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为了要有仆人服务
只是为了独立的人格尊严
和不受别人的奴役之苦
——彭斯(苏格兰诗人)
借钱从来伤两家:借出者常常失去本钱和友情;借进者使勤俭治家的神经变得麻木迟钝。
——莎士比亚
不要轻率地对待金钱——金钱能反映人的性格特征。
——E·L·布尔沃·利顿
一个人怎样使用钱——包括赚钱、存钱和花钱——或许是梭测他的才智高低的最好的方法之一。虽然金钱决不能作为一个人生活的主要目的,但是,它也不是无关痛痒的东西,不能从观念上加以蔑视。在实际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金钱是获得感官快乐和社会地位的手段。事实上,人性中的一些最优秀的品质是与正确使用金钱密切相关的,例如,慷慨、诚实、公平和自我牺牲精神,更不用说经济节俭的美德。另一方面,是它们的对立面,如贪婪、欺诈、不公平和自私,就像一个爱财如命的人所表现出来的一样。一部分人滥用和误用了金钱这种手段,产生了浪费、铺张、挥霍、奢侈等罪恶。正如亨利·泰勒在他经过深思熟虑写成的《生活备忘录》一书中所指出的:“因此,在赚钱、储蓄、花销、送礼、收礼、借进、借出和遗赠等方面,正确的行为原则和方法几乎为一个人的完美无缺作出了论证。”
在世俗的环境里,舒适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努力追求的一种状况。它使人的肉体需要得到满足,而这种需要对于人性中更完美的方面的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也使每个人能为自己的家人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如果没有这些物质条件,那么,就正如《圣经》中的使徒所讲的,这个人会“比一个不信教的人更坏。”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这种义务和职责是义不容辞的,是不可漠不关心的。人们对我们的尊敬完全取决于我们抓住机遇取得辉煌成就,从而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这种目标所要求作出的努力就在于教育本身,教育会激起一个人的自尊感,会使他产生精明能干的品质,并且培养出耐心、坚韧和诸如此类的美德。这个精明能干、小心谨慎的人还必须是个办事考虑周全的人,他不仅仅要考虑当下眼前的生活,而且要有先见之明地为将来作出安排。同时,他还必须是个有节制的人,培养自己自我克制的美德,而不应该丝毫不考虑个人品格的力量。约翰·斯特林正确地指出:“教师本人自我克制的最坏的教育也强于教师自以为是而不知节制的最好的教育。”罗马人恰好也用了同一个词“美德”来命名勇气。勇气存在于一个人的肉体感官之中而美德存在于一个人的精神灵魂之中。最崇高的美德就在于克制我们自己。
因此,自我克制一课——即为了将来的利益暂时牺牲当下的享乐——是最后要学习的一课。这些最难上的课程自然是期望人们发挥他们所赚的钱的最大的价值。然而,很多人习惯于把他们所赚的钱用于眼前的吃喝,直至挥霍殆尽。其结果是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陷入被动,只有靠节俭度日。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平日里任性恣意,挥霍无度,贪图享乐,可是一旦时势艰难,他们却发现自己囊中所剩无几,生活难以为继。这也是出现社会上一些人无依无靠、穷困潦倒和生活悲惨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一次,伦敦市长约翰·拉塞尔接见一个代表团,代表们谈到了国家向工人阶级征收赋税的问题,当轮到这位高贵的市长先生有机会发言的时候,他说:“你们完全可以相信政府对工人阶级征收的赋税绝对不敢超过他们在酗酒这方面的花销。”所有社会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失业问题,所以,必须承认:即使“自我克制和自助自救”,也不能避免穷苦人民聚集在地方政府周围求援求助。现在,由于个人经济状况和命运好坏的原因,爱国主义成了只有真正独立的产业阶级才能有条件付诸实施的美德,而不再被认为是应具有普遍性的东西,这种现象是令人堪忧的。萨缪尔·第欧这位颇有哲学素养的制鞋商说:“平日的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和统筹兼顾是让你在困难时期平安无事的最好的方法,它在帮你度过生活的险滩暗礁中,比任何国会通过的改革方案更富有成效。”苏格拉底说过:“谁想转动世界,必须首先转动他自己。”一首古诗中也曾写过:“谁要是注重自身的变革,他就有可能变革世界。”确实,人们颇有同感,对教堂的改革和对国家的改革比改变我们自身的坏习惯要容易得多。改变遗风陋俗这类事情,它的普遍实施,与其说是从我们自身开始,不如说是从我们的邻居开始,因为这样通常比较容易接受,比较符合我们的胃口。
