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血的保健智慧-经络通才会气血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气血是水,经络是渠

    《黄帝内经·灵柩·海论》指出:“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在经络的联络和沟通下,人体才能协调与统一,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黄帝内经·灵柩·本脏》日:“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的流动有一定的路径,这个路径就是经络。气血在经络内通过“气血一肌肉一筋一骨”的运行路线,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经络不是一条“弧线”,是由一段一段的“直线”组成的。“直线”之间的连接点就是穴位,穴位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阀门。气血在不同的经络内有不同的流动方向。穴位的作用就是保证气血的流向,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如果没有穴位的控制,气血就会逆流。经络只是一个渠道,而气血沿着渠道流动,营养全身,滋润着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如果形容气血是水,那么经络就是渠。经络通畅,气血充盈,女人才能如夏花般绚烂美丽。

    气血是人体活动的动力和物质基础,全身的组织器官得到气血的濡养才能完成进行正常的功能。而经络把人体从内到外、从上到下联系起来,使人体构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气血通过经络循环流动,到达身体的各个角落,使器官组织获得充足的营养,从而进行正常的活动。任何一个角落的经络不通畅都会对相应的部位造成影响。

    卫芳参加同学聚会时,同学们都说她顶着双“熊猫眼”。卫芳不服气,跑到卫生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发现不知从何时起,自己真的已经有了黑眼圈。聚会结束后,她去中医院看病,医生问她生活状况,她告诉医生因工作关系她经常熬夜。医生说长期熬夜、劳累易导致肝肾气血亏虚,同时眼部周围微血管内的血液流速缓慢、滞留,就形成了黑眼圈。医生让她从调理肝肾、疏通经络开始,并教了她几种按摩肝肾和眼睛的方法。

    脏腑的气血通过经络运送到体表,濡润着人的五官。所以,当面部出现问题时,通过对相应的脏腑和经络进行疏通、按摩,就能调理该脏腑的气血,疏通其所属的经络,达到消除面部问题的目的。

    经络遍布全身,无处不在

    《医学入门》中说:“经者,径也;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即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比经脉细一些,循行于人体较浅的部位,像网络一样纵横交错,无处不在。

    经脉主要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二经筋等。十二经脉同脏腑直接联系,每一经脉分属于一个脏腑,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循行于人体的上肢或下肢,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重要分支。因此脏腑与四肢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十二经脉和十二经别实现的。而人的目、鼻、口、舌、耳等形体外窍都是十二经脉和十二经别循行所经过的部位,这样脏腑与人体枝节就可以相互联系起来。五脏气血充盈,才会有玉指和丹唇。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有着“储蓄”的关系和作用,当十二经脉气血有余时就会流注于奇经八脉内储蓄起来备用。当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奇经八脉则会及时地给予补充。所以奇经八脉有着统率和调节全身气血盛衰的作用。

    络脉主要包括十五别络、孙络、浮络。十五别络由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别络以及脾之大络组成。从别络分出更细小的脉络称为孙络。顾名思义,浮络就是分布在皮肤表面的脉络。这些孙络和浮络粗细、大小不同,遍布全身上下内外。气血在经脉中是呈线状循行,而通过脉络就能够扩散到皮肤的表面,在皮肤表面呈面状散布。这样气血就可以达到皮肤表面,对身体从内到外都能起到营养作用。

    经脉和络脉把人体上下内外沟通、联系起来,使机体保持协调统一,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气血在十二经脉中循行,流走全身

    《黄帝内经·灵柩·经脉》有云:“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而十二经脉与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气血在十二经脉内流动不息,循环灌注,构成了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中医认为,经脉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经脉不通,气血运行受阻,面部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如《医学传真》指出:“口为脾窍,内外唇内,脾所主也。”脾经不通,脾气血无法滋润口唇,则口唇淡白无华或者萎黄无泽。《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有曰:“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肺经不通,皮毛失养,则毫毛憔悴,皮肤干燥、粗糙。

    所以,女人要想拥有如夏花般绚烂美丽,除了要使脏腑的气血充沛,还要保持经络通畅、气血旺盛。

    养血菜品

    活络粥

    原料:葡萄干10克,薏苡仁30克,桑葚子3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1.将桑葚子、薏苡仁用冷水浸泡至少1个小时,大米淘洗干净。

    2.把桑葚子、葡萄干、薏苡仁和大米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旺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

