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内郡:晋朝人认为,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当时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
(2)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上蔡,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堂号:
(1)河内堂:以望立堂。
(2)汝南堂:以望立堂。
迁徙分布:
据考证,南门氏最早的得姓是“以官为氏”,发源于河内郡,望族出汝南郡。今河南省的武陟县、汝南县,江苏省的南京市六合区,陕西省的乾县还有少量南门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暂无
470.呼延
姓氏:呼延
祖宗:不详
分类:汉化改姓为氏
姓氏起源:
(1)呼延氏源出于匈奴。古代匈奴族呼衍部落以部落名为姓,称呼延氏,为古代匈奴族四大姓之一。东晋时,呼衍部落进入中原后,改为呼延氏。
(2)呼延氏为鲜卑族姓氏之一。
(3)晋代时有稽明楚被赐姓呼延。
郡望:
(1)安定郡:汉武帝时置郡。相当于甘肃省平凉地区的一部分及宁夏西部。治所是高平,相当于今宁夏省固原县。
(2)新蔡郡:晋惠帝时将汝阳郡分出一部分置新蔡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新蔡县一带地区。
堂号:
(1)安定堂:以望立堂,也称为固原堂。
(2)新蔡堂:以望立堂,也称为下蔡堂。
迁徙分布:
今山西省平遥县、屯留县、雁北地区、石楼县,湖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延安市延长县、榆林市、绥德市、宝鸡市、三原市、清涧县、周至县、神木县,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新沂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常山市、衢州市、兰溪县,四川省成都市、西昌市、汉源县、凉山州,广东省广州市,山东省蓬莱市,河南省焦作市、林州市(林县),甘肃省庆阳市等地,皆有呼延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呼延赞:宋代骁雄军使。他浑身满刺“赤心杀贼”四字,为国打仗,不计生死,敌皆畏之。淳化时官至康州团练使。有评书《黑虎传》(也叫《呼家将》)写呼延赞之子呼延丕显遭庞文陷害,其后人呼延庆后来大闹京城,报仇雪冤的故事。北宋将领。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出生于将门之家。初为骁骑卒,因作战勇敢提拔为骁雄军使。乾德二年(964年)随王全斌讨伐后蜀,班师后因军功提升副指挥使,太平兴国初年拔为铁骑军指挥使。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协助崔翰戍守定州,升马步军副都军头。端拱二年(989年),提拔为马军都军头,淳化三年(992年)升任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改辽州刺史。后官扶州刺史,加康州团练使。
471.归
姓氏:归
祖宗:归藏君
分类:以国名为氏
姓氏起源:
归姓源于姬姓,为黄帝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相传黄帝在即天子位之前,曾在归藏国当部落首领(今湖北秭归),即大位后,留下一子继任为归藏君。
其后,黄帝之后代归藏君世守归藏国,遂以“归藏”国名为姓氏,称归藏氏,后逐渐省文简改分衍为单姓归氏、藏氏,世代相传至今,皆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郡望:
京兆:也称为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迁徙分布:
今河南省郑州市、南阳市新野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南宁市武鸣县,广东省的广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海宁市,上海市嘉定区,陕西省乾县,台湾省等地,皆有归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归融:唐氏归崇敬的孙子,也是兵部尚书的高官。归家爷孙三代都被朝廷任命为兵部尚书,当时为佳话。而且归融当官特别出色,他为人正直,不怕权贵,秉公办事。且写得一手好文章。
