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决定钱袋-以小搏大,需要的是脑力而非体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四两拨千斤,以小搏大

    适应人群:期望以小搏大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小弱大强,这是穷人普遍的看法。然而富人觉得,世上没有绝对的事,小有小的好处,大有大的难处。在一定条件下,弱小可以战胜强大,四两也能拨千斤。

    穷人在没成为富人以前,都是一些小虾米。作为小虾米的穷人要想以小搏大是需要费一点头脑的。

    在这方面,百事可乐给广大穷人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

    1886年,美国一位药剂师从可乐树的果实中成功地提炼出一种药物,经过多种配方后,制造出一种香甜可口的饮料,这便是后来风靡全球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是根据美国另一位药剂师的配方制成的饮料,1898年才开始生产。

    相对于历史悠久、资金雄厚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显得太弱小了,但他们精心研制,终于生产出新型饮料。其口感和功效等多方面与可口可乐不相上下。

    没想到这小小的一招,竟然打乱了可口可乐公司的阵脚。

    可口可乐开始反击,公司组织科研人员连夜攻关,研制出可口可乐的新型饮料,它一改过去的模式,口感更加浓烈,更注重提神和解渴效果。然而可口可乐没有料到的是采用新配方后,可口可乐引起众多老顾客的强烈不满,美国各地成千上万人纷纷来信或来电表示反对,有不少地方的可口可乐爱好者甚至还成立了俱乐部,要求可口可乐公司弃新复旧。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只得决定顺应顾客传统习惯,恢复原来的配方。

    而百事可乐则乘势扩大市场,将企业做大做强,最终与可口可乐共享饮料这一蛋糕。

    百事战胜可口可乐,其关键在于一个“拨”,“拨”就是智慧谋略,就是方法技巧,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通过智慧的“拨”,百事公司找到了发展的支点,捕获到可以利用的商机。敢以“小”拨“大”,本身需要勇气,需要过人的胆识。

    穷人的以小搏大需要进行周密设计,使用它时要注意讲究艺术,给顾客小利,让人感觉没有一点虚伪蒙骗,在此基础上,再施展诱惑和极强的手法,这样就不怕鱼不上钩。四两拨千斤本身是个斗智游戏,穷人要是没有一个符合市场的创意头脑,四两拨千斤可能会招致失败。

    思维突破:巧用智慧,四两拨千斤

    四两能拨千斤,其奥秘即在于技巧上,即要巧用智慧、谋略,否则“四两”无论如何也拨不起“千斤”来。

    一般来说,四两拨千斤有以下一些常用的手法:

    1以小吃大

    在美国,以小吃大是一种常见的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在一些大型廉价超市门口,有人专门在这个地方设置店铺,所售商品比超市更为低廉,借力打力,以更优惠的价格来吸引顾客。

    2化整为零

    本着一切为顾客服务的精神,将一些整体出卖的大宗商品化整为零出售,只要顾客满意,就可以为自己带来利润。使用化整为零的方法从表面上看,货物价格低了,实际上其利润率可能更高。

    3提供免费服务

    美国西部的一家电池公司,每逢当地举行盛大庆祝活动时,总要前去开展免费赠送电池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该公司不但宣传了自己的产品,又征询了顾客的意见,还完成了市场调查,可谓一举三得。另外,有的公司还采用免费维修、免费使用、免费品尝等方法,目的在于赢得顾客的芳心,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其实,商场中的小和大是辩证的,没有绝对的小,也没有绝对的大,只要巧妙地运用四两拨千斤的智慧,以小胜大是完全可能的。

    巧用杠杆,就能让财富中的滑轮效应成为现实

    适应人群:期望通过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多的财富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穷人不能致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巧用杠杆的力量,让别人为他赚钱,从而让财富中的滑轮效应变为现实。

    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得(前287~前212)出生在地中海的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父亲是位天文学家,在父亲的影响下,阿基米得从小就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喜欢辩论。长大后漂洋过海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求学。他向当时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得的学生柯农学习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知识,最后通古博今,掌握了丰富的希腊文化遗产。阿基米得一生的功绩莫过于他的“滑轮效应”。

    有一回,阿基米得对叙拉古的国王说:“如果给我一个立足的地方,我将移动地球!”国王一听感到非常吃惊,心想阿基米得是不是病了,胆敢夸这么大的海口,于是跟他说:“好呀,那你给我表演一下吧,刚好那边有一艘大船,随便你用什么工具和机械,只许你一个人,把这艘船推下水吧!”

