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降低,四肢冰凉、腰寒的“冷肢女”逐渐多了起来。寒是很多容颜问题的根源,女人暖起来才漂亮。
那该怎么办呢?下面这些方案方案可以帮你安然过冬哦。
《本草纲目》提醒你:怕冷要多吃温热之物
怕冷女性冬季可选温热食物或药材进补,达到御寒作用。有温补作用的食物一般是红色、有甜味的食品,或辛辣味调味品和食物。适合冬天食用的温热性食物包括:
肉类:羊肉、牛肉、虾、海参、牡蛎、鳗鱼、鹿肉、鸡肝等含有丰富脂质和蛋白质等肉品;
蔬果:韭菜、青椒、芥菜、甘蓝、辣椒、洋葱、南瓜、荔枝、桃子、芒果、提子、龙眼、葱、姜、蒜等;
其他:糙米、高粱、芝麻、松子、腰果、胡桃、栗子等核果类食品。
在烹调或食用寒性食物时,可加入一些热性的葱、姜、蒜、八角茴香、胡椒、辣椒、人参、黄芪、陈皮等调味料或中药材来调和。平时也可用枸杞子、红枣、人参、龙眼肉、生姜冲泡茶水饮用,也能发挥御寒效果。
抗御寒冷,还要这样做
衣物穿足:建议在办公室多准备一件薄外套,适当保暖。人常常因为忙碌而忘了多加件衣服;如果冬天天气太冷,也要加手套和袜子防寒,尤其在睡觉时要注意脚部保暖。因为脚部失去温暖就不易入睡,可穿温暖的棉袜帮助保暖。
睡前泡澡温暖手脚:睡前泡泡澡和脚,一方面可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暖和起来,还可舒解压力,帮助入睡;洗完澡或是泡完脚,擦干后立刻穿上袜子保温;可用一个水桶里面装入热水、米酒和姜片(热水和米酒的比例1:1),冬天在看电视时或下班休息后使用,有助改善女性怕冷现象。
多做运动不怕冷:加强体育锻炼,比如:慢跑、登山、体操等。运动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改善神经末梢血液流通不足等症状,运动时以微汗为宜。平时加强手部和脚部运动,比如:从夏天开始养成经常搓手的习惯,工作学习闲暇多活动脚腕。久坐或久立的人必须重视工间操,多做手足和腰部活动,以加强血液循环。
御寒,冬季补血养颜食谱
阿胶核桃糕:取东阿阿胶250克、黄酒250克、冰糖200克,黑芝麻、核桃仁各250克,先将阿胶砸碎,放入瓷碗中加黄酒浸泡1至2天至泡软,取冰糖200克,加水250毫升化成冰糖水倒入泡软的阿胶中,加芝麻、核桃仁放入继续蒸1小时,搅拌成羹状,冰箱存放,可切成块在办公室当小零食吃,早晚各一块。
黄芪当归羊肉:羊肉400克切块,黄芪、党参、当归各25克,同放沙锅内,加水1000毫升,文火煨煮,至羊肉烂时放入生姜25克和食盐适量。
搞好冬季睡眠,美丽无忧
冬天,我们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这是为明年一年的精气神打基础的。一个冬天睡得好,第二年春天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血色极好,皮肤如婴孩般细腻,由内无而外散发出迷人的气韵。
睡个好觉先要调好睡眠方向
地球是一个大磁场,我们人类和一切生命都在这个大磁场中生存,人们睡眠的方向应该与地球磁场的磁力线保持平衡,这样才会感觉舒服。我们处于北半球,地球磁力线的方向是从南到北,所以我们最好的睡眠方向也应该是头朝北,脚朝南,这样人体内的细胞电流方向正好与地球磁力线方向成平行状态,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排列则为定向排列,这样,气血运行便可通畅,代谢降低,能量消耗较少,睡眠中的慢波、快波即能协调进行,加深睡眠深度,从而有一个良好的睡眠质量,人也会感觉很舒服。
如果你总是保持东西向的睡眠方向,人体睡眠时的生物电流通道与地球磁力线方向相互垂直,那么地球磁场的磁力就会成为人体生物电流的强大阻力,人体为恢复正常运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就得消耗大量热能,用来提高代谢能力,从而导致体温升高,气血运行失常,产生病态,通常会出现头昏、烦躁、失眠、颈椎酸疼等症状。所以,要想拥有良好睡眠,最好还是采取头朝北,脚朝南的方向。
睡前吃一点养心阴食品
睡前可以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可帮助精神内守,如冰糖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百合,或一杯牛奶、一块茯苓夹饼等。因为人睡觉后,五脏仍在辛苦地工作着,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
