仿。你可以做到随时模仿,但模仿不是玩乐。在模仿中要注意到被模仿者的声音、语调、语气、语速甚至动作的变化,起承转合,力求模仿得准确,并达到超过对方的目的。模仿的时间长了,不仅能增强你的表达能力,而且能增加对各行业各种知识的了解,增加你的词汇量和知识储备量。模仿法不仅简单易学,而且模仿的过程充满了趣味性,见效也非常快。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年纪较小、贪玩但学习能力强的青少年。
(5)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要求我们像一个真正的演员那样去演戏,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性格特点都要去尝试。选择一篇人物描写非常具体的有情节的短文或小说戏剧为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尤其是人物的语言特点,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剖析,表演时要注意表情、动作与人物特点是否贴合。根据剧中人物的多少,可以让自己周边的人参与进来,也可以一人饰演多个角色,更加充分地展现不同人物的语言和形体特点。它不仅要求你的声音洪亮,感情饱满,还要进行惟妙惟肖的表演。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练的次数多了,不仅会加强你对语言的适应性,久而久之,还会使你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会使你的身体语言与口语配合得更为自然、得体,让你的表达更具有煽动性和感染力。
3.想要拥有好口才,你还要训练出一个好心态
很多人都在网上吐槽:看见自己的男神或女神了,太激动,连话都说不出来了。难道是他们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吗?非也!其实,只是他们非常紧张,以至于语无伦次甚至不敢开口。连开口都做不到,更别遑论说服别人了。
口才不像其他能力,它不在于你会不会,而在于你敢不敢。想要说服别人,并且做到谈笑风生,首先要塑造良好的心态,强化你的心理素质——只有心情放松,谈吐才能自然流畅。如此一来,口才的提高也就是顺其而然的事情了。
心态的训练要注意难度的设置、适度的激励和快速的节奏。
一开始,难度要小,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只有设置的目标能够让自己看到希望,觉得自己经过努力很快就可以达成,才会有动力去进行训练。
循序渐进,才能水滴石穿。如果一开始的难度设置就非常大,让自己觉得难以跨过,就会望而生畏,从而打消自己要突破的勇气与决心。原美国总统顾问柯美亚先生是个严重的口吃患者,他为自己制订了一个非常“小步子”的计划去克服口吃,一举成为了一个演说大家。那他是怎样做到的呢?首先,他的目标是不出声地讲话。每当夜深人静时,他就默默地自说自话、自问自答。但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对自己的口型、表情、动作都力求精准,在此过程中,是不发出声音的。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没有旁观者,可以心无旁骛,从而打消对他人的顾虑,就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随心所欲地说话而不会变得吞吞吐吐。当他觉得无声说话已经可以时,就会过渡到小声说话。而练习一段时间觉得小声说话也没有问题后,就逐步地将音量增高,直到恢复到正常的说话音量。
音量恢复了,但还需要与人交流。他先对着镜子和自己交流,然后和个别人交流,和一部分人交流,再到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演讲。就这样,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下来。
把每一次的目标设置得很小,才能有勇气跨越,跨越之后才会有自信去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正是这种“小步子”的训练,使柯美亚居然能够从一个严重的口吃患者走到了超级演说家的位置。据此来说,人们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方法。但如果一开始他的目标就设置成演说家,相信他在一开始就会遭到沉重的打击,并且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从而丧失掉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的信心,甚至终生都会留有这样的阴影:我还没有准备好,我不行。而当你面对集体讲话感到害怕时,就可用这种小步子的原理,先练习和小部分人讲话,而且话题要围绕自己最擅长最喜欢讲的部分开始。这样你就会讲好,从而拥有信心,进而使自己讲得越来越好。
当你的口才进步时,或者说你的“小步子”已经迈到终点时,一定要给予自己最大的鼓励。嘉勉自己,使自己形成一种好的心态,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与勇敢。最好多人一起训练——当你有进步或达成短期目标时,其他人会给你送上祝贺,并为你鼓掌,称赞你的表现,强调你的优点。而不论是掌声还是鼓励,都能让你产生强大的自信,让你有动力去不断地超越自己。
快速的节奏是不要让你放松。人们很容易在得到一些成绩的时候懈怠自己,久而久之,就影响到了训练的效果,甚至有些还会就此终止了训练。目标小,所以在达成时不要就此满足,一定要快速地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否则什么时候你才能取得明显的进步,成为拥有好口才的人?这三种设置相配合,你的进步将是非常迅速的,能够很快地消除制约口才的瓶颈——不良心态的困扰,变得自信与勇敢。这样你的口才才能得到巨大的飞越,才能在谈判时成功地说服他人。
心理素质的训练,不仅要注意将“小步子、大鼓励、快节奏”三点要素配合运用,还要对如何克服心理障碍做出培训。只有将心理障碍克服,才算真正拥有了好心态。那么,利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克服心理障碍呢?
