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放宽,处处是晴天-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快乐与否并不由你所拥有的财富决定,而是由你的心态决定。实质上来说,快乐是一种内心的状态,外在条件只能影响你的内心,并不能直接决定你的内心。就算你失了业,买不起一款廉价的手机,但只要你的内心是快乐的,你就已经拥有了快乐。

    快不快乐取决于你的心态

    心理学家在研究快乐与心态的关系的时候,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快乐与心态的积极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决心获得这种快乐,就一定能得到这种快乐。消极心态的人不但不会有这种感觉,而且也不会这样去思考!在别人看来已是极至的快乐了,但他也会毫无觉察,或者是对面不相逢!

    人生快乐与心态有关。心态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快乐心态的培养尤其重要。

    有一位哲学家曾说: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少有人能在自己势力所及的范围内重新见到整个世界,我们要用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如果你看见一个美人,那是因为你从她最美的角度去欣赏;如果你看见一个坏人,那是因为你只从他最坏的角度去观察。你看到什么,取决于你的视角,你的视角又取决于你的心态。所以说那些乐观的人总能够看到开心的事情,而那些悲观的人总是看到烦心的事情。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人感觉自己总是处于糟糕的境地,与一切好机会无缘;还有的人常常生活在焦虑中,总是不停地抱怨,从来就感不到满足。这并不是事情本身有什么错误,而只是视角产生的错觉。只要你能够重新换一个视角,换一种态度和方法重新面对生活的话,你就能打开困惑自己的心锁。

    快乐并不是上天恩赐给人的,快乐也不是用金钱能买到的,快乐是自己创造和争取的。不计较个人得失是快乐,不去争名夺利是快乐,不追求奢侈生活是快乐,不爱慕虚荣是快乐……在生活当中,只要你愿意,就能创造出许多种快乐,但是也有许多人却无缘快乐。那是因为他们的欲望太多。欲望没有止境,追求不愿停止,快乐自然离去,烦恼自然跟上。

    当然,快乐是相对的。就算是再快乐的人也会有烦恼。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快乐与烦恼。快乐是自我的,烦恼也是自我的。但不一样的是:生活中你是在寻找快乐还是在寻找烦恼。每个人做事情都不可能很完美,总会有点缺陷,受到点批评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为别人的批评而不快乐,要学会接受,试着去改正,就会更进一步。记住: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就会有快乐的心理,快乐的人生。

    曾经有一个富人,背着许多钱到远方寻找快乐,但是他走遍了千山万水也没有找到。有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农夫唱着山歌走过来。这位富人就向农夫讨教快乐的秘诀,农夫笑着说:“哪里有什么秘诀,比如说,我现在比你快乐是因为我走路时比你轻快啊。”直到这个时候这位富人才蓦然醒悟——自己背着那么沉重的钱袋子,腰都快被压弯了,难受还难受不过来了,哪里有快乐可言,不但是这样,他住店的时候怕有人把他的钱偷了,行路时还怕被他人给抢了,天天都忧心忡忡,惊魂不定,这样怎么能快乐得起来呢?如果富人放下行囊,把钱分发给那些过路的穷人,不仅背上的重负没有了,肯定还能够看到一张张快乐的笑脸,他也会因此而快乐起来的。

    很多时候,不是快乐离你太远,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快乐之间的距离;不是快乐太难,而是你不懂得快乐的真义。在你少年的时候,行囊是空的,心灵是纯净的,因此轻松,所以才会快乐。但是以后的岁月中,你一路地拣拾,让你的心灵复杂了起来,所以也就感觉不到快乐了。你总以为装进去的都是好东西,可正是这些好东西,让你在斤斤计较当中无法感受快乐。如果你想要快乐的话,请记住:快乐是一种心态的调整。

    快乐的人凡事想得开

    快乐的人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能平静地面对生活给予的一切,不管是对自己有利的,还是没利的。

    快乐的人明白,我们所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和金钱等,都是身外之物,既然我们能得到它,就一定能失去它。当我们拥有它们时,我们可以理解为它们暂时为我们所用,当我们贫穷时,也可以理解为,财富暂时还没有临到自己享受而已。把事想开了,也就没有什么事让自己郁闷了。

