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决定钱袋-全世界富人都在用的博弈智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化解财富竞争中的斗鸡博弈,应学会剑走偏锋

    适应人群:与一个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狭路相逢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在商业竞争中,不论穷人还是富人,都有可能碰到与自己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但是穷人不明白的是,在这种斗鸡博弈中,为什么自己是永远的输家,而富人却是永远的赢家。其实诀窍就在于,富人知道在斗鸡博弈中应学会剑走偏锋。

    有两只实力相当的斗鸡狭路相逢,此时每只斗鸡都有两个行动选择:一是退下来,一是进攻。如果斗鸡甲退下来,而斗鸡乙没有退,那么乙获得胜利,甲则很丢面子;如果乙也退下来,则双方打个平手;如果甲没退,而乙退下去,那么甲胜利,乙失败;如果两只斗鸡都前进,那么将会两败俱伤。

    因此,对每只斗鸡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对方退下去,而自己不退。但是这种追求却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

    这便是博弈论中的“斗鸡博弈”。

    斗鸡博弈描述的是两个强者在对抗冲突的时候,如何能让自己占据优势,力争得到最大收益,确保损失最小。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说斗鸡的最高状态就是像木鸡一样,面对对手毫无反应,可以吓退对手,也可以麻痹对手。这个故事里面就包含着斗鸡博弈的基本原则,也即让对手错误估计双方的力量对比,从而产生错误的期望,再以自己的实力战胜对手。

    斗鸡博弈在商业竞争中非常普遍,不论穷人富人都有可能碰到,然而两者的处理办法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导致了两种迥然不同的结局。穷人为了在竞争中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要么一方退一步,另一方就此取胜,而退步的一方终究会心有不甘;要么就是双方争个你死我活,谁也不肯轻易让步,最终导致两败俱伤。而富人在面对斗鸡博弈时,总是能让这种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化为无形,从而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轻松取胜,让穷人在羡慕不已的同时也迷惑不已。

    富人是凭什么化解斗鸡博弈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在竞争中学会剑走偏锋。

    思维突破:斗鸡博弈中学会剑走偏锋

    运用剑走偏锋化解斗鸡博弈,需要我们找出竞争双方的利益交汇点,然后避开这个交汇点,在其他的地方做文章。

    我们且看一下下面这个例子:

    两个开发商,一个在城东开发圆梦花园,一个在城西开发凤凰山庄。

    一年后,总投资十个亿的圆梦花园建成了,60栋楼房环湖排列,波光倒影,清新雅致,真如花园一般。不久,凤凰山庄也竣工了,它真像一座山庄,60栋楼房依山而筑,青砖红瓦,绿树掩映,确实是理想的居住地。

    圆梦花园首先在电视上打出广告,接着是报纸和电台,他们打算投资一百万做宣传。凤凰山庄建好后也拿出一百万,不过它没交给广告公司,而是给了公交公司,让他们把跑西线的车由每天的10班增加到每天50班。一年过去了,凤凰山庄开始清盘,圆梦花园开始降价。现在去凤凰山庄的车每天已达到500班,几乎每3分钟就有一辆。坐这条线路上的车,可以得到一张如公园门票大小的彩色车票,它的正面是凤凰山庄的广告,反面是一首唐诗中的七言绝句,这种车票每周一换。据说,凤凰山庄有个孩子在车上背了400多首唐诗,最少的也背了50多首。

    前不久,圆梦花园向银行申请破产,凤凰山庄借势收购,从此,市区又多了一条车票上印有宋词的公交线路。

    上例中的圆梦花园和凤凰山庄就在同一城区开发同样档次的房产,真可谓冤家路窄,双方的竞争在所难免。但是面对实力相当的劲敌,凤凰山庄一没选择主动退让,二没选择同它一样在报纸或电台做广告,而是选择了第三种方法,即剑走偏锋,在不会与圆梦花园起冲突的领域做了广告,最终化解了斗鸡博弈,赢得胜利。

    这种剑走偏锋化解斗争博弈困境的方法不得不令人叫绝。

    由此看来,斗鸡博弈应该修正一下,每只鸡有三个选择:一是撤退,二是进攻,三是另辟蹊径,从而避开正面交锋。

    穷人要善于隐藏利润点,在博弈中迂回赚钱

    适应人群:只知与对手明争,不懂与对手暗斗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如果某种资源为人们所需要,而这种资源又具有稀缺性,就会在竞争各方展开一场博弈。在这种博弈中,富人懂得用公开的事情来掩盖自己真正的目的,是让“偏点”铺就道路,然后让“热点”隆重登场,欲扬先抑,以在博弈中迂回赚钱。