(1)呼吸调节放松法。
缓慢、深深地吸气并挺胸,使空气充盈整个肺部约花费4秒钟的时间,吸气时保持节奏均匀并产生舒适的感觉。吸满后不要立即呼气而是让空气在肺部稍加停顿,但注意不是憋气,这种停顿会让你感到舒服而轻松。停顿过后,缓慢地呼出。如此做完10次,你就会发现你的紧张感已经被平复了。
(2)转移注意法。
转移注意法是一种调节方法,属于心理学范畴。当人们处于紧张状态时,都会下意识地想要逃离这种状态,或者想要把这种紧张的状态强压下去。但紧张是不可人为控制的,就像是弹簧,你压得越用力,反弹得也会更彻底。所以当你进入到让你紧张的环境或者情境时,转移注意力是最好的办法。就像天平,你把所有的重量都压在一个盘子上时,自然会有倾斜,但当你把它均分为两份时,天平就会取得平衡。同样的道理,当你把注意力放到其他事物上时,你的紧张感也会得到均分,从而降低了整体的水平。散散步、聊聊天,都可以很好地平复你的紧张心情。
(3)表情调节法。
你的情绪会影响你的表情,反过来说,你的表情同样可以影响你的情绪。按照咧开嘴笑、微微的笑、面无表情、皱起眉头、下拉嘴角的顺序,进行表情的变换,将顺序反过来再做一次,你就会发现你的心情已经出现了变化。第一套动作做完,你会陷入到压抑、不愉快的心情之中;第二套表情做完,你会发现你的心情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好转。所以当你感到紧张、抑郁、不快的时候,不妨做出微笑的表情,使自己拥有好的心态。
(4)暗示调解法。
自觉地诱发良好的心态,保持稳定,并改变原有的消极心态,是暗示调节法的实质。通过内心的想象,将一切变得美好,从心理入手引发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以此来起到缓解压力、调整情绪的目的。暗示过程中,如果用想象来代替通过自我意志来进行的暗示,效果可能会更好。选择好暗示的内容也同样重要,积极向上的内容更有利于我们塑造健康的心态。
4.说服别人不仅需要好口才,还要好表演
7%的言辞+38%的声音语调+55%的动作表情,才能完整地表达出一条信息。也就是说,去掉7%的言辞,剩余的声音、表情等传播手段要占到93%的份额!表情动作均属于身体语言,身体语言相较于口头语言来说,有这样几方面的特点或者说是优势:基本上人人都具有运用身体语言进行沟通的能力;口头语言是间断的,人毕竟不能一直说话,但身体语言基本上可以做到不间断,不停息;身体语言可以实现跨区域、跨文化的沟通,就像现在用拇指捻动食指就代表了钱,而将拇指和小拇指伸出,其余手指蜷缩回去放在耳边就是打电话的意思;身体语言很容易学习,口语则不然。种种特点都显示了身体语言所独有的魅力与优势。
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声音、语调、语气有所重视,你就能拓宽听者的听觉感受;如果你对表情、肢体动作有所重视,你就能拓宽听者的视觉感受。而当听者的听觉与视觉感受都被你调动起来时,你离成功地说服对方就不远了。但遗憾的是,很多人都忽视了对此方面的训练。不难想象,如果你对此作出训练,将会较之前多开发出93%的潜力!所以如果你想说服他人,成功地向他人传递出你想要表达的信息,就要在训练口才之余再进行表演的相关训练。
首先是对内在表演的训练。
(1)当众孤独训练。
当众孤独是表演课中的一个训练,意为:当你在表演的时候,虽然感觉到了观众却又要不被观众的反应所左右,沉浸在自己的表演氛围里,才能真正地融入进角色,完成好表演。可以说,此时你就是全世界。即使在某一瞬间你曾被其他事情所吸引,但能够马上调整自己,重新进入到自己的世界当中。孤独训练可以帮助你克服胆怯。当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时,就不会再被他人的看法所左右。也就是说,此时的你敢于说话,敢于说自己想说的话而不再担心其他人会不会对你有其他的想法。同时,当众孤独训练可以帮助你集中注意力,让你不被其他的因素所困扰,只专注在你的目标上,更集中地进行对话。
(2)情绪记忆训练。
以人的情绪和情感作为记忆点,情感越充沛,记忆得越深刻。这种记忆可以使你牢牢地记住,你在当时所处情境时饱含的情感。所以加强情绪记忆的训练,可以使你在诉说、演讲时情感更充沛、真实,给人以强烈的认同感,这样人们就更容易被你的情感所打动。