    阿基米得让工匠在船的前后左右安装了一套设计精巧的滑轮和杠杆,并让国王拉动一根绳索,只见船慢慢地动了起来,最终移到了海里。岸上的群众见此情景欢呼雀跃。国王为此十分钦佩阿基米得的才识,并当众宣布:“从现在起,我要求大家,无论阿基米得说什么,都要相信他!”

    在故事中,阿基米得利用的就是滑轮效应。他通过设计了一套杠杆滑轮系统,推动了大船。滑轮效应告诉我们,利用身边的一些“工具”,我们可以完成原本无法想象的难题。

    穷人要想尽早摆脱贫穷的命运,单靠自己的努力是于事无补的,只有巧用杠杆,才能将财富中的滑轮效应变成现实。

    思维突破:巧用杠杆的力量,创造出一个富有的未来

    几个世纪以来,富人一直在进行尝试,尝试运用杠杆产生更大的生产力和更多的利润,使自己更聪明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花更少的时间来赚更多的钱。

    经过实践,他们发现雇佣员工是其中最优的方式,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从福特汽车到索尼公司都由一个创业者开始,他们都是通过雇佣员工的形式来发挥滑轮效应的威力的。

    福特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仅凭他一人的力量,顶多一年只能造一辆车,收入顶多也就十几到几十万,但是通过教员工复制他的系统,从而利用他的时间和智慧,通过这一杠杆的力量,他每年造出数以千计的汽车,并且他又利用人——销售员,使他生产的汽车能够销往世界各地。这样,福特就成为历史上曾经最富有的人。

    我们再来看一看一个汽车销售员迈克是如何运用杠杆来使他的时间成倍地“增长”的。

    作为一名汽车销售的资深人士,迈克从事这一工作已经将近20年了。20年来,他每年平均可卖60辆汽车。由于每天能向顾客展示的汽车十分有限,不管迈克多么努力,他每周也只能卖出一辆汽车。经过仔细考虑,迈克决定开一家小公司。公司成立之后,迈克共招募了40名顶尖的汽车销售员,他们每人每年都可以卖出60辆汽车。这意味着迈克的公司每年的汽车销售量为2400辆。

    现在,我们来看看杠杆对迈克的作用。凭他一个人的力量,迈克每年可以卖60辆汽车,通过公司这一杠杆,迈克卖了2400辆,效率是以前的40倍,也就意味着迈克拥有着相当于以前的40倍的时间,这就是“事半功倍”的含义。

    由此可见,雇佣员工是商业中的最好杠杆,通过杠杆员工的时间和智慧,可以获取更多的金钱。当一个典型的穷人用时间来换金钱时,他的收入只会以线性方程增长,即一个单位的时间相当于一个单位的金钱,而富人们则会通过他的雇员来杠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他并没有单凭自己的努力来挣钱,而是赚每一个雇员创造价值中的一定比例,这也是美国石油大王保罗·盖蒂所表达的意思:“我宁愿赚100个人的1%,而不去赚自己的100%。”

    可见,真正的财富创造由于有一个称为“杠杆”的概念的介入,避开了“时间换金钱”的陷阱。创造真正财富的唯一方式是“杠杆”——你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因此,穷人要想获取更多的财富,必须懂得巧妙借助杠杆的力量,借用别人的时间和智慧为己工作,从而创造出一个富有的未来。

    富人深知小生意中蕴涵着大商机

    适应人群:眼光只瞄准大生意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再坏的时机,也有人成功;再好的时机,也有人失败;再小的生意,也有人赚钱;再大的生意,也有人破产。穷人不明白,小生意中其实蕴涵着大商机。

    穷人做生意,都将眼光投向高、精、尖产品,不愿意生产小产品,研究小项目,认为小产品、小项目市场小,利润低,小打小闹成不了什么气候。

    然而无数的事实表明,小生意中往往蕴藏着大商机。小生意只要一以贯之,不断创新,也能获得令人羡慕的成功。

    曾经的中国首富刘永好,是做猪饲料起家的!城里人别说是养猪,就是看一眼猪,都会觉得邋遢。猪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人的口腹之欲,所以猪只有变成猪肉了,新鲜干净地摆在市场上,才能被城里人正视。至于从猪到猪肉的过程,有格调的城里人是不屑于关心的。但是就是在这个他们正眼也不瞧一眼的行业里,却诞生了一个亿万富翁,雄踞在富豪榜首。