对于那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现挣现吃、过一天算一天的人来说,任何教育都是低劣的,他们不可避免地处于软弱无能、无依无靠状态之中,生活在社会的下层,受时间和季节的玩弄。他们没有自尊,也不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在商业危机中,这些人更是四处碰壁。平时不知节俭不知积蓄,即使他们受到别人的怜悯同情,别人给予的毕竟太少;即使他们心态良好,想到将来妻子儿女可能的命运,也会让他们感到不寒而栗、恐怖可怕。科布登先生曾经对海德尔斯菲尔德的工人说过:“这个世界一般被分为两个阶层——有些人注重积累,有的拼命消费——这就有了节俭阶层和挥霍阶层。所有的房屋、厂房、桥梁和轮船的修建,其他有利于人类文明和人类幸福的辉煌业绩的完成,都是那些注重积累的人即节俭阶层的功劳。而那些挥霍完了自己资产的人一般也就成为了节俭阶层的奴隶。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理所当然的节俭规律。如果我在这里承诺:任何阶层不精打细算、不周全考虑、懒散堕落,他们也能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那么,我就是地地道道的骗子。”
1847年,布莱特先生在罗彻德尔工人集会上的一个简短演说,表达了同样的思想和信念,他说:“就诚实的品质而言,在所有阶级中都可以找到,并且谁也不比谁逊色。”接着,他指出:“对于任何人,或者说人类的任何成员,如果他想保住目前较为优裕的生活条件,或者想改变他目前较为糟糕的生活处境,惟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培养自己勤劳、节俭、克制和诚实的美德。人们要想改变自己不令人满意的困难处境,即使考虑他们的精神的和肉体的状况,这里也决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而只能实践这些美德。人们会发现,自己周围的很多人正是在通过这种方法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使自己得到发展。”
一般工人不是一个有所作为、享有盛誉、受人尊敬和生活快乐的人,这没有什么理由可讲。整个工人阶级(极少数人除外)应该是节俭、有德行、见识广博和健康状况良好的,就像他们中有些人一样。既然他们中部分人可以做到,那么其他人也应该可以不费力气地做到。运用同样的方法,就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应该有这样一个阶级,他们在每一个国家中都靠自己的日常劳动生活,这是上帝的安排,毫无疑问这种安排是明智的和合理的。但是,这个阶级却应该是节俭、满足、理智和幸福的,而不是相反。现实中,这个阶级的状况不是上帝设计的,而是从他自身的软弱、自我放纵和刚愎自用中喷涌出来的。从劳动群众中产生的健康的自助自救精神,比其他手段更为有效地使他们上升为一个阶级;并且这种上升,不是通过压低别人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把他们的宗教、理性和品德提高到同一水准来实现的。蒙泰恩指出:“如同对声名显赫的人适用一样,道德哲学对于普通个人的生活也是适用的。每一个人在他自己身上反映着人类整体的状况。”
一个人如果展望未来,他会发现等待他的主要有三种世俗的可能性事件:失业、疾病和死亡。前二者他或许还可以逃避,但是最后一个却是在劫难逃的。但是,无论哪一种可能性发生,他都应该把生活的压力减轻到尽可能小的程度,这样生活和这样安排是一个精明人的职责,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自己,而且是为了那些把安逸和生存都依附于自己的人们。这样来看问题,诚实挣钱和节俭使用是极为重要的。正当赚钱,是吃苦耐劳、不懈努力、不受诱惑和得到回报的希望的表现;而合理使用,是精明能干、富有远见和自我克制的体现,而这一些都是刚毅果敢性格的真正基础。虽然金钱可以代表一大堆毫无价值和实际用途的物品,但是,也可以代表许多有很大价值的东西;这不仅是食物、衣服和感官的满足,而且可以是个人的自尊和独立。因此,对于工人来说,储蓄是抵御欲望的防护寨,是他的地位的保证,也使他在快乐和希望中等待更美好的一天的到来。在这世界上,努力去获得一个较为牢固的地位,这其中包含了人的尊严,它使得一个人更为强壮,生活得更为美好。从长远来说,它赋予了他更大的行动自由,能使他有更多的力量留待将来的努力。
但是,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欲望的世界里徜徉徘徊,那么他离奴隶状况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他决不是自己的主人;而是时时处于沦为别人的奴隶的危险之中,而且接受别人为他开具的各种条件。他免不了多少会有些奴颜卑膝,因为他不敢勇敢地面对现实。一旦身处逆境,他要么靠别人的施舍恩典度日,要么靠给贫民的救济生存。如果情况再糟糕一点让他失去了工作,他无法去从事另一领域的工作。他之于教区恰如帽贝之于礁石,恋恋不舍,安土重迁。
为了获得独立,生活简朴节俭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节俭既不需要超人的勇气也不需要卓越的美德,而只需要一般的力量和普通人的能力。实际上,节俭只不过是秩序原则在家庭事务管理中的运用:它意味着统筹安排、合乎规则、精打细算和避免浪费。我们的主耶稣也表达了这种节俭原则,他要求“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全能的主也不藐视生活中的屑小的东西。即使在他向众人展示他的无边法力的时候,他也意味深长地教导人们要小心谨慎,做到物尽其用。