其次是对外部表演的训练。内在表演训练虽能够从内在使你的表演得以提升,但这个过程比较缓慢,而外部表演训练则能让你的表演进步得更表象化。外部表演训练主要包括声音、表情和态势语的训练。
(1)对声音的训练。
为什么播音员的声音优美有力,这是因为他们接受过科学的呼吸方法的学习和灵活的气息变化的训练。呼吸是发声的基础,科学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而平常人们所用的呼吸法都是胸式呼吸,这种呼吸方法发出的声音比较细,而且不稳。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要领是吸气时全身要放松,吸到肺底,然后将两肋打开,呼气要稳定、持久并且注意到对空气的及时补换。除了呼吸方法,还有对共鸣方法的练习。发声练习主要以口腔、咽腔、喉腔共鸣为主,吸气要柔和而平缓,提前在丹田处将支点准备好。发声时,将上腭尽量向上提,放松舌根,后槽牙也要稍微打开,力求声音达到圆润、明亮的效果。吐字归音方面也要做好练习,这样才能使说话内容连贯,不会出现让人听不清、听不准的现象。而练好吐字归音需要吐字用力,立字充实,归音干净。长时间地练习就会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2)对表情的训练。
表情与说话内容的配合最为方便,能够把人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像镜子一样表现出来。所以,表情能够成为超越区域与民族的交际手段之一。做表情训练之前要先认识自己的表情,对镜做出喜怒哀乐等具有代表性的表情,而能够做好后要将这几种表情录制下来,然后对着视频观看你此时的表情是否真切地表现出了你的情感,然后,再对着镜子做表情的改进。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脸部肌肉的状态,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人们的心情不会仅仅只有喜怒哀乐这几种,所以相应的表情也会因为多种心情而变得丰富。再次对着镜子做出其他的像惊恐、同情、疑义、理解等不同含义的表情,同样将它们录制下来,观看后再对镜练习。长此以往,我们的表情就能灵活地变化,准确地表达出我们想要传递的信息,使信息更具有真实性和煽动性,也更容易感染到他人。但要注意表情的变化要适度,不要过分夸张,否则就会显得虚情假意,而且也不雅观。
(3)态势语的训练。
态势语是一种借助身体动作和表情手势等配合在一起来达到传情达意效果的一种特殊化语言。进行态势语训练,首先从仪表入手。你的身材、样貌和穿着都在无形之中体现着你的气质与风度。留给人们良好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这不仅体现着你个人的形象,还能够引发人们的关注,调动人们的情绪。
再次是进行姿态的训练。撑着油纸伞,婀娜地走在小巷中,那丁香一样的姑娘,是多少人心中的一道靓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诗人赋予了她优雅的身姿。她的躯干和肢体之间相互配合与联系,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动态剪影,引起了我们的向往与憧憬。所以在平常的站姿、坐姿、走姿等方面,我们就要注意保持稳健和轻盈,而不要摇摇晃晃,不断地抖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加强眼神的训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俯视代表着宠爱和宽容;平视能给人们留下自信与坦率的印象;仰视则散发着尊敬与崇拜的讯息。
在人的五官中,除了眼睛,嘴巴是人们五官之中最能够传递信息的器官。嘴唇开合的变化显示着不同的信息:咧嘴表高兴、撅嘴表不满、撇嘴表不服。
而手是人的第二张脸,手势所能够表达的含义也是非常丰富的。手势分为三区:上区、中区和下区。上区在人体的肩部以上,手势在上区时多表激动、昂扬等积极态度;中区则在人的肩膀到腰部的位置,多表和气、坦诚等中性态度;下区则是人体腰部以下的位置,多表憎恶、鄙夷等消极态度。
