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知识枕边书:建筑知识全知道-吴良镛:文化是建筑的灵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吴良镛,江苏南京人,中国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

    吴良镛,1922年生于江苏南京。青少年时代正值20世纪上半叶,战火纷飞,国土沦丧,南京告急,吴良镛辗转逃难至重庆,家仇国恨,加之居无定所的生活,促使他立志学习建筑。1940年,他以战后重建家园为奋斗目标,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44年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46年开始协助梁思成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48年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并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在建筑教育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多次获得国内外嘉奖,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

    作为中国建筑与规划界最具声望的大师,作为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吴良镛在学术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赞赏。吴良镛在巴黎接受了法兰西建筑科学院授予的院士证书和证章。1992年,他主持的《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规划设计》荣获亚洲建筑师协会优秀建筑设计金奖和联合国“世界人居奖”;1999年,他在北京主持了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起草了国际建筑领域的世纪宣言——《北京宪章》;2000年,他与40多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建筑师联名上书,呼吁、请求重新论证法国设计师保罗·安德鲁的设计方案;2001年,他主持完成了《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2002年,他获荷兰克劳斯亲王奖——桂冠奖;自2002年12月起,他参与《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修编工作中作为领衔专家。

    自从进入清华开始,吴先生一直从事建筑教育工作。1946年,抗战胜利后,吴良镛协助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建系之初,梁思成在美讲学,只有林徽因教授与吴良镛二人执教。1947年梁先生返校后,逐步在教学中开始增加欧美现代建筑教育内容。1948年夏,经梁思成推荐,吴良镛赴美,在著名建筑师埃罗·沙里宁主办的匡溪艺术学院进修。1950年当他获得该学院硕士学位时,梁思成来信:“新中国急需建设人才!”他毅然回国,重新执教清华。

    1951年,吴良镛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更有效地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设的生力军”,其后又多次提出建筑专业和建筑教育要结合实践等建议。他与北京农业大学汪菊渊教授联合建议清华大学与农业大学合办园林绿化专业,并在清华大学招收了我国第一批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学生,这就是后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系的前身。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并入清华,建筑系规模迅速扩大。吴良镛在担任建筑系副主任期间,负责主持日常教学行政管理工作。他注意汲取国外经验,并注意从国情和本专业教学特点出发,开始制订建筑系的全新教学计划。经数年努力,清华大学建筑系师资队伍不断充实,学生数量进一步增加,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很快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数十年来,他以严谨的学风,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20世纪50年代初,他就成为指导建筑学专业第一批研究生的导师;1981年,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84年,为中国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培养出第一位博士生。他所主持的研究课题《北京奥林匹克及亚运会建设规划研究》被评为国家教委的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在他正在指导2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其中不少论文都以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效益得到很好的评价。前几年试行全中国博士论文评选制度,在入选的3篇建筑类博士论文中,有两篇是吴良镛教授指导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吴良镛悉心研究现代西方建筑教育的成就与不足,总结了我国建筑教学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对中国建筑教育的系统设想与建议:关于“建立多层次的教育结构,广泛培养多种建筑人才”“教育机构、研究机构与生产实践结合”“注意职业教育的地区性”“重视建筑师的社会培养与社会联系”“教学上将建筑设计扩展为人类居处环境的创造与设计”等,是对我国建筑教育特点的概括,也是对建筑事业发展战略的倡议。在他的积极推动下,1988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改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培养出一大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园林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他所致力探索开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教学道路,也为推动教育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吴良镛在建筑教育领域所作出的贡献,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

    吴良镛主持参与多项重大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研究项目,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江苏省南通市城市历史与发展研究》《天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徐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常武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无锡县县域规划》《江苏省无锡市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苏州市及苏州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等。此外还参加北京、秦皇岛、北戴河、邯郸、保定、唐山、北海、厦门、桂林、酒泉、张家港、苏州、无锡、柳州等城市和地区的总体规划工作。

    吴良镛主持参与多项城市设计、建筑设计项目,如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博物馆、江苏省南京市金陵红楼梦博物馆、江苏省南通博物馆、山东省济南市城市设计、北京白塔寺地区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曲阜孔子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及美院附中校园规划、中国历史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前期方案、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新四合院工程、海南省三亚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北京长安街规划设计、北京汇通祠修复工程、北京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等。

    吴良镛长期从事建筑、城市规划教育工作,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参与创建中国建筑学会等多个全国性专业学术团体,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副理事长、顾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顾问,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顾问,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并担任国内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刊物的主编。此外,曾经任职多个国际性学术组织,如曾任世界人类聚居学会主席、副主席、理事,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理事,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家学会理事等。

    中国的建设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吴良镛说,因为他的阅历比较丰富,看问题相对细致,加上理论方面的修养,所以他时刻感觉有一种义务,希望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多引导年轻的同行们。年逾九旬的吴先生,仍致力于区域规划、人居环境、旧城改造等多方面的研究,为新世纪的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出谋划策。

    知识链接

    吴良镛说:“现在中国的很多文化建筑缺乏文化内涵,只是在西方的建筑体系中加上一点儿中国文化元素或者接近中国文化的一点儿符号。另外,古旧建筑几乎每天都在拆,本来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但是新的是什么?新的常常就是跟原有环境格格不入或者带有破坏性的。在理论上有些问题说不清楚,所以还要进行理论建设,把思路理清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