    3.加入白糖,拌匀即可食用。每日1剂,早晚各1次。

    气血养生解析

    桑葚子滋肝肾、充血液、利关节、祛风湿。葡萄干能益气强志、强筋骨,通经络。薏苡仁是药食两用食品,利水消肿、舒筋除麻痹、清热解毒,能够消除粉刺、蝴蝶斑。活络粥能改善女性身体虚弱、疲乏无力、畏冷惧寒、皮肤无光泽、粗糙的症状,常食可使人体皮肤润泽、细腻、有弹性,增强免疫力。

    玉米枸杞糊

    原料:玉米粉50克,枸杞2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1.将枸杞洗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中火煮开。

    2.撒入玉米粉,同时不停搅拌均匀,待成稀糊状时加入冰糖。

    3.冰糖溶化后即可食用。

    气血养生解析

    玉米能温养脾胃,利水消肿,降低血液黏稠度,软化血管。《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坚精骨,去疲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常食玉米枸杞糊能散结祛淤,畅通经络,补养气血,使肌肤白嫩、有光泽。

    养颜“魔”方

    红巧梅花茶

    准备:玫瑰、干日红、红巧梅各5朵,冰糖适量。

    操作:把所有材料放入杯中,用少许开水冲泡润湿1分钟,再加开水冲泡,3分钟后即可饮用。长期饮用。

    气血养生解析

    玫瑰花能调气血,养肠胃,改善内分泌失调,对雀斑有明显的消除作用。千日红能清肝明目,消肿散结,祛风退热。红巧梅有调理气血、护肤消斑,散结调经,调节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红巧梅花茶能健脾胃、通经络、调理气血、清肝散结、解郁去火、调整内分泌紊乱,能治疗由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黄褐斑、雀斑、色斑、暗疮等,使皮肤变得白嫩、红润、富有光泽和弹性。常饮能使人身心舒泰、心旷神怡。痛经的女性每月在月经的前一周冲泡饮用,能缓解疼痛,长期饮用效果更佳。

    疏通渠道,气血才能正常运行

    “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女人30岁前靠天生,30岁后靠保养。保养指的就是调理气血。如果身体气血失调,即使用再好的化妆品、天天住美容院里也不会有“仙女下凡”的姿态。就像一块腐烂的木头,用黄金去刷表面,它还是会很快地烂掉。而且一般的化妆品中都含有化学物质,对皮肤有很大的腐蚀作用。《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经络系统能使全身气血运行顺畅,有内养脏腑和抗御外来治病因素的功能,维持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保持机体内外相互协调和平衡,使人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当经络阻滞,血流不畅时,人体相关的表面部位就会出现疼痛、肿胀的现象,如眼袋、水肿、肥胖。皮肤就会出现干燥、粗糙、皱纹、黑眼圈、暗疮等现象。所以,改善肌肤问题,就要先疏通经络,使气血正常运行。

    女人气血失和,是百病之源。一些女生才二十来岁就显老,而有些四五十岁的女人依旧光彩照人,就是因为她们懂得如何补养气血,并让气血滋养皮肤。如果皮肤问题不是由外界原因引起的,营养也充沛,那么就要注意调理气血,使气血畅行无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美美特别怕冷,不管什么时候都冷。即使是夏天的时候,手脚也是凉冰冰的。冬天的时候,还会因为手脚冰冷而夜半冻醒,稍微变一下天就会腰酸背痛。来月经的时候,痛得嘴唇都发紫,脸上灰暗一片,仔细看,还有针尖大的色斑。去医院检查,不贫血,身体也“健康”。补药也吃了不少,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美美现在依然忍受着“冷”的“折磨”,尤其是冬天的时候。

    美美的这种现象其实是血液流通障碍,就是血液循环不良。气血运行不畅,体内的能量就不能到达离心脏较远的地方,如手、脚。同时血液不能滋润皮肤,细胞没有活力,也不会有好“脸色”,面部也会长斑。当经络畅通了,气血就能温暖到手脚,皮肤也会光洁柔润。

