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一个有远大目标的人,一定会不辞任何劳苦,聚精会神地向前迈进。他们从来不会想到‘得过且过’这些话。
——罗兰思考不会使希望变为现实,期待也不会使理想变为现实,幻想更难使目标变为现实,只有你用行动去追寻希望和理想,只有当你挖掘出自身的潜力时,目标才会变成现实。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一块空地上停着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它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非常引人注目。可是,如果你不去转动钥匙,开动汽车,它是什么地方也到不了的。它可能是性能最好、速度最快的小汽车,可要是不启动它,我们是永远不会知道它的优点的。
克里蒙特·斯通曾说过这样一条规律:行动先于结果,而且,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斯通认为,大多数人从未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采取会带来结果的行动。大多数人都曾有过幻想,但是绝少有人去行动而实现这些幻想。
你想不想增强自己的体魄?你想不想改善与别人的关系?你想不想改掉坏习惯?你想不想取得更好的成绩?你想不想解决你面临的困难?如果想,那就请你立刻行动吧!你任何的希望、理想和目标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实现。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如果你以正确的方式工作,并运用正确的知识、有效的方法诀窍以及行动的激励——你只要花较少的时间就可以成功,然后你就可根据过去的经验推出成功的公式。
那么成功的公式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克里蒙特·斯通是如何在众多失败者中脱颖而出的。
自从1900年保险业的哈瑞·吉博特从英国带回“联票合约意外保险”之后,很多美国保险公司也开始推销这种保险。美国人称这种保险为“即发意外保险”,因为这是由推销员在推销成交时立即填写保险单。这种保险主要是依赖“临时兜售”的方式来推销的。(临时兜售是指没有事先约定就去拜访一个不认识的人,并且向他推销东西)
接连几年,许多这类公司的代理商都推销得极为成功。不过,慢慢地推销这种保险的代理商和公司都停止推销或关门大吉了——只有一家例外。为什么呢?因为推销这种保险不再赚钱。事实上是他们没有得出一个成功的公式,或者即使他们曾弄出一个成功的公式,但是后来也遗失了。
那么哪一家例外呢?正是斯通所经营的这一家。斯通为什么会成功呢?因为他发展出一套永不失败的成功定律,他找到了成功的公式,因此他在一个星期里所推销出去的保险,比别人推销好几个月的还多。斯通相信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因此他争取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下来斯通成功而其他人却失败的原因。斯通把一切努力都集中在一种保险上,注意力也集中在这种保险的推销上,他想到什么,就会立刻动手做,绝不会空发议论,因此他节省了时间。斯通在一个小时里做好几个小时的工作,正如他努力要使一块钱当做好几块钱用一样。
你可能会用错误的方式工作,或做错误的事情,却偶然地,由于当时的状况误打误撞而获得短暂的成功。甚至歪打正着地照了正确的方式去做而获得了一时的成功,但因为你没有把如何获得一时成功的原因归纳成一个公式,而终究失败。事实上,成功的公式很简单,那就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在无用的事物上浪费时间,因为时间和精力是成功公式的重要因素。
成功公式的重要因素
集中精力去学习一件小事而成为一名专家,比你分散精力,去学习一件大事要节省时间,而且容易成功。因此,请集中你的注意力并珍惜时间,去获得必需的方法诀窍和激励,以达到你想达到的特定目标。
如果你这样做,你一定会成功。但是如果你不注意这一原则,你可能永远也不会获得成功的事业,也无法达到你想达到的目标或享受持久的成功。从事任何活动,都要耗用精力和时间。
而你要想获得方法诀窍和行动的激励,就要像克里蒙特·斯通一样明确精力和时间是成功公式的重要因素。当你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要把心放在上面。
在克里蒙特·斯通开始推销保险之后不久,他已经养成了“集中注意和努力,然后放松自己”的习惯。通常,在晚上斯通会好好睡一觉,然后第二天尽他所能地挨门挨户去商店、办公室、银行和其他大机构逐个地推销保险。
由于斯通集中精力去推销一种保险,对于这种保险的一切他都弄清楚了,根据经验,他也知道了该说些什么,如何去说以及该做什么和如何去做,因此他推销的数量极大。斯通不但获得了行动的方法决窍,还学会了如何随意发展出行动的激励。
克里蒙特·斯通一直在努力找寻控制感情和情绪的技巧。虽然他也曾经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克服去拜访大银行或百货公司老板或总裁的那种畏惧,但是他发现调整心智精神、应用自我激励的话,以及集中精力和珍惜时间这项简单的原则,对自己很有帮助。终于有一天,斯通去拜访纽约、芝加哥和其他地方大机构的首脑时心里不再感到畏惧,因为他已经有勇气去面对那些未知的人和事了。