    世界上最大的百货零售商是沃尔玛,世界最大的快餐店是麦当劳,他们每天的销售额数以亿计,但沃尔玛每天要卖多少的针头线脑,麦当劳每天要卖多少个汉堡,才能堆积出那样巨大的财富呢?不要以为你只是喝了一小瓶可乐,你那一两元的消费,相对于可口可乐的亿万资产来说,确实算不了什么,却是绝不能忽略不计的,它巍峨的财富大厦,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1元、2元垒成的!

    世界500强中的美国吉利,其当家产品也不过是剃须刀的小生意而已。日本尼西奇公司则是凭借一块尿布闯天下,使不起眼的尿布成为畅销海内外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宗产品。

    还有中国一家生产蜡烛的厂家,每年的利润有数亿元,他们的蜡烛专供出口,一支蜡烛的利润就相当于一台彩电的利润。试想一下,彩电生产成本有多大,生产环节和科技含量相对蜡烛来说,肯定要大得多,但从利润角度来说,就不如蜡烛了。

    很多穷人瞧不起小生意,但很多富人恰恰是从做小生意起家的,只不过他们做的不只是一个小生意,而是N个小生意的总和。

    小生意之中只要蕴涵着大需求,终能成为大生意。

    思维突破:用小商品造就大市场

    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1973年提出了“小即是美”的理论。

    这一理论在今天得到了证明,小生意中往往蕴藏着大商机。穷人要想致富,必须懂得用小商品来造就大市场。

    丁大姐原是一家工厂的工人,夫妻双双都因企业倒闭而下岗。为了生计,夫妻两人到饭店打工、开排档、跑营销,尝遍了生活的艰辛,但始终没有找到恰当的位置。她通过认真分析,给了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初中毕业,没有文凭,没有技术,没有社会关系,身体还不好,做事情婆婆妈妈等。要是平常人,早就认为自己“死”定了,没有一点发财的希望了。但她思前想后,总结出了自己的优点:为人踏实,善于操持家务,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还是可以的。然后,她再分析市场:由于现代社会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好多人没有时间去市场买菜,以及做洗菜、切菜等家务活。她便决定做净菜生意。她找了一辆旧三轮车,买了几把菜刀、几只篮子,和丈夫一起,开了一家净菜配送中心。业务就是替客户买菜、择菜,还送菜入室,只收取10%的加工费。由于她开展的业务填补了市场的空白,所以一开张就一传十、十传百,“丁大姐净菜配送中心”生意越做越红火,员工也由开始时的夫妻两人发展到现在的五百余人。后来,一些企业食堂、大宾馆、酒家都来找她做净菜生意。

    有人问丁大姐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丁大姐总是告诫他们:“不要认为送净菜利薄就不去做,小生意一样可以赚大钱。我最瞧不起那些穷得叮当响,又总想赚大钱的人。小本生意做大了就成了大生意了嘛。”这就是丁大姐独到的生意经。

    任何事别看小,小商品孕育着大市场,这是被许多富人证明了的真理。

    “先赚小钱,再赚大钱”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适应人群:小钱不屑赚、大钱又赚不来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穷人没有资本,决定了穷人不可能一开始就有机会发大财,因此要抓住富人不愿意占领的市场,积累自己的“第一桶金”。

    老子曾经说过:“合抱之木,始于毫末;千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然而很多穷人并没有领会老子的教诲,他们总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财源滚滚而来,潇洒地做一回大老板。但大多数穷人终其一生,却难以梦想成真。

    为何?就是因为这些人赚钱心太急切了,导致了致富心态的错误。他们只想发大财、赚大钱,能赚小钱的机会看不上眼,忘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道理。

    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去南方打工,他理想的工作是环境好、挣钱多,而且又很体面,但是一直都没有找到。一天早上,他在街边的早点摊上吃早饭,与摊主大妈聊天时,大发感慨,说钱这东西真难赚,做小生意赚不了钱,自己又没有本钱做大生意,等等。摊主大妈听他诉完苦之后哈哈一笑,用手指着路边的石子,很认真地对小伙子说:“呵呵,不难!从现在起,你天天去捡路边的石子,等全部捡起来卖掉,你不就有本钱做大生意了吗?这不要你花什么本钱的。”当时小伙子对这个建议嗤之以鼻,并在心里嘲笑摊主大妈:“那得多少年?难怪你一直卖早点呢。你也只能靠做早点赚那点小钱。”

