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年里,王安石变法的真实目的,之前所有举措的核心内容,终于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
为什么他的步调走得那样急,为什么不先把“吏治”等前期工作做足,此时都有了答案——战争——吐蕃、西夏、辽国。
这个问题表面上可以用熙宁变法的另一个常见词“富国强兵”来概括,但太不准确了。细想一下,富国与强兵有统一性吗?根本没有,甚至正好相反。
世界历史证明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越穷的国家,战斗力反而越强。一旦国家富裕了,百姓们有钱了,战斗力反而直线下降。
所以“富国强兵”只是一个便于宣传的口号而已,与事实根本联系不起来。王安石变法的真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迅速筹集军费。
至此一个目的,别无其他。
这个结论我想会让很多人不爽,因为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史书,尤其是近现代的著作,都把改革的目的与王安石、宋神宗的个人追求、心性表现结合起来谈。比如他们是爱国爱民的,是有远大理想的,甚至是走在时代的前面,要改造行将腐朽的宋帝国而努力的罕见圣贤。
这些,在我看来,只有一句话的回答——没有深究。
仔细研究变法的前因后果,会发现一个事实。宋神宗、王安石肯定是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国家,以振兴华夏为己任,尤其是宋神宗,他的目的是让国家富强,打垮西夏,收复燕云,威服辽国,恢复汉唐时代的辉煌。这是超越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终生成就的伟大抱负。
只是实现的步骤过程,绝不是人们平时所想象的那样,充满了传统意义上的仁爱道德,他们所选择的振兴之路非常凶险,是一个速成之法。而这个法,是一把可怕的双刃剑,自始至终,如果想成功的话,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首先一步,就是要把军队打仗所需要的钱准备充足。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是怎样得出的这个结论——“变法等于军费”之谜。
研究王安石变法,一般来说,历代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就事论事。这是根据王安石新法的每条逐个细想,与旧法相对照,再结合宋朝当时的国情来分析他是错是对,是先进还是蛮干。
基于这种分析,最多只能得出宋朝当时必须得变法,不管有没有王安石,神宗都得变。只是有了王安石,变得更彻底、更矛盾、更惨烈而已。
所以,从立意上说,王安石是绝对正确的;可是从细节上说,司马光等人也有道理。这就是历代最常见的一种论调。
第二个层次就是跳到历史的天空中去,结合历代史实知识来分析,王安石新法是他独创的吗?如果不是,前人实行的效果怎样?
这种分析法一出现,王安石的高大形象就会萎缩不少。因为查查史书就会清楚,他的新法极少是他独创的,比如青苗法。总有人强调,这是他在做底层官员时在某地实行过,效果非常好,才在全国推广的。不,不是这样的。
青苗法起源于唐朝中后期,唐朝中央政权被各路藩镇分割,除了军队数量不足之外,更悲惨的是没钱。青苗法就在那时出现了,其主要目的就是为皇帝创收。
什么救民不救民的,皇帝都快饿死了,还谈什么老百姓。
再比如均输法,它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由桑弘羊推行。桑弘羊在宋史里频频出现,每次都和王安石挂钩,被反对派骂得狗血淋头。其实也该骂,均输法就是汉武帝与匈奴掐架掐得最狠,搞得军费飞涨,国库见底时搞的国家紧急状态法令。
前后一共搞了两次,国内矛盾的激烈程度比这宋朝只高不低,可真的帮助汉武帝渡过了难关。再比如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其他法令,也能在各代史书中找到实施过的根据。于是结论出现,王安石的学识绝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超逸绝伦,冠盖当世。他最多只是个传道者,往好里说是集古人之大成,刻薄些说是偷窃古人成法,而且是效果不佳、名声不好的各种法。真是脑子短路,难怪把宋朝搞得官场混乱、党争剧烈、外交僵化、经济崩溃,直至几十年后亡国……
持这种理论的主要有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以及后来历朝历代的士大夫阶级,也就是国家的官方认知。
但这就够了吗?除此两层认识之外,就没有别的疑问存在了吗?比如说,王安石、宋神宗就算再白痴,他们作为当事人,也会知道这些法令在当时朝代里的成绩吧?
有那样的前科,怎么还会玩命地推行,不遗余力,不留余地,拿自己的国家当猴耍,不耍死不罢休?
