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决定钱袋-解读商场厚黑学,以智慧应对凶险市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生意靠做,更靠炒

    适应人群: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影视界常常宣扬自己所拍摄的影视剧制作精良、阵容强大、场面气势恢弘,以此来推介自己的产品。其实这是炒作之良策,商业经营需要运用炒作谋略,经营者要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积极、主动地创造出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态势、格局和趋向。生意靠做,更靠炒,这是穷人必知的商场厚黑学。

    这个时代是一个炒作的时代,炒名人、炒影视、炒书籍、炒楼盘、炒股票、炒古董、炒汽车、炒足球……给人的感觉是天下万物就像炒花生、炒瓜子那样,莫不能炒。

    关于股票上市有这么一种说法:第一,要有一个好题材;第二,要编织一个美丽的故事;第三,要娓娓动听地给股民讲述,让股民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装进企业的口袋。股民买股票不是买现在,而是买期望值、买未来。所以,要有好题材,要编出来好故事,以及娓娓动听地向股民讲,从而让人家从口袋里掏钱出来给你,这实际上也是炒作。

    现代人生活在炒作的轮番轰炸之中。名牌、明星、名酒、名山、名水、名气等东西,大多是“爆炒”起来的。还有诸如那些口服液、营养液等保健品,其实都没有宣传中那么大的功效。厂家生产保健品或许就像自家熬药那样简单,出厂价几块钱,到了消费者手里便是几十元、几百元,也就是通过包装、广告等一些炒作技巧炒高了价格,炒鼓了老板的腰包。

    炒作确实给炒作者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脑白金广告是大家都熟悉的,其广告创意是很独特的,而它炒作的威力更是任人咋舌。

    很多人认为脑白金广告不但制作粗糙,表情庸俗,几个小丑式的卡通人物以夸张表情,反复唱“送礼还送脑白金”,让人感觉没完没了。用语太过直白,既没有诗情画意,也没有文化内涵,画面既不美轮美奂,也没有气壮山河的冲击力。至于情节,几乎谈不上,就是扯着嗓子干喊。其手段之拙劣、声音之枯燥无味让人忍无可忍。在某刊物评出的最恶俗烦人的广告中,脑白金广告高居首位。

    然而,犹如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的悖论一样,脑白金却卖得特别好,广告“滥”但产品却能卖得好。为何?

    尽管当电视机里一响起“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广告时,人们就大多条件反射似的调转节目频道。可当人们走进商品琳琅满目的大商场,迷茫于给亲戚朋友送什么礼时,同样条件反射般地想起了这几乎把所有人脑袋撑破的广告词。送礼,不送脑白金送什么呢?

    在这个传媒能使人发财的年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论调已经成为过去。媒体能够利用鸡毛蒜皮的琐事制造出成千上万个明星,自然也制造出了无以计数的明星企业和企业家。所以,聪明的穷人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制造一些热点事件、热点人物,创造新奇概念,挖掘提炼新闻,继而引起媒体的注意,进行炒作,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大赚其钱。

    生意靠做,更靠炒。

    思维突破:菜不炒不熟,生意不炒不火

    商家热衷于炒作,很多商业巨头都是炒作的高手。

    刘永好的饲料事业被人戏称为“从鸡屁股里抠钱”的行业。他本人非常节俭,但对于广告的投入确实是大手笔。近几年,集团广告宣传费几乎年年都是上亿元。

    康师傅对广告的投放素以大胆、甚至有些出格著称。他们的观念是“广告就像朋友,你不打招呼,人家就把你忘了。”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同样懂得适度炒作,只不过相对含蓄一些罢了。他这些年周游列国,每次演讲总是先讲现在的科技成果、信息产业的科技进步等,然后他才“顺便”说说他的视窗系统、IC系统等。

    商业巨头尚且如此,那么,对于本身没有多少知名度的穷人来说,炒作更是不得不做的功课。

    生意场上有人说,产品是船,品牌是帆,炒作是风。有风没帆,船难行千里;有帆没风,船举步维艰。

    炒作作为一种商家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方式,在很多领域中都是十分必要的。商家需要消费者了解自己的产品,需要消费者知道自己,并购买自己的产品。同时由于商家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从商家的角度能看到的问题,消费者往往并不了解,这时让消费者了解自己的产品将是非常必要的。而炒作的原理就是通过某种形式上的运作,给消费者的心理带来强烈的影响和震撼。只要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就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调动他们的热情。设想,如果消费者排成一条长龙去购买一种商品,旁观者的心理会起什么变化?好奇心可能会驱动他加入到队伍中来。所以,炒作时要注意制造场面,并尽可能地把场面做大,取得轰动效应,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炒作一定要精心策划,密而不疏,一环扣一环,浑然一体。同时,炒作要讲究尺度,不能过于离谱。否则,一旦消费者明白自己受到愚弄,你将会面临灭亡的危机。

