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昆仑山中一片少见的美丽山谷。山谷里有灌木、有草、有高山夏季冰川消融后,形成的季节性溪流。
这片山谷,是属于一头体重近五百千克公棕熊的领地。
棕熊,又名马熊、人熊、灰熊,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棕熊是世界分布最为广泛的熊科动物。目前数量较为稳定的棕熊群体,在俄罗斯的高加索山脉、西伯利亚地区和北美洲的西北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等地。在欧洲也存有少量的棕熊,但它们的群体如今被分割成互不相通的几小块,仅居于欧洲中部和西部。在亚洲,黑市上由于对熊胆等各种器官的需求,偷猎造成棕熊的数量大幅下滑,前景堪忧。
在我国棕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和东北林区等区域。值得说明的是,在青藏高原东段昆仑山中,除了生活着棕熊外,还有棕熊的亚种——珍稀的喜马拉雅棕熊和藏马熊。
棕熊是一种适应力较强的动物,从荒漠边缘至高山森林,从高山草甸到冰原地区,以及在海岸线附近,都能见到它们的足迹。棕熊主要栖息在寒温带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也喜欢生活在高山草甸,在我国青藏高原海拔四千五百至五千米的高山上,它们也能很好地生活。
棕熊是杂食性动物。它们的食谱会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一般来说,植物性食物占60-90%,这其中包括各种植物根茎、块茎、草料、谷物及各种果实等等;其余则为动物性食物,如麋鹿、驯鹿、驼鹿、鼠兔、旱獭、鱼和腐肉等等。有时机会适当,饥饿难忍,它们甚至会杀死个头比它们小的近亲黑熊充饥。
在美洲、欧洲等居住在海岸线周围的棕熊,每年在鲑鱼产卵的季节,还有机会扑进河水里,享受一阵子营养丰富的鲑鱼大餐。
在世界熊科动物中,体重最重的当数北极熊,棕熊委居第二。公棕熊一般体重大约一百三十五至四百千克;母棕熊一般有一百至二百一十千克左右。但也有例外,在棕熊的各亚种中,科迪亚克棕熊体重足以可和北极熊相抗衡。一只成年的科迪亚克大公熊站立起来能达到三米左右,体重超过八百千克。有史以来记录中体重最重的一只棕熊,是德国柏林动物园从科迪亚克岛上活捉的一只公棕熊,体重达一千一百三十四千克。
二
别看棕熊体型庞大、外表笨重,它们奔跑的速度可不慢,每小时可达六十千米以上,而且耐力好,可以长时间以这样的速度连续奔跑,追杀猎物。
与棕熊那颗硕大的头颅比起来,它的耳朵显得颇小;它的吻部比较宽,有四十二颗牙齿,其中包括两颗大犬齿。和其他熊科动物一样,棕熊也是跎型动物,并长有一条短尾巴。
棕熊肩背上隆起的肌肉使它们的前臂十分有力,前爪的爪尖最长能到十五厘米。棕熊的爪尖由于不能象猫科动物那样收回到爪鞘里,爪尖相对比较粗钝。尽管如此,它们前臂在挥击的时候力量惊人,“粗钝”的爪子能造成极大破坏。据力量测试,一只成年的大棕熊,前爪的挥击力足可以击碎野牦牛的脊梁骨,其力量之大不可小觑。