    在那之后,小伙子跳了几次槽,但还是没有挣到钱,还是怨天尤人。过了几年,小伙子又与摊主大妈相遇了。交谈之后,令小伙子大跌眼镜的是,摊主大妈凭着当年她“捡石子”的观念,持之以恒,积少成多。现在,她已经为三个孩子买了三套房,还帮小儿子买了一部出租车。

    很多穷人就如上例中的大学生一样,眼高手低,“大钱赚不到,小钱不愿赚”,结果总是愁钱用。所以不要嫌钱太小。事实上,赚小钱是赚大钱的必要步骤,因为在赚小钱的过程中,可以增加经验、培养金钱意识和赚钱能力,同时积累人际关系。试想,一个连小钱也赚不到的人,他能管理好资产上百万的企业吗?所以,穷人要想赚大钱,不能指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还是要脚踏实地,从小钱赚起。

    思维突破:微利时代,勿以利小而不为

    如今的市场越来越规范,竞争越来越激烈,一夜暴富的神话已难再有。而且,任何一个行业,只要利润空间稍大,就必然会有大量资本迅速进入,利润就会陡然下降。摆在穷人面前的一个难题就是:怎样面对这个微利时代?

    面对这个微利时代的不二法门就是勿以利小而不为,薄利多销。它既能使产品较快地进入买方市场,提供有效供给,服务于社会,产生产品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增加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盘活生产资金,是增加企业赢利的有效管理手段。

    在这个微利时代,“薄利多销”法有其自身的优势:

    第一,产品有生命力,但销售步入低谷时,采用薄利多销,可亢进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市场上同类产品多,竞争激烈时,采用薄利多销、降本让利策略,可争夺同类产品的顾客,促进本企业产品覆盖率、辐射率、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第三,新产品试销阶段,以薄利多销方式尽快使产品进入市场,可扩散影响,提高知名度与应用频率,建立市场信誉和威信。

    第四,原料采源充足、生产工艺简单、技术性一般、产量高、市场及企业吞吐量大的产品,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原则,使“原料—产品—商品—资金—原料”的良性循环加快,充分发挥企业设备效益、资金效益、技术效益,形成较稳固的生产、供应、销售三位一体的基础与发展实力。

    勿以利小而不为,用薄利多销的战略先赚小钱,后赚大钱,既是一个人生态度的问题,更是一个商业智慧的问题。富人们经商务实又精明过人,所以他们善于抓住身边的小钱,绝不让赚钱的机会从身边溜走,哪怕是一分钱呢。

    现在,不少国外企业对中国那些贫穷的内陆省份感兴趣,看中的就是人口众多的消费市场。一家经销阿司匹林药的经营者曾感叹地说:“上帝啊,如果我们能够一天卖给一个中国人一片阿司匹林,就能使我们的销量成倍增长!”

    微利时代,穷人应学会大小通吃、大小兼容,不管大利小利,是钱就赚!因为“唯利是图”不足取,“微利是途”却能积少成多,是生财之道、赚钱之术,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吃小亏是为了赚大便宜

    适应人群:没有先舍后得智慧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佛家有句名言:舍得小我得大我,这句话套用在商战中,就应该是:吃得小亏,才能赚大钱,这是穷人商场打拼不可不知的学问。

    富人深知:如果想赚钱的话,必须先让对方赚钱。只想着自己赚钱的人,不仅不能赚大钱,而且还会被视为吝啬鬼。

    从前有一位贵族,很喜欢收集古董。为了收藏古董,他备有两个仓库,一个仓库放的是赝品,而真品则放在二号仓库。古董店的老板一有新货,都会把东西带到这个贵族家。当然其中有真品也有赝品。但是,贵族从不计较,只说声谢谢,便照单全收。不过他会告诉管家,哪些古董该放一号库,哪些该放二号库。