    揣着明白装糊涂,赚得精明不如赚得高明

    适应人群:总喜欢在商场上卖弄自己那点小聪明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俗话说,赚得精明不如赚得高明,宁可做独,不可做绝。有时看似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

    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过于精明,过于完美,常常会带来麻烦,为此,精通商场厚黑学的富人懂得有时要揣着明白装糊涂,甚至表现出有人格缺陷,这样才能在商场竞争中保全自己,达到目的。

    在槐花村村民的眼中,豆豆是一个傻孩子,有人曾逗他,在手掌中放一枚1毛的硬币和一枚1元的硬币,让他挑,豆豆挑了那枚1毛的硬币,逗他的人就笑:这孩子真可怜,连1毛的和1元的哪个大、哪个小都不知道,然后把那1元钱给豆豆。

    有人听说后,觉得很有趣,也用同样的方法逗豆豆。结果豆豆每次都没让他们失望,每次都挑那枚1毛的。于是在人们的笑声和叹息声中,豆豆存储的1毛钱早已不知是多少个1元了。

    豆豆的名声越传越远,甚至好几百里地外的人都来让他挑1毛的和1元的硬币。这天,一名远道而来的女子在见证了豆豆选择1毛硬币的事实后,不禁叹道:“孩子,你真的不知道1元钱比1毛钱大吗?”

    出乎意料,豆豆居然回答:“我当然知道。”

    这下轮到这位女子吃惊了:“那为什么你每次都挑1毛的硬币呢?”

    “如果我挑1元的话,就不会再有人拿硬币让我挑了,这样我将只能得到最初的那1元。”

    揣着明白装糊涂、大智若愚在小孩豆豆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商场上,绝顶聪明的商人都不喜欢卖弄自己的聪明,以免让别人窥出自己的真实意图;相反,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卖傻装憨,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让别人看透内心。表面上“憨”,其实正是他们赚钱的高明之处。

    思维突破:赚得精明不如赚得高明

    人在商场中,面对的是纷繁多变的竞争,与之打交道的是形形色色的人物,要想在商场中立身,不得不精明一些。但是,精明要因人、因地而异,有时候不能太聪明。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在商场竞争中,不要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必要时不但要把自己的聪明归于别人,而且要善于自损形象,在别人的取笑中闷声赚钱。

    “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用法很简单,不外乎就是先吃点小亏后赚大便宜,难的是对世态人情的理解。

    因此,对于那些对人性、人情没有深刻认识的穷人来说,一般都不敢使用这个方法,即使用了,也会心存疑虑,畏畏缩缩的,总担心送出去了就收不回来。结果,当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当“傻子”的时间越长,得到的利益越多。对于商人来说,赚得利益是最重要的,只要合法,无所不为,更何况现在的“傻”是“实在”的代名词!

    很多穷人在交易过程中看到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有小便宜就占,有小亏就躲,这样的人只看到了暂时,而别人也看出了这种人的贪婪和精明。在商场上,没有人愿意和太精明的人合作,因为那样会显得自己很傻,总让别人占小便宜毕竟是一件让人觉得不舒服的事。

    作为老子哲学范畴的“道”,是那种“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拂之不得”的似糊涂又非糊涂、似聪明又非聪明的境界,人依于道而行,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智若愚,就能大成。

    用利益打动对方

    适应人群:谈判中想尽快达成于己有利的协议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若无利可图,谁也不会和你做生意,生意的本质就是公平地互相妥协,以此达到互惠互利,因此,生意场上若想与对方合作,穷人应懂得用利益打动对方。

