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放宽,处处是晴天-重要的是活出自我本色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应该说:现代社会是崇尚个性的时代,张扬出自己的个性,活出自己的风采才能体现出现代人所追求的自身价值。如果你总是默默无闻,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就会慢慢地被人遗忘在角落里,要改变这种意境,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自信展现自己的专长,营造出自己的影响力,活出真正的自我。

    你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生活中,当自己打算做一件事却拿不定主意时,是很难受和郁闷的,特别是要做的事关乎自己的前途,或有大的利害得失时,更是如此。但人在生活中最可贵的事情莫过于坚持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盲目从众,以致在别人的观点里迷失了自己的人生路。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

    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问她是不是遇到解决不了的事了,或是谁欺负她了。她告诉父亲说:“班里有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后不但没有安慰她,还笑了。忽然父亲对索尼亚说:“我能摸得着咱家天花板。”正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就反问:“你说什么?”

    父亲又重复了一遍:“我能摸得着咱家的天花板。”

    索尼亚停止了哭泣,仰头看看天花板。天花板有四米高,父亲怎么会摸得到呢?她怎么也不相信。这时,父亲说:“不信吧,那你也别信那女孩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并不是事实!”

    这下,索尼亚明白了,父亲的意思是:不能太在意别人说什么。

    她在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已是个颇有名气的演员了。有一次,她要去参加一个集会,但经纪人告诉她,因为天气不好,可能会很少有人参加这次集会,会场的气氛也可能有些冷淡。经纪人的意思是,索尼亚刚出名,应该把时间花在一些大型的活动上,以增加自身的名气。索尼亚坚持要参加这个集会,因为她在报刊上承诺过要去参加:“我一定要兑现诺言。”结果,那次在雨中的集会,因为有了索尼亚的参加,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她的名气和人气因此骤升。

    后来,她又自己做主,离开加拿大去美国演戏,从而闻名全球。

    自己拿主意,并不是刚愎自用,而是相信自己,不轻易被别人的思想所左右。但是生活中,人人都难免有从众心理,常常会为了顾及面子而依附于他人的思想和认知,从而失去独立的判断,错失良机。

    传说在意大利有一个小丑,他生活的一直很快乐。但有些流言传到了他的耳朵里,说他是一个公认的、极其愚蠢的、非常鄙俗的家伙。面临这样的诽谤,小丑开始忧郁:怎样才能制止那些讨厌的流言呢?

    突然,一个想法使他的的脑袋瓜开了窍……于是,他开始把他的想法付诸实践。

    他在街上碰见了一个熟人,那熟人向他夸奖一位著名的色彩画家。“得了吧!”小丑反驳说,“这位色彩画家徒有虚名,已臭名昭著啦,您还不知道吧?您是个落伍的人啦!”那个熟人感到吃惊,并立刻同意了小丑的说法。

    “今天我读了一本很好的书!”另一个熟人告诉他说。

    “得了吧!”小丑向他说道,“您怎么这么没有欣赏力?这本让人早已丢到一边的烂书,你还在炫耀呢?您是个落伍的人啦!”

    于是,这个熟人也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

    “我的朋友乔治真是个非常好的人!”第三个熟人告诉小丑说,“他真正是个高尚的人!”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乔治明明是个下流东西,他侵占过所有亲戚的东西,谁还不知道这个呢?您是个落伍的人啦。”

    第三个熟人同样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并且不再同乔治来往。总之,人们在小丑面前无论赞扬谁和赞扬什么,他都一个劲儿地驳斥。

    只是有时候,他还以责备的口气补充道:“您至今还相信权威吗?”

    “好一个坏心肠的人!一个好毒辣的家伙!”他的熟人们开始谈论起小丑了,“不过,他的脑袋瓜不简单!舌头也不简单!简直称得上是个天才!”