    明知是赝品还付钱,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吃亏了,其实不然。精明的贵族自有他的打算。因为这么一来,古董店认为对方带给自己赚钱的机会,所以,一有真正的好货,就会拿到贵族那里。因而,这个贵族收集到很多好古董。如果他当初不愿吃点小亏,就无法收集到这么多珍贵的东西,当然更别奢望赚钱了。

    每个人都是因为自己能赚钱才肯和对方合作,如果总是吃亏而不赚钱,当然就不谈了。能让自己赚到钱,也能让别人赚到钱,彼此才会努力协作往来,获利也会更多。

    被犹太人称为致富圣经的《塔木德》中将这一点说得很明白:暂时地放弃一些利益,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也即“吃小亏就是赚大便宜”,这是犹太人乃至所有富人赚钱的智慧。

    思维突破:运用智慧,以吃小亏赚大便宜

    从古至今,吃小亏,赚大便宜被无数的富人运用,虽然运用形式各有千秋,但无一例外都需要运用者的智慧。

    在吃小亏赚大便宜的运用形式中,有一种运用最广的方式叫赔本赚吆喝法。有位中国留美学生讲了这样一件事:

    他刚到美国时,用500美元在一家商店买了一台彩电,回去后发现质量有问题,于是给商店打电话。电话刚挂断,商店就来人了,确认了质量有问题后,马上行礼,并说:“请原谅,马上换一台。”在零售店,经理随手一指:“请随意选一台,但一定请多关照。”这位留学生没有挑价值比原彩电高得过多的彩电,而是客气地选了一台800美元的彩电。

    从这件事看,这位精明的商人以一台彩电,仅300美元的代价,避免了企业声誉受损,所以最终赔也是赚。

    “赔本赚吆喝”是一句商场俗语,说的就是先吃小亏后赚大便宜的道理。这其实是一种表面上亏损的促销方法,但它在打开产品销路的方面却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有一位商人开发了一种保健饮料,其销售势头一直长盛不衰。这种饮料打开市场时用的就是一种“赔本赚吆喝”的生意经。

    他们别出心裁想了一个新招。根据自己产品的特性,他们花钱登广告征寻1000个拿着医院体检单,已被儿科医生认可的厌食、瘦弱、体质差的孩子,免费供应这千名儿童一天两瓶。当然,这位犹太商人最终的目的是打开产品的销路,但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经,却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除了上面的赔本赚吆喝法,另一种运用比较多的方法是“买东赠西”法。

    日本某家威士忌制造商,为了提高威士忌的销售量,以赠送精美的酒杯、酒盘和细致的小酒壶来吸引顾客。根据统计,前来购物的大多数人是受到赠送品的吸引。所以,馈赠品的魅力还是很大的。由于这种“买东赠西”的经营方法确实能增加销售额,所以历久不衰。

    但也有人认为,与其赠送,不如降低价格更实际。然而,对于已经熟悉了大商场打折促销积压品的消费者来说,馈赠比降价更可信。譬如,价值1000元的商品,以700元的价格售出,消费者并不会觉得获得了300元的利益。他们反而会以为,这商品本来就值700元。但是若以1000元的价格出售,另外赠送300元的礼物,情形就不一样了,消费者会以为,自己以1000元买到了1300元的商品。

    换句话说,就人的心理满足程度而言,赠品确实比降低价格更吸引人。因为获得赠品的购买者,会有意外收获的感受——这东西来得太容易了,即使赠品并无实际用处,他们心理上也会觉得很快乐。

    如前面提到的买威士忌附赠酒杯、酒盘、酒壶等精美酒具,要人花钱去买,就会觉得不值,但有人愿意赠送,当然不要白不要。这也是为什么这种方法能屡试不爽的原因。

    有经验的富人总是能够牢牢抓住顾客的心理,运用各种吃小亏赚大便宜的策略,表面上吃亏,实则赚足大钱。这种以吃小亏的形式来赚大便宜的智慧,值得所有穷人好好揣摩和借鉴。

    先守弱、示弱是为了能以蛇吞象

    适应人群:期望能以弱胜强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蛇吞象是很多穷人的梦想,然而,面对强大的对手,如何以弱胜强?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守弱、示弱,进而弱胜,不是自暴自弃,当时机成熟时,弱可以向强转化,进而以蛇吞象。