    博弈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如果有一种资源为人们所需要,这种资源又具有稀缺性或者说其总是有限的,就会发生竞争。竞争需要有一个具体形式把大家扯到一起,一旦找到了这种形式,竞争各方之间便会开始一场博弈。

    在商场中经营同一或同种类商品的商家之间的竞争,无疑也是一种博弈。

    面对这种竞争博弈,穷人和富人的应对策略是不同的。

    一条街上有两家电影院,华逸影院和福康影院,在顾客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两家影院为了争取更多的顾客,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华逸影院推出了门票八折优惠,福康影院接着就来了个五折大酬宾。对于顾客来说,同样的情况下当然都愿意去花钱少的影院,于是福康影院生意兴隆,华逸影院门可罗雀。

    华逸老板不甘心认输,于是将门票打两折。按照当地消费水平和行业常规,影院门票五折以下已经毫无利润可言了,华逸影院打两折的目的是为了把对手彻底挤掉,然后好再进行“价格垄断”。谁知他们刚刚把顾客拉过来,福康影院接着就推出了门票一折优惠,并且每人另送一包瓜子。

    这回华逸影院的老板实在没有勇气继续竞争了,因为一包瓜子少说也得1元,这样影院何来利润可言,于是关门认输。

    福康影院这时恢复竞争之前的价格,但这个送瓜子的“赔本生意”却一直坚持了下来。

    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福康影院的老板买了奥迪轿车,房子也换成了高档别墅,一副发了大财的样子。

    为何福康影院做免费送瓜子的赔钱买卖却赚了这么多钱呢?原来影院送瓜子虽然赔钱,但送的瓜子是老板从厂家定做的五香瓜子,看电影的人吃了瓜子后,必然口渴,于是老板便派人不失时机地卖饮料,饮料和矿泉水的销量大增——放电影赔钱,送瓜子赔钱,但饮料却给老板带来了高额利润。

    在上例华逸和福康的竞争博弈中,华逸影院的老板只知与对手面对面地竞争,不善于动脑筋以寻找其他的突破口,最终在博弈中败北。而福康影院的老板却深知一句商场格言:与人面对面地夺利是最残酷的赚钱方式。因此,他采用声东击西术,在与华逸影院博弈的过程中,隐藏了利润点,从而在博弈中迂回赚钱。

    在商海中,穷人赚钱总喜欢在明处,而富人则会像福康影院老板一样,采用了声东击西的策略。这种策略让顾客认为你做的是“赔本生意”,他便会觉得自己花的钱值,从而也就会痛快地掏腰包。富人们的这种声东击西、闷声发财实际上蕴含着科学经商的大智慧。

    在经商的过程中,与他人的竞争在所难免,要在与对手的博弈中赢得财富,学会隐藏利润点,声东击西是穷人不可不学的功课。

    思维突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三十六计》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与富人们的隐藏利润点,声东击西,从而在与对手的博弈中迂回赚钱的策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战场上,声东击西就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灭敌人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似可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的意图,从而被假象所迷惑,己方就可乘机取胜。

    应用于商场中,就是运用智慧,隐藏自己在经营中的利润点。在实战中,要运用好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深思熟虑,不要被他人所影响,要自己去判断。

    2.事物发展并不一定都像表面所显示的那样,我们要高瞻远瞩,看得远、看得深,才会取得胜利。

    3.控制好个人情绪。

    在社会生活中,大多数的穷人都是追随者,只有富人才是财富领地的领袖人物。富人之所以成为领军财富的人物,皆因他们的见解、眼光和智慧超越穷人。穷人,要想在财富博弈中胜出,也只有发展自己异于常人的眼光,作出异于常人的决策。

    远离恶性竞争,破解囚徒困境

    适应人群:陷入恶性竞争的囚徒困境中无法自拔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富人们懂得,在囚徒困境中,对大家最有利的做法是大家都遵守游戏规则,远离恶性竞争,从而达到双赢。

