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时候,你并没有太多的机会让别人了解你。很多人期待自己的优点“以后”慢慢再被别人发觉,所以暗示自己不要太紧张第一次,但是你却发现,根本就不存在“以后”了,因为人家在看你第一眼的时候,就已经把你否定掉了。
在处世中,要想别人对你产生良好的态度,首先就要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外部形象,这样别人才会真心地喜欢你。人们往往通过自己第一眼获得的信息来判断他人。你的外在形象,他人只需看一眼,就能够决定是否与你交往。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的心理在起作用。
人,就是这样,总是习惯以第一印象去评判一个人的好坏,天生对任何堪称“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兴趣和极强的记忆能力,而对“第二”、“第三”等等则往往印象不深,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首因效应”。
生活中,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使没经历过也曾遇到过:
男女相亲,只要第一次没相中,就没有第二次见面的机会,他们常常说:没感觉;
你去逛街,看上了一件称心如意的衣服,但是因为贵没买成,但后来一直对它念念不忘;
你是公司的面试官,常常会因为他的穿着打扮或者言谈举止否定他;
……
是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它不仅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甚至对你的成功与失败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我们真正接触某个人的时候,往往会本能地以貌取人,通过第一眼搜集到的信息来判断这个人的个性、品质、习惯等,以决定自己是否与之相处。
尽管人们都在叮嘱别人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第一印象来评判人,“日久方能见人心”。但是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判断,是他们短时间内无法抹掉的。所以,人们常说“这个人我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那么,他人在跟你初次相处时,是如何对你进行判断的呢?当然,对你的第一眼判断起着关键的作用。从心理学的研究来看,他人对你的判断55%取决于你的外表--包括服装、个人面貌、体形、发色等;38%是自我表现,包括语气、语调、手势、站姿、动作、坐姿等;只有7%才是你讲话的内容。
心理学家还发现,当我们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人们立刻靠直觉给你进行至少8条总结:你的年龄、经济条件、教育背景、社会背景、精明老练度、可信度、家庭出身、成功的可能性等。
人们总是坚信第一印象,而宁肯忽视后来的印象,这就是“首因效应”的重大力量。初次见面的基调决定了印象,以后再想改变别人对自己的观点,那是很难的。
对于那些自己看着就不舒服的人,就会不自觉地敬而远之;相反,如果对方在自己的审美范畴之内,自己便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好感。有的人吃了形象的亏,有的人却占了形象的便宜。《三国演义》中大才子庞统准备效力东吴,面见孙权。孙权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不快,又见他目中无人,将其拒于门外。
所以,你要想在别人心里留一个好的印象,就要注意自己初次见面时的言行举止,不要心里总是想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或是自我安慰地认为“真人不露相”,将第一印象不当一回事,否则你容易错失很多机会。
36我们往往把目光放得太远,却做不好身
边的小事
在现实生活中,理想远大的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实现理想的只有一小部分人,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把目光放得太远,却不肯低下头、弯下腰,认真做好身边的小事。那些功成名就的伟人和成功人士,之所以能站在人生的顶峰,往往不是因为他们的理想多么伟大,也不是因为他们规划得多么充分,而是他们能弯下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件一件去完成。
众所周知,美国有个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先生当年也只是个普通的年轻人,他曾经和另外三个人一同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那三个人都比福特的学历高。