    经络通,气血才能正常运行

    《黄帝内经·灵枢·脉度》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藏,阳脉荣其府,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藏府,外濡腠理。”意思是气血的运行没有停息,像水的流动、日月的运转一样,永不休止,所以阴脉营运五脏的气息,阳脉营运六腑的气血,如环无端,终而复始,无从知道它的起点,也无法计算它所运转的次数。经脉中的气血,内能灌溉五脏六腑,外能濡润肌腠皮肤。经脉具有“行血气”的作用,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正是由于经脉的营运,才能使气血像流水一样,对内灌注脏腑组织,对外营养、濡润肌肉皮肤。脏腑器官在气血的不断循环“灌溉”下,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自然就会身体健康、容颜滋润,同时也预防了疾病的发生。如果经络失去营运气血的功能,则脏腑组织、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来供养,肌肤的各种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所以,经络通了,气血才能正常地运行,容颜才能保持姣美。

    如何判断经络是否通畅

    怎样才能确认身体经络是否通畅?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可以通过捏肉法和过血法来判断。用手捏着肉,有酸、痛的感觉都是经络不通的体现。如捏着肩胛和脖子酸、胀、痛则是此处经络不通的体现,捏背部膀胱经,酸或者痛都是经络堵塞的现象。

    用一只手紧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约一分钟左右会发现被握住的手腕的手掌,逐渐从红色变成了白色。这个时候,突然松开手腕,会感觉到一股热流直冲到手指尖,同时手掌也会从白色变成红色。这就是过血法。如果手掌在半分钟内恢复了正常颜色,说明经络是通的。如果手掌在半分钟内不能恢复到正常的颜色,那就说明经络不通畅。

    疏通经络有方法

    俗话说:“病从口入。”造成经络不通的原因之一就是垃圾食品吃得太多,像油炸食品、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奶油制品、方便面、烧烤类食品、冷冻甜食、果脯和蜜饯类食物、罐头类食品、腌制食品、加工的肉类食品(火腿肠等)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十大垃圾食品。这些垃圾食品营养低,而糖、盐、脂肪含量较高,同时含有大量的添加剂。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目积月累,会使血液内胆固醇、脂肪含量增高,使血管硬化,这些就容易造成经络堵塞,所以这些食品应少食或不食。多吃一些海带、海藻、空心菜、韭菜、黄花菜、萝卜、金橘、山楂、香蕉、柠檬、藕、醋等食物,也可适当地吃些辣椒、胡椒、葱、蒜等食物。这些食物能行气、活血,疏通、清理并能软化血管。

    经常运动,经络才能通畅,气血才能正常周流。尤其对于经常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的人,更要多运动,才不会使经络阻塞。

    人的情绪低落、心情不好的时候,气机就会郁结,导致经络不通。因此要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这样才会保持经络的通畅。

    经络淤滞较厉害的,可以到正规的医疗单位通过按摩、刮痧、拔罐、针灸等方式来疏通经络。平时运动不足的人也可以通过按摩、刮痧和拔罐的方式来预防和保健。

    气血是水,经络是渠,渠道通畅,气血才能正常运行,才会有花瓣般柔嫩、水润的肌肤。

    养血菜品

    西红柿丝瓜汤

    原料:丝瓜1根,西红柿2个,香葱花适量。

    制作方法:

    1.将西红柿洗净,切成薄片,丝瓜去皮洗净切成片。

    2.锅中放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加入500毫升清水,烧开。

    3.放入丝瓜片、西红柿片,用文火煮沸后,加入盐、葱花调匀即可食用。

    气血养生解析

    丝瓜活血脉、通经络,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所含的维生素能防止皮肤老化、消除斑块,使皮肤洁白、细嫩,对调理月经不顺也有帮助。丝瓜汁被人们称为“美人水”。西红柿能健胃消食、清热消肿、抗衰老、护肤,它被人们称为“长寿果”。常食西红柿丝瓜汤能清除毒素、畅通经络、美容祛斑,使保持皮肤弹性,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洋葱粥

    原料:白皮洋葱100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

    1.将洋葱洗净切成片,粳米淘洗干净。

    2.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加入粳米用中火煮沸。

    3.放入洋葱,用文火煮沸20分钟。早餐食用,每天一次。

    气血养生解析

    洋葱具有润肠、和胃健稗、理气润肺、散寒温中、提神健体、散淤解毒的功效。中医常用它来治疗食积不消、高血压、高血脂等症。常食洋葱粥能健脾养胃,补气行血,畅通经络,润皮养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