    关于弱和强的辩证关系,老子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表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居下,柔弱居上。”老子是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很柔软的,但死后身体就会变得僵硬。草木活着的时候枝叶是柔脆的,但死后枝叶就会变得枯槁了。所以说,坚强的方式是走向死亡的途径,柔弱的方式是走向生存的途径。因此,用兵逞强就会被消灭,树木太强硬就会被摧折。坚强最终会处于劣势,而柔弱最终会处于优势。

    老子的这段描述用于商场同样成立。面对强敌,当自己还不足以与之抗衡时,应先示弱、守弱,然后静待自己的能力增长、时机成熟时,再奋起一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穷人都没有这样的智慧。他们明知自身力量尚不足以与强敌对抗,但依旧选择以卵击石,最终输得一败涂地。

    春秋时期,在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兵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当然是遭到失败。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故事讲的虽然是古代战场,但其中所折射的道理于当今商场同样适用。穷人在身处弱势时,自不量力去与强者争夺,只能自取灭亡。只有学会先守弱、示弱,才能最终以弱胜强。

    思维突破:以进为退,进而以弱胜强

    鄂北的一些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智力竞赛,大部分学生都报名参加,竞争非常激烈。这一年,一年一度的智力竞赛又拉开了序幕,全校的学生都参加了。终于,学校从众多学生中选出了8名最聪明的学生,他们8人有幸进入了决赛,大家都等着看哪一位能获得第一名。

    相关的组织者把这8名学生带到一栋楼前指着8间教室,又指指大门,说:“我现在把你们分别关进8间教室,门外有人把守。我看你们谁有办法,只说一句话,说出充分的理由让门外的警卫心服口服地把你放出去。不过有两个条件:一是不准硬闯出门;二是即便放出来,也不能让警卫跟着你。”

    8名学生被分别关进8间教室后,他们待在各自的教室里,思考着用什么样的一句话,就能让警卫放自己走出教室。然而,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一个人发出声响。正在别的同学翘首期盼的时候,有个学生很惭愧地低声对警卫说:“警卫叔叔,这场比赛太难了,我不想参加这场竞赛了,我认输了,请您让我出去吧。”警卫听了,打开了教室门,让他走了出来。看着这个临阵退缩的小家伙走出了教室,警卫惋惜地摇摇头。

    然而,比赛结果公布,就是这个声称自己认输自愿退出的学生当之无愧地获得了智力冠军的称号。

    故事中的主人公正是运用了以退为进的谋略,在高手如云的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富人们的致富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故事。

    朱灿是一个下岗工人,凭着做鸡柳的手艺,开了一家“好美味”的小吃店。由于是家传手艺,所以口味独特,再加上定价不高,经济实惠,因此自开张以来,生意一直比较好。

    但是,俗话说,同行是冤家。由于朱灿的生意好,于是就引来一些生意不大好的同行的嫉妒。他们时刻想抓住朱灿的小把柄,把他好好打击一下。

    这一天,由于朱灿一时大意放错调料,使得鸡柳味道大变,一位顾客刚将鸡柳放入口中,就破口大骂:“呸,呸,这是什么‘好美味’,明明是‘怪难吃’。”朱灿连忙赔礼道歉,但客人却得理不饶人:“好美味是假,怪难吃才是真。”

    这件事被一个嫉妒朱灿的同行得知,于是,他找到那位顾客,让他第二天用毛笔在他的店门上写了“怪难吃”三个大字,并向顾客宣扬好美味家的鸡柳怪难吃。

    当第二天那几个刺目的“怪难吃”出现在朱灿的店门上时,大家本以为朱灿会马上擦去,谁知他居然将这三个字一直留着并将店名换成了“怪难吃”。

    说来也怪,自从店门上有了“怪难吃”的招牌后,朱灿的生意居然比以前还好,他那小店门口常常排起一条长龙,大家都想一吃为快,“怪难吃”的香酥鸡柳从此名震山城。

    原来,朱灿知道那个顾客吃到怪味鸡柳时虽然情绪激动,但是也只是一时之气而已,不至于第二天还记得这件事,在他门上写那几个字。联想到那些虎视眈眈的同行,他知道肯定是他们在从中作梗。但是他们是一些地头蛇,自己惹不起,硬着去跟他们讲道理肯定自己吃亏。于是,他想何不以进为退,来打败强劲的对手呢?他了解顾客的心理,你越说怪难吃就越是有人好奇,他们都想知道“怪难吃”到底是什么滋味,到底难不难吃,吃过后,就对他的鸡柳着了迷。以进为退,让朱灿打败了强大的对手。

