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话有逻辑,怎样说服有力量-换位说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分析问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我们的工作或者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与人交流。如果不能有效地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之所以有些人不能很好地和他人进行交流,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从来都不曾以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一个人在与人交流时只有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事情,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与他人形成有效交流。

    我们在平常与人交谈时,要想让人对你产生信服,相信你说的话,就必须让对方先对你产生好感,在对方对你产生信任之后,他们就会认为你说的话是在为他们考虑,为他们着想,这样你才可能成功地说服对方。所以,在说服他人时你必须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

    在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前,先从对方的立场出发,考虑事情,表示对对方的理解与认同,这样我们就可以吸引对方继续听我们讲下去。没有人不想得到一个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知己,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因此,一句简单的“我完全理解”,很可能就是打开对方紧锁心门的钥匙,这也或许是说服对象最想听到的一句话。因为,在你说出类似这样的话时,你就会成功地触动到对方内心最薄弱的地方,让对方对你的好感剧增。这样一来,之后无论你说什么,对方都会认为你说得有道理,说得非常正确,会不由自主地赞同和认可你说的话。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已经将你归到了己方的阵营当中,认为你说的任何话都是在为他们着想,因此他们会觉得你说的话都是对的。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说话,说话之前先为对方考虑,往往能让我们说出的话深入到对方心中,让他们觉得我们所说的是正确的,是“言之有理”的。只要我们能正确地使用这种说服技巧,我们就能轻松地说服对方,让对方听取我们的观点和意见,打赢这场“说服战”。

    1.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对方你会如何做

    在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环境和扮演角色的不同,因此很多时候每个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都会存在诸多差异。但这并不是说他人的看法是不正确的,这时,换位思考一下,或许我们就会理解他人的想法,而这样也会使我们更容易展开对他人的说服行动。

    想要说服他人,必须先消除与他人之间存在的矛盾与隔阂。换位思考就可以很好地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并能将矛盾进行转化。换位思考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就谈话内容达成共识。宽容大度的人一般都懂得换位思考,这有助于他们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现在的社会关系十分复杂,人的思想也更加复杂,而只有学会了换位思考,才能使更多的人认可你,让你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此外,换位思考还能使家庭、企业甚至是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我们在生活中,都有着一个公开对外的身份,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存,但也使得人们总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思考和为人处事。

    我们都有过被“冒犯”的时候,如果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产生难以解开的疙瘩。所以,我们应该体察对方的处境,这样或许双方就可以达成谅解。

    卡耐基曾经这样说过:“与人相处是否融洽,主要在于你能不能以换位心理,理解和接受别人的观点。”以换位心理,以对方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问题,体谅他人的难处,便能很容易地与对方相处。换位思考是生活中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大法宝,对沟通双方都有益处。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事情,那么传递给对方的将会是尊重和理解,这样有利于彼此之间产生好感,容易达成共识,并给予积极回应。

    因此,在我们企图说服他人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在沟通之前,必须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对方,那么你会如何做呢?

    鱼儿在海里游,它不明白天上的大雁为什么飞得那么凌乱;大雁在天上飞,它不明白海里的鱼儿为什么游得那么磨蹭。如果它们可以互换一下角色,或许就会明白,鱼儿在海里游,那不是磨蹭而是成熟;大雁在天上飞,那不是凌乱而是自由。

    一年当中的每个季度,卡耐基都会租用一家大酒店的礼堂用来讲解社交培训课程。有一次,他正准备讲解,却突然接到通知,酒店礼堂的租金提升到了原来的3倍。但是这个时候入场券都已经发了出去,所有准备讲解的相关设置都已经全部到位。

    几天之后,卡耐基找到了酒店的经理,说道:“我在接到你们给予的通知时,有些吃惊,但是,这也怪不得你,因为如果我身处你的位置,或许也会这样做。你是这家酒店的负责人,你有义务使这家酒店获得更多的利润。只是,或许我们应该计算一下,增加礼堂的租金,对你们酒店是利是弊。