很显然他们一定有他们的用意。这就必须得有第三个层次的答案才能解释得清楚。
即“军费”说。
得出这个结论,首先要站在前两层认识的肩膀上,了解了第一层中宋朝当时的现状,再结合第二层里分析出的明知新法有弊,却知难而进的行为,再当一回事后诸葛亮,参照之后宋朝七八年间发生的事,才会得出“军费”说这一结论。
而它的萌芽,却种在宋神宗刚刚登基的时候。
我们回忆,他上台之后曾经第一时间“求言”,针对国事让大家敞开了说。就在当时众多顶级大佬们的发言里,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曾经也写过一篇奏章。这篇奏章和这个人在这之前什么都不是,而之后,他成了北宋史上一段最有争议也最为辉煌的军事传奇。
有一个疑问,一直以来,提起宋朝的军人,如果要排名的话,300多年间第一人没有任何争议,是岳飞。具体到北宋,有人说是潘美,有人说是狄青。
说潘美,那是从战绩上讲,平南汉灭南唐,攻燕云战辽国,潘美是宋初汉人最强的将军,这无可争议,远比“模范军人”曹彬强万倍。说是狄青,公平地讲,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悲悯苍凉的无奈情结。
自古英雄多悲剧,狄青的一生太不公平了。
但是事实上,北宋还有一个人,他的战绩堪与潘美媲美,甚至犹有过之。而他的悲情之处更远在狄青之上。狄青千年传颂,而这个人始终处在争议的旋涡里,被历代写史、传史的士大夫阶层有选择地忘记。
他的名字叫王韶。
王韶,字子纯,江州德安人。他首先是一个文人,走的是一条正统之路。考中了进士,当上了一个小官,分配在新安县任主簿,后调到建昌军当司理参军。
他很上进,任期中参加了制科试,可惜这一次他落榜了。就在这时,他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堪称官场不着调行为的经典。
他弃官不做,跑到了陕西,一个人游荡了十多年,时刻关注着吐蕃、西夏、羌等异族的动态。这是命运的安排,当宋朝换了一位年轻气盛、志向远大的皇帝宋神宗时,西北边疆也恰巧局势动荡,酝酿着一场即将重新洗牌,确立谁大谁小的风暴。
王韶把他观察到的情况,写成了一封奏章,呈交给了宋神宗。这封奏章名叫《平戎策》,它在历史中的地位相当高,有人说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差不多。
《平戎策》共分三篇,它论述的主题根源于一个现状——河湟吐蕃的分裂。
河湟吐蕃的赞普唃厮啰生前和两个儿子失和,瞎毡和磨毡角分别出走宗哥城、龛谷,吐蕃实力大损。唃厮啰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病死,之后河湟吐蕃的局面乱上加乱。
继任赞普的是他的第三个儿子董毡。
董毡只拥有黄河以北的河湟之地,是一个相当勉强的赞普,他无力收服两个分裂出去的哥哥,要等到二哥磨毡角死后,才能把其部属收编。至于大哥瞎毡,他没有任何办法,瞎毡死后,其子木征彻底独立,占据河湟两部中的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
这就造成了一个可怕的局面。分裂后的吐蕃如一盘散沙,对于宋朝来说,它不仅不再是一面抵挡西夏南进的屏障,一支牵制李元昊子孙的力量,而是一个祸胎。
王韶在《平戎策》里说,欲取西夏,必先收复河湟。我方抢先得到河湟,西夏人就有腹背受敌之忧,这是利;如果让西夏人先得到河湟,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时党项骑兵没有了后顾之忧,向宋朝发兵的力度会比李元昊时期更强。秦、渭两地首当其冲,兰、会两州先被割断,古渭境陷入瘫痪。这就造成了以前范仲淹、韩琦、狄青等人都不曾面对过的恶劣形势。
仁宗时期,李元昊哪怕打穿了陕西路,都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继续进兵,挺进宋朝腹地。这看似一条光明大道,可那会激起宋朝人陷入死地之后的剧烈反抗,除非李元昊能一战定中原,不然他得不到具体好处。
可这时就不同了,西夏人得到了河湟,可以向西南方发展,在秦州以西的重镇武胜建立堡垒,那时随时可以发兵侵袭洮、河两地,宋朝的陇、蜀等州郡都在攻击范围之内。
那时,宋朝怎么办?