    两个共同偷窃的犯罪嫌疑人甲和乙被带进警察局。警方对两名犯罪嫌疑人实行隔离关押、隔离审讯,每个犯罪嫌疑人都无法观察到同伴的选择。

    警方怀疑他们作案,但手中并没有掌握确凿证据,于是明确地分别告知两名犯罪嫌疑人:对他们犯罪事实的认定及相应的量刑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的供认。如果其中一方与警方合作,供认偷窃之事,而对方抵赖,供认方将不受惩罚,无罪释放,另一方则会被判重刑10年;如果双方都与警方合作共同供认,各被判刑5年;而如果双方均不认罪,因为警察找不到其他证据,则无罪释放。

    甲和乙该怎么办呢?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被无罪释放。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且无法串供,所以每一个人都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选择坦白交代的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无罪释放,但前提是同伙抵赖,显然要比自己抵赖坐10年牢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不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10年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如果两人同时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无罪释放)就不会出现。

    上面这个故事叫“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里最经典的入门范例。它最早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家塔克于1950年提出的。

    “囚徒困境”的内涵在于,对大家最合理和有利的做法是大家都遵守游戏规则,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但是,在商业交往中,如果一个商家不遵守游戏规则,那么与它合作的商家依然遵守规则的话,自然就会蒙受损失。权衡利害,后者最后也会选择违反规则。这样,双方都选择了非理性的恶性竞争模式,这种恶性竞争的均衡就成为一种“非合作均衡”。

    商场中的恶性价格竞争,便是“囚徒困境”的“非合作均衡”的现实写照。

    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水平,无论是对提供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商家,还是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件好事。但是,在“囚徒困境”中,一旦某方选择了“非合作”而恶性降价,其他方再以同等程度甚至更为凌厉的降价攻势加以应对,各方均陷入持续的“非合作”僵局,恶性价格战不断升级,那么一场大战下来,我们就会看到,硝烟过后其实并无赢家。且不说会危害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扰乱市场的正常价格秩序,单是对卷入价格战的商家而言,获利能力下降,疲于采取降价策略,必会造成整个行业在产品研发创新方面的“贫血”。

    这是在很多穷人身上存在的现状。

    思维突破:远离恶性价格竞争

    穷人要想走出囚徒困境或者为了避免陷入囚徒困境,就必须远离恶性竞争。

    要想远离恶性竞争,必须首先了解其表现形式,一般来说恶性价格竞争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势:

    第一,低价倾销。即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商家,利用自己在资金、技术、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长期独占市场,阶段性地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

    第二,低价混战。即有些小商家,虽然不一定具有规模经济或技术上的优势,却具有成本与经营上的优势,通过降低产品质量以迎合低消费的需求,或利用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不易鉴别的特点,以次充好,进行低价销售,其他与其实力相当的商家为了生存也只好加入价格大战,使价格一降再降,陷入怪圈。

    面对这种恶性竞争,穷人要做的就是在一定的限度内采取低价策略。这样一来,假如对手打出的是高价,那么所有的顾客都是跑到你这里来。如果对手打出的也是低价,那么由于你的价格与他相差无几,也会有一部分顾客。所以,无论对手采用何种策略,穷人打出低价都是其优势策略。

    当然,假如双方能遵守维持高价的强制协定,就可以互蒙其利。但这种协定很难维持,因为它就像是囚徒困境中的警察和犯人一样,博弈双方想要假装遵守协定,然后等对方打出高价的时候再打出低价,以拿下所有的市场。

    因此,穷人只要以对方为敌手,不管对方的决策怎样,自己总是采取低价策略会远离恶性竞争获取更大利益。而一旦陷入恶性竞争,最终便会落得一个双输的下场,这是不可取的。

    结成攻守同盟,做多人博弈中的胜者

    适应人群:不愿与对手结成同盟以对抗共同敌人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在多方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穷人最先考虑的是要打败哪个竞争对手,而富人则是考虑如何先保全自己,这时他们就会从另几个竞争对手之中选择一个,建立攻守同盟,以做多人博弈中的胜者。

    博弈论中,还存在着一种多人博弈的情况,譬如:

    宋朝时期有三个剑客,他们之间的仇恨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一天,他们三人在华山之巅不期而遇,每个人的手中都握住一柄利剑,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每个人都知道,一场生死决斗马上就要展开。三个剑客对彼此间的实力都了如指掌,剑客甲剑法精准,十刺八中;剑客乙剑法平平,十刺六中;剑客丙剑法拙劣,十刺四中。

    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三人同时拔剑,谁活下来的机会大一些?