    最后,一家报纸的出版人,请小丑到他那儿去主持一个评论专栏。

    曾经大喊大叫反对过权威的人现在也成了一个权威,而年轻人正在崇拜他。

    你一定会说,这些年轻人真是可怜啊,可怜的有点愚蠢。虽然这个故事有点夸张,但事实上,你有没有想过,有时候,自己也有过类似这些年轻人的行为。比如,在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时候,你从来都是附和所谓“权威”人物的观点,而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比如,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你经常按别人的反应来决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决定,等等。这是不自信的表现,也犯了上面故事中被小丑愚弄了的那三个人的错误,让大谎成真了。

    一位通晓做人的内在法则的人士指出:“当别人对你说‘快看这儿!’或‘快瞧那儿’的时候,请你不要盲目地追随他们,因为现实就在你的心中。你要按照自己的个性生活,尽情地去展示自己的天性和美丽,而不是盲目地追随别人。”

    每个人都会在乎别人的看法,但是,任何事物都要有一个“度”。一旦你常常让别人的看法代替自己的看法,这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了。虽然人都是群居动物,都难免有从众心理,但是人生的路还要靠自己走,如果你一味地人家说啥你就跟着说啥,被人牵着鼻子走,最后迷失自己,后悔的也是自己。

    追求属于自己的快乐

    一个人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但不能没有快乐。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快乐的生活,就如同生活在墓地里,是会让人窒息的。

    有一份可心的工作,找到一个贴心的伴侣成立一个幸福温馨的家,而所有这一切不都是在为得到快乐而努力吗?因为一个人来到世上不容易,人生就如同在做长途旅行一样,只有快快乐乐才不虚此行。不为物累,不做金钱的奴隶,快乐地生活,还自己生命的惬意和从容,这才是人生的本义。

    节日也好,生日也好,人们互相祝贺快乐,这是人们对快乐的看重,也是一种善意的致意和企盼。但你是否快乐,还要靠你自己去营造和把握。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人人都在憧憬欢乐?然而人生犹如大舞台,其中的情节起伏跌宕,几多风雨,几多忧愁,几多悲欢。志得意满者并不多见。每个人,当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从不知到知之,从启蒙到觉悟,总要走过崎岖坎坷的生活道路,总要品尝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

    有首流行歌曲,歌词是这样的:生活像一团麻,有许多解不开的疙瘩。想来也是,学业无成、情场失意、事业挫折、经济拮据、家庭变故等等,都会给人带来烦恼、苦闷、忧愁和沮丧。特别是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激烈竞争,很多人都会有身心苦累和人生多磨的感慨。

    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就是生活。在生命的旅程中,不管前方是花开满道,还是荆棘遍地,你都要往前走。与其愁眉苦脸,不如笑对人生。能天天保持好心情的人必定是快乐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是留给那些乐观者的。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的很不快乐,因为我的先生经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期盼放在了她先生的手里。

    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快乐放在孩子手里。

    职场中的男士说:“上司不赏识我,这让我在工作中倍感郁闷。”

    婆婆说:“我的媳妇一点都不听话,这让我极不舒服!”

    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把自己的情绪交给别人来掌控。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心里种下一点快乐的种子。这点快乐的种子可能是一些爱好,一点信心,一个理想,取得的一些工作业绩,等等。无论我们受到的打击有多么严重,只要我们能保持自己内心这点平静,就不会真受到环境的伤害,就可以随遇而安。

    我们不能把快乐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因为别人只能有限度地了解和帮助我们。而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快乐,重要的是我要知道如何去捕捉。

    快乐不能仰仗旁人,而只能依赖自己。我们不能希望靠别人的帮助获得快乐,如果自己没有适当的自处之道,则彷徨孤独的苦恼一定会时常跟着我们。

    香港何达先生写过一首诗《快乐的思想》:“做每一件事情,都给它一个快乐的思想,就像把一盏盏灯点亮。砍柴的时候,想着的是火的诞生;锄草的时候,想着的是丰收在望;与你同行,想着我们共同的理想;跟你分手,想着会师时的狂欢。”如果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能先有快乐的思想,心中就有了快乐之根。那么,我们就给自己的生活掘开了一眼永不枯竭的快乐之泉,就会感受到生命和生活的无穷乐趣,快乐之花就会随时开放在我们的身旁。

    我们要注意:生活中的烦恼是常有的,但我们所追求的,所希望与之同行的不是烦恼,而是快乐。所以我们要时刻把快乐揣在心里,而不是烦恼。

    走自己的路,才有辉煌前途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们应该学会走自己的路,不要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的轨迹。人生的苦恼,有许多原因就是自己走错了路,或是走进了别人的路。