    有个大地主,拥有上千亩的土地,生活富足,光小老婆就有好几个,但他总觉得生活过得没滋没味。紧挨着他家住的是一家开油坊的小户,只有夫妻两个人,人到中年无儿无女。

    一天,地主的一个小老婆听见隔壁夫妻俩唱歌,便对地主说:“我们虽然有万贯家产,还不如小油匠开心!”地主想了想笑着说:“但我能叫他们明天快乐不起来!”于是他让人用一个小布袋装上两根金条和一些银元,从墙头上扔进了邻居院里。油匠夫妻俩第二天打扫院子时发现不明不白而来的两根金条,心里又高兴又紧张,为了这两根金条,他们连油坊的活也丢下不干了。男的说:“咱们用金条置些好田地。”女的说:“不行,金条若让人发现,别人会怀疑是我们偷来的。”男的说:“你先把金条藏在炕洞里。”女的摇头说:“藏在炕洞里会叫贼娃子偷去。”他俩商量来讨论去,谁也想不出好办法。从此,夫妻俩饭吃不香,觉也睡不安稳,当然再也听不到他俩的笑声和歌声了。地主对他小老婆说:“你看,他们不再说笑,不再唱歌了吧!办法就这么简单。”

    油坊夫妻俩之所以失去了往日的开心,是因为得到了两根金条,而不会生活了。他们既怕被人发现怀疑,又怕被人偷去,有了金条不知如何处置,所以终日寝食难安。

    就像这对穷夫妻一样,一些中年男人现在拥有了年少时所渴望的东西,但他们却失去了快乐的感觉。当一个人被身外物羁绊住时,就会迷失自己,无法弄清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对于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来说,任何不需要的东西都是多余的。要那么多的钱干什么?对于油匠来说,有房子住,衣食无虑的生活就可以让自己快乐地歌唱了,还需要那么多的钱吗?

    很多人会说这是一个金钱推动的社会,是人们追求金钱的欲望以及拥有金钱的虚荣使它永远向前。这是怎样的一种谬论啊!我们应该平静地面对生活给予的一切,不要让欲望这个没有止境的黑洞来吞噬我们的心灵。奢恋身外之物的人,很难得到轻松和满足,压力和贪婪会让他们彻底迷失自己。

    在我们今天的这个社会里,要冷静而坦然地面对身边的名利,的确很难,一般人都无法在心理上达到平衡。其实,与充满金钱的生活相比,平淡清贫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缺失和悬殊。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享有一次真正没有缺憾的生命,才是我们所追寻的人生价值所在。

    在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幸福和快乐》中,诗人找遍俄罗斯,最终找到的快乐人物竟是枕锄瞌睡的普通农夫。是的,这位农夫有强壮的身体,能吃、能喝,能睡,从他打瞌睡的倦态以及打呼噜的声音中,流露出由衷的开心和自在,这位农夫为什么能开心?因为他凡事想得开,把生活的标准定得很低。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得好:“一个人快乐与否,绝不依据获得了或是丧失了什么,而只能在于自身感觉怎样。”

    有的人大富大贵,别人看他很幸福,可他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心里老觉得不痛快;有的人无钱无势,别人看他离幸福很远,他自己却时时与快乐结缘。

    是的,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境况,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没钱不要紧,只要自己努力去挣,面包总会有的。但如果没有快乐,有面包也吃不出甜味来,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抛弃对身外之物的贪欲,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只要开开心心,生活的趣味就会更浓厚,恐惧和压抑感自然就会从内心深处消失。坦坦荡荡地做人,开开心心地生活,美好的日子就会永远留在我们身边。

    经常向下比较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一句激励人要向高处的人看齐的警示语。在现实中,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向上的条件或是经过努力具备了向上的条件的话,自然要向上,但是自己不具备条件也努力了,还是达不到向上的条件时,就不要抱怨。理智的态度就是,多看看下面还不如你高的人,这样,你的心里就会变得平和、开朗起来。实际上,人的许多痛苦都是由错误的想法导致的,比如:收入不高、地位不高、幸福系数不高,而且这些都是相对而言的。

