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名有若,字子有,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为七十二贤人之一,少孔子四十三岁,因为他长相很像孔子又喜欢钻研上古的制度礼仪,后世尊称有若为有子。有子主要思想体系是跟随孔子,他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四贤十二哲”当中他是属于“十二哲”之一,他的学生当中称子的很少,像孔子、孟子、唯有有若称为有子。在《论语》第二段记载有子曰:孝悌为先和为贵。这就是他的思想体系。孔子死后,学生怀念孔子,因有子的学问好,曾请他上堂讲课。他说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就看这个人能否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姊妹、朋友是否友爱。“孝弟”的人有深厚的感情,这种人是不好捣乱的,因为当时他等于一个助教。有子作为孔子的学生受到了历朝历代的尊重,历代的皇帝过年过节祭奉孔子的时候,同时祭奉有子,有子这么出名,怎么有子的后代没听说哪里有呢,以后皇帝就下圣旨在全国各地找姓有的,从明朝的永乐一直到清朝的康熙,雍正年间,查找姓有的,最后到了嘉庆二年才找到姓有的,找到之后皇帝就通知当地的官府,免去一切杂役差徭,而且给予丰富的奉禄。
482.琴
姓氏:琴
祖宗:琴牢
分类:以先祖名字为氏
姓氏起源:
琴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琴牢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春秋晚期,孔子的门生弟子中有一人叫琴牢,姬姓,字子开,一字子张,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琴张。据说,琴牢为人很讲义气和友情,他与当时的名人子桑户、孟之反是交情很深的朋友。在琴牢的后裔子孙中,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琴氏、牢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琴氏正宗。因古代琴师众多,且名已佚,故而琴氏族人大多尊奉琴牢为得姓始祖。
郡望:
(1)天水郡:也称为上邽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
(2)南郡:始建于战国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癸未(癸未,公元前278年),汉因之。治所在郢(今湖北荆州),下辖十八县。其时辖地在今荆州、宜昌、宜城、南漳、荆门、华容、远安、当阳、第秭归、巴东、恩施、利川、宣恩、枝江等一带地区。隋朝开皇初年(辛丑,581年)被废黜。
堂号:
(1)天水堂:以望立堂。
(2)南郡堂:以望立堂,也称为郢邑堂。
迁徙分布:
琴姓在秦、汉统一天下之后,以今甘肃天水为繁衍中心,并逐渐向外播迁。明时,在祖国最南端的交趾,已有琴氏族人出现——琴彭这位名人足以证明。琴姓望居南郡(今湖北省中部偏南荆州市)。
历史名人:
琴牢:古代的琴师,春秋末期卫国人。字子开,一字子张,又称琴张,为孔子最早的门徒。《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琴牢,卫人,字子开,一字子张。与宗鲁友,闻宗鲁死,欲往吊焉,孔子弗许,曰:‘非义也。’”
琴彭:明代好官,永乐年间在地方上任州官,他实行的政策对老百姓、对国家都有好处,人们因此赞扬他。《明史·第二百九十八卷·列传第一百七十七》记载:“琴彭,交阯人。永乐中,以乂安知府署茶笼州事,有善政。宣德元年,黎利反,率众围其城。彭拒守七月,粮尽卒疲,诸将无援者,巡按御史飞章请救。宣宗驰敕责荣昌伯陈智等曰:‘茶笼守彭被困孤城,矢死无贰,若等不援,将何以逃责!急发兵解围,无干国宪。’敕未至而城陷,彭死之。诏赠交阯左布政使,送一子京师官之。”
483.梁丘
姓氏:梁丘
祖宗:梁丘据
分类:以邑为氏
姓氏起源:
《尚友录》上指出,梁丘起源是以邑为氏。梁丘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个邑名,位于今山东省武县东北的梁丘山之南。《春秋》上有关于齐侯遇于梁丘的记载,据考证,这位齐侯便是梁丘氏的开山鼻祖梁丘据。他找到梁丘山这个地方后,便在此地定居住下来,从此以后,他的后世子孙便以梁丘为姓,称梁丘氏。望族居冯翊郡(今陕西夏县)。一直到今天,山东梁丘山的山南,仍有一座梁丘城,虽经长久日晒雨露,石城仍高大完好秀丽。这座山城,便是梁丘家族的发祥之地。复姓梁丘名人少见,可能是后来改单姓的原因。
