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康,1931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49年毕业于南京金陵中学,1952年从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毕业。1993年齐康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教授,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名誉系主任,先后受聘兼任华南理工大学、无锡轻工学院、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大学的名誉教授,受聘兼任浙江大学建筑系、西南交通大学、青岛工学院教授。
齐康长期从事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科研、设计和教学工作。最早参与中国发达地区城市化的研究及相关的城市化与城市体系的研究。20年来长期从事现代的建筑创作的研究及相关的建筑形态研究,主张进行地区性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首先在中国提出城市形态的研究及其相关的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
从20世纪50年代起由齐康设计(参与和主持)的建筑工程设计及规划设计大小近百处。有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和碑轴线、南京梅园新村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福建武夷山庄、黄山国际大酒店、河南博物院、福建历史博物馆、黄山国际大酒店、南京农业大学金陵研究院、沈阳“九一八”纪念馆扩建工程,等等。他的设计善于运用中西方建筑传统手法,探索中国现代建筑风格;建筑理念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建筑设计中重视空间的处理,就是要“留出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强调转化与创新。
多年来齐康主持参加的科研项目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有约20项,发表了一系列对当前中国建筑设计的理论和方向探索的理论文章,对我国地区性建筑设计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其中《较发达地区城市化途径和小城镇技术经济政策》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乡镇综合规划设计方法》《城镇建筑环境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城镇环境设计》《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及其方法》分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武夷山庄、南京梅园新村周恩来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和碑轴线等建筑设计项目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两项、银质奖一项、铜质奖两项。20世纪80年代中国全国十大优秀建筑艺术作品中就有两件出自齐康教授之手,并分获第二、三名,曾到法、日、瑞士、加拿大等国展览。著有论文《建筑创作的社会构成》《建筑意识观》《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形态》等近百篇,发表《城市建筑》等专著近20本。
1999年齐康被评为中国国家勘探设计大师(建筑),2000年获得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名列榜首。2004年获中国建筑学会举行的首届建筑教育奖。近年来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建设新南京功臣”“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先进学科带头人”等多种荣誉称号。
在建筑设计中,齐康继承老师杨廷宝的长处,十分重视中国国情,注重整体环境,吸取并运用中西建筑传统经验和手法,像五台山体育馆就以洗练凝重见长,又有所发展,表现得更为灵活。再如济公院,艺术家从重建后的济公院的多功能性和六个不同高程的台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由拓扑关系构成济公院群落,各单位建筑主要依据其使用功能,顺应地形而建,既无轴线,又无确定性方位,错落有致,给人以亲切自然、亦庙亦宅之感。这是对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的逆反,各个单位建筑的形象,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济公落拓不羁的性格,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
知识链接
齐康以其高超的设计艺术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1989年被列入《美国名人传记录》和《世界名人传记录》;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撰有《城市的形态》《风景环境与建筑》《建筑境》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