归蔼:字文彦,后唐吴郡人。曾祖登,祖融,父仁泽,位皆至列曹尚书、观察使。蔼登进士第,及升朝,遍历三署。案:以下疑有阙文。据《旧唐书·昭宗纪》:天佑元年七月,宴于文思殿。朱全忠入,百官或坐于廊下,全忠怒,笞通引官何凝。丙寅,制金紫光禄大夫、行御史中丞、上柱国韩仪责授棣州司马,侍御史归蔼责授登州司户,坐百官傲全忠也。同光初,为尚书右丞,迁刑、户二部侍郎,以太子宾客致仕,卒年七十六岁。
472.海
姓氏:海
祖宗:海春
分类:以先祖名字为姓
姓氏起源:
海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卫国灵公姬元的大臣海春的后代。海春,原名春,本来是齐国人,居住在海岸,于是以海为姓,以海春做为自己的名字。他的后代世世相传,于是便有了海这个姓。
郡望:
(1)齐郡:西汉初年将临淄郡改为齐郡,相当于今山东省临淄县一带。
(2)薛郡: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设置,治所在鲁县,也就是今山东省南部一带。汉朝时改为鲁国。
堂号:
(1)齐郡堂:以望立堂,亦称临淄堂。
(2)薛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鲁县堂。
迁徙分布:
今河南省郑州市、邓州市、平顶山市湛河区、周口市沈丘县、南阳市西峡县、许昌市、濮阳市、南阳市方城县、南阳市淅川县、洛阳市、信阳市固始县,湖南省张家界市、临湘市,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江苏省无锡市、徐州市、苏州市,山西省大同市,山东省临清市、菏泽市东明县,四川省成都市,陕西省咸阳市,辽宁省营口市、阜新市,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唐山市,云南省昆明市通海县、宣威市、丽江市、曲靖市陆良县、玉溪市江川县,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台湾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固原市彭阳县,内蒙古自治区,海南省文昌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等地,皆有海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海瑞:明代右都御史,字汝贤(1514~1587年),一字应麟,号刚峰,广东(海南省)琼山人,回族。任淳安知县时,他抑制豪权,清丈土地,平均徭税,施行“一条鞭法”,颇有政绩。因为对权贵没有给好处,后来被降为兴国判官。后来又因为政绩突出,擢升为户部主事,他准备上书陈述当时社会和朝廷政治的弊端,他知道他的直言坦白的上书会激怒世宗,于是在上书之前就自己买好了一口棺材,和他的妻子诀别,等待着朝廷的怪罪。他上书后,皇帝果然很愤怒,把他投进监狱,定他为死罪。不久以后,世宗死去。穆宗即位,海瑞于是得以出狱。任应天巡抚,推行“一条鞭法”,因受张居正、高拱排挤,谢病而归。张居正死后,擢南京吏部右侍郎,继迁右都御史15年。后来卒于南京右都御史的职位上,谥号忠介,曾平反一些冤案。因而民间有许多关于海瑞的传说。著作有《备忘录》、《元佑党人碑考》等。
473.羊舌
姓氏:羊舌
祖宗:羊舌突
分类:以邑名为氏
姓氏起源:
(1)羊舌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晋国晋靖侯后代。春秋时晋靖侯的儿子公子伯侨有孙子名突,晋献公时被封在羊舌(在今山西洪洞、沁县一带),其后遂以羊舌命姓,称羊舌氏。羊舌族中有四人皆高门大户,世代为晋国大夫,世称羊舌大夫。
(2)羊舌出自季姓。古代有个叫季果的人,有人偷杀了羊,把羊头送他,他不敢不接受,于是把羊头埋在地下。后来偷窃之事被人发现,季果把羊头掘出来,羊舌还在,所以被免罪,他于是以“羊舌”命姓,子孙遂姓“羊舌”。春秋末时,羊舌氏有改为单姓羊氏者。
郡望:
(1)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汉代时为“三辅”之首。
(2)河东郡:秦时置郡。
堂号:
(1)京兆堂:以望立堂。
(2)河东堂:以望立堂。
迁徙分布:
如今,在辽宁、山西两省及周边地区还有很少量的羊舌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羊舌突:姓姬,名突,春秋时晋国人,羊舌氏的得姓始祖。晋武公子姬伯侨,生姬文,文生姬突。晋献公时封为羊舌大夫,采食于羊舌邑,其子孙因以邑为姓,称羊舌氏。
羊舌赤:春秋时晋国中军尉,字伯华,为羊舌突的长子。时称他“铜鞮伯华”。孔子云:“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盖铜鞮伯华之所行。”即卒,孔子叹曰:“铜鞮伯华无死,天下有定矣。”
474.微生
姓氏:微生
祖宗:周文王
分类:以先祖名字为氏
姓氏起源:
根据《路史》记载的“鲁公族有微生氏”,证明其出身极为高贵,是鲁国公族之后。推溯起来,其祖先是历史上的圣君周文王,因为,鲁国的公族是周文王的后裔。历史上的鲁国,在今山东省曲阜一带,微生氏家族的老家便在这里。