    每做一件事都希望高标准,你会因心理负担的增加而不快乐,各种不幸皆可由追求完美所导致。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十全十美的,那么,又何必凡事苛求?追求绝对的完美是不现实的,过分追求完美也是痛苦的。要相信完美是相对的,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努力来弥补。生活伴侣不可能完美无缺,但你的爱可以改变一切。

    在人生竞技场上,不要把第一个撞线当成标准。这样的标准是极端的,也是在自寻烦恼。

    生活不是竞技,竞技过程是短暂的,自然才是常态化的生活,我们没有必要争第一,我们要追求的是长期的、平稳的状态。何必把争来的第一当成生命的奖杯!每一个人都只不过是和自己赛跑的人,在那条长长的人生路上,我们要的不是第一的位置,而是要能轻轻松松地跑到终点。

    “生活的强者就是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这一点。”实际上,每个人无论做何事,都必定有他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并非一定要求自己超过某人,达到某一程度、某一目标。只要尽自己所能,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并不重要。

    美国一家租车公司,无论是在车的拥有量上,还是收入上,长期居于出租车行业的第二位,却好评如潮。这家租车公司原本经营不善,由于冗员太多,员工工作态度又散漫,车子交到租车者的手中,单就表面肮脏的程度,就被讥讽是“正在逃亡的车子”。

    尽管如此,这家租车公司仍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但离市场占有率第一名的租车公司,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而第三名的公司正在向自己靠近,已是相差不远。

    为站住脚跟,不至于被淘汰出局,公司聘请了有“出租车经营之神”绰号的悉达先生做总裁,他到任后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是采取重罚重赏的方式,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接着花重金寻找广告公司为公司做形象广告。

    一个广告大师经过一番调查和策划后,告诉悉达先生说:“广告就要坦白直率地告诉大家——我在租车业中,排名第二。”

    悉达先生深感怀疑:“我们第二,为什么人家还要租我们的车子?”答案是:“我们更努力。”

    悉达先生接受了这则广告,之后公之于众,毫不讳言“自己差,因此要更加努力”。这样不只对内部员工有所激励,对顾客而言,他们看到了一家努力向上的企业,也看到了它的改变。不久之后,公司的业绩急速上升。

    延续这则经典广告的警句有:“其实当老二也不错,我们有更努力的空间。”

    在所有的车子上,都贴了悉达先生的电话,如果租车者发现车子不清洁、有烟蒂等情况,可以直接打电话给公司总裁。因为:“我们是第二,所以要更努力。”

    有一段时间,他们经营的规模逼近了第一,之后突然又急剧下滑,因为大家认为它不想再努力了,这是始料未及的事。

    至今美国租车市场的占有率排行榜,第一仍是第一,第二仍是第二,可见争第一的人大有人在,但现实中的实力才是左右这一排名的主宰。

    世界上的事不可能完美无缺,而且是有序的,也正因为有了残缺,而且有序,才让人有梦、有希望,同时也会有所顾虑。当我们为梦想和希望而付出努力时,我们就已经拥有了一个完整的自我。生活不是一场必须拿满分的考试,生活更像是一个足球赛季,最好的队也可能会输掉其中的几场比赛,而最差的队也有自己闪亮的时刻。也就是说,我们向往完美,但绝不可凡事要求完美。

    记住,完美只是一种理想。在人生的旅途上,要学会接受“不完美”。学会知足,当出现了事业上的低潮时,或生活中出现了窘状时就不妨时常向下比一比,这样我们的心理就会归于平衡了。

    不过于计较得失

    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得到的多,而在于索取的少,凡事斤斤计较的人看似得到的比别人多,其实多出来的东西不一定就是为自己带来幸福的东西。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爱较真,名也好,利也好,都要分的一清二楚,岂不知,太过较真,就容易钻进“牛角尖”,走进“死胡同”,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和精神负担。

    太爱较真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倒是对别人的缺点如数家珍,他们总是盯着别人的疏忽或过失不放,固执己见,与人论短争长,甚至睚眦必报。他们的过分计较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为人际交往设置了一些人为的障碍。

    中国的古典著作《盐铁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贤士殉名,贪夫死利。”意思是说君子想的是德行,小人想的是利益,仁德之人坚守气节,贪财之人为争利而死。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不要太斤斤计较。