当前三个人面试之后,福特本人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轮到福特面试时,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福特发现门口地面上有一张废纸片,便顺手捡起来扔进废纸篓里,然后才走到董事长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
董事长说:“很好!福特先生,你被我公司录用了。”看着福特惊讶的样子,董事长接着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学历的确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中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而你却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会忽略很多小事,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
不久,这个公司就名扬天下,并改名为“福特公司”。随手捡起一张废纸这样一件人人都能做到的小事,成就了福特。
所以,善于做小事的人,并非胸无大志。世界上不少轰轰烈烈的大事情,都是从有些人不屑一顾的小事开始的。卓别林是从跑龙套开始,曾宪梓是从卖纽扣开始的,沃尔玛的创始人是从卖凉鞋、皮包、T恤衫等开始了自己的事业,风靡世界的iPod的老总是从兜售各种各样的MP3播放器开始的。
的确,再大的事业也要从小做起,小的事情容易把握,如果你能在小事情中理出清晰的脉络,挖出其中闪光的地方,把它做得有声有色,那你根本不用担心能否把它做大,做大只是个时间的问题,只是乘法里面的系数问题。谁都能做好一件简单的事情,但不一定能做成大事情;但如果谁只想着做大事情,却连一件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或不愿意做,他就一定做不成大事业。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管你有怎样远大的抱负,都应该从眼前的一点一滴做起、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历经千难万苦,千锤百炼,从而积沙成塔,实现你的梦想。
37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对自己有所约束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某件事不对,不应该去做,或者是明明知道错了,但碍于各种原因,不得不硬着头皮做下去。不能约束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明知故犯,明哲保身,将错就错,这样的人太多了。
而能够清楚地知道某件事不对,或者是知道错了之后能勇于承认错误,敢于约束自己,不使自己继续错下去的人,真的是太少了。尤其是某些地位较高的人,往往都是一言九鼎,要想让他承认错误,约束自己的过失?难!相反,小人物在这方面倒是要爽快一些,错了?马上就改。因为他做的是小事,改也容易,人们也都不大在乎。而在君子中,就“以约失者鲜矣。”但如果君子们都能做到约束自己,能自我管理,也就会少犯错误,少有过失。
在生活中,对名利的欲望,对物质享受的欲望,对占有的欲望,对幸福生活的欲望,是人们最难约束自己的。人类之所以为人类,是因为人类有思想,而人类的思想归结下来,就是“欲望”。不论是什么人,都有他【她】各自的欲望,没有了欲望,人类也就不能发展,甚至不能生存了。但是,在面对自己的欲望时,人们应该学会约束自己,什么欲望可以达到,什么欲望是达不到的,不要想入非非,更不要硬着头皮,一定要面对现实,约束自己。
项羽力能扛鼎,勇冠三军,却因为过分自大而自刎乌江。而越国大夫范蠡深知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在灭吴之后,并不邀功请赏,反而急流勇退,告老还乡,经商贩马,以享余年。由此可见:人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还要学会自我约束或接受来自外界的约束才能实现双赢。
三国时候吴国孟宗为官清廉,他做光碌卿,负责宫廷膳食,自己却一点儿也不沾染。有一次,因强饮了别人的敬酒,哇哇吐了起来,吐出的竟是一摊麦饭!吴国君主知道了,也感叹说:“至德清纯如此!”孟宗的清廉自守,是与其母的长期教育分不开的。早先,孟宗做军史,母亲随他一起住在军营里。军史职务低,住房简陋,夜雨屋漏,彻夜难眠。孟宗感觉很对不起母亲,让母亲和自己一起受苦,难过地哭起来。孟母却说,应当以此勉励自己上进,怎么可以哭呢?后来,孟宗升了管水、渔的官,亲自结网打鱼,晒成鱼干孝敬母亲,却被如数退了回来。母亲责备他不应该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应当避嫌才是。为了坚定儿子为官清廉的决心,孟母从此不再吃鱼。后来,孟宗又被调去管理粮谷,他上表拒绝说,从前他做雷池监司马,害的母亲三年不吃鱼;如果他去管理粮谷,恐怕母亲三年不食米粮,他至死不敢接受这份差事!孟宗对自己的严格约束实在令人敬佩。