节俭也意味着为了将来的利益得到保障,要有抵御眼前的满足诱惑的能力,这也是人超越于动物本能的高贵之处。节俭完全不同于吝啬,因为正是由于节俭才能使一个人能够时时表现得慷慨大方。它也不能把金钱作为崇拜的偶像,而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有用之物。正如迪安·斯威夫特所说的:“我们脑子里必须有金钱概念,但是,不能一心想的都是金钱。”我们可以称节俭为精明的女儿,克制的姊妹和自由的母亲。显而易见,节俭就是适度——适度的性格特征,适度的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概而言之,节俭是自助的最好的展现。
弗兰西斯·霍拉的父亲在他开始进入社会的时候,对他提出忠告说:“我衷心地希望你事事开心如意,但我不得不三翻五次地劝导你要节俭。节俭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德行。然而,浅薄的人可能会轻视它。其实,节俭是通向独立的大道,而独立则是每个精神高尚的人所追求的崇高目标。”我们摘引在这一章开头的彭斯的诗,蕴涵很深的哲理。可是,不幸的是,他只有高谈阔论而没有实际行动,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他卧病床榻奄奄一息之际,他给一位朋友写了几句话:“哎呀!克拉克,我感到处境糟透了。彭斯的可怜的寡妇,还有他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儿们。我已非常虚弱。这已够了——这是我的一块心病。”
每个人都应该量人为出,按照自己的收入过日子。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诚实。因为,如果一个人不是诚实地按照他自己的收入过日子,那么他必定是虚伪地按照其他人的收入过日子。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消费缺乏长远考虑,并且只顾自己的享乐,丝毫不为别人的利益着想,那么,等到他发现钱的真正用途时,已经太迟了。这些挥霍浪费的人虽然天性大方,但是,最后还是被迫去做一些肮脏丑恶的事情。他们贪图一时的安逸享乐,花天酒地,挥霍无度;不得不提前去支取存款,提前领取工资,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结果必然是债台高筑,不得翻身,严重影响自己的行动自由和人格独立。
培根勋爵有句名言:与其去赚些小钱,不如去存些小钱。许多人不屑一顾随手扔掉的零钱和其他一些不当回事的支出,往往是人生中财富和独立人格的基础。这些浪费者往往是属于这个世界中权利受到分割的阶层,其实,他们自己才是自己的最大敌人。如果一个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不能成为自己的朋友,他还怎么能指望别人成为自己的朋友呢?一个生活节制适度的人他的口袋里才会有钱去帮助别人;而一个铺张浪费、缺乏远见和挥霍一空的人,他是从来就不会有机会去帮助别人的。当然,节俭决不是做一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否则,就是一个可怜的守财奴。在生活和交往中心胸狭窄,斤斤计较,这是极端短视的,一般也只会导致失败。有句谚言,叫做“只有一分钱的胸怀,决不可能得到二分钱的收获。”慷慨大方和气量宽宏,和诚实守信一样,是生活和交往中最为重要的原则。在《韦克菲尔德教皇》一书中,尽管津肯松每年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欺骗心地善良的邻居弗拉姆勃朗,但是,正如津肯松所说的:“弗拉姆勃朗的财富在日益增长,而我却穷因潦倒并进了监狱。”日常生活中的无数事例都说明,人生的辉煌成就源于慷慨大方和诚实守信的生活准则。
有句格言说:“一只空袋子是立不起来的。”同样,一个负债累累的人也是不可能独立的。要一个债台高筑的人去说真话,恐怕比登天还难,因此,人们说,谎言是骑在债务的背上的幽灵。负债者不得不向债主编造口实以拖延债务的偿还时间,这就使得他极尽撒谎之能事。对于一个人来说,找一个正当的理由来逃避第一次债务,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这种逃避债务的技巧对于逃避第二次债务往往是巨大的诱惑。不用多久,这位负债者就会在债务中陷得深不可拔,难以脱身,不管他怎样勤勉努力也无济于事。走向负债的第一步就是走向虚妄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事情是债务接二连三,接踵而来,如同谎言的编造源源不断。画家海顿从他向别人借钱的第一天起,就意识到了这种堕落。他认识到了?谁陷入负债,谁陷入悲哀“这句谚语的真理性。他的日记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记载:现在我开始负债并有了债务,这是我从未有过事情。或许,只要我活着,我就再也休想摆脱它们了。”他那催人泪下的自传痛苦地回忆了在金钱问题上的尴尬难堪,以及由此带来的极度的精神沮丧、工作能力的完全丧失和时时重现的羞辱。一位少年加人海军时,他曾给他这样一段书面忠告:对于任何你不通过向别人借债就不能获得的享乐,决不要去享受。决不要去向别人借钱,这会使人堕落。不过,我没有说你不要借钱给别人。只是要注意:如果你连本钱都无法收回,那就千万不要借出去。切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别人借钱。一位名叫费希特的穷学生,甚至拒绝了比他更穷的父母亲提供的借款。