    为人处世气量要大一些,切忌斤斤计较。要做到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样才有利于关系的密切发展。

    老一代革命家朱德年轻的时候,特别注重与人处好关系,特别是对亲戚。平时他总是为亲戚解决些困难,做些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事情,亲戚们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彼此间的关系相处得非常不错。

    朱德当时年轻力壮,很有几分气力,在每年的农忙季节,他总是很快就把自家的庄稼收完了。之后他就跑到亲戚的田地里帮忙,一天下来,总累得他腰酸腿疼。可第二天,他又拿起工具,继续去亲戚的田地里帮收庄稼,从没有喊过累,也没有抱怨过。

    有一次,朱德跑到一个表叔家去收庄稼,可这个表叔却是一个疑心特别重、很小心眼的人,看到朱德来帮忙,就怀疑他要趁机偷自己的庄稼,所以在朱德干活时,就不时地监视他的行动,特别是朱德要走的时候,还要偷偷地打开朱德带来放工具的筐子,检查是否拿走什么东西。这一切朱德都看在眼里,他微微笑了一笑,然后说道:“表叔,活干完了,我走了,我妈等我回家吃饭呢!”

    说完,背起筐子,挥挥手走了,表叔看到这一切,惭愧地摇了摇头,心里不由暗暗钦佩。

    不斤斤计较,这就是朱德与亲戚处好关系的最根本原因。不计报酬地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也不声张,好心相帮,即使被疑心也不抱怨,他如此大度,深受亲戚们的赞许,当然这也是他后来成为伟人的特质之一。

    可见,人际交往中,最忌讳的也是过于较真。环视我们身边,人缘好的人大多能够心胸宽广、不斤斤计较。与人相处难免有摩擦,没有必要太较真,一味求全责备。得饶人处且饶人,难得糊涂,才是高明的处世哲学。

    有个年轻的和尚跟着师父修行多年,始终难以得到真正的顿悟。一次,师父带着他去参加一个施主的宴请,席间在夹菜的时候小和尚发现有一盘掺了肉的菜混在满席素食中。这下,他生气了,觉得这是对他们师徒的亵渎。愤然中他决定把那盘菜里的肉翻到最外面,好让主人看到。谁知他师父看出他的意图,迅速伸出筷子把肉重新混进菜中,他对师父的举动很是不解,就又一次把肉翻了出来,结果师父又把肉藏了起来,并且在他耳边低声说道:“你若坚持这么做,我就自己把这肉吃掉。”于是他只好忍耐下来。

    师徒俩回去的路上,徒弟按捺不住地问师父:“你为什么要容忍今天的事呢?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不沾荤腥的出家人,还把肉混进菜里!这不是有意让我们难堪吗?”

    师父告诉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有疏忽大意、不小心犯错的时候,今天混在菜里的肉就很有可能是厨子没注意到或是不知道席上有出家人,你若是揪住别人的过失不放,时时处处想要苛责别人,那么就会到处充满矛盾和怨气。作为修行之人,我们更应该懂得宽容和忍让。要按你的意思来处理,会让那家主人觉得很尴尬,尴尬之余,辛辛苦苦干活的厨子又会受到重罚。这样的情景难道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所以我宁可破戒把肉吃进肚中,也不愿意计较这点小事。”

    在人际交往中,要想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有一颗宽容、多为他人着想的心,不要纠缠于斤斤计较的细节或小事,以平和、与人为善的心态与人相处。

    人生匆匆,何必计较太多?要知道,幸福并不在于得到多少,而在于计较的少。斤斤计较的人看似得到的多,但对于不该得的东西,则是多得一文为人不值一文,而且,也不一定就是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东西,而把自己的内心拘于一片狭隘的空间,任由烦恼缠身,多么不值得啊!