给身体“缓带”,健康多一些容颜亮一些
睡眠在养生中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却很少有人关心睡眠的科学性问题。《黄帝内经》里提到“缓带披发”,这其实是在放松身体,睡眠养生更要如此,科学合理的睡眠方式应该是身体完全处于放松、宽松的状态。对女性来说,就要做到:
1.睡觉时不戴胸罩
戴胸罩睡觉容易致乳腺癌。其原因是长时戴胸罩会影响乳房的血液循环和淋巴液的正常流通,不能及时清除体内有害物质,久而久之就会使正常的乳腺细胞癌变。
2. 睡觉时不戴隐形眼镜
人的角膜所需的氧气主要来源于空气,而空气中的氧气只有溶解在泪液中才能被角膜吸收利用。白天睁着眼,氧气供应充足,并且眨眼动作对隐形眼镜与角膜之间的泪液有一种排吸作用,能促使泪液循环,缺氧问题不明显。但到了夜间,因睡眠时闭眼隔绝了空气,眨眼的作用也停止,使泪液的分泌和循环机能相应减低,结膜囊内的有形物质很容易沉积在隐形眼镜上。诸多因素对眼睛的侵害,使眼角膜的缺氧现象加重,如长期使眼睛处于这种状态,轻者会代偿性使角膜周边产生新生血管,严重者则会发生角膜水肿、上皮细胞受损,若再遇细菌便会引起炎症,甚至溃疡。
3.不戴手表睡觉
睡眠时戴着手表不利于健康。因为入睡后血流速度减慢,戴表睡觉使腕部的血液循环不畅。如果戴的是夜光表,还有辐射的作用,辐射量虽微,但长时间的积累也可导致不良后果。
此外,要想获得一个良好的睡眠,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临睡前进食。人进入睡眠状态后,机体中有些部分的活动节奏便开始放慢,进入休息状态。如果临睡前吃东西,则胃肠、肝、脾等器官就又要忙碌起来,这不仅加重了它们的负担,也使其他器官得不到充分休息。大脑皮层主管消化系统的功能区也会被兴奋,在入睡后常产生噩梦。如果赶上晚饭吃得太早,睡觉前已经感到饥饿的话,可少吃一些点心或水果(如香蕉、苹果等),但吃完之后,至少要休息半小时之后才能睡觉。
二忌睡前用脑。如果有在晚上工作和学习的习惯,要先做比较费脑筋的事,后做比较轻松的事,以便放松脑子,便于入睡。否则,如果脑子处于兴奋状态,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时间长了,还容易导致失眠症。
三忌睡前激动。人的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使人难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因此睡前要尽量避免大喜大怒或忧思恼怒,要使情绪平稳为好。如果你由于精神紧张或情绪兴奋难以入睡,请取仰卧姿势,双手放在脐下,舌舔下颌,全身放松,口中生津时,不断将津液咽下,几分钟后你便能进入梦乡。
四忌睡前说话。俗话说:“食不言,觉不语。”因为人在说话时容易使脑子产生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睡眠。因此,在睡前不宜过多讲话。
五忌蒙头而睡。老年人怕冷,尤其是冬季到来之后,总喜欢蒙头而睡。这样,会大量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缺乏必要的氧气,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六忌当风而睡。睡眠时千万不要让从门窗进来的风吹到头上、身上。因为人睡熟后,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降低,如果当风而睡,时间长了,冷空气就会从人皮肤上的毛细血管侵入,轻者引起感冒,重者口眼歪斜。
七忌对灯而睡。人睡着时,眼睛虽然闭着,但仍能感到光亮,如果对灯而睡,灯光会扰乱人体内的自然平衡,致使人的体温、心跳、血压变得不协调,从而使人感到心神不安,难以入睡,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八忌对炉而睡。这样做,人体过热,容易引起疮疖等疾症。夜间起来大小便时,还容易着凉和引起感冒。值得一提的是,如使用蜂窝煤炉取暖,应注意通风,以免煤气中毒。
助眠二汤