每个人都有私心,关键看自己如何把握界定了,明智的人,不会毫无节制地为所欲为,他们会适度地调整好自己。而愚蠢的人,只是一味地看重眼前的得与失,计较一时的利益,往往错过了人生中最本真的东西。
约束自己,约束自己不好的习惯,约束自己的惰性,我们要做习惯的主人,做好习惯的主人,而非坏习惯的执行者。
“首先控制你自己,然后你才能控制别的人”,巴尔塔萨?格拉西安如是说。无法控制自己的人,将永远无法控制别人。一个人一旦失去了约束自己的能力,别人就会轻易将他击败。
无论做什么事,只有战胜自我才能使自己做得更好,才能帮助更多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能够用内心的准则约束自己,是一种高尚。
38善于隐藏自己的弱点,不让别人看到你
的底细
为什么强悍的动物总能在生存的游戏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强悍的身体与外表让这些凶悍的动物更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
为什么明星总能吸引很多人,让很多人都成为明星的追随者与粉丝,这是因为明星们善于伪装,把自己包装得无可挑剔,这让他们更有神秘感。
其实善于伪装自己的人,懂得把自己的弱点深深掩藏起来的人,常常就是具备成功能力的人,卡耐基就分析过人性的弱点,他认为人性的弱点有很多,懒惰、疾病、贪婪、欲望等等都是人性的弱点,而在这些弱点中,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就是人性中最大的弱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而那些善于伪装自己弱点的人,就能轻易地得到别人的尊敬与信任,人类社会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与动物世界没有太大的区别,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惧怕和敬畏强者,弱者虽然能得到同情,但仅仅是同情,更多的时候,生存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强者的手中,如何能让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唯一的办法就是掩饰自身的弱点,把自己的优势展示在别人的面前。
想想,那些能在非洲大草原上称霸的雄狮正是因为具有凶悍的外表和强壮的身躯才让其他的动物感到畏惧。所以,很多时候,动物们用自己的行为教育了人类,一个成功者其实就像自然界的凶悍野兽一样,把自己的弱点掩饰起来,而把自己的强势显露出来,这样你才能更多地得到大家的赏识与仰慕。
人性的任何一种弱点都是需要你尽力来掩盖的,比如贪婪、懦弱、恐惧、依赖、自卑、忧虑、自私等。卡耐基很坦然地说,自己就是喜欢掩饰弱点的人,在他看来,把弱点掩饰起来的人更能赢得尊重。
例如,悲观就是人性的弱点,而具有这个弱点的人,往往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欢迎,此时唯一能让自己改变形象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悲观情绪掩饰起来,而表现出乐观和自信,即使你的内心是悲观的,但也不要让别人看出来。
可能有些人认为,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就能得到别人的同情,但是你想过没有,虽然你博取了别人的同情,但同时你也丧失了活着的尊严,别人不会真正尊重你和看重你,通过暴露弱点来博取同情的人是最愚蠢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们在识人的时候,一个人如果尽力掩饰和逃避他自己身上的某个特征,就说明这个特征就是他的弱点。
如果你留意观察,你会发现,那些前额头发稀少的人,一方面往往会习惯性地用手掌去抚摸前额;另一方面他又常常忘记拿帽子。这似乎有些相互矛盾,不过仔细分析一下他的忘物癖跟他的习惯性动作之间的关联,你就会了解,他经常用手摸前额,是一种无意识地遮掩自己秃顶这一身体缺陷的举动,而忘拿帽子则是出于一种时时刻刻都想忘记自己的欠缺的心理欲求。
事实上,生活中此类现象比比皆是。比如:皮肤越是不好的人越容易忘记日常护理;晕车的人时常忘记备用晕车药……人所逃避、遮掩、企图尽快忘记的,往往正是其弱点和缺陷所在。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了如何运用弱点来掌控自己和他人了。
39做人老实没问题,但也要有原则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这种不绝于耳的道德说教谁都明白,而且这无疑也是正确的,因为老实人才被人信赖,才被人认可。但是怎样做老实人也是个问题,不要老实得让别人把你当成一个大傻瓜。
对于温顺成性的人,我们都乐于与之相处,因为跟他们说话、交往不会有太多顾虑,你可以任着自己性子来,即使某些地方伤及他的自尊心,他也总是一笑了之,不会怀恨在心。
就因为这些种种因素,大伙都对温顺成性的人颇有好感,并且畅快地说:
“他是个老实人,啥事没有。”
“他是极容易相处的好好先生。”
大伙都会喜爱、欢迎这种人,说来不无道理。
但是如果温顺过度,也大有问题。
别人不会照顾你的感受和自尊,可能会说出一些伤你的话;别人也会做一些对你不利的决定……
老实人因此会受到种种“歧视”,就因为别人根本就不会把你放在眼里,根本就不会考虑你的感受。
所以你可以是老实人,但也要有原则,你可以温顺,但也要有志气,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受到公平的待遇。
古人说过:“弱者也有志气,不可轻侮。”如果你被人贴上了没志气、无勇气的标签。谁还会尊重你和依赖你?温顺过度时,恐怕别人连“好好先生”这个称呼都不愿意挂在你头上了。所以,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生存下去,我们就不能太老实,内心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而且这种原则是不容侵犯的。
老实人,大多是拘于情面的人,他们最大的弱点,就是面对别人的哀求,总会败下阵来,所以屡屡受挫,屡屡被骗。
想想那些被骗钱财的一个个受害者不都是老实人吗,不都是在别人糖衣炮弹的劝说下被骗的吗?他们总是阻挡不住别人的攻势,总是毫无原则的接受和妥协。最终被人骗的团团转,还不自知,真是可笑,又很可怜。
所以,老实人可以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但不能无原则的一味退让,也不能对所有的事都保持沉默,不要以为这样做你才万事大吉,其实,恰恰相反,别人只会把你看作是懦弱无能,愚笨无知的代名词。
在某些时候,你不得不去争斗,去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反击自己认为是忍无可忍的事情,别人也绝对不会说你肤浅狭隘,你也不会遭人陷害和欺骗。
40谁都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不妨利
用这个人性
现实生活中你不得不承认:
当你在应聘某个企业的工作时,你首先想到的是,在这里我将会得到什么?会不会有比较好的待遇?会不会有好的发展空间?而不会去想,我能为公司做点什么?
当你在选择另一半时,你首先想到的是,这个人到底适不适合我?而不会去想,我到底适不适合他?
当你在谈合作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我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而不会去想,对方从我这里能拿到多少好处?
……
人永远是趋利避害的,永远是首先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也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再现实不过的问题,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会有矛盾和纷争了,因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在人际关系中,人们会对与自己利益关系紧密的东西感兴趣,所以在与不太熟悉的人相处时,为了能与之建立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为了经济目的、合作目的等等,你最好谈论一些对方感兴趣的事情,他对什么感兴趣,看他最在乎什么。
一个美女肯定很在乎她的容貌;
一个老板肯定很在乎他的事业;
一个老人肯定很在乎她的健康;
……
他最在乎什么,当然需要你去观察和体会,但仅仅谈论还不行,还要让对方有获得的可能,你要提供他所需要的,或是帮助他获得他所需要的东西。要打破一切为自己的想法,不要总是想着自己如何从他人那里获得利益,这样的话,人们肯定会远离你。
所以要想获得对方的认同和支持,就得满足他所需要的,这种需要可能是他感兴趣的话题,可能是他想要得到的东西,做到“投其所好”,这个非常关键。
相信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求一个人办点事,当你们聊天的时候,聊着聊着你会发现,不管你怎么说,对方都不太关心,总是敷衍地应付。对方不是在听你说,而是在做或想别的事情;或嘴里应付着你,眼睛却注意别处;或转移话题,跟你瞎扯……
此时,你就得想办法改变现状,突破障碍,你首先要做的是消除对方心理上的漠不关心,先提一些他关心的事情来作为诱导策略。
对一个收藏爱好者你可以跟他谈谈古董;对一个足球迷你可以跟他谈谈他喜欢的球队、球星;对一个注重养生者你可以跟他谈谈饮食与运动……
当对方非常热情的跟你聊上后,你再言归正传也不迟,而且他对你会产生莫名的亲近感,这样一来,事情就好办多了,你离成功也不远了。
其实,只要你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当你给予别人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你得到的时候,而这个过程有时候不易被人发觉,而有时候会很明显。