约翰逊坚信过早负债使人堕落以至毁灭。他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是极有见地的,值得我们牢记在心。他说:“不要想当然地只把债务当作一种麻烦。你会发现它是一场灭顶之灾。贫穷不仅剥夺一个人乐善好施的权利,而且在他面对本可以通过各种德行来避免的肉体和精神的邪恶的诱惑时,变得无力抵抗……这是你首先要小心在意的。其次,不要向任何人借债。下定决心摆脱贫困。无论你拥有什么,消费的时候都不能倾其所有。贫穷是人类幸福的一大敌人。它毫无疑问地破坏自由,并且,它使一些美德难以实现,使另一些美德成为空谈。节俭不仅是太平安逸的基础,而且是一切善行的基础。一个本身都需要帮助的人是决不可能帮助别人的。我们必须先自足然后才能出让。”
正视自己的日常事务,并且在钱财方面,量人为出,斟酌考虑,这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这种对收入和支出的简单的算术运算有着极大的价值。精明节俭要求我们在安排自己的生活水准时,必须低于自己的收入水平,而不能高于这一水平。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拟订并忠实地执行一个生活的计划。约翰·洛克曾经指出:“要使一个人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致于人不敷出,他必须时时留心自己的日常事务,定期进行收支结算。”惠灵顿公爵对他的所有收支都有一个精确而详细的账目。他对格雷格先生说过:“我非常重视自己结算账目,并且我也建议任何人都这样做。以前我总是让一位自己信得过的心腹去做这件事。有一天早晨,我收到几张催讨一、二年来的债务的账单,这让我非常惊讶。从此,我改正了这一愚蠢的举动。这名心腹竟然没有去结清我的账款,而是拿了我的钱去投机。”谈到债务问题,他的意见是:“债务会使人受到奴役。我知道没有钱用是什么样的滋味,但我决不让自己陷入债务之中。”对收支账·目作详细记载,在这点上华盛顿和惠灵顿的作法可谓如出一辙。并且,华盛顿对家人的花销从不马虎,总是细细审查,以保证生活水准不超出自己的收入水平。即使在他身居要位当了美国总统的时候,他也是如此。
海军上将杰维斯·圣,文森特伯爵,曾经谈起过他早年奋斗以及在这过程中他不肯借债的故事。他说:“我们这个家庭人口很多,但是父亲收入菲薄。在我开始自己人生道路的时候,父亲给了我20英镑,这也是他曾经给我的全部财富。在海军基地过了一段相当优裕的日子以后,我向父亲又开具了一张20英镑的汇票,但是,汇票被退了回来,遭到拒付。我对父亲给我的这种惩戒感到无比耻辱,我发下誓言:如果我没有十足把握偿清债款,我决不再开具一张借款单据,并且我完全做到了这一点。当时,我迅即改变了生活方式,摆脱了困境。我独自生活,充分利用部队发放的津贴,我觉得靠这些津贴也可以过得很宽裕。衣裳脏了,我自己浆洗;破了,我自己缝补。我还利用床上的被套料做了一件裤子。对这些津贴收入,我也尽可能地节省,以挽回我的名誉。有了一定的积蓄以后,我开始承兑汇票。从那时至今,我都是小心翼翼地按照我的收入水平过日子。”整整六年,杰维斯忍受了物质匮乏带来的各种困难,但是,他保住了自己做人的骨气,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正是凭藉这种良好的品质和勇敢坚毅的性格力量,他慢慢地成长为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
休姆先生有一次在众议院的发言,虽然引得人们哄堂大笑,但他中肯地指出英国人的生活调子唱得太高。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准大大超过他们的收入水平,可他们却怡然自得。如果我们听之任之,那么这种“风尚”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可是,他们往往都只能成为狗熊。他们都只追求华丽的衣饰、赶时髦,沉溺于声色犬马,这些东西决不会为一个人的果敢坚毅和绅士风度打下牢固基础。其结果必然是,我们为世界培养了一大批华而不实、俗不可耐的年轻劣绅。他们使我们想起一艘被人遗弃的船体,上面只有猴子,时时在海上接运乘客。
这样的人梦想成为有教养的绅士,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野心啊!外表装出绅士派头,可这是以牺牲诚实为代价的。尽管他们可能并不富有,可他们却似乎腰缠万贯。他们似乎是“受人尊敬的”,其实只有从最卑鄙意义上即从庸俗的外表上才是如此。他们没有勇气按照上帝所要求我们的方式生活,而是按照我们自己所要求的荒谬可笑的时髦方式生活,生活在一种虚荣的满足感和不切实际的绅士世界之中。在社会这个竞技场中,上层人物时时感到斗争的残酷和生活的压力;在这中间所有高贵的自我克制的品质都受到蹂躏践踏,并且许多美好的天性都惨遭扼杀。什么铺张浪费、什么悲惨处境和破产倒闭,都来源于那种想向人炫耀的虚荣心,而这些显见的世俗的成功本来是不需要我们大张旗鼓去展示的。我们在社会财富的等级地位方面的欺诈行为,所造成的极为严重的后果,已经通过那些敢于表现不诚实而不敢于显示贫穷的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财富上孤注一掷不顾死活地炫耀,就那些被卷入并受到殃及的无数无辜的家庭而言,他们并不对失败破产者表现出怜悯同情。