    “我们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是100多年前英国首相迪斯罗利留下的名言。

    一般而言,在商场中逐利,穷人处于不利地位。当对方不肯轻易顺从你的意思,甚至显示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时,什么可以作为双方沟通的桥梁呢?那就是共同利益。如果获悉对方的利益所在,采用明修栈道的方法,告知以利,使为己求利的事情变成寻求共同利益的过程,用利益打动对方,肯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富人都是这方面的高手。他们认为,生意双方在立场上争执不休难以达到目的,因为不同的立场使双方产生了隔阂。要想使生意成功,双方必须着眼于利益之上——因为利益才是谈判双方的共同点。

    要找出自己和对方的共同利益,若无利可图,谁也不会和你合作。生意的本质就是公平地互相妥协,看到这一点,生意场上才能进退自如。

    所以,富人明白,要打动对方,首先得了解对方要什么,然后考虑自己能否给对方这些东西,简而言之,打动对方的方法是:首先考虑自己获利,然后考虑在自己获利的范围内给对方什么好处。

    不给好处对方不予合作,你也无法获利。给的好处小了对方劲头不高,合作的可能性小,合作程度也小,你获利也就少。只有给对方最大程度的好处,对方才会全力以赴。这样双方也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只能调和双方利益而不可能调和双方立场,其原因有二:其一,任何一种利益,满足的方式有多种;其二,谈生意双方的共同性利益往往大于冲突性利益。基辛格和周恩来如果都只坚持本国利益,中美关系的和解恐怕只能是空中楼阁了。

    穷人在谈判中往往因为对方与自己的立场对立,就认为对方与自己存在利益上的冲突。但事实上,在许多谈判中,只要深入审视潜藏的利益,就可以发现,双方的共同性利益要比冲突性利益多得多。

    以房主与房客之间的共同利益为例:

    ①双方都需要稳定。房主需要稳定的房客,房客要找到时间长一点的居住地;②双方都希望房间维护得很好。房客要住在里面,房主想要增加房子的价值以及建筑的名气;③双方都希望建立良好的友谊。房主想要房客按期付租金,房客希望房主做必要的房屋维修。

    双方还有些不同的利益:①由于房客过敏,他不喜欢新刷的涂料,而房主却不愿花钱重新粉刷所有的房间;②房主可能希望第一个月的房租有所保证,因此想让房客提前预付。房客对房间很满意,他可能对何时付房租不太在意。

    当考虑了上述共同利益和不同利益之后,双方在低房租与高收益方面的对立利益就容易解决了。双方的共同利益也许会促使他们签一份双方都满意的合同,比如签下长期合同,双方共同承担改善住房条件的费用。

    由此可见,着眼于双方的共同利益更易于问题的解决,穷人在商场中若想尽早达成对双方都有利的协议,就要懂得用利益打动对方。

    思维突破:用利益说话

    生意场上,穷人若想与对方合作,就应学会用利益说话。

    如果对方感到与你合作,他只是在进行无偿的奉献,只是为你的事业添砖加瓦的话,他自然不愿意跟你合作。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真实意图掩藏起来,为自己的目的编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且这个理由与对方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会给他带来一个非常美好的前景,他自然会很痛快地与你合作。

    具体应用中还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拟订一些你本身可以接受的选择方案,然后征询对方偏好的那一项。你希望知道的只是对方偏好的那一项,不必知道对方可接受哪一项。然后你再细分对方偏好的那项选择方案,将之分为两种以上的不同方式,再请对方选择。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如何“契合”的话,那这句话就是:寻找对方损失有限而对你大为有利的方案;反之亦然。在利益上、次序上、信念上、预测上,以及对风险抱持的态度上有差异,正是双方可以“契合”之处。

    其次,把双方的注意力都放在谈判的内容上。现在你正在设法寻找可以改变对方抉择的各种选择方案,以便对方作出令你满意的决定。你要给对方的不是问题而是答案,不是困难的决定而是容易的决定。在这一阶段中,你务必把注意力放在决定的内容上。

    打着为对方利益着想的旗号为己求利,的确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是,运用此法需要把握一定的尺度,答应对方的利益要确实能够满足,如果采用欺诈的方法骗取对方的合作,在商场是走不远的。

    先予后取谋远利

    适应人群:想从别人身上赚取更多的钱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所有的人都有人性上的弱点,穷人面对诱惑的时候,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先予后取的商场厚黑法则对一切经营活动来说,是利莫大焉,高明的富人都善于运用这一策略来为自己谋远利。