酸枣仁汤:酸枣仁三钱捣碎,水煎,每晚睡前一小时服用。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较恒定的镇静作用。对于血虚所引起的心烦不眠或心悸不安有良效。
静心汤: 龙眼肉、川丹参各三钱,以两碗水煎成半碗,睡前30分钟服用。可达镇静的效果,尤其对心血虚衰的失眠者,功效较佳。三、安神汤: 将生百合五钱蒸熟,加入一个蛋黄,以200cc水搅匀,加入少许冰糖,煮沸后再以50cc的水搅匀,于睡前一小时饮用。百合有清心、安神、镇静的作用,经常饮用,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不注意保暖养护,肌肤也会“生病”
寒冷的冬季里,女孩们都裹上了厚厚的棉衣,身上是暖和了,可是面部皮肤还暴露在寒风中,脸蛋、耳朵都冻得红彤彤的。进到温暖的屋里,脸上就开始发烧,尤其是耳朵最热。一次两次还好,如果经常让面部肌肤承受这么大的温差变化,它也会“感冒”的,起皮、发红、脸色喑哑等问题就都出来了,其实这些就是皮肤生病的症状。
肌肤也会害感冒
人的面部有着非常丰富的血脉和神经,它们一方面负责输送营养,一方面又将多余的毒废物代谢出去。但是,“热胀冷缩”的原理不只是适用于物体的,血管神经也一样。冬季天寒地冻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影响,营养的输送和毒废物的代谢就会受到阻滞,这就是为何我们的肤色在冬季会变黑、筋肉会纠结的原因所在。怎么办呢?用冷水洗脸就可以了。先用温水洗脸,然后再用冷水轻拍脸部,这样持续约一分钟左右,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冷空气给皮肤带来的不适,还可以起到收缩毛孔的作用。
此外,每天早晨起床前还可以做做面部按摩,将双手搓热后擦面,从脸部正中→下颌→唇→鼻子→额头,然后双手分开各自摩搓左右脸颊,到脸部发红微热的程度即可了。这样可以加速面部的血液循环,加大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升温、毛孔扩张、排出老旧的表皮细胞。
肌肤含氧充足就会靓
细胞呼吸是需要氧气的,氧气就像是身体和皮肤的电池,只有氧气充足,皮肤才能健康如新。然而,寒冷的冬天正是肌肤缺氧的主要季节。肌肤只有含氧充足,才会靓起来。给皮肤补“氧”的最好方法就属按摩了,就好似给肌肤做有氧运动。
按摩的方法也很简单,用指腹从额头中央按压至发际,重复5次;用食指和中指沿着眼周,轻柔地画一个大圈,重复5次完整的画圈;放松下巴,以指腹从嘴角按摩至脸颊,直到有温热感为止;以指腹在脖子上由上往下按摩,重复5次。每天坚持做,一定会有效果的。
只要水润白,不要冬日红
很多人在冬天都会两颊红扑扑,别以为这是气色好的表现,其实这两团红是脆弱肌肤的信号。刚才我们也说了,冬季室内外温差大,脆弱的肌肤毛细血管很容易受伤,这样就会加快皮肤老化和松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降低温差,如果难以改变室内温度,那就尽量在保暖外套里面穿轻薄的衣服吧,进屋后可以脱去外套,避免身体在室内温度过高。还有就是可以多食用胶原蛋白的食物,
《本草纲目》中说猪皮能“治少阴下利、咽痛”,具有补肾健脾、润肤减皱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猪皮、猪蹄等富含胶原蛋白,对养护皮肤非常有好处。不仅它们,很多带黏液的食物含胶原蛋白都比较多,所以建议姐妹们要多吃。
红枣猪皮
材料:猪皮300克,黑豆150克,红枣20颗
制法:将猪皮刮洗干净,用热水焯过后切块;黑豆、红枣(去核)用水洗净,放入煲内加水煲至豆稔,再加猪皮煲半小时,最后放入调味即可食用。
养藏之道也是美容之道
中医里说冬天要养“藏”。《黄帝内经》中有:“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藏就是说冬天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不知你有没有见过冬眠的动物,它们一到冬天就开始蛰伏起来不再活动,以降低能量的消耗。其实,冬天人也应该像动物这样,减少消耗,注意收藏,如减少洗澡的次数、减少房事次数、减少运动量等。
此外,冬季养藏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 防寒养肾