    “咱们先说有利的方面。如果酒店礼堂出租给举办舞会、商务晚会的,而不是出租给举办演讲授课的,那么你们得到的收入会高很多。因为举行类似舞会的活动,一般占用的时间都不会太长,但是他们却可以一次付给你们很高的租金,肯定比我给予的要高出很多。所以,租给我,很明显你比较吃亏。

    “分析完了有利的,那么我们再来讨论一下不利的一面。你将我的租金提高到原来的3倍,导致我担负不了这样高额的租金,因此只好离开,这样就会减少你的收入。还有就是,我所讲授的培训课程,吸引的都是众多有文化、受过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员,他们到你的酒店来听课,对你们酒店而言,相当于免费为你们做了广告宣传。但是,如果你仅仅只投入5000美元钱在广告宣传上,那么你肯定邀请不到这么多人来你们酒店进行参观,可是我在此举办的培训课程却做到了。这对你们酒店来说难道不是更合算吗?”

    说完之后,卡耐基起身离去,并提醒道:“请你认真考虑一下再给我答复。”最后,酒店经理还是以原来的价格将礼堂出租给了卡耐基。

    卡耐基在谈话过程中,没有说一句有关自己目的的话,他完全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所以,最后他成功地说服了酒店经理,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其实,这也是一种宽容,理解他人,宽容他人,而当我们做到这些的时候,也会得到我们自己想要的结果。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这样说道:“世间最宽广的是大海,但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还要宽广的,则是人的胸怀!”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不可能尽如人意。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情都会让我们非常烦躁。比如,同事之间,别人都是一帆风顺,凯歌高奏,但自己埋头苦干、辛勤工作后,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或者公正评价。现实总是存在着诸多不公,我们可以叹息,但却不能怨天尤人。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换位思考一下,这样或许就会发现,原来是自己不够好,不够努力。之后,我们加倍地努力,这样,获得领导的认可才会更具说服力。

    同样,在企业建设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都需要面对诸多不理解、十分模糊的事物,所以两者之间必然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但是如果他们懂得换位思考,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就会使得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对企业内部凝聚力的提升作用非常明显。

    对于企业运营者而言,打开员工心门的钥匙就是换位思考。懂得换位思考的领导,必然会得到员工们的普遍拥护,这样便有利于说服员工听从自己的意见或者指令行事。

    但是在生活中,没有人可以轻易地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每个人的想法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立场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不动之以情,说之以理,必然不能成功地说服对方。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有我们敞开心扉去聆听别人的时候,只有我们放下偏执换位思考的时候,才能开启与他人的真正沟通,才能增进双方的关系,彼此之间才能坦然畅谈,才能从心理上真正地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2.投其所好:兴趣和爱好是沟通的桥梁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在我们企图说服对方的时候,一定要懂得投其所好——只有尊重对方的喜好,才能与对方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成功说服对方打下坚实基础。

    说话能够解决很多问题,而会说话则是说服他人的根本。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投其所好,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任何时候,说服他人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投其所好,如果你不小心忘记了这一点,那么将会为你说服对方的过程增添很多不必要的困难。

    我们都明白,钓鱼用的鱼饵不是钓鱼的人喜欢吃的,而是鱼喜欢吃的。如果别人要买东西,那么在你与对方交流时,就不是你想要什么,而是对方想要什么;不是你推荐什么,而是对方喜欢什么。总之,只有“投其所好”,才能钓到鱼,才能说服对方购买你的东西,才能办好事情,才能完成任务。

    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在乾隆皇帝大寿之时,满朝文武都为皇帝送礼,有送金银的,有送珠宝的,有送字画的,但刘罗锅却送了他一桶生姜。可是在朝堂之上,乾隆皇帝唯独对刘罗锅的礼品大为赞赏,并赐予刘罗锅一件黄马褂,让刘罗锅一下子风光无限。