    假如你认为是剑客甲,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最可能活下来的是丙——剑法最劣的那个家伙。

    假如这三个人彼此痛恨,都不可能达成协议,那么作为剑客甲,他一定要对剑客乙拔剑。这是他的最佳策略,因为此人威胁最大。这样他的第一剑不可能瞄准丙。同样,剑客乙也会把甲作为第一目标,很明显,一旦把甲干掉,下一轮(如果还有下一轮的话)和丙对决,他的胜算较大。相反,如果他先刺丙,即使活到了下一轮,与甲对决也是凶多吉少。而丙呢?自然也要对甲攻击,因为不管怎么说,剑客乙到底比甲差一些(尽管还是比自己强)。如果一定要和某个人对决下一场的话,选择剑客乙,自己获胜的机会要比对决甲多少大一点。于是第一阵乱剑过后,甲还能活下来的机会少得可怜(将近10%),乙是20%,丙是100%。

    通过概率分析,你会发现丙很可能在这一轮就成为胜利者,即使某个对手幸运地活下来,在下一轮的对决中,也并非十拿九稳,毕竟丙还有微弱的机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多人博弈中常常由于复杂关系的存在,而导致出人意料的结局。一位参与者最后能否胜出,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实力,更取决于实力对比关系以及各方的策略。因此,聪明的富人在面临这种多人博弈的情况时,不是向穷人一样考虑打败哪个对手,而是思考如何先保全自己,这时他们就会从另几个竞争对手之中选择一个,建立攻守同盟,以做多人博弈中的胜者。

    思维突破:挑选对手,结成攻守同盟

    现代商业竞争中,这种多人博弈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而穷人和富 人的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穷人不明白,在这种多人博弈中一位参与者最后能否胜出,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实力,更取于实力对比关系以及各方的策略,因此往往在这种多人博弈中败北。

    而很多富人都是这方面的博弈高手,都像剑客丙一样,善于与竞争对手合作,从而在多人博弈中取胜。

    例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一般消费者看来,他们是饮料市场上两个水火不相容的对手,两家的市场竞争也可谓你死我活,似乎每家都希望对方忽然发生重大变故,而把市场份额拱手相让。但是多年来,这种局面让每一家都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从来没有因为竞争而使第三者异军突起。

    其实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两位饮料市场的龙头老大,实际上在进行着一种类似于剑客丙和乙之间的攻守同盟,从而形成了一种有合作的竞争关系。他们真正的目标是消费者,以及那些虎视眈眈的后起之秀。只要有企业想进入碳酸饮料市场,他们就必定展开一场心照不宣的攻势,让挑战者知难而退,或者一败涂地。

    麦当劳和肯德基在市场上的布局,与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攻守同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麦当劳店开在哪里,肯德基店很快就会出现在附近,形成一种十分默契的“遥相呼应”,很少有第三者在他们中间出现。两大巨头表面上的竞争关系,往往能够为他们排斥新进入的竞争者提供更多的策略选择。

    这种与竞争对手结成攻守同盟,以对抗两者现实潜在的更大的敌人的博弈方法,是穷人必须掌握的智慧策略。

    运用重复博弈,让信用为你打开局面

    适应人群:与客户会发生经常性的交易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若博弈会重复发生,则人们更倾向于相互信任,而信任又是参与者谋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因此穷人应该懂得运用重复博弈,让信用为自己打开局面。

    何谓重复博弈?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路边一个水果摊买水果,当你担心上当受骗而犹豫不决时,卖水果的师傅往往会对你说:“你放心,我不会骗你的,我天天在这儿卖水果,又跑不了,要是我骗了你,你可以随时到这儿来找我。”这句朴实的话中其实包含了华丽的博弈论思想:我卖与你们买是一个次数无限的活动,我今天骗了你,你们今后就不会再来我这儿买了,所以我不会骗你的,水果的质量、口味肯定没问题。而你在听了师傅上述的话后,常常也会打消疑虑,买下水果回家。