等于面临了一大片新战场。如果发兵去救,陕西方面的兵力、开封附近的兵力都会被分散,那样处处皆备,等于处处松散,等于无备。
党项人随意选哪里进兵,都会让宋朝应接不暇。
局面恶劣到那一步,宋朝基本上就算死梗了。很简单,想抵抗,只有增加军队,增加军队,就要多加粮饷,多加粮饷,经济就注定了崩溃!
到时救无所救,从根子上烂掉了……偌大的文明之邦,幅员万里的大宋朝,居然被区区新兴的西夏人搞死,想想都让人恨得撞墙!
而这,都源于最初始的那一点——是否保得住河湟。
这是后来对王韶《平戎策》的最大争议。反对派们说,河湟部吐蕃一直以来都是“不侵不叛”的朋友,你放着敌人不打,先对朋友下手,搞得众叛亲离,有什么好处呢?往好里说,打赢了,把河湟抢过来了,可那就直接和西夏人对话,等同于多开辟了一个战场。
万一打不赢,或者打得糊涂,变成温吞水,那时乐子就大了,宋朝等于凭空多出来一大堆敌人,不是多一片战场的问题,是既多战场又多敌人的问题!
很不幸,这在以后成了事实。但有一点要指出,请注意,宋朝和河湟吐蕃之所以没完没了地掐来掐去,完全是反对派的错。
他们以司马光为首,把宋神宗、王安石、王韶等人连年血战抢回来的土地,都无偿地还了回去,逼得后来的君主不得已还得发兵去抢!
历史证明,河湟部只要去抢,宋朝必胜。得到它之后,虽然多出了一块战场,从数量上和西夏人抢得河湟后在宋朝的西部开战一样,但性质截然不同。
西夏得到河湟,使我们腹背受敌,应接不暇。宋朝得到河湟,使西夏人腹背受敌,应接不暇。这是最根本也是最显著的区别。
如果连这一点都看不清,宋朝当时的反对派们不是一群蠢猪,就是睁大眼睛说瞎话,为了铲除异己,连国计民生、举族安危都不顾了!
相比微妙的宋朝,西夏人永远过得精彩。李元昊死后,他最小的儿子——“两岔”即位,没多久,“两岔”就变成“谅祚”,这就是夏毅宗官方名字的由来。
李谅祚小同学的年纪实在太小,西夏的大权掌握在他妈妈和舅舅的手中,也就是被宋将种世衡用反间计害死的野利遇乞的遗孀、李元昊的情妇没藏氏和国相没藏讹庞手里。为了一直这样,他的表妹成了他的新娘。
李谅祚欲哭无泪,人生怎么能这样暗无天日呢?他一怒之下,本性勃发,展现了他爸爸妈妈留给他的优秀基因,和他舅舅的儿媳妇梁氏私通了……谁能想到,这竟然是他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呢?
梁氏成了没藏家的内鬼,在她的帮助下,李谅祚把没藏家连根拔起了。
当家做主心气旺,在1066年,宋朝的治平三年,他亲自率领精骑数万人攻打宋朝边境重镇大顺城。连续围攻了整整三天三夜,成绩非常好,他本人都差点儿死在城下。
当时,大顺城头万箭齐发,如暴雨一样射向城下的西夏人。李谅祚的帽子做工非常精良,替他挡住了尊贵的脑袋,可身上就顾不了了,挨了好几箭,带头往回跑。
李谅祚在21岁时去世,没有兄弟可以继任,唯一的儿子才8岁,完全复制了他本人的童年。而西夏的皇权,就成了一个复制粘贴的过程。
汉女梁氏粉墨登场,成为新一任太后。同样是整个家族鸡犬升天,国相由太后的弟弟梁乙埋担任,其他的梁氏子弟以空前迅猛的速度占据西夏的各个重要职位,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形成了一个系统。对内,他们掌控西夏几十年;对外,开始对河湟下手。
河湟随时会被攻破,战争迫在眉睫。宋朝当时要钱没钱,要兵没兵,再说什么按部就班、理顺关系、搞好吏治之后再改革,完全是痴人说梦。
为此,在王韶刚刚提交《平戎策》之后,宋神宗和王安石就毫无保留地支持了他。要职位有职位,把他扶上了西北秦凤路、洮河司的主管,其间把所有和他有矛盾的原领导全都撤走。要政策就给政策,王安石新法里备受争议的“市易法”,就是专门为他量身定做的。
打仗要钱,“市易法”的根本就是“均输法”的加深加细,更上一层楼地抓钱。在京城设置“市易务”这个专门部门,从内库里提100万贯钱作本钱,由政府接管京城内外各种物资的买卖。
具体做法是,由市易务招募牙人(商人行会代表),由他们与各地来京城做生意的商人商定货物的价格,可以卖给国家,也可以和国家之前买到的货物交换。京城本地的商人,没本钱也可以参与,用产业、金帛做抵押,向国家贷货经商。