最近,查尔斯·纳皮尔勋爵在印度离职之前做了一件勇敢而且正直的事情,印发了《卫兵守则》,对在印度军队中服役的年轻军官的放荡生活,以及由此给他们带来的可耻的债务,表示了强烈谴责。在这本《卫兵守则》中,纳皮尔勋爵强调指出:“诚实是与一个有教养的绅士的性格须臾不可分的。”这一点往往容易被人淡忘。而且“喝了香槟和啤酒不给钱,骑了马不给钱,这就是一个骗子,而不是一个绅土。”那些生活水准超过自己收入的人,以及那些常常听从应召女郎召唤、在求欢之前签订债务合同因而生活糜烂的人,从他们职务方面看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军官,但是他们决不是绅土。纳皮尔将军认为,那种时时陷入债务的习惯,使人对一个绅土应具有的感觉变得麻木迟钝。一名军官仅仅具备打仗的本领是很不够的,这种本领连一条恶狗也都具备。他坚持认为,是否信守自己神圣的诺言,是否偿还债务,只有在这些重要荣耀中,一个真正的绅士和士兵的形象才熠熠生辉。因为贝阿德是老练的,所以查尔斯·纳皮尔要让所有英国军官也都如此。他知道他们是“无所畏惧”的,但是,他也要让他们“没有耻辱”。然而,不管是在印度还是在国内,都有许多勇敢的年轻士兵,他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在浓烟烈火中登上敌人的城堡,能够在艰难困苦中表现出自己的英雄气概,但是,他们却没有必需的道德勇气去抵制那些来自肉体感官的诱惑。他们不能对感官快乐的诱惑和自己的欲望勇敢地说:“不”或者“我负担不起”。而且他们宁愿勇敢地去死也不愿去嘲笑自己的同伴。
一个年轻人,在他的人生道路中,他必须经过排列在道路两边的一系列的诱惑物。对这些诱惑的任何屈服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就是或大或小的不同程度的堕落。与此相联系,神所赋予他的天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扭曲。而他摆脱这些诱惑的惟一有效的方式就是勇敢地坚决地用语言或行动表示出“不”。他必须立即作出决断,而不能等待着考虑和权衡理由。因为年轻人,就像“思考问题的女人一样总是陷入困惑”。许多喜欢深思熟虑的人,总是拿不定主意。但是,“不能作决定,本身就是一种决定。”一个全知全能的人是在祷告中的人,“主啊,引导我们不受诱惑。”但是,诱惑会来考验年轻人的意志力。并且,只要你一次屈服了,这种抵制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弱小。勇敢地去抵制,第一次果断的决定会给生命以力量;有了几次的重复抵制也就成了习惯。真正的抵制力在于人生早年形成的习惯的外化。因为习惯都是人们明智地规定的,精神这部机器发生作用主要是通过习惯这个媒介进行的,目的就在于减少道德的内在的伟大原则的磨损。那些能使人们巧妙地千百次不加思考地行动的良好习惯,确实是人的道德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米勒曾经谈起在自己年轻的时候,生活非常艰苦,但他通过自己意志的力量,摆脱了一次强烈的诱惑,从而拯救了自己。当时他是个石匠,他那些同事们偶而去喝喝酒,这也是极为寻常的事情。有一天他喝了二杯威土忌,可当他回到家里,打开他爱不释手的《培根散文集》时,他发现书上的字在眼前摇来晃去,自己已经有些不由自主。他说:“我把自己带入了堕落的境地。我喝得酩酊大醉,这是极不理智的,我不应该这样毁灭自己。虽然在那时下决心不喝酒是牺牲了肉体感官的快乐,但是,我下决心不牺牲自己的理智去迁就感官。在神的帮助下,我的决心成功了。”正是像这样的决心构成了一个人一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并且为一个人将来的性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如果休·米勒不是及时地以其道义的力量摆脱了这种诱惑,他或许已惨遭毁灭。对于这种生活中的暗礁,是每一个青少年都需要时时保持高度警惕的。和铺张浪费一样,诱惑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危险的和致命的敌人,瓦尔特·斯科特爵士常常讲;“在所有的邪恶中,酗酒与伟大是最为势不两立和不共戴天的仇敌。”不仅如此,它也是与节俭、正派、健康和诚实的生活格格不人的。如果一个年轻人不能克制自己,他必须戒酒。约翰逊博士的事例就是千百万这种事例中的一个。谈及自己的习惯时,他说:“我不能节制自己,但是我把它戒除了。”
为了卓有成效地摆脱坏习惯的纠缠,我们不仅要小心谨慎地与之斗争,这种方法是有用的。但是,我们要达到一个更高的道德境界。机械的方法,如立下誓言,这对戒除坏习惯会有所帮助,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确立高尚的立身行事的准则,并且努力去强化和纯化这些准则以戒除恶习。为此,一个年轻人必须严于解剖自己,把自己实际中的一言一行与自己的行为准则加以对照。一个人对自己了解越多,他会越感到自卑,或许对自己的自信心越不足。但是,你会发现这种做法对于抵制当下满足的诱惑,让环境保护使你将来成为一个伟大而高尚的人是大有裨益的。这是提高自我素质的最高尚的工作,因为“真正的荣耀,源于自己对自己的征服。否则,征服者就是先前那个奴隶。”