    当然,我们在这里所强调的自己的“路”,是经过仔细斟酌,有更光明前景的“路”,绝不是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犟驴走的路。走什么样的路,是一种抉择,更显出一种心态。因为走什么样的路,体现着一个人是想坐享其成还是自我奋斗的思想,这就是一种心态。

    事实上,在很多时候跟在别人的脚印后面,永远走不出自己的道路。试想,如果当你年老时,回首你的人生道路上每一个脚印都不过是对前人的重复,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做你自己!这也是美国作曲家欧文·柏林给当时年轻的作曲家乔治·格希文的忠告。柏林与格希文第一次会面时,已声誉卓越,而格希文还是个默默无名的年轻作曲家。柏林很欣赏格希文的才华,以格希文当时薪水的三倍请他做音乐秘书。可是柏林也劝告格希文:“不要接受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只能成个欧文·柏林第二。要是你能坚持下去,有一天,你会成为第一流的格希文。”

    格希文接受了忠告,并渐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当代极有贡献的美国作曲家。

    20世纪的电影大师卓别林开始拍片时,导演要他模仿当时的著名影星,结果他平平庸庸一事无成。直到他开始改变,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演他自己,这才渐渐成功,成为一代电影大师。

    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都是自然界最伟大的造化,长得完全一样的人以前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断发挥自身的潜力,才能将我们生存的意义充分体现出来。

    1842年3月,在百老汇的社会图书馆里,著名作家沃尔多·爱默生正在进行一番演讲:“谁说我们美国没有自己的诗篇呢?我们的诗人文豪就在这儿呢!……”当时惠特曼听到爱默生的讲演激动不已,他浑身升腾起无比坚定的力量和信念,决心深入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生活,去倾听人民的、民族的心声,创作出新的不同凡响的诗篇。1854年,惠特曼的《草叶集》问世了。这本诗集热情奔放,冲破了传统格律的束缚,用新的形式表达了民主思想和对种族、民族和社会压迫的强烈抗议。它对美国和欧洲诗歌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

    《草叶集》的出版使爱默生激动不已。对于这位美国人期待已久的国内诗人的诞生,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这些诗是“属于美国的诗”“是奇妙的”“有着无法形容的魔力”“有可怕的眼睛和水牛的精神”。

    爱默生的赞扬使惠特曼的诗歌知名度骤然提高。但是惠特曼那创新的写法,不押韵的格式,新颖的思想内容,并不那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草叶集》的第二版卖得并不好。然而,惠特曼从中增添了自信和勇气。

    1860年,当惠特曼决定印行第三版《草叶集》,并将补进些新作时,爱默生为市场销量考虑,竭力建议惠特曼取消其中几道刻画“性”的诗歌,惠特曼却不以为然地对爱默生说:“那么,删后还会是这么好的书吗?”爱默生反驳说:“我没说还是本好书,我说删了就是本好书!”执着的惠特曼仍是不肯让步,他对爱默生表示:“在我灵魂深处,我的意念不服从任何的束缚,而是走自己的路。《草叶集》是不会被删改的,任由它自己繁荣和枯萎吧!”他又说:“世上最脏的书就是被删过的书,删减意味着道歉、投降……”惠特曼最后坚持自己的看法,没有做任何删改。最终,第三版《草叶集》出版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久,它便跨越了国界,传播到世界各地。

    别人的否定意见常常会扼杀自己很有创意的想法,所以,只要看准了,就要充满自信,敢于坚持走自己的路,否则,很容易在别人的议论中迷失方向,从而失去自己的本色。

    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学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适应社会,走自己的路。走出自己的风格,走出自己的个性,我们的人生才会是独特的,才会是精彩的。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很多时候,人们对生活产生困顿和厌恶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做的事不随心,随心的事又不能做。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按自己所喜欢的方式生活,他才能有志得意满的感觉。