期通发现他用研究出来的行动公式去做同一件事,经常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而时间和精力是每一个行动公式的重要因素。
为了能使自己成功的行动公式得以实现,斯通给自己每天第一次去推销保险规定一个特定的时间——早晨9点钟。但在他出发之前,他会先集中心智,不让任何事情来扰乱他,他要求提高自己的勇气和精神。一天当中的每一个目标他都快速行动,使每一分钟都不浪费掉。
而到了中午,斯通会放松下来,吃一点简单的午餐,然后又开始工作。如果是在别的城市,中午他会回到旅馆里吃中饭,睡半个小时后好像是迎接新的一天一样重新开始。然后在下午5点或5点半钟停止工作,那时就是真正的停止,他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休息,不再想推销的事。因为斯通意识到,健康才是成功的资本,一味地耗费自己的精力将会得不偿失。
集中精力持续地推销保险使斯通最终获得了成功。同样,对于我们来说:进入未知领域需要时间和精力,成功也需要时间和精力。
从起点出发
我们已经明确了时间和精力是成功公式的重要因素,也知道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呢?让我们来看看克里蒙特·斯通是如何从起点出发,创立他的保险王国的。
在克里蒙特·斯通自己推销保险的时候,他的收入在很多人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但他似乎总是缺钱。车子分期付款、家具分期付款、人寿保险分期付款。或许是因为斯通先买了他所需要的东西,所以必须狂热地工作来偿付这些贷款。
斯通第一次到伊利诺伊州朱丽叶城去推销的时候,当早上8点30分他到达那里时,身上只剩一毛钱。他并不担心,相反地,这却激励他更加努力工作。
朱丽叶城离他家只有40英里,但是他不开车而坐火车去,每天晚上住在旅馆而不回家。因为在火车上他可以休息,他知道时间和精力是成功公式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充分地利用时间和保存精力,他已经养成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睡觉的习惯。在火车上,他就把手肘放在窗缘上,头枕在手上睡。而每天晚上斯通也不回家,因为住在旅馆里,可以节省往返所浪费的时间,这样每天他至少可以睡10个小时。睡眠充足,使他精神焕发,当他去推销的时候,他就能集中精神,把一切都投注在推销谈话之中。
在朱丽叶城,斯通创下了有史以来个人推销保险的最高纪录,他9个工作日平均每天推销了72个保险。其中有一天斯通推销了122个。那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在第二天早晨斯通决定开始扩大,建立一个自己的保险组织。
在卖出122份保险的那天晚上,斯通非常快乐,但也非常疲倦。斯通比平时更早上床,梦中他还在推销保险。而到了第二天早晨,斯通知道他自己推销保险已经达到了最高峰。
吃早饭时,斯通思索着:“如果我每天都推销122个保险,连在梦中还推销,这对我的心智大大不利,现在该是建立一个推销组织的时候了。”于是,在朱丽叶城完成了推销工作之后,斯通就履行了对自己的承诺,立刻开始雇用推销员。
当克里蒙特·斯通这样做的时候,出乎他意料的事发生了,他发现他内心深处有一股自己不知道的力量,使他提高了视野,从而开创了一个自己的保险王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梦想的实现有赖于你勇于迈出第一步。
一张地图,无论它多么详细,比例尺有多么精密,绝不能够带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一寸。一项法律,不论它有多么公正,绝不能够预防罪恶的发生。同样,一个成功的原则,如果不付诸实施绝不会有丝毫收益。只有行动,才是起点,才能使你的幻想、你的计划、你的目标,成为一股活动的力量。要想成功,就赶快行动起来,从起点出发,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迈进未知领域的第一步
在你的人生记录上是不是有一些想做却未曾做的事?你应该知道任何事如果不付诸行动,那么即使你已经为它做出最完美的计划,也将是一纸空文。
你会找到许多机会进入未知的领域去完成你想做或应做的事,但首先你必须迈出第一步。创造一个最好的开始不要说“我要做一名实践者!”,而是真正地马上行动起来。一个成功者伟大之处在于他的勇气,对于许多事情他可以说做就做,果断地迈出第一步。也许你会遭遇失败,但你不必灰心。你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顺着你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你就会像下面故事中的吉姆一样获得成功。
一天下午,美国意外保险公司主管唐诺·莫赫德走过华尔街时遇到他的朋友吉姆。
吉姆问道:“唐诺,你知道我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一份工作吗?”