为了向人们公开怎样赚钱这一伟大秘密,许多流行书刊已经出版发行。但是,赚钱是没有任何秘密可言的,每一个民族大量的谚语都证实了这一点。如,“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勤奋乃好运之母”,“没有耕种,没有收获”,“没有汗水就没有结晶”,“天道酬勤”;“世界是属于哪些勤劳和坚韧的人”“贪吃贪睡必然债台高筑”。这些饱含哲理的谚语,是代代相传的知识宝库,揭示了发财致富的最好方法。还在书本出现之前,这些谚语就在人们之中口头流传。而且,和其他一些广为流传的谚语一样,它们是最早的道德准则。它们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并且,人们的日常经验还在证实它们的正确、力量和真理性。关于意志的力量和对金钱的妙用与滥用,所罗门的格言充满了睿智:“工作中偷懒的人和生活中铺张浪费的人是孪生兄弟”。“去看蚂蚁的人,是懒汉;思考蚂蚁工作精神的人,—是智者。”这位讲道者说,懒惰的人必然贫困,“像云游者那样贫困,像武士那样赤手空拳”。而勤劳和正直的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酗酒者和饕餮者往往食不果腹,瞌睡虫难免衣不蔽体”。“谁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谁就富甲天下。”但是,最重要的是“智慧比黄金更可贵,智慧比珠宝更无价,它的价值无可比拟。”
勤奋和节俭可使一个智力一般的人凭藉自己的收入,而获得相当的独立性。即使是工薪阶层的人,只要他对自己的收入合理使用,精打细算,不作无意义的花销,他也能做到这一点。一分钱虽然微不足道,然而,无数家庭的幸福正是建立在对每一分钱的合理使用和节省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人不珍惜这每一分钱而让他的辛勤劳动所得随意从指缝里流走——一些送给了啤酒屋,一些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花费掉了,那么,他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与一般动物并没有多少区别。相反地,如果他不随便乱花一分钱——部分钱用于社会福利事业或投资保险基金,部分钱存人银行,其余的全交给妻子去统筹安排,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和家庭成员的教育费用,那么,不久他就会发现这种对每一分钱的注重会给予他丰厚的回报,个人收入在不断增加,家庭生活越来越红火,对将来心里也没有什么担忧。如果一个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志向远大并且拥有超乎常人的精神财富,那么,他不仅自己会从中得益,其他人也会在他的生活道路中受益匪浅。这种事情并不是不可能的,即使一个在车间劳动的普通工人也可能做到。在曼彻斯特铸造车间工作的托马斯·赖特就是一个典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对许多罪犯进行了成功的改造。
使托马斯·赖特的注意力转向对罪犯进行改造的契机是,他偶尔遇上了让释放后的罪犯悔过自新做——个诚实勤劳的人的难题。此后不久,他开始全神贯注这一问题,并决定把医治这一社会问题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尽管他每天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六点都得在工厂上班,但他还是利用自己空闲时间——主要是星期天——去从事对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在当时这些犯罪分子的确是一帮被社会遗忘的人。虽然每天赖特从事这一工作的时间十分有限,但是成效却十分显著。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从事工厂劳动的人在十年时间里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把三百多名重罪犯从罪恶的深渊里拯救出来,开始重新做人。他被认为是曼彻斯特中央刑法院的道德医生,卓别林等人都失败了的地方,托马斯·赖特却成功了。许多少年儿童经过改造回到了父母身边;许多罪犯经过改造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而且确确实实是浪子回头,改过自新,成为一千个诚实和勤劳的人。这项工作的完成决非易事,它需要时间、金钱、精力、节俭,尤为重要可贵的是,赖特用自己在铸造/—劳动所得的微薄收入救济了许多这些被逐出了家门的人。每年他用于这方面的费用达——百英镑,这对于一个铸造工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尽管如此,他在给罪犯提供物质援助、博得他们好感的同时,还通过省吃俭用、合理安排维持子家庭正常的日常生活所需,为自己的老年生活积蓄了部分钱财。每一周他都经过深思熟虑后将工资进行分配,多少用于必不可少的衣食住行,多少用来交房租,多少用于学校捐赠,多少用于救济穷苦贫民,而且这一系列分配都必须严格执行。正是通过这种方法,这位地位低微的工人实现了自己的伟大目标。的确,他的经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典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的内在目标的力量,展示了微薄收入经过深思熟虑和小心周到的运用而创造的奇迹,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诚实正直的人的性格力量对他人的生活和行为所发生的巨大影响。