    马克·吐温作为美国的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可谓名扬四海。然而,在这之前,他曾因任性试图成为一名商人时栽了跟头,吃尽了苦头。最早马克·吐温投资开发打字机,最后赔掉了五万美元,一无所获。后来他又看见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作品赚了大钱,心里很痒痒,也想发这笔财,于是他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然而,经商与写作毕竟风马牛不相及,他又很快陷入了困境,这次短暂的商业经历以出版公司破产倒闭而告终,他本人也陷入了债务危机。

    经过两次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毫无商业才能,只是好奇,却不是至爱,于是断了经商的念头,开始在全国做巡回演说。这回,风趣幽默、才思敏捷的马克·吐温完全没有了商场中的狼狈,重新找回了感觉。最终,马克·吐温靠写作与演讲还清了所有债务。

    人是复杂的、多面的,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如何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优点、优势,这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聪明的人知道,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才华和优点,就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自己、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确定进攻方向。

    不要埋怨环境与条件,应努力寻找有利条件;不能坐等机会,要自己创造条件;拿出成果来,获得了社会的承认,事情就会好办一些。

    有很多人只知道羡慕别人,或者摹仿别人做的事,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专长,努力做自己的事,这是生活中的不幸。据调查,有28%的人正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才彻底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人自然都跨越了弱者的门槛,迈进了成功者之列;相反,有72%的人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对口职业”,而总是别别扭扭地做着不擅长的事,因此,不能脱颖而出,更谈不上成大事了。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但他们都希望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梦想成大事,才华获得赏识,能力获得肯定,拥有名誉、地位、财富。不过,遗憾的是,懂得这样规划自己未来的人不多。

    如果用心去观察那些成功者的经历,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论聪明才智高低与否,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一位知名的经济学教授曾经引用三个经济学原则做了贴切的比喻。他指出,正如一个国家选择经济发展战略一样,每个人都应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做自己专长的事,以此做为个人的发展战略才更有发展前途。换句话说,当你在与别人相比时,不必羡慕别人,你自己的专长对你才是最有利的,这就是经济学所强调的“比较利益原则”,这是第一个原则。

    第二个是“机会成本原则”。一旦自己做了选择之后,就得放弃其他的选择,全力以赴地做好认定的新工作,尽管它暂时还没有效益。

    第三个是“效率原则”。工作的成果不在于你工作时间有多长,而在于成效有多少,附加值有多高。做你善长的工作就一定会尽心尽力,成效的提高是必然的。

    事业是自己选择的,成功是自己造就的。

    一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脚踏实地是获取成功的另一法宝。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立志,想当科学家、发明家或者大文豪,个个看起来志向远大,皆做着成大事者之梦。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科学家、发明家。培养一技之长,一步一步去累积自己的个人资源,才是迈向成功之路的要素之一。

    也就是说,一个人成大事的工作方法在于:该花的心血一定要投入,该有的过程一定要经过。人生充满变数,一个人成败与否,不单看他的资质,而要看他是否做自己擅长的事。

    如果你坚持要达到某种目的,往往都能如愿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或听到有些并不是才能出众的人,却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而且,这对有些成功者自己来说,都有些意外,但要按着英国作家毛姆的话说,这却不意外。毛姆说:“如果你坚持要达到某种目的,往往都能如愿。”

    李奇在一家报社当记者,尽管他做的相当成功。但他自己知道,做记者不是他的真爱,不能彻底地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认为在广告业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价值。

    于是,他辞去记者工作,毅然来到了另一家报社,做了一名普通的广告业务员。

    他在广告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经理要了一份客户名单,而这些所谓的客户也只是一些在当地很有实力的企业,与他所在的广告部并未有业务往来。此前,报社的业务员也去过这些公司,但都一无所获,时间一长,业务员认为这些公司根本不可能和他们合作。但拿到名单的李奇却不这样想,他坚信一定能敲开他们的门。拜访前,李奇单独站在一个大镜子前面,把客户名称和负责人的名字反复默念,直到牢牢记住。然后以肯定的语气对自己说:“一个月之内,我们将会有一笔大交易。”

    他把自己坚定的信心做为和客户谈判的动力,第一天,他就把三个被其他业务员认为根本不可能会合作的客户拉了过来,顺利地和他们签了约;接着,又用了两天时间,就又有两个客户有了合作的意向;一个月过后,只剩下最后一家大“堡垒”没有搞定。

    在第二个月里,李奇在拜访新客户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对那个“堡垒”户的攻坚。每天早晨,堡垒门一开,他都要进去和对方老板谈广告意向,而每次他都得到同样的拒绝。

    眼看第二个月就剩最后一天了,李奇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再一次在对方开门的时候进去了,“堡垒”户老板对进来的李奇说:“你已经在我这里耗费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还不罢手,我想知道,是什么力量驱使你这样做?”