唐诺·莫赫德犹豫了一下,微笑着说:“吉姆,请你明天早晨8点半到我办公室来找我。”
第二天早晨,吉姆来看唐诺。唐诺表示,要赚取高收入并为大众服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推销意外和健康保险。
“可是,”吉姆说,“我会怕得要死。我不知道向谁去推销,我一生从来没有推销过一样东西。”
“你用不着担心,”唐诺回答说,“我会告诉你怎样做。我每天早晨给你5个名单。然后你当天就按我给你的名单去拜访这5个人。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提我的名字,但是不要告诉他们是我派你去的。”
由于吉姆急需工作,因此不用唐诺多费唇舌,他就决定至少应该试一试。于是,吉姆就拿了些推销说明和指导回家研读。几天之后,他在一个早上去找唐诺,拿了5个人的名单,开始从事一种新的行业。
“昨天真是令人兴奋的一天!”第二天早上吉姆回到唐诺的办公室时,满怀热忱地说,因为他已经推销了2个保险。
第二天他运气更好,因为他在5个人当中推销了3个保险。第三天早晨他带着5个人的名单冲出唐诺的办公室,充满着活力。这些真是好现象——他拜访了这5个人,卖出了4个保险。
当这位充满热忱的新手推销员在第四天早上到办公室报到的时候,唐诺正参加一项重要会议。吉姆在接待室里等了大约15分钟后,唐诺才从他的私人办公室走出来。他告诉吉姆:“吉姆,我正在开一个极为重要的会议,可能要花一个上午。你用不着耽误时间。你就在分类电话簿上找5个名字好了;过去这三天我也是这么做的。来,我来告诉你我是怎么选5个人的名字的。”
唐诺随意打开了一本分类电话簿,挑选了上面一个广告,他将刊登广告的那家公司总裁的名字和地址写了下来。然后他说:“现在你试试看。”
吉姆照着唐诺的方法做了。在他写下第一个人的名字和地址之后,唐诺又继续说:“记着,推销成功的关键在于推销员的精神态度。你的事业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就要看你在拜访你所选择的对象时,是不是也能培养出以前你去拜访我所指定的对象时同样的人生观。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你已经成功地迈出第一步,我相信你能行!”
吉姆的事业就这么开始了,而且后来大为成功。因为他认识到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自己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就一定会有所成。
追求成功就像是滚雪球——雪球由山顶急滚直下,越滚越大。物质成就也是如此,你的成就越高,你对自己就会越有信心,结果也就更有成就,于是你的信心又会大增,满怀热情,生命绽放光彩,整个人充满朝气。
而一旦踏上成功的坦途,大多数人都能稳定地向前。有了好的开始,成功通常接踵而至。领悟到这一点之后,你就知道为什么必须积极地行动起来,因为迈出第一步,正是你成功地改变自己的世界的起点和原动力!
奋勇向前
为什么许多人会成功呢?因为他们向前追求一个特别的目标,不断前进,直到达到目的为止。要阻止他们是难上加难。为什么许多人会失败呢?因为他们从来就不站起来出发——他们不前进,没有克服惰性,也不开始着手。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宇宙定律:使一个物体从静止中开始运动所需的能量,要比使一个已经动的物体继续运动所需要的多。一个人即使具有强烈的欲望,但对未知的畏惧常常使他不敢开始行动,终将一事无成。而另一个人可能也很畏惧,但他还是采取行动——而一旦开始之后,他就不让任何事使他停下来。
1955年,18岁的金蒙特已是全美国最受喜爱、最有名气的年轻滑雪运动员了,她的照片被用做《体育画报》杂志的封面。金蒙特踌躇满志,积极地为参加奥运会预选赛做准备,大家都认为她一定能成功。
她当时的生活目标就是得奥运会金牌。然而,1955年1月,一场悲剧使她的愿望成了泡影。在奥运会预选赛最后一轮比赛中,金蒙特因意外事故而受伤。
虽然金蒙特最终保住了性命,但她双肩以下的身体却永久性瘫痪了。而受伤后的金蒙特认识到活着的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奋发向上,要么灰心丧气。她选择了奋勇向前,因为她对自己的能力仍然坚信不疑。她千方百计使自己从失望的痛苦中摆脱出来,去从事一项有益于公众的事业,以建立自己新的生活。几年来,她整日与医院、手术室、理疗和轮椅打交道,病情时好时坏,但她从未放弃过对有意义的生活的不断追求。
历尽艰难,金蒙特在学会了写字、打字、操纵轮椅、用特制汤匙进食后,她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选听了几门课程,想今后当一名教师。然而想当教师,对于金蒙特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因为她既不会走路,又没有受过师范训练。而录用教师的标准之一是要能上下楼梯走到教室,可她根本做不到。但此时,金蒙特的信念就是要成为一名教师,任何困难都不能动摇她的决心。