英国皮鞋厂的一位推销员曾多次拜访伦敦的一家皮鞋店,但其拜会老板的请求都被鞋老板拒绝了。
这名推销员琢磨,皮鞋店的老板最想要什么呢?应该是节约成本,扩大销售额,获取更多利润。
一天,他看到一份报纸上刊登着一则关于变更鞋业税收管理办法的消息。他想,这则消息一定有利于皮鞋店节省费用,于是,他带上报纸,又来到了这家鞋店。大声地对鞋店的一位售货员说:“请您转告您的老板,说我有路子让他发财。不但可以让他大大减少订货费用,还可以本利双双赚大钱呢。”
这一招果真有效,很快,老板同意接受他的拜会。
总之,要想得到别人的欢迎及合作,你必须知道他对什么感兴趣,这个让他感兴趣的事可能是他曾经的辉煌,或者是他胜人一筹的财智,再或者是他现在最需要的东西等。
4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总是追求错误的
东西
追求是人类的一大特点,也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追求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好事。但是,如果人们一味放纵自己的欲望,总是追求错误的东西,求而不得,就会陷入痛苦的深渊。为什么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瘠,痛苦的人越来越多?就是因为追求了太多错误的东西,追求无止境,痛苦也永远没有尽头。相比之下,把握好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把它做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不去强求,这才是明智的。
北野是日本京都永平寺的方丈。他年轻的时候,喜欢四方云游。20岁那年,北野在云游途中,遇到一位嗜烟的行人,两个人结伴而行。他们爬过一条山路后,感觉有些累了,于是来到一棵树下休息。那位嗜烟的行人给了北野一袋烟,北野接受了。北野抽过烟后,称赞烟的味道不错,于是,那位嗜烟的行人便又送他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二人分手后,北野想道:“这样令人舒服的东西,也许会侵扰我的禅定,我应立即停止,以免积恶成习。”于是他抛掉了烟管和烟草。
3年之后,北野开始研究《易经》。时值冬季,他需要一些御寒的衣服,于是他便写了一封信,托一位旅人带给数百里外的一位老师,希望老师能寄些衣服过来。但冬季几乎都快过去了,既没有衣服寄来,也没有老师的信传来,他好不容易才熬过冷酷的严冬。北野利用易经之理,占卜此事,占卜的结果是,信并未送达。不久之后,他的老师寄来一封信,信里果然没提到寒衣之事。
“如果我以易经去做此准备的占卜工作,也许会毁坏了我的禅学课程。”北野对此又起了警惕之心。接着,他就丢弃了这个不可思议的易经之术。
北野到了28岁那年,又爱上了书法和汉诗。对于书法和汉诗,他每天都在钻研,每天都在进步,也获得了老师的赞赏。但后来北野想到:“如果我不及时停止,我就要成为一位书法家或者诗人而非禅师了,这不是我所想要的。”从此,北野不再舞文弄墨、习字赋诗了。
后来,北野专心于禅学,终于成为了一代禅门大师。
北野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禅门大师,就是因为他足够清醒,知道哪些是自己应该追求的,而哪些是错误的,应该及时停止的。人生就是这样,你拼命追求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你不去追求的,未必就是错误的。明白你的追求是对是错,非常重要。正确地进行思考是追求成功的重要条件。用正确的方式来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你才能够成功。
在人生追求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反思,找到正确的追求方向和追求方式。这样,我们就不会按照错误的方向一直走下去,我们的痛苦就会少一些。
42乐于征询他人的意见是自己成功的秘诀
我们经常强调人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的判断,但这并不代表独断专行,更不代表刚愎自用。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当别人拿许多意见来供你参考时,正是你可以利用的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无缺的机遇。如果你错过了这种机遇,蒙受最大损失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其实,一个人参考别人意见的多少并不能说明他是否聪明,相反,一个人获得外人助力的大小,可以决定他的伟大程度。一个聪明、有所作为的大人物,最能利用种种方法使人主动向他提供意见,并且善于审查这些意见,从中摘取有益于自己的加以利用。反之,那些庸碌无能的人们,往往不懂得征询他人意见的方法,即使获取了人家的意见,也不能加以正确的选择和适当的利用。
美国历届总统中,最肯虚心求教于人的,莫过于老罗斯福了。他每遇到一件要事,常常召集与那件事情有关的人员开会,详细商议。有时为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参考,甚至发电报至几千里外,敦请他所要请教的人前来商议。