    李奇回答说:“我没有资本来你这里消磨时间,而是到这里向你来学习的,你是我的老师,从你这里,我学会了什么叫坚持,尤其是干我们这行的,更需要坚持。”老板听完对他说:“其实我不得不承认,我也在向你学习,你也是我的老师。我们都学会了坚持,对我来说,这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宝贵东西。为了表示我的感激,我决定买你的一个广告版面,算是我付给你的学费。当然不是我放弃了坚持。”

    当李奇把这份全部攻克的客户名单归还给经理时,经理对这位表现卓越的广告业务员大加称赞,说:“对你来说,你不应该继续做一个业务员,所以,我向报社领导建议,为你重新组建一个广告部。”

    很快经理的建议获得了批准,以李奇为经理的广告二部成立了,30多位员工成了李奇的下属。在这里,李奇找到了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全新空间。

    如果你坚持要最好的,你会留心观察一流的事物,模仿一流的表现,探询一流的解决方法。最后,你将如愿得到最好的。

    郁闷是因为你在做不愿做的事

    无论是你在工作上感到了郁闷,还是在生活中感到了郁闷,那原因多半是你被强迫或不得已做了自己不愿做的事。

    当你自己看中了一件衣服,但身边的朋友却都说不好看,那么你多半不会坚持,而你把别人认为好看的衣服买来穿上后,一定会在心里隐隐地感觉不舒服、不称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你自己做了违心的事。不仅仅是在选择衣服上,在其他诸如选择工作、爱人等很多方面,人们都会犯这个毛病。常常是按别人喜欢的标准做了选择,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真正感受,为郁闷埋下了隐患。

    社会生活犹如一场大戏,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个角色,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扮演自己所喜欢的角色。如果不能,就一定会感到很不称心,生活很郁闷。然而,要改变并不难,你只需找到你喜欢的角色并力求实现即可。

    王凯在某公司销售部做销售员,这份工作很有挑战性,这正符合他的个性,是经他向有关上司多次请求才干上的,工作成绩一直不错。结婚后,他的妻子不喜欢他经常出差,就希望他换个稳定点的工作,他岳父岳母也常常唠叨说:“本科毕业就应干一份体面的工作,销售人员有什么出息,还是找机会调调吧。”他本不想换工作,他想在销售这一块做出点成绩。但是经不住家人的唠叨,他终于答应换个工作。

    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王凯在一家公司当上了总经理助理,妻子和家人这下都满意了,不住地称赞他。可是他开始变得不快乐。尤其是工作的繁琐更让他头痛,每天上班就像重复着自己做过的事一样,他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何在,再也找不到当初工作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于是,他开始不喜欢上班,下了班心情也不好,人变得闷闷不乐。

    终于有一天,他想明白了,要做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否则就会陷入痛苦的泥沼。于是,他不顾妻子和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了总经理助理职务,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上,说来也奇怪,他马上就恢复了原来的信心和斗志,不久就被提升为销售部经理,人也变得意气风发起来。

    在生活中,按着常理,亲人和朋友出于好意都会建议你找份好工作。可是工作原无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合于你,别人并不知道你最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所以,如果你不能清醒地、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天性,盲目地听从了他人的想法,最后苦的只能是自己。

    其实,人生中,你遇到的许多让自己感到郁闷的事情,就像上例中的王凯一样,要让自己快乐起来,不妨再改变一下。如果你要的是金子,你不妨就去捞钱。要不然你就会总处于失望之中。因此,如有必要,就得准备置身于“角色”之外,这可能会让你不舒服,但自由了。