冬天,人体的阳气要潜藏于内,由于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降低。因而需要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于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火力”旺说明肾脏机能强,生命力也强。反之生命力就弱。冬天,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肌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将会导致心颤代谢失调而发病。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养肾。
当然,防寒一定要适度,不可太过。过去有句老话叫“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冬天的时候,由于人的气血是闭藏的,如果通过外界的人为条件把屋子和身体捂得太热了,本来应该闭藏的气血就会向外耗散,气血都耗散出去了,人就会生病,在《黄帝内经》里这叫 “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所以,冬天保暖把握好尺度,开空调、烧暖气时,要注意把温度控制在20度左右,不能太高。
2.做好四肢的保养
冬季疾病容易从四肢,尤其是双腿入侵人体,这点上了岁数的人可能体会更深。天气冷了,腿就觉得不舒服,伸展不开,遇到个潮湿的天气,腿还疼。所以,冬季我们要记得给双腿保暖外,还要经常拍打活动双腿。
此外,古时候的女人都是盘腿坐,把腿放在后面,这样可以把下焦气堵住、锁住,使气不外泄,这就是女人的藏。古时候男人的坐一定是要“虎背熊腰”,两手撑膝,两只手的手心劳宫穴正好护在膝盖上,男人这样可以固摄胃气。男人没事的时候可以学学古人的坐法,这样就能给自己养护胃气,人体也会感到非常舒服。
另外,到冬天的时候,大雪封山,气血也都到里面去了,这时正好是补养的好时节,所以我们要多吃些牛羊肉、木耳、黑豆之类的食物。
民间节气——小寒与大寒之际的养生
民间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之说,这个时候天气是最冷的,生活中常见一些人一进屋就把冻僵的手脚放到取暖器旁边烤,或插入热水里暖。其实这样对手脚皮肤保健非常不利,日后很容易生冻疮。正确的方法是在距取暖器不远的地方,将裸露的手脚互相搓擦,使手脚的温度自然回升,待皮肤表面变红时,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热水中取暖。
进入大寒节气,养生也应该有所调整。因为大寒与立春相接,所以在饮食上要有所变化,以便于适应这种气候。具体包括:进补量逐渐减少;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适当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冬季这样吃,容貌就会更惊艳
我国传统文化认为,冬主水而通于肾气,冬主天地之闭藏,肾主藏五脏六腑之精。寒为冬之主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肾为元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故冬季的饮食调养重在散寒邪,补肾阳,这样,可以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肾精充足,达到防病强身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冬季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而且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热能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就是这个道理。
适合女人冬季食用的美容保健食谱如下:
1.红烧狗肉
材料:狗肉500克,麻油30克,生姜、葱段、花椒、黄酒、白糖、食盐各适量
制法:(1)狗肉洗净切块。