    养颜“魔”方

    牡丹花草茶

    准备:牡丹花3克、茶叶2克、白糖适量。

    操作:将所有材料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后加盖浸泡5分钟,即可饮用。长期饮用。

    气血养生解析

    牡丹花草茶能调经活血、通经活络、养血和肝、散郁祛淤、促进血液循环、镇痛,尤其对于缓解女性痛经效果最佳。常饮能改善贫血状况,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

    女人应该学会耳穴美颜法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耳朵不仅仅是个听觉器官,它通过经络与全身脏腑相通。人体任何脏腑或部位发生病变,都可以反映到耳朵上来。正常的耳朵饱满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而当人体气血亏虚或者发生疾病时,耳朵上相应的部位就会出现一些反应,如起皱、变形、长斑、碰触就会疼痛、颜色暗淡、出油太多、脱屑、起疹、结节等。所以,耳朵就是人体气血是否充盈、身体是否健康的“气象站”。在五宫中,耳朵最不起眼,但它是十二经脉都通过的地方,在此处只要稍加重视,就能达到调和气血的效果。学会了耳朵按摩,养生、美容都会有施小见大的功效。

    很多爱美的女性都会在耳朵上打一个甚至几个耳洞,殊不知,这最容易对耳朵造成伤害。耳朵上有许多穴位与脏腑相对应,打耳洞不仅使耳朵容易感染病菌、变形,更会影响脏腑的气血。同样,合理地运用耳穴,能达到益补脏腑气血、美容养颜的效果。

    薛姐一直很胖,也很想减肥,不过面对美食的时候,减肥的念头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大吃一餐之后,便说下次不吃了,朋友们都知道她也只是说说而已。薛姐也确实是这样,反反复复,就这样一边开口大吃,一边嚷着减肥。偶然间,薛姐听说贴耳穴能减肥,心里不禁窃喜。从中医院回来后的第一个星期,真是难挨。饿的时候只能按摩耳穴,不过还真有效果。8月初贴耳穴的时候薛姐是130斤,到9月底的时候,已经是118斤了。两个月不到,减了12斤,看到这样的效果,薛姐忍不住想把她的喜悦分享给大家。

    人的耳廓上的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直接相连,在进食前或饥饿时,按压耳朵上的穴位,贴上瘦身耳贴,就能减轻饥饿感。同时调理肠胃气血,能抑制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脂肪的分解和代谢,达到减肥的效果。

    经络把耳朵和全身经脉联系起来

    人的耳朵上有183个穴位,与全身的经络相连,和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身体某个部位发生异常时,耳朵上相应的穴位就会出现疼痛、硬块或者起皱等现象。将这些现象解除了,身体的状况自然就可以改善。每个穴位和穴位组合都可以治疗一种或者几种病,所以中医常用刺激耳朵的方式来治疗许多疾病。

    按摩耳朵,调和气血、美颜护肤

    经常按摩耳朵,可以通过刺激耳部穴位来疏通经络,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调整脏腑的机能,达到养颜美颜的效果。耳部的一些穴位具有特殊的功效,按摩内分泌、疲劳恢复点、便秘点、神门等穴位,有改善睡眠、增进食欲、排毒通畅的作用。长期按摩耳朵,不仅使人精力充沛、神清气爽,而且面色红润,还从根本上延缓了衰老。

    1.双手搓热,食指、中指向上呈“V”字形,食指置于耳后、中指放在耳前,适当用力上下摩擦50次。

    2.双手食指、中指指腹置于耳前听宫穴,从眼耳际滑动至耳后,再从耳后滑至听宫,反复摩擦50次。

    3.拇指指腹放在耳垂后,用食指和中指夹着整个耳廓,适当用力向外牵拉30次,再上下牵拉30次。

    4.用拇指指腹和食指第一、二指节的侧面放在耳轮内外,捏耳轮至发热、发烫为止。再向上提耳尖,反复50次。耳轮对应着人的躯干和四肢,颈、肩、腰、腿不舒服的人可以经常按摩。

    5.将食指放到耳甲腔(正对着耳孔开口的凹陷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对捏50次。此处对应人的胸腔内脏器官,经常刺激这个部位,对心脑肺和血液循环有补益作用。

    6.用食指和拇指捏耳甲艇(耳甲腔上方的凹陷处)50次。按摩此处有助于肠胃的消化,并有强肾健脾的作用。

    7.用拇指和食指捏耳垂,直至双耳发红发热。耳垂相当于面部,此处的穴位对应着头、额、眼、舌、牙、面颊。当内火上炎而致牙齿肿痛时,按耳垂可以减轻症状。经常按摩可以改善灰暗气色,重现面部光泽。