加强态势语的训练能够让我们的形象更加饱满与美丽,从而更容易使人对我们产生好感与亲近感,使我们赢得他人的尊重与喜爱,进而为我们成功地说服他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5.通过训练修辞使你的语言更美丽
说服他人要用语言,想要让人心服口服就要把话说得漂亮。而修辞就是那个漂亮的外衣,能够把你的语言装扮得更加光彩夺目。
“修辞术”的原意是“演说的艺术”,由此可见,一篇生动的、饱满的、受听众喜欢的可称为“艺术”的演说必然要用到修辞,而常见的修辞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反复、反问等。先要对这些修辞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运用它们。
(1)比喻。
比喻是修辞中一种最基本的也是人们普遍运用的一种修辞。通过运用比喻可以使得两个看似不相关却有着内在联系的事物连接到一起,增加人们对两种事物的感官印象。也可以用简单易懂而人们又熟悉的事物对让人们难懂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地去了解它。因而,比喻的运用可以让你的语言更加生动与形象,让听者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形象感。例如,丘吉尔在报告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时候曾经这样写道:德军大举进攻,像一把锋利的镰刀,插在了联军的左翼和后方。这非常形象地描述出了德军的军人数量之多,发兵速度之快,对联军的打击之深,所以联军不得不撤退暂避德军锋芒。
将德军比喻成镰刀是明喻的运用,在明喻中经常会出现像、如等词。比喻不仅有明喻,还有暗喻和借喻之分。运用暗喻时,本体和喻体是一同出现的。如: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将四合院比作盒子,显示了四合院封闭而私密的特点。“不要让不良文化残害我们的幼苗”,这就是明显地将孩子比作了幼苗。而本体和喻体都没有出现为借喻。虽然使用比喻能让我们的语言更生动,但在运用时也要注意:不要用一些千篇一律没有新意的比喻,这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而相对的也不能太过高深,这会让人理解不了,并且你需要的是说服别人,而不是寻找高山流水的知音。此外,还要注意不同文化不同语境,不能乱用比喻——“狗字”在中国多为贬义,而在美国则为褒义,如果你在美国或者美国人面前就要注意这个问题。
(2)排比。
运用排比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因为强烈的节奏感而使得你的话语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欲望,是殖民者紧握在手中鞭笞我们的皮鞭;欲望,是希特勒手中指向我们的指挥棒;欲望,是和珅剥削我们的印章。这些很强烈地说明了欲望的可怕。而运用排比也要注意:不能为了排比而排比,否则只会显得话语牵强附会。此外,排比时还要注意语句的顺序,不能胡乱地使用。
(3)夸张。
夸张是一种将事物的作用、特征等故意进行夸大或缩小进行描绘的常见修辞手法。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等都是因为将事物夸张而使人们产生联想,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的不朽诗句。夸张虽好,但也不能乱用,不能与生活脱轨。同时要注意夸张的内容,如果你对科技或者说理性的内容进行夸张则会有歪曲事实之嫌。
(4)反复。
当你想突出某种思想或情感,又不知道接下来还有什么可以进行强调的时候,用反复再好不过了。重复地使用一些语句而不会让人产生累赘厌烦之感,这就是反复的独特魅力。当年奥巴马的那句“YES,WECAN!”,振奋了多少美国人的心,靠这句话拉了多少选票。而他的竞职演讲显得技高一筹,也是因为他大胆地使用了反复。真诚、可信赖、有魄力,奥巴马就是这样把老内容赋予了新感觉,从而鼓舞了人心,赢得了竞选。
(5)反问。