    由此可见,所谓重复博弈就是指同一种结构的博弈反复进行所构成的博弈过程。

    在重复博弈中,如果博弈的次数是无限的,博弈方会选择相互合作的策略,因为如果一家企业采取不合作的策略(如低价倾销),其他企业也会采取相同的策略进行报复性竞争,长期下去,这些企业都将完蛋。企业深明此理后,便会在相互默契中将价格维持在一个合适水平,尽量避免长期性、大规模的低价杀伤战。美国水表生产的四大巨头企业(班琪表业等)在长达几十年的时期内都维持了这种定价方面的良好合作关系,成为博弈论中经常被提及的案例。

    进行重复博弈可以减少欺骗,增加相互的信任,因为正如上例中卖水果的师傅所说,他天天在这儿,如果你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则可以进行“一报还一报”的报复行动。报复来报复去的长期结果是,理性的人们会认识到,这样做大家谁也没有好处,于是就把相互的欺骗行为减少了,诚信就产生了。

    开在社区的便利店,赢利靠的就是“重复博弈”,那些“回头客”——周围的居民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如果便利店欺骗顾客,就会失去长期的赢利机会。同样道理,买贵重物品,一定要去大的百货公司,他们一般不至于为了欺骗顾客而逃跑。

    相反,地摊、车站、旅游点,这些人群流动性大的地方,不但商品和服务质量最差,而且假货横行,因为在商家和顾客之间不是“重复博弈”。一个旅客不大可能因为你的饭菜可口而再次光临,这种一次性博弈,是“一锤子买卖”,不赚白不赚。卖了谎秤给你,你也只好自认倒霉,多半不会搭车赶回来和人家较真。一些人在快调离原单位或快退休时的拙劣表现也是如此,后者常被称为“59岁现象”。

    由此可见,在重复博弈中,信任是参与者谋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若与顾客间的博弈会重复发生,聪明的穷人应该懂得与顾客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让信用为其赢取更大的财富。

    思维突破:用信用打开局面

    对一个社会而言,诚信体系的建设极为重要。完善的诚信体系下,由于违约、欺诈等行为记录会给商人在重复博弈中带来难以估价的巨大损失,他就会考虑诚信、合作。反之,如果不合作的行为得不到惩罚,反而屡屡得逞,比诚信、合作的商人多得到许多暴利,这就会使诚实经营的商人吃亏,长此以往,商人就会把精力用在不法行为上,从而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最终会损害商人自身的利益,即使他以前是富人,长此以往,他终究会步入穷人的行列。

    所以,聪明的穷人都懂得利用重复博弈,让信用为其打开局面,这不仅仅是一个品格的问题,更是一个智慧的问题。

    当然,利用重复博弈是要讲求一定策略的,穷人要想通过重复博弈来为自己的致富之路打开局面,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重复博弈中,想要使别人相信自己,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必须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兑现了所许诺的每一件事,诚心诚意地做事,让人无可挑剔,才能慢慢地培养出信用。

    2.重复博弈中信用的培养虽然倍加辛苦,而要加以破坏则是非常容易的。长期守信得来的信用,很可能只因为一次失信就被破坏,所以穷人一定要谨慎行事,千万不可走错一步。

    运用酒吧博弈,作股市赢家

    适应人群:想通过投资股票获利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穷人太想改变现状,往往有炒股投资的冲动。而几乎所有教导穷人致富的书,为了迎合穷人的心理,也都异口同声地劝穷人投资。其实,很多穷人都是被投资整得更穷的。然而,如果穷人懂得了酒吧博弈,就会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W.B.Arthur)于1994年提出了酒吧博弈这个理论,其理论模型是这样的:

    假设一个小镇上总共有100人很喜欢泡酒吧,每个周末都要去酒吧活动或是待在家里。这个小镇上只有一间酒吧,能容纳60人。并不是说超过60人就禁止入内,而是因为设计接待人数为60人,只有60人时酒吧的服务最好,气氛最融洽,最能让人感到舒适。第一次,100人中的大多数去了这间酒吧,导致酒吧爆满,他们没有享受到应有的乐趣,多数人抱怨还不如不去。

    于是第二次,人们根据上一次的经验认为,人多得受不了,决定还是不去了。结果呢?因为多数人决定不去,所以这次去的人很少,享受了一次高质量的服务。没去的人知道后又后悔了:这次应该去呀。

    问题是,小镇上的人应该如何作出去还是不去的选择呢?