    事实上,并不是刘罗锅马屁拍得好,而是他知道投其所好的妙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乾隆皇帝看来,朝廷养了如此多的官员,并不是为了敛财,而是为了守卫大清朝的江山社稷。众多官员中,唯有刘罗锅的“一统江山”是真正体会到了乾隆皇帝内心所思所想,因此他得到了赏赐。这就是说服高手善于观察、说服的精妙所在。

    因此,懂得投其所好,才能让他人心悦诚服地听从你的意见,才是真正的说服之道。

    在一家农户的后院里养着一头牛和一匹马。牛非常羡慕马,因为在它看来,马所做的工作才是好工作,才是自己喜欢干的。这一天,牛再次被它的主人拉去耕地。但它却十分不情愿,很是抵触,因此它在干活时一点也不用心,总是走走停停。

    主人看到牛不用心干活,十分生气,于是破口大骂,并时不时地用鞭子抽打它。在牛挨打之后,它更不愿意干活了,干脆不走了。在无奈之下,主人只好将牛牵回了家,并喂它上好的饲料。但是,到了第二天,再次下地的时候,牛还是不用心干活。虽然主人不停地对牛说好话,企图利用言语激励牛认真干活,但是任凭他说得口干舌燥,牛仍岿然不动。

    在万般无奈之下,主人只好寻到智者,请求帮助。智者在听完事情的经过之后,告诉了牛的主人一个应对牛的办法。

    第二天,主人对牛说:“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交给你来做,就是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去,又能不能做得到。这件事情就连马都没有做到!”

    牛一听,顿时两眼放光,非常兴奋地问道:“什么事情?”

    主人说:“我想让你陪着我去非常远的地方购买一些东西。在路上可能会遇到一些妖魔鬼怪,不知道你敢不敢陪我去?我已经问过马了,它十分畏惧妖魔鬼怪,因此它不愿意陪我去!”

    牛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兴奋地说道:“我当然愿意了,主人,你终于看到我与众不同的能力了,我就是喜欢干马干不了的工作啊!”

    主人又说道:“那行,但是为了避免吓到你,我要用布将你的眼睛蒙上,这样就可以加快咱们的赶路速度。”于是,牛乐呵呵地让主人蒙上了眼睛,去田里耕地了。

    晚上回到后院之后,马看到牛身上有很多泥巴,于是问道:“老牛,你这是去哪儿了?怎么弄了一身泥巴?”牛毫不在意地说道:“弄点泥巴算什么,今天主人和我去办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这件事连你都做不到,而我却帮主人顺利完成了。主人还一直不停地夸我,说我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动物。我真是高兴,咱们主人真好。”

    翌日,牛又十分愉快地跟着主人去耕地了,而在经过其他动物身旁的时候,它还十分自豪地摇摇尾巴。

    可见,投其所好在说服他人时是多么重要。若要他人听从你的意见,就要了解别人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抓住说服之道中的要点,进而成功地说服别人。

    如果想让他人认同你的观点,并对你产生浓厚的兴趣,你必须知道对方的兴趣和爱好是什么,并投其所好,这样就会得到他人的喜欢和认同。

    但是如果你只是说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事情,那么就容易在彼此的交流中产生障碍,影响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在说服他人的过程当中,以对方感兴趣的事与爱好为话题,总是能使彼此进行愉快的交流和沟通,这样距离成功说服对方就会更近一些。

    在与人交谈时,如果可以将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当作谈论的中心,就可以引起对方的谈话热情,保证谈话顺利进行下去。如果对方对你谈论的话题没有丝毫兴趣,对方就会保持沉默,这样就容易出现冷场。