而美国早期政界名人路易斯·乔治,治理政务也以精明周密而声名远播,但是他对于自己的学问还是常感怀疑。每当他做好了财政预算送交议会审核之前,几乎都和几位财政专家聚首商议;即使一些极细微的地方,也不肯放松求教的机遇。他的成功秘诀,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多多求教于人。”
有人说,美国钢铁公司的总经理贾里最爱听人对他发表意见,尤其是指责他的错失。他常常征求公司职员的意见,任何人对他说话时,他无不倾耳恭听。
古今中外的伟人中,善于使用“求教于人”成功秘诀的,真是多得不胜枚举,我们简直可以说,通常身为领袖的人物,大多有着这种乐于征询他人意见的习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鲁宾逊上校正在前线督战,属下有两个违反军纪的军人,逃到德军前线去了。鲁宾逊立刻命令队伍中的一个上尉,带领一支兵马,前去将犯人捕回。但这个上尉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事先既不周密计划,也不征询别人的意见,单单仗着那股愚勇,草率地前去血战,结果吃了一场败仗,全军覆没。
在失败的消息传来后,鲁宾逊只好再命另一位上尉,率领另一支兵马前去。这个上尉就深明成功的诀窍,他先去找了一位法国军官,把自己将要实施的计划告诉了他,并征询他的意见。那位法国军官当然乐于指教,便根据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一个最稳当的方法,他用这方法去做,果然将犯人安然捕回。
同是两个勇敢的上尉,只因前者喜欢独断独行,以致功业无成反而遭受杀身之祸;而后者由于肯向人虚心求教,不但保障了自己的生命,还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所以我们说:求教于人不但不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反而更显示一个人有思想、肯进取、有智谋。试想,你独断独行,即使侥幸成功,又有什么值得格外自傲呢?
也许你常常看见有些资格老到的人,能够独断独行而百无一失,便觉得万分羡慕,其实你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些人能够独断独行而百无一失,正是由于他们在平日肯多多吸收学识,累积多年经验的结果。他们的作为,绝非那些学浅识陋、专以自炫“聪明”而独断独行的年轻人所可比拟的。
柯金斯担任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时,有一天晚上,公司里有事要发通告信给所有的营业处,因为十分紧急,所以这天晚上公司里的职工全体动员协助,连总经理柯金斯先生,也工作得十分紧张。当时柯金斯命令一个年轻的下属帮忙套信封时,那个下属认为做这种事情有碍他的身份,便争辩说:“我不愿意干!我到公司里来,不是来做套信封的工作的。”
柯金斯听了这话当然怒上心来,但他仍若无其事地说:“好吧,既然做这件事对你是种侮辱,那么就请你另谋高就吧!”
于是那个青年一怒而出,跑了许多地方,换了好几种工作,最后他还是鼓起勇气重新回到福特公司。他与柯金斯先生见了面,很诚挚地说:“我在外面经历了许多事情,经历得愈多,愈觉得我那天的行为错了。因此,现在我仍想回到这里工作,不知你还肯任用我吗?”
“当然可以。”柯金斯说,“因为现在你已完全改变了。”
柯金斯先生提供给那青年的意见并没有错。如果那个青年当初接受他的意见,又何必到外面去兜那样一个大圈子呢?
后来,柯金斯先生述及此事时说:“那个青年开始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再独断独行,现在他已成了一个很有名的大富翁。”
其实世上再没有比听取别人的意见更容易做到的事了,但一般经验不足的青年们,大多不愿那样去做,所以他们会处处碰钉子。所以,如果你希望做事少碰钉子、少失误,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多多参考别人的意见。这些意见,常常是别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换得的经验之谈,既然肯拿来让你不费吹灰之力地去利用,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43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要多多检讨
自己的不足
有这样一段话:人往往看不见离眼睛最近的地方,比如睫毛,比如自己的缺点――不是因为眼神的问题,是心灵的问题。不可否认,人大多只看得见别人的缺点,却不肯正视自己的不足,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某些人性的浅薄之处。