    小镇上的人的选择有如下前提条件的限制:每一个参与者面临的信息只是以前去酒吧的人数。因此只能根据以前的历史数据归纳出此次行动的策略,没有其他的信息可以参考,他们之间也没有信息交流。

    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困惑,也即如果多数人预测去酒吧的人数超过60,而决定不去,那么酒吧的人数反而会很少,这时候作出的预测就错了。反过来,如果多数人预测去的人数少于60,因而去了酒吧,那么去的人会很多,超过了60,此时他们的预测也错了。也就是说,一个人要作出正确的预测,必须知道其他人如何作出预测。但是在这个问题中每个人的预测所根据的信息来源是一样的,即过去的历史,而并不知道别人当下如何作出预测。

    这就是著名的“酒吧博弈”。

    酒吧博弈的发问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股票买卖。每个股民都在猜测其他股民是在买进还是在卖出,以便作出与他们相反的策略而投资获利。可是现实生活中的股市,有几个人是炒股致富的?神话确实听过很多,但具体到自己头上,不亏就已经是万幸。有的大户、中户,100万炒成了30万,50万炒成了20万,本来身处富人行列,这下也在穷人的边缘徘徊了。而散户更加可怜,中午一个盒饭,能买三元的绝不买五元,结果一个跌停,不知要多少个盒饭才补得起。

    原因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这些股民不懂得酒吧博弈的智慧。

    思维突破:智用酒吧博弈,驰骋股市

    在股市炒股获利的富人都是精通酒吧博弈的高手,他们明白只要知道其他人作出何种选择,便可作出与之相反的策略而驰骋股市。

    那么,这些驰骋股市的富人们是如何预测他人的选择呢?这些参与者的选择有规可循吗?

    在上面模型中,阿瑟教授继续他的实验。他通过真实的人群和计算机模拟做了两组实验,分别得到了两个迥异的结果。在对真实人群的实验中,实验对象的预测是有规律的波浪状形态,实验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酒吧问题对真实人群的实验数据表

    周别1234567

    人数44762377456678

    从上述数据看,虽然不同的博弈者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但是其中共同点是这些预测都是用归纳法进行的。我们完全可以把实验的结果看做现实中大多数理性人作出的选择。

    在这个实验中,更多的博弈者是根据上一次其他人作出的选择而作出这一次的预测。然而,这个预测已经被实验证明在多数情况下是不正确的。

    阿瑟教授在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实验中,得出了另一个结果:起初,去酒吧的人数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个系统去与不去的人数之比接近于60∶40,尽管每个人不会固定地属于去或不去的人群,但此系统的这个比例是不变的。如果把计算机模拟实验当做更为全面的、客观的情形来看,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说明的是更为一般的规律。

    这个结论被富人运用到股市中。

    富人明白在股票市场上,每个股民都在猜测其他股民的行为而努力与大多数股民不同。如果多数股民处于卖股票的位置,而你处于买的位置,股票价格低,你就是赢家;而当你处于少数的卖股票的位置,多数人想买股票,那么你持有的股票价格将上涨,你将获利。富人就是运用这种博弈智慧从而在股市上无往无利。

    穷人往往不懂酒吧博弈,即便懂,也不知道如何将它运用到股市中去帮自己投资获利,其实,在实际生活中,穷人完全可以运用酒吧博弈的智慧,将以往的数据记录下来,汇成图线或抛弃这种原始的制作方法,采用同步市场上流行的股市图形软件,分析步段时间的买卖情况,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作出与其他股民相反的选择,从而投资获利。

    分享财富,实现正和博弈

    适应人群:只知自己赚钱,不懂与人分享财富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对于赚钱,穷人一直认为它是一个“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但在富人们眼中,他们相信一个人可以不靠抢别人的蛋糕来加大自己的蛋糕。他们选择一种“双赢”的策略,追求财富中的“正和博弈”。

    在博弈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正和博弈、零和博弈和负和博弈。这三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用下面这则寓言来予以说明:

    一天晚上,狐狸来到水井边散步,低头俯身看到井底水面上月亮的影子,它认为那是一块大奶酪,便跨进一只吊桶下到了井底,把与之相连的另一只吊桶升到了井面。下得井来,它才明白这“奶酪”是吃不得的,自己已铸成大错,处境十分不利,长期下去就只有等死了。如果没有另一个替死鬼来打这月亮的主意,以同样的方式,落得同样悲惨的下场,而把它从眼下窘迫的境地换出来,它怎能指望再活着回到地面上去呢?