棕熊是奉行独身至上的动物。它们都有各自的领地,且通常颇为广阔,广阔的领地可以让它们衣食无忧,也能更容易地找到心上人——母棕熊。居住在内陆的棕熊领地很大,公棕熊的领地可能会有七百至一千平方公里之巨,即便是成年的母棕熊也有一百至四百五十平方公里领地。
但棕熊们领地相交的情况也较为常见,有时,一头公棕熊的领地会与几头母棕熊的领地相互交错。再者,随着季节变化所带来食物种类和资源的变化,棕熊们也常常可暂时放弃和模糊领地概念。例如鲑鱼产卵和浆果高产的丰收时节,这时许多棕熊不辞劳苦,跋涉数百公里,迁移到食物最丰富的地方大吃大嚼一番。随着鲑鱼、浆果季节的逝去,各棕熊们又返回自己的领地。
棕熊的窝通常喜欢建在大树的树洞中、隐蔽得比较好的山洞里、朝阳避风的山坡上、大石头底下和大树的树根间。有时,它们还会自己动手挖个窝。
在人们的印象里棕熊体笨、懒惰,生活一定邋遢不堪。其实不然,棕熊粗中有细,生活还是蛮讲究的,非常喜欢装扮自己的巢穴。它每当找到一个合适筑窝的地方,总喜欢不辞辛苦,从四处搜罗一些树枝干草之类的东西铺进窝里,把窝收拾的舒舒服服。棕熊建立的一个窝,常常会一用就是好几年,有的棕熊在自己建的窝里能住一辈子,最后让儿女继承。
棕熊一般喜欢在早晨和黄昏时分外出觅食等活动,而大白天则躲在舒服的窝里休息。不过也有些好事不安分的家伙,任何时候都可能会四处闲逛溜达,惹事生分,打架斗殴。
棕熊是非常好斗的动物,特别是在保护领地的时候,它会对一切入侵者,发动无情的攻击和殊死的搏斗。
三
就在我进入这片山谷的那天黄昏,一头离群流浪的雄野牦牛也来到这片山谷。
这是一头威武雄壮的雄野牦牛,体重少说也在五百千克以上。
雄野牦牛来到后,立刻就被公棕熊发现了。它站在熊窝旁边的山坡高处长吼了几声,对雄野牦牛侵犯自己的领地,发出了严重警告。
可雄野牦牛对雄棕熊的警告如同过耳之风,置若罔闻,满不在乎,仍闲庭信步,若无其事地在山谷中食草、游逛,根本就没有把棕熊的警告放在眼里。反而,雄野牦牛还竖起尾巴,不时地晃动它硕大的牛头和两只锋利如刀的长角,朝公棕熊进行示威。
公棕熊原以为长吼几声,把雄野牦牛这位匆匆过客吓走了事。没想到雄野牦牛不但置之不理,还公然挑战它对这片山谷拥有的权威,这下可惹火了公棕熊。
于是,公棕熊吼叫着从山坡上,朝雄野牦牛冲了过来。雄野牦牛一点都没有惧怕,立即撅起尾巴,晃动着头顶的长角,迎着公棕熊冲了上去。
一场你死我活异常惨烈的牛熊大战,在这个人迹罕至的高原山谷中展开了。这也是我多次在昆仑山考察游历中,唯一遇到的一次雄野牦牛和公棕熊大战。
雄野牦牛高高地撅着尾巴,像一辆重型坦克一样快步朝公棕熊冲去,公棕熊奋不顾身、勇敢迎敌。就在眼看雄野牦牛牛角刺中公棕熊的一霎间,只见公棕熊猛然跃起身子,后腿直立,两只粗壮有力的前爪,紧紧抓住雄野牦牛的两只牛角,将牛头使劲地往地下摁。
雄野牦牛用双角狠狠地顶着公棕熊向前冲几步,公棕熊两只前爪以牛角为抓手,死死地按着雄野牦牛的头向后猛推几步。牛和熊你来我往,在山谷里掀起股股尘土。
我在远程高倍的望远镜里看到,雄野牦牛和公棕熊连续激战了三十多个回合,眼看太阳就要压山了,还没有分出胜负。
这时,雄野牦牛累得吐着长长的舌头,公棕熊累得气喘吁吁。但就是这样,双方都没有退出战斗,雄野牦牛用牛角紧紧地抵着公棕熊,公棕熊用两只前爪死死按着雄野牦牛头,双方在僵持着。