1963年,金蒙特终于被华盛顿大学教育学院聘用。由于教学有方,她很快受到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金蒙特终于获得了教授阅读课的聘任书。她酷爱自己的工作,学生们也喜欢她,师生间互相帮助、互相进步。
后来,由于她父亲去世了,全家不得不搬到曾拒绝她当教师的加利福尼亚州去。
金蒙特向洛杉矶的一个学校的官员提出申请,可当他们听说她是个“瘸子”时,就一口回绝了。然而金蒙特不是一个轻易放弃努力的人,她决定向洛杉矶地区的90个教学区逐一申请。在她申请到18所学校时,已有3所学校表示愿意聘用她。最后,金蒙特接受了其中一所学校的聘用。这所学校对她要走的一些坡道进行了改造,以适于她的轮椅通行,这样,她从家里坐轮椅到学校去教书就不成问题了。另外,学校还破除了教师一定要站着授课的规定。
从此以后,金蒙特一直从事教师职业。每年暑假里她都去访问印第安人的居民区,给那里的孩子补课。
从1955年到现在,很多年过去了,金蒙特从未得过奥运金牌,但她的确得了一块金牌,那是为了表彰她的教学成绩而授予她的。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在成功的背后交织着无数泪水和汗水。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当我们定下成功的目标后,便要有毅力奋勇向前,努力克服随时会来的困难,一时的失意也不必怨叹,鼓起勇气,去追求那些自己梦寐以求的事物,迈向成功就从现在开始。
追求梦寐以求的事物
在前面我们不止一次地提到过你的思想和你所说的关于自己的话,会决定你的人生观。如果你有个心愿,不要找许多借口以为自己办不到,而要找出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一定能”办得到。
实现心愿的原则之一是一旦决定一个目标便要“行动”。克里蒙特·斯通的一段经历足可说明这一原则。
4月里一天晚上,克里蒙特·斯通去墨西哥城看望弗兰克和珂萝蒂夫妇时,珂萝蒂对他说:“我真希望我们在嘉丁德尔皮利哥德·圣安琪那里能有栋房子。”(这是那座美丽的城市最受人喜爱的地区)
“怎么不买一栋呢?”斯通问。
弗兰克苦笑着说:“哪有钱呢?”
“如果你晓得自己想要什么,有没有钱并没什么分别。”斯通说道,他告诉他们有许多人了解自己的目标,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心想事成,然后立刻进行,最终获得了成功。
斯通还告诉他们,多年前他也买了一栋3万美元的新房子——头款付了1500美元,没多久又把所有的余款都付清了。后来,当斯通和这对夫妇告别时,把自己所著的书送给了他们,并祝愿他们早日成功。
结果弗兰克和珂萝蒂变得胸有成竹。
第二年的12月,有一天斯通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接到珂萝蒂的电话,她告诉斯通:“我们刚刚从墨西哥城到这里,弗兰克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谢谢你。”
“谢我什么?”斯通问道。
“为我们在圣安琪的新房子谢谢你。”
几天以后在斯通和弗兰克夫妇吃晚饭时,斯通终于知道了他们是如何获得在圣安琪的新房子的。珂萝蒂告诉斯通:“有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弗兰克跟我在家里休息,几个从美国来的朋友打电话问我们愿不愿意开车送他们去圣安琪。
“当时我们两人都很累,何况那个礼拜稍早的时候已经送他们去过一次。弗兰克本想‘求饶’的,忽然想起你书里的一句话——‘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在我们载着他们经过那个‘人间天堂’时,我看到梦寐以求的家——甚至连游泳池都是我羡慕已久的(珂萝蒂曾是游泳冠军)。”
后来,弗兰克把它买下了。因为他想到斯通曾说过只有行动才能让目标实现。
弗兰克告诉斯通:“不妨告诉你,虽然那栋房子贵到50万比索(注:中南美诸国及菲律宾之货币单位),我却只付了5000比索的定金。我们一家人住在圣安琪的花费比原来的房子少得多。”
“真的啊?为什么?”斯通吃惊地问。
“因为我们不只买了一栋,我们买下了那块土地上的两栋房子,租出去一栋的租金就够我们应付所有的开销了。”