    3.直抒胸臆,永远比婆婆妈妈更容易让人信服

    一个人会不会说话,懂不懂得沟通和交流将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成败。如果笨嘴笨舌,啰啰嗦嗦,并且词不达意,后果自然可以预料了。在这风云突变的社会中,生活节奏在不断地提速,每个人的时间都变得越来越宝贵,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更简洁、准确和明了。而只有那些老生常谈、繁杂啰嗦的套话消失在说服者的世界里,说服者才能尽可能地提升自己说服的效率。

    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曾经说过人的生活中离不开言语和动作,除了动作就只剩下语言,所谓的人情世故,有一半都在交谈当中。只要沟通无阻,人情世故就能通晓一半,然后再利用身边的环境、地理等各种优势,说服他人听从自己的意见,岂不是易如反掌。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反复强调、三令五申的事情,往往越是不被人放在心上。比如,妈妈屡次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讲卫生,吃饭要洗手”,但是孩子总会把妈妈的话当作耳旁风,吃饭时依旧不洗手;妻子三番五次地告诉丈夫“你必须要戒酒了”,但丈夫依然“恶习”不改,照样“酒气熏天”;公交车上,售票员不知疲倦地提醒乘客“下车注意安全”,然而乘客却依然漫不经心,下车时还是照常被车门夹到……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个成语叫作“过犹不及”,指的是任何事情适度就好,一旦超过相应的限度,事情就会朝着不利的方向转化。同样,如果我们说服他人的内容超过了对方的心理预期,让对方觉得过了,对方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都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和准确,因为这样,才能提高说服的成功率。

    在这互联网信息时代,一切都变得高效快速,人们越来越不喜欢废话连篇、总是说不到重点的人。说话简洁明了,不说废话,才会显得人比较精明干练。因此,在说服别人的时候,要尽量将话说得简洁一些,这样才能得到对方的认同。

    话说得好与不好,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是否说到了点子上,是否打动了对方。没有人喜欢将时间浪费在废话上,任何人都喜欢谈话的内容简洁再简洁,因为如今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因此,说服高手都懂得利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

    无论我们是想“告知”对方还是“说服”对方,为了让对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自己话里的意思,领会主旨,必须使用最干练的语言。因为简洁能让人心情舒畅,让对方愿意听。而冗长啰嗦的话只会让人厌烦和不满,这样我们也就很难实现自己“告知”或“说服”的预期。

    如果想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简单明了,就要学会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只有抓住了本质的、内在的东西,才能让自己简洁的话里面有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说出的话有力度,准确,明了。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这样才能保证在需要的时候不至于因为词穷而表述得词不达意,使得谈话内容不伦不类。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明白“化繁为简”,可将复杂的语言利用简单的话表达出来。

    虽然与人交谈的时候必须要保证自己言语的简练,但是,也不能忽略一切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必须要让语言简洁得恰到好处。否则,就会变成为了简洁而简洁,将内容减头删尾,让语言变得十分生硬,这样就很难把自己要讲的内容表述清楚,更不用说抓住要点了。因此,简洁必须以精辟为前提,以恰到好处为目的。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该简则简,该繁则繁。

    因此,在我们对别人进行说服之前,必须弄明白自己的谈话内容到底是什么,哪些是要点,为什么要说这些,并且要抓住说话的重点,只有这样,才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语言“化繁就简”,增强谈话内容的说服力,成功地说服对方。

    有一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去教堂听募捐的演讲。

    开始的时候,他觉得牧师讲得非常好,决定在牧师演讲完毕之后,就立马捐款。但是,10分钟过去了,牧师的演讲依然在继续,他就觉得这位牧师演讲的内容不简练,太啰唆了,他便决定最后只捐一点零钱。又过去了10分钟,牧师的演讲还没有结束,马克·吐温就变得非常生气,认为牧师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于是他决定最后不捐钱。