无论从事哪一行业的工作,只要这个工作是正当的,不管是耕种土地制造工具、纺织棉纱还是站柜台营业,都不会使人有失身价和蒙受耻辱,相反地,只会给人以荣耀。一个年轻人可能会经营木尺或量度丝绳,他从事这一职业并不会使他丢脸,除非他的心胸超不出这把尺子或这根丝绳的范围,像其中一个那样心胸狭窄,像另一个那样见识短浅。福勒曾经说过:“不是那些有正当工作的人应该感到脸红,而是那些没有合法职业的人应该感到害臊。”大主教海尔也曾说过:“无论是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所有职业的命运都是美好的。”那些从卑贱的职业走人上层社会的人与其说应该感到害羞,不如说应该为自己所克服的困难而倍感自豪。一位美国总统,当被人间到他的战袍是什么即耻笑他年轻时候当过伐木工人的时候,他骄傲地答道:“一副衬衫袖套。”尼森斯的大主教弗利彻年轻时曾经从事蜡烛制造工作,有一次,一位法国医生带有恶意奚落他,刻薄地谈起他的出身,弗利彻回答说:“如果你也出生在我那样的环境里,恐怕到现在你还只不过是蜡烛制造人。”
在赚钱过程中,最需要的东西是人的精力,积累财富则是最高的独立目标。—个人如果全身心地追求这一目的,鲜有不成功的。但是,量人为出,点滴积累,零攒细聚,使得金钱数量日益增加,却极少有人能做到。奥斯特瓦尔德是巴黎的银行家,曾经是个一贫如洗的人。每天傍晚,他都要到一家酒馆去吃晚饭并喝上一品脱啤酒,然后把他所能找到的所有软木塞收集回去。他这样收集了八年,这些软木塞竟然卖了八个金路易。而这八个金路易就成了他发家的资本……他开始从事股票生意,他死后留下了大约三百万法郎的遗产。约翰·福斯特引用了一个十分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决心在赚钱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有这样一个年轻人,祖上给他留下了相当巨大的家产,可他荒淫无度,恣肆挥霍,最后竟然家徒四壁,穷困潦倒,绝望之中他冲出家门想一死了之。可是在原野上他被周围美丽的景色迷住了,而这些原本都是他的地产。他伤心地坐下来沉思默想了片刻,稍后他坚定地站了起来决定痛改前非,重振家业。他返回街上,看到一辆载煤的货车停在一幢房子前的人行道上,煤土撒满一地。他帮着把煤装进车里,并从此受雇做这项工作。那一次,他得到了几个便土,另外还有一些酒肉作为给他的赏金,他把这几个便士积攒起来。这样,通过这种奴仆性的劳动,他一便士一便士地赚钱,也一便士一便士地攒钱。然后用积攒起来的钱做贩卖牛羊的生意,他对行情了如指掌,做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本钱大了以后,他又开始做其他生意。最后的结果是他发财了,恢复了他们家往日的产业。但是,他的悭吝小气根深蒂固,是个地地道道的守财奴。他死了之后,几乎无人去给他送葬。假如他精神高尚一点,并且以同样的决心去行动的话,他或许会成为一千慈善家,这对他和对别人都会有益无害。他这样的生活和这样的结局都是十分可悲的。
在以往的年代,给别人和给自己带来舒适和自由独立,是无尚光荣也是人们所乐于去做的事情;而仅仅只是为了积累财富的人是心胸狭窄和悭吝小气的。不要养成无限制地省钱存钱的坏习惯,这一点是每个聪明人都必须小心在意的,而且,对年轻人来说,生活过分节俭很可能养成贪婪的性格,在一个地方是美德的东西在另一个地方很可能变成邪恶。对金钱的崇拜——而不是金钱本身——是罪恶的渊源。对金钱的崇拜禁锢和压迫着人的灵魂,它关闭了通向慷慨大方地生活和行动的大门。因此,瓦尔特·斯科特爵士指出:“宝剑能逼退一个人的身体,金钱能收买一个人的灵魂。”商业活动所独有的弊病就在于使人的性格趋向于机械化。商人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见钱不见人。如果他只为自己而活着,他就很容易把其他人都当作自己的对立面。翻一翻他们的总账目,你就会了解他们的生活。
如果以一个人拥有的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他的成功的大小,毫无疑问,这是一件令人茫然困惑的事情。从本性上讲,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即使一个意志坚定、头脑敏锐、动作敏捷的人,一旦抓住机会,他也会立即“上马”,不择手段地赚钱。这些人完全有可能既没有高尚的品质,也不会实施任何善行。一个一心只想着钱而意识不到更高的力量的人,虽然他可以腰缠万贯,但他始终只是一个非常可怜的生物。金钱决不是任何道德价值的确证。金钱的闪光只能吸引它的所有者毫无价值的注意力,正如萤火虫的辉光只能把自己暴露给它的捕捉者。
那些成为金钱崇拜的牺牲品的人们,让人想起一只贪婪的猴子,它对某些人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在阿尔及尔地区的长拜尔,农民把一只葫芦形的细颈瓶用绳子固定好,系在一颗树上,再在细颈瓶里放入一些大米,这只瓶的瓶口仅能容纳猴子的爪子。到了晚上,猴子来到树下,把爪子伸进瓶里,抓住自己的战利品。他试图把爪子拉出来,但由于它死死地抱住战利品才;放,爪子怎么也抽不出来,它竟然不知道松开爪子丢掉战利品。就这样,直到第二天早晨,当它被抓住的时候,它还是这样傻乎乎地握着爪子,或许它还在为抓住了大米而感到骄傲呢。这则小小的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寓意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广泛的适用性。