    8.用拇指和食指向下拉耳垂30~50次。

    9.双手中指、食指置于两耳前后,食指沿翳风、耳壳后、颅息上下推30次,至皮肤发热为最佳。能够滋肾养肝,使肌肤红润。

    耳朵虽小,却是益养气血不能忽视的地方。经常按摩耳穴,美丽就会常伴左右。

    养血菜品

    莲实聪耳粥

    原料:嫩莲实25克,大米30克。

    制作方法:

    1.将嫩莲实洗净发胀后,去衣,除去莲心,冲洗干净。

    2.将莲实放入清水中用文火煮烂。

    3.大米洗净后煮成稀粥,倒入莲实,搅拌后即可食用,早晚各服1碗。

    气血养生解析

    莲实有补脾止泻、益肾养血、养心安神的功效。莲实聪耳粥能补脾益肾,聪耳明目,宁心静神,对脾胃虚弱、烦闷失眠有较好的效果。适合脾肾两虚引起的耳鸣、耳聋等症。

    养颜“魔”方

    菊花茶

    准备:菊花3克,杯子一个。

    操作:将菊花放入杯中,甩热水冲泡,5分钟后即可饮用。长期饮用。

    气血养生解析

    菊花茶有清热解毒、消炎清肝、聪耳明目的作用。也能提神醒脑,松弛神经、舒缓头痛。中医多用菊花治疗耳鸣、头痛、眩晕。若长期饮用,还有“利血气、轻身、延年”的功效。

    按摩肝肾,有益气血的先天之本

    毒素积聚体内不仅堵塞经络,还会损伤气血、影响容颜。只有毒素排泄正常,血液才能在经络中运行无阻。五脏中肝藏血,是重要的解毒器官,肝脏的功能之一就是把各种毒素变成无毒或低毒物质。而肾脏也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它过滤血液中的毒素,并将毒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肝肾相结合,人体才能顺利排毒。如果肝肾气血亏虚,肝经肾经不通畅,体内毒素无法及时排出去,就会出现面色暗淡、长斑生痘、失眠健忘等现象。《临症指南医案》中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女人一生中耗损大量阴血,最容易引起气血亏虚,所以女人更要注重保护肝肾。常按摩肝肾,能疏通经络,补益气血,保持女人美丽的根本。

    有些女性在洗头的时候,看着一把把的秀发随着水流走,同时又有面色发红、腰膝酸软、失眠健忘等现象时,就以为是肾虚,盲目地去补肾,然而这种现象并没有改善。中医认为:“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肝气血不足,补肾也不会有多大的效果。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肾虚的问题,就要了解肝的状况,使肝肾气血和谐,才能达到效果。

    杜芳感觉自己似乎一下子衰老了许多,脸色总是很苍白,眼角的细纹也增加了不少,常感到身体疲惫、提不起精神、头晕目眩,月经也没有规律。而且还会莫名其妙地发火,越来越不爱说话,工作和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她去找一位老中医看病。医生见杜芳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一搭脉,脉象细数。医生告诉她出现的这些现象都是因为肝肾气血亏虚引起的。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人的生命源于肾,生长发育及生理活动依赖于肾,肾气血旺盛则生命力强。肝为“将军之官”,藏血并调节着全身的血量。肝和肾是相生、相互滋养的关系。故中医认为,肝肾同源。

    肝肾同源,调养需同调同补

    《类证制裁》记载:“凡肝阴不足,必得肾水以滋之。”肾气血充足能滋养肝阴,同时制约着肝,使肝不会“上火”。肾气血不足,则肾水不能涵养肝木,致使肝肾阴虚火旺,出现腰膝酸软、精神委靡、四肢乏力、畏寒肢冷、头发脱落、面色萎黄或黧黑、牙齿松动变色等症状。肝脏分解后的人体垃圾仍然停留在血液中,必须经过肾脏来帮助筛选、排除,所以肝在许多地方都依赖于肾。