    而到牧师讲完的时候,马克·吐温已经抓狂了,因为演讲超越了他忍耐的极限,因此在他离开的时候,不但没有捐钱,还从募捐箱里拿走了2美元。

    马克·吐温肯定不是小偷,但是他却“拿”走了2美元,这是为什么呢?是他没有公德心吗?他为什么会如此愤怒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马克·吐温认为那位牧师浪费了他的时间——他认为牧师一直在说废话,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马克·吐温是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因此他对那些浪费时间的人非常厌恶,而正好这位“演讲天赋”超强的牧师被他归到了这一类人当中。归根结底,就是这位牧师的演讲内容在马克·吐温这里起到了反作用。

    募捐演讲本来是比较容易的——本着利用他人的同情心说服对方。这样的说服无疑会简单很多,但是牧师演讲的效果却这么差,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他讲话太啰嗦,即废话太多,总是讲不到重点上。

    实际上,通过扯闲话来说服别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却不能扯得太远——任何事情都应该适度,超过既定限度,必然适得其反。在说服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但要适当适度,如果唠叨个没完,那么谈话的主题就会被遮盖下去。这样就会消磨掉对方的耐心,导致说服失败。

    在说服他人时,最实用、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直奔主题,这样虽然目的性很强,但是却也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从而增加说服的成功几率。

    但是,要想打赢“说服战”,在谈话的时候是先闲扯再切入主题,还是一上来就直奔主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通常闲话可以讲,但要有一个度,因为没有人喜欢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来听你的废话。

    4.说服不一定以“说”为主,还要用心听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说和写上面,却鲜有人去注重听。事实上,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用心听要比夸夸其谈更容易让人接受。通过倾听,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兴趣和爱好,这样在谈话中就比较容易掌握主动权。而每一位说服大师往往也都是善于倾听的高手。

    因此,我们如果想要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主动,不但要善言,还要善听。因为只有在我们用心倾听的时候,才是距离对方最近的时候,才能了解到对方的想法。

    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倾听的重要性,不能掌握有效倾听的方式和方法。很多人都对倾听所产生的作用相当地漠视,而正是这种不善倾听阻挡了他们前进的路。

    因此,一定不能认为好的说服者必须将“说”当作说服的首要工作。说服别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你和说服对象进行交流的过程。你说的时候,对方在听,所以,对方说的时候,你也应该仔细听。因此,想要提升自己的说服能力,也要学会倾听。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倾听的一方往往是被动的一方,因为在他人看来,只有不善于讲话的人,才会一直倾听。但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并且是谬误。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如果你不善于倾听,那么最后你肯定会败下阵来。

    试想,在你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对方不善于倾听,在你说话的时候老打断你,或者总是左耳进右耳出,那么你的心情必然不会是愉悦的,甚至会想终止与对方的谈话。如果对方一直不停地说,你一直在听,但是你也有许多话要说,可是对方却不给你任何机会,那么这个谈话对你来说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可言。

    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有效倾听有助于你了解对方的想法。你说服对方需要了解对方的信息,而有很多信息都隐藏在对方的言谈之中。如果你能做到有效倾听,并能够将听到的内容及时消化,那么你的说服将会顺利很多。

    杜楠在某商场购买了一件外套,但因为出现了掉色的问题,所以她要求退货。商场的售货员与她就这一事情起了争执,闹得局面十分尴尬。商场的经理听闻这件事情之后,急忙赶了过来。这位经理与顾客交流的经验十分丰富,能够很好地把握顾客的心理,所以商场经理没说几句话,就已经让处在爆发边缘的杜楠平静了下来。那么,商场经理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商场经理在赶来之后,一直保持着微笑耐心听完了杜楠的不满和抱怨。然后,她让售货员将事情的经过叙述了一遍。在彻底弄清了这次争执的过程之后,经理非常诚恳地对杜楠说:“非常抱歉,我也不清楚这种外套会掉色。现在要如何处理,我们完全遵从您的想法。”

    杜楠脸色稍缓,说:“那你知道应该如何防止外套掉色吗?”

    商场经理回应道:“你第一次洗掉的应该是浮色。如果下次洗还掉色,我们无条件给您退货。您看可以吗?”