    取予之道是一条被无数富人运用过的成功策略,我们知道,取和予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在商际关系中处理好取和予的关系,定会取得长远的利益。

    商界巨贾胡雪岩深谙取和予之间的微妙关系,从而运用放长线钓大鱼的手法获取了不菲的利润。

    胡雪岩创业的第一步是设立阜康钱庄。尽管钱庄有王有龄的背后支持及各同行的友情“堆庄”,然而,如何才能在广大储户中打开局面呢?胡雪岩想出了一个“放长线钓大鱼”的妙计。

    胡雪岩把总管刘庆生找来,令他马上替自己立16个存折,每个折子存银20两,一共320两,挂在自己的账上。刘庆生虽不明白胡雪岩为什么急着让开这么多存折,但因是东家吩咐的,就去办理了。待刘庆生把16个存折的手续办好,送过来之后,胡雪岩才细说出其中的奥妙。原来那些按他吩咐立的存折,都是给抚台和藩台的眷属们立的户头,并替他们垫付了底金,再把折子送过去,当然就好往来了。

    “太太、小姐们的私房钱,当然不太多,算不上什么生意,”胡雪岩说,“但是我们给她们免费开了户头,垫付了底金,再把折子送过去,她们肯定很高兴,就会四处相传,这样,和她们往来的达官贵人岂不知晓?咱们阜康钱庄的名声也就打出去了,到最后还会没生意做吗?”

    刘庆生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心中暗自佩服胡雪岩做生意的手法。

    刘庆生把那些存折送出去没几天,果然,就有几个大户头前来开户。钱庄的同行对阜康钱庄能在短短的几日内就把他们多年结识的大客户拉走颇为惊讶,但也找不出原因所在。

    胡雪岩不只把目光盯着太太、小姐们等上层人物,他还注意吸收下层社会的积蓄。他没有忽略社会底层这个重要的顾客群体。他知道,下层社会中,虽然每一个人的积蓄不多,但是积少成多,小河也能汇成汪洋大海。更重要的是,下层社会中有些人虽然地位不高,很不起眼,但是由于他所处的特殊位置,往往在事情的进展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这一点被胡雪岩善加利用。

    在那些存折中,胡雪岩就特地为巡抚衙门的门卫刘二爷准备了一份。胡雪岩经常出入抚台,跟刘二爷也算是老相识了,而今钱庄开业,他送给刘二爷一份存折,一则算是送给老朋友一份薄礼,二则刘二爷是个守门人,从他眼皮底下来往的有名有姓、有头有脸的人物不少,刘二爷的信息十分灵通,以后或许会在某个方面得到刘二爷的帮助。

    后来,胡雪岩真的由于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从刘二爷那里得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即朝廷所发的官票。因此,胡雪岩又抢得了一次先机,大大地发了一笔财。这次成功实在应该得益于他当初“舍”给刘二爷的一笔小财。

    在寻常人看来,胡雪岩在经营中的一些做法实在是一些“亏本生意”。但胡雪岩的高明在于,他能看到长远的利益,因此不惜牺牲眼前的小利,而他的投资,往往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柏拉图说:“人是一种懂得计算成本的动物。”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说过:“当我放下诱饵来引诱鹿群时,我不会射杀第一个走过来的母鹿,而是等到一群鹿都围拢过来之后。”中国的古人也说过:“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穷人要想做大生意、发大财,就必须懂得“先予后取”的厚黑之道。

    思维突破:利用人性弱点,欲取先予

    穷人要想彻底摆脱目前的贫困处境,而不只是获取蝇头小利,就必须了解人性的弱点,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经营策略,赢取更大利益。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盐业巨贾王海峰70岁离开盐业界荣归故里。

    王海峰回到故里后,打算建造新居,地基已经量好,只是有座老房子夹在自己的新居房址之中,使得新居的建筑格局非常不协调。

    这间老房子的主人经营豆腐生意,所居住的房子是他家祖上世代传下来的。主持新居建筑工程的人去和这间房子的主人商量,打算买下这座房子,但无论他出多高的价钱,这间老房子的主人就是不答应。

    前去谈房的人非常气愤,回来告诉了王海峰,请王海峰找官府出面惩治老房子的主人。

    王海峰听后,却淡淡一笑,说道:“不必了,你只管先去建造其他三面的房子吧!”