郡望:
冯翊郡:汉时置左冯翊,为“三辅”之一。相当于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地区。
堂号:
冯翊堂:以望立堂。
迁徙分布:
梁丘氏族人早期主要活动于山东地区,汉朝以后扩展到陕西,以冯翊为郡望。唐、宋以后,史籍中已鲜见梁丘氏族人的踪迹。如今在辽宁、山东两省还有稀少分布。
历史名人:
梁丘据:春秋时齐国大夫,很受齐国君主齐景公的信任。他找到梁丘山这个地方后,便在此地定居住下来,从此以后,他的后世子孙便以梁丘为姓,称梁丘氏,故为梁丘姓的得姓始祖。
梁丘贺:西汉大臣,今文易学“梁丘学”的开创者。字长翁,琅琊郡诸(今山东省诸城)人。从京房受《易》,很能领会这本深奥的书,深得老师夸奖。又与施雔、孟喜同学《易》于田何的再传弟子田王孙。后来朝廷让京房先生推荐一名学生到朝廷做官,京房就推荐了梁丘贺。官大中大夫、给事中,至少府。宣帝时,立为博士。著作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籀以梁丘氏章句》一卷。
484.左丘
姓氏:左丘
祖宗:左丘明
分类:以地名为姓
姓氏起源:
左丘本来是一个地名,关于其得姓来源,有两种说法:
(1)根据《氏族博考》记载,认为是因为左丘明居住在左丘,所以称为左丘氏。左丘的始祖左丘明是春秋时期鲁国太史,文才出众,是著名的大文学家,撰写《左传》,也称为《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
(2)是因为齐国有一个地名叫左丘(今山东临淄一带),居住在这个地方的子孙后代,便以地名为姓。左丘氏的老家应是在山东临淄。得姓历史至今已有两千四百年左右。望族居济郡(今山东淄一带)。
郡望:
齐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
堂号:
齐郡堂:以望立堂,亦称临淄堂。
迁徙分布:
左丘复姓望族居齐郡。西汉初年将临淄郡改为齐郡。相当于今山东省临淄市一带地区。据传,在美国三藩市、西雅图地区,加拿大的温哥华还有左丘氏复姓华人,祖籍皆为山东淄川,是清朝后期随华人劳工军团泊去北美州的,历传数代,仍能说一些简单的汉语,不过已经不识多少汉字了。另外,左丘氏复姓族人在墨西哥、日本、韩国也存在。
历史名人: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史学家。相传他他双目失明,人称为盲左,曾任鲁太史,大约与孔子是同时代的人。他为春秋作传,成《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因目盲,后人称为盲左。因其世传史职,故能搜罗列国之史以传《春秋》,非如公羊、谷梁之以经生叙述传闻。孔子(孔丘)赏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先儒以为左丘明好恶同于圣人,故孔子作春秋为“素王”,左丘明为“素臣”,述夫子之志而作传。因其世传史职,故能搜罗列国之史以传《春秋》,是为《左氏春秋传》。《国语》也出其手。
485.东门
姓氏:东门
祖宗:公子遂
分类:以祖号为氏
姓氏起源:
东门姓氏源于姬姓,以居住地命姓。春秋时,鲁庄公有个儿子叫公子遂,字襄仲,在鲁国任大夫。他家在鲁国都城曲阜的东门旁边,人称东门襄仲。当时鲁文公有个宠姬叫敬嬴,同襄仲的关系很好,襄仲就劝鲁文公立敬嬴所生的儿子倭为太子,但受到大夫叔仲的反对。襄仲后来出使齐国,他私下要求齐侯支持倭继承鲁国君位。齐侯正想拉拢鲁国,便答应了。鲁文公死后,襄仲在齐国的支持下杀死了文公正夫人所生的公子恶何公子视,立倭为鲁宣公,由襄仲执掌国政。当时鲁国有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个家族,称为“三桓”。三桓一直在扩张自己的势力,威胁到鲁君的地位。襄仲竭力维护鲁君,多次企图铲除三桓,却没有成功,因此同三桓成了死对头。襄仲死后,他的儿子公孙归父继任大夫。公元前591年,鲁宣公去世,季孙氏乘机谴责襄仲过去立宣公是“杀嫡立庶”,驱逐了公孙归父。公孙归父逃往齐国,后来以东门作为姓氏,其后子孙遂以东门命姓,称东门氏。
郡望:
(1)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
(2)开封府:古称大梁、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河南省辖市。
堂号:
(1)济阳堂:以望立堂。
(2)开封堂:以望立堂。
迁徙分布:
如今,在河南省的信阳市光山县以及黑龙江省这两地,还有极其稀少数量的东门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东门京:西汉时人,经学家。善相马,与东汉时的将军马援分别向皇帝进献过“名马式一铜马法”用以铸造铜马。这一铜马模型相当于近代马匹外形学的良马标准型。汉武帝诏令立铜马于鲁班门外,改鲁班门名为金马门。
486.西门
姓氏:西门
祖宗:西门豹
分类:以先祖名命姓
姓氏起源:
战国时,有魏国邺(今河北邻漳县西南邺镇)令西门豹,他的后代子孙有个以其名命姓,称西门氏。后来有的改西门复姓为单姓西氏。
郡望:
(1)梁郡:也称为梁国、梁国郡,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地。
(2)魏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邺县,在今河北省临漳西南。
堂号:
(1)梁郡堂:以望立堂,亦称梁国堂。
(2)魏郡堂:以望立堂,亦称临漳堂。
迁徙分布:
如今在北京、上海、山东等地,还有极少的西门氏族人零星分布。
历史名人:
西门豹:战国时人,魏国君主魏文侯任保险了为地方官,他去做官的地方常有水灾,那里巫婆就说因为河伯发怒,所以水灾,叫百姓每年把少女投到河里,让河伯娶了亲,就免灾了。西门了解情况后非常生气,把巫婆丢到河里去。就叫百姓开水渠排水和灌溉,为该地造福千百年,老百姓都很感激他。西门豹据说是个急性子人,他见巫婆骗人钱财,害人性命,就反问巫婆,把你嫁给河伯不是更好吗。
西门君惠:汉代道士,王莽时人,喜爱天文谶记,曾对卫将军王涉说:“刘氏当复兴。”后来,果然由刘秀建立了东汉。
487.商
姓氏:商
祖宗:商容
分类:以国名命姓
姓氏起源:
帝尧继位后,封他的兄弟契(姓子)于商邑(今陕西洛县),后来建立了商国。商国传了十四代君主,到了成汤当商王时,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传到商纣王时,有个忠臣叫商容,他就是第一个以商朝国名为姓的人。周武王灭商后,商容和商朝王族子孙以商为姓,称商姓。
郡望:
(1)汝南郡:淮河以北地区,今河南省中部上蔡县及安徽省。
(2)京兆郡:即国都直辖区。三国时魏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辖地约在今天的陕西秦岭以北,西安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
(3)濮阳郡:濮阳郡大致在今河南滑县、濮阳、范县,山东郓城、鄄城一带。
堂号:
商姓的主要堂号有:“追远堂”、“衎烈堂”、“三元堂”、“两贤堂”、“敬爱堂”、“好易堂”、“续志堂”等。
迁徙分布:
如今商姓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黑龙江、河南、北京、陕西、辽宁、江苏,这八个大约占商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重庆、天津等地。
历史名人:
商容:他是第一位出现于史籍的商姓人士,传说是纣王时官拜大夫,因忠言直谏,被纣王罢官。周武王克商后,商容归周朝,钦慕他的为人,曾特别旌表其闾,并嫁以女儿,所传后裔以商为姓。这也是有的学者认为他是后世商姓得姓始祖的原因。
488.牟
姓氏:牟
祖宗:祝融
分类:以国名为氏
姓氏起源:
牟姓源于姬姓,出自周朝给火神祝融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风俗通》记载:“牟子国,祝融之后,后因氏焉。”祝融为上古时期掌管火的官职,起初为颛顼曾孙重黎所担任。祝融又称火正,因重黎很有功绩,能光融天下,被帝喾命名为祝融。重黎诛伐共工氏时,因没有将共工家族斩尽杀绝而被帝喾诛杀。后帝喾命其弟吴回继任,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子陆终,承袭火正之职,被称之为祝融。在西周初期,周武王将祝融之后封在牟(今山东莱芜辛庄镇赵家泉村),为西周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子爵,因称牟子国。春秋时期,齐国强盛,与西部的强邻鲁国不断发生摩擦,牟子国夹在大国之间深受其害,被迫不断向东北方向迁徙。
郡望:
(1)巨鹿郡:也称为钜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地大破秦朝军队主力。
(2)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
(3)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
堂号:
(1)巨鹿堂:以望立堂。
(2)平阳堂:以望立堂。
(3)荥阳堂:以望立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