有句古话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意思是我们要反省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不要对别人太苛刻,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缺点,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并且要以宽容大度的心态对待别人的缺点,包容他们的过失。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仁德,教导人们要对他人有爱心、要宽厚,但对自己却要求很严格,这样的人,他的人格才是健全的,容易受到人们的尊敬。孔子曾说,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而对别人的要求很宽松,就不会带来很多怨恨。孟子说,要求别人很多,而自己做得甚少,就像不锄自己田里的草,却跑去挑别人的田中草,这种人是很讨厌的。
对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胡适就是宽厚待人的人,他很有长者风范。有一段时间,他的家里总有客人。有人写文章说,无论谁,学生、共产青年、同乡商客、强盗乞丐都可以去找胡适,也都可以满载而归。穷苦者,他肯解囊相助;狂狷者,他肯当面教训;求差者,他肯修书介绍;问学者,他肯指引门路;无聊不自量者他也能随口谈几句俗话。到了夜阑人静的时候,胡适才执笔做他的考证书写他的日记。当时的很多学者,在女子面前都是道貌岸然的,但是胡适不是那样的,他很有人情味,到别人家里,必定与其太太打招呼,上课见女生穿的单薄,必亲自下讲台来关教室的门窗。在这些对待他人的地方,胡适可以说对别人是很宽容很随和的。但他对自己在私德立身上又是很严格的。当时很多学者在留洋以后都把家里包办的乡下太太抛弃了,但胡适对母亲包办给他的发妻却始终如一。
生活在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我们常常错误地把重点放在对方的缺点上,总以为只要抓住了对方的弱点,我们就能战而胜之或取而代之。实际上,这么做的结果可能是劳而无功的。在我们为弄清对方的缺点而焦虑、费神的时候,对方已与我们拉开了距离。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精力去和他人竞争。其实,最终让我们得到胜利的,不是对方的失误,而是我们的努力。只要我们能够做到比对手强,又何必去刻意寻找别人的弱点。要知道,只有感觉到自己技不如人,才会促使我们用放大镜去看他人的缺点,以此来增强自己脆弱的自尊心。
家庭本来是人在这个世界上最轻松、最宁静的港湾,很多人却总是习惯性地把在社会上与他人交往的那一套带回家里,挑剔的目光,没有停歇的指责,本该是互相欣赏的挚爱亲人,却仿佛冤家一般,只看到对方的缺点,让我们时刻绷紧的神经,依然不能放松,如此又怎能真正得到休息?我们只要知道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有哪些值得我们去爱就行了,对于我们的孩子,只要知道他的长处和特点,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知道往哪个方向发展就足够了。为什么非要找到他们的缺点呢?有一句话叫“从自己做起”,如果你想要求别人做什么,自己首先做到,这样你的话你的要求才显得有分量。
如果有些事连你都做不到,那也不要要求别人去做,总之,不要让自己成为挑人毛病的人。别人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你是否就没有呢?别人犯了错误你那么不满,难道你自己就不犯错误了吗?你不原谅别人犯的小错误,当你自己犯错的时候,你能够要求别人原谅你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不要总是盯住别人的缺点不放。
不要只看到他人的弱点,而看不到他们的长处,不要只把挑剔的目光放在别人身上,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总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恰好说明,我们自己身上到处是缺点,多看看别人的长处,也正能体现我们自己的大度。
44一个人思虑太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
人生就好像是在观赏风景,如果你总是着眼于小处,那么你就领略不到大范围的庞大和优美。所以,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总是拘泥于小处,为了无数的小事而烦忧,那么我们就会忘记了人生最初的方向,失去了快乐也丢了情趣。
有一个年轻的主妇向自己的朋友抱怨自己的工作如此“单调乏味”。她举例说,她刚刚铺好床,床马上就被弄乱了;刚刚洗好碗碟,碗碟马上就被用脏了;刚刚擦干净的地板,地板马上就被弄得乱七八糟。她说:“你刚刚把这些事做好,马上就会被人弄得像是未曾做过一样。”她进一步抱怨道:“再这样下去,我简直要发疯!”
年轻主妇的朋友是一位相当聪明的人,他不动声色地说:“这真是令人扫兴。有没有妇女喜欢家务劳动?”
她说:“啊,有的,我想是有的。”
这位朋友又问:“她们在家务劳动中有没有发现什么使得她们感到有趣、保持热情的东西呢?”