    中医认为:“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肾受五脏六腑的精气而藏,肾精充足化生为血,由肝储藏并且调节全身的血量。肝肾相互滋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肾相互为用、相互制约。肝疏泄正常,则肾气血开合适度。肾气血的封藏可以抑制肝气疏泄过度。如果肝肾藏、泄失调就会出现月经周期不正常、经量多或者闭经等现象。总之,肝肾气失调,功能失常,就会影响女性朋友的健康和容颜,积极地调顺肝肾,是保证健康美丽的重要法宝。

    自我按摩养肝肾

    通过按摩肝经、肾经上的穴位,可以疏通肝经、肾经,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补益肝肾气血,同时又美容养颜。下面这些按摩的方式可以一次做完,也可以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几项进行。不一定每天必须按摩,但要经常做。其中任何一种方式,都能补益脏腑经络的气血。

    1.两手搓热后,摊开手掌、手指并拢,将双手的中指指腹置于鼻翼两旁的迎香穴。沿鼻子两侧边缘向上推擦,经目内眦、眉头等处到达前额发际处。重复三遍。“目为肝之外窍”,按摩眼周肝经上的经络,不仅给眼睛做了美容,而且养护肝脏气血。

    2.双手四指指腹沿着发际横推至太阳穴(同时两掌心适当用力从眼睛上擦过),沿着颧骨滑回鼻翼两旁的起点。重复三次。

    3.沿着鼻子两侧边缘,用两手中指推,由眉头的攒竹穴至迎香穴。重复三遍。

    4.用双手拇指、食指牵拉两耳垂15~20次,或以耳垂发热为准。《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中说“耳者,肾之官也”。按摩耳垂补益肾气血。

    5.用双手大鱼际由上至下推擦颈部两侧,两手交替进行,每侧推擦15~20次。

    6.双手置于后脑勺,用拇指指腹按揉风池穴(后颈发际两侧凹陷处)1分钟,力度从轻到重、再从重到轻。风池穴为胆经上的穴位,按此穴有助于肝气血的疏泄,能泻肝火。

    7.左手拇指叠放于右手拇指之上,揉按丹田穴(肚脐下3寸处)1分钟,力度从轻到重,再从重到轻。丹田穴是任脉与肾经的交会处,补益肾气血的要穴。对肾气血亏虚、月经不调、痛经、腹泻有较好的效果。

    8.用左手拇指指尖按揉右手手腕的内关穴(在掌根横纹下一寸,两筋中间的位置)1分钟,力度从轻到重,再从重到轻。然后再换另一只手。内关穴是心包经上的穴位,对于由气机阻滞引起的胸痛、胁痛、胃痛、心痛、腹中懑闷等有较好的效果。

    9.用拇指指腹揉按太溪穴(脚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1分钟。力度从轻到重、再从重到轻。主治肾气血亏虚引起的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月绎不调、腰脊疼痛、下肢冰冷、失眠、健忘等症。

    10.用双手掌根来回摩擦涌泉穴(前脚掌中心人字形交叉中点)1分钟,使足心发热为最佳。《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指出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常按涌泉穴可使肾气血充沛。

    肾为人体脏腑气血之本,生命之源,是先天之本。肝藏血、统血,调节着全身的血量,女子以血为本,故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按摩肝肾,补养气血,女人才能保护住美丽的先天之本。

    养血菜品

    清脑羹

    原料:干银耳50克,炙杜仲50克,冰糖250克。

    制作方法:

    1.将炙杜仲煎熬3次,取药液4000毫升待用。

    2.干银耳用温热水泡发后,揉碎、洗净。

    3.将冰糖用水溶化后,置文火上熬至颜色微黄时过滤待用。

    4.把杜仲汁倒入锅中,放入银耳,置旺火上煮沸后,转文火3~4小时。

    5.加入冰糖水熬稠即可食用。每日一次。

    气血养生解析

    杜仲能够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银耳能补气和血、提神补脑、益胃润肠、美容嫩肤。常食清脑羹可补肝肾,清毒,增强体质,增强记忆力。对于体质虚弱、腰膝酸软疼痛有较好的效果,有延年益寿之功效。适宜于肝肾两虚的人。

    黑芝麻粥

    原料:黑芝麻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

    1.将黑芝麻晒干后炒熟,待冷却,研成碎末。

    2.把研好的黑芝麻和粳米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煮沸。

    3.放入冰糖用小火煮20分钟即可食用。

    气血养生解析

    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粳米有“五谷之长”之称,为补益、强体、养生的食品。常食黑芝麻粥能够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润肌肤。对身体虚弱、头发早白、贫血等症有较好的疗效。