这个其实也没什么稀奇。一个家庭买了两栋公寓,租出去一栋,自己住另一栋也很常见。不过,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听了弗兰克夫妇的故事,使他吃惊的是,在了解并运用成功原则后,弗兰克夫妇竟能轻易获得自己梦想的东西。弗兰克夫妇一直希望在圣安琪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在遇到克里蒙特·斯通以前,他们不过把这一愿望当成不切实际的梦想,是斯通使他们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们付诸行动,终于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要想得到你梦寐以求的事物,你必须绝不迟疑,马上就做。对于一个有企图心的人而言,他会立刻行动,抱着破釜沉舟的态度,全力冲刺。他知道掌握分分秒秒、懂得把握最佳时间,不会让拖延苟且影响自己的办事效率,并且能够将积极主动的思想转化为具体有效的行为,从而获得成功。
如何克服畏惧心理
在我们进入未知领域时,产生畏惧心理是很正常的,那么,应该怎样克服这种怯懦和畏惧呢?让我们来看看克里蒙特·斯通还是孩子的时候,他是如何面对这个问题的。
斯通小时候,非常胆小。家里来了客人他就躲到另一间房间去,打雷的时候他会躲到床底下。但是有一天,斯通突然想:“如果雷真要打下来,我就是躲在床下或屋子里的任何地方也一样危险。”因此,斯通决定征服这种畏惧。机会来了。有一天,风雨雷电交加,他强迫自己走到窗前,观看闪电。奇妙的是,他开始喜欢观赏雷电从天空打下来的美丽景象。
人遇到新的事情,处在新的环境中时,都会感到某种程度的畏惧。如何才能克服这种畏惧心理呢?以下是斯通提醒我们应该注意的:
1.相信就是能力,我们怎么样,事情就会怎么变。我们要想成为坚强有才干的人,就要永远记住这个成功的准则:你认为能你就能,大声地说这样的话,极力宣扬,并一再地把它注入我们的意识之中。
恐惧之所以能打败我们,使我们不敢前进,自觉虚弱渺小,那是因为我们的心智受到恐惧的左右。一旦我们无视这种危机,信心就会使我们产生一种以前一直隐藏着而没有发挥出来的超级力量,使我们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来。
2.不要把自己限制在狭窄的范围内,你必须发现真正的自我。要记住,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事可以击败你,只要你不被自己软弱的心智打败。
一只在养鸡场孵化长大的老鹰,一直未感觉自己与小鸡有什么两样。直到有一天一只了不起的老鹰翱翔在养鸡场的上空,小鹰才感到自己的双翼下有一股奇特的力量,感觉火热的胸膛里正猛烈地跳着。它抬头看老鹰的时候,一种想法在心中诞生:“我和老鹰一样。养鸡场不是我呆的地方,我要飞上青天,栖息在山岩之上。”最后它飞上了青山,到了高山的顶峰,它发现了伟大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或危机,只要冷静而正确地思考,就能产生有效的行动,创造奇迹。
3.你可以取得比任何已取得的成就更伟大的成就。人的本性中有一种潜在的不可征服的本质,不论遭到什么样的失败,仍能走出困境和麻烦,登上成功的顶峰。
有些人太容易接受失败,还有一些人虽然一时并不甘心,但是麻烦和挫折消磨了他们的志气,最后也就倦怠、泄气,放弃了奋斗。只有具有坚定信心和充分勇气的人,才能历经人生艰苦的奋斗,获得最后的胜利。
正视你的畏惧,认清它的真面目,并且坚定地抗拒它。采取坚强的行动,站起来面对畏惧,下定决心,永远不让畏惧左右自己,即使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不要受畏惧的支配。
感到畏惧的时候,你就去做你害怕的事,不久你就不用再畏惧它了。
做你害怕去做的事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当一个人突然面临新的、陌生的、奇特的和无法对付的刺激或者情况时,可能引起一种恐惧的反应。例如,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的情况、新的任务,看着一群陌生的面孔,接触一些奇特的、不熟悉的事物,人们便会显得肌肉紧张,内心没底、气紧而难受、举止小心谨慎、血液膨胀、大脑空旷,浑身犹如罩在一个正在收束的网中,这就是恐惧感受。而要消除这种恐惧的感受,我们可以从克里蒙特·斯通的亲身经历中吸取经验。
克里蒙特·斯通认为,在面对未知的领域时,应有勇气做你害怕去做的事情,去你害怕去的地方。你想逃避,是因为你畏惧去做某件事情,同时你让机会溜走了。
在斯通推销保险的头几年,当他走近银行、铁路局、百货公司或其他大型机构的大门时,感到特别畏惧。因此他就过其门而不入。后来斯通发觉,他所经过的大门都是通往成功最好的机会。因为在那些地方推销保险比在小商号推销保险更容易。在大的机构推销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功,因为其他的推销员也畏惧这些地方。他们也一样经过机会之门而不入。
