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奸汪精卫成立南京伪政权时期,曾配合日军先后在苏、皖两省开展了罪恶的“清乡”活动。我曾参与安徽“清乡”的前一阶段活动。回忆当时经过,不仅那些头目们是国家民族的罪人,即便是我这样的配角,也是罪无可逭。
“清乡”是怎样开始的
1941年,汪伪政权任命曾任伪江苏省省长、南京市市长的高冠吾为皖省省长。高系江苏省崇明县人,北伐时期做过第十军副军长、徐州镇守使,素有政治野心,蛰居上海,在大汉奸江亢虎所办之南方大学任教。日军侵华,江亢虎首先投敌,任伪维新政府要职。高正久蛰思动,同时日语又极流利,适合当时需要,竟然由南京市市长而江苏省省长,成为日伪时期的著名人物。汪精卫粉墨登场以后,伪维新系的人大多失势,但因高精通日语,与入侵日酋能直接交谈(如当时汪伪之特别顾问日军中将影佐祯昭、南京特务机关长三国、原田等,都和高声气相通),因此,汪伪对高不敢得罪。江苏省是块肥地盘,被汪之亲信特务头目李士群夺去,汪伪不便让高落空,便把高调往安徽。原汪伪省长倪道烺,则给予一个伪国府委员的空衔。高到任后,看到当时的安徽地瘠民贫,环境又相当复杂,一肚子牢骚。同时,他看到李士群在江苏大搞反共“清乡”,官上加官,发了大财,更加眼红。因此,时刻都想在安徽来一番“清乡”,借以献媚日敌,扩充实力,发发横财。但是,李士群在江苏搞“清乡”,有其特务武装做基本武力,又有伪绥靖军司令任援道与之合作,所以能做出那样市面。高与安徽本无历史渊源,手下又没有可供指挥的部队,要搞“清乡”,实无条件。但高冠吾政治野心极大,个性又刚愎自用,到任不久,即仆仆于南京、蚌埠之间,其谋臣、策士也为之奔走,结果在1942年夏季,经南京伪清乡委员会核准,高兼办安徽省“清乡”准备事宜。
“清乡”的阶段和步骤
敌伪在安徽进行的“清乡”,可分为两个阶段四个步骤。两个阶段是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四个步骤是:第一步清查户口,统制粮盐;第二步设检查哨,封锁物资;第三步并村立堡,坚壁清野;第四步武力“清剿”,实行扫荡。第一阶段只进行一、二两步骤,第二阶段则进行三、四两步骤。高冠吾由于没有武力,所以只能先搞第一阶段。当时计划皖南“清乡”以芜湖为据点,皖北“清乡”以临淮关为据点。后因看到新四军、八路军以及地方抗日爱国武装力量相当强大,深恐南、北同时进行,分散人力,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先在芜湖设立据点,开始“清乡”的准备工作。首先成立“清乡”人员训练班(班址在环城西路小学内),派伪省府高参、绩溪人胡宗玉为班主任。招训学员以市区13个坊公所的坊保干事为主要对象,其次是城市无业游民及流氓地痞。规定三个月为一期,结业后,派往乡、镇,任乡、镇、保、甲长,或派充检查哨的检问员。又设立省“清乡事务局”筹备处,胡宗玉兼处长,所有经费一律由田赋附加和货物税附加中拨充。当时的“清乡事务局”在“清乡高于一切”的口号和经费特别充裕的条件下,被认为是一个特权机关,各色人争欲插足大捞一把。胡宗玉既负责筹备工作,又主持干部训练,对未来的局长一席,抱着“舍我其谁”的态度。但实际情况却恰相反,因为胡、高之间本无渊源,胡之得任斯职,一方面由于胡之族兄、伪省府委员、伪蚌埠新报社长胡大刚竭力推荐;另一方面由于胡自吹自擂,夸称自己在皖南有很大的潜势力,特别是在旧徽州府属有如何大的声望,因此,高才委派胡来芜湖打头阵。但胡在筹备期间,只会搞钱自肥,并无成绩。高在考虑“清乡事务局”人选时,已决心去胡,但一时也无法找到适意人选。恰巧伪省府秘书长兼财政厅厅长谢泽同(芜湖出名的劣绅,军阀时期曾任安庆道尹、教育厅长等职)向高自荐,高与谢的关系本来不好,很想把他调开,所以趁机让谢到芜湖当“清乡”事务局局长。胡得悉后也就此捆载而去,既不交代也未辞职,后来不了了之。1943年正式成立汪伪安徽省清乡事务局,局址在芜湖和平巷原广益中学内(即现在十中校址)。