郡望:
鲁郡:也称为鲁国、鲁国郡。
堂号:
鲁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鲁国堂。
迁徙分布:
如今,在辽宁、山西两省境内有不少微生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微生高:姓微生,名高,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当时人认为他为人爽直、坦率。孔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醋焉,乞诸其邻而与之。”意思说:“人家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坦率,但是孔子认为大家的话说过分了,他并没有符合这种修养。有人向他要一杯醋,他没有,自己便到别一家去要一杯醋来,再转给这个要醋的朋友。孔子认为这样的行为固然很好,很讲义气,但不算是直道。”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呀?有人向他讨些醋,他不直说没有,而向邻人讨来转给他。不管孔老夫子对学生的评价如何,但说明了当时在普通老百姓家左邻右舍都能要到一点醋了。微生高是个以直著称的人,他还做了一件很守信的事,把命都送掉了:他跟一个女子在桥下约会,那女的没来,大水却来了,他也不逃走,最后抱着桥柱淹死了。
475.岳
姓氏:岳
祖宗:伯夷
分类:以官职为姓
姓氏起源:
岳姓源出于姜姓,出自远古颛顼帝之臣伯夷的后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史记》、《姓苑》等记载,上古时期,有一种官职称作“四岳”,专门职管祭祀三山五岳。因为远古时人们认为山是神灵,所以四岳官的后代取官职为姓。
郡望:
(1)山阳郡:古代山阳郡有二:①汉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前144年)将梁国分置为山阴国,不久以后的汉武帝建元年间(公元前140~公元前135年),又将其改为山阳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金乡县一带地区。②东晋朝义熙年间(405~418年),晋安帝将广陵郡分置山阳郡,治理山阳附近的地区,其时辖地在今在今江苏省清江、淮安一带。至隋朝初年(辛丑,581年),隋文帝又移其治所到今江苏省淮安市一带地区。
(2)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3)邺郡:南北朝时期北魏分冀州置相州,治所在邺邑(今河北临漳)。
堂号:
(1)山阳堂:岳氏族人的祖先既然掌管四方诸侯,可见他们出身显赫,源远流长。秦汉以后,岳氏族人主要以山阳地区为繁衍中心。山阳是山东省金乡县的西北,岳氏的老家都是山东,随着历史的变迁,两千多年来,岳氏族人陆续移居各地。不过,他们始终沿用“山阳”的堂名。
(2)冯翊堂:岳氏系出神农后裔,神农生姜水,即以姜为姓,称帝名用火德王,故号炎帝,都城迁曲埠,传七世生节茎,不在帝位。节茎又传七世生垂。垂于尧时作共工水官,生伯夷,伯夷为秩宗,昨“四岳”。又因佐禹治水功高,禹封其为吕侯,侯河南汲郡伯。吕侯功高如山岳,旨为“太岳”官,其后裔长子袭父封,逐以国为吕氏;仲子宫“太岳”,赐“冯翊”后即以官命岳氏,此得岳氏“冯翊堂”之来由也。
(3)临漳堂:以望立堂,即邺邑堂,也称为彰德堂。
(4)忠义堂:为纪念岳飞而建。在杭州。
迁徙分布:
如今,岳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并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国内则以四川、河南两省为多,这两二省岳氏人口约占全国岳氏人口的52%以上。但目前在新加坡的华人宗亲团体名单中,却没有岳氏公会或岳氏总会的名字,说明在新加坡的岳氏宗亲人数不多。
历史名人: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1103年3月24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绍兴九年(1139年),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于临安大理寺风波亭。终年仅三十九岁。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准备北伐,便下诏平反岳飞,谥武穆。宋宁宗嘉泰四年追封鄂王,改谥忠武,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庙祀于湖北武昌,额名忠烈,修宋史列志传记。
476.帅
姓氏:帅
祖宗:未知
分类:以官职称谓为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