其实,大机构里面的经理和职员,对推销员的抗拒情绪要比小商店行号里面的人弱。在小的商店行号里,每天总会有5个、10个,甚至15个推销员敢进去推销。在这种情形下,很多经理和职员就学会了说“不”来抗拒推销员。
而在一个大机构里的人,一位了不起的人,一位成功的人,一位从基层干到上面的人总是有同情心的,他会给别人机会,他会愿意帮助其他向上爬的人。
当斯通19岁时,母亲派他去密歇根州佛林特、沙吉那和港湾市重新签订合约,并向新客户推广。斯通在佛林特一切都很顺利,在沙吉那他推销得更为顺畅,每天都推销出很多保险。由于在港湾市只有2个合约要续签,斯通便写信给母亲,请她通知他们缓一点时间去续约,好让他继续在沙吉那工作。但是母亲却打电话来,命令斯通离开沙吉那前往港湾市。虽然斯通很不情愿。但是还是去了,因为命令总是命令。
或许是因为叛逆性,期通在到达港湾市的旅馆之后,便把那2个要续约的人名取出来,丢进五斗柜的右上角抽屉里。然后前往一家最大的银行拜访出纳,他的名字叫理德。
在他们谈话的过程中,理德拿出一块金属识别牌说:“我已经买了你们的保险并且获得了钥匙链15年了。以前我在安阿博市的一家银行工作时就买了你们的保险。我最近才调到这里来。”
斯通谢了理德先生,并请他准许自己和其他人谈谈。理德先生答应了。于是,斯通让每一个人都知道理德先生已经接受了他们的服务达15年之久,结果大家都买了他的保险。
在这种动力之下,斯通继续挨店挨户地去推销。他拜访了当地的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大机构里的每一个人。就这样斯通在港湾市的2个星期内,每天平均推销出48个保险。
无畏,是人生命经历丰富的结晶。生命越千回百转,人生越荡气回肠,实践越扎实夯厚,人的胆量就越大,人也易遇险不惊、遇难不危,即使困难重重也毫不畏惧;即使生死一线也临危不惧;即使赴汤蹈火也面无惧色。
做你害怕去做的事,你会发现其实成功并不是很难;去你害怕去的地方,你会发现那里离你成功的目标更加接近。
用行动去创造好运
从现在起,要想实现你梦寐以求的生活,就不要再说自己“倒霉”了。对于成功者来说,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好时机,不存在厄运笼罩的日子。他们相信所有的机会、好运都是通过自己的行动争取而来的。
二战期间,基尼·厄文·哈蒙在日本登陆马尼拉时是美国海军的文职雇员,他被俘以后在被送往战俘营之前,在一家旅馆里被关了2天。
第一天,基尼见到室友枕头下面有一本书。“借我看看好吗?”他问。这本书是克里蒙特·斯通和拿破仑·希尔合著的《成功之路·积极的人生观》。当基尼开始阅读时,克里蒙特·斯通所提倡的用积极的人生观激励自己采取行动给了他很大的冲击。
基尼在阅读这本书以前非常绝望,他战战兢兢地等着在战俘营中可能吃到的苦头,甚至于死亡。但在看完这本书以后,他的人生观有了转变,他内心重新充满了希望。他非常渴望拥有这本书,盼望在往后的恐怖时日里随身带着它。可是当他跟室友提起心中所想时,发现这本书对于它的主人意义非常重大。
“那么我把它复制下来好了。”他说。
“好啊!尽管去做吧!”室友回答。
基尼因而开始运用做事的秘诀,他立刻动手。他用飞快的动作打字,一字字、一页页、一章章地打。他很担心这本书随时会被人拿走,因此不分昼夜地拼命赶。
幸亏他这么拼命,因为当最后一页刚打完不到1小时,敌人就把他带到恶名昭彰的“桑多拖马尸”战俘营去了。他能够及时完成要归功于他的即时开始。基尼在往后1年3个月的被俘期间,一直随身带着这本书稿。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它不仅供应他精神的粮食,并且鼓舞他去培养勇气、计划将来,并且保持身心健康。“桑多拖马尸”的许多战俘都因营养不良与恐惧——恐惧现在与恐惧未来,在身心两方面受到永久的创伤。而基尼却完全不同,他说:“我离开‘桑多拖马尸’时比关进去时更好——有更好的准备去迎接生命——在心理上更机敏。”从他的话里你可以深深“体会出”他的想法:“要想成功就必须不断去努力行动,否则机会便会溜走。”
“现在”就是行动的时候。这个成功的秘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使他由消极转为积极,使原先可能糟糕透顶的一天变成愉快的一天。
“现在就做!”这是克里蒙特·斯通自我激励的话,它引发斯通采取行动。
从现在开始,连着几天,在每天早上和晚上,以及白天随时想到的时候,就把“现在就做!”这句话重复说50次以上。这样你就可以把这句话深深印到潜意识中。每次当你不想去做有益的事的时候,“现在就做!”这句话就会从你的潜意识进到你的思想之中,让你立刻行动。
当你对未知产生畏惧,但因为那是正确的事,而你又想做的时候,你就对自己说:“现在就做!”然后立刻采取行动。一旦你将“现在就做”变成一种习惯,你就会化解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而走向成功!