总体说来,人们是过高估计了金钱的力量。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不是那些富人所完成的,也不是通过募捐而完成的,而是那些收入微薄的人们的壮举。基督教的精神被那些最穷苦的人们传遍了半个世界,那些最伟大的思想家、发明家、发现者和艺术家也都是一些节俭的人,就生活境况而言,他们中的许多人与那些体力劳动者并无多大区别。事情往往就是如此,对于人们的好学上进而言,财富与其说是动力,还不如说是阻力。在许多情况下,它带来的不幸同幸运一样多。那些祖业殷实的年轻人,生活过于顺当,很快就会安于现状,对一切心满意足,因为他们什么也不缺乏。由于没有任何特别的奋斗目标,他会觉得时间无从打发,他的道德与精神仍处于酣然沉睡状态,他的社会地位并不比随着潮水涨落的水螅体高出多少。“他惟一的工作就是打发时光,而这样的工作是多么地百无聊赖,多么的不堪忍受和不胜悲哀。”
然而,富有的人如果为高尚的精神情操所鼓舞,他就会视懒散为懦弱,摒弃无所事事的生活方式。而且,一旦他想到了与他所拥有的财富和财产相联系的责任义务,他就会比那些地位低下的人们更强烈地感到使命的召唤。当然,这种使命感必须付诸实施。阿果人的祷告语或许是我们所知道的祷告语中最好的:“不要使我贫穷也不要让我富有,只要能让我足以养家糊口就行”。在曼彻斯特城的皮尔公园中,下院议员约瑟夫·布鲁彻顿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名言,这句名言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我的财富不在于我大量的物质财产,而在于我小小的那点精神追求。”约瑟夫出身低微,曾经当过工人,但是,他的诚实、勤勉、守信和节制使他声名卓著、地位显赫。到了晚年,在退出议院之后,他到曼彻斯特的一个小教堂里当了牧师,他尽心尽责,兢兢业业。每——个认识他的人都深知他的为人,他做任何事情都不是“要让人们看见”,或者赢得他们的表扬,而是要凭自己的良心,尽自己义务,使那些最低贱的小人物成为一个诚实、正直、充满爱心的人。
“可尊敬的人”就其本义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一个可尊敬的人是值得人们尊重并且确实值得人们去注目的,但是,如果这种可尊敬仅仅是表现在表面上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就决不值得人们去注目。一个品行良好的穷人比一个道德败坏的富人可要尊敬得多,一个地位低下默默无闻的人比一位声名狼藉有犯罪记录的无赖要好得多。一个知识渊博、有远大人生目标而又能权衡利弊的人,无论他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都会比一般人有更强的责任心。人生的最高目标就是要形成和具备勇敢的品格,使我们的精神和肉体——包括良心、灵魂、智慧和气质——都尽可能地得到充分发展。最终的结果是:除了财产以外,我们对其他任何东西都必须予以考虑。因此,最成功的人生不是——个人得到了最多的感官快乐,得到了最多的钱财、最大权力或地产,得到了最大的荣誉或名声;而是在于他表现出了最为勇敢的英雄气概,完成最大量的有益工作,为人类的发展尽了最大的职责。金钱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力量,这是不错的;但是,智慧、热心公益的精神和道德品质也都是一种力量,并且是比金钱要高尚得多的力量。柯林伍德勋爵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让其他人去申请退休金吧。没有金钱我一样富有,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使生活过得优裕。如果不被任何不纯洁的动机所玷污,我会在我的土地上自食其力。我和斯科特可以继续在菜园里种植卷心菜,所有开销也不会比以前更大。”另有一次,他说:“我只要求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拿一百份退休金和我做交易我也不干。”
发财毫无疑问会使一部分人“加入社会”,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但是,请特别注意,他们必须具备各种精神的、感情的和行为的品质,否则,他们就只不过是富人,仅此而已。有一些“在社会里”的人,像克利萨斯一样富有,可是他们并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也没有赢得任何尊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不过是一只只钱袋子,他们的力量只能在自己的钱柜里发生作用。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的标志在于他是舆论的导向者和统率者。一个真正成功和有用的人,并不一定在于他富甲天下,而在于他可贵的品格,在于他丰富的经验,在于他良好的道德。即使一个穷人,像托马斯·赖特一样,物质财富十分有限,但他关心人性的改造,懂得金钱的妙用而不滥用,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财富和能力,因此,他也可以毫无嫉妒地鄙视那些成为钱袋子、成为土地主的世俗成功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