    以蛇吞象、以弱胜强,是每一个穷人的梦想,以退为进无疑是一条制胜妙招。

    小投入大产出需要智慧

    适应人群:经常将资产浪费在没有产出的事情上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穷人对成本没有概念,更不懂得换算成本,所以穷人的投入经常大于产出。而富人却尽可能地以小钱换大钱,让其产出大于投入,这是他们赢得财富的一个秘诀,也是一项需要智慧的脑力活。

    穷人的钱不是资本,穷人的时间不值钱。穷人不知成本为何物,不懂换算成本,也就更不会用小钱换大钱。所以说,小投入大产出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智慧。

    穷人的饥饿思维决定了穷人为数不多的小钱只能作为生活费用而不能变成资本。每天纠缠于柴米油盐这些琐事上,穷人的思维和眼界也会变得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小。钱,对于穷人来说只是维持生活的费用,而不是资本。没有资本意识的穷人,你如何指望他扩大投入产出比?

    除了钱,时间也是一种资本。对任何人来说,时间都是有限的,是比金钱更宝贵的资本。

    时间和金钱是两种可以相互转化的资源。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要节约钱只能选择公共汽车,甚至走路;要节约时间就必须付数倍于公共汽车票价的钱去打的。

    娱乐杂志的记者们总是埋怨明星大腕态度不好,说几句话就显得很不耐烦。然而他们不明白的是歌迷们要想耽误歌星几秒钟时间,讨一个签名或是握一握手,那得耗费明星多少时间啊!时间的含金量对富人和穷人是不同的。像比尔·盖茨之类的世界级富豪,日进何止斗金,每秒钟都有成千上万的钞票往账户上滚,所以他们懂得计算他们的时间成本。即使某个穷国的总统想见他一面,他也得算算投入产出比怎么样,然后再决定见还是不见。

    而穷人的时间是不值钱的,有时甚至多余,不知道怎么打发,怎么样过起来才不烦。

    穷人并不感觉时间就是金钱,不觉得自己的时间投入也会带来产出。因为并没有一份百万美元的合同在等着他去签,也没有什么重要的生意,慢了一秒就会被别人抢去,钱和时间并不等价。如果遇上塞车,他也会抱怨,但仅仅是因为等得太久了,影响了他的心情而已。

    只有拥有资本的意识,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金钱和时间资本的珍贵。

    现实生活中,成千上万的穷人将他们的金钱和时间浪费在一些并没有产出的事情上。如何学会将金钱和时间资本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尽可能地扩大投入产出比,是每个穷人的必修课。

    思维突破:转换思路,扩大投入产出比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经商亦然,如果不懂得投入,永远也别想有大的收入,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然而在如何投入上,穷人和富人却有着天壤之别,穷人或许会如上山掰玉米的猴子一样,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而富人却知道换算成本,尽可能地以小钱换大钱。穷人要想以小的投入获得大的产出,就必须转化思路,学会换算成本。

    一天,托马斯·斯坦利博士去拜访一位知名的油画家。当时他坐在这位画家的家中,那是一幢很大的英国式住宅,俯瞰着休斯河。在他俩谈话之时,斯坦利从窗子里望出去,看到一群房屋油漆工正在这幢房子的四周搭脚手架准备漆房。于是,他就问这位画家,漆这么大的一幢房子价格如何。其价格听起来是如此之高,以至于斯坦利情不自禁地问道:“你是一位油画家,你为什么不自己动手漆房子呢?”

    油画家立马回答说,干他自己的工作所赚的钱比请一群房屋油漆工来漆房子所付的钱要多得多。也许,更为重要的是,他说:“如果在漆房子时我从梯子上掉下来怎么办?我会死掉或者永远残废……再也不能轻松地赚钱生活了。”

    油画家的回答简短但一针见血——他懂得换算成本,懂得如何投入才是更聪明的投入,他们不会因为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当然,提高投入产出比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穷人要想以小投入换取大产出,对于资本的安排,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我的一生中,将在各项投资上投入多少资本?

    2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浪费的资本?

    3对于我的资本而言,能不能花到更好的地方?

    4我能否做一些会在我的后半生一直给我带来回报的投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