变不可能为可能
要想成功,你必须要有勇气去做你害怕的事,在你的生活里把“不可能”这三个字排除掉,你要相信自己一定能登上成功之巅。
如果你面对问题时受到“不可能”观念的骚扰,你可以对所谓不可能的因素展开一次实事求是、客观的研究。结果你会发现所谓的“不可能”,通常不过是源于对问题的情绪反应而已。而且你还会发现只要以冷静、理智的态度,来审视所涉及的诸事,你通常就能克服这些所谓的“不可能”。
军事上“不可能”成为“可能”的战役屡屡发生,我们应从中有所领悟。
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国军队经过精心准备,突袭波兰。波兰军队仓惶应战,虽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因准备不足,兵败如山倒。9月3日,英法两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爆发。与波兰不同的是,法国兵力强大,拥有二三百万大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国内的经济实力也不比德国差,特别是法国还拥有一条坚不可摧的马其诺防线。为了防备德国进攻,法国早在10年前就精心构筑了防线,从瑞士到比利时之间的东部国境的防御体系,一直修筑了6年。法国当时是欧洲最大的陆军强国。
然而在1940年,德军绕过这条固若金汤的防线攻入法国,德国装甲师选择的一条道路,正是法国将领们认为不可能为坦克所穿过的地带。防线失去作用,结果,一个月里,法军溃不成军。
这种“不可能”成为“可能”的战例还有很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选择的登陆及向德军反攻的地点是诺曼底,那里的海浪及岩石海岸使德国认为任何规模的登陆都不可能选择在这样恶劣的地点进行。
在史称“布匿战争”之中,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率军越过山高坡陡、道路崎岖、气候恶劣、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这条道路是一条被认为不可能穿过的路径。罗马人做梦也想不到汉尼拔如此神速地出现在面前,猝不及防。
从这些战事中,我们可以受到的启发是:在成功这条道路上,布满坎坷,但绝没有不能攻克的难关。你必须有勇气面对难题,行动起来,在你的字典中把“不可能”这个词去掉,从心智中把这个观点铲除掉。谈话中不提它,想法中排除它,态度中抛弃它,不再为它提供“原料”,不再为它寻找“市场”,而用“可能”来代替它,那么,你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观察之后再行动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化不可能为可能是成功的又一个方法诀窍,那么,我们怎样把握化不可能为可能的时机呢?这就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我们由观察而想出的构想,会吓人一跳,可是根据它来行动,却会带来成功和财富。这儿有一个关于珍珠的故事,主角是美国青年约瑟夫·高士冬,他曾挨家挨户地把珠宝推销给爱奥华的农夫。
就在美国经济最不景气的时期,约瑟夫听说日本人正在生产美丽的养殖珍珠,这种养珠不仅质地好,价钱也比天然珍珠便宜。
他“看到”这是一个好机会。尽管那一年正逢经济不景气,他和妻子伊士德,仍然把所有的家当都换成现金,然后前往东京。当时他们到达日本时身上只有不到1000美元。
他们获得与“日本珍珠商人协会”会长北村先生面谈的机会。约瑟夫的理想很高,他告诉北村,他计划在美国买卖日本养珠,并要求北村给他价值10万美金珍珠的首期贷款。这个数目很惊人,尤其是在不景气之时,然而几天以后,北村却答应了他的要求。
珍珠销路非常好,几乎供不应求,约瑟夫一家越来越有钱。过了几年,他们决定开设自己的珍珠公司,在北村的协助下他们如愿以偿。这时他们再度观察到别人看不见的机会。他们由经验得知,母蚌经过人工植入异物后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
“我们怎么消除这种损失呢?”他们想。
经过多方面的研究以后,约瑟夫家人开始采用医院手术室里的做法。他们把蚌壳刮洗干净,以减少细菌感染。这个“手术”是用一种液态麻醉剂让母蚌张开,在蚌里轻轻放进一粒小蛤球作为形成珍珠的核心;至于将蚌切开的工具是消过毒的手术刀。然后再把母蚌放进笼里,把笼子放回水中。每隔4个月便把笼子捞上来,替母蚌做一次身体检查。在运用这些技术以后,90%的母蚌都可以存活并且长出珍珠,约瑟夫一家人因此而财源滚滚。