    两天两夜过去了,没有一只动物光顾水井,时间一分一秒地不断流逝,银色的上弦月出现了。沮丧的狐狸正无计可施时,刚好一只口渴的狼途经此地,此时狐狸有三种选择,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博弈结果。

    第一种情况,狐狸见狼过来了,便对狼招呼说:“喂,伙计,我免费招待你一顿美餐如何?”见狼有点动心,狐狸便指着那个缺了一半的月亮对狼说:“看见这个了吗?这可是块十分好吃的干酪,我吃了一半,剩下一半就送给你吃好了,如果你不嫌弃,就请委屈一下钻到我特意为你准备的桶里到井里来吧。”这只狼果然中计,于是下到井里,狐狸由于狼的重量升到了井口。这时狐狸和狼所进行的博弈,就叫零和博弈。零和博弈是一种完全对抗、强烈竞争的对局。在零和博弈的结局中,参与者的收益总和是零(或某个常数),一个参与者的所得恰是另一参与者的所失。狐狸和狼一只在上面,一只在下面,下面的这一只想上去,就得想办法让上面的一只下来。但是通过博弈调换位置以后,仍然是一只在上面,一只在下面。

    第二种情况,狐狸看到狼在井口,心想我在井里受罪,你也别想舒服。他不是欺骗狼坐在桶里下来,而是让狼跳下来,那么最终结局将是狼和狐狸都身陷阱中不能自拔。这种两败俱伤的非零和博弈,我们称之为负和博弈。

    第三种情况,如果狼明白狐狸掉到了井里,动了恻隐之心,搬来一块石头放到上面的桶中,完全可以利用石头的重量把狐狸拉上来。或者,如果狐狸担心狼没有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通过欺骗到达井口以后,再用石头把狼再拉上来。这两种方式的结局是两个参与者都到了井上面,那么双方进行的就是一种正和博弈。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见,正和结局无疑是对博弈双方最好的结局,而要想实现这种双赢的正和结局,分享是唯一的方法,这一点在财富博弈中同样成立。

    自古以来,穷人便视赚钱为一个“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现在的社会生活竞争、学习竞争、工作竞争激烈,每一个人都力争上游。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我们潜在的竞争对手。很多人都像上例中狐狸的第一种甚至第二种选择一样,把对手与敌人混为一谈,这样就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有些穷人不惜一切也要打击对手,哪怕两败俱伤,最后对手是受损失了,但是自己也没得到什么好处,甚至损失比对手还大,这样的人目光是短浅的。

    现代社会里,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穷人的这种“涸泽而渔”、“鱼死网破”的置竞争对手于死地的赚钱之道,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摒弃、所不齿,因为这种赚钱方式并不能更有效地去影响他人,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采取共赢法则,给他人留有余地,才是成功的正确方法,也体现了一种更为高明的智慧。

    思维突破:分享财富,实现正和结局

    不可否认,在与对手的竞争过程中,许多大家都“看得出”的机会,也就是大多数人既看得到,也能参与的机会,往往不一定是最好的机会。当许多人都看得出某一种生意或某一项投资有赚钱的机会时,大家便自然会纷纷投入,造成激烈的竞争,也自然难以得到这种投资的收益。

    但在富人们看来,你不用去抢别人的蛋糕来加大自己的蛋糕。他们选择一种“双赢”的策略——追求“你活我也活”——讲求彼此的和谐与互助合作。

    与穷人不同,富人们都懂得与对手分享胜利的果实,因为他们明白“你输我赢”的结果虽然让自己暂时尝到了一些甜头,但是长此下去,最终结果是大家的利益都会受损,往往会让整个行业崩溃。富人们明白真正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你赚了几百万,而在于你造就了几个千万富翁。

    “分享财富”的原则只要运用得当,且用在正确的人身上,没有比这个方式更管用的。虽然蛋糕越分块越多,但同时它的体积也变得越来越大。结果,庞然大蛋糕里的一小块,还是远大于小蛋糕中的一大块。换句话说,你要百分之百拥有一个小金块,还是要拥有一座金矿的1%?

    其实,商场竞争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打垮对手,而是如何让自己获得更多、更稳定的利益。双赢策略是一种最好的致富策略,它既让博弈双方获取更多的利益,也避免了潜在的风险。

    双赢是我们致富过程中的重要法则。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博弈中,懂得分享财富,实现正和结局的富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