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姓望居长葛县(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
历史名人:
哈散:元代回族人,北宋神宗年间进入中国的布哈拉王后裔赛典赤赡思丁的次子。据《续云南通志考》载:“哈散,赡思丁次子,流于河西……”早期追随成吉思汗。1203年怯烈部落夜袭成吉思汗营地,因无备溃败,逃到班朱尼河畔,环视左右,只有19人相随,大呼:谁助我完成大业?19人齐声相应与成吉思汗盟誓,誓死相从。哈散为19人“班朱尼河盟誓”成员之一。哈散及其儿子们得到成吉思汗的信任。官至平安路同知、中奉大夫、广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左丞相。
496.谯
姓氏:谯
祖宗:姬爽
分类:以国名为氏
姓氏起源:
周朝时候,有个周召公姬爽,是个贤良的人物,他的儿子就被封为“谯侯”,谯侯原名叫“盛”。盛的子孙后代,就以祖上的封号为姓,世代姓谯。盛后来还建立了谯国,所以谯姓则以国为姓。
郡望:
(1)北海郡: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分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说营陵,今山东昌乐),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烟台一带地区。
(2)谯国郡:也称为谯国、谯郡。
堂号:
(1)北海堂:以望立堂。
(2)谯国堂:以望立堂。
迁徙分布:
今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四川省成都市、宣汉市、南充市、广安市、巴中市、阆中市,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湖北省麻阳县,贵州省沿河县、山东省齐河县等地,皆有谯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谯周:三国时期蜀国名士。字允南(200~270年),巴西西充(今四川省阆中市西南)人,精研六经。谯周幼年失父,家贫笃学,做了博学多才的蜀中名儒泰宓的弟子,22岁入仕,先后任益州牧、中散大夫、光禄大夫、太子仆、骑都尉、散骑常侍。他一生著述多达百篇,尤其史学著作,历“两晋”迄于“唐宋”,皆为史家所瞻目。其代表作有《谯子法训》、《论语注》、《五经然否论》、《古考史》、《巴蜀异物志》等。《古考史》全书25卷,在唐代即被誉为“能与《史记》并行于世的史书”。今谯周墓位于南充市。
497.笪
姓氏:殴
祖宗:笪琛
分类:以先祖姓名为氏
姓氏起源: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笪姓的开山鼻祖乃建平近士宋笪琛。这个姓氏自古以来便繁衍于我国江南的建州地区,今建州多此姓,其他地区比较少见。所谓建州,是唐代所设的一个郡,所改称建安,指的是今福建省建瓯县一带。笪氏族人多奉笪琛为笪姓的始祖。
郡望:
建安郡:今福建省建瓯,东汉末分侯官县置。孙吴分会稽郡置建安郡,以建安县为治所。福建与浙江分治始此。以后建安郡渐缩小为今在福建省西北部。隋唐以闽州、建州为建安郡。
堂号:
建安堂:以望立堂。
迁徙分布:
笪姓望居建安郡(今福建省建瓯县一带)。
历史名人:
笪琛:宋朝进士,福建省建州人,古书上记载着他名字。建州笪氏的开山鼻祖就是笪琛。
笪重光:字在辛(1623~1692年),号江上外史,江苏省句容人。以劾明珠去官。工书善画,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称四大家。精古文辞,著有《书筏》、《画筌》。其人在当时不仅为四大书画家之一,而且有“官御史,有直名”之誉称。
498.年
姓氏:年
祖宗:姜小白
分类:以祖父名字为氏
姓氏起源:
姜小白,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齐釐公子,齐襄公弟,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称霸中原的国君。齐襄公是一个暴虐的君主,人们怨声载道,人人愤恨。姜小白进宫劝谏,齐襄公不听。他在鲍叔牙的劝说下,出奔到莒国。公元前685年,齐襄公的族弟以公孙无知与大臣连称、管至父串通发动政变,杀了齐襄公,篡夺了王位。一个多月后,雍廪、高傒诸大夫又杀了公孙无知等,准备迎接出奔在鲁国的姜小白哥公子纠回国继位。而国内高氏、国氏等贵族支持姜小白继位。姜小白抄近道首先回到齐都临淄,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认为父亲为君只一个月就被杀,这是一个凶兆,为了辟邪,就以祖父名字“夷仲年”中的年字为姓,称年氏,世代相传。
郡望:
怀远郡:即怀远县。
堂号:
(1)怀远堂:以望立堂。
(2)兵严堂:年羹尧治军以军纪严明为最,族人因以为耀,因称“兵严堂”,后避年氏之祸,族人有改陈氏、连氏者。
迁徙分布:
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宁夏盐池市,辽宁省沈阳市,河北省的保定市,天津市,北京市,上海市松江区,青海省西宁市,香港特别行政区,陕西,台湾省等地,皆有年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年妃:敦肃皇贵妃,年氏,湖北巡抚年遐龄之女。事世宗潜邸,为侧福晋。雍正元年(1723年),封贵妃。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妃病笃,进皇贵妃。并谕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妃薨逾月,妃兄年羹尧得罪死。谥曰敦肃皇贵妃。
年希尧:清朝初年的文官,出身于汉军镶黄旗。凭着与雍正皇帝的亲密关系而官运亨通,但在仕途上并无大的建树。与其政绩平庸相比较,年希尧在科学和艺术上的贡献却不同凡响。他被朝廷派遣至江西景德镇去监督烧瓷器,因为宫廷用的瓷器都由那里烧成。他在景德镇陶瓷业的恢复和创新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他编纂的《纲鉴甲子图》被送往欧洲出版,引起西方汉学家的注意。他是最早接受并宣传西方对数计算方式的中国数学家之一,并热心推动西算与中学的结合。他还精于绘画,将西方的透视技法改编为《视学》在中国出版。而这一切,都跟他同西方传教士的交往和友谊分不开。年希尧对中国瓷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贡献。
499.爱
姓氏:爱
祖宗:爱邪勿
分类:以王父字为氏
姓氏起源:
据《姓氏考略》记载:“唐时,回鹘国相有爱邪勿,赐姓爱,名弘顺。”爱姓来自唐代时的回鹘国。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声威远播,也许为了布恩树德,曾经把回鹘国的首相爱邪勿赐姓于爱。当时,这是一份莫大的荣誉,所以,爱邪勿的子孙就以爱为姓,称爱氏。所谓回鹘国便是汉代以来就跟中国关系密切的回纥。回纥是一个种族,本来是匈奴的苗裔,后来归属突厥,与敕勒同族。到了后魏时,这个种族为高车,或称袁纥、乌护、乌纥;隋朝时,又称为章纥;唐朝时,他们叛离突厥,始称回纥,并且,由于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被大唐皇帝赐号回鹘,拥有内外蒙之地,盛极一时。至于这个种族成为中华民族之一分子,也有一段曲折的经过。原来,他们在内外蒙古称盛没有多久,到唐文宗开成二年,国内大乱,其部属四奔,定居于今新疆东南部之地。宋元之际,他们为蒙古所并,号为畏吾儿,仍然居有天山南路,清代称其地为回疆,至乾隆皇帝时,正式纳入版图。所有的回纥人也自此成为中国人。
郡望:
(1)西河郡:汉代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相当于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
(2)伊犁:伊犁得名于著名的伊犁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辽东郡: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
堂号:
(1)西河堂:以望立堂。
(2)伊犁堂:以望立堂。
(3)辽东堂:以望立堂。
迁徙分布:
爱氏望族出西河郡、伊犁郡、辽东郡。
历史名人:
爱曾:(?—23年),新莽农民起义军领袖。字子路,东平(今属山东)人。与肥城刘诩在卢县(今山东长清南)城头起义,故称“城头子路”。他自称都从事,刘诩称校三老,转战于河、济之间,众达二十余万。刘玄政权建立,任东莱太守,诩为济南太守。不久,为部将所杀,所部被刘玄解散。
爱申:金将领。初为虢县镇防军,累功迁军中总领。犯罪当死,留军中效力,受命救秦州城,逐李文秀出秦州,以功迁德顺节度使、行元帅府事正大四年,元军围城,坚守一百二十个昼夜,城破自杀。
500.阳
姓氏:阳
祖宗:阳樊
分类:以国为氏
姓氏起源:
大约两千五百多年前,周景王年间,阳国被邻国齐国吞并,阳国灭亡后,阳国的子孙,为了纪念故国,就以故国为姓而姓了阳。另外,关于阳氏的源流,《姓考》一书曾经指出,阳是古国的名称,周惠王时,齐国人过侵略迁入阳国,阳国亡,子孙就以国为姓。而《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阳国与齐国邻近,闵二年,齐人入侵,阳国子孙就以国为氏。此外,《广韵》记载,周景王封小儿子阳樊于阳,他的后裔为了避周时之乱,迁到燕国,以故国命姓氏。
郡望:
(1)沂水郡:即今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的境域。
(2)陇西郡: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3)阳都县:汉朝时期县名,隶属于徐州琅琊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沂南县砖埠乡之东的黄疃村一带。汉朝灭亡后即被废黜。
堂号:
(1)沂水堂:以望立堂。
(2)阳都堂:以望立堂。
(3)陇西堂:以望立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