    要快乐不妨降低一下生活标准

    什么是生活标准呢?对此没有权威的认定,但我们认为:所谓的生活标准就是自己为自己定下的能满足自己幸福快乐的物质的量的程度。这个程度因人而异,有高有低。

    生活中,如果有人觉得生活不幸福、不快乐的话,我们教你一种方法:降低一下你为自己定下的生活标准,也可以说让你的生活更加简单一些、自然一些,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从容自在。

    当钱包变得越来越鼓的时候,人们会想到可以用一张张小小的磁卡来代替它。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快乐和享受。但我们身上的卡逐渐增多时,就需要我们记住许多密码,当各种密码混淆甚至忘记时,苦恼就来了。没有密码,有时连基本的衣食住行也不能得到满足。比如,当我们揣着一张便捷的卡来到贫困一点的地方游玩时,却发现这里没有自动取款机,更谈不上刷卡消费了。这时,我们的生活就比使用麻烦而又脏兮兮的钱币时更复杂、更苦恼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电脑、汽车、健身器材逐步进入了家庭。但是窗户的铁栏杆结实了,防盗门更保险了,邻居来往却少了。电视节目多了,娱乐方式多了,但是有些人却还是会感觉到生活无趣。为了不断追求新鲜刺激,我们在唱歌、跳舞、泡吧、蹦迪、滑翔等游戏过后,有了短暂的快乐,可是烦恼却在另一头疯长。我们有了更多的享受,但也有了更多的追求,问题也随之越来越多。物欲让我们觉得钞票永远不够多,现在有智者在呼吁:在大数据到来的今天,要善于删除。删除你多余的幻想,删除你多余的卡号,删除你多余的票据,删除占据你有限空间的闲置不用的杂物……

    我们总是把拥有物质的多少看得过于重要,用金钱来衡量生活的质量。用名牌服饰、高档汽车、豪华住宅、高级饭店的消费来武装自己。以为这样就过上了有目共睹的优越生活,换取了一副无懈可击的外表。然而自己的内心呢?事实上,我们需求得越少,得到的自由才越多。

    我们时常有这样的体验:一首歌曲,它感动我们的并不是众多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恰恰是偶尔一两句说到我们心底上的话;山间野村人家的生活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不仅是让人觉得心旷神怡的山清水秀,更可能是黄昏时分的一缕炊烟。古话说:家有谷粮万石,一日不过三餐;家有广厦千间,夜卧不过八尺。这话今天对我们来说,仍然有警示作用。知足常乐,人生中必须要有的拥有了,用不着的东西也不来为我们添累赘,那样的生活将是多么轻松自在。

    生活简单就是享受,我们完全有可能尝试着去改变一下,过简单一点的生活。简单的生活是一种自由自主的状态,是一种无拘无束的从容坦然,它能够让我们始终保持一种自由的心态,尽情去体会生活中的快乐。

    生活越简单越能体会到快乐

    有这样一句名言:“满足不在于累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

    财富不是风刮来的,是用大量的付出获取的。也就是说,财富是人的精力和体力双重透支换取的,平时只是看见了不断到手的财富,才让人忽视了由精力和体力双透支而带来的痛苦。其实,只有追求平实简朴的生活,才可获得真正的快乐。

    贪多的结果只会是无穷尽的烦恼和麻烦。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仍可以爬得和蛇一样快。有一天,它看到兔子和梅花鹿等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它还快,于是,就抱怨上帝没有给自己安脚。

    一天,它向上帝请求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上装,从头一直装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装了,它才放手。

    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自己,心中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但是,等它开始跑步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稍不注意就不知向哪里迈脚了,它必须得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地往前走。

    这样一来,脚是多了,可它活得比以前更郁闷了。

    过度的欲望让蜈蚣步伐缓慢、举步维艰,而人的心里一旦产生过分的欲望,也会像蜈蚣有了很多脚一样,不是方便了,而是更添堵了。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走的时候他只带了一块布用作衣服。

    后来他在洗衣服的时候,才感觉到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就很爽快地给了他一块布。

    后来这位修道者发现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因为他遵守不杀生的戒律,所以他不能去伤害那只老鼠,于是他又回到村里向村民要来一只猫。

    可猫来了之后吃什么又成了新问题。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奶羊,猫靠奶羊维生。

    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又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奶羊,影响了他打坐的时间。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找了一个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奶羊。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跟修道者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老婆陪我过日子。”

    修道者一想,流浪汉的要求在情理之中,于是他又准备给流浪汉张罗媳妇儿……

    不断产生的欲望就像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能满足。但欲望太多了,人生就会变得疲惫不堪。每个人都应学会减轻负担,因为心灵之舟载不动太多的重荷。