到期归还货款,加上一二分不等的利息。
公平地说,这条新法是王安石各种新法里最失败的一条,它走了回头路,这不仅打击了之前操纵开封市场、哄抬物价的大商人,同时也把小商人赶尽杀绝了。
国家垄断一切买卖,这还有平民百姓的活路吗?在仁宗、英宗时期一直活跃的开封商市,在市易法实行之后,被沉重打击了。到后来,市易务招募的牙人主动辞职,您开恩允许我辞职好吗?为国家服务,我都破产了!
说来真是残酷,但放在边疆就是一条再好不过的政策。
王韶需要军费,需要钱,那是军队种田卖粮,自给自足所达不到的。为此,他需要经商,需要全国各地的买卖人到边疆活动。那么,就只能以国家之力去开拓,由国家拿出本钱,出专人负责,鼓励商人、保护商人去变出钱来。
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就会形成一条有机的运作链条——民间收财,变成军费,打赢战争,扩大国土,回笼资金。
这才是王安石变法的真正目的和手段,不然,以宋朝空前发达的商业系统,比前代先进得多的农业生产,只要像司马光说的那样节省花费,就一定能让国库充实,根本就犯不上这样折腾。
可要保卫国家安全,赢得战争呢?那样慢悠悠一条一条地节省,和士大夫、大商人商量着办事,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积攒到庞大无比的军费?何况战争只要开打,钱就会像流水一样“哗啦啦”地流走,是座金山都撑不起几场大战。
到那时,后续的资金要怎样向各位士大夫要呢?只有抄家才能来得及!更何况,只要提到战争,各位君子们就会搬出孔夫子的圣诫,那是凶器,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用,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先用!
要仁义,要道德,要教化!
见他的鬼去吧,宋史写到这里,再没有人相信李元昊、李谅祚之徒能教化、能感动了!
对外开战前夕,宋朝内部进行了一些小处理。苏轼遭贬谪外放到江南的杭州,去人间天堂一样美丽的城市里当官。
在宋人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苏轼,与他的杭州之缘开始了。
吕诲病死。
司马光从永兴军日夜兼程赶赴京城,当他赶到时,吕诲已经闭上了眼睛,呼吸都停止了。司马光放声大哭,恨自己迟了这么一步。突然间吕诲强睁开眼睛,挣扎着要坐起来,说出了最后一句话。
——“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
吕诲临死的呼喊言犹在耳,司马光向皇帝写辞职信,他请求政府允许他从永兴军离开,到更远的洛阳去完成一生的夙愿。
写书。
去完成那套名垂千古,与汉代史学大师司马迁的《史记》同样辉映后代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神宗允许了,从这时起,司马光就彻底退出了官场。他远远地停留在西京洛阳,冷冷地盯着王安石新法集团的一举一动。
静静地等待着翻身复辟的时机。
这是一个可怕的对手,他绝不是放弃,而是审时度势,明白这时的王安石已经不可撼动,那么就绝不恋战。有时,后退是一种策略。有时,忍耐比当场斗出死活更有力量。
司马光的事就此告一段落,王安石的敌人们在熙河开边前的处境,也介绍到这里。最后还要再啰唆一点,前面我曾经提过的,从神宗朝开始,到北宋灭亡,一共三个主导国运、改变整个汉民族命运的政界大佬之三。
那个人,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宋熙宁三年,一个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的年轻人考中了进士。他的名字叫蔡京,字元长,当时23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