“清乡事务局”的组织和活动
汪伪安徽省“清乡”事务局,设局长一人,由谢泽同调任。省委秘书一人,为湖南人张民铎;局委秘书一人,为芜湖人贺相卿。秘书室下设三个科:第一科管财务、事务、行政及不属其他科之一切公务,科长为江西人徐凤翔;第二科管文教、宣传及在校学生与社会青年思想动态之调查研究,科长为江苏人朱友白;第三科管建设工程和检查网,科长由贺相卿兼。附属机构有“清乡”人员训练班(谢到职后,班主任为湖南人缪某)、芜湖军宪警联合稽查处。该处是一个直接危害人民的机构,也是“清乡”工作中一个执行伪法令的机构,一切罪恶勾当大都由这个处去干。该处人员也从这些罪恶勾当中发了大财。如因为要清查市区户口,就首先实行了户口粮盐制度,规定凡属市区正式户口,一律计口配粮。这样,既可限制外来流动人口,又可以把隐蔽在市区的地下工作人员查挤出来。这一个办法是极其毒辣的。但由于并未取缔私人经营的米盐店,致使一般坊保甲长大肆利用职权,克扣户口粮盐。市内居民经常十天半月才配到一次,而最大的数量,每口不过三升,粮质之坏达于极点。至于地方上的绅士和汪伪的在职人员则不受限制。以我为例,我家有六口人,配给数总是超过人口的十倍以上,粮是精米,盐为白盐。一般户口,则必须求诸私商,用高价购买,以度苦难的岁月。又如在管理粮食方面,有米粮统制委员会,负责人为伪商会会长李慧龙。在管理纱布方面,有棉纺统制委员会,负责人前一阶段为伪商会副会长龚伦甫,中间一阶段为青帮头子肖达三,后一阶段不详。这两个所谓统制委员会在大的方面为管理粮食和棉纱外运,小的方面则分配给私营商店以货源。所以他们都经营粮行、纱号,操纵市场,垄断投机。同时,这两个统制委员会都与“清乡”工作配合,把民生所需的主要物资,完全掌握在伪官与奸商之手。沦陷区的民生疾苦,也不难想见了。
“清乡”准备阶段中的一些罪行
“清乡”第一阶段中的第一个步骤是清查户口,管理粮盐。办法是抽查,认为某一户有嫌疑,白天不动声色,夜深人静后才由军宪警联合稽查处派出荷枪实弹的军警,会同当坊保甲长,闯入民居,翻箱倒筐,大肆搜查。例如住在石桥港附近之汪某,系一书店店员,因平时不善逢迎,又享有先人遗产,于是便成了清查对象。在一个深夜,10多名伪军警带着保甲长到汪宅搜查,凡是稍可入目的衣服,都视为违禁品,概予没收。最后在一衣箱内查获一张旧照片,遂指为私通中央军的证据,连人带货,一起送到稽查处。讵料此案又为伪特工站所知,认为既是通敌案件,应由该站处理,向稽查处要人,双方你争我夺。结果汪某倒霉,两边花钱,八方请客,才算保全性命,但已一贫如洗。不久,其妻病死,汪亦落泊他乡。另有居住北门附近之郑某,薄有家财,不知在何场合,得罪了伪特工站的杨某,于是杨化名向“清乡事务局”告密,检举郑私藏军火。局方不察,转令稽查处迅即处理,当即宣布临时戒严,出动大批伪军警去搜查,结果一无所获。正准备撤回,日本宪兵队突然驰至,把稽查处的官兵包围,勒令缴械。平日狐假虎威的伪军警都吓破了胆,目瞪口呆,俯首听命。这一场纠纷,把芜湖闹得风声鹤唳。事后才知道:郑某原是日宪的便衣,杨某想报复他,又恐引起日宪的反应,于是使个坏主意,让“清乡事务局”来背黑锅,而杨某则坐山观虎斗。