    结果,杜楠一周后打来电话说,外套不掉色了,不退货了。

    商场经理之所以可以让非常生气的杜楠迅速恢复平静,关键就是她可以耐心地倾听杜楠发泄不满。

    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就是喜欢自我标榜,高谈阔论,从来都是将“我”放在首位。比如,“我想这样”“我认为我做得没错”“我必须要……”“我的意见是……”这样的人都没有倾听的耐心,与人交谈的时候,很少仔细听对方讲话,而只考虑自己要说的。

    有些人喜欢在他人说话的时候打岔,插入自己的话题。虽然这并不代表着这样的人不好,但是这却会打断他人的讲话。无疑,这样就会引起别人的不满。

    很多人认为倾听就是听清楚别人说的话,事实上却不是这么简单。真正的倾听有很多门道。倾听高手在认真听别人讲话的同时,也会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让自己的大脑高速运转,在了解到信息后,会对它们进行归类,迅速地做出反应:表现出理解、疑惑、支持、反对,等等。

    积极的聆听,有助于我们对语言的整理和深入理解。这样就能深层次地了解对方,掌握对方的喜好和厌恶,而在说服的过程中将之加以利用,便可以增大说服对方的把握,并掌握主动。

    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做一个善于倾听的高手。这样,在说服博弈中才可以做到无往不胜。

    5.寻求帮助,要懂得“大事化小”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自己生活,这样人们也就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在寻求他人帮助的时候,当我们提出的要求比较高时,如果感觉对方很可能会拒绝,就先提出比较低的要求,这样或许更容易达成最终目的。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你走在街道上,两边大大小小的服装店鳞次栉比,数不胜数,但你却没有买衣服的想法,而在你经过一家服装店门口时,售货员向你发出邀请:“如果不忙,就进来看看吧。”这时,你就会想:“反正也没事,就进去看看吧。”于是,你接受了对方的邀请,走进了服装店。这时,售货员又非常热情地说道:“如果看到喜欢的,就试试,不买也没事。”因此,你就想:“不用掏钱,体验一下不同款式的衣服,好像很不错。”于是,你就开始挑衣服,试衣服。当你正在忙碌着试穿的时候,售货员又来了一句:“哇,您穿上这件衣服真好看,这么合适,您不来一件吗?”或许你不是很喜欢这件衣服,但是好像也不讨厌,再加上试了这么长时间,售货员服务又好,所以你就不好意思拒绝了。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循序渐进最容易攻破人们的心理防线。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向他人寻求帮助的时候,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将要求说得很高,那么很有可能会被拒绝。如果先说出比较容易完成的要求,在对方欣然接受之后,再适当地增加需求的分量,那么得到帮助的可能就会大一些。所以,我们在寻求帮助的时候,要懂得“大事化小”。

    其实,“大事化小”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因为它可以体现出所有人都认同的处世哲理。通常人们在说“大事化小”的时候,都会加上一句“小事化了”,而将事情逐步淡化,从大到小,从小到无,这样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有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小雨和小天,他们总是形影不离,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玩。他们这个年龄段正是淘气的时候,不免会产生摩擦。

    有一次,因为一件事情,他们两人发生了争执,并且相当激烈,最后大打出手。小孩子出手都不知道轻重,小天不小心将小雨的额头打破了。最后,这场争端以小雨满脸是血哭着跑回家而告终。

    孩子打架受伤,做父母的当然会心疼。所以,小雨的爸爸非常生气地拉着小雨,找到了小天的家里。看他气势汹汹的架势,好像要将小天打上一顿,才肯罢休。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小雨的爸爸到了小天家之后,不仅没有发生争执,反而同小天的爸爸聊得十分愉快。这到底是为何呢?

    小雨爸爸:“你就是小天的爸爸?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竟然将我们家小雨打得血流满面。这才几岁,长大了那还了得?我会将这件事情反映到学校,必须要给你家孩子一个处分!”