主妇思考了片刻回答道:“也许在于她们的态度。她们似乎并不认为她们的工作是负担,而看见了超越日常工作的什么东西。”
两千多年前,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曾经给人类说过一句忠言:“请注意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于一些小事了!”这句话,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仍然值得品味和借鉴。
对于一般人来说,生活就是由无数的小事组合而成的,甚至对那些大人物来说也是如此。每个人的生活中,小事都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如果你过多地拘泥、计较小事,那么人生就根本没有什么乐趣可言了,触目所及的必然都是矛盾和冲突。
想一想,你挤公共汽车时,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或者你去买菜时,有人无意间弄脏了你的裙子;有时走在路上,说不定从道旁楼上落下一个纸团,打在你头上……此时此刻,如果你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是口出污言秽语,大发雷霆之怒,说不定会惹出什么祸事来。
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发生,如果你一直计较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停地抱怨、不断地自责,这样下去,你的心境就会越来越沮丧。一个只知道计较的人,注定会活在迷离混沌的状态中,看不见面前一片明朗的天空。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的,你坦然面对,会突然发现原来的事情都不算什么了。就像俗语所说的:思虑太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所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跟家人和朋友一起,享受坦然的生活,追逐自然的幸福。
45谎言会让你的一生都活在欺骗中
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跑了大半个世界。所以,如果在我们的生活里,人们总是言而无信,其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置身于一个谎言肆意蔓延的世界,将是多么恐怖:上下级之间没有诚信,没有凝聚力;同事之间谎话连篇,各自心怀鬼胎;朋友之间嘴上一套,背地里又是另一套;夫妻之间互相猜疑,同床异梦……
没有诚信,就失去了人们相互信赖的基础。谁都听说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为博得美女褒姒一笑,竟然和诸侯们开了那么大的玩笑。从前人们似乎只觉得诸侯们被戏耍的可笑,现在我们或许更多地看到周幽王因为失掉诚信的可怜与可悲。
诚信不是写在脸上的印记,而是深入骨髓的对人、对己的一种负责态度。
露西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餐馆当服务员。这个工作虽然很平凡,可是露西从中明白了很多道理。最让露西难忘的是一位名叫弗雷德·汉斯布鲁克的老顾客。他是一个电器销售员,经常到餐馆来点一份火腿、蒙得利干酪加煎蛋卷做晚餐。每一次,露西一看见他向餐馆走来,就早早收拾好他常坐的桌子,送上他一成不变的晚餐。当然,还不忘给他送上一个灿烂的微笑,这可是做服务员起码的要求。
那时,露西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家自己的小餐馆。有一天,她向父母说了自己的想法,并希望他们能资助她,可是他们对她说:“我们没有足够的钱帮助你。”第二天,她带着沮丧的心情上班。弗雷德一见露西就问:“怎么了?你今天一丝笑容都没有。”露西向他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梦想和苦恼。他当时一言不发。第三天,弗雷德居然交给露西一张5万美元的支票,并给露西写了一张便笺:这笔贷款唯一的抵押是你作为一个人的诚实。好人的梦想应该得到实现。
后来,虽然露西的小餐馆没有开成,因为她成了一家公司的经理,但是,露西始终没有忘记弗雷德对自己的信任。在攒到足够的资金后,她将5万美元以每年14%的利息归还给了弗雷德。她给弗雷德回了一封感谢信:这笔贷款是我一生中最成功的一次投资。它帮助一个无助的少女,成长为一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
有多少投资会带来如此大的收益?对露西而言,这笔贷款使她明白信用是最宝贵的财富。
谎言会让我们一生都活在欺骗中。可是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对自己要求不严,总觉得一些小事即使做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够诚实。生活就是这样的,你对它不诚实,它也会对你不诚实,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被生活给欺骗了,失去了你原本应该得到的部分。
正如美国政治家罗斯福所说的:“做一个有信义的人胜似做一个有名气的人。”也许有一天,你会失去你所拥有的地位、财富、权力,但是你做人的信用却不会被时间冲刷掉,它是你人生无形的财富。时刻用诚信点缀心灵,你自然会感受到生活的真实。
其实,人生路上,任何失败你都可以坦然面对,唯有失信于人是难以逆转的;任何原则都有灵活性,唯有诚信的原则是绝不可以妥协的,诚信让你的形象屹立不倒。从现在做起,想方设法把答应别人的事情完成。不要无限期地拖延你对别人许下的诺言,这对你的信用无益,也将严重破坏你的形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