(2)炒锅上火加热,放人麻油,待烧热后加入白糖炒至紫黑色(炒白糖时,由大泡转至小泡时即可),放人狗肉煸炒,使糖均匀地裹于肉块上。再放生姜、葱段、花椒、黄酒翻炒后加入热水,大火烧沸后撇去浮沫,改小火炖至熟烂后用食盐调味即可出锅。
功效: 狗肉性味咸温,入脾、胃、肾经,是冬季常用滋补食品。狗肉细腻、鲜嫩,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嘌呤类、肌肽及钾、钠、氯等。据分析,狗肉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脂类,可产生较高的热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尤其适宜于老年女性冬季进补。狗肉有重要的医疗价值,不但益脾,而且壮阳,滋补力较强。《本草纲目》说,狗肉有“安五脏、轻身益气、益肾补胃、暖腰膝、壮气力、补五劳七伤、补血脉”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狗肉因其性温热,多食易上火,凡热病及阳盛火旺者不宜食用。
2.火腿烧海参
材料:水发海参200克,火腿50克,食用油、水淀粉、姜、葱、酱酒、黄酒、食盐、白糖各适量。
制法:(1)水发海参洗净,切成条块,放入开水中略烫后捞出备用。
(2)火腿切片备用;葱、姜洗净切末备用。
(3)炒锅上火烧热,加入食用油,待油热后放人海参、火腿翻炒。再加黄酒、白糖、酱油、食盐、清水,改小火煨炖,烧至汤汁浓稠时,用水淀粉勾芡即成。
功效:火腿性味咸温,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等功用海参性味咸、温,人心、肾经。有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止血消炎、和胃止渴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指出,海参不但含有蛋白质、多糖类、钙、磷、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还含有海参素,是一种抗霉剂,能抑制多种霉菌;煮食海参,可防止宫颈癌放射治疗的直肠反应;平时适用于肾虚引起的阳痿、早泄、遗精、小便频数,以及各种失血后的贫血、肠燥便秘、肺结核、神经衰弱等人食用。
3.枸杞炖羊肉
材料:羊腿肉100克,枸杞20克,料酒、葱、姜、鸡精、食盐、清汤各适量。
制法:(1)羊肉整块洗净后人开水锅内煮透,捞出放人冷水中洗净血沫后切成方块。
(2)葱、姜洗净后,葱切段,姜切片待用。
(3)炒锅上火烧热,下羊肉、姜片煸炒,烹入料酒炝锅。炒透后将羊肉同姜片一起倒人大沙锅中。
(4)放人枸杞、清汤、盐、葱段烧开,撇尽浮沫,改用小火炖至羊肉酥烂,调好咸淡,挑出葱、姜,放入鸡精即可。
功效:补肾强筋,益气补虚,温中暖下。《本草纲目》中说羊肉性味甘、温,入脾、肾经,历来作为补阳佳品,尤以冬月食之为宜。冬天吃羊肉可促进血液循环,以增温御寒。因此,体弱者、阳气虚而手足不温的女性吃羊肉十分有益。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肾经,有养阴补血,益精明目的功效。对肝肾虚损、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昏、耳鸣、遗精、眼目昏花、视力减退等症,均有补益和治疗作用。 羊肉、枸杞子二者共用,使益气补虚,强筋补肾,温中暖下的功效更强。
洋葱海鲜汤——职业女性最适合
目前,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出现血脂的增高。并且,职业女性中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和趋于年轻化的势头。 而洋葱可清血,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适当摄入降脂食物可防治高脂血症。
材料: 洋葱200克,鲜鱿鱼100克,鲜虾仁50克,蟹柳25克,草菇50克,鸡蛋3个,盐、味精、胡椒粉、料酒、清汤各适量。
做法:将鸡蛋打散,加盐、味精、胡椒粉、清汤拌匀,上屉蒸熟,取出待用。分别将洋葱碎丁、草菇片、海鲜段焯熟,捞起后放在蒸好的蛋上。锅内放清汤,用盐、味精、胡椒粉、料酒调味,煮开后浇在海鲜及蛋羹上即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