    两个小孩子打架,事情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主要就是看怎么处理。如果闹到学校,那么必然会影响恶劣,并且对孩子以后的发展相当不利。小天的爸爸非常清楚这一点,因此想要说服小雨的爸爸。

    小天爸爸:“您说得对,这件事是小天做错了。这也怪我和他妈妈太过宠着他了,使得他现在如此不懂事,打伤了您家小雨。真是十分抱歉。您不用担心,小雨的治疗费用我来出,我也一定会教训小天,让他向小雨赔礼道歉。现在的孩子,真是都被宠坏了,动不动就打架。咱们小的时候可从来都没有这样啊,对吧?”

    这一番话说下来,小雨爸爸心中的火气立马就消去了一大半,脸色也缓和了很多,说道:“可不是咋地,小的时候,咱们都是一心用在学习上,好出人头地,话都不会多说,更别提打架了。孩子小,打打闹闹很正常。做父母的,才真是不容易。”

    逐渐地,两位孩子的父亲谈起了他们的童年,而最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小天爸爸处理事情的方法就是将大事化小。其实,这是非常简单的——将事情尽可能地分解成小事,这样就没什么事了。谁没经历过童年的那些事呢?从这方面入手,小雨爸爸就比较容易接受。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底线,一旦超出对方的底线,结果只能是失败。因此,我们在说服别人时,必须要将事情控制在对方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成功地说服对方。

    “大事化小”对说话技巧的运用必须要到位,谈话时态度必须要诚恳,因为诚恳的态度可以在言语之外“说”出你的诚意。很多时候,态度往往比内容更容易让人接受。如果你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诚恳的说话态度,那么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就会更容易赢得对方的好感,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态度诚恳的前提下,“大事化小”地去寻求他人的帮助,这样肯定不会有人拒绝你。

    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一个饱受饥寒的穷人到了一个大户人家的门口,对守门人说:“您让我进去避会儿雨吧,我将衣服烤干之后就走。”守门人认为这点要求不是什么难事,于是就将他放了进去。然后,他又请求厨师借给他一口锅,让他能煲个石头汤暖和暖和。

    厨师非常吃惊:“石头还能做汤?”本着好奇心,他也答应了。穷人出去捡来一块石头,清洗干净之后,放在锅里开始做汤。这时,他又对着厨师请求道:“您再给我一些盐好吗?要不然没法做。”厨师拿给他一些盐,顺便拿来了一些菜叶,甚至厨师还给他找来了一些碎肉。做完汤之后,穷人将石头捞了出来,扔在一边,然后心满意足地喝了一锅肉汤。

    故事里的穷人正是使用了“大事化小”的策略,达到了自己的最终目的——喝肉汤。

    其实,在我们说服他人的过程中也是一样——他人在不断满足了我们的小要求之后,也就不在乎多答应一个。因为人们都喜欢保持自己前后形象的一致,不愿意让人认为自己是“喜怒无常”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说服计划就很容易实施,并且可以比较容易地说服对方。

    在说服他人的众多方法中,最有效的说服方式就是激励说服。人之所以去做某一件事情,是因为这件事情对他有帮助,能够起激励作用。我们在说服他人时,最终要的就是找到激励对方的关键所在,然后利用这一点对其进行激励。通常对人们起到重要作用的激励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欲望,另一个是恐惧。

    欲望可以激励人们去追求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任何人都想要得到更多的财富,更高的名利,更长的寿命,更强的影响力,更多的重视,以及更多的爱与幸福。人类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除了个人想象力之外,它几乎不受任何限制。

    “想象力有多丰富,我们的生活就有多少色彩!”因此,不管我们已经拥有了多少,我们还是希望能得到更多。如果我们可以让他人看到在帮助我们的过程中反而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满足,那么我们就可以成功地激励他们帮助我们,按照我们的观点或者目标行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