    遵照王海峰的吩咐,工程便开工了。

    施工时每天需要大量的豆腐,王海峰让人全部到那座老房子的主人那里去购买,而且每次都付现钱。

    老房子的主人因此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人手很吃紧,便招人帮工。

    不久,这家豆腐作坊招的工徒越来越多,房主赚了不少钱,家中的积蓄充盈其室,制作豆腐的工具也增添了不少。这样一来,那间房子便显得狭小难容。

    老房子的主人感谢王海峰对自己的扶助之德,便把祖传房子的房契献给了王海峰。王海峰命人在邻近之处买了一间比原房稍大些的房子送给了老房子的主人,作为回报。

    老房子的主人非常高兴,几天后便迁到新房去住了。

    王海峰不但于不动声色中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还获得了一个好名声,卖了个好人情,真可谓一举多得。而他所运用的这种策略和计谋,就是先予后取。王海峰懂得,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地契,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做一定的投入(予),否则肯定达不到后来那么圆满的结果(取),而他的予相对于取来说又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王海峰成功经商的取予策略,对于当代的企业家和经营者仍然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但是,我们此处所谓的“予”也不是没有目的、没有原则的予,这种予需要人有高人一等的手法,看到“予”后的“利”,且这种“利”往往要大于现在的“予”,也即“舍小利趋大利,放长线钓大鱼”。只有这种“取予”,才能赢得别人得不到的利益。

    投其所好,让“贵人”心甘情愿为你谋利

    适应人群:不懂如何求人帮忙打开财富之门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不少富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善于抓住不同人的弱点,区别对待,也即通常说的“投其所好”。只有这样才能在商场中如鱼得水,占据有利地位。

    在穷人眼中,“逢迎富贵”是被人看不起的。但是,商场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人的舞台,在商场中打拼,难免会遇上需要“贵人”帮助的时候。而如何打动这个“贵人”,让他能够心甘情愿为你谋利,是一门艺术。

    打动“贵人”的最佳方式,就是抓住弱点,投其所好。投其所好,是一种练达、一种智慧。很多富人能在商场中如鱼得水,都跟其善于抓住别人的弱点,并进而投其所好的心计和手腕是分不开的。

    巨贾胡雪岩就善于运用“投其所好”的方法。在胡雪岩的那个时代,要经营势力,离不开银子的作用,大多数人都是眼盯钱袋的。胡雪岩深谙此道,自然也从不吝惜银子,甚至到了有索必给、有“求”必应的地步。比如当时浙江藩司麟桂调署江宁藩司,临走时在浙江亏空的2万多两银子需要填补,又一时筹不到这笔款项,便找到胡雪岩请他帮助代垫,胡雪岩二话没说便爽快地应承下来,以至麟桂派去和胡雪岩相商的亲信也“激动”不已,称胡雪岩实在是“有肝胆”、“够朋友”,要他一定不要客气,乘麟桂此时还没有卸任,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反正惠而不费,他一定肯帮忙。胡雪岩做的却也实在“漂亮”,他没有提出任何索取回报的具体要求,只是希望麟桂到任之后,有江宁方面与浙江方面的公款往来,能够指定由他的阜康钱庄代理。这一点点要求,对于掌管一方财政的藩司来说,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事实证明,胡雪岩的投资是有眼光的,最终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益。

    但是,送钱并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也有的人爱金钱更爱美女。胡雪岩认准这一点,忍痛割爱亦在所不惜。

    当初,浙江巡抚黄宗汉露出口风要动一动了,就得考虑一下浙江巡抚的位置谁来接替最为合适。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这个位子由何桂清接任最合适,为此,胡雪岩专门去了一趟苏州,游说何桂清早日进京活动。至于费用,可以由胡雪岩放款(其实也就是代垫)。没想到光是金钱难以驱动何桂清,何桂清年少得意,在情色上不免看不开,居然迷上了胡雪岩的宠姬阿巧。这使胡雪岩非常意外。对于阿巧,胡雪岩自相遇之日,便有“西南北东,永远相随无别离”的属意。现在要做“断臂赠腕”的举动,这个决心委实难下。最终,他还是做了“退一步想”的打算,忍痛割爱,将阿巧让给了何桂清。何桂清见胡雪岩竟然以美相让,万分感动,当即带阿巧上京打点,不多日便补了黄宗汉的缺。从那之后,他对胡雪岩非同一般,一直到死,都是胡雪岩生意的坚强后盾。