    快乐缘于不做非分之想

    一个人不快乐,主要是妄想太多,贪恋太重,总希望拥有一切。明明已经拥有很多,总觉得自己拥有的还不够,一直不停地追求下去。最后,因最终的目标达不到而自寻烦恼。而计较则是人生痛苦的开始。有些人为了多获得而与人争吵不休;有些人为了名利与人结怨。因此,在这些人的生活中,净忙着与人争名争利,哪还有时间享受生活啊。

    只有那些满足已经拥有的,哪怕只是一些微不足道所得,不做非分之想的人才拥有快乐。

    满妹是一个漂亮的姑娘。她生活在山区,那里的人家都很穷。为了给哥哥娶媳妇,父母将她嫁给还不如直接说是卖给了另一个山村的男人。可不幸的是,满妹刚刚嫁过去半个月,男人就因车祸而亡。婆婆骂她是克星,克死了自己的儿子。村里的人都对她冷眼相看。于是她不得不回到自己父母家,无疑,嫁出去的姑娘回到本来就很穷的家里,日子肯定是不好过的。

    不久,在媒人的介绍下,她再婚了。她这次结婚时家乡的人都以为她傍上了大款,只有她自己知道嫁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丈夫长得又丑又黑,比她大20多岁,脸上还有一道深深的烧伤疤痕。媒人提亲时对于丈夫的长相一字也没有提起,只说他是一个善良、老实、能干、有手艺的人,就是因为家穷耽误了娶媳妇。

    媒人去说亲时,满妹因为在家中实在无法呆下去了,就急于嫁给了这个50多岁的男人。婚礼过后她才知道他的手艺就是修理自行车,再加上他长得丑,她结婚的第一天就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但是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而让满妹想不到的是,再婚后,这个男人非常疼爱她、体贴她。她因为对自己的再婚不满,心中时常不快,常常哭泣,每每这时男人总是什么都不问,默默地在一旁看着她,时不时地用毛巾将她脸上的泪水擦净,男人每隔几天就给她带些小礼物回来,一块纱巾,一盒擦脸油,一个精美的发夹,一双手套,一些樱桃……

    她长到近30岁从来没有戴过纱巾,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樱桃。看着樱桃她突然觉得有一股无比幸福的感觉涌过心间。她吃樱桃,男人在旁边看着她,她说:“你也吃一个吧。”男人赶紧推脱说:“不吃,我不爱吃,看着你吃我就快乐。”一次,她上街,偶然问了问樱桃的价格,竟然70元1斤。她心酸了,为了让她快乐起来,他得修多少自行车才能买回一斤樱桃啊!

    她从此暗暗发誓要一辈子爱他。从那时起,早晨丈夫没起床前她就偷偷起来为他做好了早饭,晚上他修自行车回来时她已经为他做好热腾腾的晚饭。草原的冬天,天气特别寒冷,丈夫在外面修自行车回到家时,身体冻得直发抖,满妹就用自己的身体为丈夫暖脚。每到此时,丈夫都很知足,说自己是有福气才娶到这么漂亮、体贴、温柔的妻子。他的知足话语让满妹心花怒放。

    一天,满妹对丈夫说:“你一个人在外面修理自行车太辛苦了,我在家呆着没事,我和你一起去修。”丈夫不答应,说自己挣得钱足够养活她的了。可满妹偏要去。

    从此,大街上总是能够看到一对老夫少妻在修自行车,他们紧紧地挨着坐,有活就男女一块干,没活时他们就有说有笑地谈论着。

    冬天在室外干活,满妹不禁冻,一会儿的工夫就手脚发麻,脸上发青。每到这时,丈夫总是跑到对面的快餐店,为满妹买来热腾腾的热狗,为满妹打开包装,之后再为满妹打开瓶装的热饮料,满妹吃一口热狗,丈夫再将热饮料递给满妹,满妹喝完饮料后将热狗塞到丈夫嘴里,他们就这样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有说有笑,说笑中充满着关心、体贴、爱和真情……