    养颜“魔”方

    美白淡斑面膜

    准备:白芷10克,菊花粉6克,盐2克,白醋5毫升,面膜碗一个,面膜刷一个。

    操作:将白芷、菊花研成细粉末状,放入面膜碗中。加入盐、白醋和适量清水调成糊状备用。将脸用温水洗净后,用面膜刷把面膜均匀涂于脸上,避开眼周和嘴唇。敷20~30分钟后,清水洗净即可。每周一次。

    气血养生解析

    白芷能活血消肿化斑。菊花能清热散毒。白醋有美白淡斑美肤的功效。盐可以抗茵清洁皮肤。美白淡斑面膜能疏通经络,平气和血,美白淡斑,嫩肤美容。

    心肺脾的按摩保养术

    女人的美不是只停留在表面,而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她的心境平和、举止有度,由内到外散发着美感。而这些都是人体气血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相貌、形体以及精神都是由人体内在的气血所决定和滋养的。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脉的沟通,用气血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体。旺盛的五脏、充盈的气血和畅通的经络使人肤色红润有泽、肌肉坚实丰满、皮毛荣润、精神充沛等。心主血、肺司呼吸、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这三者中任何一个经络不通,都会使全身气血运行失调。经常按摩心经、肺经和脾经,可以让容颜绽放。

    五脏在人体内各司其职,同时五脏之间也是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相互为用的。五脏密切配合,才能保证人体活动的有序进行。通过按摩经络和经络上的穴位,就能够调节五脏的气血状况。

    这几个月,简雯的业绩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这让她喜上眉梢。可是血压也跟着上升,脸色也越来越差,这不禁让她又有些担忧。她向邻居当医生的王阿姨请教降血压的方法。王阿姨告诉她,经常按摩尺泽穴能降压。王阿姨随之在尺泽穴按了一下,简雯说非常痛。王阿姨告诉她,痛就说明你血压高,每天揉按这个穴位,就能把血压降下来。

    穴位位于经络,像一道“阀门”,调控着经络气血的运行状况。通过刺激穴位,能使气血顺畅流动,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下面介绍心经、肺经、脾经上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摩这些穴位能达到畅通经络气血、补益脏腑气血的效果。方法简单,效果明显,而且可以随时进行,女性朋友们不可错过。

    疏通心经、保养心脏的按摩方法

    《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篇》中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指心外与形体相结合的是血脉,心气血充盈与否,外现于面部的颜色光泽。面色反映了一个人的气血是否充盈。心气血充盈了,才有“面子”。按摩心经,能补益心气血,使女人容颜红润如花。

    少冲穴:位于小指指甲下缘,距指甲角0.3厘米,靠无名指侧的边缘上。经常按摩能够改善失眠、心悸的状况,平复紧张或焦虑的情绪。

    少府穴:位于人体的手掌面,第四、五掌骨之间,手握拳时小指尖对着的位置。少府穴是心经气血聚集的位置,可以清热去火。气血亏虚的人长按有补益的效果,气血过盛的人长按有泻“火”的效果。

    灵道穴:位于腕横纹上5厘米,贴着骨头边沿揉。能减缓心跳速度,使气血舒缓、和谐,能平静心神。

    少海穴:屈肘时,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心肾不交的人燥热、睡眠浅,按摩少海穴能使人的气血平和,使心肾相交。

    极泉穴:位于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拨动里面的小筋时手指就会发麻,说明心气血充盈、心经通畅。如果只痛而不麻,就是心血管中有淤积。如果不痛也不麻就是心气血严重亏虚了,需及时补充心气血。

    按摩心经上的这几个要穴,能调节心脏血液循环状况,从而达到补益心脏气血的效果。

    疏通肺经、保养肺的按摩方法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肺为“相傅之官”,就是宰相大人。因为肺司呼吸,主皮毛,能助心行血,并且通调水道。可见肺在脏腑之中的重要地位。肺经的穴位不多,左右两侧各11个穴位,起于中府穴而止于少商穴。鱼际、太渊和列缺都是肺经上的重要穴位。按摩这些穴位能更有效地疏通肺经,补益肺气血。