    赠金、赠美,对以一品顶戴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使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又都失去作用了。起初,由于杭州被太平军占领期间的谣言,此时的左宗棠对胡雪岩既早闻其名,也早有戒备,他甚至接到许多状告胡雪岩的禀帖,决定一律查办,指名严参。这位素有“湖南骡子”之称的总督,在胡雪岩前去拜见时,甚至都不给他让座,很是“晾”了他一把。而胡雪岩终于还是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甚至被引为知己,左宗棠由此成为胡雪岩比王有龄更有力量的支持。后来也就是因为左宗棠的一力举荐,胡雪岩才得到朝廷特赐的红顶子。

    回头再看胡雪岩结交左宗棠的过程,可以看出他是凭着三点获得成功的:

    第一,对左宗棠的充分了解。胡雪岩在决意拉拢左宗棠这座大靠山时,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对左氏有了透彻的了解。他知道左宗棠是“湖南骡子”脾气,倔强固执,难以接近。他也知道左氏因功勋卓著,颇为自得,甚喜听人褒扬之辞。他也对左宗棠与曾国藩及其门生李鸿章之间的重重矛盾了解得很透彻,建立在这些认识之上,他才能打一场有准备之仗,使得言辞正合左氏的心意。

    第二,急人之所急。光说不做是不行的,胡雪岩打动左宗棠还体现在他的行动上。他解了左氏的燃眉之急,为他做好了两件事:筹粮与筹饷。这两件事对左宗棠来说都是迫在眉睫的,现在胡雪岩主动地为他去掉了两块心病,当然也就换取了他的感谢和信任。

    第三,最重要的还是胡雪岩本人的真才实学。胡氏结交官场自有一套,或以财取人,或以色取人,或以情取人的手法,然而这些对左宗棠而言都是不起作用的。左宗棠贵为封疆大吏,区区小惠根本不放在眼中,若胡雪岩只是一个有意拉拢的庸人,左氏早就三言两语打发了。而左宗棠之所以器重他并引为知己是因为胡雪岩有过人的才学,能助他一臂之力。所以,他才愿意在胡雪岩的生意中加以援手,因为他知道,两人是互惠互助的关系。

    由于有了左宗棠这个大靠山,胡雪岩衰败的生意很快有了生机,而且比以前发展得更快。十多年间,购置弹药,筹借洋款,拨饷运粮,无一不经其手,以这种大势,求得其利,胡雪岩的事业亦如日中天,财富也从数十万转而至数百万进而至数千万两银。

    今日的商场自不比胡雪岩那个年代的商场,送金、赠美自已于法不容,但是投其所好以让贵人心甘情愿为你办事的传统却一直没变。投其所好仍是商场交往中不可不知的厚黑之道。

    思维突破:投其所好,心安理得地赚钱

    用金钱来迷惑人并不稀奇,因为金钱是有形的,很多人都知道如何提防,但用思想、用情感来投其所好却很见效,因为思想无色无味,在无形中渗透,潜移默化,让人不易提防。

    在当今的商场中,如何对自己的贵人进行思想渗透,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送礼,以礼来结情。对方一旦收了礼、领了情,你自然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赚钱了。

    然而送礼是一门学问,如何能将礼送到实处,送到点子上,能够真正打动贵人的心,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这里介绍几种送礼的招数,以供需要求贵人办事的穷人借鉴。

    1借花献佛

    如果对方喜欢某个地方的土特产,你就可送这种礼,但要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一些给对方尝尝鲜,东西不多,又没花钱,不是单买的,请他收下,这样一来,既可打动受礼者的心,又让受礼者那种因盛情无法回报的拒礼心态可望缓和,会收下你的礼物。

    2暗度陈仓

    如果对方爱好杯中物,那么你可送酒一类的东西,这时不妨假借说是别人送你两瓶酒,来和对方对饮共酌,请他准备点菜。这样喝一瓶送一瓶,礼送了,关系也近了,还不露痕迹,岂不妙?

    3借马引路

    有时你不知道对方的爱好,又要送礼结情,此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选受礼者的生诞婚日,邀上几位熟人一同去送礼祝贺,那样一般受礼者便不好拒绝了,当事后知道这个主意是你出的时,必然会改变对你的看法,借助大家的力量达到送礼联情的目的,实为上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