    一天丈夫对满妹说:“将来要走,我会走在你前面的。”满妹哭了,她说:“要走我们一起走,做鬼我们仍是夫妻。”丈夫说:“尽说傻话,你年轻漂亮,寿命长着呢。你一定要在我走后好好活着。我想从下个月开始中午不回家吃饭了,我想再多干一些时间,多挣些钱,等到我走后能够给你多留些钱,保证够你晚年生活的费用。另外,我准备雇人在自己的草场上种植玉米,每年会有上万元的收入,再买50只公羊,10只母羊,等过些年我真的走了,羊群发展的多了,你每年卖些羊也足够你晚年生活的了。”满妹再也忍不住扑到丈夫怀里痛哭起来,在这之前还从没有人替她这样着想过,可是眼前这个又丑又老的丈夫为她想到了年老,她觉得嫁给这个丈夫她这辈子值了。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看到满妹与她丈夫的日子过得很清苦,但我们不否认,他们过得很快乐。快乐不是拥有得多,而是计较得少。当一个人善于享受他目前拥有的一切所带来的喜悦时,他就是快乐的。如果一个人不能从内心说服自己,学会珍惜眼前的拥有,那么,纵使他穷尽一生也无法获得内心的富足!

    要快乐就不要过于较真

    生活中,许多人本应该生活得很好、很舒适,但由于在心态上过于偏激和较真,而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生活是充满变数的,所以没必要凡事都争个明白。否则只会让自己的内心受累,甚至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据说,在意大利卡塔尼山的郊外有一座墓碑,墓碑上刻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托比的人从雅典去叙拉古游学,经过卡塔尼山时,发现了一只老虎。进城后,他对城里的人说:“卡塔尼山上有一只老虎。”可没有人相信,因为路过卡塔尼山的人不少,但从没听人说过看见过老虎。而托比则坚持说自己确实见到了老虎。可是无论他怎么说,就是没人相信。最后,托比为了证明自己说的是真话,愿意带人去见证。

    但是,托比带着几个人把整个山都转遍了,也没见到老虎的影。但托比太过于较真了,他非要把这件事情弄明白。为了证实自己确实看到了老虎,就亲自去买了一支猎枪来到卡塔尼山。他非要找到那只老虎,还要把老虎打死,让全城的人都来看一下,证明他自己没有说谎。

    三天过去了,人们没见托比回来。后来人们在山中发现了一堆破碎的衣服。经人辨认是托比身上的,原来托比在山上寻虎的过程中,意外被一只饿急了的黑熊给吃掉了。

    其实,山上有没有虎与托比无关,可他就是为了向众人证实一个小小的是非,结果却将自己的性命丢掉了。假若他敞开心胸,不去较这个真,将是相安无事的。

    生活本来就是变幻莫测的。很多事情本身可能是那样的,可经过变化可能会是另一样,我们没有必要非去较真。如果你非要去与别人争出个对错来,恐怕最终吃亏的必是你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也是如此。

    平时我们在与周围的人或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双方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很容易就会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与对方发生争论。毫无疑问,争论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两不高兴。对于此,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将心胸放宽一些,难得糊涂一回。尤其是对于一些根本没什么利害关系的小问题,我们更没有必要非得去与别人较劲,否则就算我们赢了,也难消我们心头的阴霾。

    李力是个很博学的小伙子,精通文学和历史,而且还善于辩论。如此优秀的人才周围应该有很多朋友才是,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爱较真的人。

    有一次,他与几位朋友一同去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本来是很喜庆的场合,李力却因为司仪的一句话把场面搞得很尴尬。

    席间,司仪说:“在座的朋友都知道,新郎、新娘是名副其实的‘青梅竹马’。”如果话说到这里,也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可司仪多说了一句话解释这个成语的来历:“宋代的时候有个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与她的丈夫赵明诚自小相爱……”显然司仪的解释是错误的,但是在场的人出于礼貌,谁也没去说破。可是李力却在台下说道:“你说错了,这个成语是李白写的……”顿时,司仪的脸一下红了,但是司仪是个嘴硬的人,接着说:“这位先生,您说是李白写的,有什么证据吗?”