    云门穴:两手叉腰直立,胸廓上部锁骨外侧下缘处的三角形凹窝正中就是云门穴。能清除肺气血亏虚引起的燥热,还能治疗肩臂痛麻。

    中府穴:在云门穴下面3.3厘米处。中府穴是肺脾两经交汇的穴位,因此常按摩能清润肺气血,同时能改善脾虚腹胀的状况。

    尺泽穴:取穴位时,掌心朝上,大臂与小臂成90。角,在肘横纹桡侧凹陷处。尺泽穴能补益肺气血,增强肺的活力。能清肺热、排浊气、灌溉清气,治疗咳嗽和气喘。同时也可以改善肾虚的状况。

    孔最穴:伸出前臂,掌心朝上,孔最穴位于前臂内侧,在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的上5/12处。简单地说在掌横纹23厘米。肺气血亏虚,以致影响毛发的疏泄功能,多按孔最穴能补益肺气血,达到调整毛孔开合的效果。汗液排泄不畅、堵滞的人,可以经常按摩此穴,帮助清理毛孔中的废物。另外,有痔疮的人长按此穴,有治疗的效果。

    肺通过其宣肺作用,将气血输布至全身,濡养着肌肤和皮毛,并维护正常功能。常按肺经中的这些要穴,能够补养肺的气血,同时改善肌肤粗糙、干燥的状况。

    疏通脾经、保养脾的按摩方法

    脾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和“后天之本”,它的贡献也很大,能够生成气血并运送气血。同时脾还可以调控人体水液的代谢,如果人体水液代谢失常,体内就会滞留毒素,而毒素正是导致经脉、气血不通,“摧毁”容颜的无形杀手。养生美颜的关键之一就是健脾。脾经起于大脚趾端隐白穴,止于腋下侧肋大包穴,左右各21个穴。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是睥经上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摩能使脾气血充沛,脾经经畅。

    隐白穴:大脚趾趾甲根的内侧,趾甲角旁0.3厘米。在穴位上距皮肤1~2厘米处,用艾条温灸,灸至皮肤发红为最佳。能温补脾气血,有效去除脾胃湿寒,消除腹胀等症状,同时能治疗月经过多和痛经。

    大都穴:位于足内侧缘,足大趾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能够增强脾的气血,治疗脾虚乏力、食欲不振。对于腿脚容易抽筋的人也有治疗作用。

    太白穴:使足底平放,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对于心脾气血两虚、脾肺气血两虚有较好的补益效果。另外也能治疗便秘和腹泻。

    公孙穴:位于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按摩公孙穴可以治疗脾胃气血亏虚引起的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由于公孙穴为八脉交会穴,与冲脉相通,也是治疗妇科的要穴,如痛经。

    脏腑气血充沛、经络畅通,才能将营养物质输送全身。养护好心肺脾,不仅能补养脏腑气血、使经络气血旺,而且能使容颜不衰。

    养血菜品

    枇杷粥

    原料:枇杷肉25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

    1.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冰糖煮沸。

    2.加入洗净的大米,用中火煮至米烂熟。

    3.放入枇杷肉,煮10分钟即可食用。

    气血养生解析

    枇杷能治肺气、润五脏、理气补中、消除水肿,利关节,对于胃部逆气有较好的疗效。枇杷粥利水健脾、止渴下气,常食也有减肥的效果。

    银杏茶

    原料:银杏茶5克,杯子一个。

    制作方法:

    将银杏茶放入杯中,用热水冲泡,5分钟后即可饮用。长期饮用。

    气血养生解析

    银杏茶能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和弹性,消除血管壁上沉积的废物,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使血流通畅。也能明显减轻女性经期腹痛及腰酸背痛的症状,可以减少雀斑,使肌肤滋润有光泽,美容养颜。长期饮用可以提高记忆力、聪耳明目、抗疲劳,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是养生美颜的佳品。

    养颜“魔”方

    橄榄油蜂蜜面膜

    准备:橄榄油50毫克,蜂蜜20克,压缩面膜一个。

    操作:将橄榄油装入耐热的容器里,然后放于温水中,加热至37℃。加入蜂蜜调匀,将压缩面膜浸泡其中待用。用温水把脸洗净后,把已浸透的面膜均匀地敷于面部,避开眼周和嘴唇。敷20~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即可。每周一次。

    气血养生解析

    橄榄油能促进血液循环,平衡新陈代谢,消除面部皱纹,防止肌肤衰老。橄榄油蜂蜜面膜能有效地防止皮肤衰老,祛斑、润肤。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