我趁着牛熊战斗间隙和天色还亮,为了避免“城头着火池鱼遭殃”之灾,迅速拆掉已经搭了一半的帐篷,领着猎犬巴图鲁,牵着马和驮骡,把宿营地转移到紧挨这片山谷另一座更高、更安全的山岭上。虽然距远了些,但居高临下,用远程高倍望远镜能把整个山谷拉到眼前,纤尘毕现,一目了然。
等我重新把帐篷搭好后,昆仑山的夜幕也降临了。我用望远镜搜索了整个山谷,没看到雄野牦牛和公棕熊的影子。它们的战斗不知什么时候也暂时告一段落,双方各自走开,觅食、休息去了。
雄野牦牛和公棕熊一夜平安无战事。
四
第二天太阳刚一出山,雄野牦牛和公棕熊之间的战火重新燃起。
我在望远镜里看的真切,嘿!今天双方的兵员实力都得到了增强。公棕熊不知从那儿找来一个比它个头稍小些的公棕熊当帮手,守在其身后;雄野牦牛也找来一头和自己个头差不了多少的雄野牦牛站在身边,随时听从使唤。
有意思的是,我看到,新来的公棕熊和雄野牦牛,就如同古代两个决斗剑客的助手,只观战而不参战。
经过一夜的休息,雄野牦牛和公棕熊双方的体力和精神明显比昨天饱满了许多。一开战就非常激烈,高潮不断。
先是雄野牦牛发威,用牛角把公棕熊抵得连连后退,有几次眼看着就要把公棕熊挑了起来;可公棕熊也不示弱,后腿直立,两只前爪死死用力摁住牛头,始终不让其扬起来,发挥不了威力。
连续激战了多个回合,雄野牦牛和公棕熊双方都渐渐地疲劳了,但谁也不认输。雄野牦牛用头抵着公棕熊,公棕熊用两只前爪死死地摁着雄野牦牛的头,就这样长时间的僵持着。
整整一天,公棕熊和雄野牦牛不吃也不喝,就这样干熬着、僵持着。
它们之间最惨烈的战斗,是在当天夜里进行的。由于夜幕的遮掩,我用望远镜无法看到。但我能感觉到。大半个夜晚,熊吼、牛叫充满了整个山谷。
就在天快亮时,我听到一声巨大的熊吼,紧接着又听到一声牛的长叫。它们的声音都很大,但我从中已听不到双方昔日那不可一世的霸气,却听到了它们告别这个世界最后的哀鸣。
随着熊吼和牛叫声的散去,整个山谷立刻安静了下来,静地令人恐怖。
我知道,公棕熊和雄野牦牛的战斗结束了。
第二天天一亮,我从望远镜里看到公棕熊和雄野牦牛紧挨在一起倒在地上。我急忙骑上马,带着猎犬巴图鲁向公棕熊领地的山谷跑去。
我跑到跟前时,公棕熊和雄野牦牛双方都已经完全断气了,场面异常惨烈。我看到雄野牦牛的一只长角,深深地扎进雄棕熊的肚子里,几乎把整个熊刺穿。公棕熊到死都紧紧地用前爪抓住雄野牦牛的两只牛角,雄野牦牛的头骨与身子之间,生生地裂开了一道一寸宽的口子,只要再稍稍多使一点劲,整个牛头与牛身就会分离。
这时,一只秃鹫从远处飞来,在公棕熊和雄野牦牛尸体上空盘旋、鸣叫,向远方的秃鹫同伴们传递着发现美餐的信息。
我知道,要不了多久,大批的秃鹫就会飞来,不过两天,公棕熊和雄野牦牛的尸体,就会让秃鹫们吃得荡然无存、寸骨不剩。
昨天还两个好端端的生龙活虎、精力旺盛鲜活的生命,此刻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这就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和规律。
当天,我领着猎犬巴图鲁,骑着马,牵着驮骡,就离开了那个山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