其次,“清乡”第二步骤是设检查哨,封锁物资。按照汪伪中央清乡委员会的计划,凡在“清乡”地区的一切主要物资如米、盐、糖、火油、棉纱、棉布、颜料、西药等,都不准外运。“清乡事务局”在芜湖近郊设立检查网,通往远乡或内地的交通要道都设有检问所,每个所都建有碉堡,有日伪军驻守,由“清乡事务局”委派检问员驻所检查往来行人。他们不仅在其辖区内任意没收商品、处罚旅客,还凭着一张检问卡,在市区横行不法。例如居住东门附近之合肥人何某,其妻因携带木机黑线呢五段,经过下长街被检问员扣住,要没收货物并罚款若干。妇女不知厉害,出言顶撞,致触其怒,当即连人带货送往稽查处扣押。同时又逮捕何某到案,严刑拷打,要他承认“私运通敌”。后经人疏通,货物没收,罚款数千元,何某夫妇才得以出狱。何于受刑之后,倾家荡产,一气之下,一病不起。又如长街某商号,因出售少量颜料给一屯溪顾客,被检问员侦悉,认为“资敌”有据,竟将其资产充公,店主经有力者缓颊,方免入囹圄。以上所举,不过是扰民罪行的一鳞半爪。另外一个事例,当时纸烟供应非常紧张,买纸烟必须交铜圆两枚,才能买一包中等烟。这是日军想出来的恶毒办法,搜刮铜圆做子弹壳,然后再来打中国人。其次是日军侵略我国,每占领一地,首先推行毒化政策,企图使我亡国灭种。在“清乡”区更是如此。任何非法经营,只要认缴“清乡捐”,就是合法的。当时的芜湖,鸦片烟就是公开买卖,且设有统制机关,美其名曰“宏济善堂”,其主持人为大烟贩兼国民党特务蔡公一。由川江和汉口等地运来的烟土,除由该堂便衣武装保护外,“清乡事务局”附属之稽查处,亦负有保运、保储之责任。市区内烟馆林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不知有多少人终日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特别是皖南自开展“清乡”后,由芜湖至宣城一线,大种烟苗,只要认缴“清乡捐”,就能得到伪乡政府保护。
同时,封建地主组织的“刀会”武装,亦被认为合法,并且视为“清乡”的基本武力,于是会道横行,无恶不作。地主保安团队对此不仅不加管理,且互相勾结。由芜湖到湾址镇(伪宣城县政府所在地),相距仅几十里,刀会大坛就有三个,小坛有八九个,终日烧香念咒,妖言惑众。
“清乡”准备工作结束后的概况
1943年底,伪安徽省政府突告改组,伪省长高冠吾调任江西,继任者为伪行政院院长周佛海之亲信罗君强。当时汪伪中央决定以罗易高,是因为高冠吾在皖搞“清乡”,自己没有基本武力,所恃者仅其把兄弟、伪省保安司令李干青所统率之三个保安团。李为正阳关人,辛亥时曾组织淮上民军,军阀时期和国民党统治年代均未能爬上去,但在家乡却成为坐地分赃的山大王。李的烟瘾很大,高冠吾常戏称之为“双枪将”。所部伪军几乎全是土匪收编,不仅毫无纪律,又缺乏战斗力。汪伪中央不信任高的基本武装力量,才以罗君强来代替高冠吾。周佛海并将拥以自重的精锐部队——伪税警团一部分交罗,作为“清乡”的基本武力。所以罗君强到皖以后,第一步就抓“清乡”,派蔡耕舜为安徽省芜湖“清乡”督察专员兼芜湖县县长,在芜设立“清乡”专员公署。至此,“清乡”准备工作宣告结束,以后即转入“清乡”的第二阶段,即实行阶段。同时,为了配合“清乡”的组织和宣传工作,伪安徽省党部亦在芜设立清乡党务特派员办事处,由曾充国民党军统特务的皖北人程中匡为特派员。并就原“清乡”人员训练班旧址,开办“清乡”党务人员训练班,目的在于随同“清乡”军事进展,把汪伪的党务活动也推行到每个角落。我因高已调任,又与罗、蔡均无渊源,遂被淘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