我们也许会接二连三地看到周围的人在学会运用心灵思考后成就非凡。而观察的能力不只是透过视网膜来接受光线的生理过程,还必须身体力行,学以致用。所以,在观察之后,付诸行动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你一定要彻底实行,敏捷地行动起来,事情才能有所成。
行动要敏捷
一个能够享有盛名、迅速成功的人,做起任何事情来,一定十分清楚敏捷,处处得心应手;一个为人含糊不清的人,做起事来,一定也是含糊不清。天下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得十分完善不可,不然你就一定会被淘汰。那些做起事来半途而废的人,任何人都不会对他产生信任。他开出去的借据没人愿意接受,他替人管理金钱,也没有人敢相信他,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不会受人欢迎。
“对这个问题,我得先考虑考虑。”约翰在别人要他回答问题时,他总是这样回答。约翰要决定一件事时,总会考虑再三,人们经常怪他处事不果断。“他总是在决定某件事情上花费很多时间,哪怕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的女友这样评论他。而他周围还没有人对他有行事莽撞和容易冲动的印象。那些对他没有好感的人说他胆小如鼠,而约翰身材魁梧,从外表上看,他绝不像个胆小的人,但从心理方面来说,用胆小如鼠形容他是有几分道理的。此外,他对一些可能引起争执的事也尽量避开,怕惹是生非。
约翰在获得企业管理的硕士学位后,就在一家国际性的化学公司工作。刚开始时,他对给他的职位相当满意。因为这一职位不但薪水可观,而且晋升的机会也很大。“无须从基层一步步做起,这实在太好了,”约翰在提到自己的好运时说道,“现在给我的职位比我原先期望的要高。”由于约翰对管理有着特殊的兴趣,而他学的又是这门专业,所以,他极想使自己的一些主张成为现实。“我觉得有许多事需要我去做!”他在参加工作4个月后说道。
然而,约翰在这家公司工作15个月后,他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弱点,而这个弱点成为他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在约翰担任新职不久就被邀请参加一个委员会,该委员会专门负责审理公司里的日常工作报告。这家公司的规模巨大,全世界都有分支机构,所以需要靠很多人的努力才能做出一份行之有效的审理报告。
而约翰的上司在这个委员会中把约翰同其他成员做了一番比较。在开展工作计划的头几个星期,这位上司注意到约翰的工作进度比其他人要慢得多。“抓紧点,约翰,动作快一些!”他的顶头上司友好而又认真地提醒他。
然而,约翰的速度并没有因为这句提醒的话而加快,反而更加慢了。“速度,”他憎恨地说,“这里工作唯一重要的就是速度。每个人都希望你能提前完成任务。”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约翰工作速度慢的问题致使最高首脑管理机构从全世界各地发来的报告中得到的信息往往太迟,因而使得他们不能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约翰这种行事谨慎、慢条斯理的工作方法很反感。和他同组的一位同事用带有嘲讽的语气说道:“要是你有什么坏消息,并希望它像蜗牛爬行似的传出去的话,那就把它交给约翰处理吧。”
后来在这项工作计划接近末尾时,约翰忽然发起蛮劲来,竟然工作得同别人一样快,他的这一行动,使他在这些事上没有受到多大伤害。“要是我愿意,我还是能够工作得同别人一样快的,”他非常懊恼地说道,“但这并不表示我喜欢这样做。”在随后的5年中,他获得两次提升的机会,但上升的幅度都不大。有一次,他的上司在谈话中告诉他提升的消息后,对他说:“你工作表现不错,有时是速度慢了些,但总的来说是好的。”
不管是谁,都不会信任一个做起事来拖拖拉拉的人,因为他们在精神与工作上含糊粗拙,一点也靠不住,只要一看见他那粗拙的成绩,就会想到他的为人。这些人也许在其他方面有很多优点,但由于做事拖沓,很难得到别人的赏识,他们这种做事的方法将必然影响他们的前途。而要想获得成功,就应行动敏捷,这样才能抢占先机,从而拥有更多的财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