    李力得意地说:“当然有了,这个成语出自李白的《长歌行》……”这样一来,让那个司仪更是下不来台,话都失常了。这时候新郎很不高兴地将李力叫到一边说:“人家是来帮忙的,你这样让人家丢面子,不也让我丢面子吗?这是结婚啊!又不是学术辩论会。平时大家都不愿意与你交往,就是这个原因……”

    毫无疑问,一个人知识多一些有利于工作、生活,但是如果总像李力那样,经常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与别人较真,那么这个优点就只会成为人生的羁绊。生活不但过得不舒适,还会充满不快和阴霾。

    不开心是因为名利心太重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名和利中任何一种的获得都可以给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善,所以,对人们历来都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它们甚至就是一些人的人生奋斗目标。但是所有的名利都不是能唾手可得的,这就使得一辈子都在为争取名利而奋斗的人,会因达到的期望值过低或根本就无任何收获而感到生活很不得志而郁郁寡欢。纵观古今,在这个世界上,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人毕竟还是少数,而且,如果人们都把争取到名和利看作是唯一的目标,那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也就是从一开始,自己就把自己领上了绝路,或者说是一条自寻郁闷之路。因此,若想活得轻松自在些,就应该看淡名利。

    孟子曾经说过:“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寡矣。”如果一个人心中的欲望是很有限的,那么对于他来说,外界获得的东西是多是少都与自己无关,少了不足以产生内心的不平衡,而多了也不会助长他的欲望。而假若一个人心中时刻充满着无尽的欲望,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有舒心的时候。

    一个人只有培养一种淡名利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他才更易于找到乐观的一面。他所看到的是人生值得追求的一面,而对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没有兴趣。现代人面对着令人眼花缭乱的精彩世界,更应注意克制自己,如此方能在纷繁的世界里,在众多的诱惑中,在自己的心中,构建一片宁静的田园。

    看淡名利并不是拒绝名利,而是不把名利看作是快乐人生的唯一指向,而是“穷亦乐,富亦乐”:身处贫穷之中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感到快乐;身处富裕之中也能够心态平和,享受生活之乐。说到底,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采取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方式,那么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能过快乐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会因羡慕那些有钱有地位的人而抱怨自己的命不好。

    曾有一对夫妻年轻时共同创业,到了中年终于小有成就,有车有房,公司净资产一千多万,而且发展势头良好,这对夫妻也为许多同龄夫妇所羡慕。然而就在他们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两人却引退了,他们辞去了董事长、总经理的位置,将大部分股分分给了与他们夫妇一同创业的老员工,自己却只是做“壁上观”。消息传出后,大家都觉得太可惜,一些亲戚朋友也不理解,讽刺他们说:“放着好好的钱不赚,不是傻子吗?”

    在一些人眼里,这对夫妻确实傻得可以,竟然真的就这样抛下名利,从此以后,他们再不被人羡慕和大把大把地赚钱了。其实,这对夫妻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他们抛弃了虚名浮利却得到了生活的真正乐趣。

    名,是一种荣誉,一种地位。有了名,通常可以万事亨通,光宗耀祖。利能直接给人们带来种种好处。

    然而,沉溺于名利会让你看不到生活轻松欢愉的一面,让你备感生活的紧张和劳累。

    钱,是一种财富,是让生活更加舒适的保证。有了钱,就可以住豪宅,开名车,吃大餐。在一些人眼里,金钱甚至是一种带有魔力的,可以让人为所欲为的东西。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相反的一面,金钱也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比如有了钱以后,你就可能会招来嫉妒和威胁而平添压力和烦恼。

    人的一生面临许多关卡,许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不管是名分、地位还是财富,都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不可能事事顺心。或许一生的努力都是徒劳。人何必活得这么辛苦,又何必活得这么低贱?因此,淡泊名利是人生快乐不可或缺的一种态度。如果你渴望轻松,渴望真正地获得生命的意义,那么就一定要看淡名利。

    如果你的心里还在为这次职务提升没有你感到愤愤不平,如果你还在因为与你一起购买体育彩票的邻居中了大奖而你却嫉妒心骤起,那么到此,你是不是觉得有所悟?其实,名利是一种欲望,现实才是真真正正的生活,快乐的生活来自现实而不是欲望。

    人何必太醉心于名利,何必为了满足自己无止境的欲望东奔西走,忙得唉声叹气。只要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在知足中细细品味生活的乐趣,你的人生就是幸福快乐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