    被周围人都称为“女强人”的王云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管,可是她说:“虽然我的一些成就让人刮目相看,我却想不透大家夸赞我什么。我一直都在努力成就这样或那样的事,可是现在我却怀疑‘成就’究竟是什么了。我永远在压力下生活,没有时间结交真正的朋友,没有时间去做一个女人该做的事情。就算我有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结识朋友。我一直在用工作来逃避必须解决的个人问题,所以我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地去完成,不给自己时间去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工作。这真是疯狂。我想,我现在是不是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了,我需要重新定位自己。”

    一位有识之士说:“我们此生不一定要成大名,立大功。可是,我们一定不要让自己活在委屈中、不明不白中。”

    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不是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了现在的生活模式,而是迫于别人的意志去演一个大家喜欢而自己却不喜欢的“角色”。忙的时候就像陀螺,一旦停下来,就会觉得空虚,不知道自己生活的目的是什么,生活就成了混日子,不但没有幸福和快乐,还感到痛苦不堪。

    所有人都有感到生活很烦闷的时候,怎么办?这时,你不妨坐下来思索一下,烦闷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感觉是工作不顺心,没兴趣,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想法,尽你的力去改变吧!相信你的郁闷很快就能消除了。

    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如今,各个领域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使得许多人,也包括新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很困难。其实,真正的就业远不如人们宣传的那样难,所谓的就业难实际上是许多人所抱的期望值过高。如果不畏难、不怕苦,不讲什么体面的话,一个没有任何学历的农民也可以轻松地在任何一个城市找到工作。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权利和机会,而其中的区别,则取决于人的心态。暂时的困境,只是缺少机会,经过一番休整之后,积极地去面对那些困难,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即使是偶尔的几次碰壁,证明的也只不过是“好事多磨”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而已,完全没有必要去为所谓的“前途渺茫”而悲戚流泪。

    王艳是西部穷苦山区的一个女孩,大山和树林溪水是她生活的世界,对山外的世界一无所知。由于家庭条件困难,中学毕业后,她不敢奢望通过高中而考上大学的成才道路,而是选择了一所中专的文秘专业。两年之后就毕业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士、硕士满天飞,只有中专文凭要在社会上争得一席,实在是太难了。当她拿着中专毕业证在临近家乡的城镇中四处奔波找工作的时候,遭到的几乎都是拒绝。应聘文秘工作,简历投了上百份,都像石沉大海一样,毫无音讯。处处碰壁之后,王艳也灰心了,几次都想和村里其他女孩一样回到山里过祖辈的生活,但是又不甘于终生的平庸和默默无闻。万般无奈之下,她选择到一家流水线工厂做了工人。每天下班之后,都感到浑身酸痛疲惫不堪,很多工友都倒头便睡,而王艳却硬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埋头苦读。就这样坚持了两年的时间,王艳最终通过自考考取了高级文秘证书。

    之后,王艳带着希望和信心来到了另一个比自己工厂所在城市更为发达的城市。尽管在求职的过程中并不顺利,但她还是凭着自己的坚韧和能力,应聘到了一个文秘的职位。工作是找到了,但由于是自考文凭,那些全日制大学毕业的同事们对这个“山寨大学生”经常会不经意地流露出轻视之意。可王艳却不在乎这些,她暗下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有一次,一个大客户来公司和老总谈一个业务,但是不知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谈判陷入了僵局,客户表达出了要放弃这次交易的意愿。老总的脸色显得紧张又无奈,大家都心想这个业务是泡汤了。这时王艳把话题接了过来。老总本以为做为秘书她也只不过是在帮他打圆场,挽回点儿面子,谁知王艳却复述了洽谈的整个过程,通过有力的数据证明和战略分析,把客户说的频频点头。最终,将这张大单子签了下来。

    客户走后,公司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同事们对她刮目相看。老总把她升为总经理助理,王艳为自己赢来了事业上的春天。

    在山林中,只要听到虎啸的声音,大大小小的动物都会拔腿而逃,这就是王者的力量。给自己一些信心,相信自己属于王者,那么所有的困难就会向自己避让。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发奋学习、不断提升,对工作保持着一份认真和热忱。这样相信无论在社会上面临多么激烈的竞争,你也一定会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