当你做出疑问而不给对方答案时,往往对方会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你所想要表达的信息。“打仗难道只是为了杀人么?”就是一句典型的反问。谁都知道如果只是为了杀人而打仗是有多么的愚蠢,用这种反问句不仅使对方能够深入思考,加深对方的印象,更增强了你的气势与说服力,使你的感情更为激昂,对方就更容易被你打动。但用反问时要极为小心,因为当你在不恰当的时机对对方进行反问时,可能会激起对方的逆反心理,从而拉开你们之间的距离。
修辞不仅包括这些方法的使用,还要对词语进行推敲,对各个语句顺序进行调整。古人为了一个字的选择而捻断数根胡须,只为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而这种“惊人”往往都会有出人意料的作用,能赢得人们的尊重与喜爱。所以,即便是现在,也要注意每一个字的选择与运用。每个句子之间要如何连接,每个段落之间要如何过渡,前言和后语是否符合逻辑,所说的话是否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这些问题都涉及修辞的运用。了解修辞的方式并进行练习与使用,逐步地提高使用修辞的水平,就能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美丽,扣人心弦,进而发挥出语言的神奇威力,感染我们要说服的对象,从容地达到我们想要追求的效果。
想要达到这个效果,就要有步骤地进行词语、句式、辞格方面的练习。
首先要挑选一些名家名作,将这些名作进行熟读并背诵,对名句名作进行模仿或者改造,使之带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接下来就要自己进行写作,来对同一样东西或同一件事情进行描述或写作,将自己的作品与名篇对比,找到自己的不足,分析并揣摩自己与名篇的差距,再继续下一轮的写作与对比。
不管是练习语句、修辞还是其他的东西,归根结底都在于一个“练”字。文字功底只能通过自己扎扎实实的训练,才能得到提高。这就要求训练者要严格要求自己,定下长期的训练计划,坚持不懈、勤勤勉勉地训练,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口才大师,在与人谈判时成功地说服别人。
在生活中,许多人以为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就可以打下一片江山。其实,事实并非那样。任何人的成功都来之不易,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正的实力,如同一件产品的质量不过关、价格不合理,一定不会被大众认可。所以,我们想要说服他人相信我们有能力、有实力,不只是要善于表达,更应该有真实的过硬的本领,这才是说服他人认可你的王道。
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大多数的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自己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关注。尤其是在职场中,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升职,加薪,从而风风光光地做人。可是,却常听到一些人在那里抱怨,认为自己所遭受的待遇很不公平。其实,拥有这样的思维我们就已经误入歧途了。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最先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掌握真正的本领,用我们的实力证明给领导看。俗话说:“是金子就会发光。”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就展示给你的领导,不论你运用哪一种方式,PPT或其他什么都好。
相信只要你能用你的本事证明你的实力不凡,你就一定会说服他人,让其器重你——实力不凡就会打动他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